76范文网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19-07-08 13:32:48 来源:76范文网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本文关键词:培养模式,分析,设计,教育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设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一直存在着艺术与设计的释义盲区。通过艺术与设计的语源考证,从本质上界定设计师的思维立场。现代设计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价值需求,与古典艺术中的“学问和技术”的融合是共通的。设计教学培养方式应该围绕这一基准扩展细化,让现代设计师明确设计的审美性、功能性的内在结构关系,促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设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一直存在着艺术与设计的释义盲区。通过艺术与设计的语源考证,从本质上界定设计师的思维立场。现代设计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价值需求,与古典艺术中的“学问和技术”的融合是共通的。设计教学培养方式应该围绕这一基准扩展细化,让现代设计师明确设计的审美性、功能性的内在结构关系,促使设计思维革新跟上人类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设计教育;艺术与设计;设计思维;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设计”这个词,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转变而来。虽然很难严格从考究汉字语源的文献中得以追溯,但大致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外来语。从汉语言简化字的语源来看,设与计在早先的单音节字意表达中是存在的,而连起来的“设计”二字正如“哲学”一词一样,是在清末民初时期产生,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开展,经由日制汉语演变而来[1]。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影响下,逐渐对应到经由日文翻译过来的Design成为一个专业术语。《辞海》中将其解释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指定方案、图样等,如服装设计、厂房设计”[2]。反过来看Design的翻译,从20世纪初以来就出现了“意匠、图案、构成、造型”等众多新词,更不用提Design这一单词的英文语源解释,单单用一句话很难阐释某个特定的词语,一旦从语源学的角度深入考究人类文明的一角,就会发现真相永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可以说,不同时期不同特定环境下设计的解释都可能是多样的,因而在设计教育中提出符合现代当下需求的设计思维模式,是新时代设计师培养的必修课。如果不能充分理解什么是设计,培养人才往往难免迷失理论与实践的方向。

二、现代设计教育背景

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其知识内延的丰富性与外延的广阔性毋庸置疑。那么作为一个领域来解释,从1920年蔡元培发表的《美术的起源》开始,沿用“工艺美术”这一概念,此后经由中国教育部于1997年确定了本科招生学科“艺术设计”,同时1998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科分类中称为“设计艺术学”,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更新,将艺术学从文学中单列出来下分设计学科。目前,“艺术设计”这一概念广为人知,虽然这一单词整体翻译成英文更加接近于艺术与设计或者专业设计(Art&Design/ProfessionalDesign),但在中文语境的所指,实质就是Design。再加上同时期进入中国环境看起来类似的装置艺术、装潢艺术、波普艺术等大量同位语句的充斥,使得以往设计教育中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区别和联系。艺术设计这样的缩略语,模糊了设计是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诞生出来、几乎脱离原有概念形成全新领域的事实性,让人难以辨别设计究竟与传统的纯粹美术有着从属还是并列或交错的内在关系。这与东方思维方式中更加喜好归纳总结的特性不无关系。西方花费上百年时间从Art中推演细化分离出Design的过程,仿佛葡萄酒脱糖形成干红。但国情不同可能有人会更加偏好葡萄酒,这种现象,不外乎中国现代性的发展,是伴随着西方各种所谓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主义的冲击下诞生的。实质上,中国艺术发展的现代性与西方有序的递进关系不同,存在时空上的错位并会给人一种混乱感[3]。因此,在设计教育中有意引导学生区别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就很有必要。

三、艺术与设计

一般谈及美术,大致都会将其区分为纯粹美术(FineArts)和应用美术(AppliedArts)。从表面意义上来看,纯粹美术是以“为了艺术而艺术”作为目的展开的作品创作,而应用美术是一种执行“包括商业功能在内的某种目的功能”所展开的美术范畴,后者包含有设计的意义。像设计这样的功能主导型作品同时具有视觉的美感的话,也会有很多人认可它的艺术性。纵观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史,两者存在很多共通点与异同点。虽然争议不断但是辩证来看设计,既可以说是艺术又可以说不是艺术,也可以说,这取决于设计师在创作作品过程中内心是否怀揣艺术性来决定的。设计是追求效用美的实用艺术(Usefulart)、实践艺术(Practiceart)、应用艺术(Appliedart),而在这一系列演变过程中,应用美术的称谓最终演化成了现代设计[4]。在一系列名称的变换中,不难发现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即产业设计与艺术的关系,是全世界设计理论家都在思索的话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协调各种关系,不断调整自身所处的位置,最终设计成果也有所不同。伴随着设计与艺术的深入挖掘,设计师认知设计或从事这一行为的时候,是否要选取艺术立场显得尤为重要。艺术在字典中的解释,为“通过作品的创作与观赏得到精神上的充实体验的文化活动,如文学、音乐、造型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的总称”。汉字的“艺术”,早在《后汉书》中就有记载,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泛指各种学问与技艺,相较如今含义更为广阔,今天的艺术只是过去的一部分。反观西方也是类似,在18世纪末称之为Art的艺术被单独分离出来,其原本包含的领域也更为广泛。Art来源于拉丁语Ars与希腊语technē,这与中文的学问、技术二元结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在技术的学问或学问的技术中诞生的艺术的特殊性,在于西方近代认为的“美”的艺术本质。这就不是从“艺”出发一路延续下来的了。因此,艺术这一概念本身在历史上不断演变,很难用特定的概括来恒定它。随着新方向的开拓,艺术领域有所变化,同时其概念也发生了转变。历史上,艺术的转变显得更加模糊,相近的“学问或技术”的变迁则有明确的分界线。设计区别于仅追求“美”这一单一价值的一般美术而言更要满足效用价值,使得“美”与“用”达到调和与统一。这与“艺术”的古典见解中“学问与技艺”“Ars与technē”等二元分化观点更为接近。字典上Design的语源有两个,拉丁语中的designare意为指明、指示,disegno意为画草图、素描;同时与法语中的dessein也有一定的关系,意为策划、计划、草案、构想、图稿、图案、着想、意匠等。原本设计指代设计行为中的过程,而今天则发展得更为广义多元[4]。将designare的词头de-(分离、取消)与signare(符号、象征)相结合,可以解释为“分离旧的符号提出新的符号”,继而设计de+sign可以定义为文化象征的解释与创造[5]。因此定义上,艺术作为总体的“文化活动”与设计中“创造文化象征”的文化关联性是共通的。西方艺术家的出现大致是16世纪末,而设计师的出现则是在18世纪后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由机器生产的产品审美性低下,艺术家将艺术运用到产业展开活动从而诞生初期设计师。区别初期设计师的简单艺术运用,后来19世纪出现专门的主要从事服务于产业的工业设计及提升销售效益的相关附属设计师,因此以产业为核心阵地实施艺术活动所提出的设计师的内在实质是包含了艺术家概念存在的[6]。然而,从美术史中的纯粹性概念来看,其与设计的关联可以了解到设计概念中的艺术意义。就是说,以产品生产为目的的设计概念中,虽然也能找到艺术的意义,但是却难以追究它的纯粹性。因为目的本身是以生产实用为基础的现实意义,早已脱离了非现实的艺术意义。不过,在这种实用性目的之前的制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创意性、创造性构思与表现阶段,则大多包含了艺术的纯粹意味。因此,设计制作过程中过度强调机能像机器一样的处理方式,反倒不如包含人本主义强调人性的直观纯粹来得更加必要[7]。这就意味着,脱离材质、功能等机械的局限展开设计本身的自然性,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四、新时代设计思维创新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设计与艺术有着不可分离的关联性却又破旧立新形成了二元分化的局面,这就要求在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思维的创新人才过程中,要让准设计师明确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配比关系,合理运用创新技法展开思维的有序产出。设计的生命在于形与神的结合,创作过程更是需要生活伦理的注入。即将社会文化所规范的伦理应用在设计上,使社会责任、大众审美与设计产生紧密的联系。这并不是说设计需要一味地迎合大众审美,而是要通过有意图的刺激来激发情趣的共鸣。这种工作大部分是属于美学范畴的,也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反过来讲,带有这种信念从事艺术创作的设计师,才是具有现代设计思维的创新人才。设计师设计某个作品的时候往往是通过纯粹性、装饰性、伦理性来打磨设计(见图1),这也是产业社会定义美术、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因此,带有社会责任感、符合大众情趣的设计作品,通常能够反过来提升大众的审美观感和艺术文化素养。现代设计师是基于有机生物学中的感觉与知觉层面,赋予生活以价值与意义的艺术创作者,应将人本主义思想融入当代的设计思考。即具有现代设计思维的创新人才,应去除产业社会中机械化、非人性化的弊病,唤醒人性本来的面貌,用带有实用意义的艺术性改变社会的机械化倾向。目前国内设计思维的教育革新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培养模式中不能固化于原有的艺术设计概念及其思维定式。要在传统的设计专业培养基础上,建立更加细化整合的科学设计思维教学内容,增加审美表达与伦理思维划分明晰的教学模块与教学环节。引入实用主题与艺术主题均衡发展的教学引导工具,保证设计思维的美学基础培养与现代设计伦理前瞻性的特色结构优化。以此培养艺术性与功能性设计思维兼备的新时代创新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行业特性与产业市场需求。

五、结语

以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概念中,并没有对设计师是否应以艺术创作者姿态展开设计有明确要求。艺术作为整体文化活动的总称,当设计执行文化象征的创造活动时,确实属于艺术的一部分,但是设计作为跨时代的新产物相比于纯粹美术具有了商业性,所以又不能完全称作艺术。设计师必不可缺的创造力是与艺术共通的,且有一部分也正是来源于艺术,从这一点来看设计师的认识与行为应当选取艺术立场。这里的艺术并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而是审美价值与功能价值即学问与技术二元融合的艺术。设计师是艺术创作者与相关领域专业工作者的集成,在设计中要平衡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与相关的功能价值,同时要肩负人本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责任从而引领大众。未来的设计模式依然会继续不断更新,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到设计即是艺术也不是艺术,只是在不同情境下的立场转换比重不同而已。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社会所需的现代设计师,将是引领未来生活方式的创造者。

作者:何星池 冯瑛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005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模板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怎么写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如何写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格式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范例参考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开头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开头语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范文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范例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格式大全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_培养模式,分析,设计,教育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大全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格式模板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免费模板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免费格式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格式如何写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开头如何写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免费范文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免费范例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免费参考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模板下载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免费下载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模板怎么写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格式怎么写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开头怎么写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开头语怎么写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模板如何写 现代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