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19-08-07 11:15:25 来源:76范文网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简介: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但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显然滞后,传统旅游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无污染、能耗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发展转型期,引入“全域旅游”概念,准备用“全域旅游”模式替代传统旅游模式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内容: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但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显然滞后,传统旅游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无污染、能耗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发展转型期,引入“全域旅游”概念,准备用“全域旅游”模式替代传统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业发展。全域旅游的概念在社会上逐渐引起注意,越来越多的地方对此表示很高的积极性,并就此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实践。
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旅游业已经从外事接待型的事业,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旅游业对相关产业贡献率大幅提升。近年来,**县旅游业在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背景下,依靠强力旅游政策支持,依托长白山旅游资源和大品牌优势,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配套连动推进,紧紧围绕特色旅游产品、行业管理、重点项目等方面,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实现了**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要合理利用优势,尽快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从而使**县打造自己的品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通过改革增添振兴发展活力动力,通过开放拓展,发展新的空间领域,从而在实现“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的目标中率先崛起。本文通过对**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来对**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全域旅游概述
从前我们居民建房子,不会考虑到旅游景观的需要;植树造林,不会考虑与景区景点相呼应;我们搞景区开发,也没有考虑到当地居民的需求。再如,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水利建设只是考虑防洪、排涝、抗旱,基本上不会顾及旅游用途与需求;在景点旅游的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是割裂的、孤立的,有的甚至是冲突的,造成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而全域旅游就是要改变这种“两重天”的格局,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一)全域旅游概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三十多年来,我们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这种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景点旅游”模式。各级党委、政府及企业为此作出了很大努力。几代旅游人为之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使我国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出了宝贵贡献。也正是这些点上的突破,才为我们今天新阶段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时代赋予旅游业的责任也空前加大,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三十多年来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进行旅游发展的战略再定位。
(二)全域旅游本质特征
准确把握全域旅游内涵特征是科学推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是有效落实全域旅游战略目标的基本前提。深入剖析全域旅游的概念内涵,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全局性、空间性、带动性、整合性和共享性五个方面。
1.全域旅游的全局性。全域旅游具有全局性的特征,“全”即“全局性”。首先,全局性体现在旅游发展视角的全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旅游业不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单个产业的发展,因其具有的关联性大、综合性强的天然特性,旅游业已经事关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已经成为“调结构、惠民生、稳增长”的优势产业。因此,全域旅游发展是站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通过发挥产业优势,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其次,全局性也体现在旅游发展要素视角的全局性,落实到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全域旅游提出,要打破以单一景区景点建设为核心,以观光旅游要素为主的景点旅游发展传统封闭观念,向“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并行发展的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的全局性观念转变;由“旅游业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式的散兵发展”向“全社会多个部门有机合作式的全局发展”转变。最后,全局性还体现在旅游发展管理视角的全局性,全域旅游是对旅游发展的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市场结构、组织运作、制度安排、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全盘统筹考虑,是建立适合旅游业发展特点的复杂管理系统,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复杂性特征。
2.全域旅游的空间性。全域旅游具有空间性特征。“域”即空间性,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系统发展旅游业,这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移动性本质特征紧密关联。一方面,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点式”旅游发展空间模式使得旅游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飞地”困境,导致旅游的空间流畅性和贯穿性受阻,狭窄的“点式”空间范围束缚了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旅游管理的发展,亟需在区域范围将旅游做“面式”扩展,让旅游要素建设渗透到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让旅游产业扩展到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让旅游基础设施辐射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让旅游管理覆盖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保障旅游空间移动性;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明白全域旅游并非在我国全部地理空间范围内发展旅游,不是旅游发展的空间大跃进,不是旅游发展的空间全覆盖。缪尔达尔“地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空间均衡发展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均衡和非均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全域旅游的空间性,界定了发展的区域空间边界,这就保证了旅游业发展不会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范围,避免了盲目追求空间绝对均衡化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无效的后果。
3.全域旅游的带动性。全域旅游具有带动性特征。“带动性”,即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是旅游产业发展到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旅游业是最具创造活力的产业形态,是最容易实施创新发展理念的产业领域,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以旅游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核心动力,并引领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种带动性不仅体现在产业经济的带动性,而且还体现在社会文化的带动性;不仅体现在单个产业发展的带动性,还体现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多个事业多元发展的带动性;不仅体现在绿色增长方式的带动性,而且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式的带动性;不仅体现在优化调整的带动性,而且还体现在改革创新的带动性。
4.全域旅游的整合性。全域旅游具有整合性特征。“整合性”,即旅游发展对社会经济各类资源的整合运用。全域旅游发展,一是需要整合区域的生产要素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资本、劳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二是需要整合区域的产业资源,发挥产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融合性作用,整合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三是需要整合区域的社会管理要素资源,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导作用,整合部门职能、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社会参与等社会管理要素资源,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5.全域旅游的共享性。全域旅游具有共享性特征。“共享性”,即旅游发展成果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旅游发展起源于人的旅游需求,最终要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原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经济总量得到了巨大增长,2015年旅游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接待游客超41亿人次。近年来,我国在世界上的旅游地位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和巩固。然而,我国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以资本投资回报为主,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阶段,旅游发展的红利只被涉旅企业以及部分群体享用,尚未惠及更多社会主体,这是旅游发展共享性不够的重要反映。全域旅游发展,就是要致力于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通过全域旅游推动和助力我国扶贫战略目标,让广大群众在旅游发展中真正受益,这是对我国旅游业现阶段发展不足的深刻反思,是实现旅游发展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享性的深刻体现。
二、**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旅游业在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背景下,依靠强力旅游政策支持,依托长白山旅游资源和大品牌优势,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为目标,提出了全面建设长白山区域重要发展中心和建设生态旅游新城的奋斗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配套连动推进,紧紧围绕特色旅游产品、行业管理、重点项目等方面,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实现了**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县十三次党代会上将旅游业定位为我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步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县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同时,在**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又一次重申了旅游业的主导地位。在自由宽松的大环境下,成功打造出了我县新的旅游发展格局,即:“三路(长白山之路、人参之路、松花江之路)、三区(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仙人桥温泉度假区、白山湖区)、一城(**新城)。新旅游发展格局的形成使**具备了生态观光、体育竞技、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等综合性的旅游优势,科普探险、文化探源、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类型都有所发展。
(一)**县全域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1.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整个“十一五”时期,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明显加速,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长加快,逐渐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旅游接待人数从2005年的26.5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49.68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13亿元,年均增长13.2%和33.5%以上。
2017年我县旅游产业持续稳健发展,旅游业各要素都实现了持续增长。2017年预计旅游接待人次201万人,旅游收入将达到23.6亿元,年均增长率预计分别为18.2%和21.6%。我县现有旅行社共31家,品牌连锁酒店7家,重点景区10处,规模型旅游购物店10家,旅游从业人员约2.2万人,已基本形成包括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较为齐备,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冰雪旅游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2.旅游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我县境内已有国家A级景区6处,其中3A级景区3处,分别为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人参博物馆、北山生态植物园;2A级景区3处,分别为长白山温泉度假区、长白山仙人洞景区、白龙湾三仙岛。另外,松花江漂流、泉阳湖、仁义砬子等景区也正在积极打造,并初具规模。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拥有旅行社17家,星级宾馆15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11家),旅游服务公司2家,旅游度假区2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2处,大型旅游购物店5家,导游员220人,旅游从业人员达3500人。
2017年旅游项目有序推进中,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铂尔曼度假酒店(吉视传媒)、长白山人参·中药产业园、长白山广泽旅游度假区、长白山松城水都旅游开发项目等一批具有专项性的重点项目均已录入国家旅游项目库,项目建设平稳推进。其中广泽旅游度假区今年预计投资6亿元,四栋酒店及温泉中心现正在进行内部精装修,样板间已完成。铂尔曼度假酒店(吉视传媒)今年预计投资3亿元,正在进行酒店内部装修,已完成80%,主体已经封顶,酒店内春、夏、秋、冬风格样板间已经完成可供参观。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今年预计投资20亿元,已建设完成区域内主干路、山地滑雪场、越野滑雪道、雪具大厅及滑雪学校,枫林木屋酒店、望长白精品酒店、原乡客栈已于9月20日投入运营;游客接待中心、景区管理中心、后勤保障区、鲁能胜地大桥正在进行施工建设。长白山人参·中药产业园项目今年预计投资6000万元,博物馆和人参加工厂已投入使用,正在进行酒店和游客服务中心的内部装修。长白山松城水都旅游开发项目今年预计投资2.4亿元,回迁安置工作持续推进中,目前总体规划已经初步完成。
3.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县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长白山区域重要发展中心”“**生态旅游新城”的目标,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从景区(点)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投入,自2009年初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7亿元。一是旅游服务设施方面,建成了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的长白山西坡旅游客服中心和旅游自驾车营地,新建成星级旅游厕所三个,分别是露水河狩猎场四星级旅游厕所,仙人洞景区和长白山西坡旅游接待中心三星级旅游厕所。完善了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长白山仙人洞等重点景区的硬件设施建设。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投入资金8000万元扩建了碧泉湖水上乐园,新建成了建筑面积9106平方米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和3000平方米的客服中心广场。目前该景区正申报晋升国家4A级景区;仙人洞景区内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对长白山如来寺的改造扩建,新建钟鼓楼两处和停车场一处;白龙湾景区三仙岛投入建设资金3000万元,完成了山门、长廊、餐饮中心等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温泉度假区林业疗养院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17层氡泉公寓,2010年被评定为国家四星级酒店,铁路疗养院投资5000万元进行了翻新扩建,新建成度假宾馆,改善了接待环境,提高了服务质量。目前,由吉林省旅游投资集团和吉煤集团联手正对温泉度假区进行资源整合、开发,现已完成了《长白山人仙桥温泉城总体规划》和《长白山人仙桥温泉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交通配套设施方面,投资1.2亿元建成环长白山西坡旅游公路;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至松江河旅游公路的路面改造。同时,在通往各旅游景区的公路沿线设置旅游景区标识牌38块,进一步提升了引导服务功能。三是城市公共设施方面,绿化、美化方面投入资金550万元,城区绿地达到了184.5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5.4%,市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5.4平方米,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园林城市验收;亮化工作实现了县城区设有路灯1600多基杆,彩虹桥22架,灯光隧道32条。硬覆盖工作完成了松山大街、**大街等主要街道的铺设,覆盖面积达到7000万平方米。另外分别在松江河镇、**镇设立公交站点20处,开通了两镇内公交车。四是旅游接待设施方面,目前我县现有规模以上旅游食宿场所65处,其中星级宾馆15家,中、高档涉旅宾馆46家,旅游客服中心2处和旅游度假区2处,可同时接待游客15000人。特别是投资230亿元的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项目的接续建成,南区4家高星级酒店群的启用营业和即将运营的滑雪场、高尔夫等高端项目产品,将会大大改善**旅游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今年重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旅发委的成员单位不断加强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重点推进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完成重点景区内旅游厕所的改建工作。制定完成《**县“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在露水河镇、万良镇、松江河镇等地已开工建设旅游厕所7座。谋划仙人洞接待中心、松江河接待中心、行政中心自驾车营地、锦江木屋村自驾车营地、黄家崴子村自驾车营地项目,已完成了松江河游客服务中心、白溪游客服务中心、兴隆游客服务中心、万良游客服务中心的选址工作,现正与抚发集团协商相关事宜,待建设资金确定后拟由其建设实施。同时,全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了全县WIFI全覆盖筹建工作,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将25块触控屏重新投放使用。
4.旅游商品得到深入研发
近几年,**县旅游商品的发展虽有一些进展,但与迅猛发展的旅游事业相比还是一块“软肋”,为了把旅游六大要素中的“购”这一要素全面加以完善,**县旅游局聘请了吉林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了《**县旅游纪念品发展规划》。规划中总结分析了**旅游商品的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及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方向等内容。其中包括:围绕东北三宝和长白山区特有的药材开发旅游纪念品。通过中国人参博物馆和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为资源基础,深度打造具有长白山浓郁色彩的旅游纪念品。现已开发出以人参系列为主的产品有170个品种,八大系列产品;建设松江河旅游纪念品购物一条街,并在长白山主干线上建立了福参堂旅游商品购物店、长白山恒惠旅游购物山庄、参娃特产购物商店和诚信旅游购物商店四处旅游商品购物店。
2017年旅游产品线路不断丰富。一是按照当前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研发了能够代表**区域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与**邮政公司进行洽谈达成合作,进行特色产品包装设计,正在设计纪念币、纪念章、明信片等个性化高、中、低档旅游纪念品和食品酒类、时尚电子类、工艺精品类、生活用品类、户外休闲类等旅游商品。现已完成锦江木屋旅游明信片的设计,即木屋村四季风光、关东风情和木屋文化遗产采参习俗。二是完成《关于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工作方案》,对全县14个乡镇、涉旅部门、旅游企业及重点项目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做好旅游线路踏查工作。正积极开展与旅行社对接工作,进行线路包装设计,完成了5.19畅游**专题系列踏青之旅线路设计,打造完成农夫山泉—露水河狩猎场一日游、两日游线路,漫江镇锦江木屋村民俗风情体验游,仙人桥镇温泉养生度假游,露水河镇狩猎体检游,兴参镇山水风光游和休闲垂钓体验游以及万良镇人参文化游等多条精品路线。三是我局3月份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日本等4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局和旅行社代表组成的亚太商会踏线考察团,深入体验和考察了**当地旅游,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6月份台湾客商团、长白山之夏媒体及旅行商、全国工商联北京吉林商会等对我县进行踏线活动,达成多项共识。
5.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广度开展
我县注重“旅游强县”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中国人参之乡”、“中国蓝莓之乡”的知名度和各大节庆活动,深入结合“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出了**旅游的浓厚氛围。一是在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点)的交通要道、县城主要路段,设置户外大型旅游广告牌、悬挂横幅标语;二是在县政府网站开设旅游专栏,提高**旅游的知名度;三是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营销,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把县域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在交易会上做了广泛推介;四是编制了**旅游交通图和旅游指南图册,以图册的形式汇集旅游信息,包装宣传旅游资源、产业动态,在宣传、推介**同时为广大外来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导向。
2017年旅游宣传渠道全面拓展。一是**县旅游局深入浙沪地区,与阿里旅行、携程、驴妈妈、途牛等国内一线OTA巨头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入洽谈和交流,达成了多项战略合作计划,为**旅游企业与在线OTA企业开拓了合作平台。二是在长吉高速、抚长高速、县域内重点旅游段设立跨街及擎天柱广告牌7块,制作完成了旅游宣传册《山水的呼唤》和《**印象》等精美的旅游宣传品,拍摄了新版旅游宣传片一部,积极推动智慧旅游,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三是开展旅游活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旅游商品博览会和宣传推介活动。先后举办和承办了赵春江工作室、吉林省摄影家协会、长春民盟摄影协会、白山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揭牌暨摄影旅游扶贫助学对接仪式、G20国际太极峰会、乡村冰雪旅游节、2017国际雪联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全民上冰雪活动、国际级单板滑雪香蕉公开赛、2017亚太旅游供应商大会、首届长白山“山神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带领旅游企业参加了2017亚太旅游协会探险旅游论坛及交易会、2017第十四届上海世界旅游博览会、中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2017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同时,分别在上海、大连、南京召开了“22度的夏天”**专场推介会。四是形成区域合作,参加了鸭绿江旅游联盟成立大会,与鸭绿江区域进行合作,促进了区域旅行社及旅游企业的友好合作。组织长白山机场、延边机场、南方航空、幸福航空等旅游企业进行了洽谈,拟成立航线联盟,进一步促进了交流合作。
(二)**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
1.**县全域旅游资源优势
**四季分明,山水相间,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7%,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一线城市的数百倍。境内有5A级的长白山西景区,4A级的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和松江河森林公园,3A级的中国人参博物馆和北山森林生态公园,2A级的仙人桥温泉度假区、白龙湾风景区和仙人洞风景区,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以及其他景点。**是著名的“中国人参之乡”。有1000多年野山参采挖历史,440多年人参栽培史,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0%。**又是“中国蓝莓之乡”。无论是在种植面积、果实品质还是产量和质量上均位于全国首位。**还是中国观赏石之乡。长白山的多次火山爆发及地质运动,凝结、造化出了松花石、参乡石、峡谷石等观赏石,受到国内外游人的喜爱。**更是世界三大矿泉水富集区之一。境内发现矿泉水水源地56处,日流量达208万立方米。目前,**县境内已有国家A级景区6处,其中3A级景区3处,分别为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人参博物馆、北山生态植物园;2A级景区3处,分别为长白山温泉度假区、长白山仙人洞景区、白龙湾三仙岛。另外,松花江漂流、泉阳湖、仁义砬子等景区也正在积极打造,并初具规模。
**旅游资源丰富,特点明显,共包括8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56个资源类型,731个单体资源。境内不仅有广阔原始的露水河国际狩猎场、生态秀美的仙人桥地热温泉群、远古神奇的仙人洞、景色怡人的白龙湾,更有历史悠久且渊源流长的长白山文化、人参文化,由此形成了观天池、赏林海、浴温泉、探仙洞、感悟长白山文化的旅游体系。凭借自然资源的丰富给予和科学的规划开发建设,形成了以生态资源为主线,以山、水、林、园、洞、雪、泉为主要特色,以人文历史为衬托的旅游综合体。
2.**县全域旅游地域优势
**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核心区域,是松花江的发源地,是长白山西坡景区的必经之地。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对内辐射东北、华北为主的客群市场,对外辐射朝鲜及中国入境旅游最大客源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是“东北亚经济圈”重要交通枢纽。**县处在未来东北亚金三角和渤海湾经济区这两个发展中心的制高点上,通航北京、上海、长春、沈阳、大连、青岛、广州等14个城市的中国首个森林旅游机场—长白山机场、纵贯全境的201国道、302省道、环长白山旅游公路、长松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宇松铁路形成了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极大提升了**的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
3.**县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优势
我县现有规模以上旅游食宿场所65处,其中星级宾馆15家,中、高档涉旅宾馆46家,旅游客服中心2处和旅游度假区2处,可同时接待游客15000人。近年来,**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夯实发展基石,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县域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中国首个森林旅游机场——长白山机场,通航北京、上海、青岛、广州等14个城市,抚长高速、宇松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公共服务短板得到不断拉长。新建旅游接待客服中心两处,完成景区内4座星级厕所的建设;在景区附近规划建设系列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和购物街等销售平台;在旅游主干道、景区和星级宾馆放置电子触摸屏25台……总投资230亿元的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已成为集商业、文化、娱乐、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小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航母”。
(三)总体思路、工作方针、创建目标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坚持“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区域联合、力量聚合”原则,依托长白山辐射带动作用,抓住长白山区域资源文化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链接,打造旅游精品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社会关注、部门联动、合力兴旅的旅游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俗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树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形象。
——工作方针:以“12345”为创建工作总方针,即:一个提升、二个优化、三个投入、四个加强、五个实现,倾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一个提升:提升县域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两个优化: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服务质量;三个投入:加大政策性投入、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四个加强:加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产品多样化、高级化,加强地方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加强旅游行政管理力度;五个实现:实现产业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本地旅游产业与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实现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互相促进,实现部门之间及其与当地民众互动、共同参与旅游业发展建设,实现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发展。
——创建目标:以“产业融合,全域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建设旅游功能突出、国际化程度高且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旅游+”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区域空间联系,构建“一核八区”的旅游全覆盖发展格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四季品牌,推进旅游功能和旅游市场国际化,把**打造成生态良好、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全域性旅游发展示范区。
近期目标:到2017年底,全域旅游建设初显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旅游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创建指标达到:
1、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
2、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
3、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
4、当地农民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5、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6、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丰度高、覆盖度广。
远期目标:完善功能,丰富内涵,树立品质,精细化发展,开启县域旅游发展的全域模式。把**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运动休闲、养生度假、会议论坛、会展博览、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国际化生态旅游名城和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总体布局及实施战略
——总体布局。按照“一核、两轴、四极、八区”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即:**镇、兴隆乡、松江河镇为主的接待核心,纵横东西、南北两条十字形的旅游发展轴线,长白山观光、白龙湾滨水度假、仙人桥温泉疗养、露水河森林狩猎四极点,由核心综合服务功能区、长白山万达旅游功能区、滨江休闲观光旅游功能区、仙人桥温泉养生旅游功能区、露水河国际森林旅游功能区、人参文化旅游功能区、泉阳矿泉养生旅游功能区和漫江生态旅游功能区形成的八大旅游功能区。重点打造**镇、松江河镇、仙人桥镇、兴参镇、露水河镇、万良镇、泉阳镇、漫江镇、兴隆乡等重点区域,做精景区观光游、做强城市休闲游、做大乡村度假游,做好温泉康体养生游,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兼备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实施战略
1.政府主导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速旅游业全域性展开。一是通过法规和政策手段对内加强服务和协调,增强竞争力;二是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对外树立**县整体旅游形象,创造**县整体旅游品牌。
2.生态引领战略。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政策,以生态引领县域旅游业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绿色旅游行动指导,强化绿色旅游管理,全社会普及旅游环境意识,提供绿色旅游消费,建立绿色旅游产业体系。
3.特色发展战略。从自身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出发,创新理念,创新产品,错位发展,紧紧依托长白山,整合温泉、滑雪场、狩猎场、民俗文化等独特资源,大力发展商务休闲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打造独特的环境氛围和特色产品。
4.产业融合战略。依托旅游业发展,带动人参、矿泉水、木制品、现代制药、水电、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各产业相互渗透合作,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与调整,推动旅游业全域性融合发展。
5.形象宣传战略。通过全面的形象设计,树立**县旅游业统一、鲜明的个性形象,通过媒体信息等手段大力宣传山、水、林、泉、洞、雪、园等独特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中外旅游者了解**、熟悉**、喜欢**。
6.多元优化战略。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整合旅游产业要素,促进旅游资源多元化、旅游服务多元化、旅游产品多元化、交通方式多元化,促成旅游业的全面性发展。
(四)**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县已有旅游要素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卫生、开发水平等条件制约着这些旅游要素的发展。**还未能达到全域旅游发展的整体要求,旅游六要素的欠缺、软硬件配套环境的不完善是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1.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
**县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与长白山相配套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长线路缺乏;纪念品样式比较单一,缺乏时尚文化元素和新意,导致不能形成品牌,对旅游经济贡献量小。
2.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能力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大力加强投入,建设旅游营地、摄影基地、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驿站等,提高县域内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3.旅游专业人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人才需求量大,旅游从业人员多,但是专业性人才却很少,服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加之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流动率大,高级人才流失率高,导致旅游服务尚未形成标准化。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一)科学规划,推进旅游产业综合发展。
要加快构建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全域性旅游产业发展科学指导体系。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加强与合作公司的沟通交流。加快编制《**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专项规划》《**旅游沿线景观带设计规划》《**县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规划》《**县旅游人才培养战略发展规划》《**县全域旅游大数据精准策划方案》《AAA级景区旅游建设规划》等规划,提升完善景区详细规划,突出旅游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各种规划的紧密衔接,强化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宗教、城市建设等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推进重点乡村景区打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
(二)加快资源整合开发,推进旅游产品国际化
充分发挥“山、水、林、泉、洞、雪、园”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按照“一核、八区”总体布局,发展冰雪、狩猎、森林、红色、漂流、民俗、矿泉、人参等特色旅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特色景点、景区开发。一是进一步做优以长白山西坡景区和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龙头的旅游精品区,不断完善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和松江河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向国家5A级景区晋级。二是加快锦江木屋古村落、泉阳湖景区、白龙湾风景区、仙人洞风景区、兴隆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丰富旅游体验项目、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提升景区品位。三是推动漫江生态旅游度假区、仙人桥温泉度假村等高端休闲度假区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开发松花江水上旅游、森林观光小火车等特色生态体验项目。四是将**镇、松江河镇、兴隆乡等中心区域按照旅游集散中心定位,美化镇区环境,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服务功能,建设成为综合型的旅游目的地和长白山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
1.完善旅游交通服务。强化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完善提升域内外旅游公路网,加强国省干道沿线生态保护,打通松江河—泉阳—露水河—兴参旅游外环线,打造特色景观带;加快通景道路建设,全面提升景区的可进入性,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位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与全国各地铁路连接,加快开工建设四平至松江河高速铁路,启动建设泉阳镇至桦甸市白山镇铁路,规划建设长春、沈阳至松江河高铁项目,开辟铁路旅游专线;推动长白山机场建设口岸机场,增加长白山机场往返全国各地的航班,全面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
2.提升旅游集散服务。实施“以点带线,以线覆面”的旅游集散服务工程,规划建设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在**镇、松江河镇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及长白山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核心区域设立区域性游客服务中心,在各景区设立小型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购物、餐饮、住宿、公交集散服务,形成以县区为核心、镇区和景区为补充,功能完善、服务齐全的游客集散服务体系。
3.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全面运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全县旅游景区实现通讯信号全覆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客流集中区域、星级酒店、旅游大巴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县旅游景区实现“智慧导游”全普及、“电子票务”全普及;旅游交通重要路段、重点区域实现实时监控,旅游景区实现实时客流量监控。通过“智慧旅游”工程实施,达到惠民、便民的目的。
4.打造旅游沿线景观带。结合旅游空间布局,以营松高速路、县域内主要旅游公路为主线,规划建设**镇至长白山西景区、万达度假区旅游沿线景观带。实施沿线道路美化工程,建设若干小型服务点,辅以停车场、凉亭、座椅、卫生间、垃圾桶、商品售卖点等服务设施,使其成为全国一流的旅游风景大道。
5.完善旅游标识体系。将通往旅游区的标识纳入道路交通标识范围,完善旅游符号等标识设置。在高速路、城市路口、城区主要交通沿线、景区周边道路设置中英文对照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牌,在城区主要交通沿线、城市景观景点设置旅游公厕、停车场、大型购物商场引导标识牌,打造全域无障碍旅游标识体系。
6.加快旅游厕所建设。全力推动“旅游厕所革命”,加快域内旅游厕所的建设和改造,在主要旅游乡镇、景区、旅游干道、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等地设置旅游厕所,明确标准,把握质量,做出精品。按照“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至2017年底,计划在**镇、松江河镇、仙人桥镇、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松江河国家森林公园、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旅游区域规划建设、改造旅游厕所30座,总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县域内旅游环境。
(四)丰富旅游业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建立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机制和加强旅游项目库建设,不断谋划、论证、包装和储备重点项目。以关东文化产业园、长白山广泽度假区、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等特色项目建设为突破,重点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景区开发、旅游商业开发等大型项目。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推动项目建设。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规范行政许可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旅游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富民工程。
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以松江河镇为龙头带动,把**镇、仙人桥镇、万良镇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名镇;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大力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重点培育仙人桥黄家崴子村、大青川村、兴隆乡兴隆村、南天门村、漫江镇锦江村等基础条件好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力争通过两年努力,新发展100户精品“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具备一次性接待200名游客的能力,形成景区带动、景镇联动、农旅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局面,积极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努力将**打造成为长白山西坡区域自驾游目的地和包括省会及周边地市在内的大中型城市的“后花园”。
3.打造**特色品牌,扩大旅游知名度
打造我县特色森林小镇、温泉小镇、人参文化小镇、矿泉小镇等特色品牌;加强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旅游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区域间合作效应,建立多元客源市场结构体系;参加国际国内知名旅游活动,积极进行对外宣传推广工作;举办“消夏节”、“人参节”、“冰雪节”等节庆活动,扩大**旅游知名度。
(五)加速产业融合,着力培育多元业态。
1.与文化融合,推进长白山文化、关东文化、人参文化、冰雪文化、山林文化、渤海国文化、满族文化相互融合,开发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加快建设关东上城、锦江木屋村、人参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项目和旅游景区。把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的《天地长白》演艺秀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端文化旅游产品。
2.与工业融合,推动森工、矿泉水、特产加工等企业加快形成工业旅游产品,建设一批以农夫山泉、泉阳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特色项目及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农夫山泉生产基地创建3A级景区工作。
3.与体育融合,适应居民康体健身的需求,加强体育健身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以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松花江漂流基地、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为载体,开发滑雪、登山、徒步、自驾、漂流、赛车等旅游与体育融合项目。
4.与相关产业融合,积极推动旅游与科技、中医药、养老等新兴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奇、特旅游产品。
(六)充实旅游要素,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1.开发特色餐饮。挖掘地方特色餐饮文化,以人参、山珍、土特产品为食材,创建参乡特色餐饮品牌。各乡镇要积极研发特色菜系,推出具有关东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的餐饮,打造出《品味**》美食系列。在松江河镇、**镇规划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在乡村培育发展农家菜为特色的农家小院、农家庄园、美食街。
2.提升接待能力。以全县住宿业普查资料为依据,编制酒店业发展规划,按照“高端突破、中端扩容、低端提升”的思路,积极开展高星级酒店申报、旅游团队接待推荐饭店评选和星级农家宾馆评定工作,2017年底前,新增星级酒店4家,新增旅游团队接待推荐饭店10家,发展农家宾馆30家,形成高中低档互为补充的住宿体系。
3.研发旅游商品。依托人参、木耳、山珍、红松籽仁、鹿产品等农副土特产和根雕、玉石、剪纸等资源,做好农产品转化和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做好包装策划和文化提升,开发游客欢迎的旅游纪念品。通过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搭建旅游商品交流交易平台,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的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国内旅游市场畅销的旅游商品,丰富我县及长白山西坡区域旅游商品体
4.丰富文化娱乐。**镇、松江河镇要各打造一个特色商业街区,引进文化创意、动漫产业、休闲娱乐等项目;同时要围绕长白山文化、人参文化、关东文化,大力发展民俗演艺活动;各景区要积极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娱乐和演艺项目,满足广大游客消费需求。
(七)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措施手段,推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1.大力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要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大旅游宣传战略,将**县景区景点纳入全省旅游联合推介宣传体系,加大“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中国人参之乡”的旅游形象宣传,重点面向东三省、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旅游产品营销,突出生态观光、温泉养生、中医理疗、休闲度假、运动健身、汽车营地等旅游主题,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媒体合作,建设**旅游公共微信平台,开展**旅游摄影展、微拍大赛、旅游音乐电视拍摄、知名网络达人微博宣传等活动,扩大**旅游影响力。加快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旅游景区、企业参加重要国际国内旅游展,到港澳台地区、韩国、俄罗斯、日本等重点市场开展专题推广活动,不断提高**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壮大旅游力量。
积极发展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开设分校或与当地院校合作开设旅游相关专业。强化职业技能平台建设,在**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着力加强旅游创业培训、服务提升培训、在职教育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培训规模和质量。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日常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企业自主培训与高管调训相结合,重点培养旅游企业高管及优秀导游员、“农家乐”从业人员、其他旅游从业人员。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规划、营销专业人员,选拔一批高素质导游,建立一支高端导游队伍,为**旅游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3.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实施旅游管理“1+3”模式,**县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工商旅游分局。进一步整合资源,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综合协调、产业促进、资源统筹、服务监管职能。全面完善旅游纠纷调解和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将旅游安全管理纳入常态化工作,及时排查、消除旅游安全隐患,完善安全风险提示和发布制度,坚决杜绝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广大游客文明旅游素质,推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研究,发展,旅游,县全域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056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模板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怎么写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如何写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格式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范例参考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开头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开头语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范文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范例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格式大全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_研究,发展,旅游,县全域**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大全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格式模板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免费模板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免费格式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格式如何写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开头如何写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免费范文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免费范例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免费参考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模板下载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免费下载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模板怎么写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格式怎么写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开头怎么写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开头语怎么写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模板如何写 **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