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傅莹最新演讲
时间:2017-05-01 15:33:54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傅莹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

中国成长与“秩序之争论”

傅莹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

2015年5月19日

尊敬的Mr. Steve Edwards先生,

各位同学和老师,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受邀来到芝加哥大学,并在此致辞。如著名建筑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所言:“我终究认为芝加哥将是世界上留存下来的最美丽、最伟大的城市。”

但你们是否知晓,在中国,芝加哥的大学更出名。那些希望学费物有所值的家长们尤其对这所大学感兴趣,因为这里“乐趣已死”。

芝加哥大学培养了无数的音乐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你们中一些人如果选择了这样的道路,未来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祝福你们。

我猜想,这里的学生大都出生在90年代,在中国他们被称为90后。这个时代出生的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几乎在同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

对于我们这代人,当我得知世界上有个操作系统叫Windows时,比尔·盖茨先生已经是世界首富了。而现在,太平洋彼岸中国时尚的年轻人与这里一样,对每次新版苹果产品的发布翘首以待。《速度与激情7》在北京和芝加哥的电影院差不多同时上映。

我也许有些理想化,总在想,在海量信息全球同步的今天,年轻一代能否更加宽容、能否更好地相互理解,从而寻求新的途径来构建维系持久和平的全球秩序?

奥巴马总统于几年前的父亲节在这里发表过一个演讲。他说,作为家长,需要传递给后代最重要的价值是同理心,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认识世界。

今天我就想先谈谈中国在世界变迁中的经历。基辛格博士《论世界秩序》一书在中国引起了热烈讨论。书中叙述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400多年的大国兴衰,强国之间一而再、再而三以战争方式争夺世界权力。

但是,基辛格博士也谈到,威斯特法利亚体系不具普遍性,在世界其他地区曾有不同的体系,彼此孤立地并存。众所周知,那时还没有网络的存在。

就中国而言,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治理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时至今日仍有影响。因而我们对世界的观念也许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我可以沿着书中世界秩序演变的轨迹,举几个中国历史上的例子:

你们大概都曾经读到过,1648年欧洲达成威斯特伐利亚系列和约以结束“30年战争”,之后的数百年,初步建立起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秩序,确立了内政自治原则。随后便把殖民统治推向世界其他地方,包括美洲,而美国是1776年才摆脱了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而早在此之前,亚洲长期延续着自己独特方式,各国和睦相处。当时中国的清王朝仍处于鼎盛时期,到18世纪中国人口已超过欧洲国家总和。但是,这个延续近两千年的田园般宁静在19世纪中叶被欧洲帝国打破。

到了1919年,当欧洲签署凡尔赛和约以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亚洲大部分地区已沦为欧洲的殖民地,中国的领土完整也屡遭侵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帝被迫退位,政治精英构建共和体制和西式议会的种种努力纷纷失败,国家陷入内乱。年轻人开始从其他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于1921年由几十个人建立的,许多都是20多岁的年青人。他们不比你们年长多少。(看看年轻人是怎样改变着世界,真是神奇!)

1941年,当《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宣告“美国世纪”来临之际,中国约2/3的国土被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战争中伤亡人员达到3500万人。今年九月,中国将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英烈、牢记历史、珍惜和平。中国和美国当时并肩作战,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美国飞行员的英勇事迹。

1949年中国终于重获和平,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当时的国家满目疮痍,经济近于崩溃,人均寿命不足35岁,文盲率达到90%以上。

换句话说,二战后多年,当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世界权力、建立起所谓的恐怖平衡之际,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存问题,包括满足庞大人口的吃饭需求。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年少时经历的饥饿和困惑我记忆犹新。

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经济。

因此,当中国人讲到国际体系时,通常指的是中国作为成员参与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机构和机制。鉴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一直信守和遵循《联合国宪章》关于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峰会,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讲述这段历史想表达的是,在讨论历史和秩序时,需要注意到各国有着非常不同的经历,这对我们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在一些问题上的感受不尽相同。 我想讲的第二点是如何看中国的成长。显然,在中国获得快速发展之时,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并没有同步增长。一位常年观察中国的欧洲记者朋友如此概括说,西方媒体的中国报道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中国太大——人口多、城市大,现在连奢侈品市场都很大。

二是中国太坏——好像中国总是在做错事,看不顺眼。

三是中国太怪——吃奇怪的食物,有奇怪的行为方式。

我经常接待来自美国国会的代表团,很多人第一次来中国。令他们印象最深的是天天碰见的普通中国人,比如在故宫博物院里摩肩擦踵的农民工游客、和那些梦想成为下一个马云的年轻创客等等。

实际上,是普通中国人代表了中国的真实面貌和国家的进步。是他们推动着中国走向富强和成功。

那么,成长起来的中国想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呢?未来的前景是否如某些学者预见的,必然是中美争夺世界权力?这是我想讲的第三点。

我常常阅读美国政治家撰写的回忆录,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深入和有效参与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也时常感叹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事务也如此热情和强势地介入。

掩卷思量,不禁要问,美国人心目中的世界秩序,是否就是美国治下的世界呢?是否就是仅以美国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为核心理念、以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为支撑?而对于新兴大国来说,是否面对的只有臣服或挑战这两个选项?换做是美国人,你们又当作何选择? 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新兴的大国,而且并非依靠炮舰开路成长起来的,我们是结合了自身的天然优势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起来的。欧洲引领工业化以来,资金、技术、市场、资源和人才主要集中在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世界,而如今,所有这些要素都在全球化推动下开始向外扩散。

顺着这个浪潮,中国坚持改革,不断释放巨大的政策红利,实现了30年GDP年均9%的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日中国是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有人甚至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0年后达到世界第一位。 但是,当一些国际学者讨论新的世界权力分配问题时,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很淡定,对传统意义上的所谓世界权力转移或者“世界权力之争”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

对中国人而言,我经常看到的是在标准上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例如,在西方国家,当有人滥杀无辜时,他们被视为恐怖分子;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就被看作是民族或者是政治问题。当中国的邻国在领土问题上做出挑衅的姿态时,美国不置一词;而当中国捍卫自身权益时,就常被说成是咄咄逼人或者胁迫别国。

如果对最基本的原则前提都没有共同的基础,我们何以在世界秩序演进这样的问题上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呢?就像广东人形容人与人无法沟通时讲的:是“鸡同鸭讲”。

中国目前的重心还在于解决大量棘手的国内难题,包括克服环境污染、反腐败、缓解经济下行、更好地保障民生等等。

同时,在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未来世界秩序上,中国学者也进行着务实的讨论。大家可能各持观点,但一个共识是:世界已经发生变化,许多旧的概念失去了意义。

首先,在当今世界,不同的秩序像过去那样,在各地区隔绝地共同存在、应对不同的问题,这种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今天的秩序需要具有开放性,要逐步调整以适应新的现实和多元的观点。

其二,再通过大国之间战争的方式实现“权力转移”,重新决定新的力量平衡,也没有可能了,因为世界各国关系已经如此紧密交织。

其三,我们所面对的大量新型问题都是全球性的,超越了主权国家和区域的边界。像埃博拉病毒、ISIS、像试图乘船从非洲前往欧洲的人们。需要新的思维和新型全球框架或者说是全球秩序,去应对新型挑战。

令人有所宽慰的是,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行许多有意义的实践,用创新和合作的办法应对和解决新的问题,例如G20和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也倡导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来增强亚洲和亚欧大陆之间的互联联通。这些实践是对现有国际体系和合作框架的补充,将促进现有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基辛格《论世界秩序》一书是以一种很有深意的设问方式结束的:“我们将去向何方?”显然,历史又来到了新的转折路口,关键是将向哪里转变。

这个问题也适用于中美两国,我们是否有决心和智慧走出大国冲突的历史窠臼?能否合作开创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秩序?为此,习近平主席向奥巴马总统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受到误解和偏见的干扰,实际上在许多领域都建立起密切的伙伴关系。有人甚至把两国比作不情愿的双胞胎。两国互信的水平也相当令人印象深刻了。否则,我们何以相互颁发十年有效期签证?由此可见,年青一代继承的两国关系积极因素大大多于负面因素。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不会一帆风顺。但双方都认识到,要加强合作、管控分歧,为亚洲和世界构建面向和平与发展的稳定战略框架。这既是两国关系的方向,又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21世纪全球秩序的演进并不容易,也不是朝夕可得之事。但未来寄望于年轻一代,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拿出很好的答案!谢谢大家!

篇二:驻英大使傅莹在离任招待会上的讲话

驻英大使傅莹在离任招待会上的讲话(中英双语)

2010年1月26日晚,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在伦敦为即将离任的大使傅莹举行离任招待会,400余名同事和各界友人出席,傅莹大使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讲话,以下是讲话的全文:

在离任招待会上的讲话

傅莹

文华东方酒店, 伦敦

2010年1月26日

Speech given by Her Excellency Ambassador Mme Fu Ying at the Farewell Reception

Mandarin Oriental Hotel, London

6 January 2010

感谢各位出席今晚的招待会。此时我百感交集。

Thank you for coming this evening - this is a bitter sweet occasion for me.

二十世纪20年代时任中国驻英国的公使是顾维钧,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外交家。当有人问他中国人最残酷的一句话是什么时,他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In the 1920s, the Chinese envoy to UK was Gu Weijun, a great diplomat whom I highly admire. When he was asked what was the most cruel Chinese saying, he quoted this proverb: ‘However grand the feast, it always has to end’.

离任就像是席末杯中的那最后一口酒,甘醇中已经有了些许的苦涩。

Leaving London for me, is like savouring the last sip of wine at the end of this party, still warm with excitement, but already tempered with a little sadness.

作为外交官,又是蒙古族人,我是个天生的游牧者,似乎一生都在不断地履新和离别之间徘徊。在布加勒斯特、金边、雅加达、马尼拉和堪培拉,都有过美好的岁月,而每次告别都依依不舍。现在即将离开伦敦和英国,心里更充满了难舍的眷恋。

As a diplomat and someone who is ethnically Mongolian, I am a natural nomad; my maiden name in Mongolia as my father told me, meant on the road. My career took me to many places across the world, Bucharest, Phnom Penh, Jakarta, Manila, Canberra. Leaving was always a difficult thing to do, but leaving here seems even more so.

我会怀念在这里结交的许多好朋友,正是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才得以更好地了解英国和英国人民。

I will miss the many friends I have met here and colleagues I worked with in the UK, who have supported me and helped me to understand Britain and its people.

三年来,我走过英国许多的城镇和街巷,著名中国作家王蒙曾写道:抵达伦敦如同抵达一

幅早已熟悉的油画。我深有同感。

In the past 3 years, I walked many streets and countryside across Britain. What I felt can best be expressed by a quotation from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Wang Meng. He wrote: 'coming to London is like walking into a familiar oil painting'.

英国的生活丰富多彩,无论是在如同隔世的剧场里欣赏名剧,还是足球场上狂热的喝彩,抑或是赛马场里激奋的人群,都令人印象深刻,使我感受到英国人对生活的认真和考究。

British life is exciting and diverse. Whether it was watching a play, cheering for a football team, or watching horse racing, it was always enjoyable and exiting. The charm and maturity of the British style has not been lost on me.

不少人问我,最留恋英国的是什么?与许多中国人一样,我从小就接触到英国文学,有幸在这里追寻名著作者的足迹,简·奥斯汀临窗撰写《傲慢与偏见》的小圆桌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记;博朗蒂姐妹汲取灵感的荒原引发我无限的遐想;威廉·华兹华斯静谧的湖畔故居让我流连忘返。这都使我触摸到英国的文化精华,也是将中国众多游客源源不断吸引来的文化魅力。

Like many Chinese, British literature was part of my education. Being here has given me the luxury of tracing the roots of some famous names. The little round table under the window where Jane Austen wrote, including Pride and Prejudice, is printed on my memory. The open moor which so inspired Bronte sisters gave me much to think. The quiet lakeside home of William Wordsworth took me hours to walk through. This is quintessentially British, the charm of culture that is a magnet for countless Chinese.

在我任内的三年,两国关系稳步发展。**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来到英国,布朗首相也访问过北京。两国的领导人和部长之间还经常性会晤或打电话,次数之多,几乎数不清了。两国地方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

On a more serious note, my 3 years in London have seen stable development of relati**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Chinese President and Premier visited here and PM Brown went to Beijing. In addition, leaders and ministers met and called each other so many times that I almost lost count.

There is also increasing visits from all the provinces. (Last year, for example, the delegati** which came through the Embassy were about 400, most of them came to my dinning table.)

3年来,中国在英投资增长了6倍,留学生和游客人数也在以双位数增长。听说,去年中国游客在邦德街的购物金额增长了一倍半多。英国保持了欧盟对华最大投资国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去年夏天在北京休假期间,我想挑选一张床垫,最终相中的那款竟然是一个英国 19世纪的品牌。

Chinese investment in the UK grew almost 6-fold. The numbers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tourists are increasing at double digit numbers. I was told that the money spent by Chinese shopping on

Bond street almost doubled.

英国保持了欧盟对华最大投资国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去年夏天在北京休假期间,我想挑选一张床垫,最终相中的那款竟然是一个英国19世纪的品牌。

Britain maintained its position as the largest EU investor in China and the third largest EU trading partner for China. During my summer holiday in Beijing, I went shopping for a mattress and the one I eventually bought turned out to be a brand name from 19th century Britain. (During my summer holiday in Beijing, I went shopping for a mattress and the one I eventually bought turned out to be a brand name from 19th century Britain.)

“英国设计”这几个字在中国是相当有分量的。英国不仅仅是世界金融中心,我访问过英国中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对该地区企业世界领先的创意设计能力印象深刻。这与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形成了很强的互补,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开发巨大的合作潜力。

The word "British designed" carries strong weight in China. During my visits to the Midlands, company after company have opened my eyes to Britain's role as a leading creative powerhouse in the world, in addition to being a global financial center, which fits nicely with Chinese manufacturing power. Both sides need to work harder to tap this potential.

中英伙伴关系的民众基础在不断加强。在英中贸协、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筷子俱乐部等众多的工商、教育和民间友好团体的推动下,英国民众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创造了众多的商机,我们应该继续推动这一良好的势头。记得不久前出席特色学校校长年会的时候了解到,英国特色学校联盟的目标是给所有想学中文的孩子提供中文课程,充分说明两国关系的民众基础是深厚的。

China and British partnership is increasingly underpinned by support amongst our people. Organizati** like CBBC, the 48 group club and many other educational and friendship groups have created a wealth of interest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which needs to continue and grow over the coming years. I have also seen the interest in China amongst the British media and public grow in front of my eyes. I was told by the SSAT that their ambition is to provide every child in Britain the chance to study mandarin if they want to.

英国民众在2008年地震后对中国的关心和慷慨帮助令我终身难忘。记得当时一个19岁的男孩Issac Lewis从威尔士家乡步行240英里,一路筹款到伦敦来。我对双边关系的前景非常乐观。

And the outpouring of sympathy and support to China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Sichuan in 2008 was without doubt, the most moving experience during my stay. A 19 year old boy named Isaac Lewis walked from his home in Wales all the way to London to collect donati** along the way. Therefore, I am very optimistic about the outlook of our relati**.

但是,今天既然是在朋友们中间,我也想说,过去的三年也是我外交生涯最为波澜起伏的一段经历。每当两国不能达到彼此的要求或出现意见不一致时,英方会倾向于评判和指责

Having said all that, since I am with friends, I have to say the past three years have also seen more than their fair share of highs and lows. I found the great temptation is to judge and criticize when we do not meet or agree with each other's preferences.

每次遇到问题和困难,我都试图从两国的历史智慧中寻求灵感,与英国同事一道,通过坦诚沟通找到化解分歧的思路,维护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

Each time problems occur, I have tried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wisdom of our two countries, and worked with my counter part to steer a way through candid dialogue, not losing sight of the larger interests of our two countries.

西方需要做出是否接受中国作为平等伙伴的决断,做伙伴就意味着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接触对话,而不是批评说教。英方不能叶公好龙,表面上说欢迎中国崛起,但实际上并不了解中国。如果西方对华接触的目标是改变中国,那西方就永远不会满意,双方在国际合作中也难以同心协力。

The West needs to decide whether it's going to accept China as an equal and take China as it is. To do this it must engage and discuss rather than lecturing when problems occur. There is a story in Chinese called Mr Ye liking the dragon. Mr Ye is a great fan of the dragon. He had the dragon on his clothes, in his home and indeed everything around him. One day the dragon heard of this and decided to pay him a visit. When the dragon suddenly appeared, Mr Ye was so scared that he fainted. This is a story about liking something, but not necessarily really understanding it. If the West's policy objective towards China is to change it in the image of the West, it may never be satisfied.

中国正处在改革的进程中,世界上有哪一个大国能像中国这样把改革作为国家的根本政策方向?这正是因为我们认识到自己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但中国的改革将以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步伐进行,改革的目标是服务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满足西方的要求。

China is in the middle of reforms. Seldom does one see a major country whose professed objective is to reform itself. This is because we realize that they are still many areas that still leave room for improvemen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do so at its own pace and in its own way, not because the West wants it, but for the interest of the Chinese people.

只有尽快消除成见,更好地了解中国,双方才能认识到彼此的不同和多元化,才能建立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的稳固的双边关系。

The sooner stereotyping of China gets replaced by a wider understanding, the sooner we will be able to recognize our differences and diversity and build a strong relati**hip based on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中国也需要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介绍自己,我给同事们留下的建议是:沟通,沟通,

We in China also need to learn how to better explain ourselves to the world. My message to my colleagues is always: communicate,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这对于中英两国尤为重要,因为两国关系已经超出了双边范畴,越来越需要在全球性问题上更紧密地合作。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China and UK as our relati** are growing beyond the bilateral level and we more and more need to work together on global issues.

即将离开英国的时刻,工作上有了一些句号,做成了一些事情,但是也有不少“逗号”,不少工作还没有完成,还有一些“问号”。但是我对中英关系的坚定承诺没有改变,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英关系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As I leave this country, I achieved some full stops in my work. There are still quite a few commas and unfinished business. There are even some question marks. But my commitment to the China-Britain partnership remains unchanged and I am confident of a better tomorrow.

我希望各位热烈欢迎我的继任刘晓明大使,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工作。我也要感谢使馆的同事在过去3年里给我的大力支持,感谢海德饭店为我们今天的酒会提供这样好的场地。

On a personal note I hope that my successor Ambassador Liu Xiaoming receives the great welcome and support I have had and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great embassy team for the support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My thanks also go to Mandarin Oriental Hyde Park Hotel, which has provided such a nice setting for tonight's reception.

下周一我就要离开伦敦了。临走之前,我会最后一次去公园慢跑,最后一次到牛津街漫步。人还未离开,已经开始想念英国了。

I am flying out next Monday. I will be trying to take my last jog in the park and walk on Oxford Street for the last time. I am already missing Britain.

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

May I wish our friendship last forever.

篇三:傅莹答记者问

全国人大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

3月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

会发言人傅莹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4日(星期三)上午11时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专题:“四个全面”强信心——2015全国两会报道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新闻发布会主持人何绍仁在主席台就座。

何绍仁: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刚才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决定傅莹女士为大会副秘书长,并指定她为大会发言人。现在我们请大会发言人发布本次大会的议程和有关安排,并就大会的议程和人大工作的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有请发言人。

傅莹:谢谢。大家好,按照中国人的习俗,我们现在还没过完年呢,明天是正月十五,所以我想先向大家祝愿羊年吉祥,阖家安康。2014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努力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的挑战。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从最近媒体的报道和网上的评论也可以看得出来,全国人民有很多期待,国际社会也是比较关心的。

傅莹:我在这里想向大家表达的是,本次大会将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努力将大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求实的大会。傅莹:今天上午举行了预备会,通过了大会议程,选举由172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选举李建国为大会秘书长,主席团的第一次会议推举了常务主席和执行主席,通过了大会日程和表决议案的办法,大会设秘书处,决定由王晨、王万宾、乔晓阳、傅莹、陈世炬、焦焕成为大会副秘书长。

傅莹:大会是3月5日,也就是明天正式开幕,15日上午闭幕,会期10天半。大家可能还记得去年是8天半的时间,今年增加了时间。一是为了让代表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审议预算草案,二是要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傅莹:大会有八项议程,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第二个单元是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第三个单元是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第四个单元审议大会的各项议程草案,修改立法法决定草案表决稿和其他议程,提请大会表决,举行闭幕式。傅莹:大会将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各项安排尽量节俭,保持良好的会风。代表们参加会议要集体乘车,召开全体会的时候,为了保证所有人都能够按时到达,可能需要一些行车路线,希望大家能谅解。但是其他的所有活动都不再安排行车路线。目前报名采访大会的记者已经有3000多人,三分之一是来自境外,我们感谢各位记者和你们所代表的国内外公众对大会的关心和兴趣,希望各代表团和与会代表尽可能的多接受记者的采访,也希望记者能够尊重代表们的意愿。按照惯例,大会的开幕式、闭幕式和所有全体会议都将向中外记者开放,代表团团组会议也将安排一些采访。会议期间我们将邀请全国人大和国务院一些部委的负责人举行记者会。

傅莹:3月15日上午大会闭幕之后,李克强总理将与中外记者会面,回答大家的问题。我们已经设立了“人大会议中心”微信公众号,还将通过网络、短信等各种方式及时发布消息,为中外记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以上就是我先要发布的信息。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据媒体统计,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已经有39名全国人大代表因为涉嫌违法违纪,辞职或者是被罢免,这个数字超过了上一届五年的总和。我想请问发言人,这是为什么?是我们在选代表的时候就没有把好关,还是代表选举制度本身就存在缺陷呢?谢谢。

傅莹:人大代表应该是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应该很好地履职,绝大多数代表还是做得非常好的,很多代表都是行业的优秀人物。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身份,应该说这既是使命,也是责任。作为人大代表,我看现在网上的关心也比较多,报纸上的报道也比较多,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很高的,所以作为代表,既不能无语无为,更不能违纪违法。如果代表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根据法律规定,选举单位和选举人是有权罢免的。所以你刚才讲得很对,就是我们十二届人大将近3000代表,两年来已经有39个代表因为违纪或者是违法被终止了代表资格,一方面反映了当前我们大力反腐,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加强了对代表监督的效果。

傅莹:我们国家的人大制度,我们有五级人大,其中90%的人大代表都在乡、县这个级别,这五级人大一共有多少人呢?有267万人。所以基层代表的素质和表现也关系到人大本身的效能和人大本身的健康,因此,基层代表现在也出现了你刚才说到的这种情况,也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也要善于学习法律,要严格地遵守法律。

傅莹:今年底明年初,我们乡、县两级的换届选举又要举行了,在全国各地陆续要开始。大家可能还记得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所以我们也期待着这次乡、县两级人大的选举能够严格的依照法律程序进行,能够风清气正,也希望通过这次选举能够加强基层的人大建设,发挥好基层人大代表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谢谢。

法制日报、法制网记者:谢谢主持人。发言人您好,刚才听您介绍,这次大会有一个议程是对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审议,我们关注到曾有人批评全国人大立法权虚置问题。请问前几次大会都没有安排审议法律议案。而且,这次会不会定一个标准,就是什么样的法律将会由全国人大来审议?谢谢。

傅莹:刚才我在宣读议程的时候也提到了,这次大会的议程之一就是审议立法法修正案的草案,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两年来第一次在代表大会这个层面来审议一部法律草案。根据宪法和立法法,制定或者是修改基本法律要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我们全国人大是每年召开一次,日常的立法工作由人大常委会来完成,无论是在哪个层面去审议,都要依照法律程序来进行。立法法是规范所有立法行为的法,我们也称之为管法的法。今年我们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年,所以这部法律的修改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傅莹:这次法律修改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赋予所有设区的市人大地方立法权,也包括自治州人大。什么是设区的市,相当于地级市,比如张家口。为什么要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适应我们城镇化建设和改革的需要。下放的权力主要是涉及到比如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这方面的法律,下放这些立法权限能够更好地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因为我们国家确实比较大,各地方的情况也不太一样。修改当中内容很多,我再举一个例子,为了加强人权保障,增加了一个规定,就是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任何规章,只要没有上位法律、法规依据的,不能减损公民权利,也不能随意增加公民的义务。

傅莹:这个修正案草案已经两次全文向社会公布了,内容大家都看得到,这些修改内容可以说是全面地反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谢谢。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谢谢。我关注的还是中国的反腐工作问题。我们知道,在过去两年多来很多“老虎”和“苍蝇”已经被打下了,外界认为中国的反腐工作只是在治标而已。我想知道的是,在实现反腐治标向治本转变的制度建立工作将会如何进一步推进?谢谢。傅莹:我觉得联合早报看问题还是看得挺远的。确实,出现这么多严重的腐败案件,这些问题积累肯定是非一日之寒,所以要解决起来确实是要出重手,要治标,也要治本,我们有句话叫“治标有效才能治本有道”。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角度,主要就是要从治本的角度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要构筑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法治环境。

傅莹:比如我们修改预算法,新的预算法已经1月1日开始实施了,在修改过程中明确要求政府的所有收入都要纳入全口径预算,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也加大了对贪污、贿赂的处罚力度,比如把向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行贿也纳入犯罪。在对外合作当中,我们也努力要构筑一个国际反腐败的合作网络,比如说中国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去年中国倡导了在APEC、G20等框架内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另外,我们自己也在考虑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总的想法就是要充分利用国际法律和国际机制,使这些腐败分子无论逃到天涯海角也要面对法律的惩治。这些贪污分子、贪官,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敬畏法律,不遵守法律,心中无法,甚至是不懂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校讲话中明确提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所以,我们党员干部和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谢谢。

成都商报记者:发言人您好,今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已正式实施,环保部长也于目前正式上任,大气污染防治法也在修订过程中。这些都让民众对2015年如何治理雾霾充满了期待。实际上不仅是空气,土壤和水的污染也备受关注。请问发言人,您认为新环保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国人大今年会有什么措施保障环保法的实施?谢谢。

傅莹:大家可能今天都注意到,近几天天气都比较好,今天早晨我拉开窗帘,看到蓝天白云,真是心里头充满了感动。但是我记得年轻的时候,在兵团劳动,每天都是蓝天白云,但是那时候好像就不怎么注意到,那时候好像每天惦记的就是怎么能吃饱饭。现在生活是改善了,我们国家可以说是以超快的速度进入工业化,同时我们也几乎是以超快的速度造成了我们环境的透支。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了社会上最关注的一个大事了,人民群众关心,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是出重手在治理环境问题。我们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四次审议,出台了新环保法,这个环保法被称之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是“有牙齿”的环保法,对污染是“零容忍”,而且惩治措施也是非常严格的。

傅莹:比如说对违法企业可以采取按日计罚,可以查封、扣押,甚至责令限产停产,甚至移送拘留,对监管失职的行政人员还可以做出行政问责。这样的一些规定是相当严格的。但是光有严格的法律是不够的,过去也是有法律的,就是执行得不够。我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这部法律的过程中,多次派执法检查的小组和团队到全国各地去检查,去调研,去看为什么这些法律条文得不到实施?为什么有法不依?所以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制定的这部法律,应该说,在目前为止,确实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情况,把我们看到的漏洞,能补的都把它补住,能堵的都把它堵住了。但是能不能执行下去,这真是要看大家能不能齐心协力了。

傅莹:刚才你提到新的环保部长,原来是我们人大代表,过两天环保部也有一个记者会,我觉得他们会比较详细地谈一下怎么去执行这部环保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也要承担起自己的监督职责,要及时跟进,及时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来,要求整改。傅莹:环保法的执行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环保法中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专门新增了一个章节,集中规定信息公开和公益参与,要求政府、部门、企业依法公开环境信息,为公民个人、组织参与环境监督提供程序便利。傅莹:环境保护法是一部综合的法律,仅有这部法是不够的,现在我们正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一系列相关的法律都要“动大手术”。还有就是水污染防治法,今年我们要进行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在这个基础上,要开始修改。另外,土壤污染的问题也是相当突出的。在土壤污染的调研当中,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更复杂,它是有很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纠缠在一起的一个难题。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所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要下决心定一部法律专门针对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

傅莹:总之,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也不是能够轻易解决的,但是决心是有的,而且无论是我们党、全国人大、人民政府、社会方方面面,大家的看法是非常一致的,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从个人做起,从企业做起,从整个国家做起,能够尽快治理好环境,能够找回我们的蓝天白云。谢谢。

新华社、新华网记者:谢谢主持人,发言人好。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改革要上路,立法要让路”,想请问一下,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应该怎样处理立法和改革的关系?谢谢。

傅莹:目前在中国,法律应该说是一个最热门的词了。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一个重要阶段,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要使我们的各项立法工作与改革的决策相衔接,要使我们的重大改革能够于法有据。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推进改革,又要避免出现大的反复,避免出现大的失误,我们往往是需要去先行先试,需要去探索一些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去制定法律,再全面地推广,使我们的改革能够有序地向前推进。


傅莹最新演讲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16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