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20-01-09 17:02:00 来源:76范文网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 本文关键词:会计学,课程改革,涉税,研究,专业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 本文简介:一、引言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务管理体系日渐完善。这种背景下企业的涉税事务管理愈发重要。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系统学习是培养未来企业涉税业务人才的主要渠道,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能否在校掌握企业涉税业务的基础能力,是日后成为专业涉税业务管理人才的重要保障。涉税类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 本文内容:

一、引言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务管理体系日渐完善。这种背景下企业的涉税事务管理愈发重要。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系统学习是培养未来企业涉税业务人才的主要渠道,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能否在校掌握企业涉税业务的基础能力,是日后成为专业涉税业务管理人才的重要保障。涉税类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涉税类课程主要包括《税法》、《中国税制》、《税务会计》、《网上报税》、《税务筹划》等。目前来看,从学生毕业后的反馈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培养效果不如预期。

二、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的现状

(一)涉税各门课程的内容“孤立”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基本都开设了《税法》、《税务会计》、《税务筹划》,也有学校在这三门课的基础上开设了《中国税制》、《网上报税》、《税务代理》等延伸课程,这些课程分别被独立的设置在每个学期。例如,《税法》作为涉税基础课通常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税务会计》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开设,《税务筹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从形式上看,这样的课程安排似乎满足了学生在接受涉税知识学习时循序渐进的要求:首先,《税法》课上掌握税法基础知识,明确企业涉税行为的判定,计算应纳税额,了解大税种的申报;其次,在《税务会计》的学习中,理解税会差异,掌握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最后,《税务筹划》是学生在很好的掌握了《税法》、《税务会计》的内容基础上,介绍如何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统筹安排,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逻辑合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各个涉税课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涉税知识相对零散、知识点较多、规律性差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学生一个学期学习了完整的一门课后,经过一个假期,接下来的学期继续开始下一门涉税课程时,发现学生对之前所学习的内容遗忘较多,于是课堂上教师又会用大量的时间讲解以前的内容,造成课时浪费,导致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呈现,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涉税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后练习方法简单、课堂教学方式死板等方面。单就《税法》而言,授课教师要求课前预习的方法基本是简单阅读书本上的内容,课后的练习作业则是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重复,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学生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税法知识处理涉税事项没有直接的帮助。课堂上,在单个实体法讲授的过程中,以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额计算、纳税期限、优惠政策为主线,实质就是按照单个实体税法法条的顺序展开学习。授课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进行讲解,学生以单向接受为主,属于典型的被动学习。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学生刚刚接触某个实体法时是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较为快速和准确的对所学法律获得整体上的认知,但整个实体法的讲解都采用单向教授的方式,学生不能对该实体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反感税收新政,同时,由于欠缺实践操作,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相关涉税知识,对学生涉税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利的。

(三)涉税课程的教材内容有待完善

如前文所述,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在企业涉税课程的教学安排上貌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涉税知识体系,但笔者在一线的实践教学中发现,涉税课程的教材存在如下问题。1.涉税课程的教材内容边界不清在已经出版的教材中,各出版社《税法》课程的教材内容差别不大,基本介绍我国的实体税法及程序法。但《税务会计》、《税务筹划》、《网上报税》这些课程教材的内容差别较大,如《税务会计》从各个出版社的教材内容上看,有的教材主要介绍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有的教材注重税种申报,还有的教材将大篇幅的税法知识编入教材中,更有教材将税法知识、涉税会计处理、税种申报等基本的涉税知识包含其中,面面俱到,但没有对重点税种的深入讲解。这样的教材对学生构建真正的涉税知识体系没有好处。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高校会计学专业这几门课使用的教材大多数不是出自同一出版社,或者虽然出自同一出版社的系列教材,但各门课程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没有协商各自的内容。另外,高校各个涉税课程的教师也没有充分的进行沟通交流,各自在所选用教材时没有从整体角度考虑,只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和习惯选用教材,这些原因都导致学生手里的涉税课程教材内容重复,知识边界不清。2.部分涉税课程教材更新慢近十年来,我国的税制改革加快了速度,实体税法的政策变化层出不穷,给教材的编写带来不小的难度,教材的出版印刷主要集中在暑假和寒假阶段,这样的时间段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涉税教材跟上政策的变化。当前,许多政策的颁布是在学生的在校期间,另外,由于部分税收法规的自身属性,其从颁布到实施的时间间隔比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虽然已经拿到了最新出版的教材,但由于政策变化,书上的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尽管任课教师会在课堂上教授最新的税法法规知识,但由于没有相对完整的、对新法规的解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践教学中还发现,多部《税务筹划》教材中的筹划案例并没有按照最新的政策进行设计,部分案例的筹划设计因为政策调整已经没有筹划空间,这些情况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备课负担,也不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相关内容。3.涉税课程的教材内容不全面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较之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其涉税业务的判断、计算、申报都给企业涉税管理人员带来不小的难度。但当下涉税教材并没有及时更新内容,《税法》教材仅有逐个实体法的讲解,没有从行业的角度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税务会计》的教材大多数还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线进行编写。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新产业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这让刚毕业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面对企业的涉税业务时感到无从下手。

(四)忽视实训教学内容

涉税课程的实训教学是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处理涉税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涉税实训教学能够直接帮助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顺利的从学校学生角色转换到社会工作者角色。涉税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税务理论讲解和涉税实务模拟实训,当前,教师普遍重视税务理论,忽视涉税实务模拟实训,在期末考核中基本是针对涉税理论知识的闭卷笔试。虽然近年来涉税课程逐渐重视实训教学,但其仍然存在内容陈旧、流于形式等问题。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对涉税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只会简单的计算涉税业务的应纳税额、书写会计分录等,无法较为准确的判定某个具体经济行为的涉税情况,更不会实际操作某个实体税种的具体申报。

三、涉税课程内容的调整建议

(一)整合涉税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尽管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涉税课程体系看似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涉税课程体系,但实际上各门课程是“孤立”的。改变这种孤立状态最根本的是要从涉税课程的内容特点着手。当前,涉税课程具有知识点零散、规律性差及涉税课程教学安排跨度长等特点。根据其特点,可将涉税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重新设计。将会计学专业所有的涉税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取名为《企业涉税管理》。这门课的内容分成四大模块,具体可在第三学期开设“流转税涉税业务处理模块”、该模块主要介绍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流转税的涉税行为判定,计算应纳税额,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结合具体行业的税务筹划等,课时数量可以设置在60个左右。第四学期开设“所得税涉税业务处理模块”,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两大税种的涉税行为判定,计算应纳税额,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结合具体行业的税务筹划等,之所以这样安排是考虑了会计学专业学生在这一学期前《财务会计》课程已经学习完毕,能较好的理解税会差异等难点,课时数量设置在60个课时左右。在第五学期开设在“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涉税业务处理模块”,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印花税、契税等相关涉税业务处理。具体内容同上,课时同样安排在60个课时左右。在重新整合的教学安排下,学生可以在掌握个体税法知识的基础上,马上进一步学习该单体税种的会计处理、具体申报流程及结合相关行业特点的税务筹划等,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时间跨度较短的情况下,充分掌握某个税种在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影响及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利于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企业涉税管理》课程教学中,适当的应用传统讲授法让学生对某单个税种获得整体的认知,对其具有实践性的涉税知识点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涉税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对于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利用时下的热点涉税问题,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查找、收集相关信息。对于课后复习,在布置考核基本涉税业务技能作业的基础上,布置开放性的、探讨形式的任务。例如,“营改增”对某个行业的影响,收集整理各方方针对该政策评价,也可以撰写小论文。在课堂上,融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知识点的讲解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6到8人一个小组,将学生按照主干课程成绩和平时课上表现分成3到4档次,由教师在每一个档次随机抽取学生组成小组,强调不能让学生自主选择组别,这样的分组更贴近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也可以带动成绩稍差的同学增强其学习自主性。每个小组内部设定企业纳税方和税务局征税方,企业方负责企业所得税申报所需的申报材料,利用模拟申报系统进行申报;税务局方负责最新政策的解读及审核企业方提供的申报材料等,全班结束模拟申报后将相关材料在课上匿名交给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检查,注明检查出的错误,并让检查组尝试提供正确的处理方式,让每个小组更深刻的体会这次纳税申报实训的意义所在。最后,由任课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部分情景过程、网上申报材料、纸质材料以及审核其他组别的情况进行综合赋分。

四、编写校本涉税课程教材

(一)校、企、政人员组成的教材编写组

针对涉税课程教材内容差别大、更新慢、不全面的情况,以涉税课程教师为主体组成《企业涉税管理》课程教材编写组,邀请企业的会计人员、税务部门人员、事务所人员以适当的角色加入编写小组。解决各门涉税课程教材知识点重复、侧重点不同的弊端,同时,教材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社会对涉税岗位专业知识的需求。例如,针对一个实体法,将税法、税务会计、税务筹划三大主要内容连贯的编写,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该实体税种涉税事项的处理,还可以解决由于多本教材引起的、税收法规更新速度不一致的情况。

(二)增加实训教学内容比例

让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会实际处理涉税业务是涉税类课程的最终目的,《企业涉税管理》教材要加入大量的实训案例,这些案例内容可分成八大类:企业涉税行为认定案例、涉税事项会计处理案例、计算申报案例、税务筹划案例、税务局稽查案例、事务所代理案例、事务所审计案例、税收法规新政解读案例等。案例来源于税务局官方网站、企业纳税申报材料、知名专业刊物等。结合单个实体税特点,将这些案例有的放矢的融入到每个税种编写内容中去。例如,增值税的实训案例会重视行为认定、会计处理、票据管理、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等案例内容,企业所得税着重税会差异、纳税申报、税收优惠、税务筹划的案例内容。契税的实训案例主要集中在计算申报、优惠政策方面。

五、结语

本文针对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如下:第一,将过去“孤立”的涉税课程整合成一门课,对单个税种从开始的行为认定到最后的申报,采取“一气呵成”式的教学安排;第二,以在校教师为主体,吸纳企业、征税部门、事务所的人员组成教材编写组,在确保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编排前提下,将社会最急需的涉税能力要求体现在教材内容中;第三,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项目推演、案例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方法有针对性的应用到涉税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胡春晖.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整合研究——以财会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4(28).

[2]贾云赟.基于知识教授与实务操作的税务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8(10).

作者:肖珩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304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模板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怎么写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如何写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格式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范例参考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开头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开头语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范文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范例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格式大全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_会计学,课程改革,涉税,研究,专业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大全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格式模板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免费模板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免费格式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格式如何写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开头如何写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免费范文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免费范例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免费参考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模板下载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免费下载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模板怎么写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格式怎么写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开头怎么写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开头语怎么写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模板如何写 会计学专业涉税类课程改革研究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