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川教社历史课件网
时间:2017-05-04 05:46:08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川教版七上历史教案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教学目标:

1. 识记和能力: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使用的工具(石器)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采集和渔猎);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劳动和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华文明悠远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北京人

难点1.通过极其有限的材料,理解元谋人极为重要的地位。2.北京人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原因。3.同顶洞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特点及其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依据。

主要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

教学步骤

1.导入:从人的多种起源假说谈起,指出一般性认为科学的古猿进化学说。

2.揭题: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3.元谋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元谋县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

4.北京人

时间:70-20万年前地点:北京周口店

身体特点:①② ③

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 ..

制造和使用工具,“旧石器”;使用天然火。

5.山顶洞人

时间:约18000年前 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特点:身上已经没有猿类的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人工取火,缝缝制衣服。

6.在地图上找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地理位置。

7.复习巩固: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点。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云南元谋县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 70-20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

身体特点:①② ③

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 ..

制造和使用工具,“旧石器”;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前 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特点:身上已经没有猿类的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人工取火,缝制衣服。

作 业 (1) 课后习题 (2)制作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特点比较表

教学后记: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教学目标:

1.识记和能力 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难点: 1.“新石器”的含义。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3.大汶口中晚期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主要教学方法 :1.比较法 2.朗读法

教学步骤 :

一.复习上节内容:1.元谋人 2. 北京人 3.山顶洞人

二.新课:

1.河姆渡遗址

时间:约7000年前;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工具:新石器、陶器 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住木头房子

2.半坡遗址

时间:约6000年前 地点:陕西西安

农耕 种植:粟、麻、蔬菜

纺织麻布,制造陶器 制作彩陶

三. 比较河姆渡、半坡人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情况。

四.阅读教材。

作 业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识记和理解 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2.过程和方法 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2.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3. 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 1.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2.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步骤 :

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1.活动区域,黄河流域一带 时间:5000年以前

2.炎、黄部落的战争。地点,阪泉结果,黄帝胜利 炎帝服从黄帝的领导

3.黄炎联盟与蚩尤的战争地点,涿鹿结果,蚩尤战败被杀

4.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

尧、舜、禹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禅让”。

三.大禹治水的传说

1.变以前治水堵为主为疏导为主

2.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3.经13年的努力,制服了洪水

4.大禹治水给人的启示和教育 采用适当的方法 付出艰苦的努力才会有收获 公而忘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复习:

1.中华民族的早期祖先有哪些(已知的)。

2.朗读教材。

作 业

教学后记:

第二学习主题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教学目标:

1.识记和理解 记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并运用公元纪年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2.盘庚迁殷。.

难点: 1.夏朝建立的标志。2.国家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读图

教学步骤 :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禹死后,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是夏桀

2.夏商决战:公元前1600年,双方在战于鸣条,夏桀战败,夏朝灭亡。

3.成汤建立商朝

4.盘庚迁殷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三.商朝的盛衰

篇二:七年级上川教版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通过传说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照课本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并通过收集的文本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情景。并会进行对比。自始自终围绕“会不会制造工具是动物和人类的区别”,“劳动创造人”展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

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

●教学媒体

1.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2.素材准备

“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图、“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的图片;“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故事”?学生讲述,老师总结并补充《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娲造人”和“亚当、夏娃”的图片)

神话毕竟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类人猿。(展示“人类的进化”图片)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讲授新课:

(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图)结合课本 “我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请同学们数一下早期人类遗址共有多少处,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众多的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归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请同学回答“看一看”,教师补充总结,引出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板书)一、中国境内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元谋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关于元谋人的知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多长时间?

2.元谋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讲述一下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知识,得出元谋人会制造简单的石器工具,知道火)

教师总结补充学生的回答,导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板书)

我们通过课本获得了元谋人的信息,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获得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的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是通过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的科学推断(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遗址出土石尖状器、刮削器),通过提问:什么是化石?引起学生注意教师解释化石的定义。

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比较进化的另一个远古人类——北京人。

(板书)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播放“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关于北京人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结合北京人的图像,说一下北京人和现代人长的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说北京人是人类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遗址有什么特点?

(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类遗骨化石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1987

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录)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尽管北京人在面部特征上比较接近古猿,但是由于北京人的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所以说北京人已经是人类而不是古猿了。因为,会不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猿和人类的区别。北京人生活的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了解了北京人的长相,我们在进一步看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那时候,中国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山上山下,生长着树林、灌木和丰茂的野草。凶猛的剑齿虎、豹、狼、熊等野兽,出没在树林和山野中。那里还生长着大象、犀(音xī)牛和肿骨鹿。(展示“剑齿虎”和“肿骨鹿”图片),这些野兽严重的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北京人是如何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这些野兽作斗争,并生存下来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展示北京人生活相象图)

教师总结,北京人会制造简单和石器工具和棍棒工具,并用这些同野兽作斗争,不仅如此,他们还用这些工具采集树上的果子,挖植物的根茎,猎取食物。但是,这种工具毕竟太简陋了,他们获取的食

篇三:川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主题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主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第9课 秦朝的统一

铜梁县大庙中学张祖君

一、教材分析

“秦朝的统一”位于川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节。其中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本课在第三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但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却很有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再现历史,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秦的疆域;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进步作用。通过对秦朝两项工程的计述,即长城与灵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非凡的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朝的统一是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在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首先用多媒体放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最后统一六国的影象资料。

首先提问:“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气氛的渲染,学生好象置身其中,兴致盎然,情绪活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原因:(1)客观上的需要: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实际上的可能: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3)民心大势:人民盼望统一,秦国的事业顺应了民心所向和历史潮流。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后面的知识难点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学习探究。

(引导过渡),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谈一谈如果你是秦始皇,面对这么多的棘手问题,你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学生看书讨论总结回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然的问题过渡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为下面列举“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创

设有利条件。当学生沉浸在问题中时,电脑展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我运用电脑图示逐次演示,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样通过电脑逐次演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

(2)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我首先放映一段动画:秦统一后天下的百姓是一家人了,一个原来齐国的百姓到秦国来买布,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然后他又到原来的楚国,由于布的尺寸不一样,他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到原来的赵国,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最终还是没有买到。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动画片段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提出:“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什么意义?”通过刚才的讨论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要依赖大量具体生动的史实,借助想象和再加工,才能形成历史概念,接受抽象的史学观点,从而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第三环节:总结评价。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通过《秦朝的统一》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第四环节:知识延伸。

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或到相关网站查找有关秦始皇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学习完“秦末农民起义”后将进行一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学习网站,让学生回家后利用互联网上浩瀚的信息来学习历史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板书设计〕

第9课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的条件;

A、商鞅变法.

B、秦王赢政发现人才并重用

C、民心大势

2.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城咸阳、

3.统一的作用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皇帝制度

(2)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秦半两”)

度量衡 (长度容量重量)

3.文化:统一文字 (小篆)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给学生创造了在轻松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秦的统一”与“我们中国的现状”有机的联系起来,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

2、本节课主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带来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3、本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虽然体现了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后将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和动手绘图表制作能力。


川教社历史课件网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34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