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为杨绛写颁奖词
时间:2017-05-08 06:18:02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作文材料 杨绛

杨绛

十分喜欢《围城》,由此“认识”了钱钟书,也就此“认识”了杨绛。读了杨绛先生的几篇散文,被她静漠恬退的智慧,微笑面对人生,低调达观的生活态度所折服。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仁慈和蔼的母亲,更是一个文人,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学者、翻译家。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与西方女性精神的奇妙结合。

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杨绛先生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杨绛出身于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但她出生于北京,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1928年,杨绛十七岁。她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清华招生在南方没有女生的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我

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杨绛念念不忘清华。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与朋友四人一起北上京华,当时大家都考上了北平的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老的红线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当年三月份,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衍,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衣,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坠入爱河了。”

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经做了多年的朋友。杨绛回应:“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男朋友,我不是你女朋友。若要照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

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钟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费老还主动送钱钟书邮票,让他写家信回家。钱钟书想想好笑,借《围城》里赵辛楣对方鸿渐说的话,跟杨绛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篇二:老王公开课教案

9、《老王》教案

初中语文组:彭佳佳开课时间:10月25日 开课地点:初二3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学习颁奖词的写法

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引导学生关注关爱弱势群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文导入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王顺友是四川省的一个普通的邮递员,一年365天他至少有330天独自一人走在深山峡谷的邮路上。二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中,用坚韧和执着呈现出一份不平凡的伟大。

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目光总是追逐那些光彩照人的明星,总是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伟人。但你们是否知道,我们周围更多的是普通人,是像王顺友一样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普通,但有感人的举动;他们虽然平凡,却有崇高的精神。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杨绛走进一个普通人老王的生活,去关注他的点点滴滴。(板书:老王 杨绛)

二、 整体感知

看《老王》插图,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 深入探究

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已经开始了,虽然作者和老王没有感天动地的惊人举动,但他们的仁义、厚道、善良、正直,却值得我们由衷钦佩。所以我们不妨把他们作为候选人,让他们参加评选。

1、速读课文,完成感动中国推荐表(预习作业)

讨论表格第一部分(职业、家人、健康状况、居住条件等方面): :谋生手段艰苦

身体:半瞎子

:生理缺陷

老王是一个苦人居所:塌败小屋:居住条件恶劣

:地位低微

精神凄苦老光棍:孤独终老单干户

被人瞧不起

讨论表格第二部分(事迹简介:文中记叙了几件事,反映了老王的什么性格特点? 带送冰快,车费减半,冰块比前任大一倍忠厚老实,不贪钱 善良淳朴 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客着想心地善良,一心为人着想 懂得感恩

老王性格特征:忠厚老实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2、请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最打动你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体会。(细节描写)

3、今天,如果作者杨绛和老王都有幸走上“感动中国”的颁奖舞台,请同学们为他们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1:王顺友:马班邮路的铁汉 (2005年)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示例2: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2012年)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写颁奖词的要求:

(1)体现人物身份

(2)概述人物事迹

(3)突出人物特点

(4)评价人物精神

(5)语言简洁富含深情

请同学们为作者杨绛或老王写一段颁奖词。(分享)

四、 拓展延伸:关注弱势群体

为平凡人甚至是像老王这样的弱势群体写一段颁奖词,不仅是呼唤我们关注他们身上那些感动人心的品质,更多的还希望我们能够像杨绛一样关注并关爱他们的一切苦难。请结合这些图片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

总结:我们感动的是老王身处不幸,但却能知恩图报;作者境遇悲凉,但仍旧用“善良体察善良”。在两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的那份真诚,可以看到他们以心换心,以爱博得爱的那份感人的善良,所以,无论谁能当选,我们都会感受到这份来自普通人的荣耀。

篇三:杨绛的魅力

杨绛百岁回眸: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组图)

(2013-10-18 07:18:40)

转载文化 ▼

标签: 分类: 孝亲、教育、感恩、人生领悟

近年来,每到7月17日,人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一位无官无职亦非明星的世纪老人,为什么?只因为,在她身上,人们品味出了家的温馨、人性的温暖、书香的安宁。

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她有一个被时代熟知的称号“钱钟书夫人”,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

无锡老家——人生的第一课堂

杨绛先生,字季康,1911年7月17日辛亥革命前百日出生于北京。出生时爱笑,家里人给她喂冰淇淋,她甜得很开心,小嘴却冻成“绛”紫色,不过她的命名却是因为排行老四,“季康”被兄弟姐妹们嘴懒叫得吞了音,变成了减缩版的“绛”,这也是她剧本上演时自己取的笔名。 杨绛父亲杨荫杭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志士,是美国大学的法学硕士。父亲最著名的事迹是在浙江当高等审判厅厅长时,坚持原则判决了督军的恶霸亲戚;任京师高等检察长时,坚持司法独立,毅然传讯交通总长并搜查其寓所,在因此被停职后,竟公开发表了长篇《申辩书》,申明自己的合法与司法总长的偏袒之嫌。此案成为民国一桩著名公案。杨家父母关系融洽,给每个孩子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特别是对女孩,不要说是上世纪之初,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让人赞叹不已。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杨绛说,我们姐妹个个都对自己的丈夫很好,但我们都不如母亲对父亲那样细致耐心。杨绛初嫁入钱家时,钱钟书父亲主张杨绛待在家里学学家务,不要出去工作,杨绛的父亲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

三岁的杨绛从出生地北京回到故乡无锡时,充满自信和调皮,竟然对初次见面的三姐说:“叫声季康官嘛。”在教会学校读小学时,杨绛俨然是孩子王。她是被姆姆老师称为淘气的“小魔鬼”,她学会了两手抓着绳子双脚缠绕着一直爬到秋千架的顶端;上课讲话被老师罚站,她觉得冤,可以一直不停地大哭到班主任姆姆来哄她;她会当面顶撞老师姆姆,而奋不顾身地去救护陷在泥塘里的小同学;她也是功课好而两次跳级被宠爱地称为老师的“大零”(Darling,心爱的人)的学习尖子;同学中闹两派,她不愿学人家讨好两派说“都帮”,宁愿得罪人说“都不帮”;老师让她送没封口的信,尽管她很想看,但还是克制住了好奇心。杨绛认为,学会自我克制,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很重要。她童年想着的是“每天要为圣母做一件好事”。

对祖国——“我们是倔强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人们总是对钱钟书杨绛夫妇留学时沉溺于牛津总图书馆“饱蠹楼”津津乐道。在国外,甚至连他们两三岁的女儿都在埋头读书,用杨绛的话说:“圆圆坐在高凳上,也学我们读书。我们买了一大册丁尼生全集,专供圆圆学样。她拿了一支铅笔,面前摊开大书,像模像样地一面看,一面在书上乱画,不闹,很乖。”然而,他们并未忘记多难的祖国。

本来钱钟书的庚款奖学金还能再延长一年,但他们决定按期回国。在沦陷的上海,一次杨绛乘公交车遇到日本兵检查,愤怒的杨绛低头侧视,一位日本兵竟然伸手猛地把杨绛低着的头抬起来,杨绛忍无可忍,一字一顿地地大声呵斥:“岂有此理!”一下把日本兵镇住了。在那个杀人如草芥的岁月里,这需要多大勇气啊!当时,钱钟书杨绛宁愿忍受贫寒,拒绝为敌伪机构工作。钱钟书写于抗战、定稿在胜利后的古典文学论集《谈艺录》序言中说“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

1949年3-4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文化,爱祖国文字,爱祖国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所以杨绛说“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

对人民——“我在上层是个零,和下层关系密切”

振华中学上海分校校长,是杨绛一辈子当的最大的“官”,尽管她为学校中兴付出了巨大努力,她却说:“我做小小一个校长,得到一个重要经验,影响我一生。我自知年轻无识,留心在同事间没半分架子,大家相处得很融洽。但是他们和我之间,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我无法融入群众之中。我懂了做?领导?的与群众的?间隔?,下决心:我一辈

子在群众中,一辈子是老百姓之一。”“我在上层是个零,和下层关系密切。”“我生平做过各种职业,家庭教师、代课先生、中学教员、小学教员、灶下婢(大家庭儿媳妇也是一项)、大学教授、研究员。经验只有一条,我永远在群众中。”

“我永远在群众中”,说白了就是对身边的普通人都平等相待。辞去振华校长后,为生计她去当了上海北区工部局小学教员,当时有个一年级班都是淘气孩子,杨绛硬是几堂课下来就能准确叫出每个孩子的姓名,把小调皮们给镇住了,一年下来把这个班调教得很顺。

留学归来,杨绛作为大家闺秀、留学生,已然成为家族的“灶下婢”;上世纪50年代末下乡时,年近五十的杨绛居然学会了掌握平衡难度很大的推独轮车,装载着比人还高的秫秸秆上坡下坡;“文革”中被打倒,住大杂院,“造反派”以打扫厕所羞辱她,杨绛能把污垢厚结的厕所打扫得照得见人;在乡下劳动,杨绛说,“我并未可以和老乡打成一片,只是老乡喜欢接近我。”

杨绛以92岁的高龄挤公共汽车去看望已离开她家的老保姆。当她听说一个老朋友的侄女在外地开了家小书店进不到她的书时,她会把留的样书寄过去。

钱钟书说:“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钱钟书夫人”是杨绛的终身职务和最响亮的称号。但杨绛之于钱钟书的重要性,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是“不写杨绛,钱钟书的形象就不全面的”。


为杨绛写颁奖词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49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