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
时间:2017-05-12 06:28:34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关于老子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报告(1)

关于老子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国思想文化进入到鼎盛时期。其中,又以孔子、孟子、老子的思想最受后世借鉴与吸收,但若论最为神秘的,恐怕就是道家创始人——老子了。为了了解老子这一历史人物,我通过大量资料,进行了一定研究。

一、 老子的生平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人仁里人。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也就是现代管理藏书的官员。(出自司马迁《史记〃老子传》)。他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老子的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第一、《礼记〃中庸》中曾提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祍金革,死而厌,北方之强也。”,“守柔曰强”《道德经〃52章》“柔弱胜刚强”《道德经〃36章》“强梁者不得其死”《道德经〃42章》这些话充分说明了老子重视柔弱的思想。

第二、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晚期,这时狼烟四起,“税收十取其二,还不嫌多”(《论语〃颜渊》),“苛政猛于虎”(《礼记〃檀

弓》),贵族没落,礼制崩坏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于是,老子主张“无为”,赞成统治者“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49章》),他的许多主张,由于其原则正确,汉朝文景帝采用而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第三、依据《史记》记载,老子活了160来岁,这很有可能。因为老子修道养寿,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寿命自然常人多得多。《史记》又说老子:“居关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那么,老子写书的时候,最起码也有70岁左右,深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然能使他启迪出这种系统的思想了。

三、老子的生活哲学

有一次,孔子去拜见老子,当孔子回来后,众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回答道:“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由此可见,孔子对于老子的崇拜已经不亚于一般人了。有人说,老子的哲学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鼓吹道理这个世界,甚至有人将《道德经》称之为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其实,真正对《道德经》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心态,是一种阳光积极的乐观心态,也就是一种不生气的智慧。

老子对于“善“的定义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

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既弘扬了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因为水性柔,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做人就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这也是老子所要告诉我们的处世哲学。

四.老子思想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思想有没有价值,要看他能不能合用。老子的思想在今日不仅有用,而且非常有价值,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社会,物质生活突飞猛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大打出手。而老子反对物欲,讲究“清静无为”,讲求精神生活,这使我们谈到他的思想都仿佛在沙漠中遇到了绿洲,在心灵上滋润自己。这就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最大用处,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五、老子思想的历史影响

老子作为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必定为后人的学习铺垫下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为当时社会的人们提供了精神依托,促进了一些朝代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强大,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总结

老子作为春秋战国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早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当中,每次读到《道德经》,读到他的思想,

我都会大受裨益。但是正因为道家讲究与世无争,就也导致现在人们对老子甚至道家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有人错误的曲解了老子的思想,导致了人们对于他的误解。老子一生极为神秘,其著作更是少之又少,但其任何一部著作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新的处事态度。总而言之,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为历史上众多成名的思想人物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思想铺垫。

六、资料引用

1、老子的生平,部分节选自《史记》,部分节选自百度百科。

2、老子的思想,部分参考余培林《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3、老子的生活哲学,部分参考自刘旭文《老子不生气》

篇二:关于濮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的调研报告

关于濮阳张姓文化的调研报告

一、实践时间

二零一四年八月

二、实践地点

河南省濮阳县张挥公园

三、实践意义

初步了解濮阳张姓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传承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张姓文化发扬光大,增强张姓文化的影响力;为宣传濮阳优良的投资环境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在更高层次上扩大与张氏华人的合作,增强濮阳县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弘扬中华张姓文化,整合濮阳县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濮阳县优势文化品牌,拉长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濮阳县形象,更好地向海内外推介、宣传濮阳县,扩大濮阳县知名度。

四、调查对象

张姓文化;张挥公园

五、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网上查阅;随机走访

六、调查内容

1.张姓起源

2.张挥公园的发展

3.张姓寻根拜祖活动

4.群众对张姓文化的了解

河南省濮阳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传五帝之颛顼、帝喾二帝曾建都于此,

黄帝曾在此地与蚩尤大战,史称颛顼之墟。2012年2月濮阳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造就了灿若群星的历史文化名人。从华夏祖先颛顼、造字圣人仓颉,到巾帼诗人许穆夫人、一代名相商鞅、兵家之祖吴起、思想家吕不韦、侠客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水利专家高超等都是濮阳人。除此之外,不少专家学者经过严谨地考证史实以及古迹,都一致认为张姓祖根在濮阳。

一、张姓起源

张姓是中华大姓之一,国内外张姓人口逾亿,略少于李姓、王姓,是我国第三大姓。关于张姓起源,历代史书多有记述,且多是大家名著。

战国时期史官所著《世本》(秦嘉谟辑补本)记载如下:“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孤星,因姓张氏。”唐代史学家林宝,奉唐宪宗诏命,在“穷究旧史”、“诸家谱牒无不参详”的基础上,撰成《元和姓纂》。该书对张姓起源的记述与《世本》完全相同。《世本》、《元和姓纂》关于张姓起源的记述符合历史实际,明确了三大问题:一是明确了张姓的得姓始祖是挥;二是明确了挥的身世,是黄帝之孙,青阳之子;三是明确了挥得姓的根本缘由是“观弧星始制弓矢”。

在帝颛顼时期,挥为一方部族领袖也是颛顼帝的一位重臣,主要负责管理器械,保卫部族.那时流行天人合一政治,凡部族领袖都要用天象变化指导部族行为。在挥观测天象时,从弧星的形状及其对天狼星的制约现象中受到启发,便剡木削竹,始制弓矢。弓箭首先用于生活中射猎鸟兽,比棒打石头和直接与野兽搏斗强得多,猎获的鸟兽空前增多,大大提高了颛顼部族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后来用于战争,协助颛顼帝平息了共工叛乱,将共工部赶到西北部今宁夏境内歼灭,共工走投无路撞不周山自杀。因此,颛顼帝非常高兴,将挥公封于清河,官为弓长,主祀弧星,赐姓为张,从此中华民族便有了浩浩张姓,濮阳便成了张姓祖根地。

二、张挥公园

1993年春,濮阳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海内外张姓华人寻根谒祖的需要,采取政府组织、民众自愿捐资的办法,重修了挥公墓,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挥公园。公园占地1000余亩,分挥公园区和省级千亩森林公园区两部

分,其中,挥公园区是主要的祭祀场地,占地约百亩。近几年来,挥公园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数百个寻根谒祖团队。弓殿的设计在国内建筑界堪称一最,因为无论从正面看还是从空中看都成弓形,弓背向西北方向倾斜。弓殿造型象征挥公当年制造的大弓,也象征天上的弧星;弓背中心向西北方向倾斜象征着弓射天狼;主体建筑高20.05米,象征着2005年建成,也象征着2005年在这里举行的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众多根柱子象征着张姓的众多后裔分支。挥公碑在挥公墓地南20米处,碑身高3米,宽0.76米,厚0.5米,碑阳刻“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碑阴刻挥公的生平与功德。

挥公碑南90米处是挥公雕像,像基座高5.15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粘饰。挥公像坐落在花岗岩基座上,像高3.3米,采用实心红花岗岩雕塑而成。张挥手持弯弓,身挎利箭,目视前方,威武雄壮,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挥公像基座四面有四组线描图案,记述了挥公的功绩。分别是“始制弓矢,射猎鸟兽,迎战共工,颛顼赐姓”。

三、祭祀活动

最早的张氏宗亲联谊组织是成立于1891年的马来西亚槟城张氏清河堂,距今已有112年的历史。随后,新加坡张氏总会、砂拉越张氏公会、泰国张氏宗亲总会等便逐步建立了起来。但这些均是地区性的张氏宗亲联谊组织。

2002年12月18日,78家张氏组织的首席代表在新加坡举行交流会,正式决定命名为“世界张氏总会”。

2005年4月28日,世界张氏总会会长张晓卿和各位名誉会长、副会长、理事出席了在濮阳举行的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受封得姓纪念大会。

2007年5月15日,泰国亿王亚哥纸业大众公司创始人张锦程宗长率儿子泰国亿王亚哥纸业大众集团常务董事长张汉阳先生、中国驻泰国大使晏廷爱夫妇等,一起来濮阳挥公陵园祭祖。

2007年5月18日,台湾龙潭张廖简宗亲会一行四十人来濮阳挥公大殿前祭拜始祖。台湾龙潭张廖简宗亲会会长简政雄、荣誉会长廖云达等为挥公大殿赠送金匾。

2007年12月27至28日,美国世界传统文化科学院院长、美国张氏总会会

长张元明先生到濮阳县参观考察。并在挥公园张挥墓处向中华张姓始祖挥公敬献花篮,表达了对挥公的虔诚敬意。

2008年11月18日,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张汉文宗长一行到濮阳挥公陵园寻根谒祖。张汉文会长在中华张姓始祖挥公雕像前举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挥笔题下“中华张姓根在濮阳”八个大字,并在碑林植树留念。

四、濮阳县对张姓文化的保护

1994年10月,濮阳县成立了张姓研究会。1994年10月和1995年2月,研究会邀请国内著名姓氏研究专家,组织召开了两次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在张姓研究界最有影响的朱绍侯的《张姓祖根在濮阳》就是在后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通过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张姓起源于濮阳。

近年来,濮阳县先后投资千万元,建设了挥公大殿和工商会馆,筛选雕刻了21位张姓历代名人雕像,健全完善挥公大殿设施;高标准建设了张姓文化展厅;增加了弓箭文化展馆;进一步丰富了张姓文化内涵,为海内外张姓宗亲研究弘扬张姓文化、祭祀先祖提供了平台。

据统计,近几年来,濮阳县先后接待了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张氏宗亲组织莅濮寻根祭祖的200多个团队近万人。

不仅如此,濮阳县还走出省门、国门,广交朋友,把“张姓源于濮阳”宣传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从1996年至今.濮阳县先后到东南亚的新、马、泰、菲和港澳地区访问,广泛接触各地张氏宗亲组织和各界人士,推介濮阳,提高濮阳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2009年5月28日至30日,濮阳县组成了以濮阳县委书记、濮阳张姓研究会名誉顾问张建国为团长60名张氏宗亲组团参加了在河北省清河县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会上与来自国内17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等国的70个代表团的2000余名宗亲欢聚一堂,共商张姓祖根兴业大计。

2010年2月26日,濮阳市委、市政府在市迎宾馆召开“挥公庆典”新闻发布会。濮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邱国让就大会召开时间和规模做了详细介绍。据悉,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受封得姓纪念大会主要内容有公祭大会、张姓研究会招待

酒会、国际精品杂技魔术节表演、文化联谊、经贸洽谈和项目推介等。

五、尚需改进之处

(一)公园管理不善

张挥公园共占地1000余亩,分挥公园区和省级千亩森林公园区两部分。挥公园区是主要的祭祀场所,主要有挥公大殿、挥公碑。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发现,公园内仍有大部分资源可供开发。据了解,公园内有大部分空地被私人承包,被种上了蔬菜、果树,有的地方甚至养起了蝉。园内的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宣传形式单一

目前张挥公园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大会、挥公庆典等等,除了举办活动时熙熙攘攘之外,平日里的张挥公园显得有些冷清,园内的资源并没有有效的利用起来。我个人认为,可以将张挥公园建设成张姓文化推广宣传基地,和当地学校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从而弘扬张姓文化。

(三)群众知之甚少

在大量走访当地百姓后发现,人们都知道张挥公园的存在,也知道这是为纪念挥公而建,但关于张姓的来源、发展的历史等等大家就一概不知了。祭祖活动等等毕竟距离百姓有些遥远,若想让当地老百姓熟悉热爱自己的文化,就必须采用更接地气的方法宣传张姓文化。

篇三:第一组历史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之评价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2015级第一组

一、 研究目的:对于李鸿章这样一个在历史上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人物,梁启

超曾评价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而我们并非想为其正名,亦无意诽谤,只想从相对客观、公正的角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用四件大事作为研究思路谈谈我们组的所得成果。

二、 研究意义:通过此次历史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深入系统地了解某

类历史知识,便于以后的历史学习;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从中学习探索研究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研究能力。当然,这个过程也会培养我们许多能力,比如师范生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史料整理能力等等。

三、解决问题:怎样评价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四、文献综述:

《李鸿章传》——梁启超 摘要:这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清史稿》——赵尔巽 摘要:该书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其中记录了清朝多位历史名人之生平事迹。其中《清史稿·李鸿章传》概述了李鸿章平生之重大事件。该传中提及其在洋务运动中创建淮军,加强军备艰涩,创建一批近代工业,遣派留学生,设立西方学堂等等。他的众多举措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抵制西方列强之侵略起到

一定的作用。该传中写到“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这是对他一生贡献的高度赞扬。

《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梁启超 摘要:本书是1901年梁启超在海外流亡期间写成。他作为戊戌变法的亲历者,不曾中断对几十年来中国发展大势的思考,而“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因此,本书也是李鸿章的个人传记。作者受西方史籍和文化的影响,自觉地改革中国传统的史传文,而代之以西人的夹叙夹议的评传体;下笔不作隐晦,并融入自身经历和对时局的观察,故能对李鸿章作相当同情之理解、把握历史大关节;持论公允,与当时普遍品评李鸿章卖国、无能的议论不同,将李氏个人放入时代做客观评价,时至今日仍未过时。

《李鸿章与中法战争》——西南交大 何东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在中外交往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外实力差距的认识,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规则。在70年代他提出许多具体的布局战略。80年代,法国殖民者企图在越扩大权益时,他重新审时度势中越传统宗藩关系和体制。李鸿章为维护本土安全和国内的自强运动,他选择了避战求和的对法政策。《天津条约》、《中法新约》,中国虽未落败,却为此战争支付浩繁。使李鸿章早先拟定的国防、外交战略无从实现。论文观点比较现实和中肯,谈到了李鸿章对整个战争的预见、影响和掌握的研究,做到了“点”、“线”和“面”相结合。

五、研究方法:我们小组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李鸿章的历史状况材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李鸿章的地位;并且重点选取李鸿章一生中的四件大事,加以详细分析,弄清其地位。

六、具体内容

西哲有恒言曰:时势造英雄。李鸿章明显当得起“英雄”二字,评价李鸿章在中国

近代史中的地位,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他穷其一生为清廷的发展做出努力,太平天国和捻军败在他手上,洋务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同样的,他也会犯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以及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因此我们要两面、公正看待他的功过。因时间有限,我们小组主要选取了近代史中的四个重要节点来进行研究。

1.创建淮军

李鸿章和他的淮军崛起并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淮军,成立于同治元年二月的安徽安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是影响晚清格局不可忽视的一支军事力量。作为淮军创始人,李鸿章可谓是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淮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着显著的影响力,在对抗太平天国运动以及镇压捻军起义两次农民运动中,以及基隆大捷,镇海保卫战以及镇南关大捷中成绩斐然。对外国侵略者造成沉重的打击,对抵御外国侵略起到重要作用。

在晚清的历史上,李鸿章和他的淮系集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清史稿》说李鸿章“坐镇北洋,遥执朝政”,而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在他离世后不久即一气呵成的大作《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并以“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这样的感慨为李鸿章的一生际遇做出了中肯而又独到的评价。民国伊始,善铠曾写到王孝祺在甲申凉山之捷中"射崔强敌,以立奇功",而"口不言功,...归美于冯子材"等,得出了"使得良将为之帅,吾敢断言吾国之兵,将强于天下"的结论,可见李鸿章创建的淮军为晚清培养了许多优秀杰出的军事人才,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可谓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李鸿章是那个时代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一手创办了淮军,并由此而衍生出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淮系集团。我们无需回避的是,淮军作为一个地方武装是在扑灭国内农民运动——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火中兴起、壮大起来的,但淮军的历史上又经历了3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

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这些抵御外侮的抗争中,淮军作为国家的军队投入了战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淮系集团更是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开风气之先,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探索性的艰难一步。有学者甚至指出,淮军固然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但淮军又恰恰因为引进西学,警醒了国人,而最终成为这个封建专制王朝的掘墓人。

通过战争李鸿章深切体会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所以他精选军官担任不同职务,任用其能并以西式武器装备部队,坚持新法练兵以改进淮军的战斗力。由此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军队就在李鸿章手下诞生了。他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由不同力量的竞争者所组成,西方在武器和技术方面都以大大超越中国,所以在军事上开始采用西化管理并装备了西式器械,对于中国军事近代化有重要意义,中国军事近代史开始了。因此,李鸿章的历史地位不容否认。

2.洋务运动

中国当代史学家陈旭麓曾说:“反映在如何使中国实现吸纳大话的角度上,李鸿章可以称得上那个是一个代表人物。”如果说,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那么李鸿章则是洋务运动的直接执行者和决策者。作为实力最强的洋务派淮系集团的首领、清政府重要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之一,为了因应不可抗拒的时代变局,他在中国早期的洋务运动中,表现充分,成效也很明显的:其一,创立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如江南机械制造总局,对抵御外国侵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二,创立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三,建立了中国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水陆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其四,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可以说,中体西用思想贯穿了整个洋务运动的始终,特别是期中的经济活动根式基本上由李鸿章一手操办,其经济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经济的起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李鸿章所倡导的洋务运动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是由于当时思想的局限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口号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彻底的因素,也有着投机意味。正是因此,使得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有一个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在学习中缺乏深入的精神,浅尝辄止,以小聪明来揣测大智慧以器用来否定根本,而且因为思想的局限性,李鸿章只得在忠心维护大清王朝的利益的同时,致力于洋务运动的发展,这种畸形的矛盾的思想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洋务运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未老先衰,走向失败。

一部分失败原因是李鸿章单骑突进,他所面临的是资金的匮乏,陌生事物之前的恐慌,还有来自社会、朝廷之中各式各样的阻碍以及这个整个中国的知识体系和经济体系所面临的软肋。可李鸿章并没有退缩,虽然其中的一些错误或者说不完善导致了这次运动的失败,但是他对于中国晚清政府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贡献也是极大的。谭嗣同曾经引用过袁世凯的评价说,“香帅尝叹曰:无怪乎合肥之得志也!遍观中外(指朝廷内外),大小臣工,学问非不好,品行非不好,即心术亦未必都不好,然问以大小数百种,后膛精枪亦数百种,形式若何,运用若何……国家不用之而谁用乎?"来肯定他的重要地位。由此亦可见在此次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所取得的成绩和名声。

李鸿章在大力推动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同时还顾着社稷的稳定,这不但比顽固派高出许多,甚至比起只会也只能空谈的改革派学者也毫不逊色,其身处高位,大举洋务大旗之举,已经值得人们颂扬。孙中山评价洋务运动时的李鸿章:“中堂从佐治以事,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有所不辞。”从中看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的重要作为,因此说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一点儿也不为过。

3.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大清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大清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同治六年(1867)创议,同治十三年(1874)筹划,光绪十四年(1888)12月17日北洋大臣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64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