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南乡子冬夜阅读答案
时间:2017-05-15 06:47:50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湖南省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郡中学20 1 5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 文

长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李一家六口,种着一块薄(báo)地,兵荒马乱的岁月,这个闭塞(se)的村庄竟是如 此平和宁静,颇有点像世外桃源,但那一次山洪暴发,就把一切毁了。

B.当地报纸上登了一则通告,说继承他财产的人,必须在元旦之前书面通知他,逾 (yú)期概不负责,结果他的义子义女们各施计策,展开了一场(chàng)乌烟瘴气的 纷争。

C.她的转(zhuàn)椅不断转换角度,她的目光落在了一个螺蛳(sì) 一样的装饰品上,它 作为稀世珍宝,自然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少有人知道它背后曲折的故事。

D.张家界峰颠的每处缝隙、每尺瘠(ji)土,都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 (huán),银岩翠藤,远远看去,犹如放大的苏州园林。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 ,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 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 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资。

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

C.窘境 意犹未尽 发酵

D.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 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今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则通讯,全面介绍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 及分析新区建立统一行政架构、构建精简高效管理体制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C.自从“新生代农民T”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 新生代农民T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D.这一时期,他虽然几乎没有什么创作,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使他对法国社会获得了 直接感性的认识,并促使他对许多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4.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雾树溟潆叫乱鸦②湿云初变早来霞③细雨犹寒后夜花④酒家依岸扎篱笆⑤东风已绿先春草⑥村艇隔烟呼鸭鹜⑦莫遣江声入远沙⑧深居久矣忘尘世

A.⑤③④⑥②①⑦⑧ B.②①⑤③⑥④⑧⑦

C.①②⑤③④⑥⑧⑦ D.⑤③①②④⑥⑧⑦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知己说

刘开

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 亏名辱者,可不惧哉!余观穆生在楚,以未设醴而去,未尝不怪其恝然①径行,负畴昔知 遇之意。及见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 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 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 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谄面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 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人之相 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 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 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夫轻合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 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难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然 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嗟乎!非常特达之士,亦未必不终为人用也,夫固可 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然而 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

【注】①恝( jia)然:淡漠,无动于衷的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 实:确实

B.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 亏:受损

C.而不绳以君臣之法 绳:用绳子

D.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 卒:最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以遇知己而名著 家叔以余贫苦

B.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 之二虫又何知

C.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 吾其还也

D.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 某所,而母立于兹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 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B.-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 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C.-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 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D.-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 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便以古人的感慨“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切入主题,何以有 此感慨?因为“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

B.作者认为只有居下位的人拥有可取的实学,居上位的人拥有知人的智慧,才有相合 相知的美事。“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居下位之人不可强 求被人重用。

C.文章多处运用事例来证明观点,光武和严光之例,证明了“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信

陵君与侯生,毛薛二公之例则证明了“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 废”。

D.本文说的“知己”,主要是说当权者与士人的“遇合”,论说当权者应如何对待贤士, 贤士又应如何对待当权者的征召任用。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3分)

译文:

(2)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白待也愈重。(3分)

译文:

(3)然而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4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曼。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4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____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武侠的起源是很早的,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探讨。比如说,有人认为武侠的精神最 早来源于墨家的精神、墨子的精神。墨子的精神就是“兼爱”,翻译成现代话就是牺牲自 己为别人谋福利。这是比儒家还能牺牲自己的,儒家还要讲一点中庸之道。而墨家、墨 子的行为则是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最早论述“侠”这个概念的也有一些著作。 其中著名的有《韩非子·五蠹》中对“侠”的否定,韩非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他反对 “侠”,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他说“儒”和“侠”都是坏东西。也 就是说在统治者眼里,“侠”和知识分子一样都是讨厌的东西,都是扰乱社会秩序、不让 统治者好好睡觉的人:知识分子经常提意见,“侠”不提意见而直接捣乱,这些家伙都属 于社会的蠹虫,是应该好好镇压的。韩非子的观点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但是他从反 面指出了“侠”的一个功能:“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相近的,都是为社会鸣不平的,都 是对社会持批评态度的,从批评的角度来推动社会前进的。所以说,虽然说文人和武人 是两端,恰恰文人和“侠”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北大的陈平原先生有一本书就叫做《千古 文人侠客梦》,恰恰是文人最喜欢做侠客梦,“侠”和“文”的联系是非常紧的。司马迁《史 记》中的有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最早的源头。司马迁是怎么论述“侠”的呢?

《史记》里有<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他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其诺必承,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司马迁这段论述,是对武侠精神非常好的概括。但是我们注意一点,司马迁这里没 有提到“武”,就是说“侠”是可以没有“武”的。我们现在受武侠小说影响,认为侠客一定 要身怀绝技,一定要有点什么过人的搏击本领——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有一个著名的

谬论:中国20世纪最大的侠是谁呢?就是雷锋,雷锋是当代的大侠。我第一次说的时 候,北大学生也不理解,说雷锋也不会武功啊,虽然是个解放军,不过也只是个开汽车的 解放军,也没打过机关枪啊。我说“侠”跟会不会武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牺牲自己的利 益为别人谋利益,而且不以此来自傲,这就是“侠客”。

司马迁还说过:“游侠救人于厄,赈人不赡,仁者有采”……

就是说能够救人于困厄之中,这就是“侠”的精神。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伟 大,不仅仅是由于文采,更在于司马迁人民性的立场。司马迁写《史记》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来批判不公正的社会、批判统治者;他写了很多布衣人物,写了很多普通人;他把 孔子这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写到《世家》里去,把他写到帝王将相的队伍中去;把许多 刺客、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写到历史中去,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后来的历史著作为什么 不能跟《史记》比?就像鲁迅批评的那样,以后的历史著作成了写皇帝的家谱。立场变 了,价值自然就变了,所以司马迁的伟大还在于他的人民性的立场。

——节选自孔庆东《中国古代武侠小说概况》

12.韩非子对“侠”的否定从反面指出了“侠”的的功能,而司马迁的话是对(4分)

13.下列各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学术界对武侠的起源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探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武侠的起 源是很早的。

B.韩非子认为:“侠”和知识分子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扰乱社会秩序,是需要镇压的。

C.“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相近的,都对社会持批评态度,从批评的角度来推动社 会的发展。

D.因为“侠”和“文”的联系紧密,所以《史记》中的某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 源头。

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武侠精神包括讲义气,说话算数,不过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 难,救助别人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等内容。

B.在司马迁看来,“侠”是一种精神,而不是武力,真正的“侠”是不应该动武的。这就 是司马迁的伟大之处。

C.中国20世纪最大的“侠”是雷锋,这是作者根据个人对侠的理解作 jLI_I的判断,作者 并不是真的认为这是谬论。

D.根据文章对武侠精神的论述,晚清的鉴湖女侠秋瑾,愿意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谭 嗣同都是具有武侠精神的。

篇二:2014青岛市高三一模试题(语文)

2014青岛市高三一模试题(语文)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徇私/驯熟 炽热/滞纳金 窗棂/高屋建瓴

B.愆期/翩跹 泊位/舶来品 熨帖/与会代表

C.囹圄/伛偻 婢女/庇护权 毗邻/沁人心脾

D.骁勇/萧墙 玄机/管弦乐 官邸/中流砥柱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在皑皑雪峰环抱的山谷中,颜色变幻莫测的海子和色彩斑斓的彩林相映,赋予了九寨沟天独有的生动与灵气。

B.赵丽宏的小说《童年河》叙事不加雕琢,不事铺陈;语言文字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有一点虚情假意,丝毫也不娇揉造作。

C.“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摇落到我们的心里,离别、相思、生命苍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情从此而下,一路悲歌,绵延千古。

D.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文学灌注了天下一统的恢弘气概;统一文字,使中国文脉可以顺畅地流泄于九州大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确保行车环境安全舒适,消除行车安全隐患,环湾高速公路管理局将对原路面存在的裂 缝、坑槽等问题进行彻底 。

②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已由新华社 发布,文件全文约10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

③院内有雕龙画凤,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园天井,曲径回廊 各处,处处表现 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

A.处治 授权 贯穿 B.处置 受权 贯穿

C.处置 授权 贯串 D.处治 受权 贯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B.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C.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D.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言:心之何如,犹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除了自渡,他人望尘莫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春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关机一小时”的寒假感悟实践活动,倡议学生抛开网络和手机,和父母进行面对面的“爱的交流”。

B.未来三年内,青岛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协作体系,努力实现北船重工、黄海造船等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C.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推出一档语言类节目——“中国谜语大会”,吸引了广大观众观看并参与,希望继续推出此类节目。

D.《20世纪30年代青岛教育界作家群研究》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时期一座城市教育界的作家群发展、生成、衰落的历史进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

张颐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在汉字书写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很多字我们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这是因为我们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不深刻,对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不熟悉。

现代以来,汉字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使得书法艺术变为了毛笔存在的理由,毛笔退出了日常生活。一次是电脑的普及,其所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使得笔的存在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化。两次变革都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的变化。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的那些弥足珍贵的遗产。

汉字的简化是历史的趋势。目前使用的简化字多数都有传统的渊源,现代以来汉字简化的努力也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今天的简化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国际性的影响,如新加坡就使用简化字。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化的多数文献是以简化字来写作的,而且古籍文献多数也都有了简体字版,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能抹煞的。当然繁体字自有其文化传承的价值,但其和简化字并没有绝对的断裂,而是历史延续和发展的不同方面。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有很长的演变过程,里面包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体悟。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过程,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贡献和影响,即所谓的“书同文”。

汉字的书写本身是一门艺术,方块字造就了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光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这是其他文字,比如拼音文字很难达到的。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划,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现在我们往往觉得写字简单,一个字还不会写吗?但是一表达就会出问题,就拿140个字的微博来说,很多人的表达都非常的单调,只会赞,只会拍砖,这是简单地表现好恶情绪,但是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会认字,但是不会用,这种情况很多,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太具有表现力。我们需要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汉字如果写不好,对汉字的基本知识缺少了解,遣词造句方面就很难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对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升就会造成障碍。所以,不仅仅专注于汉字本身,同时也要多学一点相关的汉语知识,不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修辞,都会对今后的表达有益处。

(节选自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6.下列表述,不属于“汉字文化当下意义”的一项是

A.承认和尊重汉字书写方式的变革,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弥足珍贵的遗产。

B.既尊重繁体字具有的传承价值,又珍重简化字的现实功能和已经形成的现实价值。

C.体悟汉字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充分认识汉字独特、独立的审美价值。

D.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学习汉语知识,提升运用文字的能力。

7.下列对“汉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既是文字符号,又是文化符号,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

B.汉字历史漫长,承载许多历史记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从未中断,与汉字发展密切相关。

C.汉字是一门艺术,具有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具有其它文字所不具备的审美价值。

D.汉字是表意文字,一点一划,精妙组合,都有自己的内涵和演化传承。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很多字我们虽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写。

B.两次书写工具的变革,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也使得笔在日常生活中日渐消失,书法文化变为“小众”艺术。

C.当代文献以简化字来呈现,古籍文献使用简体字出版,这些都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自有其意义和价值。

D.只要我们多认识汉字,多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就会提高使用汉字遣词造句水平与表达能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①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卷之十)

[注]①留侯:即张良,字子房,他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突然

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地

C.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敝:疲惫

D.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 疑:猜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 不拘于时,学于余

B.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不赂者以赂者丧

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夫晋,何厌之有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能“忍”的一组是

①而逞于一击之间 ②其间不能容发③孺子可教也④油然而不怪者⑤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⑥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A.①②⑤ B.①③⑤C.②④⑥ 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之人,遇到突发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受到别人侮辱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宽广,志向高远。

B.依苏轼之意,圯上老人并非“鬼物”,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君子,他出现的目的不在于授书,而是有意试探张良的隐忍度。

C.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裸露上身并牵羊迎接。楚庄王认为他能够委屈自己,一定值得信任,可以为自己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

D.苏轼并不赞同司马迁的观点,他认为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能成就大业,这正是张良与众不同之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5分) ②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①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①稜稜(l?ng):冷硬,像有棱角一般。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4分)

(2)对词的下阕,明代李攀龙评曰“以梅花为故人,便见不孤”,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评语的理解。(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5),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电影《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原因,不超过45字。(3分)

春节期间,仅用5天拍摄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十分火爆。在这之前,同名称的综艺节目如飓风一般狂卷中国,在每个周五的晚上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既然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凝聚力,那延伸到电影上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同时,中国人春节期间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过年方式和娱乐方式。是不是标准电影,大多数观众都不会考虑;喜庆不喜庆,才是他们衡量春节时电影价值的标杆。如果我们再深层次剖析一下,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亲情电影,它用真人秀的方式“讲述”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欢乐时光”,而这恰恰是一些所谓的大制作、大投入电影所没有“涉及”的。

17.即将举行的青岛世园会,旨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生态低碳发展的理念, 请根据右图,说明此次世园会吉祥物“青青”形象设计的寓意。(4分)

18.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年调查发现,我国18至70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是世界上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新华书店每天人头攒动,年轻人几乎没有人不读舒婷、北岛和顾城。对于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观点。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5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旅行的欲望

(德)赫尔曼?黑塞

①时值隆冬。天空不是飘雪,就是刮燥热的风;忽而冰封大地,忽而遍地泥泞。田间的路无法行走了。我和邻居的地方已经隔绝。在寒冷的清晨,湖面上升腾着白色烟雾,湖水四周结出一圈光洁易碎的薄冰。可是,待到燥热的风一吹,湖水便又翻起深色波浪,顿时活跃起来;对着东方,它又会像在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变得蔚蓝蔚蓝的。

②我坐在暖烘烘的书斋里,读并非必需读的书,写并非必需写的文章,进行并非必需的思考。不过,总得有人阅读年复一年创作和出版的作品。只因无人想读,所以我就读。我这样做,半是出于兴趣和友情,半是为了使自己在读者和书堆之间充当评论者和替罪羊的角色。实际上,许多书写的很好,充满智慧,值得一读。尽管如此,我也会怪自己多此一举,觉得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完全是错误的。

③我常常去卧室呆一会儿。那儿的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意大利地图。我的眼光贪婪地扫视波河和亚平宁山脉,穿过托斯卡纳的绿色山谷,掠过黄色的海滩和蓝色的海湾,斜扫西西里岛,最后迷失了方向,眼光一闪,落在科孚岛上,到了希腊。啊,这许多许多的地方彼此离得多么近啊!人们很快就可以到处游逛一遍。我兴奋地吹着口哨,回到书斋,读并非必需读的书,写并非必需写的文章,进行并非必需的思考。

④去年,我旅行六个月,前年旅行五个月。其实,这对一个一家之父、园丁和乡下人来说够多了。前不久,我在旅途中病倒在异国他乡,动了手术,在床上躺了一段时间。回到家里,我觉得应该是——虽不能说是永远,但可以说很长时期内——安静下来,享受家庭生活之乐的时候了。可是,身体还在日渐消瘦,疲劳尚未消除,我与书打交道和写作,还没有几个星期,心又开始动了。有一天,太阳似乎又充满青春活力,把灿烂的光芒洒在公路上;一只深黑色小船,扬起雪白的大帆,荡漾在湖水上。我不由得想到人生的短暂。突然间,一切决心、

篇三: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thancy3】

长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李一家六口,种着一块薄(báo)地,兵荒马乱的岁月,这个闭塞(se)的村庄竟是如 此平和宁静,颇有点像世外桃源,但那一次山洪暴发,就把一切毁了。

B.当地报纸上登了一则通告,说继承他财产的人,必须在元旦之前书面通知他,逾 (yú)期概不负责,结果他的义子义女们各施计策,展开了一场(chàng)乌烟瘴气的 纷争。

C.她的转(zhuàn)椅不断转换角度,她的目光落在了一个螺蛳(sì) 一样的装饰品上,它 作为稀世珍宝,自然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少有人知道它背后曲折的故事。

D.张家界峰颠的每处缝隙、每尺瘠(ji)土,都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 (huán),银岩翠藤,远远看去,犹如放大的苏州园林。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 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

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 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资。

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

C.窘境 意犹未尽 发酵

D.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 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今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则通讯,全面介绍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 及分析新区建立统一行政架构、构建精简高效管理体制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C.自从“新生代农民T”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 新生代农民T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D.这一时期,他虽然几乎没有什么创作,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使他对法国社会获得了

直接感性的认识,并促使他对许多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4.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雾树溟潆叫乱鸦②湿云初变早来霞③细雨犹寒后夜花④酒家依岸扎篱笆

⑤东风已绿先春草⑥村艇隔烟呼鸭鹜⑦莫遣江声入远沙⑧深居久矣忘尘世

A.⑤③④⑥②①⑦⑧ B.②①⑤③⑥④⑧⑦

C.①②⑤③④⑥⑧⑦ D.⑤③①②④⑥⑧⑦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知己说

刘开

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 亏名辱者,可不惧哉!余观穆生在楚,以未设醴而去,未尝不怪其恝然①径行,负畴昔知 遇之意。及见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 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 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 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谄面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 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人之相 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 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 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夫轻合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 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难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然 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嗟乎!非常特达之士,亦未必不终为人用也,夫固可 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然而 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

【注】①恝( jia)然:淡漠,无动于衷的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 实:确实

B.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 亏:受损

C.而不绳以君臣之法 绳:用绳子

D.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 卒:最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以遇知己而名著 家叔以余贫苦

B.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 之二虫又何知

C.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 吾其还也

D.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 某所,而母立于兹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 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B.-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 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C.-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 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D.-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 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便以古人的感慨“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切入主题,何以有 此感慨?因为“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

B.作者认为只有居下位的人拥有可取的实学,居上位的人拥有知人的智慧,才有相合 相知的美事。“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居下位之人不可强 求被人重用。

C.文章多处运用事例来证明观点,光武和严光之例,证明了“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信

陵君与侯生,毛薛二公之例则证明了“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

废”。

D.本文说的“知己”,主要是说当权者与士人的“遇合”,论说当权者应如何对待贤士, 贤士又应如何对待当权者的征召任用。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3分)

译文:

(2)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白待也愈重。(3分)

译文:

(3)然而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4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曼。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4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____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武侠的起源是很早的,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探讨。比如说,有人认为武侠的精神最 早来源于墨家的精神、墨子的精神。墨子的精神就是“兼爱”,翻译成现代话就是牺牲自 己为别人谋福利。这是比儒家还能牺牲自己的,儒家还要讲一点中庸之道。而墨家、墨 子的行为则是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最早论述“侠”这个概念的也有一些著作。 其中著名的有《韩非子·五蠹》中对“侠”的否定,韩非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他反对 “侠”,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他说“儒”和“侠”都是坏东西。也

就是说在统治者眼里,“侠”和知识分子一样都是讨厌的东西,都是扰乱社会秩序、不让 统治者好好睡觉的人:知识分子经常提意见,“侠”不提意见而直接捣乱,这些家伙都属 于社会的蠹虫,是应该好好镇压的。韩非子的观点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但是他从反 面指出了“侠”的一个功能:“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相近的,都是为社会鸣不平的,都 是对社会持批评态度的,从批评的角度来推动社会前进的。所以说,虽然说文人和武人 是两端,恰恰文人和“侠”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北大的陈平原先生有一本书就叫做《千古 文人侠客梦》,恰恰是文人最喜欢做侠客梦,“侠”和“文”的联系是非常紧的。司马迁《史 记》中的有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最早的源头。司马迁是怎么论述“侠”的呢?

《史记》里有<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他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其诺必承,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司马迁这段论述,是对武侠精神非常好的概括。但是我们注意一点,司马迁这里没

有提到“武”,就是说“侠”是可以没有“武”的。我们现在受武侠小说影响,认为侠客一定 要身怀绝技,一定要有点什么过人的搏击本领——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有一个著名的 谬论:中国20世纪最大的侠是谁呢?就是雷锋,雷锋是当代的大侠。我第一次说的时 候,北大学生也不理解,说雷锋也不会武功啊,虽然是个解放军,不过也只是个开汽车的 解放军,也没打过机关枪啊。我说“侠”跟会不会武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牺牲自己的利 益为别人谋利益,而且不以此来自傲,这就是“侠客”。

司马迁还说过:“游侠救人于厄,赈人不赡,仁者有采”??

就是说能够救人于困厄之中,这就是“侠”的精神。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伟 大,不仅仅是由于文采,更在于司马迁人民性的立场。司马迁写《史记》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来批判不公正的社会、批判统治者;他写了很多布衣人物,写了很多普通人;他把 孔子这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写到《世家》里去,把他写到帝王将相的队伍中去;把许多 刺客、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写到历史中去,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后来的历史著作为什么 不能跟《史记》比?就像鲁迅批评的那样,以后的历史著作成了写皇帝的家谱。立场变 了,价值自然就变了,所以司马迁的伟大还在于他的人民性的立场。

——节选自孔庆东《中国古代武侠小说概况》

12.韩非子对“侠”的否定从反面指出了“侠”的的功能,而司马迁的话是对(4分)

13.下列各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学术界对武侠的起源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探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武侠的起 源是很早的。

B.韩非子认为:“侠”和知识分子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扰乱社会秩序,是需要镇压的。

C.“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相近的,都对社会持批评态度,从批评的角度来推动社 会的发展。

D.因为“侠”和“文”的联系紧密,所以《史记》中的某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 源头。

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武侠精神包括讲义气,说话算数,不过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 难,救助别人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等内容。

B.在司马迁看来,“侠”是一种精神,而不是武力,真正的“侠”是不应该动武的。这就 是司马迁的伟大之处。

C.中国20世纪最大的“侠”是雷锋,这是作者根据个人对侠的理解作 jLI_I的判断,作者 并不是真的认为这是谬论。

D.根据文章对武侠精神的论述,晚清的鉴湖女侠秋瑾,愿意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谭 嗣同都是具有武侠精神的。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山间小路

(台湾)龙应台

①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野莓,随季 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 ??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

的河景。

②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 上,朱熹、张拭、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 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③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 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院落,叫岳麓书院。

④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叶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 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踽 踽前行者的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什么 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拭会面。他要和张拭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 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 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来回渡湘江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⑤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 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 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 中国。

⑥可是这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 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弃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 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的命运。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 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 不释手,于是“逆党”变成太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 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⑦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 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 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 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 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院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辉煌的时候,皇帝题匾赠书; 覆灭的方式就多了:改朝换代的兵火可以将它付之一炬,居安思危的君主可以转念之间 “毁天下书院”,或者,阴柔一点地,干脆将书院并入官学,纳入体制。这千年书院,时而 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 霸权。

⑧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 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 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⑨细读书院史,就会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 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近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 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慎思明辨”抵制的力量或许 更大。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⑩我在书院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 黄昏,昕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5.文章主要写岳麓书院,为什么却要从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写起?(5分)

答:

16.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南乡子冬夜阅读答案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72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