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时间:2017-05-16 06:23:37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捕蛇者说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练习

一、阅读《捕蛇者说》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回答下没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焉( )

(3)苛政猛于虎也 () .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C ⑶⑷ D⑵⑷

4、翻译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

文:

二. 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译

文:

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答:

三.[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

1

思。彻: 齿: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傲尔远逝译文:

(2)斗折蛇行译文:

(3)犯寒暑 译文:

4 .填空、简答。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朝(代)

的 (人名)。

(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

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

使 和形成强烈反差。

四、阅读下面《捕蛇者说》,完成下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岁赋其二()(2)几死者数矣..

( )( )

(3)更若役(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

焉(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答:

4

.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

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

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

之,!”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

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答: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

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

即可。)

五、阅读《捕蛇者说》第1-2节,回答问题

1.选文作者是 (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

的标题:《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译

文:

6. 选文从 、 、三

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

六. 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殚其地之出( ) ..

③犯寒暑( )④又安敢毒耶( ) ..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

文:

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

文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比:

用:

3

七.阅读《捕蛇者说》3-4节,完成下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 )

③又安敢毒耶(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5.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谨食之,时而献焉(sì )食:吃 ..

C. 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从前。D. 蒋氏大戚(qī )戚:悲伤 ..

6.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 ,“则久已病矣”的

“病”的意思是 。

7.“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8.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

齿

9.(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蒋氏以捕蛇独存 B. 乡邻之旦旦有是C.乡邻鸡犬不宁 D.乡

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

( )( )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10.“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

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

是进也忧,退也忧 人不知而不愠 ..

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4

12.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

是:

13.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

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

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4.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答:

15.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要标一处)

(1)虽鸡狗不得安宁焉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6.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谨食之,时而献焉()(2)以尽吾齿..

()

(3)则熙熙而乐()(4)今..

虽死乎此() .

17.下面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吾恂恂而起 ..

其真无马耶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山而居 .

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 又安敢毒..

桓侯故使人问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18.这段文字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

“ ”作对比(用原文语句回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9. 解释加点的字。

视其缶() 谨食之..

( ) () 以尽吾齿() .

20. 翻译句子。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译

文:

2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5

篇二:《氓》情景默写及答案

《氓》情景默写及答案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5、《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6.《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诗经?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诗经?氓》中写出女子对爱人的深切依恋及对婚姻的渴盼的六句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诗经?氓》中表明两人顺利成婚的四句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以“桑叶”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诗经?氓》中用斑鸠起兴,女子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女性的四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6、《诗经?氓》中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诗经?氓》中描写婚后生活却不如意的诗句是: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8、《诗经?氓》中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反而笑话她的诗句是: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诗经?氓》中女子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无限感慨的诗句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0、《诗经?氓》中文章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诗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诗经?氓》中回忆恋爱时的盟誓的诗句是: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篇三:《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完整练习及答案

<白求恩>专项

一、基础练习

文学常识填空(共4分)

本文作者 ,(1893-1976)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 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共5卷)里。

一.填空(共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 (9分)

热忱( )鄙薄 ( )( ) 晋察冀 ( )( )( ) ......

派遣 ( ) 漠( )不关心拈轻怕重(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形近字的比较(11分)

xù 狭àijì 实 纯cuì 八guà阵 xù 洋yì牢jì憔cuì大guà xú

3.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4分)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三.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6分)

1.概括文章第一部分(1~3)内容。

2.概括文章第二部分(4)内容。

四.分析原文,回答问题(9分)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

课文内容分析: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军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作用是?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4.写出这段文字表现人物的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白求恩》综合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派遣(qiǎn) 拈轻怕重(niān) 热忱(chén)

B.担子(dān) 狭隘(yì) 纯粹(cùi)

C.殉职(xùn) 教训(xùn) 延安(yán)

D.殖民(zhí) 鄙薄(bǐ) 见异思迁(qiān)

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殖民 B.不足到 C.趣味 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2.A.晋察冀 B.拥护 C.姿本 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3.A.精溢求精 B.解放 C.悲痛 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4.A.付责 B.医疗 C.佩服 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 )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4.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四、分析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句话中的“生怕”能否换成“很怕”、“害怕”,为什么?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话中的“没有一个不”能不能改为肯定句,为什么?

3.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句话中“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能否去掉,为什么?

五、在下列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 ①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是身受的治疗和亲眼看过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 ④ 的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同志 B.白求恩 C.白求恩医生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D.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2.指出文中的三个“这”、一个“这种精神”各指代什么?

3.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4.用横线将文中论据画出来,并指出是什么论据。

5.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这段话共八句,可分为两层,请用“//”画出,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句“……但只要有这点精神,……”“这点精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解词:纯粹: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高尚______________ 道德______________ 纯粹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伟大______________ 崇高______________ 精细______________

6.在“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7.为第⑧句中的词语选择相应的项目。

①高尚的人( ) A.指修养方面

②纯粹的人( ) B.指人格方面

③有道德的人( ) C.指品质方面

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 D.指人生意义

⑤有益于人民的人( ) E.指志趣方面

《白求恩》练习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5.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6.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8.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9.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鲜明对照;

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__ 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③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④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 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75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