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时间:2017-05-20 09:24:41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做一个独立决断的快乐思考者

做一个独立决断的快乐思考者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

这是最不盲从的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所讲的名言。这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震撼。

大部分的人宁愿顺应环境,躲在人群当中接受保护,对各种上司或领导毫不,质疑或提出任何反对——我们不敢做与众不同的事。但是,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种安全其实是虚伪的。大众心理其实最脆弱,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像追求安全感一样,人们顺应环境,往往最后变成了环境的奴隶。

“要是我早点开始用自己的判断就好了!”这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后的感叹。所以,为了避免将来后悔,最好及早开始。当然,人的判断力不可能永远正确,偶尔也有失误的时候。不过,以失误最少者为指针,则是不变的方法。能够弥补这种失误的,就是不断学习和与人交往。可是,也不能过于相信这两者而囫囵吞枣。因为,这两者终究只是上天赋予人的判断力之补助。而良好的判断力来自独立、深入的思考能力。

当一个人一旦立志自我思考并开始尝试时,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有惊人的改变。与过去用别人教的想法去看事情,以及把抽象的幻觉误当做真实的事物比起来,此时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显得井然有序。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与他人生活得不一样,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敢于进行尝试的人却非常稀少。我所下的重要决定,多数都招致过朋友们的批评,他们全都出自善意的提醒。我所进行的一切非常危险,缺少成功的希望的事情,以及我的轻率程度是何等严重。我在取得律师的资格之后,为了进入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工作,而辞去大企业的职位时,就遭到了同事的嘲笑。而今天我们的企业都是当时所下决定的直接结果。”

坚持一项并不让人支持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一个不愿随波逐流的人,在受到攻击的时候仍然坚持信念到底,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

戴尔·卡耐基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参加某个社交聚会,话题正转入最近发生的某个议题。当时,在场的人均赞成某个观点,只有一位男士表示异议。他先是客气地不表示意见,后来因为有人单刀直人地问他的看法,他才微笑道:?我本来希望你们不要问我,因为我是与各位站在不同的一边,而这又是一个愉快的社交聚会。但既然你们问

了我,我就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接着,他便把看法简要地说明一下,立即遭到大家的围攻。只见他坚定不移地固守自己的立场,毫不让步。结果,他虽

然没有说服别人同意他的看法,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因为他坚守自己的信仰,没有做别人思想的应声虫。”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专家的时代。由于我们已十分习惯于依赖这些专家权威性的看法,因此便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以致不能对许多事情提出意见或坚持信念。这些专家之所以会这么轻易取代我们的地位,是因为我们让他们这么做。

现今的教育趋势,是针对一种既定的性格模式来设计,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训练出领导人才。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是跟从者,不是领导者,所以我们虽然很需要领袖人才的训练,但同时也很需要训练一般人如何有意识、有智慧地去遵从领导。如此,才不至于盲目地随波逐流。(小说620首发)

篇二:马立诚: 如何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我觉得大致上有这么几种途径,第一个是阅读。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听到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他现在去世了,他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散文家秦穆。他在北京演讲我去听,当时提的问题是这样,他回答我至今记得,他说阅读那个时候并没有网络,媒体也不像今天这么发达那时候主要看书,他说阅读思想锐利的著作,就能够使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强。看一些思想锐利的作者思想家,他们是怎么分析国内国外的问题的,怎么样提出独立见解的,这是第一个。

当然要说到阅读这一项,今天大家阅读的对象渠道可就太多了,一个网就读不完了,对吧?我希望除了网以外还能够读读书读读报纸读读杂志,因为我注意到比如有个报纸叫《上海书评》,这个报纸每期发表一个学者谈他读书的情况,我发现你问他你上网吗?也都是40岁以上的人,50个统计下来上网只看新闻,其他一律不看主要的还是看书,有的人回答就很少上网。我想这是不是年龄的一个差距是吧?但是我觉得他那样一种态度说出来给青年朋友参考是有价值的,就是阅读一些书。

还有就是我觉得要讨论,今天我们就是一种讨论,我们通过讨论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有朋友、有同学、有同乡、有家人、有亲人、有同事,有你信任的人吗?大家互相激发见解是从讨论中迸发出来的,这是一个讨论。当然还有就是说自己动脑筋要想问题,不能吃饱了混天黑。刚才我下面跟主持人开玩笑他就笑了,我说你上网以后光点蓝色性感,一个照片闪两个照片闪,几个小时时间被你花费过去了,这样的上网的方式是无助于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所以要思考,思考就是要克制住自己的一些刚才我说那样的娱乐欲望,因为现在娱乐欲望比较多,克制住娱乐欲望,给自己拿出时间来思考问题,如果阅读、讨论、思考,也包括像今天这样我们来沟通,或者多听一些有价值的演讲也是,一个人他的思考能力会逐步提高。

有一条我跟青年人交流的是,有这样独立思考愿望增长以后,还要知道一点就是说,这个独立思考能力不是说我今天下一个决心然后我下周就达到了,不是的。这个要付出一些努力,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你读书就比较苦,而且读书也不是光读的漫画,这个就要持续的努力,日久天长一定会增加你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对国内外的事情会有你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那么像您刚才提到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吃饱了混天黑这种一种现象的存在之外,还有很多年轻朋友他是怎样呢?他也做了一定的思考,但是他们把这种方式转化成了抱怨,抱怨房价太高,抱怨交通太堵,抱怨制度政策有多么多么的不平衡等等等等,也是经过自己思考但是用一种抱怨的方式表达出来,您觉得这是独立思考的一种表现吗?他是真正的独立思考吗?

嘉宾:有一些独立思考成分有一些,因为抱怨他是对一些社会现象不满意,产生了不满。应该说这是独立思考的起点,也跟刚才说的怀疑是吧?是从怀疑开始的,是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就是产生了不满,那紧跟着来了一个问题究竟怎么样才是对的呢?比如房价、比如求职、比如恋爱,你们年轻人最切身的一些问题,是吧?怎么样才是对的呢?所以里边就是从不满开始找途径来解决,怎么解决问题?来设计。怎么设计使自己的不满变成动力,或者说寻找到不满的根源是什么,我觉得这个跟独立思考是紧密相连的也是思考的一部分,因为你不思考你不可能产生不满,这个思考有浅有深,我们说抱怨的人思考浅一点,独立思考以后他的思考会深一点。

所以我觉得抱怨因为青年人,我也从青年走过来的非常理解,我青年的时候也难

免不了的抱怨。因为你们现在正是很多网友现在正是走向社会刚刚第一步、第二步是吧,这个时候很多事情发现跟自己的愿望冲突的太厉害,很多事情发现自己跟高中、大学里边所受的教育所读到的课本差距太大,很多的事情觉得跟自己家庭所嘱咐自己的也是差距太大,真是一时无所措手足不知道怎么办好,青年人往往这样,这个会逐渐产生不满,但随着年龄渐长以后会有适应的部分,有重新设计自己的部分,有批判的部分有改进的部分,我觉得重新设计改进也还包含着适应,这里都有一种思考在里头。

也就是说我希望朋友们,年轻朋友们产生了不满以后,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然的话你一天到晚不满的话,你家里也不满意你,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这不满那不满,你看同学这个同乡那个,你看人家不这样那样吗?所以这是对你自己都是很大的刺激和压力,所以不能停留在抱怨上,抱怨是正常的,抱怨是思考的起点,抱怨也是社会进步的起点,我是这样看的。

主持人:网上有位网友叫“麦田农夫”和我们打井耕地的名字很像,他说现在是思维爆炸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我们往往被错误的信息误导,我得不到正确真实的信息,怎样在乱象中把握和思考呢?

嘉宾:他说的很好,我过去接触一些年轻人他们也经常跟我讨论这个问题,那我怎么样给他们建议呢?就是阅读不同的媒介,同一件事情这个媒介包括很广网、报纸、杂志、书都叫媒介,这个媒介这样说,那个媒介那样说。比如说拿媒介来说,咱们国内有很多了有比较官方像我在的《人民日报》,后来跑到凤凰卫视,凤凰卫视是海外的民营的。咱们北京也有《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在南方也有《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

我注意到针对同一件事不同媒介有不同的说法,这个时候不管房价也好,还是围绕青年朋友的切身问题,乃至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也好,他都有不同的意见。我建议青年朋友可以把视野稍微放开一点,官方的、民间的、海外的不同媒介,特别是围绕一件事情解读不同多看看。然后你自己再想想哪个更贴近真理、哪个更贴近现实,哪个更能说得通哪个假的更少。这样我觉得有意识的培训自己,是可以逐渐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说碰到了如海的信息,没法判断不知道信谁的,我觉得可以克服这个,逐步克服这个。

主持人:马老师提到这种信息的源头有媒体的角色,同时也有很多意见领袖的角色,比如年轻朋友们有相当一部分把韩寒当成自己的业界领袖,像韩寒这样的相当优秀的业界领袖,包括知名评论员知名主持人他们会发表一些评论,我这里有一个实例谈新媒体的作用,张泉灵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她说北京的制度方案公布之后,证明了这样一点,一、民间的小道消息是有准头的;二,如果民间小道消息已经沸沸扬扬CCTV又哑口无言准确性加一分;三、民间小道消息已经引发抢购,CCTV劝大家理性准确性又加一分;四、CCTV本来从早到晚都兴致勃勃的说这事,突然晋升再加一分;五、民间抢购媒体不说政府不辟谣满分。

嘉宾:张泉灵她是中央电视台的,她在中央电视台有从业经验,所以她解释CCTV和民间舆论的对比,我觉得是包含了自己很深的认识在里面,我赞同她这个意见。 主持人:这是她自己独立思考出来对一个事件的解读,对于年轻朋友而言,我在报纸网上看到一个信息,同时在电视上也看到这样的信息,怎么样独立加工形成我自己的独立的想法,而不从众完全跟着走?

嘉宾:有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有这么一个愿望训练自己,比对、比较、讨论、

求知、请教,然后逐渐逐渐增加一点点增加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是一定能做到,第二是也不是一蹴而就这个事情。所以有了这个愿望就是最好了,俗话说读书就有希望,我有很多朋友他们都很认同这句话,这个人在读书他就有希望,他在追求他在求知,不读书就没有希望,当然有希望没希望看从哪个角度说,单从某一个角度说这话成立。

所以读书就有希望,不读书就没有希望,意思就是说你去求知,你有这个动力你下这个功夫你就有希望,意思是你下功夫你下功夫之后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假如自己在这方面不能努力,老点刚才说的蓝色性感,你在这方面不努力,这个两辆车就跑到不同的方向去了。逐渐的接近,也不是说有一个灵丹妙药一吃下去,第二天变成独立思考能力极强,能够孙悟空火眼金睛能够看到一切的真相,不可能的。慢慢来。张泉灵这个也是通过长期的努力得到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看法。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说,他很赞同您的观点,他说思维方式是慢慢积累和改进的,独立思考必须自己思考的素材,像金字塔的底端。他举例子比如信仰、基本伦理才有可能形成独立思考这样的创新,您怎么认为他所判断他所总结的这样一个方式?

嘉宾:他这个应该不是那么截然分开,就是说你有了信仰你有了自己的伦理的追求,然后你才能逐步增加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你的信仰你的伦理观的确立,它是和培养独立思考是融合唯一的事情。

假如一个人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培训训练也好,他怎么样能够形成自己的信仰呢?或者说自己的观点呢?或者自己的伦理的追求呢?那个就很困难的。可能的时候,可能的情况是这样,就是一开始他这几个方面都有不足,你说信仰到底信仰什么?我前一阵子在一个大学做演讲,那么6、7个大学生我做完演讲围着我演讲完跟他们聊聊,我说你们信仰是什么?6、7个信仰回答是三种,其中有一种是两个人说的没想清楚,他们已经大三了还没想清楚,这个是实话。什么叫没想清楚?就可能是思考、阅读还不够,还要再加努力才能想清楚。当然有四个同学说想清楚了,那个有时间再说。

因此我从这两个同学就看到,就是他的独立思考能力,他的信仰他的伦理观的确立,跟读书、请教、读书、讨论是同一个过程,假如先有了你的信仰先有了你的伦理观先有了你的价值观,然后才发展独立思考能力,恐怕不是这么一个过程,是不断融合唯一的,不断大家这几个东西互相并肩前进的过程,我是这么看的。

观众:马老师读书破万卷,我想问的是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如何选择书目,而且在您读了近一两万册书。

嘉宾:没有读那么多,曾经拥有过那么多书,当然很多书也淘汰掉的我说总量。 观众:您是如何阅读?就是书您是全篇读还是选择精华,怎么选择书里面的东西,怎么去认识一本书?我想问这个问题。

嘉宾:这个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读书也是千变万化因人不同因人而异,有的书一天就翻完了,当然这个就是说看看大概是什么意思,知道了这书那么个意思。当需要引用的时候再翻翻那个书去,但脑子里有印象。有的书需要精读一下慢慢读,比如特别重要的经典可以慢慢读一下。但慢慢读就特别耗费时间,可能一般朋友年轻朋友就觉得耐不下性子来,但还是要选择经典要耐下性子来读一点经典,还有就是有的书甚至只看看内容介绍就可以了,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方法。 这个是怎么读?还有读什么?读什么这个就很难由我这里来确定,所以有的人比

较喜欢古典的,有些人比较喜欢中国历史,有些人比较喜欢近代历史有的人喜欢古代历史,有的人喜欢外国历史有的人喜欢世界历史,有的人喜欢经济,有的人喜欢政治,有的人喜欢哲学,这个怎么说呢?这个很难立刻推荐出适合多数网友的著作来。

主持人:您自己和专家老师以及领导前辈们和晚生后辈的交流您是怎么判断的? 嘉宾:我是这样判断的,比如改革开放以前都是国企没有一个私企,怎么我们大家就落到粮食吃这么少,连买花生米要票、买糖要票、买自行车要票、买大立柜要票、买豆腐要票、买粉丝要票等等到那个地步呢?后来我想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中国人有接近7亿人,中国的国土跟文革的时候比还是一边大并没有多扩大六个省出去,对吧?就在这么一个国土里头,7亿人是7亿张嘴,13、4亿人是13、4亿张嘴怎么改革开放以后,不但花生、豆腐、粉丝、糖不但不要票,就怕你不买,你最好多买最好多吃,为什么这样呢?难道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从地底下涌出来的财富吗?这样想是不行的,改革开放了以后,农村变成私企,私营了人民公社解散了,人民公社是集体经济,人民公社成立好多人饿死,人民公社解散大家单干,单干都吃饱了,我想这俩就联系起来了。

再有一个城里头也是一样,那时候城里吃饭也是问题,工作也是问题,私企一放开最早我经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那么多青年知识青年回来没工作,都想进工厂和机关,哪有那么多国企和机关给你进,结果人越聚越多,犯罪现象发生,结果大家不满,上面着急,结果工商局方块一面,你家里会裱画,你儿子去裱画吧。你修自行车去修自行车,这样一放开慢慢放开,私人叫个体户结果大家都有了工资,都挣到钱社会财富增加。

我根据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我分析这个事情,当然是私营企业最有利于创造财富和提高生产力,和接纳就业。而国企我们过去有的都是国企的,不是越搞越差吗?是吧。所以这种国企的扩张应该停止,所以我相信吴老师的话。当然我是认识郎咸平的,我在香港凤凰卫视工作期间他也在那做节目,我也跟他他交换过意见,国企好国企不应该改革,通过我自己的体验我觉得他的意见是不对的。

当然我认为他也许在香港不太了解内地的情况,我甚至一度作出这种推测,然后我觉得他讲的国企不要改革是不对的,而同时我对今天国企这么猛烈的扩张,甚至比如商品房的建设大家都知道地王是国企,我觉得国企应该从这个竞争性中退出去,中国将会更好私企大发展就好了。

所以判断哪个老师对,哪个老师不对,哪个名人对,哪个名人不对,我讲了自己的体验是根据身经的历史身经的感受我来做了一个判断,这也是可以理解为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光是打一口深井,把短篇小说砸碎了读,那只是一个,还有一个生活经历你去思考这个生活经历,你去思考社会里的变化,你也会得到长进,是这个意思。

篇三:独立思考者的思维模式

独立思考的思考模型

微软前总裁高群耀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我们努力了那么多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我相信我们一定做对了一些事情。我觉得能够做对事情的一个 重要前提是,我们想对了一些事情,而要想对事情就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思考方法。巴菲特和芒格一定不是靠掷筛子下注的,他们比一些人更接近真相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个人将思考问题分成7个步骤。

1. 正确的定义问题 Define Question

我们的身体常常不太聪明,表面现象常常另有所指。牙齿脱落可能是肾虚;而头发疼可能是脑子出了毛病。同样的,我们的大脑常常不聪明,大脑提出的问题 未必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打算跳槽的做人力资源的学妹曾经问我,“我投的一家大公司即将给我offer了,可是现在所在民营企业的老板答应给我加薪升职,我还该不该跳槽 呢?”

我问她“为什么要跳槽呢?”

“想去外资企业。”

“为什么想去外资企业呢?”

“外企规模大,也更加正规。”

“为什么要去规模大的企业呢?”

“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有一套完善的流程。”

“有完善流程的企业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能够让我学到更加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

“学到这个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向上突破的重要基础。”

“好,那么现在的企业即使给你升职,是否能让你学到完整的体系呢?”

“不能,我明白了。”

这个时候学妹头势和思路就非常清楚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帮她纠正了定义问题的方法。她的问题不该是一开始问的“该不该跳槽”,而应该是“哪 个公司能给我我要的学到完整人力资源体系的机会”。我曾经留意过一天中被问到的问题。我发现,2/3以上的提问者自己都没想清楚自己最终想知道什么。我们得不到答案往往是因为没有问正确的问题。

2. 建立逻辑树 Set up Logical(Decision)Tree

巴菲特最好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曾经形容过巴菲特的思维方式的优点,其中一点就是巴菲特及其善于运用逻辑树,又叫决策树。什么是决策树?就是由所问的问题展开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把问题作为结果,即是会影响结果的因素)。这是我自己的定义,未必准确。例如,我想知道为何阿凡达的票房会如此火爆,请问你该如何回答。是因为炒作?因为实力?还是因为导演知名度?这些答案都没有错,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更复杂一些,复杂到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拍脑袋想到或者媒体上看到的几种可能性来下定论。我和自己做了一下头脑风暴,得到了如下逻辑树,见图。

阿凡达剧中有棵生命之树,是潘朵拉星球生命的根源,万物由它而生。把我们的问题当作生命之树,衍生出的各种可能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层层剥离的方法列 出,就形成了逻辑树。此处我只粗略列了2个1级目录,4个2级目录以及16个细分原因,如果认真思索,一定能想到更多。

3. 奥多姆剃刀 Dirty Filter

你一定也发现了,逻辑树中有几处原因有明显的问题。例如,内部因素->人的因素->演员。不清楚导演的用意何在,这部片子的演员基本都不是大牌,可能是为了节约片酬成本(反正看不清脸),也可能是个人习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启用的也 不是当时的大牌)。因此,由于演员吸引了观众而促使《阿凡达》火爆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我们可以直接将他从逻辑树中删除。奥多姆剃刀的原意已经很难考(我已经看到众多版本,这也不是本章的目的),我的解释是为确保高效简洁和操作性,保留核心,大胆删除不相关部分或者相 关度低的部分。

4. 提出假设 Build Hypothesis

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了。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正向思维(这也是人类大脑“原装”的思维方式),即演绎的思维。要回答阿凡达为何火爆的问题,我们可以收集海量的各种数据,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综合分析,最后计算出无数种可能性,最后从庞杂的数据库中寻找相关联系,最后找出问题的答案。然而我们往往没有这样无限的资源,即使有,我们是否存在更好的方法呢?逻辑学家提出了归纳的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在数学家手中发展出了递归的思维方法。当运用到科学领域的时候,科学家总结出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型:假设- 检验。也就是说,在我用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先进行假设。例如,我根据自己的常识,感觉以及少量的数据,进行判断,提出一个假设,“《阿凡达》的火爆票房是因为经济大萧条引起的”。这个假设不是空穴来风,确有许多经济学家发现一个隐藏的违背常识的规律: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就是娱乐产业爆发的阶段。好,既然这个假设是有可能成立的,我们接下来就要找到相应的数据,来支持,或者推翻我们的假设。

5. 确定数据 Define Data

我现在就要找到数据来检验我的假设,“《阿凡达》的火爆票房是因为经济大萧条引起的”。那么我需要哪些数据呢?如果我以美国为例,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否和娱乐产业相悖?美国有几次经济萧条?萧条期娱乐产业发展速度如何?那么非萧条期娱乐 产业发展又如何?(在证明一件事情是什么的时候必须同时证明他不是什么)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有哪几个爆发的阶段?这些阶段GDP的发展如何?在欧 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是否有同样趋势?此外,如果我们想把问题解决的更加严密,还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阿凡达》多大程度能够代表电影产业和娱乐产业?(毕竟娱乐产业再好的时候毁掉的 电影也不在少数)电影产业的火爆是因为经济萧条引起的?还是仅仅同时发生但并无因果关系?如果有因果关系,产业链又是如何从经济引导到一部具体的电影的? 这些问题,有需要哪些数据来支持?回答完这些问题,我们就确定了收集数据的方向。

6. 写出数据来源 List Data Source

我们已经明确了需要哪些来源,好比我们已经为晚上的Party开好了菜单,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规划好去哪里买菜了。是去大卖场,还是超市,菜场,还是 便利店。不同的产品需要从不同的渠道采购,数据也是一样。

7. 收集数据 Collect Data

开始着手收集需要的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计划。好,到这里为止,我们完成了一个思维循环。我们在处理任何的问题时,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果为始。以最终的结果作为思考的开始,以最初需要的数据或 者信息为这个循环思维的终点。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或者做出重要结论前,先确定真正的问题,思索一下所有的相关因素,进行清理。然后针对重点提出假设,并 明确支持或者推翻假设需要的数据,然后明确目的地,收集数据。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我们变得更高效,科学和强大。今天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缺少信息,唯独缺少有效的辨别信息的思维方式。就好比缺乏一杆标尺,帮助我们衡量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我们不需 要浪费时间的,而哪些根本就是垃圾。

1. 实证模型

首先,有很多问题是无法通过数据得到理性科学结果的。请问,以下哪个问题是我们能够通过数据解释从而解决的呢?

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甲型猪流感被治愈的概率是多少?

3)灵魂转世是否存在?

回答问题之前,先要知道什么是“实证”。一个最简单明了的理解:“实证的”就是指能够通过客观事实来证实的。

科学的思考方法的一个重要基石就是实证主义,即任何一个理论或者理念要被确认为正确的话,首先他必须是能被观察的,能现实存在的。否则就无法被科学 地承认。

如果有人认为科学其实也未必“科学”,还有大量科学未能解释的现象例如用意念移动电视机,所以我们凭什么相信“实证”就是对的呢。对不起,我只讨论 科学系统中的思考方法,人文主义的理解不在此讨论。

接下来,我们使用实证模型看待之前的三个命题,很显然,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我们无法通过实证来证明的,这个问题直接pass,我们根本不需要 花时间讨论,因为根本没有终极的答案,当然这不妨碍我们思考这个问题。

2)甲型猪流感被治愈的概率是多少?无疑是能够被现实观察和证明的。

3)灵魂转世是否存在?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貌似很难观察和证实,而事实上我们还是能找到方法来证明

2. 可证伪模型

我们在互联网上常常看到许多颠覆性的言论,惊为天人。想想总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时候可证伪是个非常有用的模型。可证伪性模型有3点需要注意。

1) 可证伪的定义。可证伪定义比较长,我的通俗表达就是:当这句话/理论是为真时,发生A,如果不为真时,发生B。A和B互斥。好了,就是那么简单。我记得曾经有个足球解说嘉宾,他显然很好的掌握了可证伪这个模型,所以反过来使用忽悠观众。他每场比赛开始都会说,“这场比赛 主队优势非常大,只要好好打,胜利就是他们的。但是,如果对手好好打,那么可能就要输了。”最后不忘补充一句,“当然,如果大家都发挥不错,平也是有可能 的”。我听了就想把脚上臭袜子塞他嘴里去。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可证伪这个模型来辨别信息的正确性(或者反过来说是可笑性)。

2) 能解释一切的东西往往不具可证伪性。

刚才的解说嘉宾就解释了一切可能性,不管主队最后是胜平负,他都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正确”是建立在不可证伪的基础上的,因此事实上他“很可能”是 错的。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星座。星座认为人的出生时间决定了这个人的性格,未来,甚至人生轨迹。总之这个人他妈决定什么时候生他就给他一生定了性了。我试图举出反例证明星座很可能是不存在的,我的例子是有一对孪生姐妹,因为被不同的家庭抱走了,因此性格迥异,人生遭遇也迥异,但他们确实是同时出 生的。如果星座是对的,那么他们的未来应该是完全相同至少非常接近的。但是马上有许许多多星座的拥趸来指出了我的“无知”。他们告诉我,星座是很精确的,精确到每0.00000000(此处省略200个零)1秒。所 以,虽说是孪生姐妹,但是他们在出娘胎的时间上也是有细微分别的。而正因为星座对时间的解释是如此精确,所以孪生姐妹几乎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生,他们的性 格和未来迥异是很正常的啊!最后得出结论,即便是孪生姐妹悖论也无法证明星座的无效性,星座是万能的,是终极真理,是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好吧,既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了。


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85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