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体气高妙
时间:2017-06-03 05:47:59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典论 曹丕

《典论》 【魏】曹丕(187-226年)

《自序》

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并。会黄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建安十年, 始定冀州,濊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时岁之暮春,句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尔。”余曰:“将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夫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予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 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固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芋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 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剿,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余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昔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难吾与袁伯业 耳。余是以少涌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至若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下,以付后之良史。

《论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论方术》 颍川郄俭能辟谷,饵伏苓。甘陵甘始,亦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初,俭之至,市伏苓价暴数倍。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餐伏苓,饮寒水,中泄利。殆至陨命。后始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军谋祭酒弘农董芬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阉竖真无事于斯术也,人之逐声,乃至于是,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术,自以当仙。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会和平病死,邕因葬之东陶。有书百馀卷,药数囊,悉以送之。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宝书仙药。刘向惑于鸿宝之说,君游眩于子政之言,古今愚谬,岂惟一人哉!

[或问屈原相如之赋孰愈。曰:“优游案衍,屈原之尚也;穷侈极妙,相如之长也。然原据托譬喻,其意周旋,绰有馀度。长卿子云,意未能及已。

余观贾谊《过秦论》,发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制义。洽以三代之风,润以各人之化。斯可谓作者矣。

李尤字伯宗,年少有文章,贾逵荐尤有相如扬雄之风,拜兰台令史,与刘珍等共撰《汉记》。(点校按,此条与“建安诸序”重复)

议郎马融,以永兴中帝猎广成,融从。是时北州遭水潦蝗虫。融撰《上林颂》以讽。]

篇二:《春末闲谈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苏教版选修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介绍题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 作者 旨趣与性质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纯记叙文--纯寓言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

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着有《栾城集》

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苏轼 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o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整体感知

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请概括各段大意。

一、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二、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三、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

四、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分析第一段

出:流出。 始:开始。肆大:水流阔大。南、北:向南,向北。益张:越发盛大。浸灌:意思都是"注"。 相若:差不多 。即:靠近。为:建造。胜:美景。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幺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答:江水。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答:"奔放肆大""其势益张" "波流浸灌"

眼界与心境 : 始宽 渐宽 全开

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分析第二段

盖:大概。阖:通"合"。闭藏,消失。 倏忽:忽然。 玩:观赏,欣赏。举:抬。足:足够。 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所以……者:……的原因。睥睨:伺机夺取。 骋骛:纵横驰骋。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

1、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答:使人快意的江景。前半讲地理--即空间,后半谈历史--即时间;前半的地理风景之中,又有远近、昼夜之别。

2、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答:(1)江山风物足以观赏。 (2)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分析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

从:带领。披:敞开。当:迎着。盖:大概。异:差别。遇: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变:不同。与:参与。自得:舒畅。病:忧愁。性:本性。适:往。

中心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分 析 最后一段

患:病,忧愁。 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余功:功劳之余,即剩余时间。 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穷:尽享。 胜:美景。 自适:自求安适。振:吹拂。胜:禁。 乌:哪里。 濯:洗濯。宜:应该。

合作探究

1、第一、二段和第三、四段的写法差异又何在?

答:前两段叙事写景;后两段缘景抒情。

2、本文共提到几个人?

答:10人。今人三:张梦得为亭;余兄子瞻名之;余作记。古人七:曹、孙、周、陆之流风遗迹,称快世俗;楚王与宋玉之对话引出"快哉",景差陪衬。

找出本文中的对句

(1)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2)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3)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4)动心骇目。(自对)

(5)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6)烟消日出。(自对)

(7)流风遗迹。 (自对)

(8)蓬户瓮牖。(自对)

(9)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

(10)连山绝壑,(自对)

(11)长林古木。(自对)

(1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3)骚人思士。(自对)

本文特色

1、文章风格雄放而雅致。2、笔势迂徐而畅达。3、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拓展练习

1、文中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试略举四人为世人所乐道的故实?

(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2)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

(3)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4)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黄武七年,与魏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

篇三:《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课题:黄州快哉亭记

【学习目标】

1、读懂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疏通文言字词含义;

2、领略第一自然段作者描绘的江流壮大景象;

3、了解快哉亭命名原由。

【学习重难点】

重点:快哉亭命名缘由;

难点:重点实词虚词含义。

一、问题导学。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请回忆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完成下列填空,并结合课文注释初读《黄州快哉亭记》,说说你对“快哉”二字的理解。

《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 ,该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

《岳阳楼记》,该篇着重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所闻,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传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黄州快哉亭记》作者是 苏辙 ,本篇情、景、事、理浑然一体,“快哉”二字意思为

_______二、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苏辙性格沉静,资禀敦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苏轼对苏辙文章风格的评语:“子由

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苏辙作品集名为《栾城集》。其人

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

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

(二)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

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

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此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

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乐观的处世态度。

(三)第二自然段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

世俗”所列举四人史实:

(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

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2)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

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3)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4)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黄武七年,

与魏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

(四)段落大意:

第一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呈现水势之波澜壮阔,并概述盖亭的目的。

第二段:说明命名的双重原因。

三、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沅(yuán)沔(miǎn ) 子瞻(zhān ) 东西一舍(sha ) 风开云阖( h? ) .....

变化倏(shū)忽舟楫( jí)草木行( háng )列皆可指数(shǔ) ....

睥(pì )睨(nì) 骋(chěng)骛(wù) 飒( sà )然 而风何与(yù )焉 ......

会( kuài )计蓬户瓮(wang)牖(yǒu ) ...

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 ...

2、解释下列文段中的加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1】江(长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开阔浩大不可阻挡),南合湘、...

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更加阔大)。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水势浩荡),与海相....

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黄州),即(靠近)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

余兄子瞻名(名词作动词,命名)之曰“快哉”。 .

【2】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30里)。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通“合”)。...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忽然,很快的。),动心骇目,不..

可久视。今乃得玩(赏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饱览)。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

木行列(排列成行),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一一指着数出来),此其之所以......

(??的原因。这就是亭子命名为快哉的原因。)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侧着眼睛看,形容伺机争夺),周瑜、陆逊之所骋骛(纵横驰骋),....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3、阅读句子,完成下列填空: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

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一句由远及近地描述从西陵到赤壁的江流景象三次变化,分别是“其流奔放肆大”、“其势益张”、“与海相若”(用原文语句回答。)

四.深入学习。

一、请翻译下列句子,翻译时注意:关键字词的落实,省略成分的补充,特殊句式的还

原。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

目,不可久视。

参考:(长江)波澜汹涌,风云时开时合。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夜里能听见

鱼龙在亭子下悲鸣,景象变化迅疾,令人触目惊心,不可久看。

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快哉亭命名的哪些缘由?(可用原文句子回答,也可自己概括。)

参考:原因一:在这个亭子可以观赏长江的壮阔和昼夜之变,两岸山林的明丽风光。

(或“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

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

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之所以为快哉

者也”)

原因二:在此亭子可以凭吊历史遗迹,感染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和其撼动

人心的丰功伟绩。(或: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五、课内训练:辨析下列加点的名词在独特语言环境下的特殊含义。

1.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

南:向南;北:向北。方位名词作状语。

2.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3.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

行列:排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4.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

蓬、瓮:用蓬草,用破瓮。名词作状语。

户、牖:做成门,做成窗户。名词作动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文章第三、四自然段,疏通文言字词含义;

2、体会文章情、景、事、理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何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重点实词虚词含义;

难点:文章的情、景、事、理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一、问题导学。

本文名为《黄州快哉亭记》,“快”字是题眼,在文中作者亦多处点题。请通读全文,

找出文中七处出现“快”字的句子。

答案:①而余兄子瞻名(命名)之曰“快哉”。②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③亦足以称快世

俗。④“快哉,此风!”⑤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⑥将蓬户瓮牖无所不

快。⑦乌睹其为快也哉?

二、知识梳理。

1.段落大意。

第三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自得与否。

第四段:从正反两面说明中心论点。

2.本文的特色:情、景、事、理浑然一体。

第一、二自然段描写江流的宏大和长江昼夜景象,两岸明丽的风光,为全文奠定豁达的

基调。

第三、四自然段由事及理,情景交融,阐述中心论点。第三自然段引用宋玉的《风赋》,

提出中心论点“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第四自然段以张怀民的具体行为来对“不

以物伤性”的人生态度加以肯定,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人若心事重重,即使有再好的山

林美景,心中亦绝无快乐所言。

三、预习自测。

1.解释下列文段中的加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3】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句式:定语后置,有飒然吹

来的一阵风),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

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生得逢.

时)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觉得快乐的原因),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

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通“衷”心中)不自得(不舒畅),将何往而非病?使其....

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4】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利用)会计(征收钱粮的公事)之余功,而自放(放达....

游乐)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做成窗户)无所不快,而况乎濯(洗..

濯)长江之清流,揖(迎送)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自我安乐)也哉!不然,连...

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状语后置,“以清风振之”“以明月照之”),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忍受),乌(哪能)睹其为快也哉? ..

2.“所以”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表结果,在文言文中则相反,它表示事物发展的原因,可翻译

为“??的原因”;又表示事物发展的依据、凭借,可译为“用来??的”、“??的依据”

等。请翻译下列带有“所以”句子。

(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翻译:这就是亭子取名“快哉”的原因了。 ..(2)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翻译:楚王觉得....快乐的原因,百姓感到忧伤的原因,都是因人而异,与风有什么相干呢?

(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翻译:这些景象都是引起文人游子悲哀痛苦而不堪忍受的原因。

四、(一)翻译第三自然段中心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

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

参考答案:士人(读书人)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舒畅,到哪里不会感到忧愁呢?假使

心中舒坦,不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到哪里不会感到痛快呢?

(二)人生难免遇到挫折与不快,苏辙借本文传达“人只有胸襟豁达,不以物伤性,才

能在失意时仍保持快乐。”的人生观。请谈谈该观点对你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文中“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告诉我们,心中坦然则无

往不快。生活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应该以一种豁达的心境去面对起起落落,并保持积极的心

态,不颓废,那么,在逆境中也可以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总能走出阴霾。

五.课内检测:阅读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倚枕江南烟

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③,未解庄生天

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

黄冈)。

②平山堂: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年间所建,址在今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

③兰台公子: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其《风赋》中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

之雌风"之语。

(1)词的上片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3分)

(2)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评价这首词“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

倒豪杰”,这句评语中的“超旷”表现在下片哪些方面?(4分)

【答案】

(1)答案一: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②开头四句实写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

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后五句虚写作者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

虚实结合,表现出快哉亭上所览之景的高远空濛(能答到朦胧,幽美,空远等词语都可以)

的意境。(2分)(手法1分,分析2分。)

答案二:①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1分)②作者由眼前快哉亭之景忆起自己曾在扬

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孤鸿,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借此来比拟在快哉亭上所目

睹的景致,说明快哉亭上所览之景的亦具有高远空濛的意境(2分)

(2)答:①“超旷”一是表现在景物上,诗人先描写了开阔的江面,碧绿的山峰,又写了

一阵狂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搏击的紧张场

面,展现渔翁豪迈气质。(2分)

②二是表现在诗人的议论上,诗人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引出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

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

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和豁达豪迈的情怀。(2分)

【资料】

上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景色。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

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

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

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

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的情景,以虚托实,以想象对眼前景象进行侧面描写。

“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

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并以此比拟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使

之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词的下片前五句,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江面广阔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并由此生

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

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

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狂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


体气高妙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04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