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科里亚的木匣子ppt
时间:2017-06-09 05:48:49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科里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3、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2.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

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指导学生读。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四)课外延伸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15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篇二: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会认 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大家看看自己和小伙伴小时候的照片,发现了什么?

生答,如:我们在慢慢地长大,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

师:是啊,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你们看,我们开学时种的花已经开了,校园里的树也长高了。孩子们,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指导学习“匣”的音形义。

【说明】

生活小事中往往蕴藏着很深的道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生字读音,教师巡视指导。

2.利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纠正读音。

5.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木匣讲了科利亚的哪些事?

提示: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事。

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6.小组讨论: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根据这三个部分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

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12自然段)

第三段:(13自然段)

课文主要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说明】

这篇课文的自然段较多,但条理很清晰,进行分段的训练很有价值,也很有必要。

三、引导研读第一段

1.师: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一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多读几遍。

提示: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敌人发现。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生疏的词语。

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连一连部分,帮助学生记忆科利亚埋木匣过程中重要的动词。

4.教师分步引导学生读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教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学生自己练习想象读,并尝试背诵。

5.让学生仿照写妈妈埋木箱的句子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教师板画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提示:这一段主要写了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说明】

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想象,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四、引导研读第二段

1.师:从埋木匣到挖木匣经过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科利亚已经九岁了。法西斯被赶走了,他和妈妈一起回到了故乡。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可是战前埋在地下的东西还在吗?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思考以下问题。可以画下来,然后讨论交流。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思考:

(1)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2)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3)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

2.反馈

(1)师: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

指名答。

提示:“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2)师: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呢?

指名答。

提示:“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师:挖的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

提示:“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找到。”

(3)师: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指名答。

提示:“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4)师: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生齐读: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5)师板画科利亚挖木匣的示意图。

师:看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示意图,你明白了什么?

提示: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6)指导朗读。

(7)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8)练习概括段意。指名回答。

提示:这一段主要写了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说明】

篇三:《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ǔ shù)、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各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分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⑴ 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出示科利亚和妈妈把东西埋起来的动画)

⑵ 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⑴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明确: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⑶ 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明确: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抗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⑷ 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明确: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思考:科利亚埋下木匣后,有没有再挖出来?怎么挖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⑴ 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⑵ 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⑶ 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⑷ 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⑴ 明确: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⑵ 明确: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⑶ 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⑷ 明确思考题③:“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⑸ 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明确:“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⑹ 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是怎


科里亚的木匣子ppt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13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