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现场与背后读后感
时间:2017-06-09 05:50:06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篇一: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是纽约人文学会共同主席——汪班对于余秋雨先生作品的极高评价,在我读来,心中亦有这样的感觉。

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我是第一次接触,看到汪班先生对余秋雨先生的书有如此高的评价, 我心中有一个疑问:真的又这么好吗?

第一篇讲的是“中华文脉为何长寿?”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想“文脉”是什么,“长寿”又是怎么回事?一开始他冒着生命危险走访各地的文化,心中一直与中国文化对比着,后来,他成了中华文化的阐释者、批评者,我想这是对一种文化怎样的高深理解,才可以理智的对文化进行正确的批判。中华文化带着一种跨越了几千年的韧劲,经历了多少次“死亡”、“濒死”依然重生!仅仅是这个事实,就让这个民族的很多失意者、自卑者、忧郁者重新燃起心中的火苗,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自我确认。

秋雨先生将中华文脉长寿的原因归于八因:体量自觉、自守自安、力求统一、惯于有序、简易思维、以德为帜、中庸为轴、特殊门径。可能这些原因以我现在的理解水平来说,很多都无法读懂,但却让我明白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经历于千载岁月涤荡,才获得了今天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

《佐临遗言》中的一些人物也让我心生敬佩之情。七月七日,日本正式发动侵华战争,萧伯纳先生本以为黄佐临先生会让自己介绍一个能在英国长期居住的工作,可黄佐临先生却提出要回国,萧伯纳先生吃惊的说:“哪儿已经是战场,仗会越打越大,你不是将军,也不是士兵,回去干什么?”但他只是说:“我们中国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多数会回去,我不是将军,但也算是士兵。”多么简单的几个字,却表达了黄佐临深厚的爱国情怀,也赢得了萧伯纳最好的赞扬:“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

在《抱愧山西》中,我了解到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最富有的地方是山西,就像《龚自珍全集》中说: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徒,毋庸议。这对于我一个山西人来说是无比的自豪,在那个时期太谷、平遥、祁县一带可称为“中国的华尔街”,票号、镖局比比皆是,看来,山西之富在我们上上一辈人心中一定是人尽皆知,我们这辈人对山西的误解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而有这种误解的远不止一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没有哪个朝代,哪个地方是永盛不衰的,就像唐朝,他辉煌过,可是辉煌过后同样逃脱不掉萧条的命运,我们能够记住他的繁荣,同样也能记住他的衰败,对于山西,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总之余秋雨散文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比,余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但余秋雨老师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我们反思、追问。作为一名初中生,对余秋雨老师的作品还停止于浅薄的理解,还不能真正渗透作品的文人忧患意识和那种雅致高贵的忧伤,神驰古今的浪漫,充满终极关怀的文化品位。这些品质不仅对我们学生写作有很强的借鉴性,也必将成为自己写作风格最有价值的参考。篇二: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读《回望两河》有感

“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这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的一段话。余光中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的确,十多年来,余秋雨散文读者众多,好评如潮。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丰富的文化联想与想象中完成对所表现的对象的理性阐释,融合了庄子哲学散文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维与两汉赋体铺叙夸饰,华美凝重的修辞方式,从而表现出浸润了理性精神与内在理趣的诗化特征。

静静的夜里,最好莫过于读书了。一盏孤灯,一杯浓茶,细细品味。

他说,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么是健康;承认人生有许多虚假意义的人,更能寻找人生的信念。传统的乐观主义虚设了很多“意义的岛屿”,引诱人热情澎湃,而转眼又陷入痛苦的深渊。真正的信念并不憧憬胜利,而是相信生活,相信各种事情都有自己的意义,从而产生责任。责任,是一个人身份的基点。

他说,狂热盲目使真理蒙尘,使生活简单,自以为要解救苦难,实际上是增加了苦难,但等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世间很多政治灾祸,都与此有关。

他说,既然由他来从政,就要从精神层面和道德层面来看待政治,争取人性的回归。一个表面平静的社会很可能以善恶的混淆为背景,一种严格的秩序很可能以精神的麻木为代价。要防止这一切,前提是反抗谎言,因为谎言是一切邪恶的共同基础。政治阴谋不是政治,健康的政治鼓励人们真实地生活,自由地表达生命;成功的政治追求正派、理性、负责、诚恳、宽容。

他说,社会改革的最终成果是人格的变化。不改革,一个人就不想不断地自我超越,生命必然僵滞;不开放,一个人就不想不断地开拓空间,生命越缩越小,成天胶着于狭窄的人事纠纷。当权者如果停止社会改革,其结果是对群体人格的阉割。他说,一切不幸的遗产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不能超拔历史,因此都是道德上的病人。我们曾经习惯于口是心非,习惯于互相嫉妒,习惯于自私自利,对于人类的互爱、友谊、怜悯、宽容,我们虽然也曾高喊,却失落了它们本身的深度。但是,我们又应相信,在这些道德病症的背后,又蕴藏着巨大的人性潜能。只要把些潜能唤醒,我们就能获得自尊。

他说,那些国际间的危险力量未必是我们的主要敌人,那些曾给我们带来过不幸的人也未必是我们的主要敌人,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我们自己的恶习:自私、嫉妒、互损、空虚。 这一切已侵蚀到我们的大众传媒,它们一味鼓动猜疑和仇恨,支持五花八门的劫掠,政治上的诽谤、诬陷也与此有关。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呼唤社会上巨大而又沉睡着的善意。

他说,文化从低层次而言,包括全部日常生活方式,从高层次而言,包括人们的教养和素质,因此,良好的政治理想都与文化有关。一个国家的公民在文化教养和举止习惯上的衰退,比大规模的经济衰退更让人震惊。

他说,知识分子比别人有更广泛的思考背景,由此产生更普遍的责任。这固然不错,但这种情况也可能产生反面效果。真正值得信任的知识分子总是宽容而虚心,他们承认世界的神秘本质,深感自己的渺小无知,却又秉承人类的良心,关注着社会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能使世界更美好??

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回望两河》,再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当然会感慨万千??

潘悦妍 初二(6)班 南京市中华中学篇三:《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凡余秋雨的书,总要弄到手来过一遍,几乎算是追星式的关注了。

及《笛声何处》,有声音说余秋雨已经“江郎才尽”,实在写不出东西了,只好重又端出老本行谈论戏剧文化??

我便也哂笑,是啊,余秋雨,你的笛声又何处呢?

然而,他的苦旅,他的笔记,他的千年一叹,却分明胜似笛声悠悠在脑际! 待到打开记忆的阀门,却又茫茫然秋雨苦旅所旅、茫茫然秋雨千年所叹。于是把所收集的余秋雨散文书都找出来,依出版日期有序排列在一起,一一翻阅。以为凭自己的阅读习惯,会有留于书间看表明阅读痕迹的标识或随想什么的。可惜遗憾,我几乎要怀疑曾有自己的目光和思维驰骋其间。似乎本来就未曾过目!只是追星似的在流言斐语里听了那么三两句,褒也罢,砭也罢,便等闲视之。

想起诗人何其芳对高尔基说的:“每一本书都像一个梯子,使他从兽类爬到人类。”很不以为然:“那些书啊,就是连那些最打动过我的书在内,并不都是梯子,并不都是直立着的,引我上升。大多数的书,它们连结起来倒象一个迷津,使我在里面摸索,苦闷。”这位大诗人在一次搬家时,甚至对着成捆的书想:“我过去读过的书恐怕也有好几书架吧。但是,乱七八糟读的结果,到底得到了多少益处呢?许多读过的书,用今天的要求来衡量,不是差不多读了等于没读吗?”

诗人何其芳自然不会把读书否定到一无是处,但这的确是他谈读书的经验时这样说的。 我也不是要拿何其芳为自己徒劳的阅读作辩解。倒是真羡慕那些作了高尔基梯子的书!纵观历代中外名人谈读书的精彩篇章,他们各执所言,各得其法,终是各个功成名就,而于我们却未必能够领会、受用。我们还是我们,自我经历着,像诗人何其芳一样的“在里面摸索,苦闷。”所以常常会听到这样渴求而又不自信的询问:

“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有什么好书吗,推荐一下?”

中国人因为对“读书人”历来有着特殊的情结,所以人人都有心做“读书人”。有时我也这样的问,问别人,也问自己。

静静的夜里,很有咀嚼的心情,便选择了文章稍长的《山居笔记》,开始认真地阅读。 《抱愧山西》余秋雨考察晋商文化的兴衰,大至晋商文化的兴衰、山西独有的民情风俗以及历史沿革、独特的地理环境、山西商人曾经活跃的历史舞台,小到“三晋会馆”的变迁、宋氏三姐妹传记中关于孔祥熙家乡的描写、中国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况和存放款业务和票号“日升昌”旧址、中国一代巨商的私邸乔家大院等等,时间空间跨度之广,思绪反差之强烈,让人感觉到一种磅礴大气。

《流放者的土地》有关流放地“宁古塔”的大量典籍资料,清朝的文字狱、朝廷冤案,安徽青年章铖的“科场案”似乎沥沥在目,一个人迹罕至却高官、学者荟萃的蛮荒之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遥远的绝响》说“我”和魏晋这段历史之间的缘,余秋雨有时站在今天评点,有时回到魏晋亲临历史的现场,看活脱脱一对可爱的人物阮籍和嵇康,让我们重温遥远的“即便是仰望一下,也会对比出我们所习惯的一切平庸”的“魏晋风度”。

《苏东坡突围》,《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乡关何处》《脆弱的都城》《风雨天一阁》??我反复地掂量书里所有的篇章,跟着余秋秋雨追索文化生成的奥秘,感受文化历史的兴衰。最后不得不叹服:这么多的人文史料何以汇聚到了余秋雨这便充满灵性?

渐渐,和余秋雨对夜雨的诗意一样,有了一点新的思考。

静静的夜里,我开始用心解读余秋雨的阅读,再次翻开《山居笔记》。 《流放者的土地》中的流放地“宁古塔”,余秋雨说他是在很多年前读鲁迅论及清代文字狱的文章时首次看到这个地名,并由此而开始重视阅读关于文字狱的史料和一些地域文化的著作。

《抱愧山西》,余秋雨也介绍了他对山西晋商文化的关注是这样开始的:大概是八九年前的某一天,我在翻阅一本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使我大吃一惊的事实,便急速地把手上的其他工作放下,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很长一段时间,我查检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阅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稿,

??

余秋雨关注的对象很多就是这样生成的,它从阅读中来,来又为了阅读。 现在只要向关注的对象倾以热情,便自然有了话题,用时代点的话说,也就是“文化课题”。

不难理解,这就叫明确了阅读对象(即明确了阅读什么),不用再寻求别人推荐什么书读了,

而且和课题无直接关系的,不用去分心。我们看余秋雨连他的司机都能有意无意地给找到那么一两本,因为他知道余秋雨正研究的课题,所以也能清楚余秋雨所需要的书。可以说,对于读什么书,他们都不盲目。

阅读的对象解决了,接下来便是怎么阅读的问题。余秋雨的散文文本本身,就显示了他的怎么阅读有些不同凡响:他的阅读是在书籍资料堆中查证考据式和在行走中亲临现场体验式,两相结合的。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阅读,是不是太累了?回答是否定的。

你听他说:“一个人,干着别的事,有感而发,写两篇散文,这才是自然。” 我们也许都曾感到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兼容阅读,已经不容易,想要写作就更谈不上了。但事实上,余秋雨做得轻松从容。在余秋雨的文化课题下,阅读与写作是自然的。余秋雨笔下的文章几乎就是一个过程的自觉呈现。

静静的夜里,合上书,闭目思想。

脑海里,书籍资料、文化现场,那是我的思维。而甸在手中优美的文字,灵动的情感,博大的思想,是点亮我心灵的火种。篇四:读余秋雨散文有感

读余秋雨散文有感

近日读罢余秋雨的散文,有许多体会。

余秋雨作为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站稳了大众舆论的中心位置。关于他的话题则纷繁芜杂,像《行者无疆》等西方列国游记的出版,北大学者余杰《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直面余秋雨的文革经历,频频在中央台的综艺节目中出镜、点评以及几起问题官司等等。余秋雨俨然成了明星,而他的散文则被称为“文化口红”。尽管此种种,我们也丝毫不能否定余秋雨和《文化苦旅》所带来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的散文被称为历史散文或文化散文,畅销不衰,历久弥新。这些散文,极易与国人心中的某些东西产生共鸣,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并试图点燃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的文化火种,试图对国民的生存和文化状态有所改观。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余秋雨的散文是他思考的终点,却又是大众思想前进的起点,在终点和起点之间形成接力,转移于无形之中,影响逐渐扩大。

余秋雨的散文涉及到了若干个层面。

有对现存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状况的考察,感悟历史、感悟文明。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自序中说,“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与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比如已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都江堰》。都江堰,它的规模从表面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能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对蒙昧、野蛮、文明进程的深层剖析和思索。道士塔,一座小小的塔,却包含着王道士的愚昧无知、包含着斯坦因他们的野蛮抢掠,包含着敦煌莫高窟的灿烂文明。作者无尽的伤悲,都凝成那三个字:“我好恨”!现在,虽然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却,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

有对故乡、家园的爱恋和探寻。故乡的一草一木和固守的人们,在作者笔下都熠熠生辉,饱含着作者浓重的家园情结。而“就连故乡,也是祖先流浪长途中的一个留驻点??”,又是作者对于故乡在哲学意味上的思考。

喜欢读余秋雨的散文,给我知识和力量,伴我成长。

篇二:三体一读后感

小说《三体》读后感

首先说一下《三体》真的是非常赞的小说。 整个故事大气辉宏,天体物理知识与曲折的情节完美结合,看完让人大呼过瘾。当一个世界用光年来表达距离,用亿年来表达时间的时候,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一切一切,在宇宙的进程中,都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东西。当然,除去那些超赞的情节,

我更欣赏小说里面对人性的讨论。当叶文洁向未知的三体世界发送信息,让他们来取代地球文明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对

人类或者说是对人性的绝望,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也想象不了文革,但是从叶文洁身上,还是

可以看到这场浩劫给人性的重创——多次失望到最终绝望。想到我的一个朋友也跟我说过,

单纯并不难,难的是你经历了许多事情,却还能保持单纯。 文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关于这个,我

想了一下。我自己本身是一个喜欢理性的人,尽管理智在疯狂面前是多么的无力,但是,如

果能在一个疯狂的环境保持理智,更是不易。 还是不会去剥夺别人的生命,非要给出理由的话,第一是换位思考我也不希望成为被夺

去生命的人,第二就是小说中也有提到的 人可能跟其他文明不一样的地方就是 人 有爱。 再看小说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句子“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样

的例子太多了,包括我自己都会犯这种错误,有时候总会习惯地自以为是。现在我看来,谦

虚而不失自信,是一种好的姿态。三部小说非常的长,有些东西看完就忘了,一些当时的感想也没留下来。还是非常推荐

《三体》这三部小说的。篇二:三体——读书笔记三体 ——读书笔记

《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

当前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社会学哲学宗教人性

以及爱情利用故事模式展示得淋漓尽致。 外星文明入侵地球在科幻作品并不是个新鲜的题材,但是当一部讲述如此题材的小说以

描写外星人入侵前人类的反应为重心,以天文学和社会学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计算宇宙中可能

的文明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家和预言者的眼光回顾展望人类文明几百年间的变迁

和其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发展道路,并将这一切与有血有肉的个体命运紧密结

合,以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最能接受的的表达方式写出时,它就具有了超出一般大众通俗读物

的意义。

小说中的外星人—三体人被设置为拥有高科技、思想完全透明、无法进行欺骗和窥探人

心的生物。面对三体人,地球上的人类毫无秘密。但地球人也有自己不可攻破的堡垒,那就

是个体思维。小说在这样疏离于现实的逻辑背景下发展,平添了许多惊异感、阅读期待和探

索的喜悦

《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文

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文革。当主流文学渐渐远离了这个沉

重的话题,大刘贲然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

伤痕,在超越性的枧野上审枧苦难、救赎与背叛。这一既幻想又现实还科学的中国版《天路

历程》,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文革仅仅是《三体》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虚拟游戏的方式展

示的三体世界历史。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

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爰因斯坦??古今

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上场。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狂欢,历史、文革、三体又构成了另一

个意义上的三体关系,它们之间遥相辉映而又扑朔迷离,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

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读完《三体》,去看窗外的夜空,感觉已然不同。世界再也不像以前想象的 那样了。一百五十亿光年的范围内充满重重杀机了。那是一个捉摸不透的黑暗森林,而

且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原始丛林。这一瞬间我几十年来关于宇宙的看法都被彻底颠覆了。我想,

这恐怕也就是科幻小说所独具的强大的思想的魅力。篇三:《三体》读后感给时光以生命

——《三体》读后感 从文学体裁上来说,《三体》只能是一部科幻作品,但是从内涵上

看,它并不单单是一部小说。它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物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及计算机科学技

术,此外还有对人性的社会学分析和哲学的思考,从人类社会的表现推出宇宙中的黑暗之森

理论。

即使是三体这个题目,本身就有很丰富的含义。首先第一部中主要指试图入侵地球的三

体星系和经历了几百次毁灭重生的三体文明;而在第二部中由于人类的应对,面壁者罗辑意

识到了黑暗之森的宇宙现状,此时地球文明,三体文明,宇宙文明构成了新的三体关系,进

入对峙阶段;而第三部就有了更深的思考,我认为此时是科技,人性,宇宙规律构成了另一

种三体,而且可以说是最终极的问题。三体的问题即使现在都没有解决,也许就是那样,数

学上无解,而更复杂的三体问题不单是个数学问题,更是个哲学问题,就如同一直说的,一

切科学问题也是哲学问题。《三体1》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故事的核心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文革。彼岸与红岸,

过去与现在,是文学中很罕见的格调,主流文学早已远离这个话题,伤痛文学也成了历史,

但《三体》却以太空史诗般的笔调描绘了那个故事,在超越性的视野上审视苦难,救赎与背

叛。但这仅仅是个起点,书中最精彩的当属三体游戏还原经历了几百次毁灭重生的三体文明。

刻画了三体星系由于拥有三个太阳,其不规则的运动使三体文明的生存条件极为严酷,三体

人只能通过排干身体 的水分,变成纤维状来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一个模拟了三体的游戏中,秦始皇,牛顿

等人一一亮相,也是为第二部破壁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也许叶文洁只是偶然触动了水面,

却泛起了极大的波澜,引起了人类的极大危机。也许这么大的布局已经很不易,但是《三体》

显然不满足于此,所以它还有更大的内容。《三体2:黑暗森林》中,在地球,三体,宇宙构成的更大的三体中,剧情更是复杂了。

面对三体的高科技和先进武器,已经被阻止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地球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所以

人类决心以全球之力进行抵抗,推出了面壁计划,四个面壁人独自制定反抗计划。可以说每

一个方案都是构思独特,令人惊奇。但是这些只是浮云,为了进行更深的思考,设想了宇宙

社会学,研究太空中文明的关系。宇宙社会学设定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而且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是重要

组成。”也许我不是很同意文中关于人类联合抗战和大低谷的描写,但是这个宇宙社会学确实

让人叹服,在文章的结尾这个理论确实极其震撼,由罗辑主导的黑暗之森震慑使得三体暂停

了对地球的进攻,我觉得很完美,如果就这么结束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反而给人留下了回

味和想象的余地。经过漫长的渲染和铺垫,结尾与开头形成绝妙呼应,给人一种很好的感觉,

我是很喜欢这种的。

也许很多人说《三体3:死神永生》是超越了前两部的经典,但也有人认为后面一半应

该删去,就结束在太阳系毁灭就好了。总之,三体3的故事性和完整性都不如三体2,但是

三体3涉及很多复杂的理论,从科技到哲学,高维空间到宇宙战争,以及人性的背叛与反思和新人类的产生等。

我不是很喜欢这本,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纯粹是为了写出大宇宙而创作,也许它有

更多的内涵,但是它不是一部好小说。其中一些对未来的想象我并不认同,而且如果没有自

己的想法,很容易被作者影响,被带到沟里去了。三体3通过震慑失败到阶梯计划运送云天

明的大脑,到云天明的三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高潮,而三体文明被歌者以光粒摧毁,残存的

三体文明逃去太空,人类的掩体计划没有躲掉毁灭的命运,被二向箔的降维打击摧毁,只有

程心和艾艾乘光速飞船逃离。她们遇到了早就逃离的空间引力号和三体及云天明,最后有些

人生活了去世了,而程心看到了宇宙的尽头,一切归零,将再次大爆炸。这种结局我不喜欢,

好像同归于尽了一般,而且所有的事情都结束了,连点回味想象的余地都没有,最多只是感

慨一番。不过,三体3是个很好的作品毋庸置疑,至于喜不喜欢还是个人爱好。 我看三体主要还是它的名气太大了,三体并不是一个很通俗的小说,我未必很喜欢。作

为硬科幻的代表,我感到这确实是一部杰出的科幻作品,但是从作品和故事性来说,未必比

今何在的《十亿光年》强,我还是更喜欢这种充满叛逆与自由精神的作品。而三体的基调太

过宏大,略显严肃,即使文中也有很多调侃的句子,但是无法改变整个作品的格调。纵观《三体》,我还是有很多的震撼,这不是田园牧歌,而是刀与火的镇魂曲,我还是记

得其中大低谷的纪念碑上的“给岁月以文明, 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它的原句我很喜欢。“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篇四:三体读后感 p21314068 通信工程 陈林1314二(4) 《三体》读后感 上月,老师说要自己读书写读后感,目录中大部分是文学典籍,原谅我一介理工科男生

实在读不下去文学气息特别浓厚的书,思考了很久便选择了《三体》这本书,以前听说这部

奇书很多次了,一直没有真正去阅读,《三体》在国内科幻小说界的地位很棒,是一本非常好

的书.,虽然在细节的处理上有些瑕疵,但是不得不说是极其让人震撼的书。 一本好书的灵魂在于书中的主人公,这也正是《三体》的精华所在。 首先是罗辑,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之一,一个被选中为面壁者的普通人。在巨大的压力

下,运用自己的智慧,震慑住了三体人,保护地球免受侵占。之后又作为地球的执剑人保护

了地球几十年,被奉为神灵。“那个威严的执剑人已经无影无踪。。。现在的罗辑,其实就是四

个世纪成为面壁者前的罗辑,那时的玩世不恭也像是从冬眠中苏醒了,被岁月冲淡了一些,

由更多的超然所填补。”虽然不得不承认,玩世不恭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句魔咒,会促使我以最

快地速度陷入对人物的热爱与崇敬之中。先是抱持着及时行乐的态度享受现世生活,接着利

用人类对文明延续的巨大渴望而破例赋予他的巨大权力为自己寻找梦中的家园与梦中的情人,

但他却从来没有缺乏过冷静和承担。最重要的是,在经历过了那样的五十四年以后,这个有

着强大内心的男人,依然可以轻轻松松地交接了责任,拍拍屁股向生活走去。他对生活的那

份从容心态最令我难忘。

其次是大史,深刻者的精神导师。没什么学历,举止也很粗暴,不喜欢想漫漫长路那头

有的没的,执行任务就坚决以任务为中心达到目的,并不探究任务背后的因由。他好像很普

通,除了超级强大的归纳线索的能力以外,但他实在太坚强。他是真正能看透的人,这个世

界,不肯让单独的个人通过思索得出全貌,保持清醒的最好办法不过是做好自己,活在当下。

伟大的精神导师,一句“不管干什么事儿,先把腿站直了再说。”令我十分震撼。然后是章北海,一个最为坚定和铁血的战士。虽然章北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霸道让人

害怕,虽然章北海固执信念隐藏一切的阴险让人胆寒,虽然他好像不能和现在意义上的军人

完全对等,但他确实是一个军人,一个拥有军魂的军人。他的决定,保存了人类最宝贵的血

液。他这类坚定的人,不易被看破。相比不择手段,我更喜欢他的神秘。 不能缺少的还有维德,和书中说的一样,世界不能缺少他。喜欢他说过的话,“失去人性,

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在威慑纪元消失的男人又回来了,这是一个能生产男人

的时代。”“当人类真正流落太空时,极权只需要五分钟。”“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一句一

句透露着他本性中的野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物竞天择的兽性。最后是程心,人类的选择“人类选择了程心,就是选择了爱。这是在残酷的文明生存竞

争中人类做出的最后选择,为此人类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但这就是地球的文明。”书中,她的

两次抉择“不暴露三体文明的位置、让星环城投降”,就是一种人性的体现。当然,她的选择,

一次让人类面临被三体文明侵占的危险,另一次让人类失去造光速飞船,避免灭掉打击的机

会。嗯,她告诉我:做你所坚信的事,有可能很多年很多年,都不会有人来认可你,赞赏你。

更不会被几百人、几千人在公共场合赞许。 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

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但是,总有一天,有人会很诚心地告诉你,你一直在做正确

的事。

《三体》的内容很多,我只是写了书中给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几个人物而已,确实使

他们为我给三体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三体》就是对人在极端环境下的行为大胆猜测,对未

知的社会关系进行探讨,再加上作者刘慈欣一贯的热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篇五:三体 读

后感

真正高人的解读——《三体读后感》(2012-04-02 20:07:26) 转载▼

标签:

杂谈

2010年年底三体系列全部出版,2011年3月全文阅读完毕,非常震撼也感觉到绝望,对

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不在那么盲目乐观,这是中国的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前我一直认为中

国人写不出来科幻小说,因为我们的精神被严重压抑,以前只在网上看那些意淫的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偶然在网上看到三体的介绍,立刻下载三体1,三体2阅读,那时候三体3还没

有出版,看完前两本激动的不得了,原来宇宙不是乐园,没有歌舞升平那么悲凉,出于对作

者大刘的敬意,等到三体3出版后立刻到书店购买了原版,慢慢阅读,我发现自己对于好书

有一种感觉,害怕很快的阅读完成。现在更加非常讨厌美国人的所谓科技以及美国人对这个

地球的伤害。多的不说了,今天翻到一篇神人对三体的解读,转帖在这里,对于这部作品,

我有太多的话想说,但我说不出来,没那个水平。看到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就转帖过来。真正高人的解读——《三体读后感》作者:西西河史老柒

【宇宙尺度的战争】 黑暗森林体系的真相,大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过是宇宙战争的灰尘,只不过是在清

理暴露的伙头军、通讯兵,战争的主战场,并不是黑暗森林区域与畏惧黑暗森里体系的低熵

体。 歌者作为清理者,本身的防御度在神级文明面前,就是零,所以,歌者跟他的种子飞船,

必须以光速巡航,对他们而言,光速是唯一的保护。也的确是有效的保护。 也就是说,低熵体的恐惧来自于黑暗森林体系的打击,而黑暗森林体系的打击,只面向

虫子。 神们不屑为之,也不惧怕来自歌者的清理。 换句话说,不管是质量点,还是二向箔,对于神来说,不足为虑。这一点我后面会详细说。质量点,人类文明称之为光粒,目前广泛被认为是奇点黑洞,这个就暂且抛开一边,我

先不说。二向箔,关一帆所谓的宇宙文明顶级攻击方式之一,究竟是什么?

1、二向箔最初以光速运动,但是速度可变,进入太阳系后,迅速降低到光速的千分之一。

2、在二向箔速度降低到光速千分之一的时候,它带有了明显的引力波特征,白艾利说了,

只有大质量的物体才会带有引力波,后文也写道,二向箔理论上,应该具备木卫二的大小。

木卫二(百度百科):公转轨道: 距离木星 670,900 千米 卫星直径: 3138 千米 质量: 4.80e22 千克

3、引力波在减弱,当引力波彻底消失的时候,二维吞噬开始,逃逸速度为光速,在此之

前,逃逸速度从0逐渐递增,理论上,这个时候,是可以逃逸的,可惜,人类的科技决定了,

对二向箔的无知,错失了最佳逃逸时间。 但是同时根据傲慢定律,神们能够知道掩体,能够扔过来一片二向箔,自然有防止你逃

逸的法子,唉,绝望。

4、不反射电磁波。

5、在引力场彻底消失之前,与三维世界不发生任何作用。 那么,回到我们的本初,二向箔,究竟是什么? 显然不是微观粒子的二维展开,因为那样体积极大,而且在没有行星引力束缚的作用下,

会很快褶皱,智子就是一个二维展开的质子。 也显然不是某个小宇宙的门,因为从歌者与长老的话来看,二向箔是神级文明彼此攻击

的常规武器,类似核武,开始还有所收敛克制,后来就肆无忌惮(未来的核战注定要走这样

的趋势,现在就属于收敛阶段)。为了每一片二向箔造一个小宇宙玩,显然即便是神,也违反

了“经济化”的原则,何况,最后归零者的广播中说得明白,小宇宙并不是二维的,也是三

维的。 那个四维小水洼有没有给你们一些提示呢? 最早,那片四维小水洼,就是整个四维宇宙,而人类的蓝色空间号,直接见证了四维墓

地之一——魔戒——的三维展开。 答案呼之欲出了。二向箔是一片二维空间。很多人会说,废话,作者都写了,还用你说。但是,我要说,二向箔,是一片逆转维度的二维空间。 理论上,三维宇宙包含了无数个二维宇宙,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处在无数个二维宇宙之间,

二维宇宙在三维宇宙中属于平行状态、包含状态,彼此之间不应该发生任何物理作用。 而二向箔,是人为的,提高了某部分二维空间的维度,使其成为站在画外的画。就如同

进入了四维空间的三维人类,不同的是,三维世界有厚度,二维没有厚度。 结果就是:默斯肯效应。二向箔是三维宇宙的维度最低点,周围所有三维的空间都要向其中心跌落,类似水往低

处流,距离越近跌落速度越快,而逃逸速度就是光速——神级文明互相攻击的武器之一。 所以二向箔成了三维宇宙的默斯肯大漩涡,最终将三维宇宙海变成水洼,直到干涸。 二向箔在以光速运动的时候,引力场是可以确定不衰减的,只有二向箔的运动速度低于

光速,引力场才会衰减。 速度越低,引力场蒸发越快。 由此可知:

1、引力场是隔绝二向箔与三维宇宙作用的屏障。

2、光速是保护引力场不衰减的屏障。 于是,防御二向箔就变成了可能,那就是: 死柱,又叫黑丝。光速为0的空间。 这就是神级文明不在乎二向箔的原因,只要发现有投向他们的二向箔,只需要用死柱接

住就行了。 就算已经展开三维吞噬的二向箔,用黑丝圈起来就可以了。反正二向箔也没有厚度。

篇三:爱上我的课堂 读后感

爱教育,从爱课堂开始

——《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

双溪小学 胡玉英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话意味深长,旨在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一、作者简介

刘善娜,奉化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奉化市教坛新秀一等奖获得者。1999年毕业于浙江省奉化师范,现任教于奉化市实验小学。从教十余年,获得过奉化市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奉化市小学数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案例共计二十余篇。

二、推荐理由。

封面上的一段推荐语写道:“用1000个日日夜夜见证一段教师成长之路,用226篇教学日志记录教学相长之旅,这里有教学方法,有教学智慧,更有对教学的浓浓之情。”这些数字让我震撼,它背后承载的是刘老师对数学课堂的执着、热爱与坚持。而当你真正读着书中的文字时,更多的却透露出一个数学教师对课堂的尊重和敬畏。

《爱上我的课堂》是一本关于数学教学方面的书,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翻阅此书,除了让我对本书的作者刘善娜老师敬佩之余,也让我知道:数学不仅仅是数学,更多的是一种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题,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精彩的课堂源于课堂之外的修炼与反思。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每一个教育者:爱教育,从爱课堂开始。

三、分享优秀章节。

请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想过吗?城区学校部分教师要求这样做。这件事情我在做(帮儿子签字),如果没有家长签字就算没完成(特别是口头作业)第二天就要受罚,我儿子有过两次教训就因没签字被罚抄课文。记得上学期我在绍兴培训时,有一天正巧我老公有事回庆元,当天的作业在他同学家完成,让同学的妈妈签字。到九点多的时候突然想起有一张回执单没签字,就在电话里哭,我说让他奶奶签字不要,让他自己代签字也不行,非要我连夜赶回去。不管我怎么哄就是不听,一直闹到十点多,后来我实在没办法,只好发短信给他班主任说明不能在回执单上签字的原因,得到雷老师的回复后再截屏给他,才肯睡觉。刘善娜老师不仅想到了家长签字与不签字的优点与缺点,而且还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这是刘老师刚带出一届毕业班,新接

手四年级两个班数学时的第一篇。刘老师将签字与不签字的最大优点与最大缺点都罗列出来,并指导家长该怎么做?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同时还将作业中的特别规定告诉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家长感受到教育无小事,同时与为一些不知该怎么关注孩子作业的家长提供做法。

因此,我觉得刘老师是一位心细的老师,在我们平常看来是极其平凡的一件事,她却能把她做细、落到实处。

第二篇是11月23日“一个人先乐呵”。刘老师为了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毅然放弃了教育局统一下发的《每课必练》的选做,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刘老师宣布《每课必练》或家长另外买的课外辅导资料,只要完成其中一页,并由家长批改订正完成就可以到老师处领“课外勤学奖”;如果阅读完一节《算得快》或者其他数学读物,有家长证明也可以领“课外勤学奖”,一张“课外勤学奖”可去兑换50元乐学币。刘老师还分享了“心理共鸣”式评价的组成部分。一是空间日志秀——晒晒;二是宝贝的数学群——交流;三是表扬的兴奋剂——共同,既表扬孩子与表扬爸爸妈妈;既爱老师表扬也受父母表扬;四是交流的利器——书信。

这本书是刘老师每天学习或教学之后的点滴体会或想法,内容广泛、真实。用一个数学老师的简洁而质朴的“数学语言”讲述自己与教学的故事,相信会打动很多人。但我认为有一点是最宝贵的,正像林良富校长在序言中写的:“做小的东西,得大的收获。”教育教学应当摒除功利,坚持做好简单的事情就是不简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在忙碌的工作中迷失自我,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也不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生活。看完这本书,或许会有所启示。


现场与背后读后感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14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