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福建建瓯历史
时间:2017-06-14 05:54:03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建瓯市概况

一、建瓯市概况

建瓯市简称“芝”,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锥栗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根雕之都”。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国土面积4233平方公里,居全省县级之首;总人口54.5万人,居闽北县级之首。

一是闽国古都。建瓯有“八闽第一府,千名进士县”之称。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初年)设为建安县,是福建最早设置的四县之一,迄今有1800多年历史。公元203年(汉建安八年),设都尉府;公元260年(三国吴永安三年),置建安郡;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设置建州;公元73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从福州、建州各取首字,置福建经略使,“福建”由此得名;公元943年(闽天德元年),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公元1162年(宋绍兴三十二年),建州升格为建宁府;1913年,并建安、瓯宁两县,成立建瓯县;1992年,撤县设市。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

二是林海竹乡。木、竹等农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9.09%,林业用地面积529万亩,竹林面积131万亩,锥栗面积42万亩,获原产地域保护;茶叶面积11.3万亩,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闽北乌龙茶发源地,北苑贡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生态绿色食品十分丰富,有“酒城笋都”之誉,福矛窖酒被省政府评为“福建名酒”,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属省级生态市,有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生态村25个。

三是交通枢纽。建瓯是江浙入闽交通要道,3条高速公路(浦南、松建、建闽)在“弓鱼”交汇,形成全省最大的高速互通枢纽;京台高速铁路境内里程58.6公里,2015年建成通车后,至福州不到1小时,至上海只需6个多小时,还有横南铁路和拟建的衢宁铁路,1条国道、2条省道贯穿我市,是福建沿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

四是文化胜地。为全国文化先进县、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岳庙(道教)、北苑贡茶遗址、建宁府孔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佛教圣地光孝禅寺、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万木林、省级风景区归宗岩以及五凤楼、古城门、艮泉井等名胜古迹。挑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弓鱼、唱曲子、太保信仰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是红色苏区。建瓯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区。1926年夏,杨峻德等人在建瓯创立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揭开了闽北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1927年7月,闽北临时委员会在建瓯成立,直属中央领导,推动全省早期苏维埃运动。1949年6月,新福建省委在建瓯成立,张鼎丞任书记、省政府主席;7月28日,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在东岳庙创刊。2013年7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

篇二:介绍下自己的家乡建瓯

介绍下自己的家乡——建瓯

建瓯市简称芝,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

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疆域总面积 4233 平方公里

( 635 万亩 ) ,其中山地 519 万亩,耕地 49.2 万亩;

辖 10 个镇、 4 个乡、 4 个街道, 217 个村、 1121 个

自然村、 2054 个村民小组、 27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

51.88 万,其中农业人口 41.65 万;民族以汉族为主,

还有畲、苗等 10 个少数民族,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

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2005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47.11

亿元。

[历史沿革]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1913 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 1992 年 10 月撤县设市。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 1154 名进士、 3 名状元、 10 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李刚、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环境资源]

建瓯生态优越,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7 ℃,年均降水量 1662.9 毫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81.5% ,是闽江上游的绿色屏障。水资源总量 44.6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57.9 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地下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 22 种。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挑幡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民间杂技项目名录。

[农业经济]

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

之称。

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全市农业总产值 26.03 亿元。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9.08 万亩,粮食总产量 21.8 万吨;为全国重点林业县 ( 市 ) ,现有林地面积 507.2 万亩,林分总蓄积量 1903 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面积 188.67 万亩,商品材采伐量 58.59 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 124 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竹材采伐量 1642 万根,鲜笋产量 21.41 万吨;为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和闽北乌龙茶发源地,茶叶面积 9.75 万亩,产量 7129 吨;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全市水果面积 24.4 万亩,产量 19.03 万吨,其中柑桔 17 万亩,产量 15.83 万吨;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面积 41 万亩,产量 1.42 万吨,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被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盛产食用菌、莲子、泽泻、仙草、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笋制品、茶叶、莲子、大米等 12 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年肉类总产量 21383 吨。奶牛存栏 1.06 万头,生猪存栏 16 万头,肉羊存栏 2.6 万头,家兔存栏 7 万只,各类家禽存栏 181 万羽。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 ( 市 ) ,淡水养殖面积 2.86 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1.36 万吨。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 91 家,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单位”,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弘光席业有限公司等 3 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茗苑茶叶有限公司等 10 家企业被确认为南平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

全市工业总产值 28.0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32 家,完成产值 20.87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80.4% ,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 123 家,完成产值 19.05 亿元,个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93.2% 和 91.3% 。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和机械、化工、水电三大重点产业。其中竹木加工产业产值 7.49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 35.89% ,主要企业有丽瓯人造板有限公司、万木林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福人木业有限公司、天丰竹业有限公司、特艺竹木有限公司、华宇竹业有限公司、华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三森竹木有限公司等 57 家,主要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系列和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筷等竹制产品;食品加工产业产值 6.42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 30.76% ,主要企业有明良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东福光食品有限公司、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新叶食品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圣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 29 家,主要产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笋、锥栗等;机械化工产业产值 5.19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 24.86% ,主要企业有森华集团、立伟塑料有限公司、元润塑料有限公司、福农华工有限公司、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东方磨料有限公司、精工齿轮有限公司、巨力活塞有限公司等 28 家,主要产品有铝活塞、碳化硅磨料、电木粉、酚醛塑料、甲醛、农药、满山白糖浆、软脉灵等。全市工业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 58 家,其中亿元企业 2 家, 5000 万元— 1 亿元企业 6 家, 3000 — 5000 万元企业 7 家, 1000 — 3000 万元企业 43 家。工业平台不断拓展,城东、莲花坪工业平台及国省道沿线乡镇工业长廊逐步形成。

[商贸流通]

历来为闽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6.77 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13.59 亿元,餐饮业 1.75 亿元,其它业 0.26 亿元。全市城乡共有市场 49 个,经营面积 16 万平方米。其中城区集贸市场 7 个,批发市场 3 个,乡级农贸市场 16 个,村

级 23 个,其他专业市场主要有闽北建材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摩托车批发市场等。在各类市场中,年贸易额上亿元的市场有管葡农贸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建材市场、闽北笋菇批发市场。全市拥有大型超市 4 家,药品超市 3 家,家具超市 3 家。全市已成立毛竹、水煮笋、蔬菜、锥栗、食用菌、柑桔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230 个,拥有会员 2 万人。建成了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农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为农副产品流通搭起了“金桥”。

[项目开发]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19.53 亿元,全市新上投资 500 万元以上项目 91 个,新上投资 10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 29 个,当年投资 50 万元以上新办项目投资额 8.98 亿元。 18 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6.66 亿元,列入省和南平市重点建设项目 6 个,完成投资 2.78 亿元。

[对外经贸]

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 24 个,合同利用外资 4100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3160 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企业 27 家,外贸出口总额 2500 万美元,出口规模达百万美元的企业有明良食品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等 8 家。主要出口产品有茶叶、竹木制品、笋制品、工艺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金融]

全市财政总收入 2.05 亿元,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 1.26 亿元,地方级收入中税性收入所占比重达 77.5% 。财政总支出 2.84 亿元。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 40.58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21.86 亿元;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打造农村诚信社会,全市共培育信用镇 4 个、信用村 82 个、信用户 21838 户。保险事业不断发展,保险业务保费收入 9467 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3867 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 5600 万元。

[基础设施]

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横南铁路、国道 205 与省道 204 、 303 穿境而过 ,市区距武夷山机场 100 公里;建设中的浦南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丽南高速公路在城东交汇,浦南高速公路将于 2008 年建成通车,届时建瓯至福州只需 2 个多小时,至上海只需 6 个多小时。通讯发达,各种现代化先进通信设施齐全。电力充裕,拥有水电站 117 座,总装机容量 9.69 万千瓦,全年发电量 2.08 亿千瓦时,供电量 2.97 亿千瓦时。正在兴建的北津电站、红湖电站、杨墩电站等三大水电站竣工后,全市总装机容量将达 19.62 万千瓦,发电量达 4.88 亿千瓦时。“东扩西进、南拓北延”的城市发展略逐步推进,市区建成区面积 8.5 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 30 平方公里,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科

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为第一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一批项目被国家、省科技部门列为重点科技项目。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考上线率达 86.51% ,本科和专科上线人数均居南平市第一位。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 308 个,初级卫生保健全部达到基本普及标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立。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全市拥有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 21 个。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93.5% 和 98.8% 。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为 9.1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74 ‰, 计生工作继续位居全省计划生育一类先进市行列,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644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752 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 29.03 亿元,其中农民储蓄存款余额 6.03 亿元。年末单位从业人员 20416 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531 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863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5.7% 。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 7.8 万人。年末共有养老保险人数 74275 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4704 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9015 人,列入成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 3190 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 14092 人,扶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 646 人。

篇三:建瓯革命遗迹及革命人物调查

建瓯革命遗迹及革命人物调查

谢志成 新功能材料班 1014141040

建瓯历史悠久,八闽首府,殷国、闽国古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瓯各取首字而来。建瓯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中国历史上出千名进士的十八县之一。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许多人物诞生于此。

而在建瓯城北坐落一座美丽的山名为黄华山,山上林木葱郁、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秀丽为一城之最。一直是市民锻炼身体和休息的好去处。其实黄华山是为了纪念黄华这个人,他是元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在历史中黄华山一直是战略要地。唐代黄巢、宋代范汝为、清代石达开等农民起义军领袖及其部队,都曾留下其足迹。宋将韩世忠练兵于山下,李纲留有“屯兵处”,肖劲光曾在此发表革命演说,中共闽浙赣省委在此创办福建公学,培养干部、为解放全福建,建立红色政权作出贡献。而在黄华山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时刻提醒我们先辈的事迹。

说道革命人物,不得不提到杨峻德先辈。杨峻德,建瓯吉阳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民国4年,峻德当年16岁,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亡国条约,他积极的参加学生会抵制日货活动。民国12年京汉铁路发生“二·七”惨案,他极为义愤,暑假中往返京沪汉间,串连闽北留外学生组织“建属六县国内外留学同志会”,发

表宣言,反对军阀擅政,并宣扬新文化、改造社会。

民国1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分派与当时在沪的葛越溪等人返建瓯开辟革命工作。民国17年初,峻德任福州市委书记,在福州活动,建立南台帮州、仓山、泛船浦等处工人运动据点,形成福州工人运动有利形势。民国20年3月25日,他往厦门郊区出席厦门市委常委会,途中被国民党特务跟踪逮捕,押在漳州海军司令部监狱。不久,审讯人员查出他身份,极尽威胁利诱,严厉审讯,企图从他口中破获中共地下组织。但他镇定自若,并说:“共产党组织严密,同是党人,非有必要,无从认识,我既被捕,尽我个人承担”。始终不肯吐露组织关系,即以死刑威逼,仍坚贞不屈。但审讯当局仍不死心。峻德秘密押到南京,再度威胁利诱,而峻德始终不为所动。民国20年5月23日,被杀害在南京雨花台,年31岁。

建瓯作为一个文化古都,也为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建立红色政权作出贡献。虽然历史离我们有些许遥远,但是我依然可以从历史遗留的风景,老人们的诉说,依稀的回味那段风云变化的动荡的时代。我从这次历史调查中更加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辉煌。更加的的牢记历史,追忆先辈为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同时为先辈的勇气所骄傲。我要以先辈为榜样,展现出我们建瓯人的风范。同时更要尊敬先辈。例如以后爬黄华山山时,有机会多多去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还有多多传授建瓯的历史给不知道的人。可以和自己的弟弟妹妹说说黄华山的由来,说说我们的家乡的英雄杨峻德先辈的英勇事迹。如果没有这次调查,我真的好多建瓯的历史都不知道。作为一个正宗的建瓯人,如

果连建瓯的历史都不知道,真会被人笑的。所以要做到牢记历史,不忘历史,以历史为鉴,从历史中学到优秀的品质,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


福建建瓯历史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16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