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什么是三恶道
时间:2017-06-17 13:47:30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什么是业力(完整版)

准提法网络佛学院高老师UC讲座

对什么是业力的开示

高七师

今天跟大家讲佛教中最常见的“业力”这个概念。 “业力”是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也是最难解释的;因此最易使人们产生误解。业力这个概念,在佛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佛学的基础。佛教是为了解脱六道的教育,那么如果没有业力的思想,佛教的基石是不牢固的,正确的理解业力的作用,才能真正把六道轮回的思想在心中建立起来,因此,即使业力再难理解,我们也要认真地来学习。

业力和我们修行的关系如何?业力它包含哪方面的内容?

这是我们今天要讲清楚的内容。

我们知道业力它是组成因果关系最原始的一个要素。也就是说一个人,过去、现在、将来的行为,会引发一系列的结果。那么我们的行为,会导致现在以及我们的未来,使我们的行为、遭遇受到影响;同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为我们的生命负责,因为这种可能性和责任是我们自己造作出来的。

业力这个概念实际上不是佛教所独有的,而是古印度所有的宗教团体,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等等一个同时认同的基本宗教概念。

今天我们不会像《俱舍论》那样详细分析业的性相,而是着力于研究考察婆罗门、原始的印度其他教派的业力与佛教的关系,小乘

的业力概念与大乘的业力关系,大乘与金刚乘的业力关系,以及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业力概念的变化,业力范围的变化,对我们修行影响;以及菩萨所示现的业、因关系,以及因、果关系;还有,不同的解脱方法,对业力概念的影响。只有这样纵横两方面,从教派和历史发展上深入分析,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业力的广泛性、佛教构建业力轮回的原理、不同修行方法的依据。

朴素的业力概念广泛存在于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基本思想里,所说的业,就是我们中文翻译成的“羯磨”。“羯磨”其实就是业的意思,就是你去做,你去行。小的时候,老师常常留作业,只要你“作”了,就有“业”,业就是去做,去行的意思。这是印度宗教普遍的一个概念,这不是佛教所独有的,业力是广泛的指一种因果关系,业力它是一个主要的轮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实的果,还会生生不息的繁衍到来世,形成一个轮回的主要动力。

佛教的这种业力观,和印度教的业力观,不能简单地称为从“心”角度来判断善恶的问题,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无我”与“有我”的关系。因为佛教本身存在从部派佛教发展到大乘佛教,以及密乘的出现的各个阶段,它的业力概念是变化发展的。与印度教的比较,可以从小乘、大乘、金刚乘三方面来讨论 。

到底有没有我?

小乘佛教的业力思想和印度教的业力思想差别不是很大,有差别的地方在于,小乘佛教认为受业的主体是“无我”, 而印度教认为受业的主体是“我”,是一种“有自性”,而小乘认为受业是“无我”

的。那么对业的解释呢,内容是相近的,区别在于受业的主体是否是“我”的自性上,可能我们以后要详细讲到。

身口意

因为有些人是初学,对业的概念理解不够,在这里还是我们先一起共同来回顾一下佛教对业力最基本解释。佛教对业力分为“身业”、“口业”、“意业”三个方面,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身、口、意业。我们身体所有的行为,做业就叫“身业”;如果有语言,你说话所引起的行为叫“口业”;什么叫“意业”呢?意业就是所说的念头,思维,思考,实际上身口所造的业,多数是随着念头而造的,善念则造善业,恶念则造恶业。那么可以说,意业则具有广泛性、加行性。有时候,你认为自己没有由念头造的业,但实际上,是在你思维习气下身体产生的行为,也是身业和意业的结果。那么这是“身、口、意”三业。

十恶与三毒

如果从善恶的角度来讲,还有“十恶业”,这是我们佛教徒经常听到的一个概念。所谓的十恶业,就是说我们身体会造三种恶业,口会造四种恶业,意恶业有三种。身业,一般我们是说“杀生,偷盗,邪淫”,这三个业都是生死轮回的根本。那么口业有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虽然口业不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但是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本,更大程度上却是意业,它包括贪嗔痴三方面。意业的贪嗔痴,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是所有烦恼的根源,也是三恶道的直接业缘,也是导致我们身体疾病的一个根本原因;甚至现在所出现

的水灾,火灾,风灾,等等,也是由众生的意业造作的。《俱舍论》就解释,整个世界的大劫出现,有火灾,最后有风灾。为什么世界有风灾呢,因为人心常动!人心的浮动,就造成了世界的动,就造成了“风”。又如说水灾呢,是因为贪欲,火灾是因为人类有嗔恨。风灾是因为有动,有愚痴,有无明的行,因此有风灾,那么这是对十恶业的划分。从身口意上划分。我们知道,更大的恶业就是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在《无量寿经》记述比五逆之业更重的业,就是谤法之业,这是对佛教对恶业的整体认识。

善恶无共不共

业力除了“善、恶”以外,还有无记业,这是从业的动机角度来说,无记业是不善不恶。打个比方,比如开车时无意中撞到了人,那么他的业是无记业,是非善非恶的。可能困了打瞌睡,没有看到,不是成心想去撞人,也不是不想去撞,事情发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无记业佛教分得很细,俱舍论中分为有覆无记,无覆无记,不善不恶也不见得就是好,它有的呢,会遮住你本性,这就有覆的。有的时候,你的这种无记性,可能还带来好处,那么它可以叫无覆无记,不会遮盖本性,这是从业的动机角度来讲业 。

在业的讲叙分析过程中,人们还常常以“共业”和“不共业”划分业力,共业和不共业的概念很重要,它对于我们如何选择修行方法很有意义。

共业就是大家一起来造过业,一起受过报,整个造业的这种形式呢,类似于一个系统,我们造的一些业相互影响,关系密切。比如

说现在的经济形势,我们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对我们收入有影响,又如大气气温的不断升高,甚至每年的流行性感冒,这都是我们共业的影响。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显而易见,越是社会发展,这种共业的造作,力量就越大,我们所受的共业也就越大。那么“不共业”,就是说我们造的一些业只是影响我们个人的身心,你今天不吃饭今天就只是你一个人会饿。

定还是不定?

定业和不定业也是理解业力的一个角度,在佛教的记载中,有些果报,受业的时间,已经肯定了,那么这叫定业。比如杀人的根本业成立,在小乘佛教中,其果报是要坠地狱的,称为报定。如果坠地狱的时间肯定,那么叫定业。如果坠入的时间不肯定,那么叫不定业。在佛经中,杀父母的业是五逆之罪,死后,下一世,一定坠地狱,这叫“定业”。

那么什么叫“不定业”?有些业的果报和受业的时间都不一定,称为不定业。比如说一个种子,如果它已经马上要结果实了,那么这种子结果就叫“果报”;如果这种子刚发芽的话,它结果的时间没有定的话,那么可以说这叫不定业。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经常拜佛,忏悔,消除我们的业障。不过深入经藏后,我们就知道,在原始佛陀的记载中呢,佛陀有三不能,其中一项是定业不能转,比如杀父杀母,定业不能转,今生死后必坠地狱,任你怎样拜佛忏悔都无法改变这结果,那么这是在小乘佛教中认识,认为这是定业。那么以后我们还要讲,大乘佛教是可以转这种业的。

篇二: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成观法师: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魔事的现象、起因、对治 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甲、修行的各种障碍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何谓业障?所谓业障是指:举凡能障碍我们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善事令不得成就,或令我们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全、安乐的恶业或罪业,统称为业障。例如:于出世法中,有些业能障我们起正信,有些业能障起正解,有些业能障起正修行,有些业能障正精进,有些业能障正定,有些业能障正智生起——这些都被通称为业障。又,于世间法中,有些业能令我们身、或心有所欠缺,因而不能得到健康、安稳及自如地使用六根,乃至不能得世法中的种种成就,而障碍幸福快乐,这些也都总称为业障。然而一般最单纯的所谓障,是指障碍菩提道而言,佛法中通常说修行有三种障碍,简称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常念的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此句中的三障即是指此三种障而言。烦恼障是指贪瞋痴等烦恼,能扰乱心神,障蔽正道,所以称为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是不相同的。业障通常是今世或过去所造的身口意之恶业,成为潜伏性的,在修行的时候才会起现行而障碍修行;报障则通常是过去世所造的恶业,今世已成熟而受果报,如受报为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报。但报障不一定是三恶道报,人道中也有许多报障,例如:报主虽生为人,而在身体上受到聋、盲、瘩、痖、六根不全、缺手、断脚??等的果报。人若聋哑,则障碍他念经、念佛;若盲眼,则障碍他看经;若缺手、断腿,则障碍他拜佛、打坐。或有的在心理上,生来即受愚痴、弱智、白痴、癫狂、精神分裂,乃至无信、谤三宝及世智辩聪等皆是属于报障所摄。此外如生于长寿天、北俱卢洲,此二种为贪享世间而障碍修行;以及生于边地(无佛法之处),以及佛前佛后(无佛法之时代)都是妨碍修行的报障。

修行的障碍,除了以上的三障以外,还有所谓的几种障(事障及理障);三种重障(我慢重障、嫉妬重障、贪欲重障 ,以及三种烦恼障 (皮烦恼障、肉烦恼障、心烦恼障——即三界之思惑、见惑、与断常二见),此外更有修定三障 (昏忱合蔽障、恶念思维障、境界逼迫障)、饿鬼三障、法障、及魔障等,在此无法

一 一详细游说。现在先就最后两项:法障与魔障,加以说明。

乙、法障

1法障可分几种情况来说明:

①世智辩聪障——世智辩聪之人是具有世间学问的智慧,但是此种智慧并不能够解脱生死,而他却依执于此种智慧而好与人争辩斗胜。而且其进行辩驳的情形,让人乍听起来似是而非,显得好像很聪睿、很有智慧的样子,这叫做世智辩聪;其初,能混淆邪正、染净之法,其末则能障修行与趋入正道(世智辩聪也属学佛八难之一)。

②智识障——有些我们所学的种种世间上的知识,不仅不能够帮助我们修行,反而常常会障碍修行。譬如以学哲学来说,哲学的一些理论非但无所助盆于修行,反倒成了障碍。至于学科学以及学实证论者,有些人执意一定要拿出看得见、摸得着、可称量的证据来,否则绝不信受。而事实上,有很多东西,即使有

人能为你指出来,你也不见得能看得见或看得昙切。

执着文字障——这通常是学文学的人容易起的障碍——文人一向喜欢咬文嚼字,而且即使学佛,也常好在佛法中大作其文章,结果常导致光说不练或但有舌说都无实义,变成舌说戏论。这种现象在中国佛教中特别多。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好作文章,而且每每一作就是大文章:夫天地之肇始者??云云,每一篇文章常都循着类似这样的模式去写,成了八股式的窠臼,学究式的掉弄。原本很简单的却加以复杂化、困难化。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本书,书名叫广解四书。有人就针对这类的书而作评论说:四书在文字上原本是很容易了解的,可是经过后人的许多批注之后,批注的文字反而比原文看起来更难。越注越难,本来不看批注还不胡涂,越看反而越胡涂。这证之于佛经也是一样,本来有些佛经是很平直、清爽的,经有些人一发挥,却更加难懂。不但文字上看起来难,在道理上经过了无数的旁征博引,且又引入注者自己及旁人的经验心得等等之后,益发显得紧复庞杂。诸如此类就是执着文字之障。

④不解经义障——由于过去世所造的业,感得今世有不解经意的障碍,此种障碍亦是法障之一。

归结起来,法障共有四种:1、世智辩聪障,2、智识障,3、执着文字障。

4、不解经义障。

丙、魔障

1、魔的定义

接着再来详细分辨业障与魔障。首先解释什么叫做魔。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I (Mara) ,译成魔罗。最早的翻译,所用的磨字是磨墨、磨灭的磨,下头是个石字。在梁武帝时,他把下面的石改为鬼字,所以魔这个字是梁武帝发明的新字。魔字下面一个鬼,令人望字生畏。而事实上,魔的长相并不如此字外形之可怕,他们的面貌不但不丑恶寝陋,反而是生就殊胜的色相。我们所常说的魔王,魔子、魔民、魔眷属,他们其实都是天人(天道中人),而天人皆具有妙色身,只不过天魔的心有问题。而我们一般人想到的魔大多是指妖魔鬼怪,呈青面獠牙之状。但那些并不是“天魔”,真正的天魔是长得很俊美姣好的,然而也由于他们外貌美好,这才真正可怕,因为让人无法望而怖畏,知所趋避。 魔罗的梵文邛I (Mara) ,一般而言,主要有四种意义:

一、夺命

二、障碍

三、恼乱

四、破坏善根

此外还有另一个意义——留难。现在逐项解释如下:

一、夺命——所谓夺命是指夺人的慧命,让人无法修行、开智慧,解脱轮回之苦,因而长劫沉沦生死流转。

二、障碍——障碍是指阻障他人所欲从事的善法、善事。多障的众生如果想要进行某些上善好事,魔便会来加以阻挠。此处的善法或善事通常是指修行、精进、解脱、悟道等。以静坐习禅来说,当行者有种种善境界出现时,他便会来障碍, 用尽一切内外因缘,使你心神不宁,以致无法继续坐下去;或让你对自己的目标起怀疑:我为什么要打坐?盘腿这么痛,何苦来哉?甚至于更进一步令你

对打坐起恐惧感、乃至起毁谤之心。如是,由于怀疑、不信;进而心生毁谤,甚而口出狂言:打坐毫无意义:一切众生既皆是奂如,都有佛性——即身是佛,何必一定要打坐呢?如此引据种种最高的法,来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事实上,他根本还没到达那个境界,甚至连最初步的一点点功夫也都还没有成就,就便侈谈甚深无上法的境界—充其量,只是文字言说、自我欺骗而已。

三、恼乱——恼乱可分恼乱身、与恼乱心两方面。在恼乱心的方面来说:修行的时候:心里常会起烦恼,通常是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冒出烦恼来。或者本来只是一丁点小事,却突然不可理喻地勃然大怒起来。有时候只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对同修道友、或身旁的人大发雷霆,完全不能控制自己,乃至整个人全身发抖、青筋暴露、面无血色,连话都讲不清:事后连自己也觉得很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失态。这种小题大作,莫名其妙的的勃然大怒,即是嗔魔作崇;或忽然没来由地悲伤流泪不止,不觉知的行者,还以为是因自己对佛经或佛法很感动,因而以为自己修得很好,已有些境界——这就更糟了,此实是悲魔作祟。或有时魔能令人忽然大喜不能自己,因而起大掉举,平静不下来,乃至令修行停摆,此即是喜魔所作。有时魔也会以种种方式令行者起大恐惧怖畏;或令他见种种恶形、或听到种种恶声等等,而令其修行中止——而很怪异的是,常常行人一停止修行,乃至完全放弃修行,这些毛病或问题便都不见了。不过有一些法障太重的人,便无法如此幸运——即使停止修行,还得受种种后遗症之苦,乃至终其一生都难得痊愈;例如得了种种幻听、幻觉、睡觉被鬼压;心神涣散或精神恍忽、不宁、恐惧不安,以及罹患种种世间医生诊断不出的疑难杂症,令身心不安,乃至日常生活都成困难。这些都是魔事、魔障、魔之所为,为佛弟子于此必须觉知,方不为魔所惑、所趁、所坏,若能如是觉知已,当下,先前的无理性的大怒、大喜、大哀等,就会马上寝息下来,乃至立刻烟消雾散到无迹可寻,因而立即海阔天空,转激越为平静,乃至转瞋为喜。以上是谈心的方面的恼乱。至于身方面的恼乱,例如魔力使然,令勇 猛精进的行人无缘无故忽然生病、受伤、受灾、受难、或遭种种意料不到的意外,从而令他无法修行,凡此皆是魔事。

四、破坏善根——魔能破坏修行者的五善根(信、进、念、定、慧)及菩提心,令他不能继续修行。例如魔利用行者种种不利的因缘(或人、或事),而化现种种于行者不利的事件或情况,令行者退失五善根或菩提心:例如魔利用行者身旁亲近的人中业障较重者,令其说出某些话或作出某些事,或给他某些恶知识所写的书,或转告他某些恶知识的言论,而令行者心生动摇,退失对佛法的信心,或退失其精进心,而落于懈怠、放逸;或退失念心,堕于不正念,或退失修道的心,或令他由菩萨乘退为只求自利,而成二乘;或由二乘退为凡夫之人天乘,或由人天乘退为外道,而杂染佛法,乃至毁谤正法。总而言之,即是令你偏离正法,乃至背道而驰——这些都是魔事,魔在破坏你的慧根,断送你的法身慧命。凡此,为佛弟子若能实时觉知,忏悔自己无始业障,修正自己,住于正念、正思,仍有可能止息魔事。在毗婆沙论里面,龙树菩萨会对魔下定义为:云何为魔?即是断慧命:因断人慧命,故名为魔。这是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义,龙树菩萨说:常行放逸害自身,亦即是魔。又,断他人慧命者是为外魔;常行放逸害自身者,则

是内魔。魔最究竟的意义则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所说的: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意思是:除了诸法的实相以外,其它的一切法都叫做魔。因为唯诸法实相能令人真正证大菩提,除此以外,皆是有如魔所作,与邪魔相应,令你走错路、走岔路、走冤枉路,错失菩提正道。这是关于魔的定义中最严格、也是最究竟的一种说法,愿一切佛弟子皆善思之,以此为依。

方才提及魔又有留难之义。留难是指魔力令人于修行中不得寸进。在修行的时候,魔会化现种种障碍,令人修行不得进展,故称留难。

以上所讲的是魔的定义及种种魔事的行相,接着讲魔的类别。

2魔的类别

魔可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情形。先讲广义的魔。广义的魔又有三大类:㈠四魔;㈡三魔;㈢十魔。现在加以分别说明。

㈠四魔

四魔是:1、烦恼魔、2、五蕴魔、3、死魔、4、天魔。

①烦恼魔——谓能令你于自心中起贪、瞋、痴、慢、疑、邪见、不信等等烦恼,导致你无法修行,此种魔事称为烦恼魔。何谓烦恼呢?烦与恼是有区别的。烦是心微动之相,恼则是心大动之相。令心产生微微波动的叫烦。我们日常说的:不要烦我!指的就是这个烦。让心起大动之相者,则是恼。不要恼我的这个恼含有恼怒、逼恼之意;比起烦来,恼是较大的动相。烦与恼两个字合起来,其意义即是—令心动荡不安。什么事物会令心动荡不安呢?最重要的有贪、瞋、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六法合称为根本烦恼。其它的一切烦恼则称为,枝末烦恼:从六种根本烦恼而衍生出枝末烦恼或称随烦恼,如忿、覆、怪、嫉、恼、害、恨、谄、诳、侨、无惭、无愧等等皆属之。烦恼魔有内、外之分。内烦恼魔指自心由于业力的关系,而自起烦恼,令自心动荡不安,因而废修道业,乃至放弃修行。外烦恼魔指的即是天魔,令人于修行中起种种烦恼而中断修行。

②五蕴魔——从身心五蕴突然而起的种种剧烈现象,如:急遽的冷、热、寒、温,乃至于起种种生理上的苫恼,如饥、渴、痛、痒,甚至失眠或睡不安稳等等。这些在五蕴身心上猝然而起的种种现象,能令人错愕、惊惶、恐惧、散乱乃至废修道业,破坏修行,所以称为五蕴魔。

⑧死魔——死魔之义为能断人命:这个死魔是屡正可以令人命断,而不是单指断慧命的抽象意义。人若死亡,就不可能再继续修行,因此,以此意义而言,死魔在断人之身命的同时,也是在阻断人的慧命。

④天魔——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最上面一层他化自在天,为欲界之第六天,在此第六天之上有个魔天,其天主名为波旬,是欲界的魔王。他的眷属称为魔眷属,或是魔子、魔女、魔民。这些魔子、魔民在魔王波旬的领导下,到处破坏、扰乱世人修行,所以称之为魔。

以上介绍最常见的四魔

㈡三魔

接着讲第二类魔:三魔。三魔是指①善知识魔、②三昧魔、⑧菩提心魔。分别说明如下:

①善知识魔——善知识魔有两种意义:修行人怪吝于法,不肯教人,即是善知识魔之所为。吝法的果报是障菩提,令人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故称善知识魔。为何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呢?因为当众生之善知识是相当辛苦、麻烦的,不但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来教导众生,同时另一方面也占用了自己很多的修行时间。魔本身会化作种种的伪善知识,或利用恶心人或业重之人,使他成为伪善知识,来误导修行人。例如他可以化成佛、菩萨或大修行人让你误以为他是真正的佛、菩萨,或令你对恶人所成的伪善知识,误以为员的是佛菩萨再来或佛菩萨化身或现身,而对他舌听计从,拳拳服膺,因而诱惑你走向歧路、险道、绝道,故称为善知识魔。

②三昧魔——三昧之义为定慧等持。三昧魔指魔以种种方便,令修行人贪着自身所得的禅定,得少为足,不愿意再往上求进,而障碍了无上菩提。这是比较抽象方面的意义,具体方面而舌,是指当行者在修禅定时,其心得定。然而由于惰性的原理(人皆有惰性) :心一旦定下来之后,就不想动,甚至也不想听见别入大声讲话或任何声音——任何音声或动乱之相对他都会引起很大的烦恼,这是修定时很正常的现象,因其心已很寂止,远离一切作为,从而起贪堕之性,贪爱现状不愿更修向上之妙行,当然更遑论求菩提、度众生了;由此贪执,其结果就等于退失菩提心。此时他一心只想就这样一直坐下去,享受现境,不求上进——这种现象即是贪禅定中的觉受或贪着禅味的表现:因为坐得好的时候,身心会觉得很安定、舒服,即所谓“禅定之乐”。然而如果只是贪着一时的禅定乐受,而划地自限,不再求增上,亦不愿利益众生,即是所谓沉空滞寂;如此便是为魔所趁,而遭受三昧魔之魔事。此时若能实时觉知,放弃贪着,而且自提醒追求无上菩提的本愿,魔事即除。

③菩提心魔——即是会令行者退堕菩提心之魔事:对于欲求无上菩提的行者,此魔常会令他退而满足于其它权教菩萨道;若是权教菩萨道行者,魔便令他退堕为追求二乘道;若是二乘行者,便令他退堕而行于外道、或凡夫境界。这些都是菩提心魔之所为,行者若能及时觉知、并忏悔业障,魔事即除。 以上所讲为三魔,接着讲十魔。

㈢十魔

十魔出于华严经,与上面所说过的大同小异。而刚才所提及的三魔(善知识魔、三昧魔及菩提心魔)就是华严经十魔中的最后三项:兹迤于后: ①蕴魔——也就是五蕴魔;请参阅前游。

②烦恼魔——与前面所游同,请参阅。

③业魔——此魔为能令行人妄造种种恶业者。

④心魔——这是指魔已入于行者之心,令其起极为骄慢之心,认为自己道行很高,超出一切人,有些因而自号金刚上师、无上师等,甚至自言比佛还高,侈言:过去佛已去(不管用了),未来佛还未下生,而他就是现在佛,所以现在他最大,乃至公然自言比释迦牟尼佛还要尊贵,比金刚上师还要上师,所以自号无上。在台北街头常常看到皈依XX无上师。这些愚痴人都已成魔子、魔民、魔眷,如此无知,如此容易受蛊惑,实在非常可邻。

篇三:十善十恶因果表

十善十恶因果表

三业

身 业

口 业

意 业

十恶业

杀生

偷渡

邪淫

妄言

绮语

恶口

两舌

悭贪

嗔恨

愚痴

正报

三恶道

三恶道

三恶道

三恶道

三恶道

三恶道

三恶道

三恶道

三恶道

三恶道

余报

妻 得

不 如

贞 意

良 眷

不 属

不 人

信 欺

言 诳

言 语

无 不

人 明

受 了

常 言

闻 多

恶 诤

声 讼

眷 为

离 人

乖 搬

离 弄

多 所

欲 求

贫 违

贱 愿

多 丑

嗔 陋

愤 人

恨 厌

其 生

心 邪

诌 见

曲 妄

十善报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言

不绮语

不恶口

不两舌

不悭贪

不嗔恨

不愚痴

正报

三善道

三善道

三善道

三善道

三善道

三善道

三善道

三善道

三善道

余报

寿

富 人

裕 不

妻 眷

室 属

贞 如

良 意

出 人

言 不

人 欺

信 诳

言 口

有 方

威 优

信 胜

不 言

闻 词

恶 和

声 雅

眷 不

属 被

欢 离

乐 间

恬 富

淡 贵

心 容

常 貌

喜 端

乐 正

推而

广之

放 救

生 护

护 一

生 切

广 兴

行 办

布 善

施 举

清 恤

心 寡

寡 送

欲 戒

敬 淫

书 书

出 如

言 一

忠 言

信 必

心 顾

口 行

法 有

语 益

义 广

语 行

言 劝

皆 化

言 隐

词 恶

温 扬

和 善

不 如

言 一

人 排

过 难

背 解

面 纷

常 恬

怀 淡

惠 廉

施 洁

慈 救

悲 度

仁 一

爱 切

因 般

果 若

正 智

见 照

不杀生怎样清走蚊虫

问:家里有蚊子、苍蝇、蚂蚁、蟑螂、潮虫等可不可以杀死它,如果不能杀该怎么办?答:佛在《梵网经》里教诲:"一切有生者,不得故杀"。所以一切有命者都不可以杀死它。那该怎么办呢?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

我12年前住在城市中心的一个独门独院里,那里蚂蚁很多,一层一层地爬满食物,还会爬到人身上来,十分讨厌。我想尽各种办法消灭它们,用水烫,用火烧,蚂蚁却越来越多。我拜访××老和尚后,知道了不能杀生的道理。尽管我也知道不杀生,但没有把蚂蚁列在"生命"里,它太小了嘛!回家后我又想到用药物来杀灭蚂蚁,我突然想到 蚂蚁不也是生命吗?它们一定有思想的,否则怎么会那么有组织、有纪律,突然有一种恐惧感涌上心头。这些年杀死的蚂蚁无法计算,它们早晚会找我算账,于是我 急忙把药物冲洗掉,发自内心地对着院子里的蚂蚁说起了话:"蚂蚁啊蚂蚁,我过去不知道不杀生的道理,杀了太多的蚂蚁,我从今后再不杀蚂蚁了,希望你们也别 往我的屋里爬,最好在花池里活动,那里没有危险。"过了几天发现蚂蚁没有了,我惊喜万分,因为我明白了人是可以和其它生命沟通的,只要你是真心实意地说话做事,一定有感应。从那年到现在我家没有出现一只蚂蚁。

皈依之前的我,杀生、吃肉、饮酒,可以说举心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应呢,一是诚心所感,二是佛菩萨加持。佛大慈大悲,普度一切众生。无论哪一种人,只要他有一丝善念,佛会善巧方便地度化他、引导他,弃恶向善。

我的师弟果培,从河南老家来,讲述了按我教的方法对待老鼠的事,他也是对老鼠讲话道歉认罪,表明今后决不杀害老鼠,然后每天给老鼠固定一个地方放些剩饭等食物。他每天念30遍大悲咒专门回向给杀死过的老鼠,超度往生善道。大约3个 月之后,这些老鼠只吃了盘子里的食物,不再吃其它食物和破坏东西了。果培妹妹从外地来,见哥哥每天喂老鼠,笑他犯傻,不相信,于是晚饭后她特意放了一个馒 头在桌子上,结果第二天未动,如是三天,不可思议,她无话可说了。可奇怪的是,她洗过自己的衣服与哥嫂的放在一起,老鼠专门咬她的衣服。他不得不服,她表 示回家后决不再杀害老鼠。

以上两个实例,读者可根据自己家情况处理,总之要把这些被我们称作"害虫"的动物当作人一样对待。要知道你越恨他,他越恨你,无论大小动物都能分辩出人的 真心假意。,因为我们以前杀某种动物太多,不要指望几。句话念几部经,它就不恨你,要经得住它们对你的考验,只有真心才能够感动他们。


什么是三恶道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21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