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对联及寓意
时间:2017-06-19 05:49:09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亦称“楹联”,常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对联的效用

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古到今,人们在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住宅、庆贺祝寿等庆典活动中,都要张贴对联,宣柒气氛。对联,从它的应用价值来说,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对联像号角,催人振奋;像清洗剂,净化人的心灵;像美妙的歌舞,创造吉祥的气氛;像诗歌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像情感的黏合剂,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像警钟、利箭,抨击黑暗,抑恶扬善。例如,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的黄兴,在武昌起义一周年的纪念会上,奋笔直书:

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

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这是歌颂辛亥革命的佳联,至今还传为美谈。又如在教师节期间,有人写道:

做红烛为后代点燃智慧烈火,

化甘露浇桃李催放理想鲜花。

显然这是尊师重教,赞扬师德师风的对联。

2005年春联欢晚会,为喧柒盛世迎春的热闹气氛,安排了新春对联专题节目,以各个省市的特色为题,进行联对,如吉林与辽宁贯对:

吉林:车轮飞转 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钢水奔腾 春夏秋冬入眼来

河北:万里长城 山海关 龙头为首

河南:独门绝技 少林寺 天不无双

北京:三海九门 京华迎奥运

上海:一江两岸 世博靓申城

这些对联寓意深远,同时为当年的春晚添姿添色。

再如在抑恶扬善,扶正劫邪方面,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北宋时期的奸臣秦桧墓前有这样一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奸臣

人从宋后羞为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些对联能使人们爱憎分明,伸张正义,贬斥邪恶,弘扬美德。

总之,对联这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喧柒气氛,传播智慧,陶冶心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二、对联的结构及张贴方法

(1)对联的结构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个部分构成。上联是出句;下联是对句,横批与上、下联紧密相连,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上、下联的思想。比如有两幅对联: 遍地牛羊六畜旺 自力更生创千秋伟业

满山花果四季香 励精图治开万代宏基

横幅是:春光明媚横幅是:奋发图强

(2)对联的张贴。张贴对联的口诀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意指对联的出句(上联)贴在人的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联的对句(下联)贴在人的左手边,即门的右边。因为古代文体行文是竖排,是从右至左行文的。现代文体是横排,是从左至右行文,

对联是竖写,要遵循古代文体的规则,所以要右至左张贴。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的基本规则,或基本法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 调。”

(1)对仗工整。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如有一对联:

人生不满君今满

世人难逢我竟逢

这是一位年逢百岁的老人写的一幅对联,从字数来讲,是七言句,两边都是7个字,字数相等;从词性来看,“人生”与“世上”、“君”与“我”都是名词,“不”与“难”是副词、“满”与“逢”是动词(满可作形容词,也可作动词,这里作动词用),可见两边的词性相同;再从句式结构来看,上下联都是用两个句子压缩而成的,用通俗的话来说:上联是:人生是不容易满百岁的,您今天却满百岁了;下联是:世上很碰到百岁人,我却碰到了。上下联都是将两个分句,运用转折关系组合成一个复句,是包含转折关系的复句相对,且两个分句的句型也是一致的。

(2)平仄协调。平仄协调是对联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即平声对仄音,仄声对平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对联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情形,例如七言句,

平起式为: 仄起式为:

上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 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仍以(1)中的对联为例,

上联: 人生不满君今满

下联: 世人难逢我竟逢

从平仄来分析,这是一幅平起式对联,

上联的声韵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的声韵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

对联的平仄协调还有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不论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上联的句脚必须为仄音,下联的句脚务必为平音。

四、汉语音韵平仄区分

(1)何谓平仄? 要了解平仄,首先要从声调谈起。所谓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按传统的说法,“平”是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这种叙述虽不够科学,但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2)古代汉语中四声的演变。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3)现代汉语拼音四声与古代汉语四个声调之间的关系。

在普通话四个声调中: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与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但也有不少类似之处。现代汉语拼音一字四声,即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因此,古代汉语四种音调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就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即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简单地说,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就是平音,三四声就是仄音。

这可用声调表对应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 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平声,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例如:骑,骑马,平声,动词;骑兵,去声,名词。思,思念,平声,动词;思想,去声,名词。 誉,称赞,平声,动词,名誉,去声,名词。数,上声,动词,计算;数目,去声,名词。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4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讨论平仄问题。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

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5)平仄在诗词和联律中的交错。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交错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五、对联的欣赏与评价

对楹联进行评价和欣赏有利于我们提高作联水平,现以湖南专家对2005年春晚对联评赏为例进行分析,从中可得许多教益。如广东、广西两省的对联是:

广东:南海风清 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漓江水碧 飘来三姐新歌

专家点评:“春天故事”是讲深圳特区的发展,“三姐新歌”展示广西的新面貌,都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除“春”与“三”有点失对之外,其余都对得工整,但“三姐”是一个专用名字,不好更改,视为一个整体与“春天”专用名字相对。仅管有点缺陷,但不必苛求。深圳在南海边上,是广东的一个重要区域,用它代表广东;漓江是广西的一条重要江河,用它代表广西。从平仄看,上联为仄起式,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仄

下联为平起式,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又如山东与山西两省的对联:

山东:孔子仁 关公义 人文典范

山西:泰山日 湖口烟 天地奇观

专家点评:这幅对联从内容上讲上联讲人文典范,下联讲天地奇观,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外,但仔细琢磨,有匠心之意。孔子是山东人,关公是山西;泰山在山东,日出是一大景观;湖口在山西,瀑布为一大奇观,上下联并非一个讲山东,一个讲山西,而是在讲山东时将山西的人物和景观拿来并联,反之亦然,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选取的人物和景观又极具代表性,突出该对联的特色。可异的是,“义”与“范”都是仄声,“烟”与“观”都是平声,虽然不算破律,但读起来略显单调。

再如湖北与湖南的对联是:

湖南:八百里洞庭 凭岳阳壮阔

湖北:两千年赤壁 览黄鹤风流

专家点评:上下联对仗工整,如不细心琢磨,意境也不错。湖南的景点选洞庭湖和岳阳楼,因两相邻一体,顺理成章。湖北的景点选赤壁和黄鹤楼,则有可商之处。因赤壁不在武汉,与武汉的黄鹤楼不可能隔江相望,若改武汉当地的风物,如将晴川阁省略为“川阁”取代赤壁,像上联的洞庭湖与岳阳楼一样相邻一体,“览”起来顺理成章,这样就更好一些。此外,“岳阳壮阔”怎么去“凭”?“ 黄鹤楼”如何“风流”,这种风流又如何去“览”?这也是有些费解。

篇二:对联

对联知识大全

对联简史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藏字格

也叫“阙如格”,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注解: 上联忘八,谐音王八,下联打无耻。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字写三秋离北塞

路通一线到鹏图

注解:上联隐「雁」。

下联隐「指南针」。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注解:上联隐「笛」。

下联隐「梦」。

一肩风雪三千里

两眼乾坤十二时

注解:上联隐「轿夫」。

下联隐「猫」。

拆字格

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

乾隆讲书、侍读,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如准给假省亲,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清末,有一个童生应试。因没有带礼物赠送主考大人,结果屡试不中。有一年,这童生又去应试,主考大人见他又是两手空空,便将他的考卷扔在一旁,并出联奚落他:

上勾为老,下勾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童生想,我屡试不第,并非我无才,而是无钱送礼。便对到:

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

山石岩前古木枯, 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 少女更妙!

此山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妙人儿倪家少女

武士心志在止戈

注解:第一字析爲第六、七字,第二、三字合爲第四字。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注解:第一字析爲第六、七字,第二、三字合爲第四字。

妙人儿倪家少女

锺山寺峙立金童

注解:第一字析爲第六、七字,第二、三字合爲第四字。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踏破磊桥三快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

或如园中,拖袁出来还我国

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八刀分半粉

千里重金锺

古文故人做

(言志)言志士心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出自:明.蒋焘,字仰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

上联拆「冻」、「洒」字。

上联拆「切」、「分」字。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吴

人中王 人边王 意图全任

注解:上联拆「吞吴」字。

下联拆「全任」字。

一目不明 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八刀

注解:上联拆「鼎」字。

下联拆「芬」字。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注解:上联拆「冯驯」。

下联拆「伊尹」。

墙上挂珠帘 你说是王家帘 朱家帘

半夜生孩儿 我管他子时乎 亥时乎

注解:上联拆「珠」

下联拆「孩」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注解:上联合「人曾」为僧,「人弗」为佛。

下联合「女卑」为婢,「女又」为奴。

三女爲奸 二女皆从一女起

五人共伞 小人全靠大人遮

注解:上联合「三女」爲奸

下联合「五人」爲伞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四口同图内口皆从外口管

十口心思 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 赏风赏月赏秋香

注解:上联合「十口心」为思。

下联合「八目尚」为赏。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间配定好字

注解:上联合「日月」为明。

下联合「子女」为好。

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竹寺等僧归 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可至 两山出大小尖峰

注解:上联合「竹寺」爲等,「双手」爲拜,「四维」爲罗。

下联合「木门」爲闲,「两山」爲出,「大小」爲尖。

四维罗 马各骆 罗上骆下罗骑骆

言者诸 豕者猪 诸前猪後诸牵猪

注解:上联合「四维」爲罗,「马各」爲骆。

下联合「言者」爲诸,「豕者」爲猪。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注解:上联合「寸土」为寺,「言寺」为诗。

下联合「双木」为林,「林示」为禁。

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注解:上联拆「晶」。

下联拆「品」。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注解:上联合「明」,「岚」,「破」,「枯」。

下联合「何」,「重」,「咏」,「志」。

阮元是清代中叶的大学士,江苏仪征人,道光六年(1826)曾任云贵总督。一年他进京赶考,到了京城,考期已过。考官见他名字,便以他名字为上联求对,阮元当即对出“伊尹(商代的贤宰相)”。考官就录他为进士。

叠字格: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妨

出自:浙江长阳南云山寺。

上有赫赫赫赫赫插天表

下有赫赫赫赫赫喧人间

作者:郗鉴 出自:山东邹县峄山有赫门。

搔搔痒痒,痒痒搔搔,不搔不痒,不痒不搔,越搔越痒,越痒越搔 ——塾 师

篇三:对联集锦

对 联 集 锦

饱时莫忘饥时苦 有衣须记无衣寒 不悲镜里容颜瘦 且喜心头疆域宽 不见古人真恨晚 力当时事莫辞难 不可娇奢溺子女 须以忠孝传儿孙 不因财色毁心志 应须清寒磨悟根 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 菜根浓淡宜慢嚼 人生苦乐须细品 菜根滋味知君惯 潭水交情爱我深 沧桑人生从容对 坎坷世事恬淡为 常觉胸中春意满 须知世上好人多 常容心里存公理 莫用世间造孽钱 常闻贪钱丢性命 但能守廉得民心 持身勿使白璧玷 立志直与青云齐 除净私欲终世乐 洗尽俗念满身轻 此地有高山峻岭 何处无明月清风

淡饭粗茶有真味 明窗净几是安居

当慎世事与自事 莫将人间比梦间

德高言语多滋味 品端举止溢馨香

洞悉世事胸襟阔 阅尽人情眼界宽

妒我安知非弱小 欺人绝不是英雄

断送一生唯有酒 寻思百计不如闲

多读书知礼明义 少饮酒多是无非

凡事忍让即为福 一心无求便是乐

放开他人得自我 抛去执迷是真心

根深不怕风摇动 干正何惧月影斜

观人不可以貌取 处事岂能随心为

汗迹频落听有声 心性暗磨修无痕

宦海须持隐逸志 禅林不忘济世心

缄口不语是非事 冷眼静观名利人

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长流

经多实践思方壮 看破浮名意自平

经商标准唯诚信 从政要点尚清廉

酒常知节狂言少 心不能清乱梦多

居心中正明如镜 接物宽和蔼若春

开怀一笑天下事 闭口不论世上人

苦海有浪随欲起 清心无痕共岸生

利刀割体痕易合 恶语伤人恨难消

煤须烈火识清白 人必风浪辩忠逆

每省自我成动力 常越本心是进步

莫道浮云终蔽日 应信绿叶乐扶花

墨香益智须常磨 忠言逆耳宜多听

能知足者常知乐 到不求时便不忧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为神

岂有文章惊海内 但留清白在人间

谦到十分防有诈 让人一步不为愚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不忧学盗忧

清心方觉景中趣 恬淡自结尘外缘

情于牵挂点滴事 爱具包容过失心

人各有能我何与 身所未得心难安

大器量天空海阔 真聪明岳峙渊停 当如曾子日三省 更为张公加半思 得失一笑任之乎 成败静观随其然 涤烦除俗寻真乐 临水登山得至情 读能明达耕能富 成自谦虚败自骄 度是春风常长物 心如清水不沾尘 多查自身得和失 休管他人是与非 凡事皆须苦后得 一心从来恒而成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未尽非 富贵定要安本分 贫穷切莫枉思量 古人所重在大节 君子于学无常师 广交三教九流人 遍读四书五经书 豪放不解行若奢 淡泊无欲情似冷 忌我安知非赏识 欺人到底不英雄 节用爱人能道国 正心诚意乃修身 借酒浇愁愁难蟹 以酒助兴兴更浓 经商标准唯诚信 做人法则要平心 井淘三遍出好水 人从三师武艺高 酒欲醉人人不醉 花香袭我我自清 君子善饮贵斟酌 酒徒贪杯贱名节 坎坷人生作笑骂 鬼狐文章写春秋 旷心将江海齐远 宏量与宇宙同宽 利人时出平常语 修己常存改过心 每逢大事有静气 不信身旁无高才 莫言前路无知己 但恐此心难对天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宁守寒窗独寂寞 勿滥交游乱心性 平时不说无情话 每日常观有用书 气清更觉山川近 心远愈知宇宙宽勤能补拙才偏敏 廉不沽名品益高 清廉人品洁如玉 脱俗文章淡若仙 情超哀乐三杯足 心有阴晴万象殊 人到无求多自由 官居无品得清闲 人品若山极崇峻 情怀与水同清幽

人情阅尽浮云厚 世事经过蜀道平人心若路直行好 世事如棋宽着高

人心似水宜疏导 世势如棋须左右人遇误解休怨恨 事逢得意莫轻狂

忍一言风平浪静 退半步海阔天空 物我两忘真了悟 心神俱无大自在

日食三餐须三省 身经一事求一得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身外浮云何足论 松间明月长如此 省吃俭用长流水 挥霍浪费瓦上霜

诗可养神须时嚼 墨能修心宜常品 时将山水洗心灵 常把风物换肠胃

士必遇真人而礼 计当与国士为谋 世本无先觉之验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世事暗察蕴七彩 人生细品多五味 世事洞明莫玩世 人情练达应助人

事到盛时须警省 境当逆处要从容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事事留心即学问 人人忘我皆兄弟 事有利弊多权衡 物持正反勿偏激

适时而行即用功 相机以动是处世 守正行权真事业 平矜节欲大功夫

书到心融真有味 事非身历且休言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水惟善下能成海 山不争高自极天 素甘淡泊心常泰 曾履忧危体愈坚

素琴有韵随心调 短笛无腔信口吹 所贵立身无苟且 岂容应事太分明

陶情不出琴书外 遣兴多在山水间 特立独行有如此 进德修业须及时

天有慧眼惜勤苦 世存公道在人心 万古在怀日有得 一生知足天与游

万事尽从忙里错 一心须向静中安 望远能知风浪小 凌空始觉海波平

为官须从做人起 处世先自修身始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为人应怀渡人志 处世当持济世心 为吟雪月诗句冷 因画风花笔墨香

文章似玉清无玷 气节如松直有心 文章最忌随人后 道德无多祗本心

闻过知非须改过 见贤思齐贵超贤 无能事乃能无事 不善言而善不言

无情未必真豪杰 有度方为大丈夫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祛病方

无事在怀为极乐 有长可取不虚生 无瑕人品清于玉 不俗文章淡似仙

无易事则无难事 有虚心方有实心 五味清淡精神爽 处事从容日月长

勿凭刀剑断恩怨 须持仁义折仇心 有守有为识进退 无物无我生妙相

渔樵以外清景少 松竹之间风骨多 与世不言人所短 临文期集古之长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作人

欲无后悔须修己 各有前因莫羡人 欲知世味须尝胆 不识人情且卧薪

喻义自无非理事 爱名常葆不贪心 月无贫富家家有 燕不炎凉岁岁来

知识学以经世用 点滴悟而修身为 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自然

治学当思日精进 为官应效清正廉 治学严谨勤有得 处世恭顺忍而安

做人谦恭持骨气 处世踏实摈虚伪 做人应效邓小平 引路尤崇李大钊

做事成败尽心力 处境顺逆随天意存俨若思养浩然气 视已成事读未完书得山水清其人多寿 饶诗书气有子必贤 读常见书作本分事 吃有菜饭着可补衣度比江河细流兼纳 气如春夏群物发生 高情若云朗抱如月 和气当春节清为秋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好大喜功终为怨府 贪多务得哪有闲时护体面不如重廉耻 求医药莫若养性情 既动复止初念不及 自昧而明群疑尽除俭可助廉勤可补拙 恭以持己恕以待人 见人之过若己有失 于理既得即心所安结友交朋冰心慧眼 做人处世霁月光风 静气得兰清风引竹 朗怀映日和气当春静以养性俭以树德 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酒能弄性仙家饮之 酒也乱性佛家戒之 乐此幽闲与年无尽 化其躁妄得气之利莲出绿波有君子德 兰生幽谷为众人香 临类恒和取诸无妄 随时观感咸与人同片言九鼎源于智慧 一诺千金始自信诚 清品犹兰虚怀若竹 澄襟似水朗抱凝冰让美归功功自易集 分怨共过过亦何伤 食莫多贪能饱便罢 酒防狂饮不醉方佳

束身如圭澄怀似镜 种德类树养心若鱼 虽无师保可对天地 不立城府自振纪纲 天道人道忌盈忌满 逆境顺境知进知退 罔谈彼短我亦有短 靡恃己长人孰无长 文当以精神贯古今 人须凭道义擎天地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行不得则反求诸己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有德有操可仪可象 克文克敏乃惠乃时 有能力不会出风头 无知识才好摆架子 与其轻人不如重我 但求无过非必有功 知之为知未容妄作 止其所止何敢奢求 竹柏旷怀心神共远 智仁雅乐山水同深

待足几时足知足自足 求闲何日闲偷闲便闲 多记格言胸中藏尺度 静观成败眼里燃烛灯 苟有恒无须订章罚款 最无益莫过嗜酒吸烟 立身当如泰山以凌云 处世须似空谷而虚怀 请勿入座三杯醉者也 须防出门一拱歪之乎 想如何为人便如何做 要怎样收获先怎样栽 行事休处处忘形得意 做人要时时知足虚心 一片忠诚是长寿之本 满怀善良乃快乐之源 一月休贪二十九日醉 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 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读经读史读遍天下奇书 修行修德修成世上俊才

浮躁一分到处遍招尤悔 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话虽未到口边三思更好 事纵放得心下再慎何妨

克去私心当如斩钉截铁 养成静性要似止水澄波

老老实实作人此为真理 勤勤恳恳工作乃是正道

莫对失意人而谈得意事 从来有名士不取无名钱

聪明人糊涂人少心人易处 文雅话粗野话无情话难听

丹心一颗千金哪比人格贵 清风两袖万贯不移品行贞

读古人书须处地设身一想 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

好人多自苦中来莫图便宜 凡事皆缘忙里错且要从容

见落花飞絮莫愁春老色褪 仰翠竹苍松当效节亮风高

君子磊落胸怀坦荡浑如海 士人淡泊寒窗寂寞清似水

生当以家国为怀方是男儿 死应为民生以计可称丈夫

书未成名叹尔今生空伏案 酒能丧命劝君来世莫贪杯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 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

酌酒杜烟八秩老翁无芥疾 清心寡欲四时佳兴乐松年

百折不回头遇事虚怀观一是 三思方举步与人和气察群言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盘中餐料料皆辛苦弃之可惜 杯中酒滴滴均醇美酌量而饮

气忌躁言忌浮才忌满学忌浅 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

且静坐抚良心今日所为何事 莫乱行从正道前途自遇好人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损人有过轻人失礼助人高尚 败业可耻守业无能创业光荣

为官半纸空文何须作威作福 做人一世得失宜当戒骄戒躁

为人莫恋欢娱欢娱即是烦恼 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

人间无莫教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事里少难为之事须防立志不坚

无贪心无私心心存清白真快乐 不寻事不怕事事留余地自逍遥

吾日三省吾身高志者应虚怀若谷 尔须时正尔心修道人当大肚能容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沉浮莫叹知天上云卷云舒聚散任风

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 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

无事莫生事有事莫畏事此之谓解事 有官勿旷官去官勿恋官乃可以服官 无私奉献换人人安居乐业我苦何妨 艰苦奋斗看家家丰衣足食余心亦甜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轻听发言怎知非人之谮诉需平心暗想 与人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当忍耐三思

智不求稳辨不求给名不求难行不求异 进莫若让勇莫若义贵莫若仁富莫若廉


对联及寓意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25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