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协会会员发展情况
时间:2017-06-20 05:58:39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社团现状及发展报告

学生社团现状以及寇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社团,是指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并为满足这一兴趣而自发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具有组织自发性、结构松散性、目的趋同性、类型多样性等的特点。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活动中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思想教育进行引导的重要平台,在大学校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活动是理应受到大力支持和鼓励的学生实践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在“高举团旗跟党走,创品牌,育精品”的思想指引下,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社团发展的新思路,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生社团发展,展现我校名校名社团风采,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校学生社团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学生社团“百团百品百精英”的“三百工程”举得巨大进步。我校社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随之而来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影响了社团功能的正常发挥,现将一些具体问题阐述如下:

一、各学院对学生社团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目前,很多高校党政对学生社团的关注和重视更多地是由于被动地接受了社团自身日益活跃和壮大的事实,而不是主动、正确、充分地认识了学生社团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充分认识学生社团的作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学生社团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共青团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社团作为学校的重要学生组织却成了一些学院忽视的死角。学院层面对社团重视不够,有的学院老师认为学生社团就是单纯的学生课外活动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据调查统计,我校将近30个学院,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学院没有对社团干部进行综测加分或者加分甚少。如:文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没有对任何校级社团干部进行过综测加分,物理、化工、生科等学院加分是校学生会和院学生会干部的一半不到。这极大地打击了社团干部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极大地影响了社团的传承与发展。

二、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学生社团通常没有分层的组织体系,规模不一,主要的凝聚力来自共同的兴趣,内部的自我约束相对较弱,有相对自由的空间。我们学生社团的管理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相应的办法,但由于认识和目的不尽相同,有的规定是学生社团自由、充分发展的障碍,不利于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但也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个方面:

1、社团成立的办法撤销制度的健全性。这其中又涉及到两个环节的问题。一是社团成立的条件,比如有多少人发起,是否有明确的章程等。目前我们社团的成立对人数要求不够高,很多时候是由几个主要负责人组织起来先走完协会成立程序之后再进行招新。但是这样的弊端在于我们只能通过主观意识判断协会是否适合我们如今的校园,是否会得到同学们的喜爱。很多协会在成立之初信誓旦旦,每个负责人都想大展拳脚,把社团做大做强,但是个别社团没有迎合同学们的“胃口”,导致发展困难,没过一两届协会就成了空架子,空摆设;二是审批后,学生社团拥有怎样的资质凭证,比如学校发放《学生社团登记证》,一年登记一次,类似于营业执照,而如今我校是一旦审批在案就不再需要其它手续。这样就会导致无数的“民间”组织的成立不经过团委的审批,也不归于团委的管束。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性组织,由于学生的流动和兴趣转移,有的学生社团有一个自生自灭的过程。同时,学生社团的规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社团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管理失范、甚至导向偏误的情况。那么,对一些不能有效运作、危害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学生社团,怎样建立合理的淘汰机制值得很好地研究。目前我们的《广西大学关于撤销校级社团的有关规定》中只有寥寥几款约束,只是针对会长例会的出勤率以及协会是否举办活动有一定的要求性。

2、各学生组织之间管理相对混乱。近年来,随着学生组织的发展,不仅各类学生社团不断增多,而且各种各样的其它学生组织也繁多起来。如心里咨询中心的成长团,学工处的文明互促委员会,农学院的

龙狮队,数信的龙狮队,艺术学院的艺术团,还有各学院院级社团等等组织。这些组织并不是统一由学校某一个部门统筹管理。这将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如每年都会遇到的招新问题,很多院级社团虽然挂靠在学院,但招新时却是面向全校学生。保卫处只会划出一个场地给大家用于招新,但并没有分配到每一个组织,也没有统一安排时间,这导致每年都会有组织为了招新场地而产生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冲突。除了场地之外,类型相同组织之间更会为了会员而出现相互冲撞,去年的音乐协会以及艺术学院的音乐公社就曾出现过类似事件。我们能否由某一个学生组织统筹安排场地分配,或者又学校部门统一安排。另外,对于院级社团是否有权面向全校进行招新?如果有是否可以在每年招新时统一由校团委安排,服从校团委的管理与协调?

3、社团内部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学生社团是一个依内在兴趣组建而缺乏外在约束的松散结构,所以大多数社团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缺少新老成员衔接和传统的承袭。社团的兴衰甚至存亡与主要发起人联系在一起,往往是一个人走了,一个社团也随之消亡了。学生社团的自主性较大,其内部管理、活动内容一般完全由该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决定,团委以及总会干预较少,社团成员一般享有退出社团的自由。部分社团成立之初,规章制度就不是很完善,对社团管理无据可依,无激励和约束机制,这造成学生社团会员随意性较大。有的协会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制度,但有的制度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和执行。所以,如何促进学生

社团内部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建立至关重要。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对我们社团的一些制度进行了修正和改进,有的改进后的制度效果相对较好,但也有一些制度还是依然收效甚微,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对有的社团进行监督管理依然不是很到位。

4、社团间恶性竞争的应对。这个问题在校园内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一方面,学生社团越来越多,大家在吸纳新成员、争取活动场地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不免出现一些非常规的做法。另一方面,各种学生社团虽然越来越专业化,但数量多了之后分类也有些模糊,同时社团不断扩大活动领域,于是不同社团间经常举办类似的活动,更加引发了恶性的竞争。这个问题不解决,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学生社团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生社团的生存发展中存在一些关键的瓶颈制约,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政策保障。

到目前为止,虽然学校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之类的法规性文件,但大多数是就管理而管理。至于如何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如何真正界定学生社团的地位、如何依法保障学生社团的权益等则缺乏实质性考虑。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据调查,全国高校学生中有90%以上在校学生都曾参与过各种社团组织,大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

篇二:全国协会生存状况和收入的调查报告

全国协会生存状况和收入的调查报告

行业协会是社会中介组织,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结果,反映了各行业的企业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要求。行业协会功能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行业协会行政化和行业协会企业化。协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情况。现就全国协会的生存状况和收入来源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全国协会的生存状况和收入的现状 行业协会应该是企业和政府间的桥梁,但是联系到实际的成本问题,“桥梁”的角色其实并不好演。山西省建筑业协会在2010年2月4日,刚刚成为“2010年民政部表彰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的国家和省级建筑业协会”之一。据当时情况,山西省建筑业协会是当时山西省众多行业协会“运转较为乐观”的一个,不过用该协会办公室主任张秋明的话来说,这样的乐观也仅仅是能够“基本维持”。无锡市2011年6月行业协会、商会生存调查报告显示从2005年改制开始,经过两年初步完成了人员、场地、经费的“三脱钩”。目前104家行业组织,其中1/3运行状况较好,1/3运行一般,1/3则名存实亡。在这些行业组织中,有12个协会承接了70多项诸如资质认定、培训等政府职能转移,这些协会的生存状况比较良好。但事实上,104家协会组织的会员单位也仅仅涉及5000多家企业,与无锡40000多家企业的庞大数字并不相符。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三大功能的行业组织,协会、商会的生存状态并不容乐观。从以上两个典型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现今的协会生存状况不乐观。而协会的收入方式主要是以会员的会费为主,其次则是由社会的赞助为主,收入来源的缺少使得协会更难以生存。

二、协会生存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政会不分,职能不到位;机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首先多数行业协会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人员由政府部门人员兼任,活动主要围绕政府部门的工作来开展。行业协会实际上成了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在人、财、物和工作开展上缺乏相应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同时协会内部的行政化严重,使得协会的一些人员在履行自己职位的职能时候不以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岗位规章办理而是按照协会领导的意愿在办事。职能发挥不到位,协会职能名存实亡。其次一些行业协会虽然设立了会长、副会长,但没有专门工作班子和专职工作人员;有的行业协会虽然也有章程,但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协会的运作极不规范;多数行业协会行政色彩浓厚,尚未真正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自主办会、民主办会的运行机制。最后,大多数的协会都存在借力政府成为许多协会商会最强力的愿望。这使得政会分离更难以实现,行政性质政治性质更浓,协会职能就更难以体现。

(二)布局结构不合理,行业代表性差。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有的行业的协会数量偏多,有的却数量偏少,有的行业至今尚未建立协会。从入会企业的构成看,大都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入会较少,行业协会商会的会长鲜有大企业的身影。这是因为大企业往往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而并不需要行业协会这个来解决企业的需求。而一旦担任了会长,就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经费、场地、人员等,因而,多数大企业不愿做行业协会会长。难以真正反映全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共同要求。

(三)专业性人才匮乏,经费来源没有保障。现有行业协会人员大多数为兼职人员和聘用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行业协会市场化、职业化发展的要求。而且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还是依赖于会员的会费、政府补助和企业的赞助没有自己的其他来源使得协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造成了多数行业协会存在着生存难、工作难和发展难等问题。行业组织陷于没有好的工作人员,提供不了优质服务,得不到会员的认可,缺乏充足的经费,聘用不了称职的工作人员的怪圈,以致造成功能弱化,行业组织成为一种摆设的现象。

(四)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协会作为一个桥梁性的组织沟通了企业和政府。但是很多的企业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协会在收取会费方面很积极在服务咨询方面很不

配合,根本不能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服务。致使很多的企业对协会失去信心,不交会费,退会现象普遍,在入会问题上回复语焉不详。这就导致很多的协会多年没有活动,多年没有收入,名存实亡。利用自身与政府的职能不清的关系,对企业乱收费,对会员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不仅有损自身协会形象,同时也缩小了协会的生存空间,使人们认为一些协会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解决协会生存困难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政会分离,完善协会机制,按章运作。行业协会与政府职能部门不‘脱钩’,就不能保证其监督公平和服务有效。行业协会发展的根本,就是剪断职能部门与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回归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政府和企业搭建桥梁,提供服务。政府放权,协会职能具体化,细致化是协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权限范围才能更好的制定本协会的规章制度。在制订本协会规章制度的时候多与会员沟通,多方面听取意见,着重体现协会的服务精神和沟通特点。分层管理,按照协会的章程办事,一职位一功能,不拖拉,不推延。协会的活动要根据行业的发展,会员的利益来进行。不应围绕政府部门的工作来开展。协会的成立不应是以政府相关部门分离为主,应呼唤“草根型”行业组织。这样的组织才能更准确的反映行业的诉求,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二)科学布局,依岗用人。对行业协会的布局要进行科学的计算,以及长远的规划。绝不形成行业垄断式的协会和存在大量名存实亡的协会。政府部门要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特点对协会的分布进行指导,要使协会具有行业代表性,加强对从属和弱小地位协会重视和扶持,使行业组织的代表性强,有充足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绝不因人设岗,每一个岗位都要严格进行人员的筛选,聘用具有能力的人员。最好采用竞争上岗方式,聘用专业的人员。合理的布局,专业的人员,才能保证协会正常职能的实行。另外,协会要吸收广泛的会员参与进协会,不应以会员的实力而选择吸收。只有对会员的广泛吸收才能反应该行业的具体情况,在与政府反映问题时才不会失真,给政府接下来的工作带来失误。

(三)明确服务意意识,拓展资金来源。 协会的生存困难一个原因是协会没有服务意识,或者说服务意识淡薄;一个是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我国法律对协会的定义是一个桥梁纽带性质的组织,沟通企业和政府之间,因此一个协会要想生存就必须有作为纽带和桥梁的能力。具有服务意识能很好的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更好的为会员与政府搭建沟通桥梁。同时协会只有生存下来才能从多渠道的获取资金来发展自己。用自己的资源来服务社会,获取资金。根据《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09年度财务决算和2010年度财务预算报告》数字显示。2009年度协会财务收入总计为5,823,819元,其中:会费收入1,750,250元;资格认证和培训等服务性收入4,073,569元。我们不难看出政府放权,协会利用自身的资源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合理合法的获取资金。这就避免了协会与政府之间因职能不清,给协会借口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协会的生存条件也就会更好,发展也才会更好。

一、我市行业协会现状

我市已建立涉及工业经济的专业性和行业性社团组织17个。这些行业协会,成了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加强行业自律、解决争端、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行业协会较好地体现了专业特色。块状经济是桐乡的一大特色。这些块状由众多的中小企业组成,企业规模虽小,但群体优势明显。我市依托块状经济培育的行业协会贴近产业,面向中小企业,体现了专业特色。如:由桐乡毛衫协会升格成省级协会的浙江省毛衫协会,吸纳了濮院、梧桐、屠甸等镇的毛衫企业入会,并逐步拓展到湖州及温台地区,现有省内外会员已达250家,协会机构、活动覆盖到整个羊毛衫产业链。崇福皮毛协会已吸收会员88个,理事单位35个。另外大麻家纺协会、洲泉鞋业协会、石门鞋业协会、桐乡优质

丝行业协会等都是建立在当地特色产业基础上的行业协会。这些具有“一品一会”性质的行业协会,由会员发起单位自发组织而设立的,协会的会长都是由会员单位信得过的行业龙头企业担任,充分体现会员的意志。

2、行业协会有效地促进了行业自律。各行业协会根据协会《章程》,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行业维权公约》和竞争规则,把同业的竞争引向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轨道,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各种不正当行为,保护了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如:面对成衫染色行业普遍存在的恶性竞争和无序经营,桐乡市毛衫染整商会向成衫染色企业发出了倡议,希望企业在染色价格、排污量等方面作出承诺,以此加强行业自律。濮院镇近20家成衫染色企业共同签订了成衫染色企业承诺书,以维护行业内的良性竞争。

3、行业协会致力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有90%的协会创办了信息刊物,30%的协会建立了协会网站或网页,向会员企业提供行业动态、管理营销、产品技术等信息,推进会员企业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各协会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多次邀请大专院校和科研技术部门的专家为会员企业进行专业指导,举办产业发展论坛,提高会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还努力致力于为会员单位搭建公共的技术服务平台。由崇福皮毛协会理事单位为主体建立的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桐乡研究所,主要围绕皮毛和制鞋工艺技术研发、标准化工厂的推广、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染整技术的研发、特别是环保型循环经济的染整技术研发和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工作,同时还先后主导制订了《毛革服装行业标准》、《毛皮服装行业标准》等6个行业标准。

4、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创牌提高竞争力。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各行业协会积极帮助企业培育名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大麻家纺协会针对企业面广量大,但规模小、缺乏自主品牌的实际,申请了我市首个集体商标“大麻家纺布艺”并正式获得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受理。集体商标由行业协会为主体申请注册,并由其统一使用、管理和保护,会员通过签署协议来共同维护和使用集体品牌。对广大中小家纺企业而言,通过这一“搭便车”共同分享利益,增加了效用,减少了成本,强化了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与此同时,协会还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积极注册商标,目前,大麻镇家纺行业已拥有注册商标2个,正在申请中的商标数有15个,较好地提高了企业的品牌意识,推动家纺块状经济走向成熟。

?二、行业协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来看:规范协会立法工作明显滞后,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在法律上没有得到明确,协会的运行缺乏法律依据。从政策角度,政府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培育缺乏统一的规定,政府职能转移不充分,协会的工作职能和保障措施不能到位,客观上不利于行业协会发展。政府与行业协会间缺乏制度化的信息沟通渠道,特别在和本行业密切相关的政策和市场信息的互通上,还缺乏制度性保证。在管理机制上,全市还没有一个承担对全市行业协会进行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的部门,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能缺乏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工作随意性较大。

就行业协会自身来看:一是协会的设置分类不够合理,一些协会重复交叉的现象不断显现。二是行业协会日常工作经费缺少来源。现阶段我市行业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会员缴纳的会费和开展服务活动的收入,由于协会的会员数量不多,每个会员缴纳会费数额有限,再加上服务费难以收取,致使协会的正常运转较为困难。很多协会都感到现有的收入,只能让行业协会开展一些一般性的活动,而想要进一步开展和开拓较有深度的功能性业务,提升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有困难了。三是同行企业入会率明显偏低。由于行业协会的职能不到位,使行业协会缺乏吸引力,导致行业协会普遍存在覆盖面太窄的问题,协会缺乏广泛的代表性,难以体现广大会员企业的根本利益。四是协会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协会

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协会中退休同志多、协会资产少、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才。五是一些协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协会没有按照协会章程的要求召开相关会议、通报收支情况、报送相关材料,甚至连换届工作也没有及时进行,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三、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的对策

1、创新观念,提高认识,开辟行业协会发展的思想空间。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产物。发展行业协会,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要使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新的突破,观念创新是先导。因此,必须提高行业协会对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发展当作事关本地市场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要认识到,行业协会的“社团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信息成本、经验成本、公关成本、学习成本和信用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要认识到,完善成熟的行业协会还可以降低政府自身的行政成本,在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中,行业协会可以在许多政府部门不应管、不便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上,发挥协调、监督与服务工作,可以分离政府一部分经济职能,使政府由管多家企业到只管一家协会,有利于政府规模的缩减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根据“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加强引导、发挥作用,强化监督、规范运作”的原则,从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出发,正确把握新形势下行业协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协调市场主体利益、维护行业公平竞争、促进行业经济发展、提高市场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行业协会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2、创新体制,转变职能,拓展行业协会发展的职能空间。

明确专门的部门,负责全市行业协会的总体规划、布局调整、政策制定和协调管理(如上海设有社会服务局专门承担此项职能)。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快制定行业协会的发展规划、激励政策,确立行业协会的职能范围,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的四大职能。一是降低行业协会成立壁垒。要简化程序,增加透明度,借鉴香港做法,只要发起人数量、社团章程等条件符合要求,就应准予登记注册。二是科学地进行职能划分。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进一步细分哪些属于政府的,哪些属于协会的,将自己不该干、干不好、不能干的事情,尽快让位于市场和行业协会,把不该介入的管理领域归还给行业协会,把适宜于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行使,而且凡是政府赋予协会的职能一旦确定,就要将相应职能从有关部门的职能中剥离出来,为其发挥功能提供职能空间与行动空间。三是将与行业协会沟通纳入政府行业发展决策咨询程序。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将行业标准和行规行约的制定、行检行评、质量监督与检测、标识和资质认证等工作交给行业协会来做,在企业的市场准入上,征询行业协会的意见。

3、创新政策,加强扶持,提供行业协会发展的活动空间。

针对当前行业协会因工作经费困难而制约作用发挥,以及行业协会为政府服务多数是无偿的,还未建立起公正平等的市场化购买服务关系等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专门经费,建立政府资助和购买行业协会服务机制。一是设立类似“行业协会建设发展种子基金”。在一段时间内,对新组建行业协会在开办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办公场地等方面,运作种子基金给予一定的扶助。二是进行必要的资助。对行业协会组织的编制行业规划、市场推广、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行业协作、技术成果鉴定、品牌评比、组织参展、反倾销应诉等进行适当资助,对效果显著的活动进行奖励,以激励行业协会发挥发好“沟通、服务、约束、维护”的作用。三是建立政府长期购买行业协会服务机制。按照“政府提供资金,定项委托工作,实施合同管理,监督评估兑现”的原则,邀请重点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开展行业统计分析、预测预警、信息发布、撰写年度发展报告以及有关行业管理等工作,按照“费随事转”、

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规则支付相应的费用。四是税收优惠,可以借鉴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通常做法,对行业协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除对行业协会的会费收入、社会捐赠、奖励等资金应免交税外,对行业协会的公益性、公正性中介机构的服务收入也应免征税。

4、加强指导、规范运作,拓展行业协会发展的行动空间。

一是加强沟通,搞好服务。为行业协会的建设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积极主动为行业协会提供政府的有关文件材料,经常向各行业协会发布或提供国际国内市场信息,邀请各行业协会的会长及秘书长参加全市性的经济工作会议,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二是加强指导,树立标杆。政府可以将某些运作良好、功能显著、影响较大的行业协会作为全市行业协会建设发展的“标杆”,优先向其转移政府职能,优先支持其组织展销招商活动,优先邀请其参与政府部门重要会议,使其尽快成长,充分发挥作用,对本地区其他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实实在在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完善管理,提高素质。为规范我市行业协会的管理,政府应构建行业协会管理体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全市行业协会的总体规划、布局调整、政策制定和协调管理。行业协会的业务管理,由所属的专职部门承担,负责行业协会所涉及的产业发展、行业规范及协会专职秘书长业务培训等业务指导和监督,不断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具有协会工作专业知识的职业化队伍。四是强化监督,规范运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建立对行业协会职能能力的科学的评估机制,积极引导行业协会严格履行协会宗旨,按照章程规定定期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民主决定协会的重大事项,建立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议事制度、财务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民主选举和监督制度、会员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和日常职能部门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切实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共同促进行业协会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叶青云 马新民)

我市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

篇三:发展壮大行业协会

理顺行业体制, 组建、充实、完善行业协会

一、加快行业协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36号),我省也于2006年出台了《山西省促进行业协会发展规定》(省政府【2006】193号)。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指示和发展形势表明, 行业协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发展行业协会,是实现政府转变职能和宏观管理的有效形式,行业协会的发展程度是检验一个国家或地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我市工业行业协会现状。近年来,我市各行业协会按照政策法规和经济规律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与发展,在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扩大覆盖面、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有效地发挥了行业自律、沟通协调、企业维权等作用。但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行业协会的发展相比沿海城市相差极大,即便和周边省市比较也存在规模小、服务功能弱、行业代表性差等问题,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行业协会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行业协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目前我市工业行业协会当中工作搞得较为出色的有“临汾市建筑业协会”,“临汾市质量协会”,“临汾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委员会”。以上协会实际工作情况主要是:1、会领导熟悉本行业业务情况,有工作思路。2、会内人员主观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强,能够扎实开展工作。3、有对口的职能主管部门,能够承担部分委托职能。但必须注意的是,我市工业行业协会整体服务能力弱、规模小、与其他城市相差较大,不能够体现行业的代表性。甚至有部分协会工作已经停顿,日常学习、工作、会内活动、对外交流等全部瘫痪,不能继续承担会里工作和其他任务。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较多,如:全社会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具体服务职能、单位人员的主观服务意识和能力差、行业情况不同等。但最终结果是影响了协会工作的进展,对我市经济发展也有不利因素。

三、2010年行业工作重点和方向

(一)加快发展一批新的协会。一是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组建协会。重点在电力、煤、焦、铁、装备制造等领域新组建一批行业协会。二是创新协会组织形式。可按产品品种、原产地品牌、经营环节、服务对象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建立协会。

(二)做大做强现有协会。一是积极发展会员。打破部门隶属、所有制性质、经营规模的界限发展会员;鼓励与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部门创办的同业经济组

织入会;注重吸收规模较大、在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入会,增强协会在本行业中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二是不断壮大协会实力和影响力。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推进会员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加强联合,不断做大做强。三是调整、优化结构和布局。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重组和改造,在全市当中具有产业、产品和市场优势的行业或县市,可以将原有协会依法重组或改造为区域性的行业协会。积极创造条件,培育一批按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在行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与国际、国内接轨的行业协会。

(三)促进行业协会联合。积极推进行业协会之间的横向联合和上下对接,引导同类分散的协会围绕主营业务、重点行业,联合组建全行业协会组织,形成整体优势;我市行业协会要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成为全国性和区域性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争取更多更好的服务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是加强行业自律。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和协会章程,制定行规行约,建立会员诚信档案,执行行业标准以及行业行为规范,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二是认真搞好服务。为会员服务,积极组织行业培训、技术咨询、市场营销、会展招商以及产品推介活动;协调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其它行业经营者、消费者及其它社会组织的关系。为

行业服务,通过法律法规授权或政府委托,开展行业统计、行业调查、发布行业信息、公信证明、价格协调、行业准入资格资质审核等工作。推进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主动参与协调对外贸易争端,积极组织会员企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调查,或者向政府提出调查申请。三是当好政府参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及其部门反映行业、会员诉求,提出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参与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完善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

(五)理顺协会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扶持和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将属于行业管理的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承担,支持行业协会自主办会,保障行业协会独立开展工作。各级行业协会应与主管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简化和规范管理内容和方式,继续改革和完善监管方式,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监管体制,为行业协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做好管理人员选拔。行业协会的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副理事长),由本行业实力强、影响力大的企业中有威望、热爱协会事业、社会信用记录良好的现职领导担任,鼓励热爱协会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到协会工作。二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

要培养协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理顺工业行业管理体制、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是完善我市工业体系的重大举措。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必将 为我市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保障。


协会会员发展情况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26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