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深圳大盆菜
时间:2017-06-23 06:03:42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旅游美食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旅游美食推荐

张家口 位于北京西北处 口蘑 烩南北 在河北省 或者去内蒙玩

四川 火锅 去成都玩

深圳 盆菜 深圳福田区沙头下沙村,每年庆元宵,有宴客吃"大盆菜"的传统习俗,同是沙头的上沙则是每年的重阳节大家齐聚共尝大盆菜。广州东南沿海

杭州 西湖醋鱼 楼外楼不过就杭州名菜来讲,也的确不是只有楼外楼的才好,你可以试试新白鹿,新开元大酒店,知味观,皇饭儿,王润兴,张生记,奎元馆等等其他名店。

要具体说哪家好没办法说的,还是那句话,个人口味不同。

靠近上海

开封——鲤鱼焙面,灌汤包,片儿川 靠近郑州

上海 罗宋汤 炸猪排

新疆——大盘鸡 最西边

台湾——眷村牛肉面

宁波——壳菜(淡菜,贻贝) 在杭州附近

篇二:深圳概况2

深圳概况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以东,北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南接香港新界,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2005年最新统计全市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陆域位置东经113°52'至114°21',北纬22°27'至22°39',面积327.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深圳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台地,西部沿海一带为滨海平原,平原占陆地面积的22.1%。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常年平均气温22.3°C ,最高气温38.7°C,最低气温0.2°C。每年4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924.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平均每年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4至5次。年平均日照2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境内河流密布,共有310条,多为短小河流,主要有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新洲河、福田河、大沙河、盐田河等。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秦代隶属番禺。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始设宝安县,由东官郡治。唐代为东莞县辖地。明万历元年(1573年)置新安县。1914年复称宝安县。1979年撤县设市,改名深圳市。市区一带原为沃野,田边有条深圳河流过(“圳”意为田野的水沟),故名。1980年将毗邻香港的327.5平方公里划为经济特区。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计划单列市。1982年经济特区外复建宝安县,属深圳市辖。199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消宝安县,设宝安、龙岗两个市辖区。2006年市辖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六区,其中福田、罗湖、南山、盐田为经济特区,市政府驻福田市民中心。迄今有明确记载的深圳城市历史自东晋始已有1600多年。

深圳是移民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41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827.75万人,年均增长13.4%,其中户籍人口从31.26万人增加到181.93万人,年均增长7%;暂住人口从0.15万人增加到645.82万人,年均增长38%。人口密度大,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口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239人,此外还有大量流动人口。本地原居民多为汉族,随改革开放发展,少数民族不断迁入,已齐聚全国56个民族20多万人,各民族杂居,人口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等。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著名寺院有弘法寺、大鹏东山寺、龙岩古寺、凤凰古寺等,天主教教堂有圣安多尼大教堂、南头堂、土洋堂、水田村堂等,基督教教堂有深圳堂、三视里堂、浪口堂、黄麻布堂等。多言杂处。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七种方言普遍存在,公共场合均以普通话为主,原居民主要以广州话(白话)、客家话为主,个别地方用潮汕话。民俗文化多彩多样,主要以广府和客家两大民系民俗为主,传统民俗有西乡抢炮、北帝诞庆、沙井上上香、渔民娶亲、妈祖诞庆、福永舞龙狮、舞草龙、龙华客家习俗、新安大盆菜等。 深圳自然资源丰富。盛产龙岗“三黄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栖息、繁衍的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虎纹蛙、蟒蛇、猕猴、大灵猫、金钱豹和穿山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两栖类动物5种,爬行类动物23种、鸟类30种、兽类

33种。海岸线全长257公里,海岸资源丰富,通海条件优越。可建深水港的主要有盐田、妈湾、赤湾、大梅沙、土围、西涌和大鹏湾7处,可建中型港的主要有蛇口、塘仁涌2处,可建小型港的有10多处。海域辽阔,水产丰富。有蛇遛、兰圆鲹、金色小沙丁、金钱鱼、大眼鲷、带鱼、盲曹、三刺鲷、鲈鱼等40多种名贵鱼种,还有虾、蟹、贝类和藻类。 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4926.90亿元,年均增长27.8%,累计创造近2.5万亿元GDP,累计向中央上缴4000多亿元税收,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由1979年的37.0:20.5:42.5发展到2005年的

0.2:52.4:47.4;人均GDP从1979年的606元增加到2005年的60507元,年均增长12.4%;地方财政收入从1979年的0.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12.38亿元,年均增长3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79年的0.59亿元增长到2005年1181.05亿元,累计投资8290.56亿元。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外向型的工业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为三大支柱,形成了电子、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建材、服装、电力开发等30多个行业,传统优势行业有:珠宝、钟表、家具、玩具、服装、印刷、皮革、工艺礼品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0.61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9567.68亿元。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85.26亿元,其中57.8%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值达2824.17亿元;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2.9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946.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6%。

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9年的0.17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828.17亿美元,年均增长37.3%,其中外贸出口从1979年的0.09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1015.18亿美元,年均增长37.6%,成为我国首个外贸出口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自1993年起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3年居全国之冠;出口市场多元化,主要出口市场有香港、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尼日利亚等;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0.9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4%;外资引进势头良好,到2005年末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14家;金融、证券、保险行业发展良好,逐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包括股份制和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拓展至银行存贷款、离岸业务、外汇、保险、证券、期货、典当等方面的较成熟的金融体系,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从1979年的1.01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478.1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9年的0.3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229.38亿元,200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44家,上市股票586只,保险机构保费收入达106.39亿元。农业总产值从1979年1.3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74亿元,年均增长6.6%。

200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62万亩,主要以水果、蔬菜、粮食、禽畜、水产为主,全年造林3.05万亩,水产品养殖总面积4792.08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893.37公顷,淡水养殖面积898.71公顷。

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密集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京广、京九铁路交汇深圳,与广深铁路、平南铁路、平盐铁路构成铁路交通网络。罗湖桥头的深圳铁路客站是内地铁路连通香港的重要客运车站,深圳铁路北站是通往香港的最大口岸综合货运站。深圳地铁一号线已投入运营,二、三号线建设已启动。京广深港和杭福深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即将在深圳交汇,深圳铁路中心客运站——新深圳站(龙华)和国内首座大型地下火车站——福田站即将

开工建设。公路四通八达,梅观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盐坝高速公路、南坪高速公路、南光高速公路、龙大高速公路和深南大道、滨海大道等公路贯通全市,“七横十三纵”路网体系初见雏形。水运发达,深圳港先后建成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盐田、福永、下洞、沙渔涌、内河9个港区,泊位已有14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6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79年的10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15351万吨,全球集装箱排名已升至第四位。

口岸发达,目前陆路口岸有皇岗口岸、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等,海港口岸有盐田港口岸、大亚湾口岸、蛇口口岸、赤湾口岸、妈湾口岸、东角头口岸等,还有集海、空于一体的空港口岸宝安国际机场。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90条,国际航线18条,成为中国大陆四大航空港之一,华南航空货运的重要枢纽。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也计划在2006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快速。1979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340所,且构成只有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2005年发展到1380所,包括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从1979年的6.53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104.74万人,专任教师从1979年的2340人发展到2005年的54067人,并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市”。2005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10万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有30.52万人。到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认定1144家,登记科技成果奖项355项。建成了现代化的图书馆、书城、博物馆、科技馆、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中心、戏院、艺术中心、音乐中心等文化设施。2005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520座,博物馆(含纪念馆)19个,美术馆(院)4个,演出场所53家,群艺馆、文化馆(站)58个,文化广场160个,电视台、站(含广播电台)共25个,报社13家,期刊40家,图书出版单位2家,音像出版单位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动画制作基地1个,深圳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卫生医疗机构从1979年的62间发展到2005年的1063间,其中医院从25间增加到97间,卫生技术人员从1979年的988人发展到2005年的25681人,其中执业医师从1979年的364人发展到2005年的10961人。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日趋完善。全市用电量从1979年的0.18亿千瓦时增加到2005年的440.21亿千瓦时,供水总量从1979年的0.02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13.95亿吨,2005年全市建成区面积71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面积3.2万公顷,覆盖率达45%。商业发达,主要的特色商业区域有华强北商业区、东门步行街、沙头角“中英街”等,主要的商场有深圳国际商场、国贸商场、华润“万象城”、金光华商业广场、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国际电子城、国美电器、茂业百货等,主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主要的会展有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

深圳依山面海,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西靠伶仃洋,东临大亚湾、大鹏湾,河流、山石、海滩、岛礁、湖泊、林木等自然资源类型齐全,山海风光资源品位高。境内山地属粤东沿海莲花山系,主要有梧桐山、七娘山、羊台山、凤凰山、莲花山、马峦山、园山等风景名山。水系发达,海滩遍布,主要的海滩有大梅沙海滩、小梅沙海滩、西涌海滩等。岛礁可开发潜力大,但基本尚未开发。20世纪80年代已形成了以“五湖四海”(即西丽湖、香蜜湖、石岩湖、东湖、银湖和蛇口海上世界、深圳湾、大小梅沙、大亚湾)为主体的旅游体系,

并建立了“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到90年代又建起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中国民俗文化村、仙湖植物园、野生动物园、欢乐谷、东部黄金海岸、西部田园风光、明斯克航母世界等著名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庙宇、古村寨,以及革命纪念地、名人胜迹等。到2005年底,已查明地上、地下文物1792处,其中古遗址和古遗物采集点107处,各类古建筑1685处。已发掘重要文化遗址近20处,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有代表深圳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咸头岭遗址、代表东汉到明清文化的铁仔山墓葬群、屋背岭的商时期墓葬区,其中屋背岭的商时期墓葬区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文物保护单位有95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0处,市级32处,区级52处,大鹏所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南头古城、龙岗客家围、“中英街”界碑、三洲田庚子起义遗址、省港大罢工接待站遗址、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营救香港文化人旧址等现已成为深圳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景点。

建市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先后获得“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特别奖”、“国际人居奖”、“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等多项荣誉,被誉为“南国明珠”。

深圳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自然资源

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现有蓄水工程220宗,其中水库172座,水库总库容5.79亿立方米。位于市区东部的深圳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是深圳与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深圳海岸线全长23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通海条件优越。境内山脉绵延,风景秀丽,最高峰943.7米。天然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有大小梅沙、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风光等景区。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只有30年,但却曾经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深圳下辖6个行政区和两个新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

■人口构成

深圳自南宋末年已陆续有移民落脚,建市后人口增长迅速。2009年末常住人口891.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1.4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7.1%;非户籍人口649.78万人,占比重72.9%。

■移民文化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创业拓展的活力之都。近年来,深圳相继被有关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估报告中,深圳综合竞争力连续四年居内地城市榜首。

■语言文字

深圳以普通话为主流语言。不少公共服务机构、专业人士和工商业界都能用英语提供服务,大多数青少年能讲英语、粤语。全市正在开展“百万市民讲外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外语活动,提高公共服务的外语普及率,提高市民的外语应用能力。

■气候情况

篇三:深圳概况

深圳概况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以东,北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南接香港新界,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2005年最新统计全市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陆域位置东经113°52'至114°21',北纬22°27'至22°39',面积327.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深圳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台地,西部沿海一带为滨海平原,平原占陆地面积的22.1%。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常年平均气温22.3°C ,最高气温38.7°C,最低气温0.2°C。每年4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924.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平均每年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4至5次。年平均日照2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境内河流密布,共有310条,多为短小河流,主要有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新洲河、福田河、大沙河、盐田河等。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秦代隶属番禺。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始设宝安县,由东官郡治。唐代为东莞县辖地。明万历元年(1573年)置新安县。1914年复称宝安县。1979年撤县设市,改名深圳市。市区一带原为沃野,田边有条深圳河流过(“圳”意为田野的水沟),故名。1980年将毗邻香港的327.5平方公里划为经济特区。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计划单列市。1982年经济特区外复建宝安县,属深圳市辖。199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消宝安县,设宝安、龙岗两个市辖区。2006年市辖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六区,其中福田、罗湖、南山、盐田为经济特区,市政府驻福田市民中心。迄今有明确记载的深圳城市历史自东晋始已有1600多年。

深圳是移民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41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827.75万人,年均增长13.4%,其中户籍人口从31.26万人增加到181.93万人,年均增长7%;暂住人口从0.15万人增加到645.82万人,年均增长38%。人口密度大,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口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239人,此外还有大量流动人口。本地原居民多为汉族,随改革开放发展,少数民族不断迁入,已齐聚全国56个民族20多万人,各民族杂居,人口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等。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著名寺院有弘法寺、大鹏东山寺、龙岩古寺、凤凰古寺等,天主教教堂有圣安多尼大教堂、南头堂、土洋堂、水田村堂等,基督教教堂有深圳堂、三视里堂、浪口堂、黄麻布堂等。多言杂处。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七种方言普遍存在,公共场合均以普通话为主,原居民主要以广州话(白话)、客家话为主,个别地方用潮汕话。民俗文化多彩多样,主要以广府和客家两大民系民俗为主,传统民俗有西乡抢炮、北帝诞庆、沙井上上香、渔民娶亲、妈祖诞庆、福永舞龙狮、舞草龙、龙华客家习俗、新安大盆菜等。 深圳自然资源丰富。盛产龙岗“三黄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栖息、繁衍的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虎纹蛙、蟒蛇、猕猴、大灵猫、金钱豹和穿山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两栖类动物5种,爬行类动物23种、鸟类30种、兽类33种。海岸线全长257公里,海岸资源丰富,通海条件优越。可建深水港的主要有盐田、妈湾、赤湾、大梅沙、土围、西涌和大鹏湾7处,可建中型港的主要有蛇口、塘仁涌2处,可建小型港的有10多处。海域辽阔,水产丰富。有蛇遛、兰圆鲹、金色小沙丁、金钱鱼、大眼鲷、带鱼、盲曹、三刺鲷、鲈鱼等40多种名贵鱼种,还有虾、蟹、贝类和藻类。 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发展到2005

年的4926.90亿元,年均增长27.8%,累计创造近2.5万亿元GDP,累计向中央上缴4000多亿元税收,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由1979年的37.0:20.5:42.5发展到2005年的

0.2:52.4:47.4;人均GDP从1979年的606元增加到2005年的60507元,年均增长12.4%;地方财政收入从1979年的0.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12.38亿元,年均增长3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79年的0.59亿元增长到2005年1181.05亿元,累计投资8290.56亿元。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外向型的工业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为三大支柱,形成了电子、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建材、服装、电力开发等30多个行业,传统优势行业有:珠宝、钟表、家具、玩具、服装、印刷、皮革、工艺礼品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0.61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9567.68亿元。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85.26亿元,其中57.8%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值达2824.17亿元;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2.9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946.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6%。

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9年的0.17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828.17亿美元,年均增长37.3%,其中外贸出口从1979年的0.09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1015.18亿美元,年均增长37.6%,成为我国首个外贸出口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自1993年起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3年居全国之冠;出口市场多元化,主要出口市场有香港、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尼日利亚等;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0.9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4%;外资引进势头良好,到2005年末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14家;金融、证券、保险行业发展良好,逐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包括股份制和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拓展至银行存贷款、离岸业务、外汇、保险、证券、期货、典当等方面的较成熟的金融体系,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从1979年的1.01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478.1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9年的0.3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229.38亿元,200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44家,上市股票586只,保险机构保费收入达106.39亿元。农业总产值从1979年1.3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74亿元,年均增长6.6%。

200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62万亩,主要以水果、蔬菜、粮食、禽畜、水产为主,全年造林3.05万亩,水产品养殖总面积4792.08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893.37公顷,淡水养殖面积898.71公顷。

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密集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京广、京九铁路交汇深圳,与广深铁路、平南铁路、平盐铁路构成铁路交通网络。罗湖桥头的深圳铁路客站是内地铁路连通香港的重要客运车站,深圳铁路北站是通往香港的最大口岸综合货运站。深圳地铁一号线已投入运营,二、三号线建设已启动。京广深港和杭福深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即将在深圳交汇,深圳铁路中心客运站——新深圳站(龙华)和国内首座大型地下火车站——福田站即将开工建设。公路四通八达,梅观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盐坝高速公路、南坪高速公路、南光高速公路、龙大高速公路和深南大道、滨海大道等公路贯通全市,“七横十三纵”路网体系初见雏形。水运发达,深圳港先后建成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盐田、福永、下洞、沙渔涌、内河9个港区,泊位已有14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6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79年的10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15351万吨,全球集装箱排名已升至第四位。

口岸发达,目前陆路口岸有皇岗口岸、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等,海港口岸有盐田港口岸、大亚湾口岸、蛇口口岸、赤湾口岸、妈湾口岸、东角头口岸等,还有集海、空于一体的空港口岸宝安国际机场。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90条,国际航线18条,成为中国大陆四大航空港之一,华南航空货运的重要枢纽。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也计划在2006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快速。1979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340所,且构成只有幼儿园、

小学和普通中学,2005年发展到1380所,包括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从1979年的6.53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104.74万人,专任教师从1979年的2340人发展到2005年的54067人,并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市”。2005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10万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有30.52万人。到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认定1144家,登记科技成果奖项355项。建成了现代化的图书馆、书城、博物馆、科技馆、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中心、戏院、艺术中心、音乐中心等文化设施。2005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520座,博物馆(含纪念馆)19个,美术馆(院)4个,演出场所53家,群艺馆、文化馆(站)58个,文化广场160个,电视台、站(含广播电台)共25个,报社13家,期刊40家,图书出版单位2家,音像出版单位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动画制作基地1个,深圳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卫生医疗机构从1979年的62间发展到2005年的1063间,其中医院从25间增加到97间,卫生技术人员从1979年的988人发展到2005年的25681人,其中执业医师从1979年的364人发展到2005年的10961人。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日趋完善。全市用电量从1979年的0.18亿千瓦时增加到2005年的440.21亿千瓦时,供水总量从1979年的0.02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13.95亿吨,2005年全市建成区面积71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面积3.2万公顷,覆盖率达45%。商业发达,主要的特色商业区域有华强北商业区、东门步行街、沙头角“中英街”等,主要的商场有深圳国际商场、国贸商场、华润“万象城”、金光华商业广场、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国际电子城、国美电器、茂业百货等,主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主要的会展有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

深圳依山面海,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西靠伶仃洋,东临大亚湾、大鹏湾,河流、山石、海滩、岛礁、湖泊、林木等自然资源类型齐全,山海风光资源品位高。境内山地属粤东沿海莲花山系,主要有梧桐山、七娘山、羊台山、凤凰山、莲花山、马峦山、园山等风景名山。水系发达,海滩遍布,主要的海滩有大梅沙海滩、小梅沙海滩、西涌海滩等。岛礁可开发潜力大,但基本尚未开发。20世纪80年代已形成了以“五湖四海”(即西丽湖、香蜜湖、石岩湖、东湖、银湖和蛇口海上世界、深圳湾、大小梅沙、大亚湾)为主体的旅游体系,并建立了“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到90年代又建起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中国民俗文化村、仙湖植物园、野生动物园、欢乐谷、东部黄金海岸、西部田园风光、明斯克航母世界等著名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庙宇、古村寨,以及革命纪念地、名人胜迹等。到2005年底,已查明地上、地下文物1792处,其中古遗址和古遗物采集点107处,各类古建筑1685处。已发掘重要文化遗址近20处,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有代表深圳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咸头岭遗址、代表东汉到明清文化的铁仔山墓葬群、屋背岭的商时期墓葬区,其中屋背岭的商时期墓葬区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文物保护单位有95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0处,市级32处,区级52处,大鹏所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南头古城、龙岗客家围、“中英街”界碑、三洲田庚子起义遗址、省港大罢工接待站遗址、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营救香港文化人旧址等现已成为深圳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景点。

建市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先后获得“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特别奖”、“国际人居奖”、“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等多项荣誉,被誉为“南国明珠”。


深圳大盆菜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31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