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律师学院
时间:2017-06-29 05:38:37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斯伟江(律师)写给法学院的年轻人的一封信

给法学院的年轻人

——写给华政职业发展协会的专业技能课程的跋

斯伟江(律师)

午后,清冷。

坐在这朝北的小房间里,或许算是部分法学院学生认为以后理想的工作目标-律所合伙人。可是坐在这里你并没有觉得怎么样。合伙人又怎么样?也只是一份工作,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佛教说,有漏皆苦,是真道理。真正踏实的东西是在内心而不是在外。当然,你会说,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是建立在仓廪实的基础上。可是,兄弟,年青时,仓廪不实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小说电视中无不是穷小子最后碰到美女(其实,结婚了,你才知道,美不美不重要,心地好才最珍贵,这是后话咯,

可以删除)。除了世袭,很少有人少年得志,而且少年得志者,未必是好事。我们想当初也是穷得叮当响,过去了,就回觉得那是美好的回忆,想想穷小子们的乐子,真的不少啊!俗话说,不怕少年穷,只怕老来穷呐。

我的大学生涯是非常平凡而无趣的,从现在眼光看来。学习成绩一般,没有谈恋爱,(非不想也,实不能也。那时华政女生少,无论容貌性情如何,皆属特种稀缺资源)。图书馆里的书很老,老师也没有指点我们看些台湾版的书(或许没有),课堂上鲜有老师动人之处,于是,睡觉加逃课也是家常便饭。英语十塌糊涂减了九塌还有一塌糊涂,连国家四级都没有通过。更不用说奖学金什么地。如今,我还能混口饭吃,足见法学院之高下,未必定终身。

当然,青葱岁月也有值得留恋处,我踢了四年足球,看了四年杂书,吹了四年老牛皮。第四年认

真复习律考,倒是出了点成果,当年考出,且是考得不错。华政纵百般不是,然如此法学院比比皆是,单是没有用国家四级卡我,还属老师们宅心仁厚,中心无限感激。如今华政,物是人非,恍如养猪场,也是教育产业化普通话之潮流所赐,法学院毕业生虽非精英教育,然法治社会,需要几多法律人才,故是耶非耶,当留之后人评论。然,在学生仔,学习还是自己的事情,普及化教育中是否出英雄,还看自身打造。出类拔萃者,自己拔也。

这十几年律师下来,如果让我重回法学院(其实去年确实重回了一个学期,在芝加哥混),我的感受是,第一还是要认真看书,把基础打扎实了。至少是有用的民商法,知识产权,劳动法,凡是社会上用得着的法,基础都要扎实,凡是社会上用不着的,应付过去就是。

国内法学大抵照搬国外法学原理,来自具体操作细则。所谓中国特色,乃是指大体。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是我们的政治体制,西学为用,是我们的法律体系。政法、政法就是如此。我们所学的目前乃是用,所以,西方法学乃是唐僧取经的佛经。故就原理而言,能看台湾版的就看台湾版,能看英文原版的看原版。看懂原理后,就再具体的中国特色学习,看中国国内学者的书,或者两者结合着看,中国国内学有所成的,也是入西方的书而化之,国内基本没有已经独创成家的法学家,如果有,那些自吹的是骗子,请介绍给王海。

譬如,民法,看王泽鉴、史尚宽,比看王利明要好。知识产权,看国外的CASEBOOK比看国内学者的好。其次,多看法院法官写的书和文章,多看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由于议会失位,庶几为养老院,故立法的法跟不上执法的法,故最高院无奈之下,经常不得已而越位,这些越位结果,往往

就是真的法律,如此状况,乃至上海高院,故要看高院内部规定,最高院司法解释,学法律,从理论一定要学到实践,从原则最后要落实到案件。无法理无以释百案,无案例难以办一案。说白了,法理可以灵活运用在全部案件中,犹如独孤九剑之破剑式,学的是原则。无司法解释和案例研究,你学的东西就是一堆无用的赵括兵法。

故看最高法院的网站,看上海,北京法院的网站和判决书,以及法院案例选,以案例作为练习自己法律原理是否理解的试金石。看不懂,问老师,再不懂,问律师,法官,华政没有其他优势,就是校友多。相信很多老师还是能给你答复,尤其是华政的年青老师,想必也成点气候了。

我重回法学院主要就是呆在图书馆看书,写东西。如果你看了书觉得有疑点,就写下来。不动笔墨不看书,不做读书笔记,很多数,看完就和你见

篇二:年轻律师的难点与拐点

年轻律师的难点与拐点

2006年底,我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大礼堂,为获得当年央视"法治人物"的应松年老师等人主持了一场报告会。有同学问到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出路问题,我利用主持之便放言:今后绝大多数法科毕业生只能去做律师!我的论据是:在"小政府大市场"的趋势下,公务人员的数量不可能逆势增长,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的就业容量会越来越小;未来法官、检察官主要会从律师中的优选;社会对法律服务的渴求和人们对律师的依赖还有巨大的展业空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法科生将会陷入深深的就业泥潭。

如今三届毕业了,尽管选择律师的人数有所增长,但绝大多数法科生还是没有选择做律师。有报道(法制网2009年6月19日)称,去年法科毕业生就业率全国排行倒数第

二。法科生的择业志愿依次是法院、检察院、其他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最后才是律师。

为什么会这样?如果说国家机关日趋满编,难道法律服务市场业已饱和?事实恰恰相反。全国还有几百个县没有一个律师,大量的刑事案件无人辩护,大量法律事务仍在由外行操刀,还有浩浩荡荡的信访大军和翘首企盼法律阳光雨露

的农民兄弟……放眼望去,中国还有大片大片的"法律荒漠"。问题不在于"市场需求",而在于我们的制度设计和年轻律师自己。不是这样吗?让我们先检视一下制度的陈弊:

法学本科原为通识教育,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打下法学等相关的理论基础,陶冶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法律观。换言之,本科的使命就是生产出合格的法律人"坯料"。然而,许多法学院并不明白这一定位,他们要么总想把学生培训成为经天纬地、治国安邦的革命事业接班人,要么一味地迁就司法考试和就业率,轻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

我们实在应该放弃法学本科生就业率这一评价指标。因为,就生活阅历而言,本科生根本无力承受执掌法律的社会重负。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就真正懂得"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也不能期望一个涉世不深的学生,就能判明清官都难断的"家务事"。有谁能放心让一个不了解公司运作的年轻人来设计章程或审查一份重要合同?或让一个没有机关工作经验的实习生,去起草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柿子不像桃子都能在树上熟透,用"采摘销售率"来衡量柿子树的产能是极及幼稚的。而明确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石"定位,对于法学教育和年轻律师都是至关重要的。

年轻律师们觉得,通过司法考试,取得了"红本",自己就是一名律师了,其实错了。执业技能才是律师行走江湖的"通关令牌"!国外法科生入学就需本科毕业,出了法学院还

要进"律师学院"训练职业技能。道理很简单,游泳不可能在教室里学会,哪怕"游泳学原理"考得满分也不成。更何况一个合格的律师,除了理论知识,至少还要具备执业技能、营销技巧、良好品性、远大目标等诸多元素。这些不可能都在法学院里获得,必须经过实训磨练。当下,我们缺失的不正是一个良好的司考后律师技能培训的制度与机制吗?政府和律协应当以有力的政策和预算支持,鼓励专业培训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共同承载起这一使命。香港政府的继续教育经费就是按参训人数补贴给培训机构和学员的。

有一位朋友考美国驾驶执照,在国内他是老司机,可在美国连考两次都没有通过。不是因为驾驶技术不行,而是他没有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这种即考驾驶技术,更强调驾驶理念的做法值得我们警醒。"飙车簇"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不是因为技术平庸,而是他们无视交通法规,无视他人权益和生命的品行。所以,律师资格的许可不仅要考量执业技能,更应该考察个人品格和职业道德。有些人一眼就能看出不适合做律师:在课堂上为争抡座位而与同学大打出手,在家中为浇花水与邻居口角相交,在大街为争车位与他人势不两立……诸如此类一旦成为律师,不仅不能担当化解纠纷、创造和谐的责任,他们更可能是麻烦与纠纷的制造者。因此,对年轻律师善良道德、良好品行的培养甚于执业技能的训练。如果没有一个机制,促使年轻律师养成良好的执业习惯,

中国律师是没有希望的。

再从年轻律师自身来考究,可以归结出以下主要"难点":一是认知。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实的律师。他们只知道自己是正义的天使,不懂得律师更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只知道书上的"法律符号",不懂现实的"法治生活",更遑论真正的"律师人生"。年轻律师对现实的误读,导致了他们巨大的心理反差,摧毁了他们心中的梦想,使他们很快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二是心态。他们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法学院,结果却是无奈地选择了律师,原以为做律师可以挣大钱,将来还有机会做"高官",可以大展宏图并由此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但他们尝到的却是没有"底薪",没有"社保",没人眷顾,全靠个人打拼的艰辛苦果,正义与生存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他们自信的灵魂。于是他们浮躁,没有耐心,拒绝学习,恨不得一夜变成阿里巴巴,一头撞开藏宝洞的石门。

三是技能。律师技能好比医师的医术,不懂医术难以行医,没有技能何以办案?这原本是十分简单的道理。但不少年轻律师以为律师技能无须专门训练,自己通过了"天下第一考"已经无所不能,"只要有人请,什么都能做!"有段相声说得好,问"你知道为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吗?"答"因为他们不认识老虎!"正所谓,无知者无畏也。

四是专业。技能与专业是两个同层次的问题。有技能不

等于很专业,从普通医师到专科医师再到专家医师,其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律师的分类时代已经到来,从专业性上升到专业化,是法律服务的社会需求使然,也是年轻律师成长的必然规律。如何快速完成从普通律师到专业律师或到专家律师的蜕变,是每一个年轻律师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五是人脉。"你认识多少人,就能办多少事!""你认识多大的人,就能办多大的事!"年轻律师都不否认"人脉"的重要性。但为什么每个人都在努力"结网"而每张网却又总是不那么结实和管用呢?答案是,我们每个人都受制于"人以群聚"的法则,一张人脉网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结网者的智识水平。马云有什么理由拒绝与冯仑做朋友?李彦宏为什么答应俞敏洪去新东方做股东?比尔?盖茨为什么要花时间和一个中国小律师深交?小草只能簇拥成草坪,大树才能聚集成森林。

六是案源。为了寻找年轻律师缺少案源的原因与对策,我们做了一个课题(还在继续)。研究表明,不懂或不会营销是年轻律师缺少案源的主要症结所在。我们见过:北京小曾律师,一头拜倒在师傅门下,扎扎实实一干数年,如今成了师傅团队的核心力量;杭州一个执业不到三年破格为所主任的小姑娘,带着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业务做得红红火火;大连的小李律师,潜心钻研保险法律业务,三年攘括了当地70%的保险公司的顾问业务;如今又见到了"普法班车"

篇三:中国人民大学生律师学院周年庆祝系列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周年庆祝系列活动

首届律师学院论坛

中国律师与司法改革

(议程)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

民主与法制社

方圆律政杂志

时间: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一楼第一报告厅(400人礼堂)

会议目的:

1.探讨司法改革中律师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呼吁中国律师参与司法改革。

2.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成立一周年

会议议程

第一阶段:开幕式

主持人:龙翼飞(中国大学律师学院执行院长)

1.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纪宝成/程天权致辞(10分钟)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秘书长 韩晓武致辞(10分钟)

司法部副部长 赵大程致辞(10分钟)

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律师学院理事会理事长韩大元阐述论坛的宗旨和意义(10分钟)

4.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 徐建汇报律师学院的工作(10分钟)

5.律师学院名誉院长、原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祝铭山致辞(5分钟)

6.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张耕致辞(5分钟)

7.律师学院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原司法部副部长肖建章致辞(5分钟)

8.律师学院顾问委员会主任、原全国律师协会会长 任继圣致辞(5分钟)

9.英国律师学院院长 发言(5分钟)

合影、茶歇(二十分钟)

第二阶段:论坛——成就与难题: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

主持人:韩玉胜(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 王尚新主旨发言(10分钟)

2.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蒋惠岭主旨发言(10分钟)

3.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 王洪祥主旨发言(10分钟)

4.公安部法制局局长 孙茂利主旨发言(10分钟)

5.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司长 杜春主旨发言(10分钟)

6.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金山主旨发言(10分钟)

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点评(10分钟)

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点评(10分钟)

午宴与休息(12:10——14:00)(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3层)

第三阶段:论坛——建议与献策:律师参与司法改革的作用 主持人:刘桂明(民主与法制社副总编)

1.韩德云(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 发言(10分钟)

2.钱列阳(北京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发言(10分钟)

3.赵霄洛(北京众鑫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 发言(10分钟)

4.李贵方(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发言(10分钟)

贺卫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点评(10分钟) 李淳 (国浩律师集团首席合伙人)点评(10分钟)

互动 二十分钟

茶歇 十五分钟

第四阶段:论坛——规范与保障:司法改革对律师事业的促进 主持人:曾宪文(方圆律政杂志副主编)

1.朱征夫(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律师协会副会长) 发言(10分钟)

2.赵小鲁(北京律师协会监事会监事长、北京赵晓鲁律师事务所主任) 发言(10分钟)

3.吴友明(珠海律师协会会长)发言(10分钟)

4.田文昌(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 发言(10分钟)

许章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点评(10分钟)

樊崇义(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主任) 点评(10分钟)

互动 二十分钟

会议总结 刘桂明(20分钟)


律师学院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41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