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死人做道场
时间:2017-07-03 05:39:02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壮族的丧葬风俗

壮族的丧葬风俗

一、壮族的丧葬风俗概况

A. 壮族的丧事殡仪程序:

① 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

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② 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孝男孝女

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曰洗礼。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③ 入殓: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入殓仪式。其仪式是:由族

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诸事齐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④ 停丧: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

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守候在棺边痛哭,以示忠孝。前来吊丧的亲朋,均戴麻巾。男的束于左臂上,女的扎于头上,以示哀悼。道公日夜念经文,给死者超度亡灵。

⑤ 出殡:出殡日子时辰由道公定,多在白天,且定在下午后。出殡时,先由亲属一人

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灵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面,亲友送葬的队伍在后面。行进途中,灵柩绝对不能着地,直至墓地。到达墓地后,下葬前,道公将一只带去的公鸡捧在手中,转了几转,放进墓坑里,以卜吉凶。道公还把带去的谷粒抛向空中,以表示死者到阴间能丰衣足食。随即将灵柩及陪葬物放下墓坑,先由孝男孝女填入一些泥土,之后他们及送葬队伍就转归路,由一些人在那里埋棺筑坟。在回来的路上,道公不得再敲锣打鼓,孝男孝女及送葬的人们不得再哭,不得回头望。人们在路上还摘路边的桃树枝叶来鞭打自己的衣服,以示驱邪,人们回到丧家门口,每人都要在装有桃(柚)叶的水盆里洗手,以为去邪。人们吃了一餐饭后分散回家。

出殡后,丧家在屋的一角安桌设死者灵位,朝夕供奉饭菜,过节点灯烧香。满三年孝男孝女才脱孝服。

B. 壮族曾采用的葬式:

在死者的葬式上,壮族曾经有过各种葬式。如岩洞葬、悬棺葬、屈肢蹲式葬、水葬、火葬、拾骨葬等。而民间普遍流行的是拾骨葬。

拾骨葬,又叫迁葬,是将棺尸埋葬,上土筑坟,过三五年后,择吉日良辰,再开棺拾骨迁葬,俗曰“拾金”再葬。

壮人认为,拾骨葬是帮助先人的灵魂从地下回到地面,以便逢年过节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如今拾骨葬之俗民间尤存。

1950年后,壮族民间的丧葬礼仪风俗文化有了不少的改变。丧礼、礼服、脱服以及迁葬等均从简。然报丧、入殓大体仍沿旧俗,一些地方还请道公做道场念经。

在壮族好些地方,有类似现在治丧委员会的“老人会”。如果这家是“老人会”成员,必须马上去报葬,“老人会”立即出来协助办理丧事。“老人会”现在依然存在,不过已经没有迷信的内容,变成纯粹是互助的团体。参加该会的会员,交十个碗,十个羹匙,并把姓名写在传命牌上,该会积累了一大批餐具,供有丧事的会员借用。平时可以租赁。每年旧历六月初六为改选正副会长的日子,会员各派一名男子到指定地点赴会,各带家酿米酒若干,宰一头猪作宴席。会长主持会,照例要阐述一番宗旨,宣布申请入会名单,用协商办法选下一任正副会长。会务办完,即共饮团结酒。谁家老人去世,会长便召集会员齐心协力处理后事,壮语叫做“含卢过喝”,意思是划船过河滩,同舟共济过难关。会长为死者家属征集钱、米、酒等物。会员各家壮实男子要出来帮助打柴、修桥、铺路、挖坑、扶棺、料理吊唁事宜,事毕,会长设宴酬谢。会长还要出任丧家办理丧事的总指挥。有了“老人会”,即使是贫寒之家,丧事也能隆重举行,使儿女尽到孝道。这是壮家人团结互助的好传统。

二、壮族的二次丧葬习俗

据考古发现,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二次葬俗。最早的记载见《墨子.节葬》,称“楚之南有啖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其动机一说是古人认为人之血肉属于人间,必须待其腐朽之后再作正式埋葬,死者灵魂才能脱离尸身进入阴间;一说是为实行氏族或家族合葬的需要。后代二次葬的原因各异,或子孙发迹,再行“厚葬”;或因朝廷追褒、追贬而“改葬”;或客死他乡,就地葬,过后移归故里“迁葬”;或夫妻一方先亡,待另一方亡故,移骨“合葬”等。

人死后,第一次葬是将遗体安放在木制的棺材里,“躺”着埋在土里,堆成长形坟,叫“长墓”,也叫“新墓”,表示人还“睡”着,并没有“死”;也表示人的灵魂还没有到“阴府”,还是“新鬼”,没有投胎转世,所以在家堂上另给他设灵位,祭祖时他是没有份的,所以另在他的灵位设祭。

第二次葬是第一次葬三年之后,也就是腐尸“化净”之后,将“净骨”捡出,安放在陶罐(壮话叫做“金坛”,也叫“金钟”)中,选取“坟山宝地”重葬,堆成圆形坟,叫“圆墓”,也叫“祖墓”。顾名思义,“祖墓”的死者是应该有后代的(含旁系亲属),故年轻人死后一般不作二次葬。解放前,按习俗不满36岁的人(还有带身孕死[壮语叫“湿身死”]的妇女)是不进行二次葬的。但在解放后,人们思想解放了,没那么迷信了,成年人(16岁以上)及“湿身死”妇女也行二次葬了。

一次葬的墓地,一般比较随便,地头田边、茅山荒坡均可,并不讲究“风水”,不过还是要请“地理师(风水先生)”来定“坟向”,定下葬时辰,除了葬礼十分看重之外,入葬却非常从简。但在旧社会,或追溯到民国以前,有个别“富贵”的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份,一次葬非常隆重,墓地也建得异常堂皇,仿照帝皇的做法,不再做二次葬,民间称之为“大葬”。不过,在民众观念中,对此种葬式大都嗤之以鼻,并不看重;甚至对一些荒芜的“长墓”讥

之为“无主”或“无后”,有时还以此来咒骂自己厌恶的人“以后死了埋长墓”,意为未成年即死(早死)。

二次葬的墓地则很讲究“风水”,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墓地,宁可把“金坛”(捡骨后安放净骨的陶罐)寄葬在临时选定的地点。一般寻找向阳、干爽的土坡劈崖,挖个可以容得“金坛”的拱门形的洞穴,“金坛”安放好之后,通常敞开着,过路的人可以看到,也有用草皮土块封住的。对这种寄葬,清明扫墓也很简单,砍去杂草,烧几柱香即可。但寄葬时间不能太长,通常是一年,最多三年,当然也有因经济问题或其它原因而长年寄葬的。

二次葬墓地的“风水”通常由“地理师”来寻找,或自己寻得后由“地理师”来确认。人们普遍认为,墓地的“风水”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好运,否则就要倒运。稍懂“地理”的人都知道,墓地应该靠山临水或枕山面水或背靠山峰、面临平原,就像活人所住的村庄一样。上林李姓巨族(据族谱记载,宗传三十余代,现今人口二十余万人)祖传的族谱上有个故事,足以说明人们对墓地风水的看重。

《千子万孙史略》故事原文是:

传说五百年前,有个风水先生,寄宿于吾太始祖讳景晟公的家居住,其人之名乃是江西黄胜东也。此人有博通古今之学,尤属风水特长,终日游山玩水,到处命山为名,所谓金鸡展翅,丹凤朝阳,白鹤饮水,九龙戏珠,每一山都因其形而得其名。??景晟公官任凤化(今上林)知县,娶妻黄氏。黄氏为人宽达,四海来客,视同一家。前述黄胜东先生游旅凤化,客居景晟公家,黄氏待之如亲兄弟,黄先生感动得世所罕见,因而有心送一风水宝地与她。送地之前,特再三试黄氏之心:一说,先生每天出游,返家时将带满污泥的双脚浸入水缸涤洗,黄氏不但不恼,反而慰问先生,并毫无怨言地清洗水缸,再充满水,次次如此;二说,先生每逢雨天必出游,并向黄氏取伞,返家时,黄氏总在门口等其归来,在门口,先生就当黄氏之面,故意将雨伞在门框上碰破,黄氏非但不怪,还为先生顶风冒雨而赞赏有嘉,如此不知损坏了几多雨伞;三说,有一次,先生要去邀约故人,因而借景晟公官衣一用,黄氏慷慨与之并多予银两,先生酒宴之后,将所剩猪肉以官衣包回,弄得官衣龌龊不堪,黄氏亦不怪之。??先生既受黄氏之招待,于是送给黄氏一坟地坐落于天堂山之岭西燕云徐村背,并称,所谓天堂山三台落脉,土角流金蚂蚁窝地也,此吉地有三种葬法:一曰九代状元,二曰代代富足,三曰千子万孙。景晟公愿以九代状元而葬,而黄氏则因景晟之前五代、代代独子,因而阻止道:九代状元虽贵但不长而衰,而千子万孙世代绵长,蕃而不绝。先生满口称赞黄氏之见胜于须眉,正是福人葬福地,结果黄氏百年之后而葬之,先生亲自主持葬事,后来应验,于是留下千子万孙《澄江巨族》之传说。

二次葬,先是捡骨(也叫“捡金”),一般是一次葬三年后。所以定三年,一是等遗体腐化干净,二是按“五服”应“斩哀三年”。捡骨也要选好时辰,“五服”内的直系亲人都到场,先烧香祭拜,然后掘土、开棺,开棺时用蓬布或雨伞遮阳,见骨时亲属痛哭流涕,之后才围成一圈,逐一将遗骨取出,揩净,如果遗骨潮湿,还要用炭火烘干。最后按从脚到头的顺序安放到“金坛”中,取“坐”着的姿势,表示他自然从容地坐着,面对人间和他的子孙,祭拜时就像与后人亲密无间地“见面”一样,盖好罐盖。下葬又另选时辰,在墓地事先挖好一个容得“金坛”的圆筒形井穴,到时辰才将“金坛”放进去,“井穴”上严盖一块圆形石板,再堆土成墓。然后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二次葬礼仪结束。

二次葬后,一至三年之间,还要“探金”一至两次。所谓“探金”,就是掘开坟土,打开石板,探看“金坛”里的遗骨好不好:干爽的、金黄色的为好,泡水的、灰黑色的就不好。好的,就放心“定葬”了;不好的,要取出“金坛”寄葬,再找“风水地”重行二次葬;不好不坏的(遗骨虽不泡水但很潮湿、颜色灰白),可暂时复土留坟,第二年再“探金”一次,看看转好或转坏以决定该墓地的取舍。“探金”也由“地理师”定时辰和主持,前后均要祭拜,但仪式都较简单。“定葬”后,此墓就是“祖墓”了,一般不再迁动了。

有些地方的壮族,为了能够找到风水宝地,不辞辛劳,迁葬多达数次。有的地方在重葬时,由逝者在世的后代若干人,用针将手指刺破,把鲜血滴于颅骨上,然后盖上罐盖放入新墓穴中进行安葬,又称“滴血葬”。二次葬要同时筑墓台,立墓碑,有的甚至比首葬更堂皇,葬礼也相当隆重。

三、壮族的丧葬风俗文化:

在广西壮民族的眼里,葬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事死如事生”。壮民族信仰道(公)教、师(公)教,由道公、师公主持完成的各种人生礼仪,贯穿了壮民族每个人的一生。道公、师公信仰是壮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的民间的信仰。

(一)道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

广西壮族的道公不像中原传统的道教徒,在广西壮民族中,从事道公这个行业的多半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他们平时下地干活,只有在日常需要超度亡灵、禁压恶鬼和举办丧礼的时候,才作为神职人员出现,举办道场,他们也可以婚娶成家,荤素不忌,只忌狗肉。他们并不是社会宗教的领袖,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脱离社会,他们是普通的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的人为宗教的教徒,他们是壮族民间宗教的鬼神代言人。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但人民并不是教徒。

道公没有成型的宗教组织,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但是他们有临时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专门的,相对固定的,除了师父和徒弟,他们没有更多的级别分类。法师是通过严格的学习、仪式和考核才具有资格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为道公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道公的。一个人在成为道公前,他们要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并用毛笔抄写所有的经文、随师父练习设道场做法事,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才能顺利出师。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是老了之后才开始学,有些人是少年时候开始学,终身以此为生。道公、师公出师后,要在主持过很多场道场、学过很多经文并在地方上有声望之后,才能带徒弟做师父,他的资格取决于他从事本行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取决于年龄。道公有大量的成文经书,有统一的教义,那些经书教义中虽然有伦理的成份,却并不是主要用来指导人们自身行为的,它们更重要的是能超度亡灵,安抚死者。

(二)师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

师公跟道公差不多,其神职人员也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也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师公在出师前还要学会舞蹈、杂技等“师公”的看家本领。相较道公而言,师公经文很少,有的甚至没有(笔者仅就所调查的都安、马山、上林、宾阳师教而言),在做道场时他们唱念的主要是师父口头相授的内容,唱颂内容以古代名将的故事为主,有些地方是以现实故事和生活中的人为主(笔者在都安参加的道场中,师公们唱颂的是姜子牙、雷震子、关云长、张飞、诸葛亮的故事),唱颂时并没有很严格的内容规定,师公们可以按照节拍自行添加有益的内容,如孝顺、善良、忠诚等,以教育人们现实伦理道德。

在广西的大多数地方,道公、师公各司其职,并行不悖。师公在壮族的丧礼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壮民族自己话说,道公是文,师公是武。在上林、宾阳、马山一带,丧家都会请师公跟道公一起做丧葬道场,而在都安的绝大部分农村,一般家庭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请师的,一般只有在死者为意外死亡、生前为道公、师公者和做丧品者才会在请道公的同时请师公,当然,有钱人也可以在“平常”丧事时请师公。

(三)道公、师公信仰和“么教”:

广西的壮族,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和小城镇生活的壮族人民中,存在着普遍的道公信仰、师公信仰。道公、师公在壮族的各种有关鬼神的人生礼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超度死者亡灵,保佑人们不受鬼魂的侵扰。除了日常的驱鬼逐疫外,在所有的丧葬仪式中,都伴随着道公、师公的唱念做打,壮族人认为只有经过了道公、师公主持的丧葬仪式,人的一

生才算圆满结束,死者才能进入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生活或者轮回转世,才能保佑其子孙。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的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道公、师公是他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黄桂秋、何正廷等学者认为壮族中流传“么教”,就笔者所生活过的都安、上林以及所考察的马山、宾阳一带而言,没有人听说过“么教”,不过在巴马倒是听说了有“么教”存在,但笔者发现除了称呼不同之外,其性质、职能和组织形式等与道公并无二致。很多地方么、道(或师)不分,笔者认为尽管在总体上壮族的宗教信仰有一致的地方,但所谓“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在小的地域范围内,必然会因为特定的地域、心理等因素而出现特有的东西。所以就笔者所考察的都安、马山、上林、宾阳一带的风俗来说,在那里活跃着的是道公、师公群体,且其内部还有不同的派别,如果统统以“么教”来概述,并不见得是很准确的。

篇二:丧葬文笔先1

丧葬文笔先生 实用知识

前 言

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民间相信人的灵魂不死,死人能投胎转世,还有来生,人死之后家人进行隆重的丧葬仪式,不但对生者有利,对死者也有利。

旧时办丧事有多道程序,要做道场、烧灵屋、唱夜歌等等,还要用白纸写对联。所以在民间,办丧事也俗称“白喜事”。解放后提倡移风易俗,办丧事逐渐简化。火葬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是在我国农村的许多地区,人们仍然相信入土为安的古训。因此,传统的丧葬形式仍然比较流行。

为使这一民俗文化能得以传承,现以张世斌先生编写的《丧事礼宾、支宾先生手册》为底本,按有关

丧事工作服务实践者的要求,以通俗易懂,重在实用为准则,参考相关资料、删繁就简,重新整理印刷成册。

因本人对此类文化涉猎甚少,加之文笔拙劣,难免挂一漏万,或有谬误,尚请方家指正。

岁次壬辰年闰四月上浣即望于补拙草堂南窗下—痴散人 编录

目 录

第一节 灵棚对联、匾额、挽词

一、灵棚对联1

二、匾 额1

三、挽 词1

第二节 花圈挽带

一、花圈挽带标识1

二、花圈挽带写法1

第三节 封条与钱搭子

一、封 条1

二、钱搭子1

第四节 其它纸扎

一、送路纸扎人2

二、金童玉女 2

三、纸扎坐骑2

四、纸扎的季花 2

第五节 名堂、引魂幡

一、名 堂2

二、引魂幡 3

第六节 悼词和祭文

一、悼词和祭文 3

二、种 类 3

三、悼词和祭文的区别3

四、悼词范例4

五、祭文范例5 附:丧事犯忌知识

一、殃气落何处 6

二、犯重丧 6

三、入殓、下葬忌属相表8

四、其它犯忌知识8 附:清代汉族出殡行列一例,简单的发引行列顺序 …… 9

篇三:超度法事

超度法事

道教的超度及法事,是主持法会的法师运用灵符、神咒、手印等特殊的方式,借助焚香等方式与神灵对话,通过与神灵鬼魂等沟通,了解其需求让后尽可能与其达成共识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可达到有求必应的功效,由神灵世界为我们转运。一般來說,死於非命之人或生前有諸多怨氣、心志未舒的靈魂必須經過超度。

基本癥狀:運程阻滯、身體欠佳、怪病纏身、意外頻頻、兒女忤逆不孝,等等,皆屬此類。此類超度法事,視靈魂之需求而定,多則幾日,少則數小時可解

道教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在由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土生土长的宗教。所谓道教,是指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广泛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逐渐形成的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它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道祖。道教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首先,道教上溯千古,兼容百家,其思想渊源与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教意识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联。道教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起自民间,受宠于官方,势力遍及中华大地。所以,任何一个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无法回避道教文化的影响。所以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是最重视实现生命的宗教,它以现实的生命为基础,主张乐生,重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如老子,庄子,徐福,张道陵,葛洪,关羽,丘处机,张三丰??这些来自人间世界的神灵,不仅使道教更加贴近民众,也让民众对道教更加感到可亲可近。

道教关爱生命,尤其是对活着的人或者是死去的人,都体现着一种关爱。譬如人,有四肢,五脏,六腑,七孔,受阴阳之气,吃五谷杂粮,有生老病死,男婚女嫁,生儿育女,代代相传。

人活一生,贫穷贵贱,皆由命运注定,人死有三魂七魄,三魂渺渺,七魄茫茫,进入阴司。对于所谓的“阴司”,道教认为阴司有十殿,人当命殁之后,进入一殿,一殿阎君秦广大王泰素妙广真君,专司初进入阴司之人发放。每个人在阳世一举一动都有阴司记录,叫做(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作一切,行为,善恶分明,恶者根据罪行轻重,配入各受各种刑,如:说话恶言中伤,说的人家投河,上吊的,此种恶人到阴司受割舌之罪,各种各样在阳间犯下的罪行,到阴司都要受到各种的刑罚,在阳间逃得了,到阴司一个都逃不了。

普通一些人到阴司一殿,经过查看没有过错,就带到一大山洞,山洞里面可自由活动,洞门口有二个大字《囹围》。如:人阴司的人,家里为亡者请道诵经,超度亡魂,把亡魂从囹围中救出,家人叫师父做灵房,道士做过功,科,给亡魂安灵住房安家,使亡魂象阳间一样的自由自在。

特善者,在阳间做好事,为人有益者,寿终之日到阴司,阴司根据善者的行善业绩大小,在阴司也可做官。据善书记载,南昌有熊某,生前做医师,为人特善,行医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穷人送医送药,行善一辈子,熊某83岁终,经玉皇大帝封他为福建省城隍。 人做好事,善事(一旦到阴司〉自己愿意的情况下都可做官,大小不一,根据品行,五年一换,可加可免。如不愿为官者,即可投

胎人间,在投之前,一定要到孟婆亭饮下忘汤,忘记以前之事。 一般人寿终转人囹围大山洞,那就要请道士诵经,做法事,超度亡魂,功德圆满,接出囹围,走向自由极乐世界。

以上法事科目超度亡魂超升,可解一切罪孽,免受轮回之苦,随心所愿。二千年来道教代代传下,教育世人,修身养性,多做好事善事。道教斋醮科仪按传统祭祀,做道场来纳福,保安,超度亡灵,焚烧疏文传奏天庭,寄托自己的信念和诉愿。

一般须先预奏告盟天地四府,大奏上帝申牒真司,申奏四值玉文功窗,预奏文牒告盟天地东岳圣帝宫,东极妙严宫,北阴酆都宫,地府十王宫,及年月日时四值功窗。

房屋内外净坛解秽,做早晚功课,解洗,收邪。颁降太上拔亡生天勅赦。赦拔亡人生前罪孽。解除亡人生前过失误节,解除平日所积之罪惩,七枚铜钱一一投在水中,金钱落水解冤节,解去所犯流年月障,三灾四煞,五虚六耗,七伤八难,及九厄十缠等等冤节。摄召兰场沐浴更衣,勅赦亡人无罪,解去生前过节,诵经超度亡魂,破狱救出亡魂,洗清更衣回家受领。

解坛言功进表谢罪,这项科目要做到三天半以上就有这些事,为信士做功德,请很多神圣,诸佛,信士怕不到之处,所以金表谢罪,信士对神圣,诸佛的虔诚。迎鉴接驾诸真列圣,敕五方结界真文,信士请道士做功德,功德做多天,诸真请的越多。迎请三清道祖,迎接上界高真,接请下界阎君,啓请五方五老上帝,那五方;

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 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 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

个人及企业的运程会受到隐态世界的影响?

很多人都可能有这种疑问,为什么要预测非正常死亡的灵体,为什么要做超度呢?这是调整风水和调整命理所必须的,是调整运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的运气除了个人基本素质外,还有环境层面、五行层面和神学层面的各种因素影响。如果一个人已经解决了环境和五行层面的问题,他的运气还不见好转,那可能就是神学层面的问题,主要是自己家的亲属问题。有的非正常死亡的是长辈或者是祖辈,有的是平辈或者是友情、债务关系。总而然之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它找上谁那是有原因的。

我们强调的是非正常死亡的灵体需要做超度,这些灵体不能正常的重走轮回,飘荡在多维空间中,只好找他的后代和亲友。作为一种负能量场,它的信息与人的生命信息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失误的判断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运气的好坏也就在其中了。

超度非正常死亡灵体,既有佛家救度众生的理念,也有道教超度的仪轨,还有民间宗教超度亡魂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主持超度的法师要有足够的能量,补足灵体缺失信息码的部分。这是一种能量输出,

法师要有地藏王菩萨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自我牺牲精神。在超度法坛上具有“舍我”和“无我”的精神境界才能超度走那些灵体。

玄门法事的意义和功效

道教的超度及法事,是主持法会的法师运用灵符、神咒、手印等特殊的方式,借助焚香等方式与神灵对话,通过与神灵鬼魂等沟通,了解其需求让后尽可能与其达成共识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可达到有求必应的功效,由神灵世界为我们转运。转运的行业与范围涉及很广,诸如财运、官运、婚姻、升学和解刑狱之灾等。做法事的过程也是结缘的过程,请哪位神灵前来助阵转运,那这个人就与该神灵结了缘,终身相随,这也是弘法的一种方式。所弘扬的是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神灵们、是以慈悲的胸怀救度众生的佛菩萨们、是惩恶扬善降妖伏魔的正义之神们!

道教的玄门法事其神奇之处即在于其立竿见影,找到问题的根本并有效解决问题。但是,如若主持法会的法事法力不够,则未必能请动神灵助阵。所以,我曾见过很多佛家弟子做了超度法事之后,灵体未被超度走,反而跟着超度的法师而致病的情况。道教的超度一般需请动神灵、符兵符将等为灵体找到妥帖的去处,并焚化金银元宝、黄白纸钱等对鬼魂、神灵进行打点,方能成功。超度成功之后,一般在法事当日便有非常大的改变,小则顽疾减轻、全身轻松,大则财运立刻好转,各方面改善显著。

什么人需要举行超度法事?


死人做道场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47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