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公路人的家风
时间:2017-07-04 05:45:55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关于名人家风的一些故事

关于名人家风的一些故事

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政府或教会,每个人的家庭都为他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支持、安全、教育、交际及娱乐活动,社会行为规范来自家庭制度本身蕴含的忠贞诚善等个人品德。一些名人为保家声不坠遗传家训,价值体系里足见文化人的高尚操守、济世情怀和家国责任思想。

陆游这样嘱咐孩子:“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宦途不及务农好,不做官可以躬耕谋食,即使生活紧张也不要做坏事。陆游家训,由40多岁开始写,一直到80余岁在不断增补,共26则。

曾国藩的家训,分散写在他的大量的家书中,在家族教化中作用不凡。次子曾纪泽,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官至户部左侍郎。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巳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在出使任内,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又将使馆馆址由租赁改为自建,亲自负责图书、器物购置,务使使馆规模不失大国风度,亦不流于奢靡。驻外严于操远,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人所敬重。季女曾纪芬福寿全归,可以说完全得力于她父亲传给她的一套治家修身办法。曾纪芬一直记着父亲曾国藩对她讲的话:“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曾纪芬自奉俭约,即使后来年纪大了,每届大寿,子女想送些珍贵的礼物来,都一定会被她阻止。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即使对已经成年的子女,仍随时耳提面命,管束查察从不疏忽。她说:“教导儿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当从大处着想,不可娇爱过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实提携,使子女力争上进,才能使子女他日成为社会上大有作为的人。”她的第四子聂其杰重视聂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出版成书推广,还以“联络家庭之情感,切磋其道义”为宗旨,创办《家声》等家庭刊物,成为中外仅见的文化现象。

1936年鲁迅病重,在遗嘱中对当时7岁的周海婴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学成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了个无线电专家。作为文化伟人的儿子,周海婴是荣耀的,紧随一生的又是重负的,“父亲一直在鞭策着我,也给我压力。”他被事事与鲁迅联系着,为了维护先人的光环,他不能说错话,做错事,不得越界,谨言慎行,失去自由和自己。

社会来到今天,对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法律约束越发明显地流于文字形式而没有了现实意义。以后这样的局面会随着社会的裂变而更加严重。当外在的约束几乎不存在时,个人的、家庭的、文化的、社会的影响会成为他们行为的左右力量。有的人会辱没豪门,有的人会弘扬前辈。但前者的概率我想要大于后者。这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社会是否能够让忠实于社会和服务于国家的人站起来。高人要是蜗居在房子里,行走社会的人必然就是矮子。

篇二:家风

龙源期刊网 .cn

家风

作者:刘欣韵

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5年第02期

自古以来,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民族有着自己重视并一直沿袭至今的文化与传统。这些文化与传统或多或少地蕴含在中国人的家风中。不论是古训也好,还是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也罢,家风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规范。

从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到当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风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断践行、不断修改,如同一棵树在风雨中慢慢扎稳了根基,长出了繁茂的枝叶,屹立于中华大地。

家风是一个家庭里宝贵而又无形的财富,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所在。它以一种无声的形式感染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一个家庭如果家风好,那么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好的影响,会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更好地成长。记得一位大师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家庭其实是一台影印机,父母是原稿,孩子是影印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如果不优秀,那么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与义务建设好的家风,维持好的家风,延续好的家风。一个家庭的家风可能暂时只会影响这一个家庭,但若是千千万万个家都有良好的家风,那么整个社会都会被优良的风气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整个社会弘扬良好的风尚,让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被传承、发扬。

篇三:说说我的家风

家风

___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不少名人名士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家风、家训;更有许多普通人,包括游客、旅客、市民等都带来的的一些神奇回复,这让人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家风给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影响。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也作为一个母亲,今天我想就孩子的个人成长来谈谈家风家教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也是和我们的教育息息相关的。

先来说说我的家风,我出生在简单的农村家庭,没有城里的车水马龙,也没有世家大阀的雍容华贵,父母给我的只是一个完整、健康、简单的家庭,所以家风很朴实,很简单。

农村里长大的孩子,身上沾满了农村人的淳朴和善良。

祖父辈,父辈他们的待人之道深刻的让我体会到做人需要热情。

受到家庭物质条件的限制,我深深的体会到节俭。

农村里的每个人,无论男女都起早贪黑的耕作,让我学会人要勤劳,生活才会更好。

小时候母亲很严厉,他们那个年代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处,所以崇信“士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因此最怕的就是考试之后,分数达不到父母的预期,看到他们失望的表情,我比他们更失望。从小我就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别人都对家风怎么看的呢?

莫言说: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

姚明则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他对家教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一麻辣烫店主面对记者提问表示:家风就是有钱都得上交,老婆必须交,老妈必须养着,这两个女人都不太好对付。

富二代”创业青年:不啃老不坑爹。

这些回答,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思考家风的内涵与及对家庭的影响。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作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对两个女儿的教育相当严格。当全世界小孩都抱着iPad过童年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却只有到周末才能玩电脑和手机。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家规”很厉害: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的两个女儿从来不以“第一女儿”自居,相反,因为严格的教育让她们至今没有在公众前出过丑。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当孩子嘎嘎落地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家长,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就要时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课,那么,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重要的领路人,家长的自身素质和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是这至关重要的。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轻重。

最后,虽然说今天的时代并非那些名人名言所能够比拟,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地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比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都应当被抛弃了,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家风虽小,但事关重大,它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缩影。我们的家风靠家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姓氏、一条血脉环环相扣的链条中的一环,继承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把自己这一环抓好,对孩子重小抓起,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孩子的心灵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问心无愧的做人做事,这是父母的希望,也是血脉延续的根本。


公路人的家风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51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