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户籍制度改革新政策
时间:2017-04-17 06:31:53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2

1.2研究现状述评.............................................................4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6

1.4可能的创新之处...........................................................7

2.户籍制度改革概述............................................................9

2.1户籍制度的概念...........................................................9

2.2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沿革..................................................10

2.3户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14

2.4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风向标............................................17

3.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20

3.1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21

3.2城市公共资源的局限性....................................................22

3.3户籍捆绑的利益链........................................................24

3.3.1土地利益链...........................................................25

3.3.2免费教育利益链.......................................................26

3.3.3医疗保障利益链.......................................................27

3.3.4社会保障利益链.......................................................28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29

4.1完善户籍管理的立法......................................................30

4.2彻底打破户籍二元结构....................................................31

4.2.1实现户籍一元化管理...................................................32

4.2.2解除户籍捆绑的利益链.................................................33

4.3降低大型城市的准入门槛..................................................34

4.4加快中、小型城市建设....................................................35

4.4.1绿色GDP的健康发展...................................................35

4.4.2公共资源配套完善.....................................................36

4.5全面推进“居住证”制度..................................................36

4.5.1全面推进试点地区居住证的实践经验.....................................37

4.5.2完善“居住证”到户籍的过渡机制.........................................37

总结.........................................................................38

参考文献.....................................................................39

第一章 绪论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时代背景

户籍制度是世界各国最根本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从个人角看,一个人的出生、血缘关系、教育、工作、婚姻等基本情况,如果没有一个合乎法规的记录和登记,就不具备社会人的资格,其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无法得到保障。从社会角度看,户籍登记可以为公共决策提供人口信息,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建立户籍制度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社会的人口状况,进而对人口进行有效的管理。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从1958年迄今已实施了50余年,它对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并完善,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已经暴露出其严重的不适应性。

当前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所带来的问题越演越烈:一是二元的户籍制度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大,市场经济要求劳动资源自由流动,人为地划分城市和农村两个人力资源市场,实际上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二是户籍制度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是户口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障碍。四是城乡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很多福利待遇只是针对城里人,相对贫困的农民被排除在福利保障之外,不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究其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不仅仅是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了城乡户口的差别,对于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进行限制,不同的户口对应不同的福利标准,如与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利益直接挂钩。

户籍制度改革牵涉诸多社会部门,包括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国土资源、房管、农业、发改、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民政等,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逐步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停滞不前,不能突破旧户籍制度框架的主要症结就是,改革工作的思路跳不出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思维模式。要真正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

度,就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来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户籍制度,建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条件的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户籍制度。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指导思想就是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确定户籍的正确社会功能。

中国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经历一个新旧制度交错的过程,旧的制度对改革是一个桎栲,很有可能窒息改革。计划经济时代公民的一切都是由单位提供的,我们现在仍然或多或少地按照“单位人”的模式来进行社会管理。例如,我们实行了养老金社会统筹的办法,但是却采取在工作地交纳的方式。由于公民的职业流动性增强,一部分公民无法保持养老金缴纳的连续性,造成养老金“断档”,这为今后老年人的养老埋下隐患。在其他社会保障工作中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

1.1.2研究意义

(一)弄清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变化是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变迁的关键,是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

(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改革户籍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改什么,怎么改,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户籍制度的真正缺陷以及改革相关配套措施制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也是研究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

1.2课题研究现状

伴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我国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在人口学以及政治经济学方向较为集中。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经历了1949年前与1949年后两个阶段。然而在此历程中,全面系统的研究文献并不丰富。因此,对我国户籍制度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客观的概要分析,归纳吸取有参考价值的知识,并且明确它们的局限之处,才能使自己的理论研究及见解得以提升。

户籍制度是与每个中国公民密切相关的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求就、世机会,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户籍制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既有直接以当代中国户籍制度为主题的研

究,也有在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中,间接的涉及户籍制度问题。关注的主题涉及多个方面。

1、人口社会学:

人户迁徙与社会模式转变户籍制度对人口户籍的管理、登记以及社会模式的发展变化起一定的控制作用。以户口为单位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分析,则主要围绕人口迁移与社会结构两方面进行革新。相对而言,比较具体化系统化的文献专著不丰富。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具体包括:

第一,对我国国内人口迁徙演变的研究。主要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徙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学者们发现户口是束缚流动的重要参变量,开始找寻权衡城乡劳动力的自由迁徙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合理方法。赵耀辉与刘启明的《中国城乡迁移的历史研究:1949-l985》一文中,认为在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的障碍是户籍制度与劳动力自由流动制度共存局面所存在的问题,即劳动力的市场改革方面的目标就是废除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1]。马侠在其《人口迁移的理论和模式》一文中通过对英国数理统计学家E.G.Ravenstein的“人口迁移规律”与Everetts·Lee等的人口迁移理论的研究,表明了一般情况下人口的迁移量与迁移率与国家的发展变化呈现正相关的趋势[2]。相关研究还有他的《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和《当代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迁移》。2000年开始,学者们开始倡导“迁徙自由”[3]。朱福惠认为,“迁徙自由是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3]。朱其良认为承认迁徙自由权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实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4]。

第二,对我国户籍制度模式发展的研究。现时代对于户籍模式的选择,学者们存在不同看法。李全生总结了2004年之前对二元社会结构的综述:传统户籍制度及其附加制度使城乡居民差距扩大、城市化减缓、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要进行二元结构改革就必须改革户籍制度。韩央迪利用伯克利观察法(Berkeley Perspective)分析提出了他的看法,户籍改革要“更多的回应社会的需要”,“界定公众利益达到实际正义”达到“大统一”的目标[6]。席丛林认为要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户改举措,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合乎地区性的制度以大力保护农村劳动力的流动[7]。社会保障方面,白庆兰、费静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要加大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农民工的参保权[8]。政府资源方面,陈成文、赵[5]

篇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及五大建议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及五大建议

2013-12-27 09:32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网 作者: 李晓琳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关键一环,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目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整体进度仍然缓慢,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

(一)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体系尚不完善

一是户籍制度发展到今天,附着的社会管理功能、经济利益分配以及社会福利格局较为复杂,就业、住房、教育、土地、养老、医疗、生育、信息支持、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都直接和户籍挂钩。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不单纯是户口的放开,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二是相关顶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要求,最终达到有效拉动内需,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中国梦。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客观上需要有全局的、系统的、科学的顶层设计对改革进行指导。

(二)现行公共服务体制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矛盾较大

1.户籍迁移放开速度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不匹配。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一些地方正是由于放开户籍限制后,无力承担大量新进人口的公共服务而紧急叫停,如2004年郑州户改政策一步放开,几十万人口涌人城市,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而市区公办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只能叫停。

2.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面临多方利益博弈。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公共服务制度将更多的人口纳入到服务体系中,即打破当前利益格局的社会资源再分配机制。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的前提下,直接取消各地的公共服务筛选机制并不现实,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当前,我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如何在改革速度与改革质量之间寻求平衡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现行土地制度对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约较大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密不可分。土地与户籍挂钩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将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需要的劳动力储备留在了农村,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因城市资源短缺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若农村土地资产处置不清,农民无法彻底“离土离乡”,必然形成“两头靠”的状况。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效果不佳的一个重

要原因,就在于进城农民失去土地的成本高于小城镇户籍带来的福利。现阶段,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必须处理好农民转移与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

2.土地制度改革的难度较大。在我国,土地已经成为重要的财富,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农民对土地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相关改革直接触动多方利益,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依赖性不断增大,土地制度改革已经不仅仅是农村的改革,也是财税体系的改革,更是城乡利益格局的改革,从而增大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农民转户后,土地如何处置才既能满足改革的需要又保护了农民的基本利益。

(四)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矛盾集中

1.入户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比较而言,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公共服务质量更好、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教育等公共资源更充裕。因此,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户籍放开的挑战也更大。限制大城市及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主要是出于对这些城市一旦取消入户门槛后所面临的人口迁入压力和资源承载压力的考量。如一些特大城市出现的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就学就医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改革难有实质性进展。

目前,“北上广”及部分大城市完全放开户籍并不现实。如何通过公共服务、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利益,在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承载力之间寻找最优结合点,从而为深化改革做好准备,这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难题。

(五)解决存量流动人口的相关改革问题难度较大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他们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与农业的联系越来越少,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在城市落户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农民丁户改的难点多、情况复杂,成为改革过程中的难点。

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农民工的欠账较多。以社会保险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总体仍然较低,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仅为14.3%、24%、16.9%、8.4%和6.1%。二是农民工总量较大。《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3亿人,比上年增长

3.9%。三是农民工亦工亦农的身份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

(六)户籍制度改革成本分担机制的合理设计缺位

1-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就地方政府而言,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给更多的外来人口市民待遇,意味着财政开支的扩大,短期来看难以收到显著成效,而原有利益格局也可能被打破。特别是承载较多外来转移人口的城市改革成本较高,地方政府多对承担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户籍制度改革成本表现出畏难情绪。由于落实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无法离开成本分担机制这一关键性制度设计。因此,此项改革将会面临较大阻力。

2.成本分担机制的设计面临众多难点。一是我国各地情况有较大差异,市民化成本数额和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千差万别。二是利益格局复杂,涉及到包括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分担主体,农业转移劳动力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等利益相关主体,是各种关系之间的利益博弈。三是涉及到中央分税制和转移支付政策等的调整和改革。四是当前亟需进行的市民化成本测算,由于涉及到多项福利、土地支撑、地区差异等因素而一直未有科学、可信的结果。

二、深化改革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篇三: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措施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措施

[ 摘要] 户籍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如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 城市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显现, 城镇化中的区位差异更加突出, 与其他相关改革不配套等,致使户籍制度改革举步维艰。我们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坚冰正在逐渐被打破, 应继续深化改革, 按一定的目标和步骤, 坚持推进城镇化、公民一律平等、逐步到位、制度协调配套等原则, 探索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由户口登记、身份证管理等制度构成的科学的人口管理系统, 实现人口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 关键词] 户籍制度;目标;措施

一、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吉林、河南、湖南、四川、河北等地的户籍制度改革,都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城镇户籍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全面铺开, 堪称是建国以来动作最大的户籍改革措施。户籍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村人口的基数大、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落差太大等的影响。在城乡二元分割的行政壁垒拆除之后, 当前的户籍改革使一些过去的问题显性化了, 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吴云霞指出,在户籍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以及“蓝印户口”、“红本户口”、“绿本户口”、“咖啡户口”等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并存的混乱现象;出现买卖户口的现象;出现了人户分离、空挂户口、双重户口和无户口人员的现象; 出现了暂住期长达10- 20 年“暂住”人口现象等等。

2.出现了新的不平等的问题。城镇居民随着住房、福利、医疗保险、劳动就业等体制改革, 已丧失了原先享有的各种福利。农民则在宅基地审批、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享有着优于城市居民的利益。由于土地转让中城区城郊农民可以获得颇为丰厚的收益, 一些原来转成城镇居民的希望再转回农村户口, 政府不得不严把“非转农”的关口。按属地化管理之后, 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 ①土地流转问题。农民可以保留承包土地的权益, 带土进城, 享有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②撤村建居后的土地利益分配问

题。原来“城中村”的土地已经盖店铺厂房出租, 村民可以分红利。取消“城中村”后, 村民成为居民, 仍要享用这项福利。③如何统一城乡计生政策的问题。过去的计生政策是按农村

居民和城镇居民不同身份制定的, 农村人可生二胎, 城市人只准生一胎。计生管理上, 城市管得严, 农村管得松,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空白点。户籍改革后, 随之带来了农村与城市计生政策如何统一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得有新的措施出台。

3. 城市资源的短缺问题首先在教育上反映出来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向来为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 是人口迁徙的主要理由。以石家庄为例, 由于一下子放开的口子太大, 石家庄的中小学马上感到了教育资源的紧张。我们在浙江调查的情况看, 对农民进城的首要限制因素已经不再是住房、就业, 而在于城镇的教育容量。城镇所在地的学校, 一般教育质量较高。农民进城居住的主要因素, 就是要让孩子受到比乡间更好的教育, 这就必然要挤压城镇原居民的教育资源。这里还有一个高考地区分数差的问题。北京的高考录取分要比山东低100 多分, 去年曾发生青岛落榜生状告教育部的事情。实际上山东本地, 青岛比菏泽高考录取分又要低许多。一些私营企业主投资买房落户北京试点镇, 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上好大学。近年来, 各地还出现了高考“候鸟现象”。一些外省区学校以本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低为诱, 招揽考生把户口转到录取分数低的地区, 异地而考, 造成人口虚假移动。

4.城镇化中的区位差异因素更加突出出来了。从改革的情况来看, 进城对外地人有吸引力, 本地人对进城的兴趣不大。这种情况带有普遍性, 不仅发生在小城镇、小城市, 也包括大城市的郊区镇。以北京的试点镇户籍为例, 与外来投资移民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北京郊区本土本乡农民对城镇户口兴趣并不大。在试点镇的当地乡镇企业经营者和村民并不愿意把户口转向城镇,“农转非”和“村转镇”已经没有多大吸引力。本地人进城缺乏热情, 原因主要是比较成本问题。到城镇搞生产经营成本较高, 居住的限制较多, 缴纳税费项目多, 造成人们的望城却步。

5.农民到大中城市落户的制度障碍依然存在。当前对农村居民全面开放的只是小城镇户口, 条件是必须购买住房, 这种以货币构筑的新门槛对普通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逾越的。通过这一轮改革, 居住和迁徙自由可以在小城镇基本得到实现。但人们真正想迁徙的地方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大多数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门槛仍然很高, 因此, 许多人担心会形成农村、小城镇, 小城市和大城市、特大城市的

新的二元分割结构。

6.户籍制度改革与其他相关改革不配套的矛盾,致使户籍制度改革举步维艰,难以到位。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性目标, 在于淡化以户籍管理为形式的人口流动控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但是,由于其他相关改革不配套,却又反过来强化了户籍的重要性。最明显的例子如就学制度,以本地户口作为招生的先决条件,从根本上强化了户籍的重要性;再如就业制度中对户籍条件的要求, 社会保障制度中户口作为限定条件, 如此等等都程度不同地强化了户籍的重要性。可以说,倘若这些配套改革未能跟上去,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来促进城镇化的设想将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思路、时机及原则

1、当前户籍制度的改革目标和思路

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实行这一变革有着多重价值取向, 是一个由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交错构成的渐进的改革过程。在道义和理念的层面上, 是对人的基本权利—— 居住和迁徙自由、择业自由的重新肯定; 在国家发展战略上, 要为推进“十五”纲要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制度保证,让人们的迁徙、移居自由取决于更市场化的城市管理制度; 在人口管理的技术层面上, 是要废除已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二元管理结构, 建立科学化、高效率、城乡一体的户籍登记、迁徙、管理体系; 在市场经济发展层面上, 要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 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社会发展层面上, 要为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系统和个人信用系统提供一个基本的制度模

板。

近期, 政府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首先, 尽快打破农业、非农业户口管理二元结构, 废除由此衍生的“农转非”计划指标管理政策以及蓝印户口等户口形式, 按照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 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第二, 逐步放宽户口迁移的限制, 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 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社

会的综合承受能力,最终实现户口自由迁徙。第三, 逐步剥离各有关部门附加在户口管理上的诸多行政管理职能, 弱化户籍背后的利益关系, 恢复户口管理作为民事登记的基本社会职能, 实现由户的管理向口的管理的转变。抓紧制定户籍法, 完善户籍管理工作的法制化。

2、当前户籍制度的改革时机

在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上社会各界的认识基本一致, 但在户籍制度的改革时机是否成熟上, 有的人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户籍制度屡经改革, 现在条件比较成熟, 户籍制度应该取消; 有的人认为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太大(特别是内陆与沿海)社会承受能力差等多种因素, 取消户籍制度不能在短期内就实现。我们赞同第一种观点,认为第二种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的确, 目前我国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确实存在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能源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另外, 国外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城市病”顽症的前车之鉴不能不使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保持谨慎的态度。但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就是让人、财、物流向最能产生高回报的领域和地域, 形成最优化的配置。我国正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现迁徒自由可以使人力资源在流动中得到最佳配置, 阻碍人口流动有悖经济发展规则。“城市病”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经济性“门槛”的方式来解决(如迁人者要有自己拥有产权的固定住所, 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等), 而不应通过限制公民的迁徒自由来避免。从实践来看, 已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石家庄、重庆等市, 户籍改革的影响都没有预想的大, 石家庄市长的话说到了关键处:“石家庄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不完全取决于户籍制度, 而是取决于有没有经济效益, 有没有事干, 有没有钱赚, 有没有饭吃”。

进行户口迁移制度改革不仅应着眼于经济层面,还应关注到社会和政治层面。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以牺牲个人自由和利益来换取一定社会秩序的思维定式。这种以损害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幸福为代价的做法,被实践证明是目光短浅的。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要靠不断满足民众的需求, 而不是靠压制民众的需求来完成。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建立人人平等的制度, 制定政策应体现出尊重人、重视社会公平的取向。近200 年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也证明: 不限制公民的迁徒自由, 同样能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当前城市居民死守城市、农村人一旦进城就不愿离开, 其根本原因是传统体制赋予了城市居民过多的特权, 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些附着在户籍上的特权和利益, 创造出能进能出、易进易出

的人口流动迁徒制度。

3、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则

户籍制度改革既涉及到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又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得失,与每个公民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要吸取20 多年来我国户籍改革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通过户籍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公正、积极、稳妥的原则来进行。

( 1) 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放在首位的原则。全面的户籍改革,涉及到全社会,内容繁多,任务艰巨,但重点和核心内容是迁移问题,是谁迁移,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民的迁移,农民往哪迁移,只能向城镇迁移。首先是2 亿多现有过剩农村劳动力和人口需要迁移;其次,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将来还有近6 亿的农村人口要成为城市人口。

13 亿人口,8 亿是农民,是我国特有的国情。我们想一切问题,办一切事情都必须从这个情况出发,农民问题不解决, 我国的一切问题也难以解决。要富裕农民,就得减少农民。改变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传统态势,使人口城市化和国家工业化同步进行。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减轻农民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尽快改变农业结构,城乡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变农民为市民的历史过程,这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2)公民一律平等的原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个人在户口登记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不因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居住地点等有所不同。户籍只承担人口统计和管理职能,只限于登记个人身份,不能把个人身份固定化。户口类别将随着人口居住地点、时间与职业变动而变动。不是户口迁移决定人口流动,而是人口流动决定户口迁移。

(3)便民、利民的原则。城乡居民既是户口管理的对象,又是国家主人和社会的主体,我们的户口管理者是为主人服务的公仆。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管理社会,为国家各级机构行使职能


户籍制度改革新政策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57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