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初中生如何学好语文
时间:2017-04-19 06:26:28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如何帮助初中学生学好语文

? 如何帮助初中学生学好语文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第一:主要是多看参考书,看字 词 句。

第二: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上课听老师讲多记笔记,把作者的意图整懂,明白他写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

写作文不仅靠多读书而且还要有写作的基础,就是写议论文就要以一件事展开讨论,比如这件事的好处坏处,对社会的影响等着手写。

我认为上补习班没用,本来上了一周的课还要补习,身体和心理都着不住,心情也就不好,

上课就没有激情了。如果真要上补习班,那就是班上的尖子生,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就耐不住板凳上的折磨。

第三:文言文要多注意实词虚词总结归纳,基本上参考书上有。

建议你买本《课文全解》,愿你语文有个好成绩。

古文、古诗的要背熟,要会默写、会翻译,要知道中心。要知道作者极其简单的简介(字号啊什么的)。还有就是文言文下面的注释要记得牢牢的、

2.重点课文要重点复习,特别是中心。所有课文的作者就要知道是谁,要是外国作家的话还要知道他们是哪个国家的、还有就是要知道课文里哪些是台湾作家。如果你是人教版的课本的话,每一篇课文后面不都有读读写写吗——上面的字词是要会写会读的,包括课文下面的重点注释。

3.综合性学习是要联系的,比喻说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是“走近春天”,那么你就要知道几句关于春天的诗句。

4.附录上的古诗也是考察重点。就和课文里的文言文一样复习。

5.每一本语文书后面都有名著导读,上面的内容要记重点的,比喻说名著的作者,其国籍,还有这本名著的特点。

上面说的都是些基础知识,一般减分要控制在5分之内、才能开一个好头。

还有就是阅读题,这个要靠语感和平时做题的积累,比喻说:让你分析一句或一段话的作用!是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的:一是结构——什么承上启下啊,什么为哪作铺垫啊。二是内容——什么表达了啊,什么突出了啊,什么点明啊。

阅读内容再上,也要耐心的读完。

最后是作文,作文的题目第一要新颖,开头也是。卷面工整,尽量的少一些错别字,用我们老师的话就是: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给你高分我就神经病。可见老师是多么痛恨错别字??

看小说是不管用的,你总不能在考场上写小说吧?考场作文常见的是散文、议论文。我们班主任给我们推荐的书是《散文》,我平时看也是看些散文。什么鲁迅的、朱自清的,那些都过时了。落落的不朽和须臾也是散文集,文笔也不错。

首先,养成多读书的习惯。除了读名著外,可以广泛涉猎,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开始——那些玄幻类的网络文学就算了。

其次,养成多思考的习惯。除了自己看书的时候多思考一下之外,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要学会多思考——除了按照常规的思考外,还要学会不拘泥于老师给出的答案和参考书上的答案。

老师课上提的问题,考试基本上是不会考到的,重要的是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你思考与否,当时也许看不出来,但是考试的时候就会真正体现出来了。

重要的是学会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答问题的方法,纯粹的知识——除了那些基础性的东西,关于课文理解的问题,答案并不重要。

第三——除了认真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外,自己养成勤动手的习惯。能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最好,如果实在觉得有难度,那就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有感想就写,没有就算了。不过,要么不写,写的时候就写得投入一些,思考得多一些。

语文学习貌似简单,但语文科是一个高投入但不一定高产出的学科,需要持之以恒。说起来,提高语文成绩跟中药治病有点相似,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疗效”。

篇二:学霸经验之谈:学好初中语文有方法

学霸经验之谈语文篇:学好初中语文有方法

要问到学习语文的窍门,恐怕回答最多的就是——〓积累、总结〓,的确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与勤奋,但只有真正付出,才有收获,才能厚积薄发,真正走进语文的殿堂。

1.尽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既有自己本身的严谨厚重,又不乏轻松愉悦。这是因为语文包括的内容太广了,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哲理,从社会百态到内心情感,无不有语文的身影。语文本身就源于生活,但往往又是生活的概括、升华,只要你热爱生活,相信心中定有语文的一份净土。先努力从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入手,慢慢读,细细品,或许一时还未培养出兴趣,但随着学习语文的深入,你会发现蕴藏在其中的乐趣,那时你的兴趣就建立了,语文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2.重视积累与归纳:语文学习,或许一时的努力发劲,成绩上来了,但下一次忽视了语文学习,成绩立即一落千丈,这说明语文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说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学语文,而重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段时间来积累,重要的是坚持下去,滴水穿石,最终语文成绩会逐步稳定提高,不会有大起大落的现象。那么,积累什么呢?

⑴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一般留一个印象就好,每次如此,同一个字词,难一点的反复这样3、4次就记住了,长此以往,你的字词就十分扎实了。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平时老师讲课文时,都会提到作家、作品,这是留一下心,用心听一下或在书角上记一下,文学常识不至于会到贫乏的地步,也足以应付考试。

⑵现代文阅读:都说读文章在于“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核对标准答案,思索一下自己为什么就和答案不一样,答案时如何形成的,我又是怎样考虑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及时整理出这篇阅读最大的解题收获,即在本子或纸片上,下回再做题前看上两眼,下次做题就注意了,这样每次做题都有新收获,同时巩固了自己的方法总结,坚持下去,考试前不用多做题,只要把自己的心得总结回顾一遍,考试时特别注意运用,现代文阅读扣分会很少。当然,广泛地课外泛读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⑶文言文阅读:注重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课文都是经典名篇,很具有代表性。可以进行

实词、虚词、句式的归纳积累。根据课下注释,重点记忆自己不熟悉的实词用法,对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要格外注重,反复记忆,多翻译几遍课文,熟悉实词翻译特点;对考纲要求的18个虚词的用法都要熟悉,自己翻阅文言文字典,按虚词的词性进行分类整理,做一些习题巩固虚词的用法;首先学会文言句式的分析,对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要理解句式特点,记住固定的文言搭配,记住典型的一两个例句,学会类比运用。另外,对文言文中出现的特定官职、特定称谓可以总结,要知道,会翻译。

⑷作文素材的积累:好多人(尤其是男生)都抱怨自己的作文语言太贫乏,简直是大白话,其实语言是积累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你的语言会很含蓄优美的,专门准备一个作文积累本,记下写作的材料和优美的语言。擅长写散文的同学可以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好例子抄到本子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写什么用这个例子,把平时看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可以摘抄或粘贴到本子上,慢慢积累,不求每天数量多,但要真正是好的句子;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最好下载下来近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勤读勤背,学习酣畅淋漓的语言,把自己读到的新鲜例子、生动材料都记下来,学习在作文中长短句结合,多用排比句,多使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把一些开头、结尾的万金油好句子多背一些。平时作文时,写之前把本子翻一翻,说不定能找到好的灵感,尽量把所积累的材料有意识的多用,把优美的精彩语句变换到自己的文章中,考试前复习作文时,把这个本子多看看、多记记,应对考场作文十分有好处。没准因为语言优美而得高分。

3.适当的做题,在做题中总结完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多做题,在做题中重在总结完善自己的不足,把出现的新知识整理到自己的本子上,精选题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专项训练,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培养、大量的习题为基础。

4.多动动笔,闲时写一些随笔。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都写出来,或者模仿他人的范文开始,融入自己的语言特点与自己积累的材料,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从“模仿——改编——创造”,他人的文章就成了自己的有些作文,自己的能力会很快得到提升。模仿,可以模仿他人的结构,也可以模仿他人的内容。

5.可以适当课外阅读。每天饭前饭后,读一读报纸,看看短评,看看《读者》,翻翻《青年文摘》。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泛读,活跃思维,开阔视

野,培养语感。也可以读一读教学大纲推荐的20部古今中外名著,包括《语文读本》都可以随时翻翻看看。但课外阅读始终不能代替正常的语文学习。

6.关于语文课本的学习。好多同学对语文课本不重视,上课不爱听课,其实我认为这样不好,对语文课本,应做到“预习——听课、记录——反思”。预习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凡学得好的同学都会有很合理的预习,预习主要工作:通读全文,标明段号,划出生词与不认识的字,借助词典,标上读音,写上词语的解释,借助参考书,理解文章的主旨,划分段落,写清段意,对文章不明白的地方画上记号。听课时,跟着老师的分析思路走,学会如何有深度的鉴赏分析文章,把老师所说的本课的突出的写作技巧记下来,课后看看笔记,把写作特点想一想能不能用到以后自己的作文中。注重课本,其实就是对文章的精读。

7.考试前的语文全面复习。

⑴.复习课本:①大致过一遍所考课本中的现代文字词,注意易错字读音、四字词语或成语的写法。

②简单浏览课本的关于作者作品的课下注释及有关的文学常识。

③若本册书中有文言文,熟背要求背诵的文段,特别注意不常见字的写法,把重点文言文借助参考书把全文顺一遍,注意记忆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的典型例子。

⑵.复习试卷:把近期做过的、讲过的试卷拿出来,像翻流水账一样简单扫过,对做错的题目注意解题思路。

⑶.考前做一两篇现代文阅读,注意答案中的全面规范的表述,回顾以前总结的现代文阅读的方法。

⑷.复习诗词鉴赏类:把总结好的诗词的常用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看一遍,以防考试遗漏重要的艺术手法。

⑸.复习作文:(考前复习作文对提高语文成绩帮助十分大,我每次都复习作文,所以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是经验之谈)你若擅长写散文,多背些优美句段,牢记心底,考试时不管是什么作文题,只要与题目相连,稍加变换,就可使用,保证得高分。你若擅长写议论文,建议临阵磨枪,多看些论据,或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朗读记忆,用在文中,不但语言简练,而且事例新鲜,紧扣时代步伐,易获得老师青睐。建议考试作文前一定要先列提纲再作文,因为列提纲相当于二次审题,重现自己的写作思路,背诵的句子材料即使在作文中用不到,在语言运用题中也使用。长此以往,你的语文作文水平一定再上一个层次。

8.语文听课技巧

如何听语文课?此话一出,很快就会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却不易,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我相信大多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那你也许会说,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听课,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的

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怎样利用参考书呢?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你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样,再讲什么,这时,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你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quot;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quot;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

篇三:初中生怎样学好语文?

初中生怎样学好语文?

怎样学习语文?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这是每一个以语文为交际工具和学习工具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对于当今的中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不但很重要,而且很紧迫。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近百年来的现代语文教育,特别是近20年来的语文教学,从总体上看是失败的。许多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直至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真正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具体表现在:在严肃的场合与别人进行言语交际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提笔写点东西,不会组织语言,准确性、连贯性都很差;文体感也没有,写出的文章“四不像”等等。

怎样学习语文,这是方法问题。掌握正确、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越早越好,最迟也要在刚上初中时就懂得和掌握。刚上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告诉他们怎样学习语文,并要求他们照着去做。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尽到这个责任和义务(也许连他们自己也不明白呢),学生便只好在“黑暗中摸索”。结果呢?悟性好一点儿的,还学得差不多,大部分人却白白地浪费掉许多宝贵的光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机。如果有人初中毕业上了高中,还不会学习语文,那么他还会浪费掉更多的宝贵的光阴,失去更多的学习时机,就很危险了,他可能一辈子都掌握不了语文这个工具。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作这个报告,按理说有些晚了;但古人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所以尽管晚了一点儿,只要大家照着我讲的去办,至少可以避免再浪费时间。下面我们就开始谈这个问题。

一个人要真正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习得”,一个是“学得”。所谓“习得”,是指通过学习者自己读背、领悟、写作而获得。所谓“学得”,是指在语文课堂上经过语文老师指导学习而获得。在“习得”和“学得”两者之中,“习得”是主要的,是内因;“学得”是外因,它只对“习得”起推进作用。我们这样来理解两者的关系,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结合个体语文实践来看,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理解是不错的。过去许多著名作家、文章高手,没有经过学校教育,没有专门的语文老师指导,只是靠自己不断地读背、领悟而吸收,又靠自己不断地练习写作,不是也成功了吗?可见“习得”的重要,这是大家必须明白的。如此说来,也许有人要问:既然这样,学校开设语文课干什么?要语文老师干什么?不开设语文课,你们语文老师不是就失业了吗?我说,不是这个道理。学校不是怕语文老师失业才开设语文课的,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语文才开设语文课、聘请语文老师的。语文能力的自然“习得”虽然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但它又是非系统的,良莠混杂的,

缓慢的;而在此基础上,如果经过语文老师专门指导,就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从而快速而有效地掌握语文这种工具,这便是外因“学得”的作用。语文学习中“习得”和“学得”的关系就是这样:“习得”是基础,是主体;“学得”是帮助,是推进器。

然而,现代语文教育恰恰在这一点上违背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学得”占据了统治地位,忽视“习得”甚至干脆放弃它。其典型表现是:从小学三年级起,语文课堂上就以老师讲解分析为主,很少让学生读背课文,校园里几乎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一篇课文学完了,许多学生连读都读不下去,只记得几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就这些还不是自己思考领悟出来的,而是老师讲出来的。这种以“学得”冲淡乃至代替“习得”的做法造成的后果怎样呢?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了,写作能力也没有了,使整个语文教育归于失败。

由以上分析可见,学习语文尤其是要学好语文,就要遵循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违背了规律就必然会受到惩罚。下面我着重谈三点。

一、重视读背

为什么语文学习要重视读背呢?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所以,学习任何东西,首先总是要记住它。数理化学习是这样,语文学习尤其是这样。记不住,头脑里没有语言感性材料,就谈不上理解和运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背的重要。古代私塾教育非常重视读背,让学生“口而诵,心而惟”,在语言积累中牢牢把握住汉语言的特点,领悟其遣词造句的规则,可以说深得语言学习的真谛。那时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的儒生吗?幼童牙牙学语,并没有人对他进行什么语法分析,他们不是也学会了说话吗?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和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巴金、冰心等人,也都反复强调过语言学习中记忆的重要性。如巴金在回忆他学习生涯和创作的关系时说,我过去有几百篇文章储存在脑子里,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仔细分析研究过,却使我懂得了语言是怎么一回事,文章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读背,能习得语言规则,说话写文章便自然文从字顺;通过读背,能领悟文章的体式做法,写出的文章自然就合体合式;通过读背,语言积累丰富了,能启发思维和智慧,从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冰心老人说:积累语言,像银行的折子一样,储蓄得越多,支取才会越多。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写作文感到语言贫乏,像挤牙膏皮一样挤不出来,就是读背的东西太少。这和几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强调分析理解而不重视背诵记忆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刚上初中的孩子,机械记忆力很强,趁这时多读一点好文章,会终身受用。如果一时不大理解,没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慢慢就会理解的。如果等到长

大以后再去背诵,那就失去了记忆的最佳时机。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却总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从不说 “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实际上,理解和记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是一个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同时也在理解,理解的同时也在记忆,只有经过这样多次反复,语言能力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关于要重视读背的道理我们就讲这些,希望能引起同学们注意。这里再补充谈两点。第一点,读背之前要做必要的准备。可以从两方面准备:一是通过查字典弄清楚生字的读音,尤其要注意多音字。能快速地查出某个字,能根据字义快速地判断多音字在具体词语中的读音,是很重要的一项语文基本功。二是对较长的句子要研究分析,正确把握句中停顿,不要读破句。第二点,一般情况下,课文无论长短,都要求熟读。篇幅短小、文质兼美的精品文章要背诵,长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和段落也要能背诵。这是在积累精美语言,是提高自己言语水准的重要途径。此外,读时要用普通话,不要用土话方言,尽量读准字音;读时要有感情投入,进到文章的意境中去,不能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

二、重视自悟

从本质上看,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去体味、涵咏,从而达到自悟,融会贯通;教师只能在精要处点拨一下,不可越俎代庖。鲁迅先生说,孩子学说话时什么也没有,“只是通过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讲的就是语言学习要靠自悟。而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感悟。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正襟危坐,听得津津有味。下了课,如果问那些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是怎样从课文里得出的,学生大多茫然不知。任何能力都只能靠实践培养,而不能靠他人传授,语言的感悟能力自然也不例外。

对文章语言、内容、写法上的感悟有“自在”和“自为”之分。“自在”的感悟建立在读背的基础上。记住了,才能进一步理解感悟;没有记住,理解感悟就落空了。例如你接触到某一个陌生的词语,当时你虽然通过查词典理解了它的意思,却没有记住,那么这个词语还不属于你,临到要用它时你无从“提取”;如果你对这个词语当时不太理解,但却记住了,以后又在不同场合多次接触它,那么你就会逐渐理解而应用它了。句子的感悟也是一样的道理,文章读得多了,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既语感)就强,针对具体的某一句话,你不用作语法分析就能判断其正误。整篇文章的感悟也是如此,某一类的文章读得多了,你自然会悟出这类文章的大体“规矩”,知道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文体感自然就有了。“自在”的感悟纯粹是潜

移默化的,没有什么技巧,但却是最普遍的,经常的。我们在上面之所以特别强调读背,其主要原因就是它是“自在”感悟的基础。

"自为”的感悟是一种有意识的理解、体会、领悟和欣赏活动,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再由形式到内容的循环往复、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从内容方面说,要弄清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或观点,它包括理解语句、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等环节。从形式方面说,要弄清文章是运用怎样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内容的,它包括结构层次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择等环节。

先说理解语句。比如你碰到一个生词,去查词典感知它的意义;如果这个词是多义词,你还得结合词典中的释义和例句,准确判断这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带着问题经常查词典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使你对词语意义的把握更准确,更全面,比“自在”的感悟要可靠得多。如果词典上所列的义项你觉得都不合适,哪一个用在句子中都不行,这时就要考虑这个词的语境义了。推测词语的语境义要仔细看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从词典上的某一义项出发,合理引申,结论才可能是正确的。比如《记念刘和珍君》有这样一段话:“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其中“云者”旧课本没有注释,新课本注释为:“助词,表示提顿,以引起下文。”但这个注释是错误的。因为它如果表示提示和停顿,就没有实在的意义,后面的两个“这样”就落不到实处,无可指代了——“学生,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不成话,根本无法理解。那么,“云者”究竟当如何解释呢?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查词典,“云者”查不到,那我们分别查“云”和“者”,发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说它们都可以作语气助词,我们就试着当语气助词来解释。先放到句子中,在把句子放到上下文中考虑:“学生云者”,作者“向来”有此看法,不仅“这样想”,而且“这样说”,现在却对它发生怀疑了;怀疑之后,便彻底改变态度,认为不应该那样看待学生,“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可见,“学生云者”表达了一种和“悲哀与尊敬”相反的看法,即轻视、瞧不起。那么,“云者”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语气词“而已”、“罢了”,有把对象往小夸张的意味。学生而已,言下之意非常明显:他们幼稚、单纯,阅历浅,人生体验不深,参不透现实人生,觉悟不高,如此等等。这样,文意就豁然贯通了,证明我们的这个推断是基本合理的。如果有人能想到鲁迅一贯严于解剖自己,或者查了吕叔湘的《文言虚字》,知道其中解释“云尔”有“而已”这一义项,就更可以坚信我们的推断是错不到哪里去的。

理解句子,尤其要把它放在上下文中仔细体会、揣摩,合理推断,才能准确把握句意,

仍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文章开头一部分有这样一段话:“这是我所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有人认为其中的“生活艰难”是指刘和珍而言,其实也是错的,应该指作者自己。文章还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有人认为这个句子是说段祺瑞执政府制造的“三•一八”惨案,比历史上的中外杀人者更残暴野蛮,其实也不对,因为把它放到上下文中文意不通。这个句子是说中外杀人者的残酷屠杀镇压在三个女子的伟大精神面前显得极为渺小,以至于被抹杀了,句意仍是赞扬中国的女性。由于时间关系,这两个问题不能详细讨论,有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研究一下。

理解句子还要注意到修辞。学修辞,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几种修辞格,也不能把重点放在修辞手法的辨析上,重要的是要理解修辞作用。不同的修辞格具有不同的修辞效果。如比喻可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偶句使文句整齐,散句使文意流动;排比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反复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巧用口语,文章自有活泼之趣,点缀写文言成分,文章会有古雅之风。学修辞,还应注重词语和句子的推敲、锤炼、选择。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多么准确、富有表现力!再如鲁迅写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为什么不说“内中一个空破碗”呢?原来这样写,“空”字处于定语的位置,不能突出强调祥林嫂连饭也没有讨着的可怜处境;现在把它后置,它就由原来的定语变成了谓语,很醒目,从而突出强调了它。

再说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概括段意,应理清段内层次,根据段落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段有点明段意的中心句,它一般在段首,有时在段中或段尾,只要把它摘出来就是段意。有的段没有中心句,那就要把段中的意思概括为简明的话。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那么概括就要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如果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几层意思是递进的,那就摘取最后归纳的意思。归纳中心,也要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议论文、说明文的标题,就是中心,或文中有表明论点或说明对象、范围的句子,它也就是中心。记叙文一般不直接写明中心,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分析概括,方法是把全文的段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指出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最后说形式方面的结构层次和表达方式。结构层次的理解一般从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段落和层次三方面入手。文章开头往往揭示中心或确定基调,结尾则深化中心,或启发思考。过渡一般安排在文章各部分需要连接、各层意思需要转换的地方,或用过渡段,或用


初中生如何学好语文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62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