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初中语文题库
时间:2019-02-27 11:31:45 来源:76范文网

初中语文题库 本文简介:

初中语文题库一、【2018东城一模】一、基础·运用(共15分)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同学们为此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在这个舞台上,既有“旧词新曲”的重新诠释,也有“化词入乐”的创造性chǎn发。

初中语文题库 本文内容:

初中语文题库
一、【2018
东城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同学们为此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在这个舞台上,既有“旧词新曲”的重新诠释,也有“化词入乐”的创造性chǎn发。创作者借助音乐,把古典诗词精准地嵌入当代语境时,古典诗词便不难与现代人的情感与心灵发生深深的共鸣与碰撞。
事实上,旧词新唱一直是经典传承的一条蹊径。只有把传统文化从“过去完成式”转化为“现在进行时”,经典才能真正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不少古典诗词名作都曾被谱以新曲,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的成为学堂乐歌,对中小学生起到了音乐启蒙的重要作用;有的因慷慨激昂,契合抗日救亡的时代主旋律而被传唱一时。改革开放后,以王立平谱曲的《红楼梦》系列歌曲、谷建芬谱曲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作品又让古典诗词焕发了新的生机。随着流行音乐的péng
勃发展,除了“旧词谱新曲”的方式,另一种“化词入乐”的创作手法更被广泛应用。今人以古诗词名篇的题目、诗句为基础,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诠释古典诗词,让听众在欣赏优美音乐的同时,也悄然走近了古诗词。
1.(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乐(l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竖
B.乐(l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竖
C
.乐(yu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D.
乐(yu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2)请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2分)
2.节目邀请了知名歌手音乐人、港台节目主持人、文学院教授、文化名人兼作曲家作为鉴赏团成员,他们依次登台亮相。
(1)请你根据以下“出场宣言”,分别找出与说话者身份搭配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序号)。(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光千年,距离万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
C.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用曾经的盛世文化去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一次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①知名歌手音乐人_______②港台节目主持人_______

(2)如果你被邀请成为鉴赏团的成员,请仿照以上句子,也为自己设计一句符合身份的“出场宣言”。(2分)
3.
伴随节目的播出,两个人的名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是93岁高龄的潘鼎坤教授,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的陈涌海教授。教了60多年数学的潘老师,心中有一个火热的诗歌梦,他会用诗词歌赋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在他眼中,诗词与数学就如同一对双胞胎:[甲]
。研究量子力学的陈涌海教授,拿起吉他表演时,一下子就把诗仙《将进酒》原作里波澜壮阔的场面给带出来了。都说科学是人类的未来,传统只是代表过去,陈教授却用他的举动告诉我们:[乙]

(1)“诗仙”是指:(1分)
(2)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写在[甲][乙]处(填写序号即可)。(2分)
A.能够看到多远的历史,你才能够抵达多远的未来。
B.他们从事着看似与文艺不沾边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因为诗歌与音乐而丰富。
C.一个是表达客观世界的规律,一个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很多网友在观看节目后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这档节目让自己在悄无声息间,被传统诗词的美所震撼。以《别君叹》为例,当留存八百多年的南宋古琴和着歌者的吟唱响起时,观众仿若回到了古时,送君千里,思绪悠悠。
一千两百年前,当交通全靠马,通信全靠信件的时候,要送别自己的朋友,就是此去一别,相见遥遥无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将离情放在了酒和诗里。
一千两百年后,虽然有了飞机、高铁和网络,离别之情仍能触动每个人。曹轩宾这样唱道:“低吟白雪逢阳春①,送君别去无知音。”这是新加的词,也勾画出了千年绵延的离别。
千年变换,变的是物,不变的是情。
注:①《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楚国两首高雅的乐曲,现泛指高雅深奥的艺术。5.本节目内容异彩纷呈,题目《经典咏流传》也很有特点,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说说对这一题目的理解。(2分)
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主题曲(节选):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二、【2018
西城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暮春时节,学校举办“春光作伴好读诗”系列活动。九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美丽《诗经》”专题活动。
有同学查阅资料后,写出关于《诗经》的一段文字,请你参与完善,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来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我们今天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对《诗经·郑风·子衿》的化用显得如此自然真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太白表达离愁别xù(

)的神来之笔,也语出《诗经·小雅·车攻》。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探讨研究学问,我们会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赞美崇高品德,我们会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思念之情,我们会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名字yuán( )自《诗经·小雅·鹿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用典出自《诗经·大雅·荡》。

历经三千年沧桑岁月而沉淀下来,《诗经》无需唤醒,它一直在。那些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

了我们的血脉,
着我们的容貌,
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诗经》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和加点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离愁别(序)  (缘)自
  蕴藉(jiè)
B.
离愁别(绪)  (源)自 蕴藉(jí)
C.
离愁别(序)  (缘)自  
蕴藉(jí)
D.
离愁别(绪)  (源)自  
蕴藉(jiè)
2.为更加明确地表达文意,将下列各句放在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诗经》,它本存在于我们的诗书传承中
 【乙】《诗经》,它本烙印在我们的家国文化里
 【丙】《诗经》,它本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A.【甲】【乙】
【丙】

B.【甲】
【丙】
【乙】
C.【丙】
【甲】
【乙】

D.【乙】
【甲】
【丙】
3.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塑造淬炼融入
B.
融入淬炼塑造
C.
融入塑造淬炼
D.
塑造融入淬炼
4.传统楹联常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济南历下亭有一副对联,上联就引了《诗经》中的语句,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光大不同,看,抱荷无与青山老
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

A.雨雪霏霏把盏犹吟名士多
B.杨柳依依把盏犹吟名士多
C.
杨柳依依掩卷常思绿水绕
D.雨雪霏霏掩卷常思绿水绕
5.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均出自《诗经》,这些成语在句子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人的一生难免有得有失:得之,不必洋洋得意;失之,不必耿耿于怀。
B.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他感到十分遗憾。
C.他违反了校规,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他山之石,我们要引以为戒。
D.上回蒙他相助,我才渡过难关。这次我投桃报李,定要助他一臂之力。
6.请将《蒹葭》的诗句补充完整,体会《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之美。(2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
2017年9月,全国首个以“诗经”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诗
经里”开园迎宾。小镇的建筑、景观等名字都富有“诗经”特色,如“国风广场”(右图)“关雎小巷”等。请你为园中某建筑或景观(亭子、池塘等),起一个具有“诗经”特色的名字,并说明理由。(2分)
8.下列关于儒家经典著作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祭祀的歌谣。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曹刿论战》一文出自《左传》。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D.《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三、【2018
海淀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7分)
你所在的学校开展寒假游学活动。同学们在齐鲁大地游泉城,登泰山,访曲阜。探究文化底蕴,领略齐鲁魅力。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
趵突泉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下面这幅书法名帖是书法大家

赵孟頫有感于趵突泉美景而作。请欣赏并完成(1)—(2)题。(4分)(1)这幅名帖的书体是
。有同学对其作了如下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用笔清晰流畅,点画圆润,外柔内刚。
B.作品筋骨劲挺周正,情感奔放,喷薄而出。
C.作品用墨浅深自如,浓淡皆宜,俊美典雅。
D.作品布局匀称均衡,章法平和,温厚疏朗。
(2)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推断上面书帖中“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性孤”句中“濯”字的意思是。(1分)
提示:濯,金文
,由(水)、(羽毛)、(隹,小鸟)组成。
2.
访问老舍故居时,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曾把济南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为这座城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___________》,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温润灵秀的济南。同学们还了解到,老舍先生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普通民众身上。他创作的讲述北平城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小说《____________》、表现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小说《四世同堂》,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2分)
3.
同学们登上泰山,饱览大好山川的同时,了解到泰山丰富的文化底蕴。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4分)
(1)有位同学在网上查阅关于泰山文化的资料时,看到了下面一组连环画,他根据连环画内容,想用下面成语(俗语)替换第6幅图中画横线的俗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有眼不识泰山

B.掩耳盗铃

C.管中窥豹D.自欺欺人

1.一位书生偶然听说,得到螳螂捕蝉时用来遮身的那片树叶,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别人看不见。
2.
书生于是整天在树下观望,当发现一只螳螂正悄悄躲在叶子后伺机捕捉知了时,他连忙去摘那片叶子。
3.不料那片叶子掉了下来,跟地上的落叶混在一起,再也辨认不出来。他便用衣服包了很多落叶带回家。
4.书生拿起一片又一片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一遍遍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老老实实答道:“看得见。”
5.后来,他的妻子被纠缠得厌烦极了,随口哄骗了他一声:“看不见了。”书生听了大喜,拿起这片叶子,跑了出去。
6.书生奔到市场上,用叶子遮住脸意图偷盗,结果被扭送官府。县官听后不禁大笑,感叹道:“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举行过皇帝封禅大典的名山,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它仰慕备至,因而泰山常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下列选项中的泰山不含喻意的一项是(2分)(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人心齐,泰山移
C.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D.仰之如泰山北斗
4.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京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B.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
C.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京华魅力。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续友情!
5.回到学校,文学社制作了一期游学专刊。下面的文字是本期卷首语中的一段,请你将它补写完整。(5分)
山东这片土地孕育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齐鲁文化,滋养了文人墨客的豪迈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编年体史书《

》中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自信与担当;体现在杜甫远眺东岳时“




”的高远志向;体现在苏东坡“

,鬓微霜,又何妨”的报国雄心;体现在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的磅礴之气……千百年来,这份豪情怀激越昂扬,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奏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篇章的最强音。
①②③
④⑤四、【2018
朝阳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人无信不立”。“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五月,学校围绕“信”开展了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1.右图是对“信”字的解说。字源组的同学从“信”的字源出发,了解“信”的传统内涵,探究“信”的现代意义。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2分)(

)
A.讲信修睦
B.将信将疑
C.信手拈来
D.杳无音信
2.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言必信”和“行必果”。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1)-(2)题。(4分)

(1)
这两幅作品属于
书(字体)。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
笔的“丿(撇)”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2分)
(2)
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
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C.
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D.
作品内容强调“信”,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调研组的同学们走进“老字号”,挖掘其百年不衰的原因,整理出下面一段文字。请阅读语段,完成(1)-(2)题。(共6分)
①视信誉为生命,用心血镌刻承诺,是许多“老字号”历千百年而基业长青的(ào)

秘。②提起来让人(shù)
大拇指的过硬质量,就是“信”之所在。③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坚持诚信敬业。④“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秉承“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至今悬挂着“妙手回春”的匾额。⑤不止“老字号”这样,海尔初创时期,张瑞敏抡起大锤砸冰箱的故事,亦令人津津乐道。⑥归根到底,皆在于一个“信”字。⑦“信”之珍重,一如眼睛和生命。⑧能否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奥树

B.
奥竖
C.懊



D.懊


(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写出序号,并修改。(4分)

4.
《西游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魔世界:孙悟空能七十二变,神仙能呼风唤雨,妖精能幻化人形……《海底两万里》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横线处填写词语,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①

书写取经故事,浪漫奇幻;
凡尔纳探索②,神秘斑斓。
①②

五、【2018
丰台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的学习任务。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的准确性。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1)~(4)题。(共8分)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


(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

(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à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à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①简要
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
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
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
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

”,就是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
“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

等词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2分)


2.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在以下解说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熹平石经》(东汉
蔡邕)
《宣示表》(三国
钟繇)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古诗四帖》(唐
张旭)
A.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为典范。
B.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
扁,古雅精妙。
C.“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潇洒,纵横自如。
D.“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随意,潦草难认。
3.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1)~(2)题。(共5分)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
掉落的插图。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
放回《

》一书中去,理由是


(2分)
①②

(2)小林准备制作一张介绍《骆驼祥子》的荐书卡,草稿如下:
①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京味儿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先生的《骆驼祥子》。②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人力车夫。我写了一副对联为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画像:③祥子朴实,拼死拼活闯岁月;虎妞忠厚,有爱有恨了一生。
这段文字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助他改正。(3分)
句①有一处常识错误,应改为:句②有一处语病,应改为:

句③对其中一个人物的特点把握有误,应改为:六、【2018
石景山一模】
一、
基础·运用(共16分)
班级开展以“锦绣中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除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收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共16分)
1.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中国的名胜。请你根据下图和提示语,判断图中甲、乙分别是哪两处名胜。(2分)
甲甲

鹳雀楼
恒山
泰山
华山
滇池
滕王阁
西湖
提示语:
甲:①李白曾在此送孟浩然去广陵。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乙:③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甲乙
2.第二组同学与大家分享“书里那些印象深刻的名胜”。下面是他们选取的两个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8分)
【材料一】
有人说秋天是悲凉的,而野三坡的秋天却是浓墨重彩,绚丽奔放,像极了林语堂所爱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白草畔在夏天蓊蓊郁郁,现在看上去,恰似被水化开的彩虹糖。沿着山间小路走来,树叶由绿渐渐变黄变红,一路上满是诗意。
百里峡里清风徐来,沁人的清凉赶走了夏天余留的燥热,盛放的海棠花将山谷装点得更加绚烂。两边是陡峭的石壁,脚下是潺潺的流水,行走其间让人liú
lián
wànɡ
fǎn,乐不思归。
满山的野果成熟了,松鼠——野三坡的小精灵,也进入休眠的状态,山林里树叶沙沙作响,那不是秋风,是松鼠在储粮。
【材料二】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唐人于树滋在《瓜洲伊娄河棹歌》中这样描绘当年西津渡的盛况。王安石第二次入相离开江宁赴任正是从西津渡换乘过江,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泊船瓜洲》。虽然如今的长江航道已一再北徙,但如期而至的春风,依旧轻拂着不足千米的街道,那曾经的江南岸——西津渡古街。沧海桑田,津渡不再,但湿润的青石板路还在,沉重的车轮碾过的痕迹还在,一道道券门还在,为人qí
fú的过街石塔还在。人们依然可以在待渡亭里寻觅到马可?波罗离舟登岸的足迹,依然可以在创意店里边淘宝边咀嚼当年的状元饼,依然可以从小山楼敞开的窗扉遥望江际并低吟张祜的“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乘(chènɡ)
“轮”的笔顺依次是:
B.乘(chénɡ)
“轮”的笔顺依次是:
C.乘(chènɡ)
“轮”的笔顺依次是:
D.乘(chénɡ)
“轮”的笔顺依次是:
(2)请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2分)
(3)【材料一】第一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两段中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3)
请你说说【材料一】中的画线短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3.下面是第三组同学研究“山水与文化”时所搜集的材料。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从山水画和山水诗中可见一斑。多数山水画,在层峦叠嶂之间,细看总有曲径通幽,所谓“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在涧水之上,或有小桥可通山径,隐约可达茅屋一椽,想象当是隐者的居处。即使怪石嶙峋,仍有草木点缀其间。雪景则温柔如堆絮,故宫博物院收藏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冒雪瑟缩,画家却把他的衣服衬以彩笔着色,立刻使人感到寒中有暖,①









。正如王维隐居于“终南别业”时,虽然“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常自闲”,但是仍然邀约好友“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这样的隐入山中,是十分感性的。
【甲】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自许之中仍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乙】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往隐逸生涯,却并不是真的厌恨人间
【丙】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而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善意与爱惜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4.下面是第四组同学研究“山水与对联”时所搜集的对联。请你任选两处名胜,推测这两处名胜张贴的对联各是什么。(只填序号)(2分)
①剪一片白云补衲

②青山不墨千秋画
③一城春色半城湖

④邀半轮明月看经
⑤四面荷花三面柳

⑥流水无弦万古琴
⑦万木长毫挺笔端

⑧一池浓墨盛砚底
A.安徽黄山
上联:
下联:
B.新疆天池
上联:
下联:
C.山东济南大明湖上联:
下联:
D.甘肃兰州白塔寺上联:
下联:

5.第五组同学研究“山水与书法”。下面是他们选取的楷书四大家的集字(指将某一书家的字迹搜寻并集成的书法作品),请任选一幅判断书家,并说明理由。(2分)
A
B
C
D
七、【2018
通州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


隋唐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改造部分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与流经线路图,阅读后,完成(1)—(3)题。(共5分)
几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横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

。(填序号)(2分)
①寥寥无几 ②窗明几净 ③曾几何时
④异曲同工 ⑤是非曲直 ⑥曲径通幽
(2)结合“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判断文段画曲线句中运用有误的一个词语是。(1分)
(3)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甲】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
【乙】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2.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
通州燃灯塔

【提示】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
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享誉世界
下联:燃灯塔,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
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
(1)对“(公元1292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
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
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
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
(2)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单句组合成一句话,放入到文段中的横线处。(2分)
①通惠河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②通惠河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
4.下面是“墨洒通州,情系运河”书法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一气呵成、狂放不羁
B.一波三折、古色古香
C.平和流畅、洒脱俊逸
D.棱角分明、端庄大方
5.大运河古镇绍兴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鲁迅曾以浓郁的思乡笔调,把大运河哺育下的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记录在了他的散文集《旧事重提》中。后来,他将这部作品改名为《

》,题目中隐含的意思是
②。(2分)


八、【2018
顺义一模】
一、基础·运用(15分)
本学期开始,某学校为宏扬中华文化,提升个人品质,组织开展了以“用文化自信塑造当代学子”为主题的系列班会活动。请你跟随他们的活动完成题目。
1.对这项活动同学们拟写了宣传语,并对其中划线句加以修改,你认为修改方案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国际的地位和话语权,②不是看其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在于其文化是否源源不断地向海外输出,为世界所认同、接受。③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多样的历史底蕴和新陈代谢的时代气息,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作为处于日新月异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④圆满自己的中国梦,中华文化实现发扬光大。
A.
①改为:文化,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
B.
②改为:不是看其经济总量的多少和军事力量的强弱。
C.
③改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时代气息
D.
④改为:构筑自己中国梦的坚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2.同学们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据其中一段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它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3月21日春分节气,从惊(zhé)的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地有声有色。
  俗语说:“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春分一到,气温回暖就驶入了“快车道”,从春分到清明,正是一年之中气温【甲】速度最快的时节,雨水明显增多,在温热阳光的催逼下,那些枯(zào)了一冬的繁枝之上,渐渐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红及烟气淋漓的白,于是处处燃烧起来,到了一年中色调最绚烂的季节。
  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此俗历代相传。最早从周代就开始了。《礼记》说:“祭日于坛”
。过去,在老北京,皇帝在春分时祭日,要去日坛,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礼。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来临。“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二十四节气名称大多记【乙】,如谷雨、芒种、小(shǔ)、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寒皆去,天气渐暖。
  此时,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在南方,“
”,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丙】人们:时至暮春了。
此去经年,谷雨之后便要开始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那即将迎来的夏天,定会是一场别致的体验,生活便要如此,总是对未来的美好充满着期待。
(注:仓庚,亦作“
仓鶊
”,黄莺的别名。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对“年”字笔顺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惊蛰   枯燥
 小暑   “年”字第3笔是横 
B.惊蜇   枯躁  小署   “年”字第3笔是竖 
C.惊蛰   枯燥  小署   “年”字第3笔是横  
D.惊蜇   枯藻  小暑   “年”字第3笔是竖 
(2)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写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甲:高升
乙:事物   丙:播报
B.
甲:飞升
乙:景物   丙:喻示
C.
甲:升级
乙:气候   丙:点醒
D.
甲:攀升
   乙:物候   丙:告示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用正楷字体填写你认为恰当的古诗句。(1分)
 
3.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在班会活动中,爱好书法的同学们给大家讲解了苏轼的书法《黄州寒食诗帖》,这幅作品书写的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对这幅作品清高宗曾评价曰:东坡书,豪宕秀逸。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作者把情感流露作为重点,追求书法线条随心情而变化发展。
B.
“年年欲惜春”中,作者将叠字“年”简省为一个点,这种写法体现了苏轼平素的婉约风格。
C.
这幅字帖字形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变化万千。
D.
此帖字迹饱满,一腔惆怅,溢于字里行间,如“破”字,映衬出苏轼当时的艰难境遇。
4.班会活动中,喜爱文学的同学朗读了经典散文《秋天的怀念》。文中划线句有的标点有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2分)
“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5.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丹麦
B.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德国
C.
《小石潭记》  ——韩 愈——唐朝
D.
《过零丁洋》  ——文天祥——唐朝
(2)下列故事情节选自中国文学名著,对各选项中的“他”所指代的人物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他踏着那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他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此处的“他”是施耐庵著作的《水浒传》中的武松)
B.
他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此处的“他”是陈寿著作的《三国演义》中的马谡)
C.
“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此处的“他”是吴承恩著作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D.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此处的“他”是舒乙著作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九、【2018怀柔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在我国,竹子倍受人们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竹文化,学校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探究的主题就是“中国竹文化”,请你根据同学们的探究任务,按照要求,完成1-7题。(共15分)
任务一:了解“竹”的造字本义
《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象形。”甲骨文””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古代造字,“草”和“竹”相似而相反:叶片朝上为“艸”(草),叶片朝下为“”(竹)。竹的造字本义:空心,有结,长笋。也指“竹简”。古代还指箫、笛一类的竹制乐器,为“八音”之一。
所以作为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和乐器、竹器以及记载文字的东西有关。草的造字本义:百卉也,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作为部首,从“草”的字大部分与草木有关。
1.根据任务一探究的结果,判断下列词语的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书藉万籁俱寂

B.
萧瑟功亏一篑
C.
编纂名列前茅

D.
落第一筹莫展
任务二:了解“竹”的生长过程
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楠竹”,又称“毛竹”。毛竹在最初的四年里只长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毛竹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上蹿升,仅6周的时间就发生了不可思yì(
)的变化,可以长到15米,多棵竹子很快就长成郁郁葱葱的竹林。之前的四年里,毛竹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它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深深地扎根,坚持着,等到时机成熟,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2.阅读任务二的内容,找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第二行加点字“蹿”的正确读音为cuàn。
B.
括号处应填写的汉字为“议”,“不可思议”这个词在这里形容毛竹六周内生长的速度快,让人感觉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C.第三行画线词语“郁郁葱葱”中“郁郁”形容竹林茂盛的样子。
D.第三行斜体字“延”的第四笔是竖折;最后一行斜体字“及”的第一笔是撇。
3.下列成语概括上文毛竹的成长历程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厚积薄发B.
成竹在胸
C.蓄势待发
D.
养精蓄锐
任务三:了解“竹”的文化内涵
①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这样的美誉古已有之。②唐代王维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③雨后的山村、清新的空气、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泉流、竹林中洗衣少女的欢笑声、莲丛中晚归的渔舟,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卷。④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⑤诗人把它们写进诗里,也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4.语段第②句横线处缺少标点,语段后两句中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依次添加和修改。(3分)
横线处添加的标点是:_______句子修改:_____________

5.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借“高风亮节立天地,虚怀若谷驻人间”,“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等对联来勉励自己。下列是两组关于竹的对联,请你任选其一,将其补充完整(2分)
A.上联:石头解性真吾友下联:________是我师
B.上联: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下联:竹可折而不可________ 
选项:

(填字母序号)下联:6.郑板桥一生酷爱竹,他的书画作品也往往与竹有关。请你欣赏下面的这幅作品,从笔画、章法、结构、内涵等方面说说这幅作品中书法的特点。(1分)

书法特点:
7.通过探究竹的文化内涵,同学们感受到竹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精神品格已然相融,这正是竹文化的核心所在。竹子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成为人们所推崇的虚心进取、高风亮节、刚直不阿、雅然脱俗等美德的生动写照。在你读过的名著《

》(填作品名称),


(人物及其情节),表现出竹一样的③(精神品格)。(3分)


③十、{2018密云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世界,也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
阅读学校板报上的一段文字,完成⑴-⑵题。(共4分)
“北京8分钟”总导演张艺谋摒弃了他所(shàn)长的人海战术,重在展现中国形象。从智能机器人、减重熊猫木偶等高科技成果,到冰屏中展示的高铁、天眼、大飞机等新成就,让世界为中国的发展而赞叹。而长城、中国结、五彩祥龙、凤凰展翅、梅花等中国传统元素的呈现,又使人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味道。

对文中加点字的笔顺和横线处应填写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世”
的第二笔是竖
善长
B.
“世”
的第二笔是竖
擅长
C.
“世”
的第二笔是竖折

善长
D.
“世”
的第二笔是竖折

擅长
⑵请从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副对联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把序号填在空格中。(2分)
中国制造筑时代辉煌
现代科技扬中国自信
冰雪元素绘奥运蓝图
传统文化展华夏文明AB
CD上联:
下联:
2.
⑴下面是一位同学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其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①熊猫队长的创意使嘉陵江畔的艺术奇葩:川北大木偶被世人瞩目。②在歌曲《歌唱祖国》的音乐声中,熊猫队长与轮滑少年共同配合,演绎了冰球、冰壶等冬季体育项目。③当他们化身熊猫信使去收集邀请时,使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标点符号修改:

句子修改:
邀请函
亲爱的朋友:
诚挚的邀请您2022年来北京,看冬奥,过大年!⑵请你为北京冬奥会邀请函补写一段话,融入北京和冬奥的元素。(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60字左右。参考用词:长城、冰雪、激情……)(3分)

3.
某小组同学对龙凤图案很感兴趣。他们查到了京剧《龙凤呈祥》中的一段唱词:“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由此可以推断《龙凤呈祥》这一剧目取材于我国古代章回小说《



》,作者是



。(2分)


②4.学校戏剧社将在小剧场播放京剧《龙凤呈祥》,想从以下四幅字中选一幅作为海报用字。你推荐哪一幅?请结合作品的字体及特点说明推荐的理由。(2分)

第一幅

第二幅第三幅
第四幅
你推荐:第幅
字体:

理由:十一、【2018
平谷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四月初,某学校组织初三学生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了以“了解历史
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3题。(共16分)
1.活动前,一位同学在搜集资料时发现了下面一段文字。认真阅读,完成(1)—(4)题。(共8分)
孔庙前院大成门东西两侧,在古树浓荫掩映下,静静地【甲】
着198
块进士题名碑。这些石碑形态(gè)异:或微微倾斜,或高高耸立;或透雕盘龙,或素朴无纹;或精美华贵,或大方简洁。石碑上镌刻着元、明、清三代51624
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还记录国家、社会,
尤其是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历史情况。保卫北京的于谦,实施改革的张居正,“心学”领袖王阳明,一代奸臣严嵩,戏剧大师汤显祖,大词人纳兰性德,风流才子纪晓岚,湘军统帅曾国藩,三代帝师翁同龢……科举制度使这51624人得以题名在碑石之上;反过来,这51624
名进士也(zhāng
)显了科举制度、
【乙】了科举制度。石碑因文字而留存,文字因人物而生动。进士题名碑因51624
名进士而闻名天下,它如一枚活化石,静默在孔庙里,向人们讲述历史。
行走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一个个名字幻化成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眼前一一回放。一个人、一则故事、一段历史,回眸时不免让人发出无限感慨……
(1)下列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倾斜(qīng)形态个异
章显

B.
倾斜(qǐng)形态个异
彰显
C.
倾斜(qīng)形态各异
彰显
D.
倾斜(qǐng)形态各异
章显(2)根据语意,从下列备选词语中分别选出一个,填入上面文段中的【甲】【乙】处。(2分)
【甲】_______(A.屹立
B.矗立)
【乙】_______(A.延续
B.延伸)
(3)根据文段的相关内容,解释文中画线的“活化石”一词的意思。(2分)

(4)该同学认为选文结尾应写出“慨叹”的内容,根据相关内容,你认为补充最恰当的一
项是(2分)
()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走进博物馆,
孔庙内的“乾隆石经”受到同学们的关注。下面是班长的一段解说词。完成(1)—(2)题。
“乾隆石经”亦称“十三经刻石”,是乾隆年间镌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刻石的统称。经文628000余字,全部为雍正年间江苏贡生蒋衡手书,历时12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钦命动工刻石,历时三年刻成,全部刻石189块,加上一块御制告成碑,共190块。
(1)班长在向同学介绍这十三部儒家经典时有意漏掉了两个,请你根据班长的提示将其补充完整。(2分)
十三部儒家经典包括:《周易》、《尚书》、《


、《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提示: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面对“乾隆石经”,宣传委即兴写了一段感言。请同学们为他补写结尾。(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字数不超过20字)(2分)
汉朝以来,十三部儒家经典一直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一代代的读书人从中汲取了无尽的营养,它孕育了李白、杜甫,它孕育了范仲淹、苏轼,它孕育了梁启超、鲁迅……“十三经”所代表的精神和气质,已经深深地刻划在我们这个民族的骨骼上,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里。那一百九十块石头,

3.博物馆有很多匾额,这些匾额的文字内容大多出自儒家经典,或是褒扬孔子,或是劝诫国子监师生。下面是一位同学记录下的四块匾额的内容,依据解释判断匾额内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万世师表——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B.生民未有——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过,世上只出现这圣人
C.与天地参——于天地齐名
D.文行忠信——好学、文明举止、尽忠职守、诚信
4.
“柳体”以瘦硬、骨干而见长,折笔处“骨节”明显,点画爽利挺秀,结体严紧。下面书作中,是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十二、【2018
大兴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是同学们整理出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①学习书法先从开始,再学习
,最后是
。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②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③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í)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章法布局达到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疏散sǎ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ㄋ(横折折折钩)”
B.疏散sǎ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撇)”
C.疏散sà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撇)”
D.疏散sà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ㄋ(横折折折钩)”
2.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整体布局
结构
基本笔画B.章法布局
基本点画
结构
C.基本笔画
整体布局
结体
D.基本点画
结体
章法布局
3.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句子修改:
4.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5.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寒食帖》
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
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任意一副对联的顺序。(只填序号)(2分)
答:上联:

下联:
7.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浔阳楼吟反诗中的那首七绝诗产生了兴趣,
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诗文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①,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①宋江家在山东郓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十三、【2018
门头沟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它给家中后人们树立了价值准则。为了弘扬家风文化,同学们以“中国家风文化”为主题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以下是他们搜集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
1.对以上同学们搜集的以“家和万事兴”为内容的四幅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图1是草书。其特点是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体势连绵,笔画省略,结构简便。
B.图2是篆书。中锋运笔,圆起圆收;提笔运转,粗细一致;弧画运笔,搭接无痕。
C.
图3
是楷书。其优点是本着实用的目的,力求运笔快捷,省时省力,易于辨认。
D.图4是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材料二】
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傅以渐收到家人来书后回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是啊,总不至于穴居吧,为此事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的确有失颜面。于是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同样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这就是三尺巷又名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然被天下人传为佳话。
2.
下面是几个同学对家书的分析,请你指出错误的一项。(2分)()
A.“修”本义是“改造”,
如:修心,改造心灵。这里是“撰写”的意思。
B.
当年,指过去某一时间,在这里读作当dānɡ年。
C.
“犹”多用于书面语。其第三笔是“撇”。这里是副词,“还”的意思。
D.家书中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对这起宅基纠纷的鲜明态度。
3.同学们针对以上材料创作出一副对联,只是下联没有完成,请你补充完整。(2分)
上联:三尺宅基显前人气度
下联:千年佳话
【材料三】
古今名人在教子方面所体现的家风特点为后人称道。
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
【甲】
,第二要有
【乙】
,第三要有【丙】
。有了第一,则断不甘为下流;有了第二,则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了第三,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以莲花为题材的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这个老友病故的讣告时,面有愧色,随即作画,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他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虽然烧掉了一幅珍贵的“百莲图”,对儿子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否则,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两个儿子就不会那样优秀。
4.请你根据语境将三个备选字分别填入第二段中的【甲】【乙】【丙】三处(3分)
备选:识



【甲】:【乙】:
【丙】:
5.第三段结尾一句在标点符号、句子表达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标点符号修改:
句子修改:
【材料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小小家风传承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小小家风汇集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因此,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与义务,建设好的家风,
①,
②,让良好的风尚得以弘扬,让中华文明世代传承。
6.以下的两句话是材料四中的原句,请你将他们还原到材料中的①、
②处。(2分)

A.
延续好的家风B.维持好的家风
十四、【2018
房山一模】
一、
基础·运用(共1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4分)
①“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冯骥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
②冯骥才表示,国家舍弃3天的GDP,而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增补为法定节日,不是件小事。他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含。因此在平常的节日里,生活也是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③他举例说,韩国的端午节至今仍保留着荡秋千等传统,日本的樱花节也必须穿和服。而中国人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却并不清楚在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冯骥才还表示,人民是节日遗产的携带者,更是节日的传承者。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促使全民对节日实现集体认同,需从下一代抓起。同时,节日文化应该更多地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使之切实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孩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否则,节日文化传承就是空谈。
1.文中第①段有一处标点错误,第②段有一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加以修改。
(2分)
答:(1)应将第①段中
改为。(2)应将第②段中的“”改为“
”。

2.为第①段横线处选择词语,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2分)
(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消逝  消亡
B.消失

消亡
C.消失  消散
D.消逝 
消散
(2)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
(1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7题。(11分)
①在堪称“北京小西藏”的房山区蒲洼乡,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芦子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到了年节,却能吸引几百外村、外区县甚至外地人来祭拜先祖。原来,这里便是京冀两地“隗”(wěi)姓人的发源地。
②升族旗、唱族歌、撞传续钟、读族规祖训、祭奠先祖……隗氏家族自2007年成立文化联谊会以来,先后举办了11次祭祀先祖先烈的庆典。隗氏祭祖仪式承载着对姓氏文化的传承,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在祭祀活动中,把家规家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讲,也能教导年轻人不忘家族传统美德,不忘对长辈的孝道。
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隗氏祠堂内还悬挂着传续了18代的隗氏族谱。看着族谱上,每一代的每个名字不过占据一个小格子而已,族人们感叹,“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子,其实很小,在有限的生命里,更要传承先辈留下的美德,踏踏实实做人”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河万里,自有源流。从创修的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大约可以溯觅到炎黄时代。据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zǐ)归东南的隗国,历史名人众多:隗状,秦朝丞相,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任丞相;隗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封西州上将军;隗禧,三国时魏国郎中,少年时以砍柴为业,闲暇时间苦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撰有《诸经解》数十万言。当今时代,也有将军隗福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隗氏后人,承继家族传统,英明睿智,成就非凡,贤才辈出,不胜枚举。
④续修宗谱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
!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宗谱的意义就在于此。
3.
第②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第④段加下划线字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承载
(zài)
“义”笔顺:
B.承载
(zǎi)
“义”笔顺:
C.承载
(zǎi)
“义”笔顺:
D.承载
(zài)
“义”笔顺:
4.
对第③段加点字意思的理解、为第④段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2分)
A.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B.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C.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D.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5.
晓明是隗氏后人,曾随家长在清明节参加过“隗氏家族祭祖大典”,他记得族谱上有一副对联,但有些字句记忆模糊了,请你帮他补全。(2分)
上联:□







下联:子






6.
祭奠祖先,存续族谱,传承族规家训,可以约束后辈的行为,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其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选自同一封名人家书,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你更欣赏那一幅?请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
(3分)
第一幅
第二幅我欣赏:

理由是:7.
前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均出自的《诫子书》,他是“智”与“忠”的典范,其另一句名言“
,死而后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传奇故事多见于(人名)的《
》(2分)
十五、【2018
延庆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1.学校组织初三同学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学校印发的参观手册上有下面一段话,请你阅读这段话,完成⑴—⑷题(共8分)
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就
成果)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众多科技成果创造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再次取得长足进步:铁基高温超导、量子科学、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

(成就
成果);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大步走向世界。“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它们已经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我国辉煌的创新成就让人民倍感zhèn()奋和自豪,也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⑴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载人航天(zǎi)
“母”的第三笔是点
B.载人航天(zài)
“母”的第三笔是横
C.载人航天(zài)
“母”的第三笔是点
D.载人航天(zǎi)
“母”的第三笔是横
⑵文段中填入□中的标点和括号中的字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逗号

B.逗号


C.分号

D.分号

振 ⑶文段中填入横线①②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是(2分)(


A.成就
成果
 

B.成就

成就

 
C.成果
成就
 

D.成果

成果
⑷文段中前四句话中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加以修改(2分)

2.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外观独具特色,同学们结合科技馆主题和该建筑造型创作了一副对联。下联是“科技成果若繁星似烟海,创新发明艳寰球”,请你根据文字介绍和图片选出合适的上联(2分)(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正方体,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
A.新馆建筑如积木建魔方,解锁探秘深寓意
B.新馆建筑如巨锁像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
C.新馆建筑鲁班锁巨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
D.新馆建筑如积木相咬合,解锁探秘深寓意
3.在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过程中,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参观感受,下列四则感受中使用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挑战与未来”展厅展示了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与贡献,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与憧憬。——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紧扣“挑战与未来”的主题,强烈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中“人类未来”“科技创新”等内容的理解
B.“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展区主要有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丝绸之路地图以及国外传入我国的科技成果等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啊!——这句话用感叹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丰富内容的感慨万千。
C.在“探索与发现”展厅中,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在参与中感受到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启迪,享受到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快乐,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同学们对这个展厅的喜爱、不愿离去。
D.“特效影院”展区中的一个个影院就如一台台时空穿梭机,带领我们上天、入地、下海……体验各类影视特效刺激,身临其境的感觉太棒了!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特效影院”让人感受到时空穿梭的快乐。
十六、【2018
燕山毕业考】
一、
基础·运用(17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⑴--⑷题。(8分)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建的中国馆,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自建成以来,一直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②自从有巢氏构木为巢,人类就开始了营造自己居处的历史。《易传
系辞下》中说道:“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意思是,圣人按照“大壮”这一卦的形象(其卦象为上有雷雨,下有御雨之圆盖)建造了上栋下宇的房屋,为人们遮蔽风雨,改变了穴居野处的生活状况。由此,“上栋下宇”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特点。
③在我国古代,“上栋下宇”常常作为房屋的代称。其中,“栋”包括支撑屋顶的檩子、椽子等结构;
“宇”则是支撑屋顶的梁、柱的总称。上栋下宇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特征——以木梁和木柱承重,“栋”的重量由“宇”来支撑。中国民间流传的“墙倒屋不塌”的说法,正是因为梁柱取代墙壁成为了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④我国木结构建筑还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斗拱。
“斗”和“拱”是位于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支撑构件。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作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作斗。斗拱是一种承重结构,它能将屋檐的重量过渡到立柱上。斗拱也具有审美价值:一方面,它的形状和图案本身颇具美感;另一方面,它让屋檐更大程度地向外伸展,呈现飞动之势。所以,我们往往可以在一些经典建筑中欣赏到漂亮的斗拱和飞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青睐lài
穴居野处xué
斗拱飞檐dǒu
B
青睐lái
穴居野处xuè
斗拱飞檐dòu
C
青睐lái
穴居野处chǔ
斗拱飞檐dòu
D
青睐lài
穴居野处chù
斗拱飞檐dǒu
(2)给下面句子添加标点断句。(2分)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3)《醉翁亭记》中,作者笔下的醉翁亭体现“斗拱飞檐”建筑风格的句子是(2分)
(4)园林建筑里,亭台楼阁的楹联是重要的装饰,彰显了强烈厚重的文化气息。以下六个句子均选自颐和园的建筑楹联。它们可以组合出的三组对联,比较恰当的一项是(2分)(



玉案香分花有影
②竹坞移琴穿径远
③松亭觅句过桥迟

翠涌千峰宿雨收
⑤瑶阶月静露无声

碧通一径晴烟潤
A
①②
③⑤

④⑥
B
⑤①
②③

④⑥
C
①⑤
④⑥

②③
D
③④
①②

⑤⑥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无误的一项是(2分)(


A
《邹忌讽齐王纳谏》孟

《战国策》
B《陈涉世家》

司马迁
《史记》
C《小石潭记》

欧阳修
《欧阳文忠公文集》
D《孔乙己》


《朝花夕拾》

本文档由论文格式(http://www.csmayi.cn/)用户上传

初中语文题库 本文关键词:题库,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题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语文题库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6341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初中语文题库模板 初中语文题库怎么写 初中语文题库如何写 初中语文题库格式 初中语文题库范例参考 初中语文题库开头 初中语文题库开头语 初中语文题库范文 初中语文题库范例 初中语文题库格式大全 初中语文题库_题库,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题库大全 初中语文题库格式模板 初中语文题库免费模板 初中语文题库免费格式 初中语文题库格式如何写 初中语文题库开头如何写 初中语文题库免费范文 初中语文题库免费范例 初中语文题库免费参考 初中语文题库模板下载 初中语文题库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题库模板怎么写 初中语文题库格式怎么写 初中语文题库开头怎么写 初中语文题库开头语怎么写 初中语文题库模板如何写 初中语文题库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