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做心电图的顺序
时间:2017-04-22 07:52:45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心电图看图步骤总结

bgrsghII直立,avR 窦性

有P—R﹥0.12秒→房性

II倒置,avR直立P—R<0.12秒→交界性(P可在QRS前或后)

规则F:250—350次/分→房扑: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一致的f波。间隔规则,

f波间无等位电线。

—R绝对不等→ 房颤 v1导联显著,f纤颤波 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间距不等r-r间期绝对不等。

P 不规则f:350—600次/分 R—R等而慢,QRS频率<60次/分→ 房颤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

性逸搏心率→治疗用异丙肾上腺素,最佳方法:安装心脏起搏器。

QRS<0.11秒→交界性

无,R—RQRS>0.11秒→室性

QRS>0.11s,起始部增宽(&波)→预激综合征

<0.12s

QRS<0.11s,起始部无增宽→短P—R综合征

正常

P—R 0.12~0.20 规则R—R中,突见脱漏一个QRS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1、pr间期p波后无qrs波群,2、凡连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ors波脱漏者,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P:QRS=1:1 I 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逐渐延长,至脱漏一个QRS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P‵与QRS无关,P‵位置不固定且频率>QRS,QRS频率40~60次/分→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偶发或多发而不连续,代偿间歇完全室早

前无P,提早 连发,140~200,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心室融合→室速(30秒自止者

为阵发)

呈rSR“M型”,V5、V6的S>0.0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前有P

V1的S波宽,V5、V6的R>0.06s、无q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 <0.11s 室上性 正常

形态规则、振幅相等的大正弦波样,200~250→室扑(几秒内迅速转为室颤)

QRS

找不到等电位线 形态、振幅、间距绝对不规则的低小波,250~500→室颤(数分钟内变直线)

主波增宽畸形,围绕基线上下扭转,>200→尖端扭转性室速(多10秒内自行

终止,易复发)

在R为主波的导联中,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和或T倒置心肌缺血

T高耸,一段时间后自行回复正常(一般24变异型心绞痛 水平或弓背抬高

T对称高耸或对称、倒置深尖(T波演变为先正后负)+病Q

(>0.04)心梗(胸导联R波低矮或进行性降低也提示

心梗可能)

怀疑心梗或心绞痛者均须动态观察,每半小时做一次心电图

两肢不对称,前部较平缓、后部较陡,与主波方向一致正常

高钾

两肢对称

高大(基底部宽)+ST改变

确定是否高大,参见ST改变)

T 低平:胸导联中,R为主波时,T<1/10R提示心肌缺血可能,须结合临床。

两肢对称深尖(冠状T心肌缺血

倒置

两肢不对称 心肌肥厚、心肌病

U高于T 低钾

>1秒(5格) 窦缓(心率<60)

规则

P—P <0.06秒(3格) 窦速(心率>100)

不规则,相差>0.12秒 窦性心律不齐

见一长P—P,长P—P与短P—P无倍数关系 窦性停搏

P 同P—P

QRS<0.11s,40~60 交界性逸搏

R—R 前无P 频率<40 室性逸搏

QRS>0.11s

频率140~200,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心室融合 室速

QRS不成形,找不等电位线 参见上述QRS处(室扑、室颤、尖端扭转性室速)

P>0.11s 左房大;肢导联上>0.25mv,高尖,右房大

QT间期(正常0.32~0.44):一般采用QTc为标准,QTc=QT除以(R—R)的平方根,电脑会计算出来。QTc延长标准:男性≥0.45s,女性>≥0.46s。

QTc延长的意义:低钙,以及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索他洛尔的影响或中毒。QTc缩短:高钙。

记住这个很重要:窦房结、房室结、心室的自律性分别是:60~100、40~60、<40次/分。

正常心电图:

P波: 在II直立,avR倒置,否则为逆行P。

PR:0.12~0.20s

QRS: <0.11s(西医八年制教材是<0.12s)胸导联:从V1到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S波为主波者不应再出现Q波,否则提示心梗。V1、V2一般无Q波。

ST:,以QRS终点后0.08s为测量点,正常压低<0.05mv,V1V2V3可抬高,但必须是下凹型抬高。

T:与QRS主波方向相同,在R为主波的导联,不低于1/10R。在V1直立时,在V2、V3必须直立,否则提示V2、V3缺血。胸导的R波逐渐升高,最高V5或V4,S波逐渐降低,最大为V1V2;!

P—P:相差<0.12s,频率60~100次/分。

R—R:每个R前应有P,余同P—P。

心梗定位:

前间壁:V1V2V3 前壁:V2V3V4V5 广泛前壁:V1V2V3V4V5

下壁:II、III、avF 正后壁:V7V8V9,(V1V2V3呈镜面相)

侧壁:I、avL、V5、V6

右室:V3R、V4R

Tips:做心电图的时候,V1、V2有时做不出r波,给诊断带来困难。碰到这种情况,可把V1、V2导联的位置往下移,这样可以就做出来。如果下移到肋弓仍未做出来,可能就要按图诊断了,V1、V2无r波时,提示心梗可能。

感言:心电图千变万化,要看得准而快,非下大力、气花大时间不可,可怜我们时间都很有限,要能100%看懂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必恢心,临床上能看懂危急性的心电图就很不错了,病情不急的可请心电室来做。临床上心电图主要看心肌缺血、心梗、恶性心律失常。

判断心肌缺血和心梗重在形态:缺血为ST水平和下斜形压低,梗死时ST水平或弓背抬高,胸导联R波低矮或进行性降低也提示心梗可能(这一点比较难判断,碰到时赶紧向心电图室求救).,同时急请心内科会诊。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缓慢性、快速性及传导阻滞。缓慢性是指心率<60,这个总会数吧,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II度II型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也是用阿托品。快速性为心率>100,若QRS>0.11s,更是危险,心律失常要快速分清比较难,紧急时候分不清时,可用胺碘酮,其对室性和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都有效,但对于尖端扭转性室速,其治疗须用硫酸镁静滴。可以说除了尖端扭转性室速外,其它的心动过速都可用胺碘酮治疗。

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房颤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虽然房颤,但心室率(即每分钟QRS的个数)很慢,此时不可见房颤就用胺碘酮,因为胺碘酮会导致心室率降低,心室率已很慢,再用就有可能导致心脏停搏的危险!此时应当用异丙肾上腺素,最佳方法为安装心脏起搏器。记住心室率才是最关键的!不能让它太快也不能太慢!

上面从P到R—R的顺序是按看图步骤编排的,按上面的步骤顺序看图,一般不会遗漏东西。以上为在心电图2周总结到的一些看图方法,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最后推荐大家看《明明白白心电图》,写的确实比较明白!

室早的的危险性在于:频发(>3次/分),多源(形态不同),此时需要治疗。

房扑房颤在V1导联最清晰!

S波为主波者不应有Q波,否则心梗,而R波为主波者可有Q波!

T波高尖(胸导〉1.5,肢导〉0.7)(特别是下端开口较窄时),高度怀疑高血钾!

P波形态各异,为游走性节律!

骨密度测定:一般选腰1—腰4四个椎体测定,若腰椎有骨质增生则选两髋关节。结果判断:看T-score的平均值。

篇二:心电图电极安放位置及颜色对应

心电图电极安放位置及颜色对应

肢导 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 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

胸导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2 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紫色

篇三:心电图判读步骤

心电图的判读步骤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 赵斌

一、心电图的发展史

自 1887 年 Waller 描记出人类第一份心电图已整整 125 年了。心电图技术的问世极大程度的提高心脏生理学的研究水平,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甚至使整个临床医学都随之发生了改变。

Waller 是英国杰出的生理学家,由于其对心电图技术的巨大贡献, 我们称Waller是心电图的先驱。 (ppt3) 图片显示的是 Waller 和其在 1887 年应用毛细管电流计,在体表记录的首例心电图。

Einthoven,荷兰生理学家,应用弦式电流计记录到的更为精细的3导联心电图,经过数学校正,使原来的4个波增加为5个,即P波、Q波、R波、S波和T波。1903年,Einthoven《一种新的电流计》的论文发表,其记录的心电图及命名法立即得到广泛承认。所以,1903年被确定为心电图临床应用的开始。由于Einthoven对心电图的贡献,Einthoven被称作心电图之父。

(ppt6)示意图显示的是从1887年Waller描记出人类第一份心电图,到目前整个心电和心电治疗的进展过程,到了80年代中末期,除了心电图技术以外,我们利用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先后开展了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直流电射频消融术,揭开了心律失常治疗的新纪元。(ppt7-8)图片分别显示的是当年第一台弦式电流计和现在的心电图仪器。

二、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

正常心脏,(ppt9-10)图片所示,窦房结是心脏里自律细胞频率最高的,每分钟发放冲动60-100次,通过窦房结来发放电冲动,经过房室结、房室速、蒲肯野氏纤维来传导,让心脏完成正常的收缩和舒张。(ppt11)图片显示的是心脏的供血,主要是由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完成心肌的供血。如果窦房结及其传导系统出现异常,(ppt12)图片所示,心脏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病人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到血液动力学,病人就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和周身供血不足的表现。脑供血不足表现主要为头昏、眩晕、黑朦,甚至晕厥,癫痫样抽搐;周身供血不足的表现为心悸、胸闷、活动耐量降低,甚至心衰等。

心电图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临床医生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和相应的治疗。同时,可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进行相应的诊断。另外,在心肌梗塞的治疗中,可以根据心电图指导适当的溶栓治疗。心电图是一个重复性高,易于操作,无痛苦,低廉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在急诊上,心电图的检查对病人是非常重要的。

三、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一)患者的准备。

1. 在进行描记心电图前,让被检查者静卧数分钟,减少因肌肉震颤而引起的干扰;

2. 对初次检查心电图者,在操作前要作好解释,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3. 被检查者一般采取卧位,宜用木床。患者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

4. 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二)操作步骤。

1. 接好导联线,左手黄线,右手红线,左足绿线,右足黑线;

2. 打开电源开关,预热 1-2 分钟;

3. 定好标准:即加 1 毫伏特电压可使记录笔上移 10 毫米为准;

4. 开始记录 12 导联心电图;

5. 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导联。

四、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和心电图报告的内容

(一)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pt18)图片显示的是正常心电图的5个波形即P波、Q波、R波、S波和T波。

1. P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P 波的起点表示激动自窦房结达到心房,其终点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动。正常心电图的 P 波向上,而 aVR 导联中 P 波倒置: avL ,Ⅲ及 V1 、 V2 等导联中 P 波可向上,倒置,或呈双向。正常向上的 P 波顶部圆滑。 P 波的时限不超过 0.11 秒,其振幅应小于 2.5 毫米。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 P 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 P 波有异常,提示心房有病变,若无 P 波常是节律问题。

2. P-R间期。 自 P 波起点至 Q 波群起点的间隙为 P-R 间期 。 P-R 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 , 正常数值为 0.12 ~ 0.20 秒,婴儿及心跳较快者, P-R 间期可较短。 P-R 间期延长常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 QRS波群。 Q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 R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无向下的 Q 波, S 波是随着 R 波之后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其起点表示激动开始达到心室,其终点表示两心室全部受到激动。正常 QRS 波群的时间不超过 0.10 秒。在标准导联中,每个导联的 QRS 波群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加大于 5 毫米,若小于 5 毫米则称低电压。胸导联每个导联 QRS 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应大于 8 毫米;在胸导联中 V1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10 毫米, V5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25 毫米,若电压过高,提示心室肥大。

4. S-T段。 起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的起点, S-T 段应在等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向下偏移一般不超过0.5毫米,向上不超过1毫米,但在V1和V2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3毫米,V1不超过5毫米。 若 S-T 段上下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心脏病变。

5.T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在正常情况下, 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T 波的振幅在肢导联一般是 2-6 毫米,在胸导联可能高达 12-15 毫米,估计 T 波振幅大小时,应同时注意 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一般 T 波的振幅应不小于同一心动周期的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变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加以解释,一般可见于心肌病变。

6.Q-T间期。 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此段时间随心搏速率而改变。心率快, Q-T 间期短。而心率慢, Q-T 间期较长。正常范围是 0.36 - 0.44 秒。 Q-T 间期延长可见于心肌病变。

7.U 波 。 U 波是在 T 波之后的一个较低的波,形成机制尚不甚明了。有学者认为此波代表心室传导纤维的复极,故亦有人称之为蒲肯野氏纤维的 T 波。一般方向与 T 波一致,应较 T 波为低,通常不超过 0.5 毫米,但 V3 导联的 U 波有时可达 3 毫米, U 波特别明显时可见于低血钾情况。

(二)心电图报告的内容。( ppt26 )图片显示的 是正常胸前导联V1-V6导QRS波群的特征。一般来说,心电图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心脏的基本节律、传导的间期、心电轴、QRS波群的情况以及ST段和T波的情况。

五、心电图的判读步骤

(一) 将各导联心电图按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及胸前导联排列。检查各导联有无技术误差,电压标准化是否正确等。所谓电压标准化,就是记录心电图时,调节电流计的灵敏度,当电流计通过 1 毫伏电压的电流时,记录笔偏动应为 10 毫米,不足或超过 10 毫米,则会影响波形电压测量的准确性。

(二) 检查每个心动周期,是否有P波,以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是否正常,以确定心脏的节律属于正常还是异常。 用分规测量 P-P 间隔是否规律,测定时限,计其心率,计算的方法是,将 60 秒除以 P-P 间隔时间,即得每分钟心率。例如 P-P 间隔为 0.8 秒,则心率等于 60 ÷ 0.8=75 次 / 分。如遇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则计 3 秒内的 QRS 波群数,乘以 20 ,即为每分钟心室率。用同法可测心房率。

(三)检查 P 波的形态、振幅及宽度,第Ⅱ导联及 aVF 和 V1 导联的 P 波一般较为明显。测量 P-R 间期,在标准导联中,选择 P 波宽而明显且有 Q 波的导联进行测量,如无 Q 波,则在有明显 P 波及 QRS 波群最宽的导联中测量;观察各导联 QRS 波群的波形,测量振幅,主要注意 V1 、 V5 , avL 及 aVF 导联,测量 QRS 时限,以时限最长的导联为准。

(四) 测量电轴 ,检查S-T段有无偏移,及其偏移的程度,以无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检查各导联T波的形态、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置及双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测定Q-T间期,选择T波较高且终点明显的导联测量。

根据以上分析所得的资料,掌握心电图改变的主要特征,结合临床,做出心电图的诊断。

六、 心电图诊断应遵循的原则

临床资料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直接报告某种疾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资料不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只能提示符合某种疾病的心电图改变;缺少临床资料,心电图改变不典型,不能报告某种疾病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心电图直接诊断,但有些需结合动态心电图,临床心电生理检查资料等。

起搏心电图应结合临床诊断,要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以避免在心电图报告中的错误。同时 与过去心电图对照诊断,可能发现新的、细微的心电图变化 ;对心电图进行定期的随访,可以追踪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

七、心电图示例分析

(ppt34)图片显示的是一份心电图和完整的心电图报告,其报告的内容包括心率、PR间期、QRS的时限、电轴、QRS波群和ST段的情况。(ppt35-36)图片显示的是心动周期的单位毫秒以及P-P间期和频率之间的换算。(ppt37-39)图片分别显示的正常心电轴、心电轴右偏以及心电轴左偏的示意图。由图可见正常心电轴的1导和3导主波均向上,如果1导主波方向向下,3导主波方向向上,说明心电轴右偏;如果1导主波向上,3导主波向下,则说明心电轴左偏。

急诊常见危险心律失常的识别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 赵斌

一、危险心律失常的含义

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由这些改变而致的心律失常, 影响到病人血液动力学导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之为危险性心律失常。又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恶性心律失常。危险心律失常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晕厥前兆(头昏、头晕、乏力或虚脱、黑蒙)甚至晕厥 , 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 急性心力衰竭 , 低血压或休克等。

二、危险心律失常的常见临床类型

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险性心律失常一类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窄QRS波和宽QRS波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一类是缓慢性的心律失常,包括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窦性阻滞和 Ⅱ或Ⅲ度 房室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常见的危险性心律失常还有危险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征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三、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要点

(一)心房波:有窦性 P 波、房性 P 波、交界性 P 波、 F 波和 f 波;

(二)心室波:有窄的 QRS 波及宽的 QRS 波两种,其中宽的 QRS 波可分为束支型及非束支型,注意有无各种形态,其出现是提早的还是延迟的;

(三)心房波与心室波出现的节律:观察两者出现的频率及变化规律,注意是正常的还是过缓的或过速的心率,注意有无各种节律,哪一种占主导地位;

(四)查明心房波与心室波之间的关系:如两者关系固定,观察 P-R 间期的值。如两者关系不固定则需分析两者间有无下传的比例,两者脱节的原因。相关的心房波出现在心室波之前还是之后,波形形态等。如两者完全无关,则应注意各波的数量多少。

四、 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房颤的类型及处理策略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非良性病变。可以引起患者的胸闷、心悸,血栓栓塞并发症,可以导致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是死亡。对房颤的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阵发性房颤。房颤发作≤7天,多数在24h内,常自动终止。新发现或首次发作的房颤,应用药物预防常无必要,除非房颤发作与低血压、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相关,抗凝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视其血栓栓塞的固有危险而定;反复发作的房颤,可行心率控制与抗血栓栓塞的治疗。

2.持续性房颤。 房颤发作> 7 天,不论药物治疗或电转复使其终止与否, 都称持续性房颤。对于持续性房颤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求恢复窦性心律,并按发生血栓栓塞危险程度选用适当的抗凝剂;二是应当接受易于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事实,其治疗重点转为控制心室率与抗血栓形成方面。

3. 永久性房颤。经复律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的房颤,或者病人和医生已经决定任房颤继续存在,且不做进一步努力来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对于永久性房颤的处理,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和抗血栓栓塞治疗。

房颤的 心电图特征如( ppt11 )图片所示:窦性 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 f 波,在下壁导联和 v1 导联 f 波比较清楚; f 波的房室传导: f 波频率为 350-600bpm 。 R-R 间期极不规则(由于房室结内隐匿传导所致)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及处理策略

1.心脏正常,血液动力学稳定。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使它恢复正常窦律。也可以通过一些药物,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腺苷、普罗帕酮,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伴明显低血压和严重心功能不全。原则上首先直流电复律或食管心房调拨。有时可以给用药物,如西地兰,纠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预激合并房颤者禁用西地兰。

3. 伴高血压、心绞痛、交感神经张力亢进。首选β- 受体阻滞剂, 包括美托洛尔、艾司洛尔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通常只包括心房和房室结的冲动形成和传导的异常,其 心电图特征如(ppt16)图片所示: 表现为心室率规则,约 100-250bpm ; 为窄 QRS 波心动过速,除非伴有差传和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心率很快时,在标准 12 导心电图上自身的 P 波由于被 QRS 波群、 ST 段、 T 波所掩盖而很难识别 ; 阵发性室上速呈突发突止的短阵发作。

(三)危险性室性早搏

病理性室性早搏,临床一般按 LOWN 等提出的分级法,分为五级,如( ppt17 )图表所示, 早搏的级数越高,引发室颤的可能性越大。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急性心肌炎时或心功能处于急剧恶化时出现的室早,已处于持续性或多形性室速反复发作期的室早 , 心脏暂停后又被抢救复苏后出现的室早,心电图证明有 QT 间期延长病人出现的室早及一些特殊病症如 Brugada 综合征发生的室早,特别是室早出现的过早、过频,成对成串发生,可能导致危害生命的室速或室颤,都属于危险性室性早搏。

(ppt19)图片显示的是两张危险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上边这一张是多元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室早。下面图是R-on-T的心电图,室早的R波落在前一个T波之上,进而引发了这种室颤。

(四)宽QRS波的心动过速

指QRS波群时间≥0.12s、频率>100次/min、节律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有室速和室上速两种类型,其中室速占90-95%。临床上区分宽QRS波的心动过速,是由室速引起还是由室上速引起,对于临床的处理决断是非常关键的。临床上可以通过既往病史、既往心电图结合临床表现对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予以鉴别。

室速的心电图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与同一患者在窦性心律时的这种QRS波完全不一样。QRS波与P波没有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可以在心电图发现心室夺获或者室性融合波。胸前导联上QRS波群的方向相同。电轴一般是左偏的。QRS波群的形态来看,在任何胸前导联上均不呈RS型。 V1 导联 QRS 波群呈正向(右束枝传导阻滞型)时, V1 单相 R 波或双相 qR 或 Rs 型,或呈逆向三相波 RSr ′ , 即所谓的 “ 逆向兔耳征 ” ; V6 R:S < 1 ; V1 导联 QRS 波群呈负向(左束枝传导阻滞型)时, V1r 波> 0.03s ,从 r 波起点至 S 波最低点> 0.06s , S 波降支有顿挫; V6 呈 QR 或 QS 型, QS 波的深度振幅> 15mm 。

如果明确诊断为室速,可静脉给予病人相应的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普鲁卡因胺、 β- 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无效可以给病人进行电复律,如果情况允许,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甚至植入ICD。对于明确的室速,我们除了

要控制它室速本身以外,同时还要控制它相应的基础病,如纠正改善心衰,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肌的缺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等都有利于室速的控制。若一时难于准确诊断室速,应该以预后严重程度优先的原则,或者按构成比例占大多数优先的原则来处理,或者给予病人利多卡因试验性治疗。(ppt28-30)图片显示的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五)长QT间期综合征和 尖端扭转性室速

长QT间期综合征( LQTS )是一组以心脏离子通道功能障碍的有关疾病。心脏复极时间的延长使心室易产生早后除极,从而促发各种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就是尖端扭转型室速( Tdp )。 LQTS 一般分为先天和获得性两类。引发QT间期延长的药物有胺碘酮、奎尼丁、索他洛尔、氨力农等。

LQTS 常和 Tdp 在一起。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多形性的室性心动过速。在心电图上会表现出QT间期延长。这类病人往往出现比较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出现晕厥和猝死。病人表现的 Tdp 常呈阵发性,可以自行终止或蜕化为室颤。

LQTS 和 Tdp 的 心电图特征如(ppt33)图片所示:Q RS 波极性每搏都变化(尖端扭转); Tdp 前常有 QT 间期延长;心动过缓常诱发 Tdp 。

对于 LQTS 和 Tdp 的治疗首先要停用所有诱发该心律失常的药物,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Tdp 发作时可以静脉给予硫酸镁。如果 Tdp 与心脏传导阻滞及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有关,可临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可紧急和长期的起搏治疗。先天性 LQTS 及 Tdp 可用 b - 阻滞剂治疗,心率缓慢者与起搏治疗相配合。

(六)室速

室速的心电图特征如(ppt35)图片所示, 连续 3 个以上的室早; QRS 波宽大畸形,时间> 0.12 秒, T 波与 QRS 主波方向相反;窦性 P 波与 QRS 波无关(房室分离);心室率 140-180 次 / 秒。

(七)室扑

室扑的心电图特征(ppt36)所示:QRS-ST-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波幅较大均齐的连续波动似正弦波(扑动波);扑动波较规则,频率为180-250次/分。

(八)室颤

室扑的心电图特征(ppt37)所示:QRS-ST-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基线的不规则波动(颤动波);室颤波的快慢不规则,频率为250-500次/分,振幅大小不一,振幅≥0.5mV为粗颤,振幅<0.5mV为细颤。

五、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一)房室传导阻滞

缓慢性的心律失常比较常见的就是房室传导阻滞,从病因上可以分原发和继发, 继发性房室传导阻滞较少见,只占急诊病例的 15% 。大约 55% 的继发性因素直接由急性冠脉缺血病变引起, 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其病生理机制是传导系统发生了可逆性缺血损害或不可逆的坏死。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也可以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比较严重的这种房室传导阻滞,包括二度 Ⅱ 型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 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 Ⅱ 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ppt41)所示, P 波规则出现,发生周期性的 QRS 波群脱漏; P-R 间期固定; QRS 波群正常或增宽;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 2 : 1 、 3 : 1 、 4 : 3 等。

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ppt42)所示, 房室传导比例超过 3 : 1 以上。

3.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ppt43)所示, P-P 和 R-R 间期都各自维持自己固有的规律性; P 波的频率较 QRS 波群频率快; P 波与 QRS 波群之间无固定关系;心室波多为房室交界区逸搏心率或缓慢的心室自主节律。前者 QRS 波形态可正常,频率 40-60 次 / 分;后者则 QRS 波宽大畸形,频率 20-40 次 / 分。

(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表现为各种的心电图异常。临床表现出严重的心动过缓,导致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导致 心输出量下降和组织器官低灌注 。病窦综合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是窦房结先天性的退化。外源性包括药物性治疗,如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地高辛、奎尼丁等,以及非心脏因素如甲亢、低体温、颅高压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如(ppt46-49)图片所示: 窦性心动过缓≤ 40 次 / 分,持续时间≥ 60 秒;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在窦性心率中,突然发生 P-QRS-T 波脱落而形成的 P-P 间隔,此长间隔是正常窦


做心电图的顺序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79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