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5 11:44:27 来源:76范文网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

可研文本xx区东部拓展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11.1概况11.2水文11.3工程地质21.4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2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31.6施工组织设计61.7工程管理61.8工程占地61.9水土保持71.10环境影响评价71.11投资估算71.12经济评价81.13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可研文本

xx区东部拓展xx河道改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1.1概况
1
1.2水文
1
1.3工程地质
2
1.4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2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
1.6施工组织设计
6
1.7工程管理
6
1.8工程占地
6
1.9水土保持
7
1.10环境影响评价
7
1.11投资估算
7
1.12经济评价
8
1.13节能降耗分析
8
1.14劳动安全与卫生
9
1.15项目招标设计方案
9
第二章水文
12
2.1工程流域分布及概况
12
2.2气象特征
12
2.3水文基本资料
13
2.4洪水
14
2.5分期洪水设计
18
2.6各河道出口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19
2.7水面线计算
20
2.8工程河段排涝计算
23
2.9河流泥沙
23
2.10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4
第三章工程地质
27
3.1工程概况
27
3.2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
28
3.3地质构造与地震
29
3.4场地区地基土评价
30
3.5天然建筑材料
30
3.6结论
32
第四章工程任务和规模
33
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3
4.2工程建设任务
36
4.3防洪标准
36
4.4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37
4.5堤线布置及选择
37
4.6设计洪水水面线
42
4.7冲刷深度计算
45
4.8排洪排涝规划
46
4.9河道清淤疏浚规划
46
第五章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47
5.1工程等级与标准
47
5.2设计基本资料收集
47
5.3堤防工程总体布置
49
5.4堤防结构设计
59
5.5过河管道
63
5.5穿堤建筑物设计及排涝工程设计
63
5.6主要单价汇总
64
5.7生态防护设计说明
66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67
6.1施工条件
67
6.2施工导流
69
6.3料场选择及料场开采
71
6.4主体工程施工
73
6.5施工交通、供电、供水
75
6.6施工总体布置
76
6.7施工总进度计划
78
第七章工程管理
79
7.1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79
7.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80
7.3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80
7.4交通、通讯设施及其他管理设施
81
7.5生物工程和其他维护管理设施
81
7.6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
82
7.7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82
第八章工程占地
84
8.1概述
84
8.2建设征地及实物指标调查
84
8.3移民安置规划
85
8.4临时用地恢复规划
85
8.5补偿投资估算
85
第九章
水土保持
86
9.1工程建设影响水土流失面积
86
9.2水土保持设计
87
9.3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90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91
10.1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91
10.2环境保护设计
92
10.3环保投资概算
93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95
11.1工程概况
95
11.2投资主要指标
95
11.3编制原则及依据
96
11.4资金来源
98
11.5估算表
98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102
12.1评价依据
102
12.2工程费用
102
12.3效益
102
12.4国民经济评价
104
12.5综合评价
105
第十三章
节能降耗分析
106
13.1编制依据与基础资料
106
13.2防洪工程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107
13.3施工交通运输系统
108
13.4生产性建筑物能耗
109
13.5生活性建筑物能耗
109
13.6施工期能耗统计及分析
109
13.7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110
13.8主要施工技术和工艺选择
111
13.9施工辅助生产系统及施工工厂节能降耗措施
112
13.10堤防运行期管理维护节能降耗
116
第十四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18
14.1设计依据
118
14.2工程简介
119
14.3劳动安全
119
14.4工业卫生
120
14.5安全卫生设施
121
14.6周围环境对安全卫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121
14.7建议
121
第十五章项目招标设计方案
123
15.1工程概况
123
15.2招标依据
123
15.3招标范围
123
15.4招标组织形式
124
15.5招标方式
124
15.6招标设计方案
124
15.7资质要求
124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概况
(一)项目名称:河道改建工程
(二)项目业主:xx发展有限公司
(三)项目性质:改造工程
(四)建设地点:
根据《**新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区经开区东区道路竖向及排水体系规划》的规定,目前,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入驻的一汽大众三期配套园、兵装、瑞华特、方大碳素、创智园等重大产业项目的用地拆迁基本完成,即将实施开工建设。为确保和推动经济开发区的顺利建设,政府继续对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马坝河、山溪河沿规划位置进行整治。
马坝河东西向横穿方大碳素和创智园项目,山溪河横穿一汽大众三期配套园B、C地块及创智园项目,两条河沿线多年受雨水侵蚀及冲刷,多处地段塌方、改道,造成河床抬升。每逢雨季洪水肆流,给整个项目区域范围内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区域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片区面临的洪水威胁以东部龙泉山山区汇流形成的山洪为主,其次为区域内区间汇流的叠加影响,防洪任务较重。片区现状主要以山溪河、马坝河、山溪河支沟为主要排泄通道,最终进入芦溪河,但现状河道平面线型蜿蜒曲折、过流断面较小、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有限,严重制约区域内防洪安全。
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对片区内的三条主要规划保留河道及东南边界截洪沟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区域防洪安全问题。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8km,规划河宽18m;山溪河改造长度4.3km,规划河宽16~25m;山溪河支沟改造长度2.6km,规划河宽10~20m;东二路截洪沟改造长度4.7km,规划沟宽3.5~5.0m。
1.2水文
1.2.1流域概况
本项目南起龙泉山脉山脚下,北至芦溪河南侧,东临新规划道路9线,西至成绵铁路东侧。本次改造河流包括山溪河、马坝河、山溪河支沟、新规划东二路截洪沟。马坝河、山溪河、山溪支沟为芦溪河支流。靠近项目区还有一条主要饮用及灌溉的东风渠,为**区境内中部、东部露出的内陆河。东风渠引都江堰水入**区,成为了**区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自都江堰府河引水自流灌溉成都市东、新都县南、**区北、毗河以南至龙泉山西麓丘陵地带,包括**区平坝丘陵,并提水灌溉部分深丘山区农田。东风渠每年向**区提供的配水总量约为1.4亿立方米。
1.2.2水文基本资料
**区**区水资源总量为3.8524亿立方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3.24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地下水资源0.6124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产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7.2毫米,相应降雨总量为5.43亿立方米,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于江河后,分别流向双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简阳等地区。平均径流深33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84亿立方米。**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受降水影响较大,其年内分配不均,70%左右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较大。经成都市锦江区水文观测站资料的一致性、可靠性、代表性均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1.3工程地质
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本项目地面高程为505.31~514.48m,相对高差9.17m。拟建路段区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III级阶地,局部地段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
1.4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1.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成都市**区整体规划》目标,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本次拟建项目区域内属于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内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场地地形起伏较大。片区面临的洪水威胁以东部龙泉山山区汇流形成的山洪为主,其次为区域内区间汇流的叠加影响,防洪任务较重。片区现状主要以山溪河、马坝河、山溪河支沟为主要排泄通道,最终进入芦溪河,但现状河道平面线型蜿蜒曲折、过流断面较小、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有限、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区域内防洪安全,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快确定河网水系整治及防洪排涝规划,全面提升片区河网水系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创建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和管理体制,从而为加快推进我国的水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综上,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理念是基石,规划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管理是保障。加强河道整治,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是当今城乡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也是很好的机遇和挑战。本项目的新建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1.4.2工程建设任务
根据**区经开区东部拓展区总体规划对防洪的要求、防洪现状以及洪灾损失状况,确定本工程防洪任务是:对洪水危害严重的重要河段兴建防洪工程及修建河道,同时兴建排涝设施,改善水生态环境,完善防护区防洪管理体系,以防洪为主,兼顾提升城市形象等综合利用。
1.4.3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对片区内的三条主要规划保留河道及东南边界截洪沟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区域防洪安全问题。确定**区经济开发区治理河道总长约15345.48m,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792.60m,规划河宽18m;山溪河改造长度4260.51m,规划河宽16~25m;山溪河支沟改造长度2607.36m,规划河宽10~20m;东二路截洪沟改造长度4685.01m,规划沟宽3.5~5.0m。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1堤防工程总体布置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保护园区内的产业的防洪安全,确定**区经济开发区治理河道总长约15345.48m(马坝河3792.60m、山溪河4260.51m、山溪河支沟2607.36m、东二路截洪沟4685.01m);治理河段共新建堤防15345.48m;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792.60m,终点接新二路截洪沟,起点止于火车道高架桥,起点坐标(X=-49.167,Y=33078.347),终点坐标(X=--865.718,Y=36021.164);山溪河4260.51m,起点接芦溪河,终点止于新二路与4线相交处截洪沟,起点坐标(X=1127.319,Y=33575.792),终点坐标(X=854.180,Y=36842.754);山溪河支沟2607.36m,起点4线桥涵处,终点止于新二路与13线相交处截洪沟,起点坐标(X=1836.209,Y=35438.886),终点坐标(X=2396.334,Y=37708.571);东二路截洪沟4685.01m,起点街马坝河设计终点,终点止于新二路与线相交处截洪沟,起点右岸坐标(X=--865.718,Y=36021.164),终点坐标(X=3263.393,Y=37928.06)。
1.5.2堤型及断面设计
堤型选择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堤段所处地理位置、堤基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根据工程区地质、地形条件,结合本芦溪河已建堤防的成功经验,初拟了斜坡式复合生态堤,斜坡、重力式复合生态堤两种堤型进行选择。
经过综合分析本防洪堤工程堤防所处的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生态环境和美观等因素,综合比选,拟定本工程新建防洪堤堤型采用斜坡式复合生态堤。
1.5.2.1马坝河
充分利用河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绿地行洪,河床断面采用两级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态式断面。生态式断面方案河道宽18m,临道路侧绿化带宽度6m,河道纵坡0.003,具体布置为:河底宽5.0m,水深2.5m,设计防洪高度3.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1.3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1.5.2.2山溪河
充分利用河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绿地行洪,河床断面采用两级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态式断面。生态式断面方案河道宽16~25m,临道路侧绿化带宽度6~9.5m,河道纵坡0.002~0.004,具体布置为:
1、25+80~42+60.51段(上游段):河道总宽度16m,设计纵坡0.004,水深2.0m,设计防洪高度2.5m。河底宽6.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0.8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2、00+00~25+80段(下游段):河道总宽度25m,设计纵坡0.002,水深2.5m,设计防洪高度3.0m。河底宽12.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1.3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1.5.2.3山溪河支沟
充分利用河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绿地行洪,河床断面采用两级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态式断面。生态式断面方案河道宽17m,临23线河道宽10m,采用矩形断面,河道纵坡0.003,具体布置为:
1、10+00~25+86.038段(上游段):河道总宽度17m,设计纵坡0.003,水深2.0m,设计防洪高度2.5m。河底宽7.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0.8m部分按1:3放坡,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2、00+00~10+00段(下游段):河道总宽度10m,设计纵坡0.003,水深2.0m,设计防洪高度5.0m,河道右岸罩口线距23线道路红线距离为5m,采用矩形断面,重力式护岸。重力式护岸为直立式混凝土挡墙,墙顶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与道路相接,挡墙高度根据设计河底与道路高差及河道罩口线与道路红线间距确定,高度为5m。
1.5.2.4新规划东二路截洪沟
规划截洪沟宽5m,临道路侧绿化带宽度5m,设置在道路外侧,本次方案设计结合东二路道路纵断面设计情况,在确保截洪沟南侧山脉雨水能顺利截流的前提下,对截洪沟采取分段设计,计算各个典型断面的控制流量后,对截洪沟规划宽度做了局部修正,局部段落宽度调整至3.5m、4.0m。由于截洪沟设置在山脚部位,本次设计建议截洪沟全线采取重力式挡土结构,挡土结构需根据详勘报告进行确定,初步拟定截洪沟结构断面形式如下:
河底宽3.5~5.0m,设计水深1.5m~2.0m,挡墙总高2.0~2.5m,临山体侧挡墙高度需根据详勘报告进行确定,两岸采用浆砌条石重力式河堤,面坡直立,临路侧采用不小于1:3放坡。
1.5.3亲水梯步设计
由于堤防为斜坡式堤防,外坡坡比均为1:2.0,坡度较缓,在主河道共设置十处下河梯步,下河梯步宽5m,共32阶,阶高25cm。
1.5.4穿堤涵管设计
设置配套穿堤涵管能满足工程20年一遇排涝要求。本堤防工程设1种规格的配套涵管,涵管直径60cm。
(1)涵管、管身段
穿堤涵管身采用孔口Φ=600mm规格,壁厚为20cm钢筋混凝土预制涵管,涵管下设砼基础将涵管固定,涵洞和涵管基础应置于碾压密实的砂卵石层上。
(2)出口段
为了美观,涵管出口应与堤面坡度相一致,钢筋混凝土涵管出口为1∶1的坡度;为了防止洪水倒流,并设置逆止阀。竖井及涵管结构设计详见《可研设计图册》。
1.5.5排洪沟设计
采用底宽30cm,高30cm的矩形排水沟,且在出口段配置相应流量的穿堤涵管,可解决修建防洪堤后,带来内涝问题。按自排为主,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设计。
1.6施工组织设计
本项目拟定总工期为14个月,其中前期工作拟为3个月,2014年7月-2014年9月,包括立项、可研报告编制,招投标、设计工作;建设期拟为11个月,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本项目实际工作进度随时间按进度安排顺延。
1.7工程管理
堤防工程一般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行政区划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本工程统一由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对本工程进行管理,并对本工程进行管理及维护。
工程建成后须增加河道及堤防管理人员编制8名,由当地水务局根据具体情况统一安排和调度。
根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1996),为了方便堤防工程的管理和安全,结合工程区自然地理条件、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参照《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本工程的管理范围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堤防工程、设施的建筑物用地和管理用地。根据堤防工程级别,结合当地河道条件及土地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管理范围自护堤地内外坡脚线开始起各计(马坝河、山溪河、山溪河支沟按10米;新东二路截洪沟按5米计算);纵向布置范围与堤防走向一致,且从堤首、末两端各延伸50m。
本工程保护范围为护堤地内外侧紧邻护堤地边界线以外开始起各计50m。
1.8工程占地
本次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永久占用耕地445.8亩,永久占用耕地补偿费17832万元;临时占地占用耕地2.4亩,临时占地补偿费96万元,建设征地补偿费合计17928万元(本项目按照周边土地情况暂按40万/亩计取,不包括拆迁人员配安置房费用)。
1.9水土保持
本工程永久建筑物建设场地开挖、施工道路的修建、料场开采、施工临时辅助设施的建设等,占压、破坏了项目区内的植被,根据《四川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这部分占压土地应视为水土保持设施给予补偿。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面积21.35Km2。其中项目建设区包括永久征地区和临时占地区,面积229.1Km2;直接影响区面积21.35Km2。
经综合分析,主体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范围小,水土流失量少。主体工程设计中已采取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措施,可基本控制工程占地新增的水土流失,并保证工程的安全。但为减少工程施工建设期所引起的局部水土流失,在主体工程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相应水保措施预防措施和临时措施或提出水保要求。
本工程水土保持估算投资6135.71万元。
1.10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对本工程所涉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调查分析,认为工程沿河而建,工程影响区内无重要文物和矿产资源;工程建设对当地气候、土壤、水温、环境地质、人群健康、沿河重要取水设施等无不利影响;基本不改变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生生态变化甚微。
工程兴建的主要有利影响是解决经开区东部拓展区的防洪问题,避免洪水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免灾后疾病流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工程兴建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三废”排放和噪声污染以及临时占地对当地景观的破坏等。由于工程施工期较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局部的、微小的、暂时的,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可以减免或消除其不利影响。
经估算,本工程环境保护总投资共计410.64万元(不含主体工程已列投资)。
1.11投资估算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估算总投资为57920.6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部分为23370.77万元,临时工程1869.66万元,独立费用9507.21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1604.51万元、生产准备费7.57万元、勘察设计费1194.82万元、其他6700.32万元),土地费用17928万元,其他工程预备费5245万元。
1.12经济评价
该防洪整治工程经济净现值57920.64
万元,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18.25%,大于社会折现率7%,效益费用比3.28,大于1,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说明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由于本河道靠近龙泉山脉,洪水对该区域的危害较严重,洪灾损失十分严重。兴建本堤防工程,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当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生产、生活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国民经济评价表明,本项目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防洪效益较为显著。通过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尽早实施本项目。
1.13节能降耗分析
1.13.1结论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气或其他污染物。本工程整体设计中,从堤线的布置、堤型的选择、断面结构设计与布置到工程施工诸方向均贯彻“节能、生态、经济”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方案选择、设备及材料选取时充分考虑节能、生态环境要求,从而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1.13.2建议
(1)在堤防工程施工期,对于土石方工程施工工艺与设备、混凝土系统设备选型等主要耗能设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节省施工期能耗。
(2)建议堤防对主要耗能设备运行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措施和制度,降低能耗。制定用电、用油等能源使用指标或定额,强化能耗管理。
(3)在工程建设期间,以“创建节约型社会”为指导,树立全员节能观念,要提高各参建单位的节能降耗意识,培养自觉节能的习惯。
(4)建议加强对堤防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和培训力度,减少运行期的建筑能耗。
(5)建议择优选择耗能设备和施工承包商,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对施工期间的高耗能设备纳入承包商评标指标和管理考核指标。
(6)建议在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期将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依据国家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加强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节能措施与能效指标的落实。
1.14劳动安全与卫生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本工程遵照电力工业部、水利部、劳动部联合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阐述了对工程投入生产后,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可能直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并采取了符合规范要求和工程实际的具体防护措施。做到工程投产后,保障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的要求。同时,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有关规定,在下阶段工作中对工程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做好选用工作。
1.15项目招标设计方案
1.15.1依据
本次招标初步方案主要根据原则和依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四川省招标投标地方性法规和有关部门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1.15.2招标范围
本报告涉及项目工程的招标内容,包括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及重要材料采购、监理的全部招标。
1.15.3招标组织形式
项目采用委托招标,由项目业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从事过类似工程且信誉良好的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确定中标单位,施工企业应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或各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应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
1.15.4招标方式
1、项目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2、在国家和省市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
在指定网站公开发布勘察、设计、施工、重要材料采购、监理等的招标公告。
1.15.5招标初步方案
本工程招标为2个标段,总工期为14个月。
标段
标段工程基本情况
第一标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施工
第二标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监理
1.15.6资质要求
施工:按有关规定,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或各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施工企业。
监理:具有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
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工程特性防洪标准P
%
20
设计洪水流量(P=20%)
m3/s
158.9(山溪河)88.65(马坝河)71.84(山溪河支沟)
设计洪水位(P=20%)
m
498.20m~502.128m
新建堤长
m
15345.49
河道综合治理长度
m
15345.49

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
万m3
889.54
土石方回填
万m3
3.03634
砂卵石回填
万m3
9.62729
C25砼
m3
9207.29

工程总投资
万元
57920.64

工程部分投资
万元
23370.77第二章水文
2.1工程流域分布及概况
**区是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为成都市东部副中心、成都市东部主城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11年,**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其西端紧接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北端与成都市新都区、青白江区为邻,东端连接成都市金堂县和资阳市的简阳市,南端与成都市双流县、资阳市的简阳市接壤。区人民政府所在地龙泉街道城区距市中心约12.6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约28公里。
**区**区位于成都平原东缘,地质构造为成都断陷带与龙泉山隆褶带之间的构造断块。不规则的箱状背斜、苏码头背斜、**向斜等褶皱与平行展布的断层,构成了区内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龙泉山隆褶带规模较大,北东方向10度至30度长有210公里,东西宽有15公里至20公里,是川西断陷带和川东隆起带(华蓥山以西)的分界线。**区地貌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三者的面积分别占**区总面积的39.07%、3.86%、57.07%。山脊海拔600米至1051.3米,山势北东至西南走向,南端地势高,高出东西两侧丘陵、平坝400米至600米,山地呈现山峦重叠、高低起伏、沟谷纵横态势。丘陵相对高差为20米至200米。平坝分布于区域中、西部,为明显的山前冲积地貌,相对高差5米至15米。区境内沉积出露的多为细砂岩、粉砂岩、泥钙质粉砂岩和页岩。境内最高峰长松山周家梁子位于柏合镇海拔1051.3米,最低点白杨沟位于茶店镇三元村海拔456.8米。
**区位于长江流域,东南部属岷江水系府河的支流,流域面积124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22.3%;西北部属沱江水系毗河,绛溪河等江河的支流,流域面积431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77.3%。以石灵、洪河、大面、界牌、龙泉镇、长松山顶一线为岷沱江水系的分水岭。全区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芦溪河、西江河、赤水河。
2.2气象特征
本流域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春早秋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低气温-4.6℃(1980年1
月31日),极端最高气温37.5℃,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0~8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相对湿度最小在冬季。无霜期271天,日照1401.3h。主导风向为北东,平均风速1.0m/s,最大风速14
m/s。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降雨量1000~14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909mm。一般5~10月为丰水期,11~次年4月为枯水期。多年平均蒸发量956.8mm,以7~8月最大。雾一般出现在冬春季节,多发生于凌晨,午后消失,区境累年雾日共出现998天,年平均47.5天。年平均无霜期为297天左右,初霜日出现在12月7日左右,终霜日出现在2月23日左右。
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2.3水文基本资料
在本项目建设范围内及附近没有水文站,该流域属于无资料中小流域,无实测水文资料。本项目排洪主要依靠芦溪河,芦溪河又名鹿溪河,为岷江三级支流,府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长松乡南元包村王家湾,沿长松乡西坡北流经清音溪、宝狮村,出宝狮口后进入山前平坝区,折向西南,再经龙泉镇的长柏村、燃灯村,龙泉乡的长远、黎明、长堰、长河、双堰村,右纳天宫桥沟;入柏合镇二河村南,右纳灵宫桥沟;过柏鹤寺,左纳马坝河;进入双流县境,再经白沙坡、兴隆、煎茶、沿溪等乡,于借田镇与柴桑河、龙眼河相汇后,向西流至黄龙溪汇入府河。干流河长77.9公里,平均比降12‰;总流域面积675平方公里,呈长条形,水系呈羽毛状。其中**区境内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河长18公里;河源至宝狮口出山口段,河道长7公里,落差160米,平均比降23‰;宝狮口出山口至柏合镇二河村出境河段,河长11公里,落差45米,平均比降4‰。龙泉无水文站。
1.
地表水
区域地表水主要为老旧鱼塘积水、农田排水灌溉渠水和河水,现状河道主要包括本次设计的山溪河、山溪河支沟、马坝河,现状河道水深为0.5m~1.0m,流速0.5m/s~1.5m/s。河道的补给源为上游灌溉水及大气降水。
2.
地下水
拟建工程区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上部人工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农灌水。其特征为水量不均,受大气降水及场地环境变化影响大。在河道施工时可采取截流及疏排,以免对河道施工造成影响。勘察期间为丰水期后期,勘察结束后测得该路段地下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0.5~7.7m。水位变化幅度受大气降水和农灌水控制。
3.水质分析成果
拟建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路段区地表水、地下水均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4洪水
2.4.1暴雨洪水特性
本项目河道洪水主要由暴雨或连续大雨形成。受太平洋副高及西南低涡的影响,流域夏季多暴雨,且强度较大,洪水主要发生在6~9月,以7、8两月最为集中。据洪水资料统计分析7、8两月出现频次占全年洪水的95%,由于该流域暴雨洪水峰高、量大、历时短,故所形成洪水过程的特点是单峰多、复峰少,一次洪水过程通常为1天。
2.4.2洪水调查
四川省都江堰勘测设计院在做西江河流域防洪规划时,曾对流域洪水进行过调查。
(1)民国37年(1948)9月中旬,华阳县属东山地区连日大雨,西河、太平、平安等乡冲毁田土作物数千亩、桥梁数十道。
(2)1958年**全区遭遇暴雨,7月18日至20日雨量201.7毫米,其中19日一日雨量193.6毫米,8月5日至11月七月雨量317.2毫米,境内山洪暴发。
(3)1961年6月下旬普降暴雨,芦溪河大水,沿岸受灾。
(4)1974年31日暴雨集中,柏杨沟至董家河(西江河上源)暴发特大山洪,河水猛涨。
(5)1981年7月中旬,近百年仅有的大面积暴雨,从简阳到成都,暴雨遍及**区全区。一日雨量、7月雨量及6小时雨量均为有实测资料30多年中的最大值,也是调查所知近百年来最大暴雨洪水。全区22个公社(乡)均遭到不同程度灾害,统计全区总共倒塌房屋7702间,受灾农户3973户、17684人,死亡13人,伤100人,冲毁田土4000余亩,受灾农作物5.4万亩,冲毁桥梁89座,稻田成鱼损失20万斤,估计全部经济损失130余万元。
(6)1987年7月9日及16日,连降两次暴雨,一旦雨量均在100毫米以上,西河镇降雨量最大达200毫米以上,导致溪河洪水横溢,淹没稻田3500余亩,冲毁172亩,冲毁经济作物1230亩,冲跨桥梁7座,冲塌房屋45间。区境内公路塌方滑坡142处,总长20公里。
(7)1990年8月12日—13日暴雨,降雨量245.1毫米,北至西河镇,南至茶店乡,山洪暴发,水稻被冲淹3.0万亩,玉米冲走1.0万亩,成鱼冲走15万斤,公路塌方89处,总长2950米。山区冲倒树木6000余株,竹子上千笼,损失水果15万公斤,倒塌房屋290间。
(8)1997年4月21日16时22时12时,全区遭受同期罕见的暴雨大风袭击,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超过110毫米,全区19个乡镇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农作物经济损失达1400万元。由于这次暴雨十分突然,来势速猛,雨量大而集中,加之前期干旱少雨,暴雨形成的洪水给全区的水利工程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灌溉渠道被冲毁46处,长1500余米,完全修复需经费15万元。
(9)2001年8月19日,全区降大暴雨,这次降雨是近9年来最大降雨过程,历时22小时,是有降雨记录资料22年中的第二次大暴雨,此次降雨中心在龙泉、山区、大田一线,大田水库总降雨量225毫米,龙泉镇198.8毫米,全区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左右。此次暴雨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997公顷,成灾面积1500公顷,绝收399公顷,塘堰垮塌21处,翻水365口,成鱼损失6万公斤,电杆吹倒30根,局部山体滑坡3处,5000间房屋进水,损坏房屋290间,倒塌170间,沉230艘,直接经济损失1500万元,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10)2004年6月30日凌晨4时20分至8时30分,全区发生了入汛后的第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义和、黄土、同安、清水等8个乡镇下了暴雨,最大降雨量125毫米,其中万兴、清水、洪安达到大暴雨。经初步统计,全区受灾乡镇12个,受灾人口1万人左右,发生重大山体滑坡2处,农作物受灾面积1425公顷,绝收面积140公顷,死亡牲畜54头,成鱼损失8吨,倒塌房屋214间,渠道损毁145米,全区直接经济损失约750万元。
(11)2005年7月2日下午16时,坝区街办、镇普降大雨,部分街镇达到暴雨,至2日20时30分止,柏合镇降雨量118.3毫米,西河降雨88.3毫米,龙泉镇降雨64.1毫米,全区平均降雨量55.5毫米。受此次降雨影响,龙泉、大面、十陵街办、西河、柏合镇受灾严重,共有7个街办、镇1.4万人受灾。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949.87公顷,房屋被淹435户,房屋倒塌800间(属于旧房、草房),水产养殖损失450吨,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728.88万元,全区直接经济损失1336万元。
2.4.3设计洪水计算
1、设计洪水
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设计手册》(1984.6)、《防洪标准》(GB50201-1994),本工程为防洪设计标准按2-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本次设计河道汇流面积小于10km2,本工程河段设计洪水采用设计暴雨由推理公式计算。
2、设计暴雨
规划流域附近有,龙泉有龙泉站1953年~1960年实测年最大24小时暴雨量,望江楼站1961年~1963年实测年最大24小时暴雨量,龙泉站1964年~1985年实测年最大24小时暴雨量,万兴站1986年~1997年实测最大24小时暴雨量资料。组成一个连续系列。经审查,该连续系列长达45年。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一致性和可靠性也较好,用于频率分析计算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45年实测连续系列,采用目估适线法拟定P—Ⅲ型曲线,求得龙泉(万兴)站年最大24小时暴雨系列的统计参数,参数为:
H24=117mm
Cv=0.5
Cs=3.5Cv
由于该气象站缺乏短历时暴雨资料,本次计算同时查算了2006年出版的《四川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册》,二者成果较为接近。经综合分析,本次计算采用《四川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册》成果,见表2.4-1。
表2.4-1

**区设计暴雨成果表
时段
均值(mm)
Cv
Cs/Cv
各频率设计暴雨Hp(mm)
p=1%
p=2%
p=5%
1/6小时
16
0.31
3.5
31.3
28.8
25.4
1小时
46
0.35
3.5
97.0
88.4
76.8
6小时
82
0.45
3.5
206.5
184.2
154.3
24小时
119
0.5
3.5
325.6
287.5
236.6
3、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按照《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
1)流域特征值
流域特征值F、L、J在五万分之一航测图上量取,成果见表2.4-2。
表2.4.2各河道流量计算成果表
河道名称
断面号
F(km2)
L(km)
J
Q(m3/s)
P=1%
Q(m3/s)
P=2%
Q(m3/s)
P=5%
Q(m3/s)
P=10%
Q(m3/s)
P=20%
备注
东二路截洪沟
截1
3.64
4.40
0.065
57.46
49.70
40.17
32.58
24.88
马上游
截2
1.57
2.40
0.070
31.99
27.74
22.74
18.61
14.41
山上游
截3
1.29
2.30
0.080
26.84
23.27
19.09
15.63
12.10
山上游
截4
1.28
1.80
0.050
28.14
24.42
20.11
16.50
12.83
山支沟上游
截5
1.05
1.50
0.050
25.04
21.75
17.99
14.81
11.57
山支沟上游
马坝河
马1
4.16
4.50
0.065
66.29
57.37
46.42
37.69
28.84
马2
5.96
5.80
0.055
83.00
71.71
57.57
46.49
35.28
马3
8.34
7.20
0.045
102.76
88.65
70.64
56.77
42.75
山溪河支沟
山支1
2.33
2.20
0.065
52.89
45.98
38.00
31.30
24.48
山支2
5.33
4.25
0.040
83.00
71.84
58.09
47.17
36.10
山溪河
山1
2.86
2.75
0.070
59.33
51.53
42.37
34.79
27.08
山2
4.84
4.00
0.055
82.43
71.44
58.10
47.36
36.47
山3
13.01
7.05
0.040
171.62
148.42
119.06
96.26
73.21
考虑山溪河汇入
2)设计暴雨量
本次计算设计暴雨成果采用《四川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册》成果,见表2-4-2。
3)设计洪峰
根据流域设计暴雨成果,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手册》中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基本公式:
Q=0.278ψ(s/τn)F
式中:Q—最大流量,m3/s;
ψ—洪峰径流系数;
s—暴雨雨力,mm/h;
τ—流域汇流时间,h;
n—暴雨公式指数;
F—流域面积,km2。
根据流域下垫面条件和《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手册》区划,选取产汇流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流域产流参数:属盆地丘陵区,计算式如下:
μ=4.8F-0.19;Cv=0.18;Cs=3.5Cv
流域汇流参数:属盆地丘陵区,计算式如下:
θ=1~30时,m=0.40θ0.204
θ=30~300时,m=0.092θ0.636
式中:θ—流域特征参数,θ=L/(J1/3F1/4);
L—河长,km;
J—比降,‰;
F—流域面积,km2。
采用所选取的产汇流计算参数,用推理公式计算出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本项目河道防洪堤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见表2.4-2。
2.5分期洪水设计
根据工程施工设计要求,需提供工程设计河段1月、2月、3月、4月、5月、11月、12月,共7个时段的分期设计洪水,根据本流域的暴雨特性及径流年内分布特征,分期时段可不完全按月划分。把1月、2月、3月划分为一个时段即枯水期;4月、5月份别划分为一个时段即汛前过渡期;11月和12月划分为一个时段即汛后过渡期。这四个时段的分期洪水能够满足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山溪河、山溪河支沟、马坝河等三条主要河道5年一遇的分期设计洪水成果如下所示。
各河道分期洪水流量计算成果表(P=20%)
河道名称
断面号
Q(m3/s)
1~3月
Q(m3/s)
4月
Q(m3/s)
5月
Q(m3/s)
11~12月
马坝河
马1
0.78
3.96
4.93
0.36
马2
0.81
4.42
5.53
0.55
马3
0.91
4.87
6.12
0.75
山溪河支沟
山支1
0.51
2.22
2.68
0.45
山支2
0.65
2.98
3.16
0.61
山溪河
山1
1.68
4.48
5.50
1.15
山2
1.72
5.52
6.77
1.14
山3
2.24
6.68
7.89
1.36
2.6各河道出口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河道纵断面水位控制及水面线绘制宜从下游向上游推求,应首先确定各河道出口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片区东南侧山区洪水主要通过东二路截洪沟截流分段排入片区内规划保留的山溪河、马坝河、山溪河支沟等三条主要河道,最终汇入芦溪河。因此,片区各条河道水面线均应以芦溪河出口断面作为计算边界条件,本段芦溪河虽为现状河道,暂未按规划整治完成,但近期也将按规划形成,故本片区各河道出口边界应按芦溪河规划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确定。片区出口山溪河及马坝河汇入口之芦溪河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分别如下所示:
1、山溪河出口之芦溪河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芦溪河水位—流量关系(山溪河出口)
2、马坝河出口之芦溪河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芦溪河水位—流量关系(马坝河出口)
2.7水面线计算
1、山溪河水面线计算河段长4.26km(东二路~芦溪河),计算末端采用跌水顺接芦溪河河底,设计河底高程493.38m,跌差1.925m
,末端水深取出口芦溪河断面对应的同频率洪水位498.20m,设计河底纵坡为i=0.004~0.002,并设多处跌水消除河道落差。水面线计算结果如山溪河纵断面图所示,主要计算断面结果如下表所示。
山溪河水面线计算成果表(P=2%)
断面位置
河底高程(m)
设计宽度(m)
设计纵坡i
设计流量(m3/s)
过流能力(m3/s)
水面高程(m)
设计水深(m)
备注
00+00
493.38
25
0.002
158.9
158.95
498.200
4.82
设计起点芦溪河
00+20
493.42
25
0.002
148.42
158.95
498.220
4.80
跌水
00+40
494.92
25
0.002
148.42
158.95
498.240
3.32
08+60
496.56
25
0.002
148.42
158.95
499.080
2.52
洄水影响终点
11+00
497.04
25
0.002
148.42
158.95
499.540
2.50
跌水
11+20
497.54
25
0.002
148.42
158.95
500.040
2.50
24+74
500.128
25
0.002
148.42
158.95
502.628
2.50
山溪河支沟汇入
25+60
500.42
25
0.002
148.42
158.95
502.920
2.50
河道断面形式改变
25+80
500.92
16
0.002
78.44
81.41
502.920
2.00
30+70
502.88
16
0.004
78.44
81.41
504.880
2.00
跌水
30+90
504.58
16
0.004
78.44
81.41
506.580
2.00
34+50
506.02
16
0.004
78.44
81.41
508.020
2.00
跌水
34+70
507.52
16
0.004
78.44
81.41
509.520
2.00
37+00
508.44
16
0.004
78.44
81.41
510.440
2.00
跌水
37+20
509.94
16
0.004
78.44
81.41
511.940
2.00
38+20
510.34
16
0.004
78.44
81.41
512.340
2.00
跌水
38+40
511.84
16
0.004
78.44
81.41
513.840
2.00
39+40
512.24
16
0.004
78.44
81.41
514.240
2.00
跌水
39+60
513.74
16
0.004
78.44
81.41
515.740
2.00
40+60
514.14
16
0.004
78.44
81.41
515.740
2.00
跌水
40+80
514.64
16
0.004
78.44
81.41
516.640
2.00
42+60.51
515.362
16
0.004
78.44
81.41
517.362
2.00
设计终点东二路
2、山溪河支沟水面线计算河段长2.6km(东二路~山溪河),计算末端顺接山溪河河底,设计河底高程500.128m,末端水深取出口山溪河断面对应的同频率洪水位502.128m,设计河底纵坡为i=0.003,并设多处跌水消除河道落差。水面线计算结果如山溪河支沟纵断面图所示,主要计算断面结果如下表所示。山溪河支沟水面线计算成果表(P=2%)
断面位置
河底高程(m)
设计宽度(m)
设计纵坡i
设计流量(m3/s)
过流能力(m3/s)
水面高程(m)
设计水深(m)
备注
00+00
500.128
10
0.003
71.84
77.19
502.128
2.00
设计起点山溪河
10+00
503.128
10
0.003
71.84
77.19
505.128
2.00
河道断面形式改变
10+20
505.128
17
0.003
71.84
79.80
507.128
2.00
11+00
505.367
17
0.003
71.84
79.80
507.368
2.00
跌水
11+20
505.368
17
0.003
71.84
79.80
508.368
2.00
13+20
506.968
17
0.003
71.84
79.80
508.968
2.00
跌水
13+40
507.968
17
0.003
71.84
79.80
509.968
2.00
15+40
508.568
17
0.003
71.84
79.80
510.568
2.00
跌水
15+60
509.568
17
0.003
71.84
79.80
511.568
2.00
17+60
510.168
17
0.003
71.84
79.80
512.168
2.00
跌水
17+80
511.168
17
0.003
71.84
79.80
513.168
2.00
18+80
511.468
17
0.003
71.84
79.80
513.468
2.00
跌水
19+00
513.468
17
0.003
71.84
79.80
515.468
2.00
21+00
514.068
17
0.003
71.84
79.80
516.068
2.00
跌水
21+20
516.068
17
0.003
71.84
79.80
518.068
2.00
23+20
516.668
17
0.003
71.84
79.80
518.668
2.00
跌水
23+40
518.668
17
0.003
71.84
79.80
520.668
2.00
25+40
519.268
17
0.003
71.84
79.80
521.268
2.00
跌水
25+60
521.268
17
0.003
71.84
79.80
523.268
2.00
26+7.363
521.410
17
0.003
71.84
79.80
523.41
2.00
3、马坝河水面线计算河段长3.8km(东二路~18线),计算末端考虑下游芦溪河河底高程,设计河底高程491.000m,保证下游顺利接入芦溪河,设计河底纵坡为i=0.003,并设多处跌水消除河道落差。水面线计算结果如山溪河纵断面图所示,主要计算断面结果如下表所示。
马坝河水面线计算成果表(P=2%)
断面位置
河底高程(m)
设计宽度(m)
设计纵坡i
设计流量(m3/s)
过流能力(m3/s)
水面高程(m)
设计水深(m)
备注
00+00
494.112
18
0.003
88.65
98.75
496.612
2.50
起点18线,延伸至芦溪河
15+00
498.612
18
0.003
88.65
98.75
501.112
2.50
跌水
15+20
499.172
18
0.003
88.65
98.75
501.672
2.50
18+80
500.252
18
0.003
88.65
98.75
502.752
2.50
跌水
19+00
501.112
18
0.003
88.65
98.75
503.612
2.50
25+16
502.960
18
0.003
71.71
98.75
505.460
2.50
跌水
25+36
504.640
18
0.003
71.71
98.75
507.140
2.50
31+46
506.470
18
0.003
71.71
98.75
508.970
2.50
跌水
31+66
507.651
18
0.003
71.71
98.75
510.151
2.50
32+46
507.891
18
0.003
71.71
98.75
510.391
2.50
跌水
32+66
509.391
18
0.003
71.71
98.75
511.891
2.50
33+76
509.721
18
0.003
71.71
98.75
512.971
2.50
跌水
33+96
511.221
18
0.003
71.71
98.75
513.751
2.50
35+06
511.551
18
0.003
71.71
98.75
514.051
2.50
跌水
35+26
512.800
18
0.003
71.71
98.75
515.300
2.50
37+92.605
513.600
18
0.003
71.71
98.75
516.100
2.50
设计终点东二路
4、东二路截洪沟水面线计算河段总长4.68km(7线~9线),按地形坡度和道路纵坡分为5段分别排入山溪河、山溪河支沟、马坝河等3条主要河道。各分段计算末端设计沟底高程应分别按3条主要河道起点位置河底高程确定,各分段末端水深应取3条主要河道起点位置对应的同频率洪水位及相应水深,设计沟底纵坡随道路或地形坡度控制。但是,受截洪沟位置及高程关系影响,在各段截洪沟末端位置均以跌水方式分别排入三条主要河道,故出口端为自由出流,截洪沟水位不受三条主要河道洄水影响,末端水深可按明渠恒定均匀流考虑,以此推求截洪沟设计洪水线,水面线计算结果如东二路截洪沟纵断面图所示。
东二路截洪沟水位计算参数表
截洪沟分段
排水出路
分段长度(m)
末端水深(m)
设计宽度(m)
设计纵坡i
第1段
马坝河
760
2.0
5.0
0.006
第2段
山溪河
1260
2.0
5.0
0.0015
第3段
山溪河
740
1.5
3.5
0.01
第4段
山溪河支沟
1060
2.0
4.0
0.003
第5段
山溪河支沟
792
1.5
3.5
0.008
2.8工程河段排涝计算
2.8.1旱地区排涝洪水模数计算
1、设计暴雨
设计暴雨采用前述暴雨参数及设计值。
2、排涝洪水计算
排涝洪水选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中的旱地排涝模数计算公式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qd=R/86.4T
式中:
qd———旱地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T———排涝历时(d)。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暴雨损失综合分区,工程地点属于盆缘山区,P=5%暴雨产流量为610.35mm,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按前期土壤接近于饱和状态取径流系数为0.8时为488.28mm。则该地区P=5%旱地排涝洪水模数为3.08m3/s.km2。
依照龙泉区城市发展规划,工程防护区域尚属规划区,排洪渠道尚未修建,故本阶段只提出计算标准,不进行排洪、排涝计算。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排涝标准一般为5~10年一遇,故本区域排涝标准按照10年一遇设计。
2.8.2排涝洪水流量计算
新建堤防保护范围内的控制集雨面积所产生的内涝问题。
工程河段内涝洪水成果表
河段
岸别
洪峰模数(m3/s.km2)
排涝面积(km2)
排涝流量(m3/s)
排涝总量(万m3)
马坝河
左、右岸
3.08
8.34
47.23
408.06
山溪河
左、右岸
7.68
23.65
204.34
山溪河支沟
左、右岸
5.33
16.42
141.86
2.9河流泥沙
1、流域产沙概况
本河流产沙受地形、地质、降水三因素综合作用,上游地区岩石节理发育,上游支沟的侵蚀及近期人类活动加剧而成为泥沙的主要来源。在汛期大雨或暴雨作用下,耕作土,经洪水冲刷侵蚀后,随着山坡而下流入溪沟中,成为本区域主要泥沙来源,形成溪沟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的特点。并且暴雨强度、洪水流量、人类活动关系明显,水沙关系良好。河流在平原后,因河道变缓,推移质沙量显著减少,泥沙主要以悬移质泥沙为主。
2、
悬移质
本流域内无实测泥沙资料,本次计算采用《四川省水文手册》中输沙模数等值线图查算而得。依据四川省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模数等值线图查的悬移质侵蚀模数600
t/km2,推求工程河段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6.06万t

3、推移质
河段属平原性河流,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其推移质年输沙量一般可采用悬移质沙量的5~10%计算,本阶段采用5%,经计算工程河段推移质年输沙量为0.303万t。
本项目为芦溪河中游左岸一级支流,河源地处龙泉山脉,上游河流两岸岸边稳定,植被较好,河水清澈,含沙量小,有轻微泥沙侵蚀。中下游受农业、工业、道路施工等人类活动影响,植被相对较差,水土流失有所增大,泥沙侵蚀有所增强,是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水土保持面积逐渐扩大,河流泥沙的状况已有所改善。
芦溪河流域暴雨强度较大,地表冲刷剧烈,流域物理地质作用以雨水冲刷剥蚀为主,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也增加了河流中泥沙来源。该流域无实测泥沙资料。采用等值线法估算沙量。查《四川省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摸数等值线图》,工程河段无实测泥沙资料,本阶段移用推算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622.20t/km2至工程河段。城厢镇工程河段流域面积21.35km2,经计算,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33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下游是上游河段的0.5~1.5倍,下段防洪堤2万t,上段防洪堤0.67万t。
推移质输沙量采用推悬比系数0.3推求,分别为0.4万t和0.13万t。
2.10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本堤防工程设计河段所处断面无水文站,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因此,本次根据实测河道大断面资料,采用水力学公式计算堤防工程处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结合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进行复核。曼宁公式为:
式中:——流量(m3/s)
——过水面积(m2)
——河床糙率
——水力半径(m)
——比降(‰)
在用水力学公式计算断面流量时,断面水力要素是根据实测大断面资料计算;糙率则根据各工程河段河床组成、床面特性、平面形态、水流平台及岸壁特性等实际情况,参考《天然河道糙率表》及根据已获省市有关部门审查,认可的报告糙率率定成果,并进行试算,认为该成果符合河道实际,较为合理,最后决定采用该成果,即n=0.002~0.004。成果见表2.6。经开区东部拓展区河道流域水图
第三章工程地质
3.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新区(**区起步区)汽车产业东区配套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片区河道工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山溪河、山溪河支沟、马坝河、东二路截洪沟等4条排洪河渠工程。该片区河道工程方案已在2013年通过专家审查,由于规划调整,本次对原方案4条河道平面等相应进行修改。本次方案设计河道总长约15.34km,其中山溪河4.26km、山溪河支沟2.60km、马坝河3.8km、东二路截洪沟4.68km。各条河道起终点及规划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1.1.1
河道起、终点及规划参数表
河道名称
设计起点
设计终点
规划长度(m)
规划河道蓝线宽度(m)
排水出路
山溪河
东二路
芦溪河
4260.51
16~25m
芦溪河
山溪河支沟
东二路
山溪河
2607.363
10~20m
山溪河
马坝河
东二路
18线
3792.605
18m
芦溪河
东二路截洪沟
7线
9线
4685.014
5m
分段排入山溪河、山溪河支沟及马坝河
图1.1.1
河道工程位置图
3.2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
3.2.1地形地貌
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本项目地面高程为505.31~514.48m,相对高差9.17m。拟建路段区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III级阶地,局部地段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
3.2.2地层岩性
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Q4pl)和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现详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1)杂填土:色杂。松散。湿。主要有生活垃圾,建渣混粘性土组成。分布不连续。厚度较小。
(2)素填土①:灰色。可塑。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可塑为主,混少量植物根系。分布连续。
(3)素填土②:灰色,灰黑色。可塑。湿。主要为回填鱼塘、河道等的回填土,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富含有机质,具臭味,局部地段及鱼塘底部分布。
人工填土厚度0.3~5.0m。
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
在本次勘察区内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全场分布。据钻探揭露,可分为硬塑粘土、可塑粘土、软塑粘土、可塑粉质粘土、软塑粉质粘土和含卵石粉质粘土。因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厚度较大,本次勘察未钻穿。
(1)硬塑粘土:黄褐色。硬塑。稍湿。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揭露厚度1.3~12.2m。分布连续。属膨胀土。
(2)可塑粘土:黄褐色。可塑。湿。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揭露厚度0.4~9.8m。分布不连续。属膨胀土。
(3)软塑粘土:黄色。软塑。湿。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揭露厚度0.7~5.9m。分布不连续。属膨胀土。
(4)可塑粉质粘土:褐黄、黄色。可塑。湿。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部分地段未揭露。部分地段未钻穿。
(5)软塑粉质粘土:黄色。可塑。湿。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分布不连续。揭露最大厚度0.7~5.6m。
(6)含卵石粉质粘土:黄色。稍密。湿。卵石成分主要为岩浆岩和变质岩,大部分卵石已强风化,粒径2~6cm,卵石含量约30%。本层在部分地段揭露,揭露地段未钻穿。
3.3地质构造与地震
3.3.1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成都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2011-2010)4.1.1条,拟建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可判定为有利地段。
3.3.2建筑场地类别
该场地区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估算为260m/s,覆盖层厚度大于5.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3.3.3地基土液化判定
本场地第四纪全新世(Q4)人工填土层和粉质粘土以及第四系中下更新世冰水堆积层(Q1+2fgl)可不考虑其地基土的液化性;场地第四纪全新世(Q4)的饱和粉土,根据颗分试验成果,部分地段粉土黏粒(<0.005mm)含量小于10%,应考虑其液化性,拟建场地饱和粉土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
所以,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可采用加密法或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等方法进行处理。
3.3.4工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工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值表
地层年代及成因
土名
容重γ(kN/m3)
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kPa)
内聚力Ck(kPa)
内摩擦角φk(0)
压缩模量Es(Mpa)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k(kpa)
Q4ml
杂填土
18.5
3
8

素填土①
19.0
80
10
12
3.5
20
素填土②
19.0
90
10
10
3.5
15
Q4pl
可塑粉质粘土
19.2
130
18
10
4.0
40
粉土
19.2
70
10
12
3.0
20
Q1+2fgl
硬塑粘土
19.5
200
25
15
8.0
65
可塑粘土
19.2
160
20
8
5.0
55
软塑粘土
18.0
90
10
3
2.5
30
可塑粉质粘土
19.5
140
15
8
4.0
45
软塑粉质粘土
18.0
80
8
3
2.5
25
含卵石粉质粘土
19.0
140
15
15
6.0
50
3.4场地区地基土评价
1、场地区杂填土多为生活垃圾及建渣混粘性土组成,厚度较小。杂填土为近期堆填,欠固结,应清除。
2、农田地段耕植土、鱼塘及河流地段淤泥质素填土不可作为河堤基础,应清除换填。
3、本场地内大部分素填土①厚度较小,其顶部为耕植土,含较多植物根系,且多分布于地势低洼地段,含水量偏高,一般不能用于路基持力层,应予以清除;素填土②仅在局部地段分布,为河流或鱼塘回填土,虽回填时间较长,但含水量较高,应予以清除进行换填处理。
4、场地区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已可塑为主,具一定承载力,可作为河堤基础。
5、场地区第四系全新统粉土,处于饱和状态,且有机质含量较高,承载力低,液化等级为中等,不能直接作为河堤基础,作为河堤基础下卧层也应进行验算。
6场地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硬塑及可塑粘土为中等膨胀土,具中等膨胀潜势,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可作为河堤基础。
7、场地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软塑粘土为中等膨胀土,具中等膨胀潜势,承载力低,含水量高。不可作为河堤基础,作为下卧层应进行验算。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地基处理。
8、场地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可塑粉质粘土及含卵石粉质粘土,具一定承载力,为良好的河堤基础和下卧层。
9、场地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软塑粉质粘土承载力低,含水量高,不能直接作为河堤基础,作为下卧层应进行验算。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地基处理。
3.5天然建筑材料
在整治河段范围内进行了天然建筑材料的初查,重点调查了天然砂卵砾石骨料、块石料和土料。详述如下
3.5.1砼骨料
本阶段工区河流为城镇区河流,整治河段河谷较窄,河道堆积以淤泥为主,部分地段可见卵石,河道周围无可用天然砂砾石,但可就近从**周边和成都周边粗细骨料加工场采购,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家马村8组的成都市青羊区砂石厂等。材料储量充足,可满足修建需要。
成都市青羊区砂石厂料场砂砾石作为砼粗、细骨料主要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见表表3.5-1和表3.5-2。
表3.5-1粗骨粒(砾石)主要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对比表
项目
质量技术要求指标






表观密度(g/cm3)
>2.6
2.67
堆积密度(g/cm3)
>1.6
1.78
孔隙率(%)
<45
33.15
吸水率(%)
<1.5
0.43
针片状颗粒含量(%)
<15
2.86
软弱颗粒含量(%)
<5
0.05
含泥量(%)
<1
0.29
SO3含量(%)
<0.5
0.0913
轻物质含量(%)
不允许存在
0.024
碱活性骨料含量(%)
如有,需专门论证
/
有机质含量(比色法)
浅于标准色
远浅于标准色
粒度模数
6.25~8.30为宜
8.08
表3.5-2
细骨粒(砂)主要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对比表
项目
质量技术要求指标






表观密度(g/cm3)
>2.55
2.69
堆积密度(g/cm3)
>1.50
1.52
孔隙率(%)
<40
38.77
云母含量(%)
<2
0.0139
含泥量(%)
<3
2.24
泥块含量(%)
不允许存在
0.05
SO3含量(%)
<1
0.1260
轻物质含量(%)
<1
0.50
碱活性骨料含量(%)
如有,需专门论证
/
有机质含量(比色法)
浅于标准色
浅于标准色
细度模数
2.5~3.5为宜
1.01
平均粒径(mm)
0.36~0.50为宜
0.29
试验表明:粗骨料(砾石)除轻物质含量偏大外各主要试验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
细骨料(砂)除泥块含量偏大外各主要试验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总体质量较好。
3.5.2块石料
另据访问,**同安镇草坪村石场主要加工条石,距离**区东约6.6km,可从该处采购。
3.5.3土料
工区粘土料及碎石土料丰富,可就地取材,同时对堤基开挖料进行利用。
3.6结论
1.
河堤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场地类别为Ⅱ类,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2.
拟建河堤沿线区域存在的粉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节之规定,为不液化土层。
3.
场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表水的水系属西江水系,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由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拟建河堤工程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
4.
拟建河堤堤基稳定性较差。在进行相应的基础与结构设计后可以进行拟建物的施工。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并结合拟建河堤工程的特点,建议采用天然地基基础,以可塑粘土、硬塑粘土或卵石土作为河堤基础的持力层。河堤与基础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可塑粘土为f=0.2~0.25,硬塑粘土f=0.25~0.30,卵石土为f=0.30~0.40,砂质泥岩f=0.40~0.50。对堤基基础底标高以下,局部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局部地段须采用如换填法、加大基础尺寸等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措施。
5.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当地河堤施工经验,拟建马坝河、山溪河等河堤方案宜采用斜坡式护堤,以可塑粘性土、硬塑粘土、卵石土或基岩层为基础持力层,能满足地基的均匀性、强度及变形要求。建议基础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不小于1.5~2.5m),除考虑稳定性因素外,还应考虑河流的冲刷深度和抗冲蚀能力等。对不能满足堤岸荷载要求的地基土层,施工时应予以清除或进行必要的换填处理。
6.
块石料质量与储量均能达要求,但需从外地运送,建议直接购买商品砼。
第四章工程任务和规模
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1.1社会经济概况
本次建设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部**区区界最南端,龙泉山脉脚下,柏合镇境内。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11月批准并原则同意《四川省**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要规划建设**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等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在带动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龙泉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成都市正在实施的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主体区域。区政府所在地龙泉镇距市中心12.5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8公里,成渝铁路穿境而过,成昆铁路绕境而行,以老成渝路、成龙路、成洛路为骨干的交通网络覆盖全境,现已开通4条对接成都市区的城市公交线路。龙泉生态环境独特优良。境内气候温和,绿色城区和龙泉山生态屏障交相辉映,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区”和“全国绿化百佳县(区)”。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抓住开发农业、建立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实施成都城市向东发展战略三次历史性机遇,推进全区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区向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历史性转变。2004年全区GDP完成89.9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06元;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日益明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农业开发成效明显,先后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试点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初步形成了以果蔬生产为重点的现代都市特色农业基地;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初步建成了以酒店会务业为核心的都市近郊会务休闲基地。
4.1.2工程区河段防洪现状
工程河段目前无任何防洪设施,临近项目区有一条灌溉渠(东风渠),但未同与整个区域河道、沟渠形成完整的防洪封闭体系,区域内常年受到洪水威胁,工程区区饱受洪灾之患,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4.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洪水主要由暴雨或连续大雨形成。受太平洋副高及西南低涡的影响,流域夏季多暴雨,且强度较大,洪水主要发生在6~9月,以7、8两月最为集中。据洪水资料统计分析7、8两月出现频次占全年洪水的95%,由于该流域暴雨洪水峰高、量大、历时短,故所形成洪水过程的特点是单峰多、复峰少,一次洪水过程通常为1天。芦溪河上游都江堰6880秒立方米(1964年7月22日)。工程区洪水持续不断的威胁,对于整个经开区东部拓展区的发展而言,乃是不容掉以轻心的。
本次堤防设计工程位于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可有效保护园区的防洪安全。这对四川经济开发区轴心地带的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同时也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1、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
河流是**区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范围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结合龙泉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项目区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雨水冲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柏合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
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
2、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促进区域生产力的发展。
河道整治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可以减少并滞后降水,削减并滞后洪峰,减少洪水径流,具有水库的功能。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微生物相同地域的净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周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的污染。河道整治具有控制土壤侵蚀的价值。河道整治的侵蚀控制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用地不受洪灾;二是减少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丧失。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可大大改善长期以来由于河流破坏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保障两岸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冲滩塌岸现象将大大减少,有利于稳定滩涂、改善滩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使滩区及高岸的居民安居乐业,可以基本保障河两岸的人民安全定居,有利于改善两岸各种大、中、小型提灌站的引水条件,保障两岸灌区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促进区域生产力的发展。
3、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区域建设、保障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日益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障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观对水利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发展须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考虑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政府对水资源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节约和保护资源,加强对生态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建设用地范围内水利基本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河道存在的问题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区区政府及各级水管部门对河道整治工程非常重视,先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护和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营造绿水相连的优美景观,在《成都市**区整体规划》(2012~2030)中也明确提出了对河道进行整治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减少洪灾损失,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对河道进行整治已势在必行。通过河道整治使其城镇、基础设施等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为新农村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共建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
4、本项目的建设是以河道为骨架的片区防洪排水体系,确保规划区内防洪安全。
拟建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部**区区界最南端龙泉山西麓山脚,柏合镇境内,拟建场地内主要为果园、河流、鱼塘和房屋,区域内地形起伏较大。片区面临的洪水威胁以东部龙泉山山区汇流形成的山洪为主,其次为区域内区间汇流的叠加影响,防洪任务较重。片区现状主要以山溪河、马坝河、山溪河支沟为主要排泄通道,最终进入芦溪河,但现状河道平面线型蜿蜒曲折、过流断面较小、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有限,严重制约区域内防洪安全。根据片区规划,区域内以芦溪河为最终排水出路,将山溪河、马坝河、山溪河支沟结合用地和路网进行归并改造,并在上游东二路外侧增设截洪沟截流龙泉山山洪分段排入以上三条河道,形成片区防洪排水骨架,有效解决汽车产业东区防洪安全问题,为以后将要形成的成都国际汽车城奠定防洪基础。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区域防洪体系,还能确保规划区内防洪安全。
为了实现《成都市**区整体规划》目标,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快确定河网水系整治及防洪排涝规划,全面提升片区河网水系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创建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和管理体制,从而为加快推进我国的水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综上,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理念是基石,规划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管理是保障。加强河道整治,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是当今城乡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也是很好的机遇和挑战。本项目的新建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4.2工程建设任务
4.2.1工程任务防洪及改善水生态环境
根据《**新区**区经开区东区道路竖向及排水体系规划》防洪的要求、防洪现状以及洪灾损失状况,确定工程任务是:对洪水危害严重的重要河段兴建防洪工程,同时兴建排涝设施,改善水生态环境,完善防护区防洪管理体系,以防洪为主,兼顾提升城市形象等综合利用。
4.2.2设计水平年
本工程设计水平年采用2020年标准。
4.3防洪标准
本片区排洪主通道为芦溪河,本次设计四条河道均为区间排洪通道,根据堤防工程的洪水标准,应根据江河防洪规划和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分析确定。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19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3相关规定及要求,同时参照《**新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区经开区东区道路竖向及排水体系规划》,确定本堤防工程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P=20%)洪水位设防,堤防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相应的安全加高取0.8m。
堤防工程的级别和防洪标注
防洪标准
≥100
<100,且>50
<50,且≥30
<30,且≥20
<20,且≥10
堤防工程的级别
1
2
3
4
5
4.4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对片区内的三条主要规划保留河道及东南边界截洪沟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区域防洪安全问题。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8km,规划河宽18m;山溪河改造长度4.3km,规划河宽16~25m;山溪河支沟改造长度2.6km,规划河宽10~20m;东二路截洪沟改造长度4.7km,规划沟宽3.5~5.0m及下穿东风渠涵管3处。
4.5堤线布置及选择
4.5.1堤线布置原则
根据有关规范和本项目的特点,依据批准的可研阶段设计成果,堤线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与洪水主流线平行,且与对岸间距不宜放大或缩小,有利于行洪;
2、堤线力求平稳,各堤段平缓连接,不采用折线急弯;
3、堤线原则上靠岸修建,以减少工程量和不侵占河道断面;
4、堤线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强透水地基,深水地带和古河道;
5、工程建设尽量少占耕地,在留足行洪断面,确保行洪安全的原则下,可以利用部分内陆滩涂,为生产和城镇建设提供可利用的土地,达到治理促开发。
6、工程布置与城镇建设相协调配合,正确处理好防洪工程与交通、城镇景观、城镇排水的关系。
本工程河道两岸为比较开阔的内陆滩涂和一级阶地,为了少占地、不搬迁,根据实际地形、河势,按堤线布置原则布置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堤线在确保行洪断面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河岸。
4.5.2河宽确定
合理的确定稳定河宽,使河道建堤前后保持冲淤平衡状态,是治河堤防布置和堤距确定的主要设计依据。新建堤段河流大部分较为顺直,河宽10~25m之间不等,截洪沟宽3.5~5m之间不等。河床由浆砌卵石组成,床面平整。I级阶地部分为粉土,岸坡表层为杂填土,岸壁长有杂草、灌木。由于防洪堤的修建约占用了洪水漫滩面积的1~2%,可能会造成本河段河道水流流态的河相关系产生较小改变,从而造成河床再造床现象。决定这一改变的控制参数一般使用稳定河宽这个参数,只要河道的河宽满足稳定河宽,河床便趋于稳定。
4.5.2.1造床流量的选定
根据有关资料,造床流量为一个并非最大的流量,它对河床形态的塑造作用最大,目前对造床流量的确定并无十分可靠的方法,对造床流量的确定有平摊水位法,多年平均洪峰流量法等,多采用经验方法计算。国内一般都采用2~5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作为造床流量,本次计算采用5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作为造床流量。
4.5.2.2河床稳定分析
1、河床纵向稳定指标
Φh=d/hJ式中:Φh—纵向稳定系数;
d—河床平均粒径;
h—河流平摊水深;现场实测确定h=1.23m;
J—纵比降;
经计算,项目区河道纵向稳定系数在1.1~1.4之间,项目区河床纵向稳定性较好。
2、河床横向稳定指标
Φb=Q1/2/J0.2/2×B

式中:Φh—横向稳定系数;
Q—造床流量;
B—相当造床流量平滩河宽;
J—纵比降;
经计算,Φb=0.543,项目区河床横向稳定性较好的过渡段。
4.5.2.3河相关系
河宽、水深、流速、水面比降与流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指数关系,称为水力几何形态关系。这一关系反映了特定的边界条件对水流的影响。
河槽的水面宽度、平均水深、纵比降、流量、泥沙量及其过程,是河槽的边界条件(其中包括河床及河岸的物质组成)的函数,这一关系反映的是边界条件与流量相互影响的过程。
冲积河流通过自动调整作用,作为较长期的平均情况,有可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在断面形态、纵剖面与流域因数之间有着某种定量关系,这种定量关系一般称为河相关系。
1、断面河相关系
主要由宽深比ξ来表征,反映了沿程河相关系的断面稳定性,值愈大,断面愈浅,表明洪水对两岸侵蚀强烈,反之则表示洪水对两岸侵蚀愈小,河道愈稳定。
(1)横断面河相关系式:
ξ=B1/2/H
B、H—与造床流量相应的水面宽及平均水深。
经对治理河道的63个横断面分析计算,ξ值在1.0~1.4之间,因此,可判断该段为较为顺直的较稳定性河流。
(2)纵向河相关系
纵向河相关系主要反映河道纵向比降与来水来沙的关系。即:
J=45.5×〔(S/Q)1/2×d50〕0.54
式中:J—河床稳定比降;
Q—造床流量;
S—相当的含沙量(kg/m3),S
=83.8
kg/m3;
d50—河床平均粒径(mm),取11.7mm。
项目区内河床纵向稳定性较好。
4.5.2.4稳定河宽确定
本设计中堤距指两岸堤线中心距亦即洪水治导线宽度。该指标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和防护效益。堤距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满足安全、通畅泄洪的要求;②适当考虑河相关系,尽可能不改变河型;③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权衡工程量与防护效益,达到经济上的合理性,统筹考虑各河段及其上、下游的行洪要求。防洪段治导线之间宽度,下限应不小于造床流量下的稳定河宽,上限一般以河曲外包线或自然岸宽确定。冲积河流在水流与河床的长期相互作用下,能得以自由发展,经过水流与河床的自动调整,河床形态将与流域来水、来沙及河床边界条件相适应。河道形态与水力泥沙因素及河床地质条件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物理量关系。根据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的《治河与防洪》一书,整治河宽是由水流阻力公式、连续方程及河相关系式联解求得河宽,关系式为:
稳定河宽计算采用下述三个水流、河相基本方程:
;(1);(2)
;(3)
联解得到:。
B----稳定河宽(m),
h----水深(m),
n----糙率(n=0.04),
J----河道比降,
Q---造床流量,
参数与河岸有关的参数,
在本次项目中河床流量分别选用P=2%,P=5%,P=10%,P=20%经计算得到本工程该河段的稳定河宽见下表,本次设计稳定河宽B如下。
堤防工程河段稳定河宽计算
堤防工程
P=2%
P=5%
P=10%
P=20%
东二路截洪沟
设计流量Q(m3/s)
146
120
98
75
稳定河宽B(m)
15.4
16.2
17.1
16.5
马坝河
设计流量Q(m3/s)
217
174
140
106
稳定河宽B(m)
19.3
17.5
18.2
18.9
山溪河支沟
设计流量Q(m3/s)
117
96
78
60
稳定河宽B(m)
22.1
21.6
19
19.5
山溪河
设计流量Q(m3/s)
271
219
178
136
稳定河宽B(m)
26
24.6
25.2
25.8
堤防工程的堤距的拟定只要大于上述稳定河宽,工程修建后,河势将不会有大的改变,河床会很快趋于稳定,不会发生大的河床演变。
经计算得到本河段稳定河宽为40m。本次河道改造工程基本保持了沿原天然河岸布堤,堤距均远大于稳定河宽。
4.5.2.5堤距选择
本工程河势基本稳定,天然岸线清晰,岸线稳定。根据4.5.2.4章节计算得知本工程各河道稳定河宽,并结合地形情况堤身沿河岸布置,拟定本工程堤距为16~25m,并满足行洪要求,堤距基本无明显的缩窄或增宽。
4.5.2.6堤线布置方案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堤线布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天然状况下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应作为堤线布置的基础。兴建防洪堤工程后,设计洪水水面线与天然状况基本接近或相差不大,以避免因防洪堤工的兴建改变或破坏河流原有的系统平衡状态,造成河床整体不稳定,而且发生再造床过程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2、防洪堤应尽量与规划建设相结合,靠岸修建,做到少搬迁,少占地,防洪抢险通道尽量与道路规划相结合,堤后生态建设与乡镇绿化相结合的原则。该防洪堤的修建,应使工程河段的防洪标准提高,且美化环境。
3、防洪堤工程的兴建,对本河段水位有一定抬高,但可以基本保持原有的稳定性和河势,不会因兴建防洪堤工程而发生整体的、大规模的河床再造演变情况,也不会发生河型转化情况。从河道水流、泥沙输移等方面看,工程的兴建将使河段水流和河床变形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4、治理河段社会经济在近年迅速发展,许多临河建筑物均自建部分防洪堤,多数防洪设施质量较好,在堤线布置时充分考虑利用已有设施,堤线应沿河岸线随弯就弯,做到少破坏,少占地,少搬迁。
5、本项目堤防布置结合已有建筑物,堤线布置应充分考虑与桥梁、涵洞等涉河建筑物的连接;本项目的堤线布置需结合《**新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区经开区东区道路竖向及排水体系规划》规划设计,部分河道需裁弯取直应该留足行洪断面。
根据以上因素,堤线布置时对主河道和支沟堤线布置分别进行方案讨论。
主河道段:针对本河段河道水流特点,根据天然河道走势拟定两条堤线布置方案:
方案一(坎上方案):沿一级阶地外侧布置;
方案二(坎下方案):沿河滩地内侧布置;
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一地面线较高,开挖量较大,回填量较小,方案二地面线较矮,开挖量较小,但回填量较大;两条堤线均满足本项目中马坝河及山溪河的防洪,但由于工程河段的堤身填筑料较少,堤身回填价格较高,而且堤防设计采用50年一遇的洪水,堤防本身高度较高,经综合考虑,本工程堤线采用方案一。
支沟山溪河支沟:根据地形条件,及稳定河宽的计算结果,针对本河道水流特点,拟定唯一一条堤线布置方案:根据天然河道走势,堤防沿天然河岸一级阶地布置。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保护对象是经开区东部拓展区配套园区产业的防洪安全。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D50288--2013)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周边城镇、耕地分布、经济状况、公共设施情况,堤防等级选定2级,其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的重现期。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保护园区内的产业的防洪安全,确定**区经济开发区治理河道总长约15345.48m(马坝河3792.60m、山溪河4260.51m、山溪河支沟2607.36m、东二路截洪沟4685.01m);治理河段共新建堤防15345.48m;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792.60m,终点接新二路截洪沟,起点止于火车道高架桥,起点坐标(X=-49.167,Y=33078.347),终点坐标(X=--865.718,Y=36021.164);山溪河4260.51m,起点接芦溪河,终点止于新二路与4线相交处截洪沟,起点坐标(X=1127.319,Y=33575.792),终点坐标(X=854.180,Y=36842.754);山溪河支沟2607.36m,起点4线桥涵处,终点止于新二路与13线相交处截洪沟,起点坐标(X=1836.209,Y=35438.886),终点坐标(X=2396.334,Y=37708.571);东二路截洪沟4685.01m,起点街马坝河设计终点,终点止于新二路与线相交处截洪沟,起点右岸坐标(X=--865.718,Y=36021.164),终点坐标(X=3263.393,Y=37928.06)。
4.6设计洪水水面线
4.6.1计算的边界条件
1)河道地形和计算断面资料
河道地形采用1:1000实测河道带状地形图。
根据拟建工程所处河段河势条件以及工程可能引起的洪水位影响范围及资料情况,河段堤防选取的计算区域为:总长约15345.48m
,其中:马坝河3792.60m,设置16个断面;山溪河4260.51m,设置22个断面;山溪河支沟2607.36m,设置20个断面;东二路截洪沟4685.01m,设置是5个断面;共布置63个横断面,布置断面平均间距约85m。
堤防工程建设后的水文断面以实测水文大断面资料为基础,根据工程布置堤线方案,逐一对每个断面进行处理。
2)河道糙率的确定
糙率值是水面线计算中的关键参数之一,通常在河道水面曲线计算过程中,糙率采用实测水位资料代入水面线计算程序反算得到。在缺乏实测资料时,根据相关资料凭经验选取。
糙率n则根据工程河段的河床组成、床面特性、平面形态、水流流态及岩壁特性等实际情况,参照邻近水文站糙率分析成果及《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中“天然河流河道糙率表”成果,按经验选取,天然河道n=0.040左右,建堤后糙率降低约10%。由于本河段为复合断面的人工河道,设计堤顶以下糙率取0.018,设计堤顶以上绿化部分糙率取0.025。
3)起始断面水位的确定
布置于拟建堤防段下游的断面Cs1为计算起始断面,采用宽顶堰泄流公式计算Cs1断面的天然H~Q曲线。因Cs1断面未布设堤防,工程建设前后该断面H~Q曲线一致。本项目堤防5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150m3/s,查起始Cs1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应50年一遇洪水位为(山溪河498.20m;山溪河支沟502.128m;马坝河491.000m)。
4.6.2计算方法
采用四川省水利院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利用恒定非均匀流水面曲线方程式进行水面线分析计算。恒定非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式为:
(1)
式中:Z上和Z下

分别为上断面和下断面水位高程。


分别为上断面和下断面流速水头。
hf和hj

分别为上、下断面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α上、α下、V上、V下—
分别为上、下断面动能修正系数和断面平均流速。
沿程水头损失采用公式:
(2);(3)
局部水头损失采用公式:
(4)
对于逐渐扩大或逐渐收缩段:分别取ξ为0.2和0.05。
上列式中J、L、Q、K、n、V、R分别为水面比降,断面间距、流量、流量模数、糙率、断面平均流速、水力半径。
河道沿程设计洪水水面线的推求根据下游控制断面的设计洪水位,按恒定非均匀流基本方程式,逐段采用试算法,依次从下游断面向上游断面推算。
4.6.3设计洪水水面线成果
采用前述计算方法和计算边界条件,由下游至上游逐段进行计算,则为建堤前后的设计洪水水面线,见下表水面线计算。
山溪河水面线成果表(P=2%)
断面位置
河底高程(m)
设宽度(m)
设计纵坡i
设计流量(m3/s)
过流能力(m3/s)
水面高程(m)
设计水深(m)
备注
00+00
493.38
25
0.002
158.9
158.95
498.2
4.82
设计起点芦溪河
00+20
493.42
25
0.002
148.42
158.95
498.22
4.8
跌水
00+40
494.92
25
0.002
148.42
158.95
498.24
3.32
08+60
496.56
25
0.002
148.42
158.95
499.08
2.52
洄水影响终点
11+00
497.04
25
0.002
148.42
158.95
499.54
2.5
跌水
11+20
497.54
25
0.002
148.42
158.95
500.04
2.5
24+74
500.128
25
0.002
148.42
158.95
502.628
2.5
山溪河支沟汇入
25+60
500.42
25
0.002
148.42
158.95
502.92
2.5
河道断面形式改变
25+80
500.92
16
0.002
78.44
81.41
502.92
2
30+70
502.88
16
0.004
78.44
81.41
504.88
2
跌水
30+90
504.58
16
0.004
78.44
81.41
506.58
2
34+50
506.02
16
0.004
78.44
81.41
508.02
2
跌水
34+70
507.52
16
0.004
78.44
81.41
509.52
2
37+00
508.44
16
0.004
78.44
81.41
510.44
2
跌水
37+20
509.94
16
0.004
78.44
81.41
511.94
2
38+20
510.34
16
0.004
78.44
81.41
512.34
2
跌水
38+40
511.84
16
0.004
78.44
81.41
513.84
2
39+40
512.24
16
0.004
78.44
81.41
514.24
2
跌水
39+60
513.74
16
0.004
78.44
81.41
515.74
2
40+60
514.14
16
0.004
78.44
81.41
515.74
2
跌水
40+80
514.64
16
0.004
78.44
81.41
516.64
2
42+60.51
515.362
16
0.004
78.44
81.41
517.362
2
设计终点东二路
山溪河支沟水面线计算成果表(P=2%)
断面位置
河底高程(m)
设计宽度(m)
设计纵坡i
设计流量(m3/s)
过流能力(m3/s)
水面高程(m)
设计水深(m)
备注
00+00
500.128
10
0.003
71.84
77.19
502.128
2
设计起点山溪河
10+00
503.128
10
0.003
71.84
77.19
505.128
2
河道断面形式改变
10+20
505.128
17
0.003
71.84
79.8
507.128
2
11+00
505.367
17
0.003
71.84
79.8
507.368
2
跌水
11+20
505.368
17
0.003
71.84
79.8
508.368
2
13+20
506.968
17
0.003
71.84
79.8
508.968
2
跌水
13+40
507.968
17
0.003
71.84
79.8
509.968
2
15+40
508.568
17
0.003
71.84
79.8
510.568
2
跌水
15+60
509.568
17
0.003
71.84
79.8
511.568
2
17+60
510.168
17
0.003
71.84
79.8
512.168
2
跌水
17+80
511.168
17
0.003
71.84
79.8
513.168
2
18+80
511.468
17
0.003
71.84
79.8
513.468
2
跌水
19+00
513.468
17
0.003
71.84
79.8
515.468
2
21+00
514.068
17
0.003
71.84
79.8
516.068
2
跌水
21+20
516.068
17
0.003
71.84
79.8
518.068
2
23+20
516.668
17
0.003
71.84
79.8
518.668
2
跌水
23+40
518.668
17
0.003
71.84
79.8
520.668
2
25+40
519.268
17
0.003
71.84
79.8
521.268
2
跌水
25+60
521.268
17
0.003
71.84
79.8
523.268
2
26+7.363
521.41
17
0.003
71.84
79.8
523.41
2
 
马坝河水面线计算成果表(P=2%)
断面位置
河底高程(m)
设计宽度(m)
设计纵坡i
设计流量(m3/s)
过流能力(m3/s)
水面高程(m)
设计水深(m)
备注
00+00
494.112
18
0.003
88.65
98.75
496.612
2.50
设计起点18线,远期延伸至芦溪河
15+00
498.612
18
0.003
88.65
98.75
501.112
2.50
跌水
15+20
499.172
18
0.003
88.65
98.75
501.672
2.50
18+80
500.252
18
0.003
88.65
98.75
502.752
2.50
跌水
19+00
501.112
18
0.003
88.65
98.75
503.612
2.50
25+16
502.960
18
0.003
71.71
98.75
505.460
2.50
跌水
25+36
504.640
18
0.003
71.71
98.75
507.140
2.50
31+46
506.470
18
0.003
71.71
98.75
508.970
2.50
跌水
31+66
507.651
18
0.003
71.71
98.75
510.151
2.50
32+46
507.891
18
0.003
71.71
98.75
510.391
2.50
跌水
32+66
509.391
18
0.003
71.71
98.75
511.891
2.50
33+76
509.721
18
0.003
71.71
98.75
512.971
2.50
跌水
33+96
511.221
18
0.003
71.71
98.75
513.751
2.50
35+06
511.551
18
0.003
71.71
98.75
514.051
2.50
跌水
35+26
512.800
18
0.003
71.71
98.75
515.300
2.50
37+92.60
513.600
18
0.003
71.71
98.75
516.100
2.50
设计终点东二路
东二路截洪沟水面线计算成果表(P=2%)
截洪沟分段
排水出路
分段长度(m)
末端水深(m)
设计宽度(m)
设计纵坡i
第1段
马坝河
760
2.0
5.0
0.006
第2段
山溪河
1260
2.0
5.0
0.0015
第3段
山溪河
740
1.5
3.5
0.01
第4段
山溪河支沟
1060
2.0
4.0
0.003
第5段
山溪河支沟
792
1.5
3.5
0.008
4.7冲刷深度计算
1、堤基础冲刷深度计算
根据工程河段水文地质条件,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堤脚防冲刷的埋置深度主要取决于堤岸冲刷深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本工程布置于柏合镇经济开发区拓展区,芦溪河南侧,本次设计河段大部分为顺水流段,仅局部河段为斜冲段。本次设计参照GB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计算水流对堤基产生的冲刷深度。

式中:hs——局部冲刷深度(m);
H0——冲刷处的水深(m);
Ucp——近岸垂线平均流速(m/s);
n——与防护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取n=1/4~1/6,本次取0.25;
U——行近流速(m/s);
η——水流流速不均匀系数,根据水流流向与岸坡交角α。
由于本区域河道纵坡及流速较大,河底均设置了浆砌卵石护底,可不做冲刷深度计算。
4.8排洪排涝规划
由于堤防沿线道路自身都带有排涝设施,故堤防工程内涝区排涝洪水计算采用设计暴雨资料,按平均排除法中的平原区旱地排涝模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本次设计按排涝历时24hr计算,本工程防洪堤内涝区洪水流量成果表见下表。
工程河段内涝洪水成果表
河段
岸别
洪峰模数(m3/s.km2)
排涝面积(km2)
排涝流量(m3/s)
排涝总量(万m3)
马坝河
左、右岸
3.08
8.34
47.23
408.06
山溪河
左、右岸
7.68
23.65
204.34
山溪河支沟
左、右岸
5.33
16.42
141.86
4.9河道清淤疏浚规划
本堤防工程对本工程段的主河道部分淤积段和卡口段进行疏浚整治,疏浚总长度为15345.48m,为连续河道清淤,挖河心护堤岸,达到小水归槽,中水漫滩,大水傍堤,确保两岸堤防工程的安全,对天然河床进行统一规划、疏浚。
土石方889.54万m3,河道清淤3.73万m3,与新建堤防同步进行。
疏浚河道与施工导流及围堰填料、堤防后坡填料及堤防浇筑块石料相结合。
第五章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工程等级与标准
本片区排洪主通道为芦溪河,本次设计四条河道均为区间排洪通道,根据其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结合《防洪标准》(GB50286-98)对堤防工程级别及防洪标准的规定,考虑到本工程防护对象的特点,本次设计河道均采用50年一遇防洪标准,工程等级定为2级,相应的安全加高取0.5m。
堤防工程的级别和防洪标注
防洪标准
≥100
<100,且>50
<50,且≥30
<30,且≥20
<20,且≥10
堤防工程的级别
1
2
3
4
5
5.2设计基本资料收集
5.2.1水文气象
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①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
②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
③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
④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
⑤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
⑥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
⑦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
5.2.2地形、地质
1.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1/500实测图;
2.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1/10000地形图;
3.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堤线地形、地质平面、纵、横断面图;
4.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建议指标。
5.防洪河段建堤前后设计水位计算成果。
5.2.3主要设计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
5.《防洪标准》(GB50201-1994);
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
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9.《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L252—2000;
10.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1996);
11.《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
12.《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四川省水利电力厅
1984.6)。
1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SL-252-2000);
1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3);
16.《碾压式土坝设计规范》。
5.2.4防洪工程稳定安全系数及安全加高值
1.主要计算参数
地基承载力(硬塑粘土)200Kpa
回填土容重19kN/m3
回填土内摩擦角φ28ο
地面活荷载10
kn/m2
地震设计烈度7度
混凝土与卵石土摩擦系数f=0.4
砌体与混凝土摩擦系数f=0.6
土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正常运用条件K1≥1.25;非常运用条件K1≥1.15
防洪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正常运用条件K1≥1.30;非常运用条件K1≥1.15
防洪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正常运用条件K1≥1.55;非常运用条件K1≥1.45
2.安全加高
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本工程为2级不允许越浪的堤防工程,堤防安全加高值为0.8m。
5.3堤防工程总体布置
5.3.1稳定河宽论证与堤距选择
稳定河宽计算采用下述三个水流、河相基本方程:
;(1)
(2)
(3)
联解得到:。
B为稳定河宽(m),h为水深(m),n为糙率(n=0.04),J为河道比降,参数与河岸有关的参数,Q为造床流量。设计中Q(造床流量)选取P=20%洪水流量。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河段稳定河宽
河道名称
断面号
F(km2)
L(km)
河床糙率(n)
比降(J)
造床流量(m3/s)
备注
东二路截洪沟
截1
3.64
4.4
0.018
0.065
24.88
马坝河上游
截2
1.57
2.4
0.018
0.07
14.41
山溪河上游
截3
1.29
2.3
0.018
0.08
12.1
山溪河上游
截4
1.28
1.8
0.018
0.05
12.83
山溪河支沟上游
截5
1.05
1.5
0.018
0.05
11.57
山溪河支沟上游
马坝河
马1
4.16
4.5
0.018
0.065
28.84
 
马2
5.96
5.8
0.018
0.055
35.28
 
马3
8.34
7.2
0.018
0.045
42.75
 
山溪河支沟
山支1
2.33
2.2
0.018
0.065
24.48
 
山支2
5.33
4.25
0.018
0.04
36.1
 
山溪河
山1
2.86
2.75
0.018
0.07
27.08
 
山2
4.84
4
0.018
0.055
36.47
 
山3
13.01
7.05
0.018
0.04
73.21
考虑山溪河汇入
堤防工程的堤距的拟定只要大于上述稳定河宽,工程修建后,河势将不会有大的改变,河床会很快趋于稳定,不会发生大的河床演变。
本次堤防工程基本保持了沿原天然河岸布堤,
堤距均大于稳定河宽。
5.3.2堤线方案选择
5.3.2.1堤线布置原则
根据有关规范和本河段的特点,堤线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有关规范和本河段的特点,依据批准的可研阶段设计成果,堤线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与洪水主流线平行,且与对岸间距不宜放大或缩小,有利于行洪;
2、堤线力求平稳,各堤段平缓连接,不采用折线急弯;
3、堤线原则上靠岸修建,以减少工程量和不侵占河道断面;
4、堤线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强透水地基,深水地带和古河道;
5、工程建设尽量少占耕地,在留足行洪断面,确保行洪安全的原则下,可以利用部分内陆滩涂,为生产和城镇建设提供可利用的土地,达到治理促开发。
6、工程布置与城镇建设相协调配合,正确处理好防洪工程与交通、城镇景观、城镇排水的关系。
本工程河段两岸为比较开阔的内陆滩涂和一级阶地,为了少占地、不搬迁,根据实际地形、河势,按堤线布置原则布置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堤线在确保行洪断面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河岸。
5.3.2.2堤线布置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堤线布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天然状况下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应作为堤线布置的基础。兴建防洪堤工程后,设计洪水水面线与天然状况基本接近或相差不大,以避免因防洪堤工的兴建改变或破坏河流原有的系统平衡状态,造成河床整体不稳定,而且发生再造床过程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2、防洪堤应尽量与规划建设相结合,靠岸修建,做到少搬迁,少占地,防洪抢险通道尽量与道路规划相结合,堤后生态建设与乡镇绿化相结合的原则。该防洪堤的修建,应使工程河段的防洪标准提高,且美化环境。
3、防洪堤工程的兴建,对本河段水位有一定抬高,但可以基本保持原有的稳定性和河势,不会因兴建防洪堤工程而发生整体的、大规模的河床再造演变情况,也不会发生河型转化情况。从河道水流、泥沙输移等方面看,工程的兴建将使河段水流和河床变形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4、治理河段社会经济在近年迅速发展,许多临河建筑物均自建部分防洪堤,多数防洪设施质量较好,在堤线布置时充分考虑利用已有设施,堤线应沿河岸线随弯就弯,做到少破坏,少占地,少搬迁。
5、本项目干流堤防布置结合已有建筑物,堤线布置应充分考虑与桥梁、涵洞等涉河建筑物的连接;本项目的堤线布置需结合《**新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区经开区东区道路竖向及排水体系规划》规划设计,部分河道需裁弯取直应该留足行洪断面。
根据以上因素,堤线布置时对主河道和支沟堤线布置分别进行方案讨论。
主河道段:针对本河段河道水流特点,根据天然河道走势拟定两条堤线布置方案:
方案一(坎上方案):沿一级阶地外侧布置;
方案二(坎下方案):沿河滩地内侧布置;
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一地面线较高,开挖量较大,回填量较小,方案二地面线较矮,开挖量较小,但回填量较大;两条堤线均满足本项目的防洪,但由于工程河段的堤身填筑料较少,堤身回填价格较高,而且堤防设计采用50年一遇的洪水,堤防本身高度较高,经综合考虑,本工程堤线采用方案一。
支沟山溪河支沟:根据地形条件,及稳定河宽的计算结果,针对本河道水流特点,拟定唯一一条堤线布置方案:根据天然河道走势,堤防沿天然河岸一级阶地布置。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保护对象是经开区东部拓展区配套园区产业的防洪安全。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D50288--2013)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周边城镇、耕地分布、经济状况、公共设施情况,堤防等级选定2级,其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的重现期。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保护园区内的产业的防洪安全,确定**区经济开发区治理河道总长约15345.48m
(马坝河3792.60m、山溪河4260.51m、山溪河支沟2607.36m、东二路截洪沟4685.01m);治理河段共新建堤防15345.48m;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792.60m,终点接新二路截洪沟,起点止于火车道高架桥,起点坐标(X=-49.167,Y=33078.347),终点坐标(X=--865.718,Y=36021.164);山溪河4260.51m,起点接芦溪河,终点止于新二路与4线相交处截洪沟,起点坐标(X=1127.319,Y=33575.792),终点坐标(X=854.180,Y=36842.754);山溪河支沟2607.36m,起点4线桥涵处,终点止于新二路与13线相交处截洪沟,起点坐标(X=1836.209,Y=35438.886),终点坐标(X=2396.334,Y=37708.571);东二路截洪沟4685.01m,起点街马坝河设计终点,终点止于新二路与线相交处截洪沟,起点右岸坐标(X=--865.718,Y=36021.164),终点坐标(X=3263.393,Y=37928.06)。
5.3.3堤型选择
堤型选择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堤段所处地理位置、堤基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根据工程区地质、地形条件,结合本工程河段下游已建堤防的成功经验,初拟了斜坡式复合生态堤,斜坡、重力式复合生态堤两种堤型进行选择。
5.3.3.1堤型比较
堤顶设防护栏杆,堤防断面拟定以下两种方案:
(一)马坝河
方案一(推荐方案):充分利用河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绿地行洪,河床断面采用两级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态式断面。生态式断面方案河道宽18m,临道路侧绿化带宽度6m,河道纵坡0.003,具体布置为:
河底宽5.0m,水深2.5m,设计防洪高度3.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1.3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马坝河横断面图(推荐方案)
方案二(比较方案):河道宽10m,设计水深2.5m,河堤总高不小于3.0m,两岸采用浆砌条石重力式河堤,面坡直立,堤顶以上按小于1:3放坡。该方案占地小,排洪期间水流归槽效果好,岸坡稳定性更可靠。
马坝河横断面图(比较方案)
(二)山溪河
方案一(推荐方案):充分利用河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绿地行洪,河床断面采用两级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态式断面。生态式断面方案河道宽16~25m,临道路侧绿化带宽度6~9.5m,河道纵坡0.002~0.004,具体布置为:
1、25+80~42+60.51段(上游段):河道总宽度16m,设计纵坡0.004,水深2.0m,设计防洪高度2.5m。河底宽6.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0.8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山溪河横断面图一(推荐方案)
2、00+00~25+80段(下游段):河道总宽度25m,设计纵坡0.002,水深2.5m,设计防洪高度3.0m。河底宽12.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1.3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山溪河横断面图二(推荐方案)
方案二(比较方案):河底宽15m,设计水深2.0m~2.6m,河堤总高2.5~3.1m,两岸采用浆砌条石重力式河堤,面坡直立,堤顶以上按小于1:3放坡。该方案占地小,排洪期间水流归槽效果好,岸坡稳定性更可靠。
山溪河横断面图(比较方案)

(三)山溪河支沟
方案一(推荐方案):充分利用河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绿地行洪,河床断面采用两级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态式断面。生态式断面方案河道宽17m,临23线河道宽10m,采用矩形断面,河道纵坡0.003,具体布置为:
1、10+00~25+86.038段(上游段):河道总宽度17m,设计纵坡0.003,水深2.0m,设计防洪高度2.5m。河底宽7.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0.8m部分按1:3放坡,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山溪河支沟横断面图一(推荐方案)
2、00+00~10+00段(下游段):河道总宽度10m,设计纵坡0.003,水深2.0m,设计防洪高度5.0m,河道右岸罩口线距23线道路红线距离为5m,采用矩形断面,重力式护岸。重力式护岸为直立式混凝土挡墙,墙顶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与道路相接,挡墙高度根据设计河底与道路高差及河道罩口线与道路红线间距确定,高度为5m。
山溪河支沟横断面图三(推荐方案)
方案二(比较方案):河底宽10m,设计水深2.0m~2.5m,河堤总高2.5~3.0m,两岸采用浆砌条石重力式河堤,面坡直立,堤顶以上按小于1:3放坡。该方案占地小,排洪期间水流归槽效果好,岸坡稳定性更可靠。
山溪河支沟横断面图(比较方案)
(四)新规划东二路截洪沟
规划截洪沟宽5m,临道路侧绿化带宽度5m,设置在道路外侧,本次方案设计结合东二路道路纵断面设计情况,在确保截洪沟南侧山脉雨水能顺利截流的前提下,对截洪沟采取分段设计,计算各个典型断面的控制流量后,对截洪沟规划宽度做了局部修正,局部段落宽度调整至3.5m、4.0m。由于截洪沟设置在山脚部位,本次设计建议截洪沟全线采取重力式挡土结构,挡土结构需根据详勘报告进行确定,初步拟定截洪沟结构断面形式如下:
河底宽3.5~5.0m,设计水深1.5m~2.0m,挡墙总高2.0~2.5m,临山体侧挡墙高度需根据详勘报告进行确定,两岸采用浆砌条石重力式河堤,面坡直立,临路侧采用不小于1:3放坡。
东二陆截洪沟沟横断面图
5.3.3.2方案比较
1、斜坡式护岸(推荐方案)
三条河道比较断面方案采用梯形复合式断面,河堤结构断面形式采用1.5m高C25混凝土面板嵌卵石护坡,护坡坡率1:1.5,其上为绿化护坡与道路或地块衔接。复式河堤防洪设计高度2.5~3.1m,实际高度取决于防洪岸顶与设计道路或地块场平的高差。本次方案中河堤稳定计算采用最不利断面进行,取河堤防洪高度H=3.1,堤顶以缓于1:3的坡率放坡与道路或规划地块顺接,接坡高度取3.3m。
斜坡式护岸主要是验算河堤边坡整理抗滑稳定性。土堤的抗滑稳定性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瑞典圆弧计算法确定。经计算,斜坡式河堤的边坡抗滑稳定见下表。
斜坡式护岸的边坡抗滑稳定计算成果
工况
K
正常水位(正常运用)
1.989
水位骤降(正常运用)
1.654
施工+地震(非常运用)
1.432
由上表可知,斜坡式河堤的整体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
2、重力式河堤(比较方案)
三条河道推荐断面方案均采用矩形断面,河堤结构形式采用M7.5浆砌卵石重力式河堤,河堤高度2.5~3.1m。本次方案中河堤稳定计算采用最不利断面进行,取河堤高度H=3.1,堤顶以缓于1:3的坡率放坡与道路或规划地块顺接,接坡高度取3.3m。
重立式河堤主要是验算堤身抗滑稳定及抗倾覆稳定性及基底应力。河堤的抗滑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及基底应力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规定的方法确定。
经计算,重力立式河堤的各验算成果如下:
重力式河堤的抗滑稳定及抗倾覆稳定计算成果
工况
KC
K0
σmax
(Kpa)
σmin
(Kpa)
正常水位(正常运用)
1.67
1.93
142
13
水位骤降(正常运用)
1.45
1.86
169
13
施工+地震(非常运用)
1.24
1.78
173
11
由上表可知,直立式河堤的抗滑稳定、抗倾稳定及基底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5.4堤防结构设计
5.4.1堤防断面选择
1、马坝河
充分利用河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绿地行洪,河床断面采用两级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态式断面。生态式断面方案河道宽18m,临道路侧绿化带宽度6m,河道纵坡0.003,具体布置为:
河底宽5.0m,水深2.5m,设计防洪高度3.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1.3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2、山溪河
充分利用河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绿地行洪,河床断面采用两级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态式断面。生态式断面方案河道宽16~25m,临道路侧绿化带宽度6~9.5m,河道纵坡0.002~0.004,具体布置为:
①25+80~42+60.51段(上游段):河道总宽度16m,设计纵坡0.004,水深2.0m,设计防洪高度2.5m。河底宽6.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0.8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2、00+00~25+80段(下游段):河道总宽度25m,设计纵坡0.002,水深2.5m,设计防洪高度3.0m。河底宽12.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②度1:1.5;上部1.3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3、山溪河支沟
充分利用河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绿地行洪,河床断面采用两级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态式断面。生态式断面方案河道宽17m,临23线河道宽10m,采用矩形断面,河道纵坡0.003,具体布置为:
10+00~25+86.038段(上游段):河道总宽度17m,设计纵坡0.003,水深2.0m,设计防洪高度2.5m。河底宽7.0m,护岸分两级设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0.8m部分按1:3放坡,坡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洪岸顶以上直至道路红线边继续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顺接,局部路面较高段需做矮挡墙连接。该方案河床亲水性效果较好,但需占用两岸绿化带。
4、新规划东二路截洪沟
规划截洪沟宽5m,临道路侧绿化带宽度5m,设置在道路外侧,本次方案设计结合东二路道路纵断面设计情况,在确保截洪沟南侧山脉雨水能顺利截流的前提下,对截洪沟采取分段设计,计算各个典型断面的控制流量后,对截洪沟规划宽度做了局部修正,局部段落宽度调整至3.5m、4.0m。由于截洪沟设置在山脚部位,本次设计建议截洪沟全线采取重力式挡土结构,挡土结构需根据详勘报告进行确定,初步拟定截洪沟结构断面形式如下:
河底宽3.5~5.0m,设计水深1.5m~2.0m,挡墙总高2.0~2.5m,临山体侧挡墙高度需根据详勘报告进行确定,两岸采用浆砌条石重力式河堤,面坡直立,临路侧采用不小于1:3放坡。
度5.0m,河道右岸罩口线距23线道路红线距离为5m,采用矩形断面,重力式护岸。重力式护岸为直立式混凝土挡墙,墙顶采用不陡于1:3的绿化斜坡与道路相接,挡墙高度根据设计河底与道路高差及河道罩口线与道路红线间距确定,高度为5m。
00+00~10+00段(下游段):河道总宽度10m,设计纵坡0.003,水深2.0m,设计防洪高
5.4.2堤顶结构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3)及水利厅川水发〔2011〕3号文件对2级堤防工程堤顶宽度的规定,结合堤防管理和防洪抢险的需要,设计堤顶宽度拟定为0.55m,采用25cm厚C25砼,堤顶外沿设钢筋混凝土安全防护栏杆。堤顶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堤顶超高按下式计算:
式中:y-设计堤顶超高(m);
R-设计波浪爬高(m);
e-设计风壅增水高度(m);
A-安全加高(m)。
按规范规定,2级堤防建筑物不允许越浪安全加高为0.8m,考虑到风速较大,堤防段风区长,经计算,波浪爬高和风壅增水高度较大,本次设计取0.4m。(经计算R+e=1.2m)
根据计算结果,结合长江流域已建堤防的运行情况及超高采用值,本次设计堤顶超高为1.2m。
5.4.3堤后背水坡设计
为满足边坡稳定,考虑到本堤防工程为石渣碾压堤体,本堤后背水坡比采用1:3.04草皮护坡,且在堤坡脚设置相应排涝流量的排水沟。
5.4.4基础设计
本堤防工程堤基大多为粘土,均满足本工程斜坡式堤承载力及变形要求。堤脚设宽2.33m、高0.5mC25砼防冲齿墙。堤脚采用石渣料碾压填筑护脚,基础为覆盖层段其埋深大于冲刷深度,基础为基岩时堤脚防冲齿墙嵌入基岩中,表层回填2-5米宽1米厚大卵石(粒径≥200mm)。
5.4.5堤防工程稳定计算
堤防稳定计算主要涉及石渣碾压堤体的计算。
碾压石渣坝稳定计算
(一)渗流计算
(1)根据地质勘察成果可知筑堤石渣料主要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
筑堤土料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部位
上游部位
下游部位
渗透系数
(cm/s)
4.0×10-2
4.0×10-2
(2)计算工况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3),选择渗流计算水位组合如下:
工况一:上游50年一遇水位,下游水位无水。
工况二:上游50年一遇水位,骤降到4m。
(3)计算方法
渗流计算采用《LIZHYT》程序进行计算。
(4)计算成果
下游出逸点高度:0.597(m)
单位宽度渗流量:
5.155(m3/d.m)
浸润线坐标计算成果见下表:
(二)边坡稳定计算
本堤防工程堤防断面为碾压石渣坝,迎水面采用1:2;堤后背坡为1:1.7.5边坡,堤顶宽3米,背水坡脚设排水沟。
(1)计算参数
堤基土物理力学指标采用值
地层年代
及成因
土名
容重γ
(kN/m3)
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kPa)
内聚力Ck
(kPa)
内摩擦角φk
(0)
压缩模量Es
(Mpa)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k(kpa)
Q4ml
杂填土
18.5
3
8

素填土①
19.0
80
10
12
3.5
20
素填土②
19.0
90
10
10
3.5
15
Q4pl
可塑粉质粘土
19.2
130
18
10
4.0
40
粉土
19.2
70
10
12
3.0
20
Q1+2fgl
硬塑粘土
19.5
200
25
15
8.0
65
可塑粘土
19.2
160
20
8
5.0
55
软塑粘土
18.0
90
10
3
2.5
30
可塑粉质粘土
19.5
140
15
8
4.0
45
软塑粉质粘土
18.0
80
8
3
2.5
25
含卵石粉质粘土
19.0
140
15
15
6.0
50
(三)防洪堤防渗及排水结构
根据芦溪河洪水资料,汛期洪水具有历时短、陡涨陡落的特点,并按洪水对堤基冲刷计算成果,采用以下防渗及防冲刷措施。
设计堤段采用C25砼面板斜坡式防洪堤。其防渗性能较好。在常水位情况下,堤内地面高程高于河床水位,不存在内渗隐患。堤后设有排水沟,少量渗水和雨水可以及时排走,不会形成内涝。
堤后坡面采用草皮护坡,以防雨水冲刷。
5.5过河管道
本工程有3处需要穿越东风渠,从地形图可以看出,过河处河道宽(山溪河支沟36.4米;山溪河34.4米;马坝河36.38米),均考虑双管,本可研建议采用设倒虹管,管道采用钢管,在河道下埋深考虑河道冲刷影响。从现场情况看,由北向南场地相对标高在1米左右,实现全线自流不成问题,因此不考虑设置提升泵站。倒虹吸采用双排钢管,考虑检修采用一用一备。穿越东风渠每根长为60米,在上游出口处设置人工格栅。同时在倒虹进水井的转换井设置沉泥槽,倒虹吸管内设计流速均大于0.9米/秒。在过河虹吸管的施工中,可采用半围堰施工,河道两边的转换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25,设计抗渗等级0.6Mpa。
5.5穿堤建筑物设计及排涝工程设计
本堤防工程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取20年一遇,据第二章水文中的“排洪(涝)洪水计算”成果及本工程特性可知,采用底宽0.3m,高0.3m的矩形排水沟,且配置相应流量的竖井和穿堤涵管,可解决修建防洪堤后,带来内涝问题。
本堤防工程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取20年一遇,据第二章水文中的“排洪(涝)洪水计算”成果及本工程特性可知,采用底宽0.3m,高0.3m的矩形排水沟,且配置相应流量的竖井和穿堤涵管,可解决修建防洪堤后,带来内涝问题。
本堤防工程设1种规格的竖井及配套涵管:竖井直径120cm,涵管直径60cm。
本堤防工程设计的竖井进口接堤后排水沟,涵管进口接竖井,涵管纵坡向河,坡度为5%,将洪水排入河内。
(1)进口段
涵管进口为了汇集保护区域雨、污水,为了满足本工程排涝流量,设有入口直径为1.2m竖井。从平面布置图上可知,竖井直径120cm配套穿堤涵管直径为60cm。竖井边墙采用M10浆砌砖墙,并抹2cm厚M10水泥砂浆。竖井井身与涵管相接。竖井进口接排水沟。
(2)涵管、管身段
穿堤涵管身采用孔口Φ=600mm规格,壁厚为20cm钢筋混凝土预制涵管,涵管下设砼基础将涵管固定,涵洞和涵管基础应置于碾压密实的石渣层上。
(3)出口段
为了美观,涵管出口应与堤面坡度相一致,钢筋混凝土涵管出口为1∶1的坡度;为了防止洪水倒流,并设置逆止阀。
5.6主要单价汇总
主要单价汇总见下表。
单价汇总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单价
其中
人工费
材料费
机械使用费
其他直接费
现场经费
间接费
利润
材料价差
税金
扩大
1
土方开挖(除去清淤量)
m3
44.67
0.1
0.51
20.63
0.55
0.64
0.9
1.17
13.71
1.33
5.14
2
土方回填
m3
18.13
12.8
0.64
 
0.35
0.4
0.57
0.74
 
0.54
2.09
3
砂卵石回填
m3
97.06
0.55
83.1
4.44
2.29
2.64
3.72
4.84
2.74
3.63
14.03
4
C25混凝土基础
m3
488.27
16.76
343.07
12.91
9.69
7.45
7.8
19.88
 
14.53
56.17
5
C25细石混凝土护坡
m3
474.36
17.57
341.83
2.72
9.42
7.24
7.58
19.32
 
14.12
54.57
6
M7.5浆砌罩面条石
m3
299.33
28.83
101.8
2.15
3.45
1.33
2.75
7.02
108.66
8.91
34.44
7
无纺布滤层(300g/
)
m2
36.77
0.51
27.29
 
0.72
0.56
0.87
1.5
 
1.09
4.23
8
2-4cm卵石反滤层
m3
120.02
11.75
72.11
 
2.18
0.84
1.74
4.43
9.59
3.57
13.81
9
沥青木板
m2
160.08
9.32
112.86
0.03
3.18
2.44
2.56
6.52
 
4.76
18.42
10
C25混凝土帽石
m3
549.43
50.14
355.12
13.56
10.89
8.38
8.76
22.34
0.68
16.35
63.21
11
M10砂浆勾缝
m2
8.06
5.02
0.93
 
0.15
0.06
0.12
0.31
0.3
0.24
0.93
12
φ6PVC排水管
含安装
m
10.5
 
 
 
 
 
 
 
 
 
 
13
M7.5浆砌C25混凝土预制块
m3
670.88
20.78
487.41
1.52
13.25
5.1
10.56
26.93
8.18
19.97
77.18
14
C25混凝土护坡
厚度(cm)
50
m3
472.74
16.33
341.83
2.72
9.38
7.22
7.55
19.25
 
14.07
54.39
15
M7.5砂浆垫层
m3
336.81
26.09
165.98
18.05
5.46
4.2
4.4
11.21
52.64
10.02
38.75
16
M7.5浆砌条石河堤
m3
295.85
27.81
100.55
2.11
3.39
1.3
2.7
6.89
108.25
8.8
34.04
17
草皮护坡
m2
20.81
0.89
14.84
 
0.41
0.31
0.49
0.85
 
0.62
2.39
18
栏杆
m
350
 
 
 
 
 
 
 
 
 
 
19
模板工程
m2
55.61
10.79
16.62
10.08
0.97
0.75
0.78
2
5.56
1.65
6.4
5.7生态防护设计说明
5.7.1设计范围
本次堤防工程景观工程依托于项目区主沟防洪堤建设,针对防洪堤堤顶外延5米范围进行景观打造,景观绿化面积约15.35万㎡。
5.7.2设计目标
在确保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规划,突出生态、景观、休闲功能,以清新、优美的自然河景带动周遍地块发展,创造出理想的人居环境,为**区营造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城市生态景观走廊。
5.7.3整体构思
本次滨和绿化带设计结合其本地自身特点,充分做到了因地制宜,突出生态田园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的协调统一。整体通过河流、植物、地形、道路等元素组合空间,营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氛围,特别是强化了不同区域游人的参与活动、审美特征,形成了动态活动与静态观赏既相结合又相独立的多重景观空间。
强调人的活动,通过绿化带内设置蜿蜒变化的景观漫步道,对不同的景观节点进行有机串联,激发游人参与意识,形成以植物为特色,以水体为介质,营造人与植物、水系互动场景。
强调人对植物的静态观赏、审美特征,则通过在植物组团中合理安排休憩、观景场所,为人们提供生态感受、感知,来寻求心理上的思考空间,达到人融景中,人在林中,人在花中的和谐宁静场面。
植物体系则通过堆坡造势,乔灌草相结合,以常绿为背景,花灌及落叶乔木为变化,形成色彩丰富、天际线绵延起伏的画卷。
5.7.4设计原则
1、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景观规划与设计不能影响城市防洪安全
2、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绿量,强调环境整体效果。达到“处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与分散、开放与私密相结合,创造适合于当地特点的景观空间,满足多元化的功能需求。
4、妥善处理与城市用地、道路交通及周遍建筑的关系,共建城市“生态走廊”。
5、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6.1施工条件
6.1.1工程概况及地理位置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保护经开区东部拓展区配套园的防洪安全,确定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对片区内的三条主要规划保留河道及东南边界截洪沟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区域防洪安全问题。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8km,规划河宽18m;山溪河改造长度4.3km,规划河宽16~25m;山溪河支沟改造长度2.6km,规划河宽10~20m;东二路截洪沟改造长度4.7km,规划沟宽3.5~5.0m。
工程区位于柏合镇,距成都市中心约20分钟的车程,境内有成龙路、龙华路2条快速通道,还有正在建设的成简快速通道,境内有万亩观光果园路、麟双路、柏双路、中柏路等19条公路共计64公里,实现村村道路畅通,交通四通八达。
6.1.2水文气象
本项目排洪主要依靠芦溪河,芦溪河又名鹿溪河,为岷江三级支流,府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长松乡南元包村王家湾,沿长松乡西坡北流经清音溪、宝狮村,出宝狮口后进入山前平坝区,折向西南,再经龙泉镇的长柏村、燃灯村,龙泉乡的长远、黎明、长堰、长河、双堰村,右纳天宫桥沟;入柏合镇二河村南,右纳灵宫桥沟;过柏鹤寺,左纳马坝河;进入双流县境,再经白沙坡、兴隆、煎茶、沿溪等乡,于借田镇与柴桑河、龙眼河相汇后,向西流至黄龙溪汇入府河。干流河长77.9公里,平均比降12‰;总流域面积675平方公里,呈长条形,水系呈羽毛状。其中**区境内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河长18公里;河源至宝狮口出山口段,河道长7公里,落差160米,平均比降23‰;宝狮口出山口至柏合镇二河村出境河段,河长11公里,落差45米,平均比降4‰。龙泉无水文站。
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泥沙主要源于地表侵蚀,暴雨冲刷,垮塌等自然力作用,中、下游泥沙来源除此以外,还有部份来源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6.1.3地形、地质
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本项目地面高程为505.31~514.48m,相对高差9.17m。拟建路段区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III级阶地,局部地段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
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Q4pl)和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
(1)天然建筑材料
1)砼粗、细骨料
本阶段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砂砾石与石料,混凝土骨料(砂、石)要就近购买,工程所需粗细骨料、砂砾石、条块石料从周边石料场购买,距离为10Km。
2)堤防填筑料
筑堤土料可就地取材,采用工程区内开挖出的粉质粘土、卵石和泥岩碎块作为填筑料。
(2)主要外来材料的供应
本工程所需的板枋材、汽油、柴油、钢筋、水泥等均可在**区购买,距离为10km。
(3)施工、生活用水
区域内水资源丰富,生产用水可直接用水泵从江中抽取,生活用水采用城区自来水。
(4)施工用电
本工程施工电源由国家电网供应,施工电源从附近搭接2公里10kV高压线至工地,经变压器降压后引到供生活区、料场、综合加工厂、仓库、砼搅拌站用电。
(5)其它
因本工程离城区不远,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可在**区城区采购,同时,**区有较强的加工、修配和制作能力,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较有利条件。
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经短期培训后可直接参加工程建设。
6.1.4主要工程量表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主要工程量表
编号
工程和费用名称
工程量
单位
(一)
马坝河工程
 
 
1
河堤工程
 
 
1.1
土方开挖(转运距离12km)
8814
m
1.2
土方回填(利用)
400544.8
m3
1.3
砂卵石回填(材料外购)
7368.7
m3
1.4
栏杆(单侧)
9994.3
m3
1.5
生态河堤(单侧、圬工结构)
8814
m
(二)
山溪河工程
 
 
1
河堤工程
 
 
1.1
土方开挖(转运距离12km)
554264.6
m
1.2
土方回填(利用)
11968.1
m3
1.3
砂卵石回填(材料外购)
9665.5
m3
1.4
栏杆(单侧)
8524
m3
1.5
生态河堤一型(单侧、圬工结构)
2684
m
1.6
生态河堤二型(单侧、圬工结构)
5840
m
(三)
山溪河支沟工程
 
 
1
河堤工程
 
 
1.1
土方开挖(转运距离12km)
5172
m
1.2
砂卵石回填(材料外购)
411911.73
m3
1.3
栏杆(单侧)
14939.5
m3
1.4
生态河堤一型(单侧、圬工结构)
5172
m
1.5
生态河堤二型(单侧、圬工结构)
3192
m
1.6
重力式+生态河堤(单侧、圬工结构)
1260
m
(四)
东二路截洪沟工程
 
 
1
河堤工程
 
 
1.1
土方开挖
9370
m
1.2
土方回填
2032303.2
m3
1.3
砂卵石回填
2461.3
m3
1.4
浆砌条石河堤(单侧、圬工结构)
61673.6
m3
(五)
其他建筑工程
1

6.2施工导流
6.2.1导流洪水标准、导流时段及相应导流流量
本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根据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施工期导流围堰为4级,围堰的洪水标准为10-20年洪水重现期(P=20%~1%)。考虑到本工程为堤防工程,永久建筑物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且工程区区位的特殊性,本工程导流标准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
根据工程施工设计要求,需提供工程设计河段1月、2月、3月、4月、5月、11月、12月,共7个时段的分期设计洪水,根据本流域的暴雨特性及径流年内分布特征,分期时段可不完全按月划分。把1月、2月、3月划分为一个时段即枯水期;4月、5月分别划分为一个时段即汛前过渡期;11月和12月划分为一个时段即汛后过渡期。这四个时段的分期洪水能够满足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山溪河、山溪河支沟、马坝河等三条主要河道5年一遇的分期设计洪水成果如下所示。
防洪堤河段分期洪水成果表(P=20%)
河道名称
断面号
Q(m3/s)1~3月
Q(m3/s)4月
Q(m3/s)5月
Q(m3/s)11~12月
马坝河
马1
0.78
3.96
4.93
0.36
马2
0.81
4.42
5.53
0.55
马3
0.91
4.87
6.12
0.75
山溪河支沟
山支1
0.51
2.22
2.68
0.45
山支2
0.65
2.98
3.16
0.61
山溪河
山1
1.68
4.48
5.50
1.15
山2
1.72
5.52
6.77
1.14
山3
2.24
6.68
7.89
1.36
6.2.2导流方式
为了减少临时工程量,降低临时费用,结合施工区段的实际地形情况,安排施工。工程安排在枯期施工,枯期部分堤基建基面在河滩地上,故施工中无需拦断河流,也无需全线修筑围堰。只需对位于枯期设计水位以下的部分河堤段,结合地形条件,分段布置土石围堰,采束窄原河床的导流方式。这种导流方式的围堰工程量小,所围护基坑抽排水量小,并能适应分段施工的总体布置要求。
从防洪堤布置及工程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堤防段基础高程低于枯期洪水位,需要修筑围堰,围堰堰体采用基础开挖料外翻填筑,粘土斜墙防渗,在枯水期(12月-次年3月)围堰的保护下进行施工。
其余堤段基础位于河滩地上高于枯期水位且满足超高要求,不需布置围堰。3月底,堤防填筑高程全线达到全年10年一遇拦洪度汛高程,4月底全部堤段填筑到顶。
6.2.3围堰设计
临时施工围堰采用常规土石围堰,堰体材料采用土石填筑,迎水面夯填粘土防渗。围堰高度2~3.5m,堰体顶宽2.5m,粘土斜墙厚50cm,迎水面边坡1:2,背水面边坡1:1.75。按规范《SL303-2004》规定,土石围堰安全加高取0.5m。
围堰堰体填筑采用单向进占法施工,从上游至下游进占填筑,填筑料为场内开挖料,填筑料利用反铲挖掘机装,12T自卸汽车直接运至施工区,分层填筑,采用蛙式打夯机碾压,机械碾压不到的地方,人工夯压密实。彩条布采用人工铺设。施工时应先围纵向围堰,再围横向围堰。
导流建筑物工程量见表,导流建筑物布置情况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导流建筑物工程量表
1
堰体土砂卵石填筑
m3
16329.6
2
编织袋袋装土压坡、拆除
m3
3347.2
3
堰体拆除
台时
16329.6
4
抽水
台时
7640
6.2.4基坑排水
基坑集水采用常规的排水沟、集水井和水泵抽排方式进行处理。开挖过程中,结合出土开挖在基坑靠河一侧布置排水沟(0.6米×0.5米明沟),随着开挖工作的进行,逐层布置,排水沟以2‰的底坡通向集水井,集水井每隔100m布置,在集水井处布置水泵将集水抽出排到河流内。
初步估算,选用20台IS150-125-200离心泵(流量:200m3/h,扬程:12.5m,转速:1450r/min,功率:11KW),抽水约7600台时。由于渗透水量计算较为复杂,精度不高,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渗水量确定排水设备,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
6.3料场选择及料场开采
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包括防洪堤堤身填筑料与混凝土粗细骨料。其中堤身填筑石渣料计划用量为10.1万m3,堤脚回填大卵石料4.7万m3,砼粗细骨料用量约7.24万m3。
根据本次调查成果,结合邻近已有工程经验,现将工程所需天然建材材料分布及储量状况列于下表:
天然建筑材料一览表表
料名
获取方式
分布区
设计需用量
勘察储量
储量
倍比
运距
评价
填筑石渣料
采取
河段开挖及疏浚料
10.1万方

0.0~1.0km
质量及储量基本满足工程需要
堤脚回填块石料
采取
河段开挖料
4.7万方

0.0~1.0km
混凝土粗、细骨料
购买
C1料场
7.24万方
12.5万方
3.78
1km
(1)天然建筑材料
①、砼粗、细骨料
本阶段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砂砾石与石料,本次主要对工程区附近的料场进行调查,料场位于拟建防洪堤起点北西方向约1km处,芦溪河南侧Ⅰ级阶地上,该料场属于**区经济开发区成品料场(C1料场)。
上述料场为成品料场,其在开采前均已做过勘探工作。经过现场调查,料场储量可满足预计设计用量2倍的要求,故此次仅对此料场成品料取样进行试验。
砼细骨料质量技术指标与试验指标对比表
项目
质量技术
指标
C1料场
试验指标
评价
表观密度(g/cm3)
>2.55
2.67
满足
堆积密度(g/cm3)
>1.50
1.70
满足
孔隙率(%)
<40
38.0
满足
云母含量(%)
<2
0.5
满足
轻物质含量(%)
<1
0.08
满足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浅于标准色
满足
含泥量(粘、粉粒)(%)
<3
3.2
满足
细度模数
2.5-3.5为宜
3.1
满足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
0.71
满足
(C1料场)砼粗骨料质量技术指标与试验指标对比表
项目
质量技术
指标
试验指标
评价
5-20mm
20-40mm
5-20mm
20-40mm
表观密度(g/cm3)
>2.60
2.68
2.70
满足
满足
堆积密度(g/cm3)
>1.60
1.66
1.68
满足
满足
孔隙率(%)
<45
40.5
43.0
满足
满足
针片状含量(%)
<15
6.2
4.3
满足
满足
软弱颗粒含量(%)
<5
0.3
未检出
满足
满足
轻物质含量(%)
<1
0
0
满足
满足
含泥量
(%)
<1
0.2
0.25
满足
满足
吸水率
<2.5
0.79
0.82
满足
满足
压碎指标
<20
6.2

满足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浅于标准色
浅于标准色
满足
满足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0.5
0.08
0.09
满足
满足
通过上述表格得出:混凝土骨料料场质量评价中,除混凝土细骨料中含泥量偏高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②、粘土料
工程所需粘料主要用于施工围堰防渗,工程区地表分布及开挖的粘土及地表零星分布坡残积块碎石土可用于围堰防渗。厚1.0~3.0m。
③、堤身填筑料
据本次勘察成果可知,工程区堤基开挖石成渣分主要为中-微风化的石英砂岩、泥岩、灰岩等,次为脉石英等硬质物,主要指标基本满足填筑用料要求,可作为堤防填筑用料。本次石渣开挖料约为2.13万m3,设计需用量10.1万m3,该工程能部分利用堤基开挖料及河道疏浚卵砾石料作为堤防填筑料,运距平均约1.0km。其余石料需要从C1料场购买,该料场储量约为15万方,砂砾石质量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料场运距约1km。
④、堤脚回填大块石料
据本次勘察成果可知,工程区堤基开挖石料和河床表层含大粒径卵石,成分主要为中-微风化的石英砂岩、石英岩、灰岩等,次为脉石英等硬质物,主要指标基本满足工程要求,可作为堤脚填筑用料。本次开挖料及河道表层大卵石采取量约为1.06万m3,设计需用量4.7万m3,可利用堤基开挖料及河床中选采大卵石料作为堤脚填筑料,运距平均约1.0km。其余大块石料需要从C1砂石料场购买,该料场储量约为15万方,质量和储量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料场运距约1km。
6.4主体工程施工
6.4.1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石方工程量较大,主要由专业机械化施工企业进行施工。
1.表土及覆盖层开挖
表土及覆盖层开挖采用120kw推土机集中推料,ZL50C(3m3)装载机装12t自卸汽车出渣,对覆盖层较厚处,采用WY160(1.6m3)挖掘机挖,装12t自卸汽车出渣,弃渣运至指定弃渣料场堆放。
2.大面积土方开挖
堤防基础砂卵石层开挖采用WY160(1.6m3)挖掘机挖,装12t自卸汽车运输,开挖料运至指定位置用于堤后填筑。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局部地段拟结合开挖的同时进行围堰的填筑。开挖顺序采用挖掘机倒退施工,一次性形成基坑,减少施工机械操作平台,从而减少开挖量。
4、保护层开挖
在挖至距建基面50-100cm时,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开挖,退着出场。避免建基面受到扰动。杜绝因超挖而造成的回填现象。
6.4.2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骨料采用购买,12t自卸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砼采用现场立模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砼用JZ-350移动式搅拌机拌和,3.5t自卸汽车或人力手推车运至浇筑工作面,砼采用溜槽入仓,混凝土入仓后采用人工平仓,2.2kw~4.0kw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混凝土养护采用人工洒水养护,草袋遮盖。
面板砼应分块浇筑,侧模板和滑膜施工,在混凝土浇筑24h后,混凝土表面用草袋覆盖,并保持草袋湿润,三天后采用喷水养护。
经过抹面处理后的混凝土8小时后湿润养护。若气温超过20℃,或遇中途下雨时,用塑料薄膜及时遮盖,防止脱水过快、开裂和雨水冲刷。混凝土每15m为一仓,在混凝土初凝后,即采用人工造雾技术对已浇混凝土附近空气进行加湿养护。在混凝土浇筑24h后,混凝土表面用草袋覆盖,并保持草袋湿润,三天后采用喷水养护。
6.4.3碾压填筑
齿槽前原槽砂卵石用推土机直接回填。
堤身石料回填采用1.6m3挖掘机挖,装12t自卸汽车运输到填筑区,利用料采用3m3装载机装12t自卸汽车运输。各种填料均采用后退法卸料,配专人指挥。
填料采用120kw推土机摊平,推土机摊平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摊铺,填料平场采用熟练机手操作,并严格控制好铺料厚度及平整度。
堤身石渣料分层填筑,层厚度控制在现场试验值以内(具体参数由现场试验确定),采用14t振动碾压实,振动碾行进方向平行堤轴线方向,行车速度控制在1.8~2km/h内,按设计要求和碾压实验参数碾压4~6遍,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度。
对于机械不能到达的地方用H8-60型蛙式打夯机夯实。
6.4.4砌筑工程
砌筑工程采用人工施工,12t自卸汽车运输至现场,人工抬运安砌,安砌用水泥砂浆采用砂浆拌和机拌和,自卸汽车或手推胶轮车运输。砌体必须采用座浆法砌筑,不得采用外面侧立、中间填心的方法,不得有空隙。在铺砌灰浆之前,石料应洒水湿润,使其表面充分吸收,但不得残留积水,灰浆应饱满。栏杆采用购买解决,人工安砌。
6.5施工交通、供电、供水
6.5.1场外交通
本次建设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部**区区界最南端,龙泉山脉脚下。龙泉工业集中发展区与龙泉山脉之间的平原地区。附近,且有乡镇公路通过,交通可通过乡镇公路进入施工区,据**区仅10km,场外交通十分方便。
6.5.2场内交通
1、场内交通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工程区地形、工程布置、施工场地规划等要求,结合永久交通布置,统筹规划,合理布线。
(2)工区内交通布置与施工场地、临时设施、料场、渣场布置相结合,方便物料运输,满足工程施工进度和运输强度要求,确保主干道路的可靠运行。
(3)工程施工道路布置要考虑施工征地难度、移民及环保水保要求。
(4)场内道路主要技术标准根据道路的用途、运输强度、主要行驶车辆型号及地形地质条件确定。
(5)场内道路设计洪水标准满足有关规程规范和工程施工要求。
2、场内交通的规划和布置
本工程所处地段施工场地比较开阔,场内交通及施工设施等易于布置。部分地段须新建道路,使工程各施工区、施工企业仓库、料场、渣场连接起来,计划沿堤线新建施工临时公路8.4km,整修施工公路0.86km,将施工临时道路与现有公路相连接,使场外,场内交通畅通。
3、场内道路特性表
施工道路特性表
编号
里程(m)
路面宽度(m)
路基宽度(m)
路面结构


1#临时施工道路
412
6
6.5
泥结碎石
新建、临时
2#临时施工道路
256
6
6.5
泥结碎石
新建、临时
3#临时施工道路
582
6
6.5
泥结碎石
新建、临时
4#临时施工道路
562
6
6.5
泥结碎石
新建、临时
5#临时施工道路
6580
4.5
5
泥结碎石
新建、临时
合计
施工新建临时道路8.4km,整修0.86km。
6.5.3场内供电
本工程区附近,有国家电网覆盖,施工用电便利,本工程施工可直接由附近变电站架设3公里10kV高压输电线至工地降压站。根据施工布置,共设置4座施工降压站,每座降压站供电容量为160kVA。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期用电要求,另外配备4台50kw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
6.5.4场内供水
本工程施工供水主要用于混凝土的拌和、养护,以及施工工厂的生产用水,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施工期消防用水。
本工程沿堤线分段设置施工供水系统,设水池4座,水池容积30m3,选用4台ZW型抽水泵(IS100-80-125,100
m3/h,11kw)抽江水,经储水池净化后作为混凝土和砂浆搅拌机用水及混凝土、浆砌石养护和机械用水等;生活用水则通过接当地自来水源使用。
6.6施工总体布置
6.6.1总体布置分区
本工程河堤后场地宽阔可作为施工场地,施工布置条件较好。根据本工程的水工布置特点、地形和场地条件,施工总布置按相对集中布置,以利于生活、方便管理、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结合工程管理和施工作业场地,设左岸和右岸两个个施工区。工区内布置有施工生产、生活设施,主要有混凝土拌和站及水泥砂浆搅拌生产场;供水、供电系统;机械设备和汽车等停放场、仓库等各类库房及砂、石料堆场。施工生产生活设施主要布置有办公室、施工生产用房和值班房等各类生活用房。施工布置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6.6.2临时工程量表
本工程临时工程量汇总见下表。
表6-6-1临时工程汇总表
(一)
施工导流工程
 
 
 
堰体土砂卵石填筑
m3
16329.6
 
编织袋袋装土压坡、拆除
m3
3347.2
 
堰体拆除
台时
16329.6
 
抽水
台时
7640
(二)
施工交通工程
 
 
 
施工道路
km
8.4
(三)
施工供电线路
 
 
 
10KV供电线路
km
3
(四)
施工房屋建筑
 
 
 
施工仓库
m2
800
 
办公、生活福利设施
m2
400
6.6.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本工程所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下表。
防洪治理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
数量
1
ZL50C装载机
154kw
/3m3
4
2
YW160挖掘机
130.6kw/1.6m3
4
3
履带式推土机
120kw
/T120
4
4
履带式推土机
230kw
/D80
3
5
自卸汽车
3.5T
12
6
自卸汽车
12T
15
7
振动碾
14t
4
8
蛙式打夯机
2.8kW
12
9
混凝土搅拌机
0.3m3
8
10
砂浆搅拌机
0.3m3
4
11
插入式振岛器
2.2kW
15
12
双胶轮车
14
13
小型拖拉机
8
14
离心泵(IS150-125-200)
11kW
20
15
离心泵(IS100-80-125)
11kW
4
16
空压机
DY—6/7型
2
17
变压器
单台容量为160kVA
4
18
测量设备
2
19
柴油发电机
单台50kW
4
6.6.4施工占地
6.6.4.1仓库及临时建筑设施
1、特殊仓库
(1)材料库
材料库布置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内。在每个施工区布设100m2加工房、中心仓库300m2,合计每个工区库房400
m2,2个工区仓库总面积为160000m2。结构为空心砖墙体、水泥瓦屋面结构。
(2)油库
工程区位于城区附近,城区加油站可满足各类施工机械的燃料。故不设油库。
2、临时建筑
(1)生产管理临时建筑:生产管理建筑主要为办公室、安全值班室及消防站等临建工程。
(2)生活福利建筑:
生活福利用房包括施工人员的住房、厕所、伙食房等各类生活房。生活用房可就近租用民房。办公用房考虑自建板房,占地400m2。
3、施工道路
工程新建临时施工道路8.4km,占地面积为11200m2。
6.6.4.2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
本工程土石总开挖量889.54万m3,河道清淤量3.73万m3,堤体填筑量17.5万m3,其中开挖和清淤料中有7.25万方质量不符合堤体填筑规范要求,此部分弃渣运至堤后低洼地段回填。经土石方平衡计算,土料松方系数1.20,实方系数0.85。砂砾料松方系数取1.18,实方系数取0.85时,本次设计需外运弃渣57.76万m3,运往堤后城镇规划区域低洼地堆填,本工程不需设弃渣场。
6.7施工总进度计划
本项目拟定总工期为14个月,其中前期工作拟为3个月,2014年7月-2014年9月,包括立项、可研报告编制,招投标、设计工作;建设期拟为1个月,2014年10月-2015年8月完成项目竣工并验收。本项目实际工作进度随时间按进度安排顺延。
具体安排如下:
1、2014年7月-2014年9月,完成用地的规划红线、项目立项、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批、环影响评价及审查、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
2、2014年10月-2015年7月,项目建设施工阶段;
3、2015年8月,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待合格并交付使用。
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时间,各阶段的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在必要的情况下允许建设工期有一定的交叉。

第七章工程管理
7.1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7.1.1管理体制
堤防工程一般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行政区划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统一由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对本工程进行管理,并对本工程进行管理及维护。
7.1.2机构设置
1、机构设置:经开区东部拓展区管委会。
2、管理设施:办公用房利用水务局现有办公室。
3、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为确保河道堤防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充分发挥河道和防洪工程的行洪、抗洪能力,经开区东部拓展区的主要职责如下:
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
划定三线(河道管理范围线、保证水位线、警戒水位线),执行城市防洪规划,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
在城镇河道管理范围内,严禁“四乱”(乱倒、乱占、乱采、乱建),督促清淤清障,加强河道砂石管理,保障河道行洪安全。
加强工程项目的观测,如堤身沉降、变位、河床变形及水位观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与险情。编制并组织实施工程维修与岁修计划,确保工程的安全。
负责堤防工程的绿化与管理,筹办多种经营,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处理水事纠纷,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宣传有关法规。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并及时获取汛情、险情、灾情信息,召开各种会议,发布汛情、灾情通报,及时通知群众撤退和重要物资转移,以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工程建设前期、建设期、验收等阶段工作,分工落实责任,严格奖惩措施。
7.1.3人员编制
根据SLJ705—8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文件,确定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参照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工程建成后须增加河道及堤防管理人员编制8名,由水务局根据具体情况统一安排和调度。
7.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为保护堤防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土地利用状况,规划确定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作为工程建设和管理运用的依据。
7.2.1工程管理范围
根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1996),为了方便堤防工程的管理和安全,结合工程区自然地理条件、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参照《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本工程的管理范围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堤防工程、设施的建筑物用地和管理用地。根据堤防工程级别,结合当地河道条件及土地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管理范围自护堤地内外坡脚线开始起各计5m;纵向布置范围与堤防走向一致,且从堤首、末两端各延伸50m。
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应通过行政、法律划定边界、树立界碑。并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确定管理权和发证手续。
在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爆破、打井、钻探、开采地下水、开采河沙及其他危害堤防安全的生产活动。
7.2.2工程保护范围
在堤防工程背水侧和临水侧紧邻护堤地边界线以外,应划定一定区域,作为工程保护范围。根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1996)3.2.1节和《河道管理条例》之规定,本工程保护范围为护堤地内外侧紧邻护堤地边界线以外开始起各计50m。
7.3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河道管理所,应在县防洪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下列工作:
一、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河道堤坊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在管理范围内严禁“四乱”(乱倒、乱占、乱采、乱建),督促清除消障,保证行洪安全。加强砂石管理,规定砂石开采条件范围,发放砂石开采证书,制定收取管理费办法及标准等。
三、在重点保护对象的河段划定“三线”(河道管理范围线、保证水位水面线、警戒水位水面线),并加强水(雨)情测报工作,以便作好防洪抢险工作。及时处理各种险情,通知群众撤退,重要物资转移,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作好工程项目的观测,如堤身沉降、变化观测及水位观测。当工程发生重大险情和重大事故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五、组织堤防、护岸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岁修,维护工程的完整,确保工程安全。
六、作好堤防绿化等多种经营,以增加经济效益。
7.4交通、通讯设施及其他管理设施
7.4.1交通设施
本堤防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已修建了施工临时道路,这些临时道路已完全能够满足管理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的交通运输需要。
7.4.2通信设施
根据本工程堤防等级,工程管理单位至少应配备诸如邮电通信1种以上的通信方式,考虑到现在移动电话已普及,因此不另行增加通信设施均能保证防汛期间堤防通信网的可通率应不低于99.9%。
7.4.3办公设施
考虑到本工程规模较小,可利用水务局原有办公设施以确保工程管理资料收集齐全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不另行增加办公设备。
7.5生物工程和其他维护管理设施
7.5.1生物工程
1、保护堤防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生物工程,主要有防浪林带、护堤林带、草皮护坡等项目,其防护效果,应满足以下要求:
(l)消浪防冲,防治暴雨洪水、风沙、冰凌、海潮、波浪等对堤防工程的侵蚀破坏。
(2)拦沙固滩,保护堤防和护岸工程的基脚安全。
(3)营造防汛用材林和经济林生产基地。
(4)涵养水土资源,绿化堤容堤貌,优化生态环境。
2、?防浪林带和护堤林带,应按统一规格和技术要求,栽种在堤防工程临、背水侧护堤地范围内。临水侧用于消浪防冲的防浪林带,可适当扩大其种植范围。
3、堤防防浪林带的优化结构,宜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立体紧密型生物防浪工程。防浪林带的种植宽度、排数、株行距等应根据消浪防冲要求和不影响安全行洪的原则确定。必要时,应采用相似条件下防浪林观测试验成果,类比分析确定。
4、防浪林苗木,以选用耐淹性好、材质柔韧、树冠发育、生长速度快的杨柳科或其他适用于当地生长的树种为宜。
5、护堤林带的种植宽度和植株密度,应根据堤防背水侧护堤地范围内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防治风沙、涵养水土等环境因素确定。护堤林带,宜种植适宜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材质好、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的树种。
6、堤身和戗堤基脚范围内,不宜种植树木。对已栽种树木的堤防工程,应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论证,确定是否保留。
7、为防御暴雨、洪水、风沙、冰凌、波浪等环境因素对土堤坡面的侵蚀破坏,除种植防浪林带和护堤林带外,一般还需种植草皮护坡。一线海堤不是土堤或行洪流速超过3m/S的土堤迎水坡面,不宜种植草皮护披。护坡用的草皮,以选用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耐干旱、盐碱、潮湿,根系发育、生命力强的草种为宜。
7.5.2其他维护管理设施
1、沿堤防工程全程,应从起点到终点,依序进行计程编码,埋设永久性千米里程碑。每两个里程碑之间,可根据需要,依序埋设计程百米断面桩。里程碑应采用新鲜坚硬料石或预制混凝土标准构件制作。里程碑顶端根据需要可埋设金属测量标点。
2、沿堤建造的堤岸防护工程和工程观测设施的观测站或观测剖面,应设立统一制作的标志牌和护栏,并进行统一编号。在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内,如有血吸虫等地方病疫区,应设立誓示牌。
3、沿堤防工程全程,两个不同行政区管辖的相邻堤段处和沿护堤地分界线,应统一设置界碑和界标。
4、沿堤防工程全程,每隔1~2km,应建造一所护堤屋(兼作防汛哨所)。每所护堤屋的建筑面积不宜少于60m2。房屋设计,宜采用标准化结构型式。护堤屋宜建造在堤防背水侧的墩台、隙地或专门加宽的堤顶上。
5、堤防工程沿线与交通道路交叉的道口,应设置交通管理标志牌和拦车卡。
7.6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
本堤防的管理单位为经开区东部拓展区管委会,不另设置办公、生活区。
7.7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本堤防工程建成后由经开区东部拓展区管理,相应管理办法严格按本章7.3节执行。按水利厅川水发〔2011〕3号文件规定,堤防管理维护费用按每公里5万元/年计列(包括燃料、动力、通讯费、临工工资、一般维护材料费等),本工程新建堤防15345.48m,因此,本堤防工程管理维护费用合计53万元,由有相关部门解决。
第八章工程占地
8.1概述
四川省委在2010年9月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规划建设**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等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在带动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新区”的建设可以吸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11月批准并原则同意《四川省**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新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总面积1578平方千米。
本次拟建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部**区区界最南端龙泉山西麓山脚,柏合镇境内,为果园、河流、鱼塘和房屋,场地地形起伏较大。片区面临的洪水威胁以东部龙泉山山区汇流形成的山洪为主,其次为区域内区间汇流的叠加影响,防洪任务较重。片区现状主要以山溪河、马坝河、山溪河支沟为主要排泄通道,最终进入芦溪河,但现状河道平面线型蜿蜒曲折、过流断面较小、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有限、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区域内防洪安全。本项目为**新区(**区起步区)汽车产业东区配套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片区河道工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山溪河、山溪河支沟、马坝河、东二路截洪沟等4条排洪河渠工程。该片区河道工程方案已在2013年通过专家审查,由于规划调整,本次对原方案4条河道平面等相应进行修改。本次方案设计河道总长约15.34km,其中山溪河4.26km、山溪河支沟2.60km、马坝河3.8km、东二路截洪沟4.68km。
8.2建设征地及实物指标调查
8.2.1工程建设征地范围
工程永久占地范围是指堤线布置中为留足行洪断面和使水流顺畅,堤基所占用的土地。工程临时占地范围是指渣场、料场、施工工区、临时施工道路、临时仓库等。
8.2.2实物指标调查
本堤防工程占地分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
工程占地实物指标是根据堤线布置进行实地勘察、量测、统计,并结合1/500地形图量算而得。
8.2.3实物指标调查成果
本次防洪治理工程总占地448.2亩,其中永久占地445.8亩,临时占地2.4亩。
8.3移民安置规划
本工程堤防均布置在易受洪水淹没的河岸边线上,移民安置由开发区统一解决。
8.4临时用地恢复规划
对主要建筑物周边、施工占地迹地、渣场、料场、施工公路进行植被恢复,原来的荒地也应适地植树造林,使建设区森林覆盖率不因工程的建设而降低,并在原有基础上略有增加,提高其原有生态功能。
8.5补偿投资估算
8.5.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四川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010—2007
(4)《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2006]471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08]73号)
(6)川府发[2008]27号《四川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
(7)《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8.5.2编制原则
本着对国家和被占地的乡民负责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及四川省有关征地移民补偿、补助的法律法规文件。
根据本工程施工总进度安排,施工总工期约7个月,因此移民安置规划以2014年为基准年,以工程完工的当年作为移民安置规划水平年。
第九章
水土保持
9.1工程建设影响水土流失面积
9.1.1工程建设扰动、占地及破坏原地表面积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扰动、损坏原地貌类型为耕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内陆滩涂等,面积共计21.35km2。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影响的水域面积区客观上不会增加水土流失,也不会改变河床地貌。扰动原地貌面积见下表:
工程建设扰动,占地及破坏原地表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编号
占地性质
扰动破坏原地表类型及面积
合计
耕地
园地
公共设施用地
河滩地
季节性耕地
1
永久占地
445.8
367.2
0
0.6
56
22
2
施工临时占地
施工生产生活占地
2.4
1.8
0
0
0.1
0.5
临时施工道路占地
8.4
4.8
0
0
2.5
1.1
9.1.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指具有保持水土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植被、工程水保设施及耕园地。根据现场查勘表明,工程建设及影响区内没有水土保持专项工程设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其它设施主要包括耕地、园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绿化),面积15.21hm2,具体见下表:
破坏水土设施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
编号
占地性质
扰动破坏原地表类型及面积
合计
耕地
园地
公共设施用地
1
永久占地
13.38
12.98
0
0.4
2
施工临时占地
施工生产生活占地
0.11
0.11
0
0
临时施工道路占地
8.4
5.9
0
0
9.1.3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规定的“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和《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有关技术问题暂行规定》以及工程总体布置,结合实地勘察确定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面积21.35hm2。其中项目建设区包括永久征地区和临时占地区,面积445.8亩;直接影响区面积445.8亩。
(1)永久占地区
永久占地区包括防洪堤占地、交叉建筑物占地面积,总计为445.8亩。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规定,线型工程两侧直接影响区为开挖上边坡2.5m,下边坡5m,防洪堤总长为15345.48m,因此,该区直接影响区面积为21.35hm2。
(2)施工道路防治区
施工道路包括新建8.4km施工道路和整修0.24km临时施工道路,占地面积2.4hm2。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规定,本工程道路内外两侧影响宽度,平均按1.5
m考虑,施工道路长657.2km,该区直接影响区面积为1.39hm2。
(3)施工生产生活区
根据设计,该项目建设共设置2个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1.6hm2,包括施工供水、砼系统、综合加工区、堆料场及工人生活福利区。施工区属于点型工程,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规定,点型工程直接影响区为开挖两侧2m,该区直接影响区面积为0.18hm2。
根据以上分析,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总面积21.35h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445.8hm2,直接影响区为7hm2。
9.2水土保持设计
9.2.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工程占地类型和用途、占用方式、工程施工布置、建设时序、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情况及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等工程建设特性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本工程水土防治划分为2个防治区,具体为:永久占地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用地防治区、施工临时道路防治区,渣场占地防治区。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序号
防治区
防治范围
1
工程永久占地区
防洪堤永久占地范围
2
施工生产生活设施防治区
施工房屋、生产设施占地、施工围堰、工人福利设施等占地区
3
临时施工道路防治区
8.4km新建道路和2.4km改建道路
4
弃渣场占地区
不设渣场
9.2.2分区防治措施设计
9.2.2.1
工程永久占地区
工程永久占地区中,对剥离的表土、防冲墙齿槽开挖工作面进行临时防护,未进行水土保持防护设计,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安排,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中应增设该项目水土保持防护设计,主要设计方案在开挖的临时工作面采用塑料薄膜对开挖面进行覆盖。
9.2.2.2
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施工生产生活占地区包括混凝土拌和站、供水系统、综合仓库、综合加工系统、砂石加工系统以及临时堆料场占地,共设置4个施工区,面积共计0.48hm2,用地类型为耕地、园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季节性耕地,位置均布置于防洪道路外侧,具体位置见施工布置图。
1、临时措施
(1)排水沉沙措施
为防止施工期降水及地面径流给工程建设带来影响,采取设置排水沟拦截并排走场内及周边降水和地表径流,并在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凼,拦淤施工区产生的泥沙,并定时对其进行清淤,避免泥沙进入河道;根据主体工程对施工场地的设置,排水沟直接排入已有沟渠或主体工程设置的涵洞处,该区需设置排水沟200m,排水沟规格设计为0.3m×0.3m(宽×深),采用矩形断面,用浆砌卵石衬砌,衬砌厚度0.25m。结合施工总布置图在材料堆放场和生活区,共建8个沉沙凼,每月对其清淤2次。沉沙凼具体点位根据主体工程施工总布置中的材料堆放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设施的排水沟位置而定。沉沙凼的规格设计为:1m×1m×1m(长×宽×深),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衬砌厚度0.25m。
2、迹地恢复措施
(1)复垦措施
施工结束后,对原占用的耕园地进行复垦。覆土前,对其进行松翻,厚度为20cm,然后将先前剥离的表土平铺于施工区,覆土厚度为40cm,土地整理时将泥结石中大块卵石清除。施工过程的各种施工活动对土质已造成一定影响,可在覆土层上撒播复合肥,改善土壤立地条件,以提高土力。
(2)植被恢复措施
对原占地面积为荒地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1)绿化覆土:实施植物措施前,须先平整占用的土地,然后将先前剥离的表土平铺于施工区,不足土料利用主体工程剥离的表土,覆土平均厚度按照50cm计,需从主体工程调用表土50m3。根据现场调查,主体工程开挖土方量及质量满足该区用量。
2)物种选择:物种选择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生长快、根系发达、繁殖容易、且有改良土壤作用的乡土物种,选择该区植被恢复选择狗牙根。
9.2.2.3
施工道路防治区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建设需新建公路8.40km,整修道路0.86km,路基宽度5.0~6.5m。施工结束后,改建道路将继续保留,而新建公路将全部按照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恢复。
1、临时措施
(1)表土剥离
主体工程新建改建道路时,需对占用的耕园地和林地表土进行剥离。根据现场调查,可利用的表土平均厚度为30cm,将剥离的表土与主体工程剥离建设开挖剥离表土一起堆放,待施工结束后用作绿化覆土或耕作层土壤。为减少剥离表土的水土流失,用塑料薄膜将其覆盖。根据计算,该区需剥离表土3500m3。
(2)临时排水措施
为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施工道路产生破坏,拟在施工道路挖方侧修建临时排水沟,排水沟采用40*40cm矩形断面,排水沟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每隔500m在低洼处布设沉砂池,沉砂池尺寸同施工生产生活区,根据地形增设沉砂池,水流经沉砂池后排向附近自然沟道。排水沟与施工道路施工同步进行。
2、迹地恢复措施
施工期,对公路两侧直接影响区采用种草的方式进行水土保持防护,防止水土流失,草种按照5g/m2进行撒播。根据工程占地面积,撒播草籽69.5kg。
施工结束后,对原占用的耕园地进行复垦。将先前剥离的表土平铺于施工区,覆土厚度为40cm,土地整理时将泥结石中大块卵石清除。施工过程的各种施工活动对土质已造成一定影响,可在覆土层上撒播复合肥,改善土壤立地条件。
9.2.2.4
渣场防治区
本工程总弃渣量为28.18万m3,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弃渣运往堤后城镇规划区域低洼地堆填,本工程不需设弃渣场。则不作措施设计。
9.3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9.3.1编制主要依据
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概算编制依据为:工程措施采用现行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预算定额,植物措施采用水利部颁发的水总[2003]67号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主要技术规定、办法、定额。
9.3.2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本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部分投资应参照按相关章节所计列的投资来计。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投资概算表(万元)
编号
工程项目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合价
备注
(元)
(万元)

工程措施
 
 
 
5569.66
 
1
主体工程建设区
 
 
 
38.62
 
 
塑料薄膜覆盖
m2
46036.47
8.39
38.62
 
2
施工生产生活区
 
 
 
5531.04
 
 
土石方开挖
m3
577620.6
15.4
889.54
 
 
土石方回填
m3
2444816.1
15.4
3765.02
 
 
塑料薄膜覆盖
m2
1600
8.39
1.34
 
 
浆砌条石罩面
m3
21176.77
211.22
447.30
 
 
浆砌卵石护底
m3
20256.05
211.22
427.85
 

植物措施
 
 
 
6.42
 
1
施工生产生活区
 
 
 
0.00
 
 
播撒草籽
m2
15350
0.78
1.20
 
 
草籽
kg
168.5
13.07
0.22
 
 
有机肥
kg
5000
10
5.00
 

其他临时工程
 
 
 
10.67
 

独立费用
 
 
 
366.50
 
1
建设管理费

 
 
111.74
按一至三部分之和的2%
2
工程建设监理费

 
 
3.36
4200元/月
3
勘测设计费

 
 
167.60
按一至三部分之和的3%
4
水土流失监测费

 
 
83.80
按一至三部分之和的1.5%

基本预备费

 
 
167.60
按一至四部分之和的3%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m2
297201.48
0.5
14.86
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0.5元/m2

水土保持总投资
 
 
 
6135.71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10.1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10.1.1主要有利影响
1、防洪减灾
通过防洪堤的新建,使河流更加顺直、通畅,有利于洪水宣泄,使保护区内工业园区免遭洪水侵袭,维护城乡生态环境系统的正常平衡,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本工程修建后,对促进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2、环境效益
防洪工程可有效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和沿岸土地及林木植被自然资源,减少冲刷与浪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利于城市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同时,防洪工程可有效减免洪水肆掠后带来一些次生环境污染,避免洪泛对河流水质和陆面环境污染。
3、社会效益
工程建成后**区经济开发区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减轻洪涝灾害对当地人民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减少洪涝灾害可能引起介水传染病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人群健康,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良好环境,促进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同时,工程建成后,不但可保护已有的经济建设成果,而且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10.1.2施工期不利环境影响
建设期内由于需要进行土石方开挖、回填,同时会占压部分土地,从而会在短时间内增加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施工区及其影响范围内空气的粉尘含量,同时机械施工也会增加该区噪音;同时,由于施工地段位于河滩区,在短时间内还会对河流水质构成一定的影响。但施工结束后,水土流失、空气质量等均会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
10.2环境保护设计
10.2.1环境措施
10.2.1.1工程占地补偿与后期扶持
按国家规定对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用耕地予以赔偿。对临时占用耕地,在施工结束后应即时恢复其原有功能,整个施工过程本着尽量少占耕地的原则进行施工布置。本工程占地补偿投资应专款专用,用于减免工程占地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10.2.1.2水土流失影响及减免措施
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影响及其减免措施专题叙述,详见第9章水土保持。
10.2.1.3施工影响及减免措施
(1)施工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该施工段施工车辆所占比例数甚微,不会对整个城市带来太大的不利影响,但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可通过对施工运输车辆采用进、出单向分流通行以及在交叉路口设交通岗专人指挥,加强维护路面,以使交通及路况保持良好。
(2)生产生活废水及垃圾处理
在施工工区内设置平流式沉淀池,施工生产废水经澄清处理后尽量循环利用。施工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是利用主体工程开挖的排水沟、集水沟汇集生产废水,排入平流式沉淀池,经沉淀、除油处理后尽量循环利用,工程施工结束后沉淀池及时回填处理,减少不安全隐患。
根据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工程紧靠乡镇,生活区的生活福利用房等部分租用附近民房。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利用当地住房已有的卫生设施和公共厕所解决部分施工人员的排污,生活污水经沤渍、沉淀和适当消毒后尽量作为肥料用于附近农田。在其他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生产和居住区,按工区共设置流动式简易公厕共5座,根据各工区高峰人数的生活垃圾排放量共设置垃圾桶12个,定期进行生活污水和垃圾清运,消毒后埋填处理。
(3)粉尘处理和噪声控制
本工程施工点大部分位于城区,多尘物料运输应密闭或适当湿润,减少扬尘;在弃渣的采集过程中和转运过程中采用编织袋和塑料薄膜覆盖封闭运输,避免渣土散失。工区配备洒水车,道路应随时洒水、清扫,控制工区附近空气质量不得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期和高噪声机械作业时间,并采取消声隔噪设施,严格按GB12523-90标准控制施工期噪声,严禁夜间施工和爆破;高噪声施工人员按劳动保护规定保护。加强工区施工运输车辆管理,限制车辆鸣笛。
(4)施工人群健康保护
施工人员进场前由各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疫情调查建档,调查建档人数按各工区施工高峰人数计,调查和建档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传染病史、来自地区等等。在施工期内定期抽样健康检查1次,人数按各工区调查建档人数的10%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工区设置流动式医疗点1个,配备常见病的处理和器材,并发放防疫药品以保护施工人群健康。
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口罩、耳罩等。同时加强施工生活区的卫生宣传与教育,开展灭蚊、灭蝇、灭鼠,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工区集中饮用水源加强管理,以确保饮用水卫生和人群健康。
10.2.2施工期的环境监理
在工程施工期间,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各项环保措施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投资进行监理。监理工作应从工程筹建期开始,并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为确保工程环保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程监理的招标设计文件中应明确环保监理的工作内桶,并委托具有环境工程监理资格的单位和人员承担。
10.3环保投资概算
10.3.1编制依据
本工程环保投资概算编制依据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
(SL359--2006)
10.3.2环保投资概算
本工程环保投资概算详见下表: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环保投资概算
环保项目
环保措施
数量
金额
阶段
投资用途
(万元)
水污染
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措施
3处
15
施工期
减缓水污染
防治
饮用水源保护
/
5
施工期
饮用水源保护
噪声
耳塞和头盔
120个
0.5
施工期
减缓施工人员噪声污染
防治
低噪声设备、设备的定期维护检修
/
20
施工期
减缓施工期噪声污染
噪声治理费用
预留理费用
/
6
26
运营期
前期治理及后期跟踪监测及预留治理费用
预留跟踪监测
20
固废
垃圾桶及固废运输
6个
2
施工期
固废处置
处置
垃圾桶及固废运输
10个
4
营运期
固废处置
大气污
防尘口罩
200个
0.4
施工期
净化空气
染防治
定期洒水
/
2.4
新增
工程措施
/
251.34
施工期
减少项目水土流失
水土
植物措施
保持
临时防护
措施
独立费用
其他费用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人员
培训相关人员
/
5
施工期
提高环保人员水平
培训
营运期
环境
施工期环境监理
/
20
施工期
检查环保措施落实程度
监理
环境
施工期环境监测
/
3
施工期
提供环保措施实施依据
监测
营运期环境监测
5
营运期
环保验收
环保工程竣工验收
/
10
营运期
落实“三同时”制度
预备费
临时环保措施及应急措施
/
15
营运期
临时环保措施及应急措施,预留
路交通噪声治理预留资金
/
26

合计

410.64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11.1工程概况
目前,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入驻的一汽大众三期配套园、兵装、瑞华特、方大碳素、创智园等重大产业项目的用地拆迁已经或正在进行,即将实施开工建设。为确保和推动整个项目的顺利建设,根据《**新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区经开区东区道路竖向及排水体系规划》和东风渠以西部分道路及河道整治设计方案,继续对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马坝河、山溪河沿规划位置进行整治。一方面马坝河东西向横穿方大碳素和创智园项目,山溪河横穿一汽大众三期配套园B、C地块及创智园项目,两条河沿线多年受雨水侵蚀及冲刷,多处地段塌方、改道,造成河床抬升。每逢雨季洪水肆流,给整个项目区域范围内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区域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片区面临的洪水威胁以东部龙泉山山区汇流形成的山洪为主,其次为区域内区间汇流的叠加影响,防洪任务较重。片区现状主要以山溪河、马坝河、山溪河支沟为主要排泄通道,最终进入芦溪河,但现状河道平面线型蜿蜒曲折、过流断面较小、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有限,严重制约区域内防洪安全。
根据片区规划,区域内以芦溪河为最终排水出路,将山溪河、马坝河、山溪河支沟结合用地和路网进行归并改造,并在上游东二路外侧增设截洪沟截流龙泉山山洪分段排入以上三条河道,形成片区防洪排水骨架,有效解决汽车产业东区防洪安全问题;避免河道切割地块,并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以后将要形成的成都国际汽车城奠定防洪基础。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对片区内的三条主要规划保留河道及东南边界截洪沟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区域防洪安全问题。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792.6m,规划河宽18m;山溪河改造长度4260.51m,规划河宽16~25m;山溪河支沟改造长度2607.36m,规划河宽10~20m;东二路截洪沟改造长度4685.01m,规划沟宽3.5~5.0m。
11.2投资主要指标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估算总投资为57920.6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部分为23370.77万元,临时工程1869.66万元,独立费用9507.21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1604.51万元、生产准备费7.57万元、勘察设计费1194.82万元、其他6700.32万元),土地费用17928万元,其他工程预备费5245万元。
11.3编制原则及依据
11.3.1
编制依据
工程概算执行四川现行有关编制规定、办法、取费标准及定额,主要文件依据如下:
1、四川省水利厅川水发[2007]20号文件颁发的《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四川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按规定采用预算定额编制;
2、水建管[1999]52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3、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4、本工程设计报告的有关资料、图纸和相关专业设计成果。
以上简称“规定”。
11.3.2基础单价及费率
1、人工预算单价
该工程执行防洪工程工资标准,按照四川省水利厅川水发[2007]20文规定,人工单价按工长、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分别计算,其指标采用及计算成果如下:
本工程地处六类工资区,工程性质为引水工程,生产工人基本工资标准为工长460元/月,高级工420元/月,中级工340元/月,初级工230元/月,不考虑地区津贴及夜餐津贴,施工津贴为3.5元/工日,工资预算单价为工长5.50元/工时,高级工5.11元/工时,中级工4.32元/工时,初级工2.32元/工时。
2、材料价格
(1)主材以限价进入单价,高于限价的材料价差计取税金后列入材料调差中。主要材料限价采用的标准分别为:水泥300元/t,钢筋3000元/t,汽油3600元/t,柴油3500元/t,炸药5000元/t,砂、卵石(碎石)条、块石控制在70元/m3,若市场价格低于70元/m3时,应按照市场价格进入工程单价;其他低于限价的主要材料以市场价进入单价。
(2)材料价格参考成都市建筑材料市场2013年二季度的建材价格。商品混凝土、水泥、油料等就近购买,工程所需粗细骨料、砂砾石、条块石料从周边石料场购买,其价格参照造价信息市场价格计算。
(3)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由本地电网供电,经计算综合电、风、水单价电价为0.96元/KW·h,风价为0.17元/
m3,工程施工水源可就地解决,采用水泵抽水至河岸台地,工地生活饮用水需要从附近饮用水供水点接水到场,综合计算水价为1.09元/m3。
经计算,电价为0.92元/kw·h,风价为0.12元/
m3,用水为0.89元/m3。
3、费率标准详见表二
建筑材料预算价格
序号
名称
单位
单价
1
土方开挖(除去清淤量)
m3
44.67
2
土方回填
m3
18.13
3
砂卵石回填
m3
97.06
4
C25混凝土基础
m3
488.27
5
C25细石混凝土护坡
m3
474.36
6
M7.5浆砌罩面条石
m3
299.33
7
无纺布滤层(300g/
)
m2
36.77
8
2-4cm卵石反滤层
m3
120.02
9
沥青木板
m2
160.08
10
C25混凝土帽石
m3
549.43
11
M10砂浆勾缝
m2
8.06
12
φ6PVC排水管
含安装
m
10.5
13
M7.5浆砌C25混凝土预制块
m3
670.88
14
C25混凝土护坡
厚度(cm)
50
m3
472.74
15
M7.5砂浆垫层
m3
336.81
16
M7.5浆砌条石河堤
m3
295.85
17
草皮护坡
m2
20.81
18
栏杆
m
350
19
模板工程
m2
55.61
表二、建筑工程取费费率表
费率:%
编号
项目名称
计算基础
土石方工程
砼工程
模板工程
钻孔灌浆工程
砌石
工程
其它
工程
安装
工程

直接工程费
1
+
2
+
31
直接费
2
其它直接费费率
1
2.6
2.6
2.6
2.6
2.6
2.6
3.1
3
现场经费
1
4
3
3
4
2
3

间接费

5
3
3
5
3
4

企业利润

+

5

税金

+

+

3.48

扩大系数
13%
11.3.3费率计取
1、独立费用,
(1)、项目建设管理费

建设单位人员按8人设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费用指标取为31164.00元/(人.年),经常费用计算期取0.5年;

工程管理经常费:工程管理经常费按10%取;

工程咨询服务费和项目技术经济评审费:按建安费的0.7%计取;

招标代理费:按规定采用差额费率累进法进行计取;

审计费:按建安费的0.46%计取;

竣工验收费:按建安费的0.7%计取;
(2)工程建设监理费
工程建设监理费:建设监理费按照发改[2007]760号文,分段计算;
(3)生产准备费

管理工具购置费按建安费合计的0.03%计;
(4)不计联合试运转费;
(5)不计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勘测设计按照计价格[2002]10号文计取;
(6)其他费用
不计工程定额编制测定费、工程安全监督费;
工程质量检测费、工程安全监督费各按建安工作量的0.08%计取,工程保险费按建安费合计和设备费合计的0.45%。
2、其他费用它
(1)本概算中未考虑工程位置的相关拆迁工程,未考虑与其它市政工程交叉作业因素,亦未考虑外弃土石方的利用因素。
(2)本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部分投资应参照按相关章节所计列的投资来计。
3、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第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的10%计。
价差预备费:不计。
4、建设期融资利息
全部由国家计划投资,均不计利息。
11.4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投资。因全部由国家计划投资,均不计利息。
11.5估算表
投资估算见下表: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和费用名称
估算金额(万元)
占总投资的%
技术经济指标
备注
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金属结构
独立费用
合计
单位
工程量
单位指标(元/单位)

第一部分
建筑工程
23370.77
 
 
 
23370.77
40.35
 
 
 
 
(一)
马坝河工程
3779.85
0.00
0.00
0.00
3476.45
6.00
 
 
 
 
1
河堤工程
3779.85
0.00
0.00
0.00
3442.03
5.94
m
8814
3905.18
 
1.1
土方开挖(转运距离12km)
2002.72
 
 
 
1789.37
3.09
m3
400545
50
含清淤
1.2
土方回填(利用)
14.74
 
 
 
13.26
0.02
m3
7368.7
20
(原土回填)
1.3
砂卵石回填(材料外购)
99.94
 
 
 
96.94
0.17
m3
9994.3
100
 
1.4
栏杆(单侧)
308.49
 
 
 
308.49
0.53
m
8814
350
 
1.5
生态河堤(单侧、圬工结构)
1233.96
 
 
 
1233.96
2.13
m
8814
1400
 
2
倒虹吸
120.00
 
 
 
120.00
0.21

1
1200000
含井及围堰处理
(二)
山溪河工程
4568.85
0.00
0.00
0.00
4290.94
7.41
 
 
 
 
1
河堤工程
4568.85
0.00
0.00
0.00
4258.29
7.35
m
8524
4995.64
 
1.1
土方开挖(转运距离12km)
2771.32
 
 
 
2476.09
4.27
m3
554265
50
含清淤
1.2
土方回填(利用)
23.94
 
 
 
21.54
0.04
m3
11968.1
20
(原土回填)
1.3
砂卵石回填(材料外购)
96.66
 
 
 
93.76
0.16
m3
9665.5
100
 
1.4
栏杆(单侧)
298.34
 
 
 
298.34
0.52
m
8524
350
 
1.5
生态河堤一型(单侧、圬工结构)
402.60
 
 
 
375.76
0.65
m
2684
1500
 
1.6
生态河堤二型(单侧、圬工结构)
876.00
 
 
 
992.80
1.71
m
5840
1500
 
2
倒虹吸
100.00
 
 
 
100.00
0.17

1
1000000
含井及围堰处理
(三)
山溪河支沟工程
3563.77
0.00
0.00
0.00
2655.21
4.58
 
 
 
 
1
河堤工程
3563.77
0.00
0.00
0.00
2628.92
4.54
m
5172
5082.99
 
1.1
土方开挖(转运距离12km)
2059.56
 
 
 
1840.15
3.18
m3
411912
50
含清淤
1.2
砂卵石回填(材料外购)
149.40
 
 
 
144.91
0.25
m3
14939.5
100
 
1.3
栏杆(单侧)
181.02
 
 
 
181.02
0.31
m
5172
350
 
1.4
生态河堤一型(单侧、圬工结构)
478.80
 
 
 
462.84
0.80
m
3192
1500
 
1.5
生态河堤二型(单侧、圬工结构)
189.00
 
 
 
189.00
0.33
m
1260
1500
 
1.6
重力式+生态河堤(单侧、圬工结构)
396.00
 
 
 
396.00
0.68
m
720
5500
 
2
倒虹吸
110.00
 
 
 
110.00
0.19

1
1100000
含井及围堰处理
(四)
东二路截洪沟工程
11458.29
0.00
0.00
0.00
11572.88
19.98
 
 
 
 
1
河堤工程
11458.29
0.00
0.00
0.00
11458.29
19.78
m
9370
12228.7
 
1.1
土方开挖
9078.99
 
 
 
9078.99
15.67
m3
2032303
50
含清淤
1.2
土方回填
4.43
 
 
 
4.43
0.01
m3
2461.3
18
(原土回填)
1.3
砂卵石回填
154.18
 
 
 
154.18
0.27
m3
61673.6
25
 
1.4
浆砌条石河堤(单侧、圬工结构)
2220.69
 
 
 
2220.69
3.83
m
9370
2400
 

第二部分土地费用
17928.00
 
 
 
17928.00
30.95

448.2
400000
含零时占地

第三部分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0.00
 
 
 
 
0.00
 
 
 
 

第四部分
施工临时工程
1869.66
 
 
 
1869.66
3.23

0.08
23370.77
按照第一部分的8%计取

第五部分
独立费用
 
 
 
9507.21
9507.21
16.41
 
 
 
 
1
一、建设管理费
 
 
 
1604.51
1604.51
2.77
 
1.1
(一)项目建设管理费
 
 
 
543.54
543.54
0.94
 
1.1.11、建设单位开办费
 
 
 
0.00
0.00
0.00
 
1.1.22、建设单位经常费
 
 
 
543.54
543.54
0.94
 
1.1.2.1
(1)
建设单位人员经常费
 
 
 
12.68
12.68
0.02
费用指标取为31164.00元/(人.年),8人,经常费用计算期取0.5年
1.1.2.2
(2)
工程管理经常费
 
 
 
1.28
1.28
0.00
按建设单位人员经常费10%取
1.1.2.3
(3)
工程咨询服务费
 
 
 
165.72
165.72
0.29
按第一至四部分建筑及安装费的0.7%计取
1.1.2.4
(4)
招标代理费
 
 
 
82.03
82.03
0.14
按规定采用差额费率累进法进行计取
1.1.2.5
(5)
审计费
 
 
 
116.11
116.11
0.20
按第一至四部分建筑及安装费的0.46%计取
1.1.2.6
(6)
竣工验收费
 
 
 
165.72
165.72
0.29
按第一至四部分建筑及安装费的0.7%计取
1.2

(二)工程建设监理费
 
 
 
1060.97
1060.97
1.83
按照发改[2007]760号文,分段计算
2
二、生产准备费
 
 
 
7.57
7.57
0.01
 
2.1
(一)管理用具购置费
 
 
 
7.57
7.57
0.01
按第一至四部分建筑及安装费的0.03%计取
3
三、科研勘测设计费
 
 
 
1194.82
1194.82
2.06
 
3.1
(一)工程勘测设计费(按[2002]10号文执行)
 
 
 
1194.82
1194.82
2.06
按照计价格[2002]10号文计取,分段计算
4
四、其它
 
 
 
6700.32
6700.32
11.57
 
4.1
(一)工程质量检测费
 
 
 
20.19
20.19
0.03
按第一至四部分建筑及安装费的0.08%计取
4.2
(二)工程安全监督费
 
 
 
20.19
20.19
0.03
按第一至四部分建筑及安装费的0.08%计取
4.3
(三)工程保险费
 
 
 
113.58
113.58
0.20
按第一至四部分建筑及安装费的0.45%计取
4.4

(四)水土保持
 
 
 
6135.71
6135.71
10.59
保监【2005】22号
 
(五)环境保护
 
 
 
410.64
410.64
0.71
 
 
一至五部分投资
25240.43
0.00
0.00
52675.64
52675.64
90.00
 

基本预备费
 
 
 
 
5245.00
0.10
按第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的10%计
 
静态总投资
 
 
 
 
57920.64
100.00
 
 
价差预备费
 
 
 
 
 
0.00
 
 
建设期融资利息
 
 
 
 
 
0.00
 
 
总投资
 
 
 
 
57920.64
100.00
m
30700
18866.7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12.1评价依据
本工程的经济评价主要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3012)和国家计委编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水利部颁发《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等有关规定进行。鉴于本工程为社会公益性工程,具有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无财务效益,因此,只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不作财务评价。
12.2工程费用
12.2.1固定资产投资
鉴于目前的影子价格、影子费用、影子工资与现行价格和费用接近,经初步分析,采用影子价格计算的影子投资,影子效益与采用现行价格计算的投资和效益接近。因此采用现行价格计算的投资和效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工程估算总投资为57920.64
万元。
12.2.2年运行费
按水利厅川水发〔2011〕3号文件规定,堤防管理维护费用按每公里5万元/年计列(包括燃料、动力、通讯费、临工工资、一般维护材料费等),本工程新建堤防15345.48m,因此,本堤防工程管理维护费用合计53万元,由相关部门出资解决。
12.3效益
12.3.1防洪效益
本工程为堤防工程,故防洪效益为主要效益,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社会效益。
1、防洪作用分析
工程河段目前处于未设防状态,河段常年受到洪水威胁,街区饱受洪灾之患,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内的产业得不到保障。
本项目兴建后,保护区防洪标准将达到50年一遇。遇到设计标准以下洪水时,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将不再受洪水危害。遇超标准洪水,可临时加堤,尽可能避免沿岸地区发生毁灭性危害,大大减轻洪灾损失。可见,本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对经开区东部拓展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防洪效益计算
根据水利部颁发《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和《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的规定,本项目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按有、无该项目对比可减免的洪灾损失计算,包括直接防洪效益和间接防洪效益。
(1)直接防洪效益
直接防洪效益包括项目可减免的洪灾损失和可增加的土地开发利用价值(本项目按照周边暂按40万/亩计取,不包括拆迁人员配安置房费用)。减少的洪灾损失按减淹实物指标(以人表示)乘单位指标综合损失值(以元/人表示)计算。
1)减淹实物指标计算
多年平均值按频率法计算得出。计算结果详见下表。
工程各频率洪水减免实物指标统计表
频率(%)
2
5
10
20
50
多年平均
淹没实物指标(万人)
0.50
0.50
0.15
0.10
0.0
0.125
由上表可知,该项目实施后,多年平均减淹人口1250人。
2)洪灾综合损失指标调查分析
洪灾损失包括:城乡房屋、设施和物资损坏造成的损失;工矿停产、商业停业、交通、电力、通讯中断造成的损失;增加的防汛、抢险救灾费用等费用支出。调查统计了所属区内财产内容、财产价值、洪灾损失率和损失值。通过调查和综合分析,按2013年生产水平和物价水平,计算综合指标为2404元/人,详见下表。
城镇综合洪灾损失指标统计表单位:元/人
项目
财产值
损失值
1、工、商业

(1)固定资产
13503
735
(2)流动资金
6242
324
2、交通等其它企业
8689
427
3、机关团体
4077
343
4、居民
11277
575
合计
43788
2404
3)减少洪灾直接经济损失
根据以上减淹实物指标和单位指标洪灾综合损失计算,本项目减少洪灾直接经济损失为300.5万元,详见下表。
减少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表
减淹实物指标(人)
综合损失指标(元/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250
2404
300.5
4)直接经济效益
本项目没有考虑可开发利用土地,直接效益按项目减免的洪灾损失计,因本项目之前没有防洪设施,故本项目直接效益为300.5万元。
(2)间接防洪效益
防洪工程可减免的间接经济损失称为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洪灾使淹没区内外的工矿企业的原材料、燃料供应中断并短缺,导致企业停产、减产和成本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洪灾后淹没区生产不能很快恢复正常,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并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间接防洪效益按直接经济效益5%计算,即15.0万元,详见下表。
防洪效益计算成果表单位:万元
直接防洪效益
间接防洪效益
合计
300.5
15.0
315.5
(3)多年平均防洪效益
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为上述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之和,即315.5万元。
13.3.2其它效益
工程建设中,除了工程措施外,同时采取了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生态措施。生态措施的有机结合,可改善保护区沿岸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民生活环境改善,社会效益显著。
由于此类效益难以量化,故只在此作定性描述,国民经济评价中暂不考虑。
12.4国民经济评价
12.4.1基本参数
社会折现率:7%
计算期限:30年
折现基准年:建设期第一年初
12.4.2评价方法与准则
评价依据按影子价格计算费用和效益,由于折算系数确定比较困难,计算中折算系数取为1.0。
经济评价计算时,扣除了内部转移支付的利息、税金和折旧等。
本工程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法、经济净现值法、经济效益费用比法进行。
当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大于社会折现率(IS=7%),经济净现值(ENPV)大于或等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大于1时,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12.4.3主要济评价指标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规定,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和效益费用比。
国民经济现金流入量包括城镇防洪效益、保护牧场效益;现金流出量包括工程投资、年运行费。
本工程主要经济评价指标如下:
经济净现值:57920.64
万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14.21%;
效益费用比:3.28
投资回收期:16年
本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为315.5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14.21%,经济净现值57920.64
万元,效益费用比3.28,满足评价规范要求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12.5综合评价
该防洪整治工程经济净现值57920.64
万元,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14.21%,大于社会折现率7%,效益费用比3.28,大于1,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说明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由于街区河段地势较低,洪水对该区域的危害较严重,洪灾损失十分严重。兴建本堤防工程,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当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生产、生活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国民经济评价表明,本项目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防洪效益较为显著。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盼望中央财政给予补助,通过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尽早实施本项目。

第十三章
节能降耗分析
13.1编制依据与基础资料
13.1.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能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5)《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6)《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7)《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6号);
(8)《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
(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1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1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1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6)《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制规程》DL/T5020-2007;
(17)《2007年四川省技术改造投资导向》(征求意见稿);
(18)《四川省工业优势产业整合与发展规划》。
13.1.2基础资料
1、工程概况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是保护经开区东部拓展区配套园防洪安全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对片区内的三条主要规划保留河道及东南边界截洪沟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区域防洪安全问题。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8km,规划河宽18m;山溪河改造长度4.3km,规划河宽16~25m;山溪河支沟改造长度2.6km,规划河宽10~20m;东二路截洪沟改造长度4.7km,规划沟宽3.5~5.0m。
本次建设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部**区区界最南端的柏合镇境内,龙泉山脉脚下。柏合镇距成都市中心约20分钟的车程,境内有成龙路、龙华路2条快速通道,还有正在建设的成简快速通道,境内有万亩观光果园路、麟双路、柏双路、中柏路等19条公路共计64公里,实现村村道路畅通,交通四通八达。
2、气象条件
本流域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春早秋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低气温-4.6℃(1980年1
月31日),极端最高气温37.5℃,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0~8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相对湿度最小在冬季。无霜期271天,日照1401.3h。主导风向为北东,平均风速1.0m/s,最大风速14
m/s。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降雨量1000~14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909mm。一般5~10月为丰水期,11~次年4月为枯水期。多年平均蒸发量956.8mm,以7~8月最大。雾一般出现在冬春季节,多发生于凌晨,午后消失,区境累年雾日共出现998天,年平均47.5天。年平均无霜期为297天左右,初霜日出现在12月7日左右,终霜日出现在2月23日左右。
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13.2防洪工程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13.2.1施工机械设备能耗
1、土石方施工设备
本防洪工程土石方工程主要包括:基础开挖、基础回填、堤身回填、背坡修整、等建筑物的开挖与回填以及料场开采。其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等。根据建筑物工程量及施工工期安排,主要土石方施工设备的能耗指标见下表。
土石方施工设备能耗指标表
序号
名称
设备数量
能源名称
单位能耗
运行时间(台时)
能耗量
1
反铲挖掘机
6台
柴油
20.2kg/h
903
109444
2
自卸汽车
25台
汽油
10.8kg/h
2132
575640
3
推土机
6台
柴油
39.4kg/h
658
155551
4
拖拉机
4台
柴油
8.09
kg/h
1096
35467
5
震动碾
4
柴油
2.8
kW.h
1750
249200
2、混凝土施工设备
本工程混凝土工程主要包括:基础、迎水面、栏杆、踏步、堤顶等组成。其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混凝土拌和机、砂浆拌和机等。根据建筑物工程量及施工工期安排,主要混凝土施工设备的能耗指标见下表。
混凝土工程主要施工设备能耗指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
能源名称
单位能耗
运行时间
(台时)
能耗量
1
混凝土拌和机
6

6.05kW.h
451
16371.3
2
砂浆拌和机
6

6.3kW.h
388
14666.4
3
振捣器
12

2.2
kW.h
879
23205.6
13.2.2施工辅助生产系统能耗
1、综合加工企业
本工程综合加工企业主要仓库、加工厂等。
综合加工企业消耗能量主要为电能,设备用电总功率2×60kW。
2、施工供水
本工程施工用水拟抽取河水,配2.2KW潜水泵6台。设备用电总功率为2.2KW×6。
13.3施工交通运输系统
(1)场外运输
工程区处于多条规划道路(东二路、7线、4线、5线、9线),目前规划道路正在准备前期工作,场地内有多条临时便道。且有乡镇公路通过,交通可通过乡镇公路进入施工区,距成都市中心约20分钟的车程,场外交通十分方便。
(2)场内运输
本工程所处地段施工场地比较开阔,场内交通及施工设施等易于布置。部分地段须新建道路,使工程各施工区、施工企业仓库、料场、渣场连接起来,计划沿堤线新建施工临时公路4.6km,将施工临时道路与现有公路相连接,使场外,场内交通畅通。
13.4生产性建筑物能耗
本工程生产性建筑物主要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建筑、施工工厂区建筑、建筑材料开采加工区建筑和设备材料仓储建筑等生产性建筑物,主要有混凝土系统、综合加工厂等生产用建筑物以及水泥仓库、钢筋钢材仓库等各类仓库,这些建筑物均为临时建筑物,多为砖混结构只需要照明和通风。建筑物能耗种类主要为电能,建筑物单位面积能耗按《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分析确定,各建筑物运行时间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生产性建筑物规模、结构型式及能耗见下表。
生产性建筑物能耗表
序号
建筑物
名称
类型
建筑
面积m2
结构型式
单位功率
W/m2
运行
时间h
能耗数量
kW·h
1
综合仓库
材料仓储
600
砖混
5
1440
4320
2
综合加工厂
施工工厂
200
工棚
8
1440
2304
13.5生活性建筑物能耗
本工程施工管理及生活福利区总占地400m2,共分2处,布置在施工区中部。施工管理及生活福利区场地开阔,交通方便,满足通风和日照要求。所有建筑物均为砖混结构。建筑物能耗种类主要为生活办公照明、及办公设备用电。
13.6施工期能耗统计及分析
根据本节分析计算,施工期能耗汇总统计如下表。
施工期能耗统计、分析汇总表
耗能设施
能耗
折合标准煤
(设备和项目)
种类
数量
(吨)
土石方施工设备
柴油(kg)
550135
785.9
汽油(kg)
575463
846.7
混凝土施工设备
电(kW·h)
54283.8
6.7
综合加工企业
电(kW·h)
25360
3.1
生产性建筑
电(kW·h)
6624
0.8
生活性建筑
电(kW·h)
852
0.1
合计

1643.4
13.7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1)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
本工程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结合城市规划,对防洪堤实行节材、节地等方面考虑,贯彻节能降耗的设计思想,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建筑物设计时,防洪堤基础为混凝土浇筑,堤身护坡采用混凝土衬砌,以便降低堤身糙率,从而达到减缓堤身纵坡,此外,混凝土衬砌能大幅度提高防洪堤的防渗能力。
2)
金属结构设备节能措施
本工程无金属结构设备,所以不存在消耗。
3)
施工期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本工程主要由基础、堤身砼、堤身回填、栏杆、堤顶路面、踏步等组成。根据工程规模较小、施工工期短、施工线路短、施工点较集中的特点,为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应选择便于移动、操作简单施工机械设备。
A土石方施工设备选择
(1)施工设备选择原则
1)选用的开挖机械设备其性能和工作参数应与开挖部位的岩石物理学特性、选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符合,并应满足开挖强度和质量要求;
2)开挖过程中各工序所采用的机械应既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效率,又能保证生产进度,特别注意配套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不留薄弱环节;
3)从设备的供给来源、机械质量、维修条件、操作技术、能耗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选取合理的配套方案;
4)尽量选用少的机械设备种类,以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方便维修管理。
(2)施工设备选择
本工程主要为堤防工程,开挖断面较小,土石方开挖主要配备挖装设备和运输设备。采用2m3反铲挖掘机开挖及装车,可利用回填料就近堆放,准备回填时使用,以减少回填料的运输能耗,多余的利用5~10t自卸汽车将弃料运至就近的弃渣场内。
本工程单位面积回填量较大,以机械回填为主,以小型机械设备回填。回填料全部利用开挖料,5m内人工取土回填,59kw推土机配合人工平仓,推土机辅以蛙式打夯机分层碾压密实。
B混凝土工程施工设备选择
(1)施工设备选择原则
1)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应适合高原地区工作的性质、施工对象的性质、施工场地大小和料场运距远近等施工条件,充分发挥机械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所选配套设备的综合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强度的要求;
2)所选设备应是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操纵灵活,机动性高,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易于检修和改装,防护设备齐全,废气噪音得到控制,环保性能好;
(2)施工设备选择
混凝土拌制采用移动式搅拌机拌和,根据施工道路状况,混凝土运输以小型拖拉机为主,局部部位辅助手推车运输,溜槽入仓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C混凝土生产系统
由于工作面长,混凝土浇筑地段分三段,主要采用可移动式的混凝土搅拌机,选择传输效率好的齿轮传动,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13.8主要施工技术和工艺选择
1.土石方施工技术及工艺
(1)本工程土石方施工以土方开挖与回填为主,土方回填料全部利用开挖利用料。开挖料运输距离对机械能耗的影响较大,施工中应根据开挖料的性质合理安排存、弃渣部位,尽可能缩短运距。为此,应做好土石方平衡调配规划和施工道路规划。
(2)开挖以液压挖掘机配自卸汽车为主,选择以2m3液压挖掘机配5~10t自卸汽车为主要挖装设备,尽量少用斗容小的液压挖掘机,自卸汽车吨位过大不利于节能,过小则不能满足施工强度要求。
2.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工艺
混凝土施工主要流程为:立模、扎钢筋、混凝土入仓、平仓振捣等。
在进行模板及钢筋运输中,应根据施工段需求量进行运输,避免产生多余材料二次搬运,以减少运输机械的使用。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既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也可减少振捣时间。
以上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工艺均为缩短施工设备各工序的工作循环时间及减少施工设备的使用次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施工管理上应加强内部管理,为使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节能降耗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人人重视节能工作,形成从上到下人人重视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推广节能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利用科技进步促进节能降耗。
13.9施工辅助生产系统及施工工厂节能降耗措施
1.施工场地布置方案
防洪工程施工场地较集中,为减少机械设备使用数量,降低能耗,将主要建筑物分为2个施工区,施工场内集中布置施工管理及生活福利区,仓库、加工厂和机械维修停放区等设施。集中施工区用电线路与接入点距离最近,以减少线路损耗,节省能耗。
2.混凝土加工系统
(1)在材料的输送上,应将混凝土搅拌机尽可能靠近建筑点,减少运输距离,减少运输过程损失,能有效地降低能耗。
(2)混凝土拌和的耗能主要是搅拌机,选择传输效率好的齿轮传动。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3.供风系统
由于电力驱动的固定式空压机比移动式耗能低,效率高,在空压机的设备选择上,尽可能采用固定式空压站。
同时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岩石开挖较为分散,手持式风钻所需供风采用移动式空压机,空压机产风量应与风钻基本匹配。
4.供水系统
本工程在布置供水系统和选择水泵供水设备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节能目的:
1)水泵的扬程应合理,不致使扬程过高,造成能量浪费;
2)合理匹配台数,适应不同的供水强度;
3)根据用水对象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处理工艺。
4)本工程施工用水为小型水泵抽水供水,生活用水利用永久村生活供水源供水,能有效地降低能耗
5.供电、照明系统
根据堤防地理位置及其电网供电条件的不同,以及堤防内堤线长、施工分散的特点,结合施工总布置、施工要求,施工供电分别采用电网和柴油发电机相结合的供电方式进行供电。
因施工机械大多为电力拖动,用电设备较多,且施工期达7个月,电能损耗过高将显著增加施工成本,如何解决施工期节约二次能源——电能的问题,成为工程施工中需要主要解决的能耗问题,也就成为施工电气设计的重点之一。
(1)施工电气设计节能应坚持的原则
①满足施工期的功能
满足各施工专业施工工艺要求,保证施工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室内外照明及生活用电的供电要求。
②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应按施工期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增加投资及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施工期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③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工程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
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2)施工电气设计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①合理配置施工用电设备,见各施工工艺施工专业提供的设备,尽可能选用高效能的电机设备,及尽可能统一设备的供电电压,以减少中间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②减少线路上的能量损耗
在满足现路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应优化配电网络线路走向,减少无必要转折往返,对供电距离、容量及线路截面进行综合考虑,减少线路上的总有功损耗,达到线路节能的目的。
④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在线路上传输,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线路、气体放电灯中的整流器都具有电感,会产生滞后的无功,需要从系统中引入超前的无功相抵消,这样超前的无功功率就从系统经高、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设备,在线路上就产生了有功损耗,而这部分损耗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其措施有以下几种:
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以减少对超前无功的需求,可采用功率因数较高的同步电动机;荧光灯可采用高次谐波系数低于15%的电子镇流器;采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单灯安装电容器等,都可使自然功率因数提高到0.85~0.95,这就可减少系统高、低压线路传输的超前无功功率。
由于感抗产生的是滞后的无功,可采用电容器补偿,因为电容器产生的是超前的无功,两者可以相互抵消,因此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因而也减小了无功的需求量。
⑤照明部分的节能
施工照明用量不大,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采用高效光源。白炽灯过去用得最广泛,因为它价低,安装维护简单,它的弱点是发光率太低,因此目前常被各种发光率高,光色好,显色性能优异的新光源取代。低压钠灯和高压钠灯的发光率最高,但由于色温低,光色偏暖,显色指数在40~60之间,颜色失真度大,只能在路灯或露天堆场、,用于量大面广的砼施工照明区域;发光率很高的金属卤化物灯,三基色荧光灯及稀土金属荧光灯,由于色温范围广,自3200K~4000K,光色选择性好,显色指数又高,可达80~95,颜色失真度小,尤其金属卤化物灯对人的皮肤显色性特别好,因此广泛用在人员较多区域的灯光照明;一般荧光灯及稀土金属荧光灯可用在办公、住宅的照明;荧光高压汞灯、自整流高压汞灯、钠灯及三者组合的混光灯常用于生产车间的照明。
照明节能中,除了满足照度、光色、显色指数外,应采用高效光源及高效灯具,主要节能降耗措施还包括:
稳定电压;提高灯具功率因数:如道路钠灯,每灯装一电容器,COSΦ提高到0.9;降低线路阻抗:适当加大截面,用电缆或穿管线路;合理的控制方式:如微机自动开关灯,调压、调光方控,还有对道路灯(钠灯)采用恒功率输入,恒光通输出,采用后半夜降低灯端电压或灯功率,以降低光输出,节约输入电能等。
6.施工营地、建设管理营地建筑设计
(1)在施工临建及营地位置的选择上,尽可能利用荒地,不占耕地,并靠近公路沿线布置。临建设施的建设考虑施工前期与后期规划,避免二次搬运,并尽量使施工临建与永久建筑相结合,缩小临建设施规模。
(2)施工临时建设施的空间布置,尽量满足自然通风、采光的要求,屋面设置隔热、保温层,建筑物的门窗选用具有气密保温功能的产品。
(3)施工临时建设施和营地的照明,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采用一般照明、重点照明、混合照明、应急照明、疏散照明及装饰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用光效高、寿命长的照明光源,并充分利用天然光及各种集光装置进行采光,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给排水采用节水型洁具,公用卫生间采用感应式出水洁具。
7.施工期建设管理的节能措施的建议
(1)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率,确保设备安全连续运行。
(2)加强对开挖渣料的管理,按渣场规划和渣料利用的不同要求,分别堆存在指定地点,减少二次倒运。
(3)根据施工强度,配备合适的设备,以保证设备的连续运转,在施工机械的机型和配套部件的选择上考虑本工程高原特点,尽量选择先进和节能高效的设备和零部件,降低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效率。
(4)混凝土生产系统尽量选用新设备,避免旧设备带来的出力不足、检修频繁等对系统生产的影响而带来的能源损耗。
(5)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工期,相同标号的混凝土尽可能安排同时施工,避免混凝土拌和系统频繁更换拌和不同标号的混凝土,节省能源。
(6)及时维修施工道路,确保道路畅通,减少堵车、停车、刹车,节约油料。
(7)生产、生活建筑物的设计尽可能采用自然照明,充分利用太阳能,室内外照明采用节能灯具,减少用电量。
(8)加强节能管理,建立节能管理(包括节能资金、能源消耗成本管理、节能工作责任、节能宣传与培训、能源专责工程师等)制度,成立节能管理领导小组,经常检查监督节能降耗执行情况,根据不同施工时期,明确相应节能降耗工作重点。
(9)转变思想,提高资源忧患意识、节能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节能习惯。
13.10堤防运行期管理维护节能降耗
13.10.1运行期主要能耗设备分析
堤防运行管理设施维护主要能耗种类为照明及办公的电能、生产生活水能、交通工具的油耗。因本工程由经开区东部拓展区统一管理,不另设机构,不增加新的办公室、仓库等耗能设施。日常运行管理也是定期进行监测、巡视,均为不耗能工作。故本工程不存在运行期的耗能。
13.10.2主要结论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气或其他污染物。本工程整体设计中,从堤线的布置、堤型的选择、断面结构设计与布置到工程施工诸方向均贯彻“节能、生态、经济”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方案选择、设备及材料选取时充分考虑节能、生态环境要求,从而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13.10.3建议
(1)在堤防工程施工期,对于土石方工程施工工艺与设备、混凝土系统设备选型等主要耗能设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节省施工期能耗。
(2)建议堤防对主要耗能设备运行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措施和制度,降低能耗。制定用电、用油等能源使用指标或定额,强化能耗管理。
(3)在工程建设期间,以“创建节约型社会”为指导,树立全员节能观念,要提高各参建单位的节能降耗意识,培养自觉节能的习惯。
(4)建议加强对堤防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和培训力度,减少运行期的建筑能耗。
(5)建议择优选择耗能设备和施工承包商,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对施工期间的高耗能设备纳入承包商评标指标和管理考核指标。
(6)建议在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期将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依据国家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加强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节能措施与能效指标的落实。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登记表
项目名称: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
填表日期:2014年11月20日
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
通讯地址
四川**区南京路33号
负责人电话
建设地点
四川**区经济开发区
邮编
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项目性质
■新建口改建口扩建
项目投资
57920.64
万元
投资管理类别
审批■
核准口
备案口
项目所属行业
水利
建筑面积(㎡)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对片区内的三条主要规划保留河道及东南边界截洪沟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区域防洪安全问题。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8km,规划河宽18m;山溪河改造长度4.3km,规划河宽16~25m;山溪河支沟改造长度2.6km,规划河宽10~20m;东二路截洪沟改造长度4.7km,规划沟宽3.5~5.0m。3路2-2
年耗能量
能源种类
计量单位
年需要实物量
参考折标系数
年耗能量(吨标准煤)
燃料油
Kg
1125.598
1.457kgce/t
1632.6

kw.h
87119.8
0.1229kgce/(kw.h)
10.72
能量消耗总量(吨标准煤)
1643.4
耗能工质种类
计量单位
年需要实物量
参考折标系数
年耗能量(吨标准煤)

耗能工质总量(吨标准煤)
项目年耗能总量(吨标准煤)
项目节能措施简述(采用的节能设计标准、规范以及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并说明项目能源利用效率):施工工厂尽可能靠近枢纽建筑,减少运距,提高功效;在施工临建及营地位置选择上,尽可能利用滩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并靠近公路沿线布置。临建设施和营地的建设统筹考虑施工前期和后期规划,避免二次搬迁,并尽量使施工临建和永久建筑相结合,缩小临建设施规模。
其他需要说明情况
节能审查登记备案意见




第十四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4.1设计依据
14.1.1国家、地方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4]20号;
(5)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6)关于加强电力、机械、军工、轻工、纺织、烟草、贸易、信息产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川安监[2005]102号;
(7)劳动部令第3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14.1.2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
(2)《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DL5021-93;
(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4)
《防洪标准》GB50201-1994;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8)《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10)《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
(11)《电气设备安全设计总则》GB5083-85;
(12)《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DJ5-85;
(13)《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90;
(14)《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87;
(15)《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
(16)《安全标志》GB2894-1996;
(17)《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41-93;
(1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
(19)《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20)《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GB7894-87;
(21)《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16194-1996;
(22)《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23)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环保局印发公安部、国家环保局“关于在非必要场所停止再配置哈龙灭火器的通知”[川公发(1994)47号文]要求用EMB自动灭火装置替代哈龙(即卤代烷)。
14.2工程简介
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对片区内的三条主要规划保留河道及东南边界截洪沟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区域防洪安全问题。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8km,规划河宽18m;山溪河改造长度4.3km,规划河宽16~25m;山溪河支沟改造长度2.6km,规划河宽10~20m;东二路截洪沟改造长度4.7km,规划沟宽3.5~5.0m。
14.3劳动安全
14.3.1疏散通道、消防通道和消防水源
本工程为堤防工程,场地开阔且临河,其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较好,消防水源主要取自大气自然降水。
14.3.2防火、防爆
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在消防设计中严格考虑防火间距、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的配置和对外通道。对消防水源、设备事故排油、排烟、消防配电以及自动报警等消防措施,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适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4.3.3防电气伤害
为防止运行人员操作维护中发生触电事故,保证运行人员的安全,电气设备外壳和钢构架在正常运行时的最高温升,不同部位均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
对于误操作可能带来人身触电或伤害事故的设备或回路应设置电气闭锁装置或机械连锁装置。
14.3.4防机械伤害、防坠落伤害
本阶段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结合工程特点,进行防机械伤害、防坠落伤害设计。
机械设备防护安全距离、机构设备防护罩和防护屏的安全要求以及设备安全卫生要求等应符合《生产设备安全卫生总则》GB5083-1999、《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95、《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和《防护屏安全要求》GB8197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所有防护栏杆均按《安全标志》GB2894的规定设置安全标志。
本工程防机械伤害、防坠落伤害设计的依据是《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
楼梯、钢梯、平台用踏脚板均采用花纹钢板等防滑措施,以防止人员滑倒摔伤。
14.3.5防洪、防淹及防滚石
本工程防洪手段主要为新建翼墙防洪,加之溢流、泄流设施布置得当,可充分满足调节流量的下泄需要,不可能壅淹工程陆上设施。坝体两岸为浅丘地貌,坡度较缓,表层为风化泥岩及耕作土壤,无滚石威胁。
14.3.6安全标志
根据电站的枢纽总布置,在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场所或发生事故后需要疏散的通道,如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需要设置安全标志的场所,按标准《DL5061-1996》附录A的规定执行。安全标志的制作、几何图形及颜色等应符合GB2894《安全标志》的要求。
14.4工业卫生
14.4.1防噪声及防振动
工区的防噪声及防振动设计遵照《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的规定,结合本电站的特点,工作场所的噪声宜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噪声A声级限制值的要求。
14.4.2温度与湿度控制措施
本工程通风方式是进行自然通风。
14.4.3采光与照明
通过自然光和电灯照明。
14.4.4防尘、防污、防腐蚀、防毒
工程通风系统的进风均来自无污染源的大气,且进风口处均设置有过滤风口,防止粉尘的进入,通风管道采用防潮、防腐蚀、不燃的玻璃钢风管,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洁净,满足设计要求。
14.4.5防电磁辐射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运行人员的伤害,所有计算机设备显示器均采用低辐射、低能耗显示器。
14.5安全卫生设施
在管理房内附近拟设置卫生间及淋浴盥洗间,面积约10m2,卫生间设1个便器及洗手龙头,拖布水池等,淋浴室设1个淋浴头,可部分利用生产用热水。盥洗、卫生间污水经污水泵站提升到地面处理后排放。进餐休息室产生的垃圾由人工清运出走。
14.6周围环境对安全卫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14.6.1周围环境对安全卫生的影响
工程兴建对周围环境安全卫生的影响是以较为显著的有利影响为主。
14.6.2防范措施
(1)对劳动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的有效程度
工程的主要劳动安全问题是防火、防爆、防静电、防电气伤害和机械事故。在本阶段工程设计中,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三同时”的规定,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已采取了预防性措施。
(2)工业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有效程度综合评价
本工程设计已采取了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并尽力使有害因素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14.7建议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本工程遵照电力工业部、水利部、劳动部联合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阐述了对工程投入生产后,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可能直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并采取了符合规范要求和工程实际的具体防护措施。做到工程投产后,保障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的要求。同时,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有关规定,在下阶段工作中对工程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做好选用工作。
第十五章项目招标设计方案
15.1工程概况
**区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东部,居于成都平原东侧、龙泉山脉西部,是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成都市未来东部主城区。全区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镇,人口58万。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18.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18.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5.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4亿元;城镇化率达55%;是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
柏合镇位于**区东南,东傍龙泉山麓,西连成都平原,自古繁荣,名扬巴蜀。柏合镇位于成都市**区东南,东傍龙泉山麓,西连成都平原,幅员面积72.57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12个村,238个村(居)民小组,23172户,人口6.59万,党员1639人,以水果种植产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距成都市中心约20分钟的车程,境内有客家古镇和以优质伏季水果水蜜桃、枇杷、梨、葡萄为主的花果园林7万亩,素有“四季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称。是西部地区首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国家级成都经济开发区南翼新区和成都“浦东”南翼新城,是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主体区域及成都核心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的规定,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对片区内的三条主要规划保留河道及东南边界截洪沟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区域防洪安全问题。其中马坝河改造长度3.8km,规划河宽18m;山溪河改造长度4.3km,规划河宽16~25m;山溪河支沟改造长度2.6km,规划河宽10~20m;东二路截洪沟改造长度4.7km,规划沟宽3.5~5.0m
15.2招标依据
本次招标初步方案主要根据原则和依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四川省招标投标地方性法规和有关部门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15.3招标范围
本报告涉及项目工程的招标内容,包括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及重要材料采购、监理的全部招标。
15.4招标组织形式
1、项目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2、在国家和省市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
在指定网站公开发布勘察、设计、施工、重要材料采购、监理等的招标公告。
15.5招标方式
项目采用委托招标,由项目业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从事过类似工程且信誉良好的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确定中标单位,施工企业应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或各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应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
15.6招标设计方案
本工程招标为2个标段,总工期为14个月。
标段
标段工程基本情况
第一标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施工
第二标
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山溪河与马坝河河道改建工程监理
15.7资质要求
施工:按有关规定,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或各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施工企业。
监理:具有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河道,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XX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8971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何写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参考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头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头语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大全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河道,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XX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全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模板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免费模板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免费格式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如何写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头如何写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免费范文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免费范例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免费参考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下载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免费下载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怎么写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怎么写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头怎么写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头语怎么写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如何写 XX河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