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课前五分钟素材
时间:2017-04-26 05:50:47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课前5分钟演讲

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训练的思考与实践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学习历来都讲究“积累”二字,“一蹴而就”显然在这门学科中是行不通的。特级教师陈忠梁先生用了一个别具风格的比喻来形容语文学习,他说:语文就像“威士忌”,是在酒桶里慢慢酿成的。

“每堂课前5分钟演讲”显然是初中语文教师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交际、思辨能力的主要抓手。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开展这一活动,但在教学实际中,“课前演讲”却普遍存在“热闹有余,收获不大”的现象,即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但说话、写作能力的提高却不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

1.形式单一。“每节课前一位同学发言,最多加几句老师点评”。当前“课前演讲”固守这一模式,陈旧乏味,燃不起学生的激情,更别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过程随意。“课前演讲”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没有持续的系统的安排,总是随学期的推进,老师的变化,或开展或不开展。这种“短期行为”或“间断行为”是不能体现演讲的效果的。

3.目标孤立。“课前演讲”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以致常有“班级演说家常常考试不及格,而学习优秀者又常常不演讲”的“说”“学”分离的怪现象。

4.点评肤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点评都仅止于:学生的仪容仪表,音量音色,流利程度,准备情况等。千篇一律,未能挖掘演讲材料的意义、内涵,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启迪。

5.走过场。有些公开课将此作为“花絮”:选择一位朗诵高手或深情朗诵,或激情演说一段文质兼美的但与本堂课训练内容无关的精彩片段,博得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为了赶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点评泛泛而过,错失了欣赏品味的良机,使听者不无遗憾。

为消除弊端,使“课前演讲”真正发挥作用,笔者回顾近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课前演讲”的训练,就活动方式、操作流程、材料选择、训练步骤、评价标准作以下实践建议。

一、活动方式

1.竞争式。围绕同一话题,花五周的时间,每位同学选材、组稿、演讲,并参与评价:谁的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谁材料选得好,有意义、有内涵、有启示。打分,记录,最高分享受“点名演讲(即下堂课谁来演讲由他做主)”的权利,这无疑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2.辩论式。有些内容,学生的理解角度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点不同,教师煽情,便可有一番唇枪舌战。每节

课都会有精彩场面、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语文课真成了“漫谈式”、“茶馆式”。

3.板演式。板书是教师的专项用具,为了让学生讲得更清楚,记得更清晰,笔者提倡学生板书说明。如在欣赏唐宋诗词时,要求学生将诗抄录在黑板上,作适当的注释,圈、点、画出妙词佳句。学生摇头晃脑,俨然一师者也。

4.随感式。由身边的小事引发一点感慨,抛出一个话题,让在座的讨论交流,实现“听”与“讲”互动。

5.欣赏式。围绕经典课文,做简短的赏析:或写作特色、或主题思想。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方式,同时再安排一位“主持人”,每一节课的演讲都有新的信息,新的感点,每次都能使同学激情昂扬。

二、操作流程

(1)思想动员。以古今中外的实例,向学生宣传口才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兴趣;

(2)安排顺序。由班长与课代表广泛征求意见,排出课前5分钟轮流演讲表(每节语文课前一人)(第一轮由课代表,班干部带头,下一轮开始按学号);

(3)学生提前一周准备。或收集材料或自行撰写并做好充分准备。

(4)教师审稿。宣布轮流演讲名单,用一节课时间作方法指导,鼓励动员,宣布从某节课开始;要求学生选择材料后就给教师审稿,课代表督促检查准备情况。

(5)正式开始。上课铃响,教师进教室找一空位坐下,如学生一般聆听台上演讲,学生可自告奋勇担当主持人。

(6)师生互动点评。教师由示范点评至学生自主点评,教师或鼓励或点拨或作“换位”教育(师生互换、生生互换),随时作适当的正误、优劣评价;

三、材料选择

演讲的内容有这样一些来源。

1.优秀演讲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演讲的材料必须有质量,因为它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初学者不妨采用“拿来主义”,将他人的与本次主题相吻合的优秀演讲稿“拿来”,与同学分享。这样与人与己都是学习的良机。

2.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身边小事。故事的文字吸引人,意味深长,是较好的课前材料,能一下子抓住学生或松散,或紧张的注意力,从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3.经典散文。欣赏文质优美的散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朱自清、冰心、刘墉、席慕容、余秋雨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舒缓清丽,短小、含蓄又富有哲理,的确可抓住契机,把握好。

4.名人小传。名人之所以成名,必有其超越常人之处,从其生平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些启示,构建自己的人生。

5.唐诗宋词赏析。语言精辟,内涵丰富,为平时的写作增添感染力、说服力,文学功底在此铸就。

6.自己写的大、小作文、随笔。但必须修改成演讲稿,语言精练,上口,听者易懂。

7.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可作为新课导语,如作者的生平,课文作者的其他短篇作品,写作此文时的历史背景等。

8、根据新课文后面要求积累的词语,自选五个,串成一段有内容有思想的文字,进行演讲。

总之,所选材料多以励精图治、理家治国、揭示人生哲理等催人奋进者为主,有内涵,有意义。体裁包括:童话、小说、散文、传记、诗歌等;主题包括: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博爱、仁义道德等。力求“短小深刻”,在短短几分钟里,积累语言、提高思辨能力,了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感悟人生,积淀思想。

四、训练步骤

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要有一个整体计划,从学生进校到离校,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演讲中知道从何说起,有话可说,并在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我主要按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分年级进行以下训练:

1.自我介绍。(七年级)

学生刚进校,彼此之间都很陌生,需要进行相互了解,作个自我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老师要提前告诉他们介绍的内容,方法,并要求他们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有个性,要富有吸引力,在你的介绍后让大家都能记住你,切忌人云亦云。

2.他人的演讲稿。这尤为重要。要提高自身的语言,必须有一个语言积累的过程,或背或诵。

3.典故或成语故事。(八年级)

典故是指那些常被后人使用的、来自古书中的词语或历史事实。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它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可以言简意赅而又往往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意义。学生通过收集典故或成语故事,并把他们讲给大家听,并说出成语的应用和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使听的人和讲的人都有不少的收获。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会得知许多典故和成语的来历,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运用起来也就自如了。

4.精彩片断赏析。

在读好课内书的基础上,课外的书也要学生广泛阅读,首先可从教材上所选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读起,如,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杂文、散文,冰心、巴金、老舍、莫泊桑、高尔基等人作品,同时还可以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报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散文》《世界博览》《青年博览》《奥秘》《科学画报》等。鲁迅先生曾说:“大可以看各样的书”这样正“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密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把在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学生精心选择的文章,有的能深深地打动学生们的心灵,从中受到启示,激起学生们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愿望,感觉到生活的美好,社会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学生也受益匪浅。人人心中有美文,能写不好作文吗?

5.唐诗宋词欣赏。

经典的诗词传承的人文意蕴令后人赏不完、品不尽。要求学生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诗词赏析中找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作品,介绍作者,欣赏作品,讲析时将作品及一些重要的解释抄录在黑板上,让“听众”也摘抄好,背诵积累,一举多得。

6.名言警句。(九年级)

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名言警句,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为了作好演讲,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听讲的同学也获益匪浅。

7.主题演讲。

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演讲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表演。这个步骤难度较大,教师要多给予写作和演讲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力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笔者选过以下一些主题:诚信、宽容、惜时、感恩、博爱、坚韧、乐观、勇敢等。

8.即兴演讲。

复旦大学张霭教授曾说:“语言与表情动作只不过是思维的外衣,与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本质、思维特征相联系??”曾指导过复旦辩论队的俞吾金教授也说过:“这部分‘活’的东西具有更大的观赏价值,因为它是敏捷的才思和机智的应变能力的集中体现。”

即兴演讲的训练,实质上也是思维的训练。在思维――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迅速确定演讲中心、组织演讲内容、形成思路,然后出口成章。至于演讲时的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行文流畅,这些外部素质与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以通过即兴演讲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即兴思维、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老师在上课前5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这也是演讲活动最终的目的之一。

五、评价标准

演讲者:

①仪表大方,姿势端正;

②声音宏亮;发音清晰;

③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语气合理;

④选材生动,能吸引听众;

⑤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⑥选材有教育意义,富有内涵者加分

听评者:

①根据以上评价标准进行点评。(初级)

②迅速抓住印象深的一点,展开评价。(中级)

③迅速捕捉到材料主题,联系自己生活、阅读、感悟经历,作出富有哲理的赏析。(高级)④语言干净不拖沓,见解明了,批评含蓄不伤人。(高级)

篇二:课前五分钟

利用课前五分钟“搭建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平台”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语言要点和语言形式,重视语言结构的分析及操练。因此,整个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机会,更难有开口说的机会,这种单纯注重语言的教学,忽视了传授使用语言的社会背景及培养语言交际的能力。长此以往,尽管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却不知道怎么用,听不懂,说不出,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

二、分析问题

1、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中国学生学英语一直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教育心理学认为环境在人的认知、感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学生除了学习时间以外,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他正在学习的语言。这样学生就很难掌握不同环境下语言交际的规则,也无法验证和提高自己所学的语言。这样,缺乏语言环境是造成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学生薄弱语言基础给开展口语教学造成一定的难度

虽然现在小学三年级甚至已经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不多,他们无论是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能力上还是学习自觉性上都比较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口头交际时利用恰当准确的词汇、语法来表达自己。.

三、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方法

小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很少,大部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会接触英语,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在为学生创设说英语的机会。所以笔者遵循多样化变式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口语、书面语全面训练和使用各种操练的形式。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就象是每天吃同一种菜,不仅乏味,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我就尝试着改变,变着法儿让学生说,目标只有一个: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有效地发挥课前谈话的功能。

(一)角色互换,培养主动意识

改变固有的单一的师问生答方式,让学生获得发问的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问老师或问同学,让学生“想说而说”,而不是“为说而说”。这时,教师的问就只是一种示范,一种导向,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句型”本身,更应是活生生的交际工具

(二)片段训练,展示学生风采

为学生构建说英语的平台,让课前五分钟成为学生展示英语风采的舞台,每周一个与平时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或是与学生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前告知学生作好准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不仅巩固所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

(三)巩固课文,加强纵向联系

课与课之间是纵向联系的,加强课与课之间学习内容的联系能督促学生课后的复习情况,同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上一堂课学习了A 部分的对话,不妨在这堂课的开始设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的活动,或者是根据提纲复述课文。这一方式适宜在五六年级的英语课堂开展,而且应该在上堂课结束时布置这样的任务。实践证明,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设计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

观察事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看图说话,强化英语思维

(五)聚沙成塔,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给个单词“apple”,训练学生说“red apple”“,green apple”, “my apple”, “ some apples”; 给个短语“take a walk”, 训练学生说 “ I like taking a walk”, “Mr Green i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 聚沙成塔,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呈阶梯状上升的过程。

四、预期的效果

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才 会让学生有所积累,能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课改的浪潮中搏击,才能饱览雨后彩虹的绚烂,才能独占鳌头,享受成功的喜悦。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需要不断地进行听、说训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强调情境的创设,继而在情境中强化听、说训练。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懂得如何在有限的环境里创设无限的情境空间,把课堂创设成一个和谐自由的交流空间。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往往以free talk 导入,然而要真正把这一环节运用得当,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教师的智慧劳动。

一、复习旧知

古人云: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复习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如果是为了用上free talk 这一环节而简单、随便地说上几句,就算复习旧知。就让该环节失去它该有的价值了。因此,如何用好free talk 进行复习呢?

1、教师课前布置好free talk的话题,学生去讨论,待课上发言。这样free talk环节学生们就会在和谐的气氛中用朋友式的口吻对话,当然,他们所运用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自己所学习过的日常交际用语。因此,通过它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能把学到的语言学以致用。例如:四年级 Unit1已经学过给老师送卡片,教师课前即可给命题你的同桌生日,早上你给他送礼物。

2、教师直接引导,师生对话交流。教师运用已学的知识,联系实际对学生发问,在大家都思考之后找学生作答。为了扩大学生的参与率,教师不要局限于找举手的学生来回答,要让他们人人参与,个个动脑,而不是坐享其成。例如:T:Look,here’s a pen.Whose pen is this? S1:It’s XXX’s.T:XXX,is this your pen? S2:Yes,it is.T:Here you are.S2:Thank you.

二、导入新课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习惯以free talk导入新课。然而 free talk 中除了可以用旧知进行交流导入之外,还可以将新授课中重点、难点的句子进行渗透,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在新授过程中让他们有似曾相识之感。且循序渐进,方可应用自如。例如:五年级Unit8中要求学生区别使用have和has。Free talk中,在我和学生的对话中,是这样:的:T:I have a purse. What do you have? S:I have a pen. T:Boys and girls,she has a pen.像这样反复问几遍,并在其中穿插问句: What does she/he have?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新授环节。学生不但不会感到很突然,而且对新句子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三、拓展延伸

书本知识是我们的教学之根本所在。可对于英语这样的语言性学科来讲,它注重交际。可如果内容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进行交际就只能是所学得那么几句。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还只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所学得知识是有限的。因此,适当的进行拓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交流,了解中外文化。所以free talk 环节可适当增设以下话题:

1、传统话题报告

教师鼓励学生充当值日生,进行Daily Report,报告日期、星期、天气情况等。形式可以从开始的个人汇报变为两人合作汇报,从个人表演变为“答记者问”,即班上同学的轮番发问、互问互答等。

2、文化差异讲座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教育。不同名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通过Free talk进行一些文化差异教育,让孩子们在了解中外文化的基础上去学习语言是极其重要的,使孩子们清楚什么场合说什么,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如:5A中学到What are you dong?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成为刺探别人隐私和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另外,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了吗?可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么说,他们会以为你要请他吃饭。他们见面打招呼通常以天气、交通、兴趣爱好等作为话题。

3、格言警句

格言警句是最生动、最精辟的。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学习time一词,之前可引用以下警句:Time is money.Time is life.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万物皆有时,时不可失。)

一、课前五分钟英语口语训练的必要性

课前五分钟就是指上课的前五分钟时间。通过从事几年的教学活动,我认为,课前五分钟的活动安排和处理.对于整堂课教学的成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五分钟,对于整个教学活动而言.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但是,如果我们合理地安排和利用这短短的五分钟,那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安排好这个部分的教学活动,能够很快地使学生摆脱下课的混乱状态,集中精力.进入上课状态。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胆量.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另外,它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对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高职教育教学大纲要求英语语言的学习。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因此.我们利用英语上课前五分钟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还可以提高英语阅读、写作以及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前五分钟英语口语训练的内容

课前五分钟英语口语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这个英语口语训练活动的安排,也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第一阶段:对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高考时曾经有过。受挫感”。缺乏自信和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安排五分钟英语1:3语训练活动的时候,就要以帮学生重建自信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挖掘他们学习英语的潜力为中心,来安排和组织此项活动。所以,第一阶段的活动。主要以学生互相告知自己所喜欢的英语名言名句为

中心。当然这个英语名言名句,要求学生要背会。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重塑他们的自信,还可以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口语表达、阅读,尤其是英文写作训练提供素材。另外,学生在搜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无疑也初步养成了自学的良好习惯。

第二阶段: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名言名句背诵训练后。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学生们有了自信。渐渐适应了高校的教学和活动。他们接下来可能会觉得这个活动比较简单、单一。会渴求新的活动。所以,我们的口语训练活动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讲英语小故事阶段。在这个部分,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把他们获得的信息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在这个部分。学生可以讲述新闻、笑话、故事.还可以对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我们的活动时间限制在课前五分钟之内.时间有限。为了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学生需要对自己阅读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发展。在他们获取信息和总结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那么,离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和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就只是个简单的问题了。

第三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也可以进行第三个阶段的活动了。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活动就是自由讨论。在第一、二阶段的活动组织中。学生的活动是提前安排的,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但是。本阶段是不同的。活动的进行是即兴的。教师在上课时。才告诉学生讨论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简单思考后.各抒己见。这和前两个阶段相比较,肯定是有难度的。但它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三、组织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训练活动.是教学活动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在组织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否则,这个活动不但不会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活动热情乃至英语学习的兴趣。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学生活动的安排一定要扣学生的水平相一致,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简单了,学生不会重视。太难了.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学生对于此活动的反馈和意见.适时地调整计划。

其次,在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组织好学生,还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简单的评价,鼓励他们,指导他们把这个活动搞得更出色。但是.教师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过多地纠正学生在口语表达当中所犯的语法错误,因为这样.有可能造成学生。不开口”的后果。另外。纠错时。应该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对学生应该先肯定,再指出错误。而且。指出错误时应该注意自己语言语气的委婉程度。比如.咱们不能说。你说的这句话是错误的”诸如此类的话,而应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说。老师觉得,你这句话这样表达。效果可能更好”。

再次,教师组织和安排活动时.应该目的明确。尤其是在第三阶段,教师给学生的讨论题目最好能和本节课的内容有联系。这样.既能达到进行此项活动的目的,也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本节课的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特点,。课前五分钟英语口语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它对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意志、情操的磨炼,胆量的锻炼.视野的开阔以及英语思维的培养.都起着积极作用。希望在以后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予以发扬,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专

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在双重活动教学法的指导下,通过近两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课堂五分钟英语交际表演活动的实践,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英语的课堂效果。英语交际表演活动可以真正的贯彻巩固双重活动教学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效果。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设计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学习者的交际需要这个主题已逐渐为我国的英语教育者所熟悉和接受。课堂五分钟英语交际表演这一活动也符合交际法的原则。第一,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前提。其基本教学单位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话语(discourse),脱离了语境,话语就不具备交际功能。因此,教学活动应以话语在语境中能实现的功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学习内容尽可能符合学生的需要,真正培养使用语言的能力。第二,语言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整个外语教学过程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下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这意味着语言课堂教学应该排斥机械操练,尽量创造较为自然的言语交际条件,按情景题材组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进行操练、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情景模拟、角色表演(role-play)等活动形式。第三,在交际化 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我校目前使用的是剑桥国际教程这一套教材,教程的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同时进行语音训练和词汇扩展。尤其强调听说技能的培养。它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即:根据交际情景,交际目的和交流对象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在日常教学中特别重视英语口语交际表演这一活动。 在操作过程中我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重视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

通常把这个活动安排在课堂开头的五分钟,依据老师近期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固定的或随机的伙伴进行表演。在开展这些课堂语言交际训练活动时,要遵守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操练、认知和语言体验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可以放任自流,相反,学生在许多环节上需要教师的指导,也需要接受教师在总体范围上的组织和管理。表演是为了练,学生练得好,才能达到教学要求,所以表演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指导活动是掌握练的内容,首先在设置情景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应该谈什么和如何谈的话题;教学中把体现这些内容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运用要求明确地展现出来;学生表演时,还要注意活动是否离题。应该注意学生演练语言的正确与恰当,是否符合逻辑性。总之,在演练中学生要真正进入所扮演的角色,而教师则始终要记住自己是在进行教学,在指导学生操练。当学生的活动出现不合总体目标的偏差时,教师应运用可行的管理手段予以纠正。特别是在小组和全班活动中,教师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真正让所有的学生的参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使用多种多样的演练形式

一般来讲,演练是在教室进行,可由两人、三人或更多的人为一组、分组竞赛以及分角色上台表演等。我们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小组编排---它包含二人组、三人

篇三:语文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

语文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并背出听到的某些优秀句段,按十分制打分,组长记录组员得分,期中和期末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演说家,全班表扬。训练形式丰富多彩。例如:

一、海阔天空

透过一窗看世界,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进入视野,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博览群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归纳、加工、表达能力。在此,学生对假冒产品慷慨激昂;对星球大战描绘得如痴如醉。有一位同学看了《焦点访谈》后在“海阔天空”中说:“我们在课文中学了‘桥单元’,看到了许多有形的桥,我认为,看‘焦点访谈’也是一座‘桥’,我们从学校走上这座‘桥’,就可以走向生活,认识生活。”多么精辟的论述。

二、课文质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语),“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爱因思坦)。我们通过这个栏目鼓励同学们发现文中有误之处,深层次地去研究课文,促使他们用心,用脑子读书,而不是仅仅用口“念”书。结果不少同学找出文中有病句,指出插图不准确之处。比如有的同学发现《死海不死》中“海水咸度很高”的说法欠妥,有的同学对文中的语句提出质疑,对段落的编排产生疑问,这种钻研、琢磨、领悟的精神,无疑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真理,真正成为提高语文能力的核动力。

三、开心一刻

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学生讲故事说笑话表演小品,不拘一格,在开心娱乐的同时更从工整凝练的语言中体会到对联的特点,从幽默含蓄的相声小品中感受到了汉语语言的魅力。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说话能力,丰富了写作素材。

四、佳作赏析

好的作品生命力最强,那些短小精悍的佳作,更是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于是,这个栏目成了师生美文共欣赏的园地。如朱自清的《匆匆》、余光中的《乡愁》,甚至获奖的歌词《万事如意》、《常回家看看》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自选其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分析文字的优美,构思的精巧,说出自


课前五分钟素材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95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