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
时间:2019-09-09 11:35:08 来源:76范文网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 本文关键词:民族文化,根基,价值,研究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 本文简介:摘要:右江河是珠江流域的源头,聚集了丰富的财富,也是壮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还保存有大量的古老文化现象和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的研究有一个很深的学术背景,它的提出并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它的出现与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国民族研究有关,也是中国境内民族研究的历史经验总结。探讨右江流域民族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 本文内容:

摘要:右江河是珠江流域的源头,聚集了丰富的财富,也是壮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还保存有大量的古老文化现象和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的研究有一个很深的学术背景,它的提出并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它的出现与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国民族研究有关,也是中国境内民族研究的历史经验总结。探讨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的范围与特点,对于我们研究西南民族文化提供了更为深入和广阔的视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关健词:右江流域;文化根基;研究价值

一、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提出的背景回顾

关于中国民族研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费孝通先生。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1]。明确了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起源与文化也具有多元性,但又形成中华民族这个浑然一体的特点。目前,我国民族研究除了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相对薄弱之外,研究领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基点上,对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民族文化研究,我们不可能是一个民族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分割进行研究,而应从中国的视角或者更为宏观的世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元文明共同体。在中国疆域内,文明大体有这几种说法,顾颉刚早在1939年已经指出,“中国境内有三个文化集团”——“汉文化集团”“回文化集团”和“藏文化集团”[2]P100-101。这里他所说的“文化集团”,其实指的就是“文明”。国内有些学者则把中国文明分为华夏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藏传佛教文明。对于中国境内文明的划分,客观上是不是这样呢,我觉得这些分法还是可以商榷的。

我们现在所做的任何有关民族文化研究都是在中国的区域之内进行,都是以华夏为基点进行思考。右江流域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其实是比较晚的,在以往的民族文化研究中,它大都是纳入西南民族文化的视野当中进行探讨,或者出现于“岭南走廊”的视野当中,在中国通吏中更是很难见到涉及。即使有也只是一两句带过,而且带有一种不对等的话语表述权,大多数中国的史书都有一个相似的认同,也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制于主体文化论述的框架,主体文化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偏见性。因而在涉及非主体文化时,很难避免主体文化对非主体文化形成一种文化地理想像空间,并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帝国的霸权,形成一种“符号型暴力手段”在社会再生产中的角色扮演[3]。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曾提出:“我们存在的历史性”决定了每一认知主体皆有其“偏见”。在他那里,“偏见”是一个“积极”概念,它“为我们整个经验的能力构造了最初的方向性”,也表征了“我们对世界开放的倾向性”[4]P8-9。因此,对于非主体文化族群,他们很少有自己的话语权,他们的一切文化都是在他者的关照下形成的,是他者解说的对象。尽管是在近现代社会转型变化中,他们的出现大多也是以政治的表述为目的性,而他们真正的生活意义和表述我们很难得知,可以说是处于模糊状态。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它们不同群体之间的界限和区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各个民族群体仍在发展和演变,因而便形成了复杂的关系。在上个世纪中,费孝通先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也就是如何对我国进行民族研究。他在思考中国民族研究时,已经认识到“过去的民族研究是将民族的单位孤立起来,分别一个一个地研究,在方法上固然有其长处,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5]P90-91。这个局限性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地研究,写它的历史,不是从一个整体,从中华民族这个整体来看各民族间的往来变动,怎样影响它们的形成、合并和分化”[6]“过去我们一个省一个省地搞,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地稿。而中国少数民族有它的特点,就是相互关系深得很,分都分不开。

而民族与民族之间分开来研究,很难把情况真正了解清楚。我主张最好是按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来进行研究”[7]。所以,1981年,费孝通提出了中国民族研究的方案:“从宏观的研究说来,中华民族所在的地域至少可以大体分成北部草原地区,东北高山森林地区,西南角的青藏高原、藏彝走廊,然后云贵高原、南岭走廊,沿海地区和中原地区。这是全国这处棋盘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这个棋盘上的演变来看各个民族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进行微型的调查。”[8]P90-91根据费孝通的思路,我们大致可将其理解为是指历史上由于一个相同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有着大体相似的民族面貌、文化传统与社会类型并且各民族之间存在密切渊源联系的民族区域[9]P135。这显然正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10]P135。由于长期存在一种族群文化共同体论述的缺失,使民族文化研究变成碎片化和“多元一体”论述的谈化,因此,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也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纳入更为宏观的“多元一体”框架下进行。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的提出有一个很深的学术背景,它的提出并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它的出现与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国民族研究有关,也是中国境内民族研究的历史经验总结。因此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与中国民族文化研究是一脉相承,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相符,同时又有地方疆域的民族特色。

二、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的文化根基

百色市位于云贵高原边缘和两广丘陵地带中间,西北部属云贵高原余脉,东南部具有两广丘陵的特征。总体特征是地势西北高,中间低,形成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分成三个部分:北部山区、中部右江河谷平原、南部山区。同时,百色处于低纬度地带,北回归线横贯其南部,夏长冬短,光照较强,热量充足,降水量适中,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6—22℃。这里江河溪流密布,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02条,总长度为5040公里,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4公里[11]。百色是广西壮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从百色中部往东南方向,则有一条长达几百里的河流——右江河,在这条河流辐射的地区,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人们世代在这肥沃的土地上生活,有的栽种丰富的农产,有的在沿河捕鱼,有的依赖自己的手工业技艺为生,肥沃的土地又孕育了生命和人类文明。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本,任何可能存在的文明都离不开水,任何伟大的文明都是在河谷区域出现,河谷不仅对早期文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这些文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右江河是珠江流域的源头,聚集了丰富的财富,也是壮族文明的发源地,是河谷文明的礼物。在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提出之前,早就有了“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的提法。百色“右江百里文明河谷”,指的是从百色的右江区到平果县的150多公里河段,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涵盖4个县市21个乡镇、40多万人,带动和辐射两翼逾百万人,主要包括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四个县。

“右江百里文明河谷”是百色市委于1998年底开始实施创建的一项活动,是在基本解决温饱迈向小康之际,以富于革命传统的百色精神为基础,创建右江河谷现代文明。这个活动的基本原则是“联片创建、联动发展、整合力量、整体推进”。“联片创建”指实行跨县市跨行业联合式的文明创建形式;“联动发展”指实现生态农业、现代工业、旅游业和现代城镇群建设的同步发展;“整合力量”指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整合人、财、物等综合要素,形成文明创建的强大力量;“整体推进”指首先在河谷结合实际实施思想教育、信息网络、人口素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和宣传文化阵地、文明城镇、文明村屯、文明户、平安大道等“六大创建”活动,继而带动两翼山区,并在全地区全面启动,协调发展[12]。

这种活动的思路整体上是很好的,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直接的好处。政府主要以科技、法律为主要内容的素质工程,引导农民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把提高自身素质,摆到了重要位置上,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新的观念,进一步给百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的说法是从当地政府的角度来提高当地民众生活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结合了“邓小平足迹——百色之旅”爱国教育活动工程。但它提出的“文明”两字却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与其它流域文明一样,右江流域也孕育了壮族文明起源。“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在考古界则一直用“百色盆地”来命名。在“百色盆地”上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遗址,如最新发现的百色革新桥遗址和上宋遗址。这两个遗址位于百色市郊9公里右江南岸,两个遗址相距仅500米,离右江约100米。在上宋遗址,广西文物工作队发现出土遗物200多件,其中玻璃陨石70多件,其数量远远超过“百色盆地”历次出土的总和。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骨,为研究华南地区古人类的体质特征、华南地区古人类与越南等地区古人类的关系以及壮民族的起源和分布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更为重要的是,经中美专家考证,百色手斧等旧石器有力地证明了石器与陨石有80万年的相同时代,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三大古人类文物之一,有力地证明了东亚早期人类与西方具有同样的智慧和认知能力,使存在于世界学术界长达50年之久的“莫维斯理论”从根本上发生动摇,震惊了考古学界,它的意义不亚于周口店[13]。

右江流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吸引了世人的眼光,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这个区域,为了解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提供更为宽广的研究视野。右江流域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从百色的右江区河段出发,在河谷两岸开阔的土地上,历来都是大西南出海的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也是先人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区域,各民族在这里相互交往十分活跃,是壮族与其它民族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在唐代,这里是西南诸番国通邕州商道的必经之路,宋代在横山寨(今田东)建立的横山博易场,是南宋国征集战马的重要场所,也是著名茶马交易重镇,是历史上藏汉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的“茶马互市”或者“茶物互市”往南的中转站和交易口岸。也是藏壮民族相互交往的见证。现在南宁到百色的高速公路、水路、铁路都贯穿其中。同时,这几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证明了人类很早就在这里活动,民俗民风丰富多彩。壮族始祖布洛陀就出现在右江河的南岸,田阳敢壮山是壮族文化的发祥地和精神家园,从而揭开了两千多万壮族人民族源的千古之谜。田东的横山古寨,古代的译站至今还保存完好。“广西土司,岑氏为大”,这里有着丰富的土司文化遗存,是研究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珍贵历史资料。右江流域两岸还有平果的嘹歌和甘桑古文字的出土,田林的壮剧,乐业高山汉族的亚母系文化,保留了母系社会文化的特征,以及那坡的黑衣壮,靖西的南天国、瓦氏夫人等遗址,引起了世人对这个区域的广泛关注。

三、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的范围与特点

我们知道,中国的总体地形构造是西高东低,这一基本地势使得我国境内大多数河流、山脉主要呈现出东西走向趋势。百色右江流域也基本上是这种走向,但受到云贵高原余脉的影响,它与“藏彝走廊”的大多数河流和山脉南北走向一样,因此,右江流域的河流特点是西北向东南走向。右江流域主要是由一系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系、河流所构成的峡谷区域,河谷两边的山系并不是很高,不能阻止人们翻越相互来往交流,也不能形成东西人们往来的屏障。右江流域往西南越过重重山脉则到达越南的湄公河流域,向东南翻过一系列山脉则接壤红水河流域。

因此,右江流域与湄公河流域、红水河流域一起共同孕育人类文明的起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藏传佛教文明或者藏文化集团起,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从北向南,经过康巴地区和藏彝走廊,一直到右江流域,在这里形成了与藏传佛教文明完全不同的人类文明起源。右江流域自古以来是各民族之间沟通来往的重要通道,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提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工程建设也基本上反映了这一区域特点。但是,从1998年到现在,这个区域和这个区域的民族文化及其辐射的地区均末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内涵与价值也没有被学术界充分认识并达成研究的共识,说明仅靠政府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当然,这么多年以来,这个区域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学者也关注了这里独特的民族文化,并在其论文中有所表述。其实有关这一区域的论文是比较多的,比如右江流域的布洛陀史诗、平果的嘹歌以及一些相关的民俗活动。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对这个区域的研究是有局限的。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研究的对象在全国的民族研究中只能是放在西南民族文化来理解,很多课题也是套入西南民族文化的框架下进行,而西南民族文化的范围是很庞大笼统的,文化又是丰富多样的。所以,我们研究的范围只是西南民族文化研究的一个很小部分,研究成果也只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西南民族的文化特点。

为什么不把右江流域当成是一个区域性的民族文化特点来看待呢,这个区域在考古界是很有影响力的,但在人文方面的研究却一直落后,所以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它的学术价值应得到人们的尊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壮族文化有更为全面的理解,拓宽我们研究壮族文化的视野,使其在全国民族文化研究的棋盘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因此,有必要对这个区域作进一步的研究,理清其中的问题。从以上角度来看,右江流域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称谓,一个是从政府的角度称“右江百里文明河谷”,从考古学方面则称为“百色盆地”,那么从人文方面又是如何称呼呢,用什么概念来概括才更合理呢?“右江”两字只能表述地理位置上的含义,“文明”则显示出该流域文化历史的沉淀,但又怎样才能体现出当地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呢,是称为“右江流域”还是“右江文明流域”或是别的称谓呢?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人文的概念,它不仅是指一个特殊和具体的民族区域,同时还包含了对这一区域之人文特点的认识。因此,对于这个概念希望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商讨,使它不仅能包括地理概念,还要有人文方面的意义。目前,对于这个区域的民族文化研究,我们与全国的其他地方一样,我们只是零星地进行研究,也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进行研究,一个民族一个民族进行研究,并没有形成更为整体性的研究,称谓也不一致,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上准确反映这个区域人文特点的称谓。其实,这个区域所蕴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涉及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法律等多方面的学科。2012年百色学院成立了右江流域研究中心,目的是从整体上对这个地区进行更为系统性地研究,整合学院的力量,从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人类学考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立的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这一思路出发,以右江流域为主线,把流域中存在的民族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社会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它们演变过程进行考察,从而认清这个流域的民族文化。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来认识这个区域呢,右江流域的范围有哪些呢,右江流域的民族文化又有哪些特点呢。右江流域的土著民族大部分是壮族,其分布最广,人口最多,且南北壮交融杂居。南壮和北壮之分是以右江为界的,右江以北则是北壮,右江以南则为南壮,但这条分界线到了平果县后北壮则稍往南移。右江流域是珠江流域的源头,它的分支众多,有一分支是从云南的剥隘汇聚而来,到了百色形成较大的河流,地平线也开始宽阔,一直流到南宁的邕江。所以,如果从流域的源头开始,右江流域则西起云南剥隘,流经百色的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南宁的隆安,东到广西的南宁市这一条狭长的地带,其中主要以百色的四个县为中心。作为地理文化相结合的区域,也基本上以河流分布一致,但由于这个流域中的民族构成较为单一,主要是以壮族为主,还有其它少数民族,虽然其它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较少,但他们也是民族大家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右江流域的人文研究方面还应扩展到以壮族为主的其它民族文化研究。其中壮族文化研究应包括壮族的两个分支,即南壮和北壮两部分语系。从广义上来说,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的研究范围可包括河谷两岸的众多丘陵山地的民族文化,也可以涉及到湄公河流域与红水河流域的民族文化,因为右江流域两岸的山脉和高山峡谷并没有形成人们日常交往的屏障。右江流域除了较少的平地之外,还有大量的丘陵和高山峡谷,沟壑纵横的地理环境,文化也出现了复杂多样的特点,特别是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

但从整体上来看,右江流域的民族文化主要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右江流域是一条重要的历史民族区域;二是右江流域是壮族先民活动的重要区域,是壮族的发源地之一;三是右江流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四是右江流域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五是右江流域是历史上汉族与壮族等少数民族互动的重要区域。当然以上的特点也许只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而不是它们的特点,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因为右江流域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但我这样概括也是出于右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着手的,正是因为它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右江流域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右江流域的文化也是多样的,就语言来说,有壮话、桂柳官话、白话、蔗言话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都可以进行沟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样,在右江流域所辐射到的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土语方言,这就是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现象多样的反映。右江流域历来是各民族互动最频繁的场所,如今这里还保存有大量的古老文化现象和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如乐业高山汉族的亚母系文化,保留了母系社会文化的特征。

在河谷两岸还有大量的历史遗物,包括传说的瓦氏夫人墓碑等,这都是我们研究这个区域的民族文化活化石。当然这里还保留有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民族艺术,如曲艺方面的末伦,木偶戏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在,百色学院成立了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它不仅包括考古学,还有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参与。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从整体上对右江流域的认识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右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我们研究右江流域民族文化提供了更为深入和广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马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1999(2).

[2]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M].原载1939年2月13日《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宝树园文存》卷4.北京:中华书局,2011.

[3]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夏镇平,宋建平译.解释学问题的普遍性.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5][8]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载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6][7]费孝通.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9][10]饶尼玛,石竣淏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11]百色市党史办公室,史志办公室,百色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百色史志(地方文史),第4期[M].百色:百色市史志办公室,1988.

[12]广西百色地区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纪事[EB/OL].(2001-12-06)2015-04-08.

[13]广西惊现7千年前古人类生产石器工具加工场(附图)[EB/OL]..2015-04-08.

作者:陆斐 单位: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1120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模板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怎么写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如何写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格式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范例参考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开头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开头语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范文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范例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格式大全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_民族文化,根基,价值,研究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大全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格式模板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免费模板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免费格式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格式如何写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开头如何写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免费范文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免费范例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免费参考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模板下载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免费下载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模板怎么写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格式怎么写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开头怎么写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开头语怎么写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模板如何写 民族文化根基与研究价值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