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瓜棚余显斌阅读答案
时间:2017-05-01 15:30:46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B卷 名校好题优选卷

第五单元 B卷·名师原创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仔细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答题。(5分)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pán珊的步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羸.( )弱 pán( )跚 步履.( ) (2)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2分) 2.填空。(2分)

(1)《夸父逐日》选自《》(《四部丛刊》本)。

(2)《淮南子》又名《》,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3.诗文默写。(6分)

(1)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2)苍苍们‘林寺,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默写赵翼的《论诗》。

4.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题目。(7分)

2013年暑假,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再次奏响,和第一季一样,在最初的学员选拔阶段,明星导师背对学员,仅选择声音,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如有导师在学员演唱时按下选择按钮,则标志着学员被该位导师纳入旗下。这一环节既是考验学员的唱功,更是多位明星导师判断力的大比拼。在这届《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多位导师为来自香港的近60岁的钟伟强转身,成为这个舞台上年纪最大的学员,他的精神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1)请你针对《中国好声音》的命名,说说你的理解。(2分)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3)在第二轮比赛中,钟伟强遗憾离场,很多人给他留言,请你为他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3

(一)阅读下文,完成5口8题。(13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

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

5.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逐走 饮于河、渭 (3)昔者 (4)水潦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7.为什么日月星辰都朝西北移动而江湖流水尽朝东南流去?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8.对于夸父的行为,你有何评价?并说说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

职 责 余显斌

山叮咚,叮咚。驼铃如水,在沙漠响起。一只驼,在沙漠里缓慢地走着,背上驮着被毯,还有水囊和食品。它的后面,跟着一个探险家。

②.明显的,驼已负伤。那是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他们遭受到一只狼的偷袭。当时,探险家已睡熟,打着鼾声。一只狼借着云的影子,悄悄逼近,龇着牙,在月影下发出白森森的光。驼醒了,喷了一下鼻子,仰起脖子,叮咚一声,驼铃响了。可是,探险家仍在打着鼾声,沉浸在梦乡。狼,在一步步逼近。驼站了起来,一蹄子,把狼弹出老远。同时,自己的腹部也被狼咬了个大口子,长长的,血肉模糊。听到动静,探险家醒了,和驼一块儿赶走了狼。

③然后,一人一驼依然走在沙漠上,但速度明显慢了。因为,驼走起来步子很迟缓,一下一下地。也因为这样,到现在,他们仍没走出沙漠。他们已经陷入绝境:食物还有,可是,水已经不多了。每喝一次,探险家心中,就会弥漫起一种绝望、一种恐惧。水囊里的水只有一小半了,他矛盾了,他知道,就这点水,无论如何供不了一人一驼走出沙漠。他静静地拍拍驼,驼停住了,望着他。他轻轻解下驼背上的被毯,还有食物,然后提着水囊,又拍拍驼,让它卧下。驼很听话,乖乖地卧下。他叹口气走了,走向山丘那边。走了一会儿,听到声音。他转过身,驼已经慢慢跟上来了。

④他摇摇头,又长叹一声。这只驼,没忘驼的职责,它跟人一直都跟得很紧。这是驼的主人告诉他的, 现在看来,是真的。他想甩掉它,很难。无精打采地,他和驼一块儿走着。茫茫大漠,风刮起,有驼铃声响起,叮咚,叮咚……

⑤A夕阳慢慢落下.落在地平线上,大如一盆,血红血红。他和驼,在天地之间小如两只蚂蚁,慢慢蠕动。 B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的,如水洗过一样。他们终于停下,倒在沙上睡着了。驼仍没忘记自己的职责,紧紧靠在他身边:沙漠夜冷,它在为他取暖呢。

⑥驼慢慢睡着了,闭上了眼睛。他也睡着了,轻轻打起鼾声。沙漠静静的,只有月光如水,映照着无边的沙砾。他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背着食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终于,他移过一个沙丘,嘘了口气,站起来,向远处的地平线走去。走了好远,回过头,白亮亮的月光下,沙漠如无垠的海浪。海浪上,再也不见了那只驼,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

⑦靠着水囊里的水,还有食物,一步步,他走出了这片无人穿越的死亡沙漠,回到城市:顿时,他成了传奇,成了英雄,受到功臣般的待遇:每到一处,都有鲜花、荚酒和掌声,还有女孩垂青的目光。他成了征服这块沙漠的第一人。

⑧那天,他应邀出席一个集会,受到如潮般的掌声。市长代表民众给他颁奖,因为,他是这个市的市

民,是这个市的光荣,更是这个市市民的光荣。 .

⑨拿着奖杯,还有花环,他坐着车回到家。当走下车时,他惊呆了,一只驼蹲在他的门外。风吹过,脖上驼铃响起:叮咚,叮咚……这只驼,真是他扔在沙漠上的驼:它又回来了,在孤独和干涸中回来了:它的背上,驮着他的一些东西。一直,这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没忘记自己的职责。他跑过去,泪流满面,抱住那只驼。那只驼一动不动,已停止了呼吸:它的致命伤仍在腹部——狼咬中的地方。那个伤口,已烂成碗大一个洞。

⑩它就是带着这个洞,在生命最后一刻,挣扎着赶到这儿来完成了自己一生最后一个仸务的。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驼铃如水,在沙漠响起”。(3分)

10.说说文中能体现骆驼忠于自己职责的事,至少写两件。(3分)

11.文中有不少环境描写,请从第⑤段A、B两句中仸选一句,分析其作用。(3分)

12.请说说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5分)

送奶工杨琴

①从背影上看,杨琴就是那种蹬着踏板助力车送货的人:她的腿有点罗圈,送奶时,她从不敢把奶箱绑在后面,都是把它们放在踏板上,经年累月弯着膝盖,别扭小心地载着奶箱骑行,腿就变成了U形。 ②扬琴45岁,凌晨三点半就起床送奶的日子已经有12年,这12年,她用爬楼送奶赚来的辛苦钱,将一对双胞胎女儿送入了大学。孩子上了大学开销大,加上另一个片区送奶的姑娘回老家结婚,杨琴把她子上的五栋楼也接了下来,这样,为保证所有的奶在早上七点前送到人家门口,扬琴凌晨两点就出发了。 ③听说我要跟她一起去,扬琴特地叮嘱说,别穿硬底鞋。订牛奶的人以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居多,一到后半夜,整个睡眠就像发青的薄壳蛋,有一点点动静就碎了,“他们爱在我手上订牛奶,就是图的我手脚轻,在楼下停车动静小,上楼动静小,开箱放奶的动静也小。”扬琴12年前曾经遇上这样一件事:她刚接手送奶,爬到某栋楼的五楼时,楼道里黑黝黝地候着一个人,把她惊出一身汗来。定睛一看,披着棉袄抖抖索索站着的是一个70来岁的老爷子,估摸着扬琴四点钟要从这里过,老人提前候着她,用压低了的喉音问她:“姑娘,你明儿来,开奶箱的动静能不能再小点?”老人说老伴儿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是惊醒了就得睁眼到天明的那种人。

④扬琴默然点头,从此改掉了戴着粗线手套放奶瓶的习惯,奶箱那么小,要摸黑将奶瓶无声无息地放入,不碰到奶箱壁,手上的感觉要好,这就不能戴手套,代价是冰凉的奶瓶把她手上的温度、油脂和水分全带走了,涂护手霜也没用。杨琴的手,只有夏天才不长满裂口子。

⑤扬琴为她的送奶准备了一整套装备:皮护膝,爬楼无声无息的软底鞋,反穿的大棉袄,棉袄里面再冷的天只穿一件毛衣,因为“爬楼爬到第四栋,肯定一头汗,捂紧了出汗更多,伤元气。”

⑥扬琴记性特别好,在昏暗的楼道里,我看到她在某些单元房的门口停下,手脚麻利地抽去了人家门把手上卷插的广告纸,但在她放奶的那些人家门口,她却没有去理会那些小广告。问她为什么,她小声说:“有些老人到南方的儿女家去过冬了,天暖和了才回来,临行,他们会退奶,等回来才续订。我记得他们的门牌号,顺手把乱塞的小广告清理了。听说有些小偷,专靠这个判断人家家里有没有人。”

⑦这种贴心细节,订户都记在心里。能十年如一日,每天必喝一瓶奶的人,都有一颗忠恳之心,他们认准了你,必会对你一直好下去。扬琴去收奶款的时候,有的老人专给她留了从云南、海南那边带回的稀奇水果,有的老人把报箱的钥匙交给她,说要出国探亲三个月:“要劳烦你帮我清下报箱。”还有的老人把空瓶放回奶箱时在里面放一张纸,扬琴抽出来打手电看,老人用一丝不苟的小楷在纸上写着:“闺女,我

去医院疏通下血管,也就五天时间,奶不退了,从今天起,你帮我喝了吧;另,上次听你讲,我小院里的梅花好香,给你折了些回去插瓶,就放在门口。”

⑧扬琴蹲下身去,果然,地上有个自做的小布兜,兜里是旁枝斜出的绿萼梅一大束,清香如泉水一样在窄小的楼道里流动。小布兜有提手,扬琴可以把它套在车把手上,,心情舒畅地骑车回家去。

(摘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10期,有删改)

13.为什么开头作者从杨琴的“背影”写起?(2分)

14.从第⑥段中至少找出两个描写细节的地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4分)

15.说说第⑦段的作用。(2分)

16.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地上有个自做的小布兜,兜里是旁枝斜出的绿萼梅一大束,清香如泉水一样在窄小的楼道里流动。

17.请说说文中的“杨琴”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写作(40分)

18.以“很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篇二:余显斌小说《知音》阅读

余显斌小说《知音》阅读

知音

余显斌

雪,很大,夜很静。一把火,从他房后烧起,一眨眼间,席卷了整个茅屋。他跑出来,随着他的,只有一把二胡。

他没有回头,即使回头,也看不见什么,因为他是瞎子。风吹来,浑身很冷。在风里,他一步步走了,最终,变成一粒黑点,消失在天边。

从此,他漂流异乡。

陪伴他的,是一把破旧的二胡,小镇村庄,一路行来。二胡声,在他走过的地方流泻,如一声声低低的诉说,细细的,蛛丝一样。

夜里,他歇宿在破庙里,草堆后,静穆地坐着,一双盲眼,一动不动,望着虚空。手指颤动,一缕月光水色,从琴弦上淌出,闪着波纹,扩散着,荡漾着。

他走过的地方,要一点剩饭,或者两个冷馒头。

一般的,他只吃一半,另一半,放在自己寄宿的地方,草堆旁,或者是破庙里。第二天走时,留在那儿。

大家都说,这瞎子,穷讲究,不吃隔夜东西。

他没说什么,摇头叹息。要饭时,仍多要些,拿回寄宿的地方。剩下一些,放在那儿。有时,要少了,他不吃,把要来的东西都放那儿。

这日,一个雪天,他头晕眼花,倒了下去。醒来时,一个女孩的声音,清脆地响起,醒了,你终于醒了。

他点头,慢慢坐起来,很是感激。无物感谢,就拿起二胡,闭着眼,手指颤动,一支乐曲,婉约流淌。

曲子停止了,一切都静静的。

过了很久,女孩醒悟过来,赞叹,你的二胡拉的真好啊,我去告诉师傅,你就跟着我们杂技团吧。说完,女孩一阵风,跑了。

不一会儿,女孩进来了,坐下。

他一笑,道,不收瞎子吧?是啊,一个杂技团要一个拉破二胡的干啥啊? 你别急,我再求求师娘。女孩说。

他笑笑,在女孩离开后悄悄走了,一步一步,走向流浪的远方。二胡音,仍如水,随他流淌。时间,也在二胡声中流淌。

他在乞讨和流浪中,慢慢老去。

一日,在一个破庙里,他摸着个人,睡在那儿,奄奄一息。显然,是饿的。他忙拿出讨要的馒头,喂他吃下。两个冷馒头下肚,那人有了精神气,坐起来。那夜,没有旁人,只他俩。他坐在神案前,手指轻弹,两滴乐音溅下,闪着晶亮的光。然后,二胡音悠扬,在静静的夜空响起,一会儿如一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如一丝轻风,浮荡如纱。 那人静静听着,罢了,哑着嗓子一声长叹,是《月夜鸟鸣》吧,真是人间一绝! 他笑笑,眨眨已盲的眼,和衣躺下,道,睡吧,明天,还要讨饭呢。 那人,也睡下。

以后,他拉二胡,挣点小钱,养活两人,因为那人也是瞎子。夜里,坐在破庙里,他拉二胡,那人听。在奔波中,一天一天,他走向生命的尽头。那天,他吐了几口血,靠在一个草堆旁,对那人说,你不是想得到《松风流水》的乐谱吗?今天,我给你拉。 你——怎么知道?那人惊问。

你是瞎子,右手食指有弦痕,是拉二胡的。在这个人世,能欣赏我二胡的,只有两人,

一个是个女孩,另一个是我的弟子。他道,脸上有一丝温馨。

师父!那人跪下,不再哑着嗓子,流着泪喊。

他点头,微微一笑,你多次向我讨要《松风流水》的音谱。又悄悄一把火烧了我的茅屋,不就是想逼我带着乐谱逃走,你好中途盗取吗?哎,世间最好的乐谱不在纸上,在心中。这些年,你跟在后面,我知道。没说破,是想让你跟着吃苦,时间长了,就领会了我当年的话。 你留下饭菜,也是给我的?那人哽咽着问。

你脸皮薄,不讨要,会饿死的。他仍一脸平静。

说完,二胡音流出,始如蚊痕,继如流水,最后,如一地灿烂春光。

音乐越来越低,流入地下,渺无音痕。

二胡落下,他也倒下。

你知道是我,为什么不恨我啊?那人抱着他,号啕大哭。

你是我的弟子,我的——知——音。他说,带着一丝笑,咽了气。

那人跪下,恭敬地叩下头去。然后,拿起二胡。月夜里,二胡音如水,波光闪闪,流泻一地。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分析概括错误的两项是(4分)

A.小说题目为“知音”,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瞎子师傅的知音很少,只有他弟子一人,所以他明知是弟子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但他也不记恨弟子。

B.小说中记叙的小女孩是一个次要人物,她赞叹瞎子师傅二胡拉得好,从侧面反映出瞎子师傅的琴技高超。

C.房子起火后,瞎子师傅只带着一把二胡跑出来,说明他家非常贫穷,没有别的贵重物品。

D.文章结尾,弟子跪在师傅身旁,恭敬的叩头,此时此刻,弟子才懂得师傅的良苦用心,但师傅已死,此时回报师傅的只有传承师傅的绝技。

E.这篇小说起于二胡,结于二胡,中间又多次描写二胡,可以说二胡即本篇小说的线索。

(2)本篇小说结尾交代了茅屋起火的原因以及弟子一直跟随瞎子企图得到乐谱的情节,看似突兀,实则前文已经为这个结尾作了铺垫。请结合小说情节举例加以说明。(6分)

(3)本文二胡声音悠扬、动听,是如何描写二胡声音的?(7分)

(4)本文描写了两位瞎子,他们是师徒关系,结合文本探究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并就其中一位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

(1)AC(A“只有他弟子一人”错,小女孩也是瞎子的知音。C“说明他家非常贫穷,没有别的贵重物品。”无中生有)(每个2分)

(2)文章开头“雪,很大,夜很静”的描写,为后文表明茅屋是被点燃的作了铺垫。 瞎子师傅要饭时总是“吃一半,留一半”,为后文弟子一直跟随他作了铺垫。

弟子在漂泊途中第一次见到师傅时故意哑着嗓子,与真相大白时不再哑嗓子,前后呼应。(每点2分)

(3)直接描写(1分):通过比喻描写。一会儿如一丝轻风,浮荡如纱,突出二胡声音轻柔。通过通感描写。一缕月光水色,从琴弦上淌出,闪着波纹,扩散着,荡漾着。生动形象。(比喻、例子、作用分析合理各1分)

侧面描写(1分),小女孩赞叹瞎子二胡拉得好。弟子哑着嗓子说,《月夜鸟鸣》真是人间一绝!都表明师傅拉的二胡悠扬、动听(例子、作用分析合理各1分)

(4)

师傅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从小女孩的赞叹,弟子说《月夜鸟鸣》真是人间一绝,和文中多处对音乐的描写等情节可以看出。(2分,概括1分,解释说明1分)

篇三:201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2013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题前,在答题纸左侧密封线内写上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试题序号的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酝酿(niàng)苋菜(jiàn) 鳞次栉比(zhì) ...

B.哂笑(xī)剽悍(piāo)戛然而止(jiá) ...

C.曝晒(pù)砭骨(biān)觥筹交错(guāng) ...

D.藩篱(fān) 倒坍(tān) 苦心孤诣(yì)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喧嚣 厄运 孤漏寡闻 冥思遐想

B.诀别 旁骛 穷愁潦倒 一鼓作气

C.斑斓 真缔 黯然失色 味同嚼蜡

D.迁徙 缄默 一筹莫展 锋芒必露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语言的美,不在于辞藻的华贵,也不在于抒情描写,而主要在于适合语..

言环境。

B.朋友间产生些分歧也是正常的,但应该要有人拿起“爱”的丝线进行缝

补,消除双方的隔膜。 ..

C.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

D.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都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代表

作品,其中《五柳先生传》表达了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B.《陈涉世家》《孙权劝学》分别出自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纪

传体史书《史记》和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C.菲利普夫妇、胡屠夫、奥楚蔑洛夫这些人物分别出自法国莫泊桑的《我

的叔叔于勒》、清代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D.《济南的冬天》《芦花荡》《云南的歌会》这三篇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著名作

家老舍、孙梨和沈从文。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不指望一本书就能改变水环境保护的现状,但作为教科书,它所产

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细水长流的。

B.近日,一场萨克斯专场音乐会将在吴山广场大舞台上揭幕。届时人们将

欣赏到耳熟能详的曲目,如《北国之春》《美酒加咖啡》等等。

C.微电影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

“微电影·In 杭州”计划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微电影计划,值得大家期待。

D.经过工作经济的高速消耗,地球资源越来越恶化,生存环境越来越紧张,

而我国由于人口的高密度,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更是持续恶化。

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李清照《武陵春》)

②,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

④故 ,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

子·告天下》)

7. 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上下文意连贯,合乎表达中心。(3分)

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古时,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① ,也从另一面印证了这个道理。我们付出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在“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侵略下夺取民族独立的胜利;我们靠着“节衣缩食、勒紧裤带”的奋斗精神,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鼓起“杀出一

条血路”的改革勇气,用短短数十年走过西方国家两三百年历程。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出苦难、走向辉煌,② 。

8.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分点概括“重启市场活禽交易”的三个要求,每条不超过8个字。

去年4月,杭州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做好防控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要求,杭州市政府关闭了主城区市场活禽交易。

如果要恢复家禽业正常生产,则需要根据杭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市区重启市场活禽交易的通知》,满足相关要求:重启市场必须经过评估,如,连续14天无新病例,环境样品H7N9禽流感检测为阴性,市场已彻底清理消毒等,都要一一作严格的验收。为防止病毒的传播,重启的活禽交易市场必须具备健全的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宰杀人员佩戴识别标志等卫生管理的制度。另外,市场活禽交易重启后,须严格执行每月不少于三天的休市制度,休市期间活禽经营场所要进行清场,实施全面的清洗和消毒。

9.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问一下正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们问一个人,他快要饿死了,答案一定是“温暖”;如果我们拿同样的问题问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当这些基本需求都获得满意后,还有一些东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10.请仿照《溪流》一诗的形式,从“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再写一节小诗。

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探险家与骆驼

余显斌

叮咚,叮咚——驼铃如水,在沙漠响起。一只驼,在沙漠里缓慢地走着,背上驮着被毯,还有水囊和食品。它的后面,跟着一个人——探险家。他们从家里出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明显的,驼已负伤。

那是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他们遭受到一只狼的偷袭。当时,探险家已睡熟,打着鼾声。一只狼借着云的影子,悄悄逼近,龇着牙,在月影下发出白森森的光。

驼醒了,喷了一下鼻子,仰起脖子,叮当一声,驼铃响了。可是,探险家仍在打着鼾声,沉入梦乡。

狼,在一步步逼近。

驼站了起来,一蹄子,把狼弹出一溜跟斗。同时,自己的腹部也被狼咬了个大口子,长长的,血肉模糊。听到动静,探险家醒了,和驼一块儿赶走了狼。

然后,一人一驼依然走在沙漠上,但速度明显慢了。因为,驼走起来步子很迟缓,一下一下的。也因为这样,到现在,他们仍没走出沙漠。

他们已经陷入绝境:食物还有,可是,水已经不多。每喝一次,探险家心中,就会弥漫起一种绝望,一种恐惧。

水囊里的水只有一小半了,他矛盾了,他知道,就这点水,无论如何供不了一人一驼走出沙漠。

他静静地拍拍驼,驼停住了,望着他。他轻轻解下驼背上的被毯,还有食物,然后提着水囊,又拍拍驼,让它卧下。驼很听话,乖乖地卧下。他叹口气走了,走向山丘那边。

走了一会儿,听到声音,他转过身,驼已经慢慢跟上来了。

他摇摇头,又长叹一声。这只驼,没忘驼的职责,它跟人一直都跟得很紧。这是驼的主人告诉他的,现在看来,是真的。

他想甩脱它,很难。

无精打采地,他和驼一块儿走着。茫茫大漠,风刮起,有驼铃声响起,当啷,当啷——

残阳如血。他和驼,在天地之间小如两只蚂蚁,慢慢蠕动。 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他们终于停下,倒在沙上睡了。驼仍没忘记自己职责,紧紧靠在他身边。沙漠夜冷,它在为他取暖呢。

驼慢慢睡着了,闭上了眼睛。

他也睡着了,打起了鼾声。

沙漠静静的,只有月光如水,映照着无边的沙砾。

【A】他轻轻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背着食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终于,他移过一个沙丘,嘘了口气,站起来,向远处地平线走去。走了好远,回过头,白亮亮的月光下,沙漠如无垠的海浪。海浪上,再也不见了那只驼。 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

靠着水囊的水,还有食物,一步步,他走出了这片无人穿越的死亡沙漠,回到城市。顿时,他成了传奇,成了英雄,受到功臣般的待遇。每到一处,都有鲜花、美酒和掌声,还有女孩火辣辣的目光。

他成了征服这块沙漠的第一人。

那天,他应邀出席一个集会,受到如潮般的掌声。市长代表民众给他颁奖,因为,他也是这个市的市民,更是这个市的光荣,也是这个市市民的光荣。

拿着奖杯,还有花环,他坐着车回到家。当走下车时,他惊呆了,一只驼蹲在他的门外。风吹过,脖上驼铃响起:叮当,叮当——

这只驼,真是他扔在沙漠上的驼。

它又回来了,在孤独和干涸中回来了。它的背上,驮着他的一些东西。一直,这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没忘记自己的职责。

他跑过去,泪流满面,抱住那只驼。那只驼一动不动,已停止了呼吸。它的致命伤,仍在腹部,狼咬中的地方。那个伤口,已烂成碗大一个洞。

它就是带着这个洞,在生命最后一刻,挣扎着赶到这儿,来完成了自己一生最后一个任务的。

(选自《2012中国小小说》,有删改)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

请结合文章,分别说说他感到“轻松”和“沉重”的原因。(4分)

12.试分析画横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

13.本文描写人物的语言形象细腻,请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A】他轻轻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背着食......

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


瓜棚余显斌阅读答案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13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