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初中科学网
时间:2017-05-02 05:42:52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 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l千米(km)=1000米(m)

69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微米(m)=10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

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3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还有较小的体

333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立方毫米(mm)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369 1立方米=10立方分米=10立方厘米=10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3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lcc=lcm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V物=V物+水-V水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 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35℃~4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

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哟接触到大量的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6 1吨=1000千克 I千克=1000克=10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了解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 指针 托盘 横梁 横梁标尺 游码 珐码 底座 平衡螺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

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钟、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单位符号是s 。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时间的基本换算关系是:

I天=24小时 l小时=60分钟=3600秒

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第二章 观察生物

走进这一章,你就轻轻推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首先你将会认识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熟悉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明确它们的类别;其次通过对生物微观世界的了解,你将逐渐建立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概念;最后让我们再放眼生物的整个生活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4、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三、常见的植物

1、植物的分类。

篇二:初中科学论坛资料

目 录

1. 让“自主学习”的理念改进我们的行为(代序)?????????????? 2 2. 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 4

一、初中科学论坛资料

3.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育英学校 汪 浩7 4.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仙岩二中 李仁安9 5. 主题交流:巧用教学情境,创设生本课堂??????? 区实验中学 姚献正 12 6. 主题交流:让问题贯穿探究的始终??????????? 梧田二中 陈 锋 13

二、初中科学教学论文

7. 动静相宜 和谐生辉 ——谈初中科学自主探究的调控策略???????????潘桥中学 刘 芳 14

8. “想学”、“能学”、“会学” ——以自主学习策略构建有效课堂学习?????????仙岩二中 翁金武 20

9.“阅读材料”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娄桥中学 周雪峰 26

10. 感受科学魅力 构建和谐课堂???????????? 塘下中学 季晓萍 31

11. 把脉问题情境 盘活科学课堂???????????? 郭溪中学 夏迎春 35

12. 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梧田二中 林约曼 41

13. 浅议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新桥中学 伍晓珠 45

14. 作业的价值在于有效???????????????? 瞿溪侨中 徐建新 50

三、初中科学教学案例

15. 改变教学模式,促成课堂完美 ——由“太阳”课堂教学引发的思考???????? 区实验中学 陈人爱 58

16. 公开课知识和方法孰轻孰重 ——节公开课引发的争鸣?????????????? 梧田一中 张永萍 64

17. 让课堂教学生成“可持续发展” ——对课堂教学生成再利用的案例分析?????????梧田一中 张苏微 71

18.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以《水的利用和保护》教学为例????????? 梧田二中 苏盈盈 75

四、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19.《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潘桥中学 刘 芳 81 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 89 生本教育课例--《杠杆》教学设计????????????????????? 94 见证洋思中学(节选):先学后教 自然质朴???????????见汇编材料 特级教师风采:

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特级教师 吴加澍 见汇编材料 附:观点纸和学习记录

让“自主学习”的理念改进我们的行为(代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从着重研究教的方式,转化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今天,科学教育怎样更好地立足学生发展,关注自主学习应是一条捷径。对自主学习不应仅拘泥于理念的转化,科学教师还应该熟练地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构建有效学习的课堂。

自主学习的概念阐述: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论领域自主学习是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我们所关注的自主学习是综合上述观点的整体认识,并以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展开研讨,以期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于这个定位,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运用元认知策略(见上)、动机策略(学生对任务的内在兴趣)和行为策略(学生寻求最优化的学习环境,自我指导和强化学习目标),主动而有效地进行教与学的方式。

因此自主学习的特征可以归纳如下:(1)自主性:是针对“他主性”而提出的,是自主学习的最基本特征。这种自主性表现在学生学习前的设计、学习中的自我监控和调节、以及学习后的自我评价和总结;或者说表现在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时间管理等等。(2)有效性: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学生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可见有效性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3)相对性:任何学生的学习都具有自主性,只是自主性有高低罢了,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自主学习中教师指导的重要作用。自主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必要性,既能帮助我们辩证理解在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中自主学习的意义,还可以帮助我们辩证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学习,还要指导他们进行集体学习。

“教有法而无定法”,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也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只有抓住自主学习的“神”,暨以教学原则来“控制”教学过程,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自

主性的发挥,才是关键所在。下面以郑金洲老师关于自主学习的一般教学原则,供大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指导开展自主学习:

(1)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物质环境如座位、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如教材处理;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如情绪安全感、平等的人际关系、体验成功、适度期望、言语激励、设置适度的疑难、成功归因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在自学学习的课堂中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应该关注以下几点:将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对现有教学目标的认同感;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如确定自我的合理目标、目标分解等。

(3)优化学习策略:现阶段的课堂现状仍存在教师很少传授学习策略、学生学习策略不当或低下。而自主学习的课堂更需要学习方法为基础,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其原则如下:a清晰传授关于学习策略的基本知识;b让学生明确学习策略的作用和步骤;c进行循序渐进的持续的训练;d及时给予反馈和加强;e在具体的情境下教授。

(4)优化教学组织形式:a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立志做个“懒”教师;b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指导方式,指导学生由导学到自学转变。

(5)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练习包括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动作练习等一系列运用新知识、巩固新知识的实践机会。练习体现了做中学,起到巩固、强化、评价等功能,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应充分重视其作用。但应该注意以下情况:a提供真实的情境化的练习机会;b提供个别化的练习机会;c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机会;d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e控制练习的数量和质量。

(6)学生适度参与课堂管理等等。

本届课改论坛的主题为“关注学生、追求本真”。结合科学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学科特色,初中科学的学科主题确定为“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构建有效课堂”。期待通过本届课改论坛活动,引起大家更多的对科学教育中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思考和行动。

附:论坛研讨主题说明

1、通过自主研修、同伴研讨、专家引领等方式提高对自主学习的理论认识,提高初步应用自主学习策略建构有效课堂的实践能力。

2、就具体课例和观点展示体验自主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

3、探讨自主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关系。

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2条 认真学习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3条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明确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明确科学教学的内容体系。

第4条 认真学习课程的实施建议,了解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策略。

第5条 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体系,了解相邻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

第6条 认真阅读整册教材,熟悉所教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章节。厘清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探究”、“阅读”、“实验”、“活动”等栏目所起的作用,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7条 从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合理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8条 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了解学生前一堂课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方法基础,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第9条 主动参与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按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每个教案内容详实、结构完整、要求恰当,并超前备课3课时以上。

第10条 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师生活动,包括探究的指导、提问内容与次数、媒体的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第11条 设计科学的教法、学法,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体现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准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2条 精心设计实验,包括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

第13条 做好实验准备,每个实验都要在课前操练一遍,确保课堂实验成功率。实验操作要规范。必须对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作明确的提醒,排除安全隐患。

第14条 实验中既要重视先进手段和技术的利用,又要重视自制教具“大型化”和“小型化”的开发,使演示实验、随堂实验清晰、明了。

第15条 在实验操作前要让学生清楚实验目的、主要操作步骤、重要仪器使用规则以及观察要点。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尊重实验事实,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实验。

第16条 倡导以贴近生活、联系社会或现代科技等“问题情景”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17条 注重科学探究教学,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筛选出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学生又有能力进行探究的问题。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实验和其他科学探究活动。

第18条 让学生清楚探究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探究活动的安排要由简单到复杂, 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19条 让学生先对确定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探究课题,设计科学的探究计划和方案。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探究成果。

第20条 运用多元激励,创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问题探究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有效思维,为问题的解决出主意、想办法。

第21条 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结论尽量由学生从感悟中去发现。

第22条 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眼、耳、 口、脑、手的作用,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第23条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指向明确、语言科学,板书设计合理,呈现问题的研究过程。运用多种方式,对课堂学习进行小结、归纳反思。

第24条 重视所学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注重研究方法的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反馈评价要有机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作业与评价

第25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拟定作业题目。作业应包括动笔、动口、动手等形式。

第26条 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运用。布置的作业

篇三: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 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69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微米(m)=10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

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

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333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立方毫米(mm)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369 1立方米=10立方分米=10立方厘米=10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3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lcc=lcm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V物=V物+水-V水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 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35℃~4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 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哟接触到大量的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6 1吨=1000千克 I千克=1000克=10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了解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 指针 托盘 横梁 横梁标尺 游码 珐码 底座 平衡螺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 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钟、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单位符号是s 。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时间的基本换算关系是:

I天=24小时 l小时=60分钟=

3600秒

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第二章 观察生物

走进这一章,你就轻轻推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首先你将会认识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熟悉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明确它们的类别;其次通过对生物微观世界的了解,你将逐渐建立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概念;最后让我们再放眼生物的整个生活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4、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


初中科学网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19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