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龙灯吉语
时间:2017-05-16 06:20:44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对联专题训练

语言表达之对联专题训练

一、常见对联

1、节日联(任选两小题)

①春节:桃符款款,乐报新春,万事如意; ②清明:春风已解千层雪;

③端午: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④中秋:碧空月圆逐花影;

2、实用联(任选三小题)

①书店:藏古今学术瑰宝,

②名胜古迹(滁洲醉翁亭):,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③格言警句(处世): ,养先忧后乐之心。

④治学:开卷一瞥教益非浅,

⑤称店:理贵持平不卑不亢;

⑥教师节:教之以才导之以德是为师表,

二、对联运用

1、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如:山寺月中寻桂子,稻花香里说丰年。虽出自不同诗句,但对仗工整,仄起平落,俨然天成,相见恨晚。此乃集句对之上品。试据其特点,完成下面集句联。(任选两小题)

①风定花犹落,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根据对联上下文语境,完成该对联。

上联: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

下联:娶得何氏女,

3、课本知识拓展

①就《赤壁赋》内容,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赤壁泛舟,抚今追昔,客人抒发无限感慨;

②补写下联,从某个角度概括《琵琶行》内容。

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

4、你的校园正在营造文明、温馨的环境,以体现人文关怀。有一佳句,现向全体同学征集下联。

上联:沐浴晨风,想想今天该怎样努力

下联:

5、2005年10月17日,百岁老人巴金先生带着《家》《春》《秋》、《雾》《雨》《电》、《随想录》等1300多万字的作品驾鹤西归,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用他的笔,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情操,引领时代风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巴金的逝世无疑是文坛的巨大损失。请你拟写一则挽联,表达对巴老的无限悼念之情。

6、根据新闻大意,拟写一副对联发表看法或感想。

据新华社报道:在参加家长会后,受到女儿言语打击的田丽女士从保定跑到北京,花费2万元做了面部多项整容手术。而田女士花巨资整容的目的,仅仅是“女儿嫌我丑,让我不要再去学校”。田女士自己在当地开了个小店,每月收入大概只有300多元。

7.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张。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请选出恰当的一项()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分店开张,乙送乔迁新居,丙送七十大寿。

B、甲送七十大寿,乙送乔迁新居,丙送分店开张

C、甲送七十大寿,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乔迁新居

D、甲送乔迁新居,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七十大寿

8.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9.下列对联中,最适合张贴在学校门前的一联是()

A.白衣红心称妙手,高术精艺治难疾

B.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C.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D.藏三代甲骨魂宝,萃千秋金石精华

10.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必须凸显世博会的特点。

上联:中国喜逢一份幸运,世界新添一片异彩

下联:

11.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好的对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饶有趣味。下面的对联有什么妙处?请予以简要的赏析。

夜气大寒,霜降茅檐如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现重阳

12.某中学举办以“文化滋养心灵、科技启迪智慧、艺术点亮人生”为主题的文化科技艺术节,请你为这个活动拟一副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请根据下列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再加一个四字横批。要求对联能从“形、色、香、味”四个方面概括龙井茶的特点,横批对龙井茶作总的评价。

龙井茶素以“形、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海内外。它的色泽并非翠绿,而是嫩绿中略透黄色;悠悠的香气沁人脾胃,有芝兰似的清香;外表扁平光滑,中间宽,两头稍尖,有人说像麻雀的舌头;细细品饮有淡淡的甜味,浓醇可口。

对联

横批

14.我们在诗歌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

橘子洲浔阳江

洞庭湖天姥山 兰亭 长亭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

15.下面是四副被打乱的对联,请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把它们重新组合,配成四副对仗工整的对联(填序号)。

①棕树剥皮成光棍 ②细羽家禽砖后死

③贾岛醉来非假倒 ④小犬无知嫌路窄

⑤大鹏展翅恨天低 ⑥花椒开口见黑心

⑦粗毛野兽 石先生⑧刘伶饮尽不留零

第一副

第二副

第三副

第四副

16.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的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原对联)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其对仗工整,合乎对联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上联: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下联: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修改后——

上联:

下联:

17.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的下联写在后面横线上。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扬州二十四桥联)

18.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 ,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田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19.这是挂在岳麓山正门的对联,下联已被拆散且打乱排列顺序,如将拆乱的下联重新组合,则正确的顺序应为(填字母即可):__________

上联: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

下联:A、浩气 B、黄蔡C、勋高D、震名山E、千秋

20.下面是两副楹联的下联,请分别补出上联。

①,寸薪寸木当节约。

②,四壁云山杜甫诗。

[语言表达之对联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常见对联

1、①春节:爆竹声声,喜传吉语,五福临门。②清明:后辈难忘先烈恩③端午: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④中秋:龙灯笑舞闹中秋

2、实用联(任选三小题)①书店:聚中外文化精华②名胜古迹(滁洲醉翁亭):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③格言警句(处世):充海阔天高之量④治学:破书万册造诣必深⑤称店:心能守正无私无偏

⑥教师节:学而不厌诲而不倦堪称楷模

二、对联运用

1、①鸟鸣山更幽②与尔同销万古愁③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

2、下联:娶得何氏女,添人添口添丁

3、课本知识拓展

①主客问答,触景生情,苏子彰显豁达胸怀②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4、下联:踏着夕阳,问问明朝应如何进取

5、①千古巴蜀,纵雾雨电,裂寒夜,齐恸世纪文学巨匠 万里长江,托家春秋,涌激流,共哭屈指可数作家②《家》《春》《秋》写尽人间情缘 《雾》《雨》《电》展现社会风流

③磊落坦诚讲真话 冰心玉骨著文章④缅怀一代宗师 感慨千古文章 ⑤风雷化随想 春秋树一家

6、嫌母丑而淡漠亲情,女儿如此忤逆

讨女欢而整修容貌,母爱何其悲凉

美丑乃天生,岂能以貌取人嫌母丑

贤愚凭后学,不可花钱忍气助儿愚

最美为何?云:真情最美,且看那忤逆儿,把母慈辜负无妨那许?曰:容貌无仿,只因这荒唐事,弃亲情亦然

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准确。甲联从“宇”、“祥”两个字入手;乙联从上联入手;丙联从下联的“岁”入手。

8.A(四个选项中,末字都是平声,与出句的仄声相反,符合平仄规律,但C项的末字“飞”为动词,与上句表颜色的形容词“青”不配对,先排除这一项;D项中“高”虽为形容词,但与“碧”不属同一范畴,且“风平浪静”与“身正才卓”在意境上难以对接,亦排除;B项

基本上也可对上上句,但“阔”字与对字的“静”同属仄声,已犯对联忌讳,

篇二:龙年春联

龙年春联

藏龙卧虎 人杰地灵 况逢龙岁 绝胜鹏搏 龙腾翻巨浪 虎啸动春雷 万众思改革 群龙志腾飞 燕语新华喜 龙腾大地春 澳归犹凭龙剑气 邦兴勿忘虎门烟 八面威风增国力 九州春色启龙年 百尺高梧栖彩凤 万川汇海起蛟龙 报春乐曲神龙吟 强国宏图众手描 北海云生龙对舞 丹山日上凤双飞 笔架山高才气现 砚池水满墨龙飞 笔走神龙大手笔 春归盛世好青春

笔走神龙凭大手 诗流雅韵有高人 碧海惊涛龙献瑞 苍梧茂叶凤呈祥 才闻兔岁凯旋曲 又唱龙年祝福歌 彩凤来仪迎大治 金龙起舞庆新春 苍龙半挂秦川雨 石马长嘶汉苑风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苍梧拔地栖金凤 碧海连天潜玉龙 辰居其所众星拱 龙腾于天万国钦 辰年迪吉千重瑞 龙岁呈祥四季宁 辰日一轮驰浩宇 龙年百业壮中华 赤兔追风千里志 金龙拱日万家春 出海神龙开世纪 挥毫妙笔颂春秋 春到人间争虎跃 喜传域外庆龙飞

春光明媚江山上 龙虎腾飞事业中 春节迎来春气象 龙年抖擞龙精神 春日春风春浩荡 龙年龙岁龙腾飞 春雨多情绿大地 金龙展志壮神州 大业功成惊世界 巨龙飞跃盛中华 大丈夫无须待兔 有志者必定腾龙 大治凤鸣尤乐耳 小康龙舞更开心 丹凤朝阳歌盛世 苍龙布雨润神州 丹霞瑰丽神龙舞 大路康庄骏马驰 动地惊天龙气象 锦山绣水凤文章 风发龙门春浪暖 日临雁塔晓云开 风来松度龙吟曲 雨过庭余鸟迹书 改革迎来金虎啸 开放喜看玉龙腾

刚唱兔岁歌一曲 又饮龙年酒三杯 庚呈瑞彩迎春节 辰绽联花拓盛元 庚序开元民奋发 辰年启泰国腾骧 国策英明增国力 龙年飞跃展龙图 国富民殷龙献瑞 年丰物阜凤还巢 国运国兴凭国策 龙飞龙跃靠龙人 海阔何愁龙跃水 山高岂妒凤朝阳 虎啸无弦惊海宇 龙吟有意动河山 虎跃龙腾欢盛世 莺歌燕舞贺新春 户吉家祥歌且舞 龙盘虎踞慨而慷 花柳春风催燕舞 英雄祖国盼龙飞 华堂戏燕春风暖 盛世腾龙国色娇 华夏大地春常在 文明古国尽朝晖

华夏龙腾金鼓壮 新春马跃玉珂鸣 华夏龙腾金鼙壮 神州兔跃玉仓盈 华夏扬威惊世界 巨龙昂首恃风雷 黄龙行雨腾沧海 紫凤驾云上碧霄 挥毫凤舞千山秀 泼墨龙飞万水腾 绘龙图铭心济世 存虎胆立志兴邦 江河湖海凭龙跃 山岳峰峦任虎行 江山故国堪留鹤 华夏高天可腾龙 江山故国堪留鹤 华夏昊天可跃龙 江山秀丽神龙舞 道路逶迤骏马驰 江山依旧龙盘踞 世纪更新国富强 蛟龙出海迎红日 紫燕归门报早春 蛟龙腾海风雷激 莺燕闹春杨柳青

金龙报春春风暖 铁手造福福气浓 金龙出海迎新岁 彩凤朝阳贺小康 金龙闹海春潮涌 喜鹊登枝福韵高 金龙献瑞苏千里 绿柳迎春乐万家 锦绣山川春色绣 奔腾江海巨龙腾 九九祥云舒玉兔 千千情结系金龙 九天揽月中华志 四海腾龙民族魂 九州丽日迎新纪 四海龙吟乐大年 巨龙腾跃中华志 猛虎催啸民族魂 刻翠裁红新格调 屠龙刺虎好文章 快抓良机辞兔岁 欣承国运展龙图 况向长征驰赤兔 敢为四化缚苍龙 浪翻南海潜龙至 风振紫霄翔凤归

莲花锦地歌妈祖 荆树光天颂九龙 炼塔凌空荣广宇 油龙出海壮神州 两袖清风龙虎惧 一身正气鬼神惊 龙步青云酬壮志 鹏飞碧宇览神州 龙从百丈潭中起 春自千重锦上来 龙开盛纪新春丽 国展宏图大业娇 龙门丽景催鱼跃 祖国宏图任我描 龙门一跳迎新岁 燕子双飞报好音 龙省龙年龙起舞 虎林虎地虎飞腾 龙岁初临勤努力 辰光正亮著先鞭 龙岁迎来新世纪 莺歌唱出好春光 龙腾广宇添新秀 兔丽长河展壮图 龙腾虎跃春光好 鸟语花香世纪新

龙腾虎跃风云壮 物阜年丰国运昌 龙腾虎跃光明地 海晏河清锦绣天 龙腾虎跃闹春意 人寿年丰谢党恩 龙腾虎跃新世纪 年富力强好时光 龙腾虎跃兴大治 燕舞莺歌庆升平 龙腾华夏金鼙壮 春暖虞唐草木荣 龙腾华夏钟灵地 德启门庭毓秀人 龙腾盛世千家喜 春满神州万物荣 龙腾涛海易天历 虎变风云驾海虬 龙腾伟业超千古 鹏舞雄姿搏九霄 鼠去牛来闻虎啸 民殷国富盼龙飞 鼠去牛来欣大治 龙腾虎跃奋新程 数声柳笛飘牛背 无限春光亮马蹄

数声牧笛传新曲 四野耕犁试早春 蹄奋不须鞭震耳 牛勤何用用当头 铁牛喘月平畴绿 赤帜啸风满地红 铁牛拖出满山宝 茧手挖来遍地金 挺身勇灭官仓鼠 俯首甘为孺子牛 土生白玉牛羊壮 地产黄金鸡犬欢 为民当效黄牛力 报国壮怀赤子心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闻老子再骑牛 五岭莺歌又燕舞 九州马叫并牛欢 写完福字描春字 迎到金牛买铁牛 新春乐咏黄牛颂 小院频传喜鹊歌 新春人唱黄牛赞 丰岁诗吟白雪歌 新春喜作黄牛颂 旭日高悬致富门

新村喜盼铁牛到 农家笑望春燕飞 新岁牧歌需纵酒 黄牛奋进不着鞭 一曲牧歌传牛背 无边柳色绿村头 勇当改革排头兵 甘作人民孺子牛 有福人家牛报喜 无边春色燕衔来 有庆年头牛得草 无垠大道马扬蹄 玉鼠回宫传捷报 金牛奋地涌春潮 玉碗生光辉琥珀 金牛焕彩耀星辰 猪肥牛壮家家乐 燕舞莺歌处处春 猪肥牛壮家增福 食足衣丰民自安 子去丑来腾锦绣 鼠归牛到竞辉煌 不知索取只知奉献勿问收获但问耕耘灭鼠消灾粮丰人寿养牛致富国裕家康喜看大地莺歌燕舞 笑迎农家马壮牛欢 腊尽春归山村添喜气 牛肥马壮门户浴春风 鼠去牛来一元欣复始 春明日丽万象喜更新 喜鹊登梅百族迎佳节 金牛献瑞万里笑春风 乐辞鼠岁处处丰收人人乐 歌颂牛年家家富裕户户歌 鼠岁报佳音市场兴旺迎胜利牛年逢盛世香港回归庆团圆龙腾喜浪迎新纪 兔乐丰仓送旧年 龙腾霄汉开新宇 鹊立梅梢报福音 龙腾霄汉开新运 鹊立枝头报好音 龙腾新纪百年好 马跃长征万里遥龙腾云海国昌盛 春满人间民泰安 龙兴阳动乾坤晓 政协人和天地春 龙萦华表冲霄汉 兔降葡旗别澳门

龙游沧海江湖小 狮醒神州世界惊 龙种自与常人殊 鹏鸟岂堪同日语 龙族喜迎千禧岁 华人欢度万荣春 梅花香遍神州地 龙步震开盛纪春 梅柳三春飞雏燕 炎黄一脉是神龙 梅为春意赋新意 雪向龙年报丰年 梅为小院添春色 鹊向龙年报好音 门对龙山门进宝 户栽花树户生辉 民情雀跃符民意 国步龙腾壮国威 民族振兴增国力 中华崛起赖龙人 明山卧虎吉祥地 丽水腾龙锦绣程 鸟鸣春日惊山水 鱼跃龙门动地天 七彩云霞铺锦绣 一池翰墨舞龙蛇

七五征程如奔兔 三中伟业胜腾龙 千家福气金龙降 万里春光紫燕衔 千里云霞辉大地 万般气象壮龙年 千秋事业神龙舞 一代风流骏马驰 千禧龙年歌盛世 万家灯火庆新春 千寻凤阁攀云上 五色龙江抱江流 青云浩气腾龙步 捷报宏图振国威 人心思治江山固 国步腾龙世纪新 人心向党人承福 国步腾龙国更强 日丽三江金凤舞 虹飞五岳巨龙腾 如意春风催虎啸 吉祥云彩壮龙腾 瑞霭满堂年喜庆 神龙闹海世清明 三中花雨播龙种 十亿神州起凤毛

诗画满园铺锦绣 风雷动地走龙蛇 狮醒九州驱虎豹 龙腾四海息风波 世纪春光辉大地 江山国色舞神龙 世纪风云龙际会 春风杨柳燕剪裁 世纪更新龙出海 春光焕彩燕衔泥 世纪图腾龙翘首 中华崛起国扬眉 书因鸟迹方成篆 文是龙心不待雕 四化征途加马力 三阳开泰颂龙年 送玉兔吴刚捧酒 驾金龙敖广献珠 岁降金龙蒙化雨 年逢惠政沐春风 天地神龙开盛纪 人间紫燕舞新春 兔辞胜岁传佳话 龙奋新程建大功 兔毫描绘江山画 龙目乐观世纪春

兔年捷报惊世界 龙岁雄风震乾坤 兔随冬去留春意 龙伴春来壮画图 万里春风苏绿野 八方喜雨起苍龙 万水千山凭虎跃 五湖四海任龙腾 万物呈祥荣盛世 九龙献瑞庆良辰 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豪杰乃降龙 无边春色来天地 有志金龙越古今 昔年虎啸千山壮 今日龙腾四海春 喜报人间曾伏虎 新开世纪正腾龙 喜看龙年花千树 笑饮改革酒一杯 喜庆爆竹送玉兔 吉祥梅花迎金龙 喜兔岁九州丰稔 愿龙年百业昌荣 小康岁月多春意 大泽蛰龙起泰山

篇三:中国农历传统节日

文化常识——中国农历传统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旧历年”、“阴历年”。年节早见于《尚书·舜典》,到汉代民间习俗就已相当繁多,至今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公职人员放假3天,民间欢庆持续半月。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商店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秧歌、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球赛等形式多样。正月初二至十六日,曲阜城内有鼓楼门会,并开放孔庙。会上,有花鼓、瞎腔等地方戏表演,有曲艺表演,有卖玩具、卖花炮、卖花、卖油炸糕等诸种摊贩。此会以十四日为最盛,乡下有不少人进城赶会,俗称“赶逛会”。孔府的小姐、太太为观赏会中热闹场面,在孔府大门里面墙边筑台搭棚,悬灯结彩,在台子临街一面挂起竹帘,隔帘观光。

☆冬至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民间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所以又称这天为“长至”。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冬至馄饨夏至面”,山东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这天要吃馄饨或者水饺。有的还要喝酒,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饺儿”谐音“胶耳”。临沂、邹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习俗。临沂用五谷杂粮面蒸窝头,邹城蒸饽饽,传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时有风。民谣说:“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古代蒸冬是为了庆贺阳至,冬至以后阳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冬至阳生春又来”。人们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团圆子或冬至团,以象征团圆。饽饽和蒸窝头是团圆子的演变。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学生放假,民谣说“冬至大似年”,所以旧时利津、夏津等地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济南、济阳、福山等地,官府庆贺如同春节,读书人也相互赠送贺片。莒县的士大夫阶层举行酒会,叫做“消寒会”,画“消寒图”。邹城则画九九图,同时亲朋之间互相赠送御寒用具,农家儿童则做“拿寨”、“打瓦”的游戏,少年开始学武术,叫做“看冬”,但是没有拜贺的习惯。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山东其他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农家有祭祖的习俗。临沂民间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用火纸剪制衣服,焚于墓前,尔后添土。莒县则祀祖于祠堂,仪式十分隆重。崂山县旧俗,冬至分两天过节,第一天叫“鬼冬”,摆供祭祖,吃水饺;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临沂、历城、临朐等地的妇女,习惯回娘家,庆云、无棣从这天开始窖菜,妇女开始做针线。邹城开始筑地窖、织席和纺线。日照民间传说冬至日如果云迎日出,云迎日落,则来年大吉。即墨民间根据冬至日期在当月的月初、中旬或下旬来预测当年冬天的寒暖,民谣说:“冬在头冻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冻死鬼。”

☆端午节

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五、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山东农村多不知屈原是何许人,他们却说过端午是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曲阜孔庙称端午节为家节,节日不拜庙,只祭祠堂和慕恩堂,由衍圣公夫人主持祭拜。各府本家亲朋皆互送粽子为节礼。

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鄄城民谣说:“端午不插艾,死了变个老鳖盖。”除了插艾外,泰安和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德州还加挂纸葫芦。据说,桃枝和葫芦可以避邪。诸城一带,除了插艾以外,还用一束艾抽打屋内旯旮,边打边说:“今日端午节,蝎子你听着,只许墙上爬,不许把人蛰。”长岛县大钦、小钦、南隍城、北隍城诸岛渔村是保留端午节古俗最多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农历五月初一日人们即在大门上插艾、插桃枝,并在大门坎上贴一双剪纸黄牛,有的在牛身上贴“天下太平”四字,有的在牛身上写字:“我是天上老黄牛,到人间不吃草,专吃五鬼和忧愁。”至五月五日,家家再次在大门上插艾、插桃枝、挂纸制或布制的桃或孙悟空,下缀蒜、黑豆和五色布条,于大门门板上贴剪纸桃、虎、鸡、葫芦,门框上贴宝剑。同时在所有门窗上插艾与桃枝,贴葫芦、鸡、虎、蟾、桃、五毒(剪刀剪蝎子)等剪纸。插挂的艾棵,必于节前一日黄昏后黑暗中至山野拔取,俗名“摸艾子”。五月五日日出之前往山野“抹露水”,取艾与“五样树头”,蓄以为药。捉疥蛤蟆一只,将墨一锭塞其腹中,干后用以研墨涂疮疖,俗传有疗效。小孩带“五毒兜”,手脚拴“禄寿线”(五色线),两肩系山桃或荷包(有桃、鸡、人等)垂于背后。

端午节这天,全省几乎都吃粽子和鸡蛋,有些地方还喜欢喝雄黄酒,儿童不喝酒,便在耳朵和鼻孔里抹上一点。招远、诸城一带的妇女也喜欢用雄黄涂抹耳鼻,意在驱邪防病。

☆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乱岁”。古代称大寒后10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现在农村还多在年底结婚。

☆ 寒食、清明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

清明节山东各地都插柳条、松枝,据说是纪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条,并给狗戴上柳条圈。民谣:“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即墨则习惯戴松枝,寓意要象松柏一样兴旺。临沂、诸城却用柳条、松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边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

清明踏青在山东极为普遍。临朐、滕州的儿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风筝。有的用柳条做成口哨吹,哨声十分动听。有的地方,儿童仰脸大口呼气,据说可以泄内火。大部分地区都有打秋千的习惯,潍坊地区的秋千有三种:一种是直秋千(适合老年人玩),第二种是转秋千,第三种是翻秋千。即墨比较重视清明节,这天人们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特别是妇女,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先看新媳妇坐寒食(新媳妇要象举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然后去打秋千。秋千甩得高,意味着生活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你争我抢,兴高采烈地打秋千。这一天,妇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 腊八节

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以后,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山东各地腊八日吃腊八粥极为普遍。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

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年除日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点为两年的分水岭,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动很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除日的主要活动是挂家堂字画,贴春联、年画、窗花,祭天,请神,祭祀等。家堂(卷轴图画)、字画要贴在堂屋正中。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大门上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显示门第家风的春联,进门迎壁墙上要贴“抬头见喜”、“万象更新”之类的年关吉利的单联,正房门上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祝福祝寿的对联。店铺要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寓意招财进宝的对联,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要贴“年年多吉庆,月月保平安,”灶君堂两边要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祈求保佑的对联。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猪羊圈贴“六畜兴旺”,牲口槽贴“骡马满槽”,大车上贴“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还要贴“福”字(有些地方把“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鲁西、长岛和蓬莱沿海农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贴红对联,改用绿色对联。日照沿海渔民除日午后到渔船贴对联,将“招财进宝”合为一字,贴于船头,五桅风船的桅杆上分别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日行千里”、“三将军随后听令”、“四将军一路平安”、“五将军马到成功”。长岛县渔民除日早晨为渔船挂大吊子(长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挂灯笼,设祭桌,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纸,祭海龙王。山东各地都盛行贴年画,年画内容十分丰富,有各种故事如《唐僧取经》等,有历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汉相争》等,有戏曲故事如《回荆州》、《白蛇传》等,还有山水画等。年画的形式有中堂、单开、四条屏等。在诸多的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胶东、滨州、茌平等地几乎家家贴窗花,窗花一般都是红颜色,其内容因时而异。

旧时全省各地都要在除日祭天。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席或箔搭一个棚子,叫做天地棚子,上面除贴春联外,还要用松枝、竹叶加以装饰,里面的天地桌或香台子上,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君之神位”,有的还供奉玉皇大帝、地母娘娘等诸神的画像,供品十分丰盛,要全猪全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水饺、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叫做天地供。祭祀时,由家长先点燃三炷香,接着叩头跪拜,并念“祈求天地爷保佑”,然后其他人轮番跪拜,最后烧一道纸表,叫做“送钱粮”。

除日祭祖仪式最为隆重,在这种追念先祖的活动中,也带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下午开始把家谱挂上,备好香炉、灯笼、长钱、纸表、鞭炮等物,到黄昏时开始请祖。胶东是上坟请祖先回家过年。德州的请祖仪式十分隆重,由本族中长者带领一二子孙,手执长钱,到村头跪下,一边烧纸一边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烧完纸便起身回家。到大门前,再烧纸表,鸣放鞭炮,面向大门叩头,并念道:“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请门神让路”,然后才迈步进门,点燃明烛,彻夜不息。进了大门以后,要在门口横放一根木棍,叫做拦门棍,最好是桃木的,拦住凶神恶鬼不准进门。在院内撒芝麻杆,或者谷草,叫做“踩岁”,据说有什么精灵或鬼怪进来会有响声。海阳县麻姑岛一带,年三十黄昏,合族男子备香纸、“马鞭”(以谷草为杆,糊剪纸)往祖坟焚香、烧纸,于每一坟头插一支“马鞭”,请老祖回家过年,名为“请年”。至家,于街门外设一横木,名为“拴马桩”,于街门外开始撒马草,直至祖谱前,将另一些“马鞭”供于祖谱前,待过年后正月初二晚饭后,持祖谱“马鞭”送至村外,将“马鞭”与香纸一起焚化,名为“送年”。长岛县渔民则于除夕黄昏持锣至祖坟,一路鸣锣,呼唤祖宗回家过年。即墨牛齐埠一带,在布置年节祭祖的同时,必在大街靠墙的地方用3块土坯搭一个小屋,俗称“孤魂棚”,棚内设一个牌位,上写“孤魂之位”,两边贴一副对联:“往日无主今有主,此处非家却是家”或“往日无主今有主,昔日无家今有家”,横批为“四方孤魂”。此后五更发纸,初一拜年,初二送神,都要祭孤魂棚。

除日这天,民间家家做供品。胶东的供品有鸡(吉祥)、鱼(年年有余)、盛虫(蟠龙,一般在腊月二十八日蒸好,除日半夜供上,过了正月十五撤下,至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吃掉)、团圆饼(用面做成太阳的形状,分层蒸熟,染色,祭日供上,初一中午全家分食,所以叫团圆饼)、猪蹄、小米枣饭、水果、蜡烛、香纸等。泰安团圆饼供品的造型非常美观,用萝卜、豆腐和豆腐渣做原料,雕塑猪、羊、西瓜,加以彩绘。鸣放鞭炮是除日一项重要活动。爆竹是古人用来驱逐疫鬼的武器。除日鸣放鞭炮的时间各地不一,滕州家家都在午后放一挂火鞭,德州在除夕吃完饺子以后开始,一直到初一拜年,响声不绝,胶东则于除夕饺子刚煮好时,开始祭祖,鸣放鞭炮。龙口、蓬莱以及胶东东部在除夕零点鸣放鞭炮最多,烟火此起彼伏,炮声响成一片。

包水饺、吃水饺是除日的重要内容。包水饺有的安排在除日下午,有的安排在辞岁酒之后。一般包三种饺子,一是荤的,晚上吃;二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验岁的,包上硬币、红枣等,初一早晨吃。胶东的

除夕饺子讲究很多,除夕包饺子叫做“吃去年的陈粮,挣新年的钱财”,饺子包好后,要放上桃枝,叫做“驱邪避恶”。有的要包上豆腐,吃着有“斗福”之运,吉不可言;有的要包上四样素菜,叫做“四季发财”;有的要包上糖块,叫做“新的一年有甜头”;有的要包上花鱼,叫做“年年有余”;刚娶新媳妇的,要在饺子里包上红枣、栗子、花生米,意思是“早立子,生得花花,有儿有女”。最普遍的是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表示“新的一年有钱用”,硬币数目一般是四、六、八、十,四是“四季发财”,六是“六六大顺”,八是“四平八稳”,十是“大发财”。但乳山一带则忌四,因为四是“事”的谐音。博兴把除夕包的水饺叫做团圆饺子,据说包饺子时,全家团圆,意味着来年一家人和和睦睦,欢欢乐乐。如果有个别成员没有归来,就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念叨,盼他早点归来。如果家中有新亡之人,则全家为之流泪,表示哀悼。鲁西南地区除夕煮饺子时,要燃一挂鞭,声音越响则认为越吉利。

山东有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晚上,全家团聚(或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饮酒叙谈,终夕不眠,叫做守岁。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建国以后,守岁一般都是象征性的,10点以后各自安寝。近几年来,大家都要看完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才睡。守岁的重要特征是点灯度夜,一直到黎明。莱芜把守岁叫做“熬五更”,一般是老年找老年,青年找青年,妇女找妇女,大家凑酒菜,一边饮酒,一边谈笑,但不能喝醉。有的是一家人喝五更酒。胶东有吃年夜饭的习俗,除夕半夜吃饺子吃面鱼(鱼形馒头)。此时,人们没有食欲,但是非吃不可,一般都吃一块“鱼头”或“鱼尾”,寓意是“头尾都有余”。即墨的年夜饭要吃豆腐和鱼,叫做“福有余”,要吃芋头,叫做“黏合”(意思是团结和睦),要吃黍糕,叫做“年年登高”。此外,还要朝大门口泼饺子汤,据说门神不让无家可归的亡魂进门,只好让他在大门外喝口饺子汤。发纸时,有的人在大街上焚香烧纸,朝着财神的方向叩头,叫做接财神。有的人到处转转看看,据说此时宝贝会变做小动物出来过年,蛤蟆是金蛤蟆,蛇是金条,一旦遇到,决不能放走。午夜饭后,晚辈给长辈叩头,长辈要给晚辈送钱,一人一份,叫做“年份子”,有的人家分糖块,叫做“甜头”。

旧时除日有很多忌讳。泰安、招远等地凡是做供品的饺子要用素馅,一般用豆腐、鸡蛋、菠菜和植物油调馅,饺子要小一些,形状象元宝。据说这样的饺子,神灵吃了头脑清醒。除日请神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神灵请来了以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否则就是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得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否则就是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神灵时不得高呼孩子的名字,逝世不满三年者不能当神供奉,需要另写牌位单独供奉;香台前的元宝不能扫掉,送神后要用纸包起来,作为二月二围宅之用,据说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送神前不得外出挑水,迫切需要时可以带上一对纸做的小元宝到井台上焚烧,以求得井神保佑。

☆ 乞巧节

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这个传说虽在《诗经》中就已肇其端,但当时并无七夕渡河的记载,到汉代《淮南子》中始有“乌鹊填河而渡织女”之说,《风俗通》亦记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从东汉崔C85C的《四民月令》和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来看,七夕作为节日当始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乞愿有乞富、乞寿、乞子等内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为主,故又称为巧节、乞巧节、女儿节等。唐五代时,北方民间多以七月六日为夕,宋太宗曾颁布诏令恢复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六日过节的。胶东的招远、莱州、长岛等部分地区,多以七月六日为七夕,有“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之谚。

从前山东各地都以七夕为节,举行多种多样的乞巧活动。单县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动十分热闹,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陈列各种瓜果和化妆品,一起祭拜七姐姐,边拜边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然后每人从老太太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借着香头的微光穿针引线。谁穿上线,谁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漂针乞巧,用一碗水在太阳底下晒一中午,然后将针或谷物的芽放进碗里,让它飘浮水面,看水底的针影,成各种花纹者为得巧,如针影粗直、细微则是拙的征兆。曲阜地方于七夕做巧果与巧灯。巧果与巧灯都有各种各样造型,巧灯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药、玉簪、兰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兰、梅花等花卉灯,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童子拜观音、福禄寿等人物灯。孔府把巧果和巧灯作为节日礼品送给各府本家和亲友。七夕之夜,从孔府大门,沿中仪路到后堂楼各院门口,花园各路、各景


龙灯吉语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173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