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妙语评书机
时间:2017-06-14 05:54:17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秘籍 提升篇 四、幽默搞笑

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秘籍 提升篇 四、幽默搞笑

【技法揭秘】

我们常常为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表演捧腹大笑,只因为他俩幽默搞笑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不仅精彩的小品有如此奇效,幽默搞笑的文章同样具有吸引力。所以,要想提高考场作文的分数和人气,幽默搞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幽默来源于生活,家庭、校园、社区,到处都有幽默之花在悄然开放,把它们用活泼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不矫情,不造作,幽默之花也就由生活之野移栽到了你的作文之田了。

当然,即使幽默搞笑,也不能低级趣味。无聊的冷笑话不是幽默,时兴的恶搞不是幽默,代表邪恶的狡猾不是幽默,挖苦讽刺不是幽默,嘲笑缺陷不是幽默,油腔滑调不是幽默,插科打诨不是幽默。幽默既要使人忍俊不禁,又要使人支颐沉思。幽默应以善意为内质,以高雅为外衣,以搞笑为手段,以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给人以教益和熏陶为目的。

幽默搞笑的中考作文因其特殊的魅力而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毫不吝惜地把高分甚至满分送给 这种开遍语言智慧之花的作文。

【中考兵法】

幽默搞笑的语言耐人咀嚼,耐人回味。如何让作文的语言幽默起来呢?以下技法可供借鉴。

1.妙用成语

作文中的成语用得太多或死板会使文章呆滞、枯涩,失去美丽的光泽,而在特殊的语境里,巧妙引用或改用,幽它一默,却能让文章增添亮色。如:“拉严了所有的窗帘,开亮了所有的灯,准备了钢丝——要扎坏蛋的眼睛,羽毛球拍——用来砸坏蛋的头……一切准备完毕,?万事俱备:只欠坏蛋?,足足等了一晚上,却没有见到坏蛋的影儿……”这里将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加以巧妙改动:情趣顿生。

2.大词小用

违背一个词的传统用法,以突出其新的意义,把大词活用为小词,以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和表现力。如:“她昨晚没来参加聚会,我们都怪她背叛了老朋友,原来她是突然病了,真是差点制造了一桩冤假错案。”“冤假错案”本指因未弄清事实而定性错误的案件或是故意制造的陷害他人的案件,这里用于朋友间小事上的误会,大词活用为小词,颇能引人发笑。再如:“老师走出教室的一刹间,一场激烈的?大战?便开始了。肖强、余抗两君是死对头,也是班主任的?心头大患?,以致大家感叹,既生强何生抗?这不,两君又不知为啥鸡毛蒜皮的小事?开火?了。只要他俩发生?战争?,谁也阻止不了,谁也不想自讨没趣。于是乎,我们的书便在这

场?战斗?中化作?枪林弹雨?.飞来飞去,遭了大殃,嗨,自认倒霉吧。”文段中大词小用的词语俯拾皆是,让人目不暇接—;“大战”“心头大患”“开火”“战争”“战斗”“枪林弹雨”,增添了文章的幽默色彩。

3.巧用新词

随着社会特别是网络 的迅速发展,也随着外来 文化的逐渐渗透,在我们的语言中,诞生了许多新词妙语,如果能将这些新词妙语恰当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就会让文章幽默诙谐起来。如:“他的动作简直帅呆了!”如果将“帅呆”改为同义词语“很帅”,表达的俏皮之感会荡然无存。再如:“一切即将过去,神马都是浮云。”如果将网络语“神马都是浮云”换成庄重语“什么都是过眼云烟”,意思相同,却失去了几分活泼和诙谐之气。

4.巧用修辞

①仿拟: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的修辞手法,分仿词、仿句、仿文三种。仿词就是仿照现有的词语,临时创造出新词语,如:“过去不识字的叫文盲;现在不懂科学技 术的叫科盲。”“科盲”仿“文盲”,语言新鲜有趣。仿句就是仿照已有的句式、语气、修辞等,临时创造新的句子,如:“调皮的小东说:?是昨亦考,今亦考,明日亦复考,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考试自得其乐也。?”仿拟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风趣诙谐。仿文就是仿照原作的语言形式,改变原作的内容,创作出体式相同、风格迥异的新诗文,如有人仿拟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出了《教室铭》《学生铭》《官位铭》等内容、立意迥异的饶有趣味的短文,让入一笑之后陷入沉思。

②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位顾客说:?老板,你卖的豆浆为什么这么稀,价格又这么高??老板回答:?人们不都说物以稀为贵 吗??”老板所说的“物以稀为贵”采用双关手法,为其投机取巧辩护,利用这种幽默形式来化解矛盾。

此外,如果恰当运用反语、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也能产生幽默效果。

5.巧塑人物,令其幽默

描写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时,根据人物形每本身的特点,尽量让他(她)的语言、动作、神态幽默好笑。《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为什么令人难忘?除了他悲惨的遭遇外,我想他极富个性而又好笑的话语、神态、动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你听他说——“不多,不多,不多也!多乎哉?不多也!”多么有趣的一个人啊!你再看他的动作——“排 出九文大钱”,多么干脆利落,又多么令人忍不住发笑啊。

【范文赏析】

人蜂之战

此星期,飞腾将军放学回家,路过一棵柚子树时,忽见树上掉下一只马蜂,刚好落在他脖子上,把他蜇得哇哇大叫。(“飞腾将军”,好太好靓的称谓;是谁呢?既让人感到蹊跷,又让人忍俊不禁。)

飞腾将军猛地使了一记降龙十八掌,便把那马蜂拍得脑浆横流,一命呜呼。(“降龙十八掌?,借册《射雕英雄传》中的厉害武功,可谓大词小用,幽默。)

之后,飞腾 将军抬头仰望大树,只见一只只马蜂正疯狂地啃着柚子树皮,好像那是香酥脆嫩的小点心。(以啃柚子树皮与吃“香酥脆嫩的小点心”相类比;聪想丰富,表达幽默。)“这还得了,敢啃吾家柚子树!”飞腾将军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顺手抄起路边的一根竹条,用力朝几只马蜂横扫而去。只听见“啪啪啪”数声之后,几只马蜂便命丧黄泉了。(“敢啃吾家柚子树”;文白夹杂,不仅无做作之嫌;:反而显得幽默俏皮。怒从心头塌;恶向胆边生;使人联想到古代说书人的台词,谐趣顿然而生。)

突然,死者的几个同伙拖着枪,杀气腾腾地向飞腾将军发 起了猛攻。不愧为飞腾将军,只见他把一根竹条舞得如一条神 鞭,又是“啪啪啪”数声之后,敌军便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收起枪,仓惶逃去。(“杀气腾腾”,大词小用;煞有介事,令人捧腹。)

飞腾将军以为战斗就此结束,正准备离去,可谁知,那马蜂群吹起了冲锋号,铺天盖地而来。(蚂蜂也甜吹”冲锋号,采用拟人手法,新鲜)

“糟了!”飞腾将军情急之下,在地上抓起一把把土粒,?“嗖嗖嗖”地掷向蜂群,马蜂顿时作鸟兽散。

正当飞腾将军打道回府之时,忽一大蜂呼啸而至,此蜂非比寻常马蜂,长约两公分 ,浑身黑中透红,红中泛紫,紫中发亮。那身后武器,定是非比寻常。飞腾将军暗忖:此蜂定是蜂王,千万不能小视!(“黑中透红,红甲泛紫,紫中发亮”,有古代评书时味儿,语言显得很俏皮。)

飞腾将军目光如电,一眨也不眨地盯着那蜂王。只见那蜂王如闪电般直冲过来,飞腾将军忙将手中竹条舞得呼呼作响,但那大蜂也非等闲之辈,纵闪腾挪,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一次次躲过竹条猛烈的攻击。但终因与飞腾将军力量悬殊过大,最后毙命于竹条之下。(?“纵闪腾挪,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连用描写动作的四字句,让人联想到武侠小说中武功高强者那高深莫测的武功,幽默诙谐自不必说。)

飞腾将军哈哈大笑:“谁说马蜂厉害,我终于战胜了它们!”

诸位读者一定疑惑,这飞腾将军这般神勇,他是谁呢?哈哈,这还用打听,他便是打遍天下无敌手,闻名全校的九(2)班四组小组长。小组长谓谁?笔者邹阳竹也。(仿写《醉翁亭记》结尾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妙哉!)

【靓点扫描】

这本是一篇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作者巧妙地运用“乾坤大挪移”作文秘笈,将人间战争转换成自然界的“战争”。视角的转换,把本来很大很空不易驾驭的话题变得具体、熟稔,写起来自然轻松自如,左右逢源。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夫也极为了得,采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之法,把自然界的弱肉强食、人与蜂斗说成战争,幽默诙谐。而文中描写,更是幽默俏皮,精彩纷呈。

【写作训练】

1.“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听着唱着老狼的《同桌的你》,相信你一定会浮想联翩,想起同桌,想起你们之间发生的趣事。请以“我的同桌真逗”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语言幽默。

[温情提示 ]写作时要抓住题眼“真逗” ,通过人物风趣的语言、搞笑的神态和动作、别具一格的服饰描写,表现同桌“真逗”的个性。

2.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入九,烦恼自然也就免不了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我们。

请以“烦恼”为话题写一篇反映初中生心情的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⑧语言幽默。

①自拟一个贴切而新颖的题目:

②下面是作文《我的烦恼》中开头两段,请你在横线上 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得表达幽默风趣。

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的两颗大门牙① —————— 虽然我没有同意,但它们还是悄然②———————— 有它们在的日子,③—————— 它们离开我后,烦恼接踵而至。 “颖娃儿,妈妈给你买了好吃的甘蔗。”我迫不及待地接过“胖胖”的甘蔗。这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了,张嘴就啃,一口咬下去,“哎哟!”没想到不仅没能咬开甘蔗的外皮,反而让我那牙龈疼了好几天。我只能④ ——————。唉!没办法,谁叫我没门牙了呢?

[温情提示]①可采用运用诗句、妙用修辞、巧 用标点、幽默搞笑等拟题方法来拟题。②填写的语句既要与原文“无缝”衔接,又要幽默俏皮,可参考前面的幽默搞笑技法来填写。

篇二: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1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 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 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 ), 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2.推导 要从两个角度推导: 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 做到内容上扣得紧; 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 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 做到形 式上接得上。 3.检查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 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 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二、突出三类语句的补写训练 1.总提(起)句的补写 语句补写, 命题者一般会选择关键部位的语句让考生补写。 关键部位的语句首先当属总提(起) 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 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2.总结句的补写 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次内容作出总结的句子。在语句补 写题中, 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 “因此” “所以” “由此可见” 等提示性语言。 总结句的补写, 与总提(起)句的补写一样,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 升华。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有时是对上文两至三个层次的内容总结,补写时不可漏掉 要点。 3.展开句的补写 所谓展开句,就是一个句子展开说明或论述,前半句已有,要求接着往下写,要写的句子就 是展开句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 造成 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然而,也有研 究指出,②: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 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 厂”和“空气净化器” 。 【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2014 第二次大联考新课标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10 字。 (6 分) “自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多、反应速度快,来源繁杂,但①,这就造成公众在快 速浏览信息的同时又怀疑信息的真实性的局面。 此次失联客机事件中, 马航等在信息透明度 方面的一些缺失,又给媒体的准确报道,增加了难度。在这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就要求 正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 把握好②之间的平衡, 须知此时此刻, 跟 “自媒体” 比快, 是断乎比不过的。而公众在信息满天飞的当下,恰需要③——哪怕稍稍慢半拍也无所谓,毕 竟正规媒体的信度还是最重要的。 真伪难辨或可信度差;快捷性和准确性或速度和信度;精确的信息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 、苏轼(大苏) 、苏辙(小苏) 。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 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 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 也因此被尊为“诗圣”, 有著名的“三吏”: 《潼关吏》 、 《石壕吏》 、 《新安吏》 ; “三别”: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 。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又称《太史公书》 ) ,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 《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 本纪、30 世家、70 列传、10 表、8 书, 共 130 篇。 11、“四史”: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 。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 《聊斋志异》 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 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水浒》 、 《西游记》 。

4、“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孟姜女》 、 《白蛇传》 。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 吐温、欧· 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 秋思》 ,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又称《石头记》 ) ,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 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 、赋、比、兴(表现手法) 。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五经”指 《诗》 《书》 《礼》 《易》 《春秋》 。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 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 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 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 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 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 士出身”的称号。 五、诗句与人

1、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 徨。——鲁迅 15、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6、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17、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 :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英· 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 《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 《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 《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 《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 《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 20,女 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 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 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 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如范仲淹称文正, 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 :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篇三:浅谈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

学 校: 周口广播电视大学鹿邑分校

姓 名:段 艳 梅

学 号: 087171064

指导教师:张 春 霞

完稿日期: 2010年5月

浅谈苏轼诗的创新

康红磊

摘要:苏轼的”创新”,主要体现于苏轼的诗歌的方面,苏轼的诗歌,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简淡自然。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以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他将自己的人生遭遇,仕途坎坷等融入诗中,给诗坛吹入了新鲜空气,涌入了感情的波涛,使宋诗获得了新生。他的诗歌创作继承并发扬了唐朝浪漫主义诗风,在诗歌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 苏轼 诗 创新 特点

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大家之一。苏轼在诗的创作方面,他的诗作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的戏谑讽刺诗;既有对自己生平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启人灵思的山水诗画和荡气回肠的爱情吟唱。他的诗风变化多端,他的诗清新豪健,语言平易畅达而精确简炼,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开辟了宋代诗歌的新面貌,较之前人有了较大的发展与创新。

一、超越前人的创新

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苏轼起了关键作用。他的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既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也有出于法度之中的新意和豪放之外的妙理。苏诗现存约2700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如果说《诗经》和《离骚》等先秦民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的两条涓涓细流的话,那么,到了苏轼的时代,已经是百川交汇,形成一片浩瀚的海洋。在这个浩瀚的海洋里:“《风》、《雅》温厚和平,《离骚》怆恻浓至,东西二京,神奇浑璞,六朝俳偶,靡曼精工,唐人律调,清圆秀朗。苏轼就是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怀着“往意浩无边的理想而步入文坛的。他为了超越前人,不得不在创新上下功夫。他在自己的诗篇中,多次谈到了这一点。如他的“险韵新诗苦斗新”“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些诗句,就反映出他超越前人的创新追求。对欧阳修创立新的文风,他表示了衷心的钦佩。除了深厚的文学造诣,苏轼又是一位书法大家,他有一些诗是专论书法技巧和奥秘的。从这些诗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创新思想。“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峄山传刻典型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不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对能变法出新意的颜真卿书法大加推崇。在论述绘画时,同样也能反映出他的创新思想。如他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盖古今一人而已”。他把吴道子的画推为古今第一,主要原因就是吴道子的画能出新意。

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苏轼运用各种方法来创新。其特点是“能造古人意,能造古人不到妙处”。他把熟悉的语言奇异化,或把奇异的语言通俗化,并以此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诗句。他的诗文字清新活泼,注重新颖微妙的趣味。苏轼这种处处求新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如他的许多诗篇在遣词造句上,意境风格上,都曾受过李白的影响,有些诗句甚至是从李白诗中原封不动借来的。如其《送张嘉州诗》就借用了李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的原句,但是,苏轼在学李白时则“运以已法”,求新创新。纪昀在评苏轼诗时曾说:“源出李白,而运以已法,不袭其貌,故能各有千古。”他的出新意,不是有意雕琢出来的,是有感而发的自然天成,自出新意。

二、苏诗的创新特点

苏诗的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审美标准的创新

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天工清新”的审美标准上。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

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审美标准,即“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人性,给人以“清新”之感。如《戏用晁补之韵》:“清诗咀嚼那得饱,瘦竹潇洒令人饥。”《邵茂诚诗集叙》:“清和妙丽,咀嚼有味。”在苏轼看来,自然清新的诗可以当餐,可以提神,清新是诗的生命和美的极致。苏轼提出的天工清新的审美标准,概括而言,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感情率真。苏轼曾自道其作诗的体会时说:“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在自述其酒后情思勃发,作画题诗的情景时又说:“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画壁长遭骂。”“长遭骂”是幽默诙谐之词,任性作画题诗吐露真情确是事实。苏轼在评论很多诗文时,都以感情是否真实作为评诗的标准。如他在《读孟郊诗》中写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前二句最深刻。第一句说孟郊诗情真,都是出自肺腑的;第二句讲情真才能感动人,才能引起共鸣。

苏轼还特别推重陶潜,原因在于陶诗情真,他对陶潜抱有一种近似崇拜的心理,认为陶诗的成就在其他所有诗人之上。他的一些诗,在艺术方面把握住了陶诗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的自然描写,追求超然淡泊、意与境会,达到神似陶诗的地步。

其二,意境清新。意境是情景交触的艺术境界,它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苏轼用“境与意会”来概括意境的含义,认为诗歌应有清新脱俗的意境。他赞美欧阳叔弼的诗:“子诗如清风,廖廖发将旦。”说其诗像早晨太阳出来之前的清风。他赞美王震的诗:“清篇带月来霜夜,妙语先春发病颜。”说无论早晨的清风、秋天的白露或霜夜的明月,都是清新美好的。苏轼的一些评价诗,如“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等等,都是从“清新”这一审美标准出发的。

苏轼反对画面浅俗、缺乏新意的诗。他在《书郑谷诗》写道:“郑谷诗云:‘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中诗也。柳子厚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扁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郑谷诗所描绘的境界,是人们常见到的现象,画面浅俗,情趣不高,缺乏新意。而柳诗境界清逸绝俗,寄托着诗人孤傲清高的品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所以深得苏轼赞赏。苏轼酷爱陶诗,在《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一文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见”与“望”,确实可看出无意与有意,自然与不自然的区别。渊明采菊东篱,无意望山,而偶然抬头,南山恰巧被他看见了,于是“境与意会”,南山悠然静美,诗人悠然自得。“见”字既描绘了自然景物幽静的神态,也表现出诗人自由闲适的神情意趣,使情景和谐统一。若改为“望”字,写成诗人有意去看南山,把不经意中看到南山的悠然神态改掉了,破坏了诗的意境。苏轼在诗歌创作中,能凭借生花妙笔描绘出清新脱俗的意境。如他的《赠刘景文》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四字,把寒冷的冬季写得充满生机、充满新意。

2、自行我法的创新

苏轼不因袭前人,作诗自行我法,处处求新。苏轼的许多名篇,为了表现新意,往往是变化莫测,千姿百态,不受前人法度的约束,自行我法,刻意创新。如他在《次韵子由二十首诗引》中就说:“要自我行我法,固知豪杰之士,必不依托门户以炫俗也。”除了这二十首外,苏轼还有许多诗亦独出新意。如其《题宝鸡县斯飞阁》诗云:“野田牛羊同雁骛,天长草树接云霄。昏昏水气浮山麓,泛泛春风弄麦田。”一个“弄”字就把春天的景色写活了。又如其《溪堂留题》诗亦云:“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一个“喧”字,使静物发声,与王维“竹喧归浣女”有异曲同工之妙。“残雪照山光耿耿,轻泳笼水暗溶溶。”描写太阳初出,细致入微。“朝看浓翠傲炎赫,夜爱疏影摇清圆。”浓翠能傲,疏影能摇,把静物感情化,拟人化了。再如杭州西湖,历代文人写景咏物诗层出不穷,少有新意,而苏轼却用平易浅显的二十八个字,写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王文诰语)的名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表现了对西湖美景的感受,这些流传千古的语句,都是苏轼自行我法、刻意创新的结果。

吊古抒情是苏诗的重要内容,这类作品,前人所作极多,而少有新意,苏轼则以其新颖的构思、自如的章法压倒古今。如他的《龟山》诗云:“我生飘带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纪昀评曰:“霸业雄图,尚有今昔之感,而况一人之身乎?前四句与后四句映发有情,新意豁出。”苏轼的另一首绝句:“江令苍苔围故宅,谢家语燕集华堂。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这些诗句,即使是刘禹锡的吊古名篇《乌衣巷》,也难以望其项背。有些日常生活小事,苏轼也写得与众不同。他游武昌时,见到农夫骑秧马拔秧,于是写了一首《秧马歌》,详细描述了秧马的形状、材料和功用,留下了宝贵的农业史资料。此诗奇器以奇语写之,笔笔欲活。在谪居海南时,苏轼写过一首《汲江煎茶》诗云:“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钧石汲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此诗细腻而出以洒脱,有无穷之味。竟能将日常的煎茶、饮茶一事,也写得如此有新意,引人入胜。

作诗的人一般避免押窄韵。而唐代韩愈,北宋苏轼为了创新,往往押窄韵、险韵。清人纪昀对苏轼押窄韵的技巧评价很高,他说:“窄韵巧押,东坡长技,昌黎亦能押窄韵;而自然则逊矣。”又说:“窄韵巧押,神锋骏利,东坡本色。”苏轼在一些押窄韵的诗里,既体现了创新的特点,又自然妥贴,体现了完整浑融的风格特色。

贺拉斯在论述诗歌创作时说:“在安排字句时,要小心考察,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苏轼在安排字句方面,善于用平易浅显的字句,合成有清新意境的诗篇。这在他的一些赠人诗、送别诗、咏月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往往能做到不减前人高处。如:“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犹恐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些诗句,构思新颖,愈出愈奇,压倒古今。

苏轼的许多诗句,像一个世界的缩影,包含着整个现在、过去和未来。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些诗语言浅显,而内涵丰富。用一种质朴无华、通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这正是苏轼自行我法的创新。

三、创新特点形成的原因

苏诗创新特点形成的原则是多方面的,既有其文化个性方面的,又有思想气质和学识才能方面的。概括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善于想象的特点

苏轼善于奇想、逸想和妙想,善于大胆创造,所以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诗篇。如《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写出画面的春景,还赋予画中鸭子以感觉,想象河豚的动向,生动地烘托出了画面中春的气息,补充和丰富了原作的艺术内涵。

2、不与众人同调的个性

这种个性,他的诗句“东坡何事不违时”就是最好的说明。又如他的《洗儿戏作》诗也很能说明他不与众人同调的个性。“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再如,有一次他在淮河上遇到大风,舟中人惊恐万状,而苏轼“饮食起居如他日”。他还有一首记叙自己赏花的诗:“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根。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一般的文人都喜欢春花烂漫之时去观赏,他却在寒冬时节冒着微雨去观赏寒雨和枯萎的草根,欣赏一种别人享受不到的美。以这样的美学观点去观察,就能观察到别人不易观察到的事物,体会到别人不能体会到的感情,从而写出具有创新特点的诗篇。别人被贬逐流放时,总是呼天抢地,怨天尤人。屈原、宋玉如此,杜甫、柳宗元如此,连以豪放飘逸性格著称的李白也是如此。而苏轼却不然:“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年谁与作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谪居黄州时,深夜独自泛舟江上,结果把州府看管他的官员吓得四处寻找,而他却悠闲地写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苏轼的许多诗篇,就是在一种背离正常的精神激动状态下写成的,而他又善于使用背离正常用法的语言,所以,他的许多诗篇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杂思与博学

苏轼思想繁杂,儒、释、道、玄学思想兼有,非儒、非道、非佛、非玄的思想也有,东汉末的那种下层士子的绝望思想和心态也有。可以说苏轼的思想比他前代文人的思想都要繁杂。但是只有繁杂的思想,没有广博的学问,创新就会变成求怪。而苏轼则博学多才。如有人曾经把苏轼比作李白,而宋神宗则说:“不然,白有轼之才,而无轼之学。”若就才学而论,其生平之曲折自孔圣人不比;情趣之丰富当屈大夫莫至;性格之刚正则靖节先生所不及;人品之伟大似诗圣杜甫所难到;交谊之深广不短刘皇叔之度;智慧之聪睿仅次诸葛丞相之衡;审事之理性可与大唐名相魏征齐座;办案之明断可与一代青天包拯同堂。诗、词、文、赋、书法、绘画、音乐皆可称圣,精于武功和吏道,骑猎、制作、酿造、鉴物、工程设计均有造诣,甚至戏谑幽默的才能也是出类拔萃的。繁杂的思想与博学多才的有机结合,促使了苏诗创新特点的形成。

4、求实态度与静空修练

苏轼的文学成就,得力于他求实的治学态度和静空修练。苏轼自称《汉书》读过八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目的。他提倡多读书、学而思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万卷始通神”。其弟苏辙说他读佛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茫然不见其涯也。”在考察事物时,苏轼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求实精神。他的《石钟山记》一文,就是亲驾小舟去考察石钟山为何声如洪钟而写的的一篇游记。他主张随着感情的激荡写去,构思时主张摒弃万物,要静、要空,以便容纳入宇宙的一切。他的文学成就,一方面得力于他求实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又得力于静、空的思想修练。这两者的结合而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就促使了他创新特点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胡应麟 《诗薮》卷1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 赵夔 《苏轼诗集序》中华书局1961年版

[3] 贺拉斯 《诗艺》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4] 苏辙 《栾城后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妙语评书机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16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