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校园流行语产生原因
时间:2017-04-19 06:27:22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初探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初探

【摘要】 本文试图用语言学概论的观点,对当前大学校园中的流行语现象做一下简单的梳理与对照,以期了解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笔者认为,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方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促成其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关键词】 大学校园流行语 社会方言 语言价值 社会转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必须经常地改进自己、丰富自己,以便能够满足社会的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正是这个缘故,我们只有联系社会的发展,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大致意思是语言是一个变量,社会也是个变量;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从而引起种种变化。换句话说,当社会发生激变或渐变时,语言也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的激变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快也是最直接地,即体现在流行语这一现象上。因为流行语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从特定角度表达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在当前的流行语研究中,大学校园流行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大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大量精英群体聚集于此,他们引导着这个社会思想、知识、价值的前进方向。而大学生作为这群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维价值、文化趣味往往就通过校园流行语得到体现。基于此,笔者希图以一个亲历者和体验者的身份,在本文中尝试着对每天出现在自己身边的第一手语料进行大体的梳理,以期对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这一现象获得更深的了解。

一、对于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界定

在对当前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进行梳理前,有必要解释一下流行语的含义。其实,对于流行语的内涵,至今还存在着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指一段时期内人们说得最多的词汇,而不管是在口头上还是在媒体上,不管该词语的流行是由于政府的提倡还是出于民间的创造。”例如,一年一度的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十一五”规划?、?神舟六号

(神六)?、?节约型社会?、?和平发展?、?一篮子货币?、?油价上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连宋大陆行?、?取消农业税?入选。”这里的十大流行语就属于第一类流行语。

流行语的第二种理解,是“指民间流行的具有新颖性、俚俗性和生动性的一种口头语汇”。与前一种相比,它少了些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多了些时尚的民情民风,所以更能体现一种语言的自发性。

所谓大学校园流行语,就是指主要流行于大学校园中的时尚语汇,其主要构成成分是单独的词,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特定的句型或句式。操这些语汇的人士以大学在校学生为主,也包括部分大学毕业生、个别在校教师乃至一些身处校外但年龄与大学生相近的青年群体。本文中探讨的流行语主要是指第二种。

二、对当前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类型分析

有学者曾对中国人民大学的二三年级本科生做过一个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根据统计,在较小的范围里十大校园流行语分别是:郁闷、傻逼、去死吧、酷、考G考托、QQ、牛逼、你考研吗、有没有搞错、上网。除了这些外,流行语还有I服了U、真恶、爽、你变态呀、小强、晕、无语、好棒、帅哥、靓妹、美眉、挂、逃学、新东方、倒、一般般、我操等,涉及范围从日常学业、生活、理想追求、爱好、个人性格等等无所不包。

先不提这些词或短语的表达方式是否合理,光说一些原本在普通话里就存在的词,由于它们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年轻人如果用这样的语汇来跟老人交流,一定会让他如坠云雾之中。在本文中,笔者将尝试着按以下方式进行分类分析。

a. 学业方面(毋庸置疑,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相关的流行语自然很多。)

(1) 关于日常学习的

如【翘课】,意为逃课,但跟逃课比起来显得更加理直气壮、潇洒从容。【翘课】一词在大学校园里全面取代了逃课,可认为是当代大学生叛逆精神的一种体现。与此相关的有【蹭课】,这应该源于内蒙方言“蹭饭”,意思就是旁听。

又如【挂】本指挂彩,即流血受伤。后引申为死亡,常出现于一些黑帮片中。可是,大学生们却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挂科”,即考试不及格。或许与考试不及格相比,说【挂】显得更有英雄般的悲剧色彩吧。

另外与考试有关的有【裸考】一词,指不复习直接上考场考试。显然,这样去考试,“挂科”的可能性极高。裸考,一方面说明当事人完全没有作任何准备,另一方面暗示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带有强烈的幽默和自嘲意味。

如果,某位同学在学习或者其它方面能力极强,那么多半会被赠以【学霸】的雅号,表示一种赞美。相反,如果某同学每日沉迷于学业以外的事,那他的行为就会被称为【堕落】。【堕落】的一个结果就是成了【特困生】,意指上午第一节课就在课堂上打瞌睡的学生。

(2)关于毕业的:

【考研】在过去,大学生毕业之后大多会有工作分配,或者自己直接找到工作单位;这些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大

四、大三学生选择报考研究生,使自己以后面临就业时能更有竞争力。与此相关的流行语包括:

【保研】,意为保送直接攻读研究生课程。【面霸】,指热衷于参加单位面试的学生。【毕业即失业】,部分学生对未知前途的无奈表达。【猪一般的生活】,形容成功保研的大四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状态;【狗一般的生活】,形容拼命找工作的大四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状态;【猪狗不如的生活】,形容准备考研的大四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状态。

和考研、工作相对,一些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考G】(考GRE)【考托】(考托福)【考雅思】遂成时尚。这两年还有一种更形象的说法——【寄托】。就是GRE和托福的合称,指一些学生一心想出国,考GRE考托福已成为他们的寄托。

b. 两性方面

除了学业,大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爱情了,爱情这个难题给大学生活带来的欢乐和烦恼也最多,这方面的流行语自然也最为丰富。

(1)大学生日常都好谈论异性。班里最漂亮的女生被称作【班花】,向上推及则有【系花】、

【院花】、【校花】。相对的,男生则被称作【班草】。不过,【班草】的说法远不如【班花】普及,因为【班草】有时并不一定很帅,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他们只好可悲地去衬托红花了。

对于相貌难看的女生,有【恐龙】一说。如果,某所学校的女生普遍长得难看,那所学校就会被称作【侏罗纪公园】(取一部美国大片的片名);如果,某位男生有足够勇气去和一个长得难看的女生谈恋爱,这位仁兄则会被冠以【反恐精英】的雅号,“反恐精英”本来是一流行网络游戏名,“恐”这个义项在转义后更增添了的幽默感。和【恐龙】相对,女生把长得难看的男生称作【青蛙】,如果这种男生还有些风度的话还会被称作【青蛙王子】。相比而言,【青蛙】的使用频率要远远低于【恐龙】,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男生要比女生更注意异性的相貌,所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异性,男生会对其讽刺得更深些。更典型的,男生中有【两条人命】的说法,即指某类女生从后面看想死人,从前面看吓死人。

不过,大家也明白长得好看与否实在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所以又有了一种幽默的说法,

【长得难看不是你的错,可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实际上,更多的大学生会选择一种相对委婉的说法去评价异性的外貌,如【长得安全】、【长得有创意】、【长得平易近人】、【长得困难】

等等。

当代大学生对于异性外貌的评价不光局限于长相,他们也关注异性的身材,特别是男生。和过去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无论男女)更敢于突破传统文化中相关的语言禁忌,使用一些特别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男生对于身材好、有魅力的异性,他们会称赞其【性感】、【正点】;对于上半身曲线分明的女生,他们会称赞其【胸中有丘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一些胸部较小的女生,则会被称作【太平公主】或【飞机场】。

(2)有人说,整天谈论异性那是理论家。于是有的“实干家”已经开始实际体验恋爱的滋味了。恋爱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行语。刚开始时是【追】,即想方设法去靠近对方,或讨取对方欢心;如果对方有了意思,那叫【来电】,指对方发出信息表示愿意继续发展;恋爱关系确定后,女生们的说法是【嫁出去了】;之后就是每日【上班】,形容那些情侣每日谈恋爱,时间长还有规律,像职业一样;有时他们会【轧马路】,暗指两人在外约会逛街;如果两人结束恋爱关系,即【分了】、【甩了】、【踹了】等等。大学生还自创了一些有趣的、跟恋爱相关的词语。如【电灯泡】,指当恋人在谈情说爱时旁边站着的多余的人。

有时出于好玩,大学生会把一些日常校园生活用语跟恋爱扯上关系。比如,将晨练称为【早练】,将傍晚锻炼身体称为【黄昏练】,皆取“恋”的谐音;把洗衣服的日子叫做【洗日】,如果那天洗的衣服多就叫做【大洗之日】,取“喜”的谐音。

c. 个人情绪方面(大学生大多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比较大,所以表达情感、情绪的流行语也比较多。)

(1)这里面,首先得提到【郁闷】一词。【郁闷】一词成为大学生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正好反映了当前中国大学教育的无奈现实:莘莘学子经过了残酷的高考,进入了崭新的大学校园,新鲜之后面对的就是目标的迷失和生活的空虚,经过四年这样的生活,他们又将面对更为残酷的就业选择,其痛苦的心理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郁闷”成为流行语中的流行语也就不足为怪了。类似的,还有【崩溃】一词,用来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愤懑或不满的情绪。

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当代大学生非常喜欢用夸张的手段,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个性的张扬。如,要表达震惊、不满或难以置信的情绪,他们会用【晕】、【倒】;要表达对别人的做法、观点不屑一顾或无奈,他们会用【无语】;对别人的做法极为不满,他们会用【吐】、【恶】;而要表达对别人的敬佩,他们会选择用【汗】(大抵源于汗颜一词)。

此外,还有如【堕落】和【腐败】这样的词。它们都有“败坏”的义项。【堕落】专指荒废学业沉沉迷于玩乐,而【腐败】专指耽于饭局、酒局、舞局这样的高档次消费。这是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时,明显地表达了他们对外部社会现状的嘲讽。但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却乐此不疲地沉迷于【堕落】和【腐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这

样的矛盾,这真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在里面。

(2)还有的时候,他们会使用更为直接的表达方式抒发情感,不论是愤怒时还是愉悦时。如【靠】、【操】、【牛逼】、【牛X】(读作牛叉)、【去死】、【你有病啊】、【你大爷】、【变态】、【BT】等。这类表达近乎于骂街,从中看出大学生流行语中存在着粗俗化倾向。

(3)流行语除体现在实词上,同样也体现在虚词上。

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他们会在前面那些词语前使用副词修饰。除了汉语普通话里现有的副词如很、 非常、相当之外,他们更喜欢用【狂】、【猛】、【巨】、【超】、【暴】、【老】、【贼】等本身也带有程度强烈含义的词作临时副词。这些词里面,【老】和【贼】源于东北方言,【超】源于港台地区的方言。而【相当】一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春晚上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所表演的小品《说事儿》的影响.

叹词方面,出现较多的如【哦】、【哇】、【哇噻】、【吔】等受港台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女孩子,这种语言现象也被称为女国音。

三、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1)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出现的原因: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本质上就是特殊的社会方言。它的出现可从两个方面阐述。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当代大学生大多是正在接受或已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初步形成,对于校园外的世界都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同于社会其它阶层的独立观点;同时,他们作为尚在求学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对于一些传统价值抱有疑惑,对于一些新兴的事物和观念抱有好奇心,容易变得激进、叛逆,爱走极端;另外,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刚刚成年,体质上虽近乎成人但心智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和管束,在校园这个相对隔离的环境中,他们开始了独立生活,开始追求着自己的自由、理想、幸福和欢乐,同时也得面对众多的挫折、迷惘和艰辛。以上这三方面,分别造成了大学生言语的阶级变异、行业变异和年龄变异。这是大学校园流行语出现的内在动因。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当代大学生出生于90年代,生长在21世纪,这过去的二十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激荡导致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激变,而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实现,大学生的思想也就直接反应到他们的日常语言中。这是大学校园流行语出现的外在动因。当代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是最根本的原因。

(2)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出现的意义:

针对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出现,人们的看法不一,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在挑战汉语的纯洁

篇二:校园流行语反映大学生社会需求

校园流行语反映大学生社会需求

160728013梁聪

摘要校园流行语投射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及其感受往往与其价值观和基本生活信念相互作用,而两者又反映出大学生对社会状况的认知和情绪,进而通过社会行为直观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 流行语 大学生 社会需求

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他们挑负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信息高度网络化的今天网络不仅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并以网络为平台生成的流行语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校园生活学习、交际的记录者,校园流行语犹如镜子一样概括的反映出大学生的普遍心态。本文通过对流行语进行剖析和探究来解释大学生对当代社会心态问题的反映。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流行语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流行语是大学生对现实生活和当时精神面貌的反映,随着改 革开放浪潮的不断加深加快。大学生在接受改革开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价值观和文化思潮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心态越来越理智与成熟,并能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根据近几年流行语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正顺向正面的社会心态。“以人为本”的兴起和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使大学生群体对自身价值和个体诉求的意识增强,如关于物价的词语“苹什么”、积极主动加入民族建设和国家改革的词语“有权不可任性”、“经济新常态”等。

(二)负面影响

我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逆向负面社会心态的流行语不可避免的会对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带来挑战。平庸鄙俗、急功近利“去死吧”、“神经病”、“土豪”、“没事,

我有干爹”等词语的流行是对现实严肃文化的扭曲与阉割,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背后的审美观异化和精神空虚,是一种接受低俗文化的心态。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自由、致富的同时使贫富差距的分化,社会分层严重,人际关系网破裂。导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一种急功近利追物逐名的心态。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随着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新载体的大量出现使大学生能随时随地的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新词汇。改革开放以来港台和内地的交流联系日益加深,随之而来的地方性语言对内地大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二)外在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后,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来的是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汉语中大量充斥着外来词汇。随着信息时代的加快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从文化到思维无孔不入。

三、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作用

流行语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针对流行语对社会心态的折射意义结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作者就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提出一些观点。

(一)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中的作用

近年来,为全面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有效实施与综合提升大学生的品质,高校除了发挥理论课的正面引导功能外,还须将积极心态覆盖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构建必要的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和文化环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与物质文化相比学校的建筑设计、花草标语等无时无刻的感染着大学生心态和思想观念。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积极活泼好奇探索的性格,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竞赛、社会实践、社区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积攒经验充分展现自我,释放潜能增加自信感。

(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政府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经济大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这种大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全面自由的发展。政府对加强对社会的综合管理与社会文化建设,宣扬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思想文化,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形成高尚的思想觉悟。不过,政府还应对社会注入更多的积极因素,以帮助大学生更健康快速的成长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普遍关注某个社会现象时,这时,第一个关于这个现象的信息对人们来说影响力最大,它会直接起到导向作用,人们也最容易对此产生认同感”。这样就要执政者必须做到对民间舆论的足够重视,才能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加融合,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心态的构建与健康人格的塑造。

篇三:校园流行语的文化浅析

校园流行语的文化浅析

——以高校为例

校园是学生聚集的地方,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视为一个具有较为完善体系功能的小型社会场所。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这样的一个场所社会影子倾向更为明显,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有着不同的乡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见解,不同的兴趣爱好…也许也正是基于各种特定的不同因素而又共同的年龄层次,相似的语言追求,于是校园流行语成了一个让人颇为感慨的语言现象。

高校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学校园里盛行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中广泛流传和口头使用的语言,是在一定情况下更能表达学生思想的一种语言方式。当前,校园流行语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审美倾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构造的重要参数。

可以说,校园流行语除了有着自身的语言基础,物质载体,传播途径,创新传递能力以外,也有着独特的精神基础。而这个精神基础正是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因素。无论是哪一个时间阶段的大学生都会有着个性张扬的一面。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方式来表现自我,传递一定的信息,表现一种独特的主张,追求一种别样的乐趣,也需要一种方式来真正体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无疑,校园流行语便成了一种极好的手段。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以下几种渠道:

1. 以网络传媒为主体,影视媒体为辅助的现代化来源。

a. 腾讯QQ,微信,飞信,微博等网络聊天工具的推广,普及使得聊天呈现出一种跨地域,跨时期,跨年龄的新形势。而这样的形势不仅为时间上较为充裕的大学生提供了聊天渠道,同时也成了校园流行语产生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亲”,原是淘宝卖家的一种客套称呼,现在却是代表聊天两人关系的亲密,有着拉进距离,缓和尴尬场面的作用。“汗”有着被吓到的意思。“么么”单独看没有任何的语言意义,但是在校园流行语里却是亲吻的意思。目前要说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莫过于“屌丝”,而它最早出现是在贴吧上。

b. 影视传媒也是校园流行语的一个重要来源。今年,最流行的一句校园语言估计要数“元芳,你怎么看?”而这句话的出处便是央视热播剧《神

探狄仁杰》。片中,每次破案之时,狄仁杰总是会问元芳,“你怎么看”。如今这句话也成了大学生最为流行的语言了。它意含着询问他人意见,寻求他人见解的意思。而日本动漫《柯南》,如今也被搞笑广为流传,因为大家都想“挂柯南”(挂科难),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前几届冠军李宇春,也成了考试前后必说的话语,因为大家认为“信春哥,不挂科”。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很多校园流行语都是出自电视剧,或者影视节目,但最终能够广为流传却是通过网络途径,一开始影视媒体上的流行语也许只是有那么一个迹象,而网络则推动这个迹象成为不可忽视,宿舍喻班级晓的现象。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且常用的交流工具对促进影视媒体话语流行性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深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为基准形成的校园流行语。大学校园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地区,就算是广东本省其方言也囊括粤方言,客家方言,北方方言湘方言等多种。而同一方言在不同地域的表现又各有不同,因此一些有特色,能够引起大多数同学共鸣且能够代表一定含义的语言便流行起来,成了学生们喜闻热见的高频词语。粤方言中的拍拖(谈恋爱),打的(坐出租车)。买单(付钱),客家方言中“晓得”(知道,明白)等一些词语也是在校学生喜爱的一个词语。

也正由于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地区,所以大学便有众多的同乡会,而同乡会之间的相互联谊便是促成各地区方言流行的重要途径。

3.谐音文化。中国汉字的一个很大特点便是同音字众多。在校园流行语中有很大一部分词语便是来自谐音文化。贝多芬(背多分,背了就很多分,尤其适用于文科生)

4.创新词。创新词大多数都是在原有词语上的加以改造,变化所形成的能够代表一定意义且被接受的词语,这类词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针对性。班花校花是指一个班集体校园内长得及其漂亮的有气质的女生,而针对目前文理分科形成的文科班“万紫千红一点绿”的现实情况,加上腐女横行的年代,她们开始在公共场合评论男生的相貌,能力,身材等一系列情况,于是与班花校花相匹配,便有了班草校草之说。而针对大学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不用补考这一情况,同学们当然是喜欢“不挂科,得永生”啦!

5.外来词也是校园流行语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说,上了大学与之解放的不仅仅是学业负担,还有思想包裹。尤其是远离家门,很多被父母禁锢的思想

便蠢蠢欲动,天高父母远,即便说什么做什么家里都不知道。于是外来词凭借本身的人特色加上学生的有意为之,很快变成了流行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欧巴”,“亚美跌”等。

6.其他 校园流行语中有一类词语不得不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这类词语一开始也许只是源于一个同学之口,它或许就是一个人气愤之极随便说出的一一句脏话,或者来源于一部电影,甚至第一位中国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生死疲劳》中的一个词语,但是经过传播后也成了流行语。“鸡巴”“艹”“尼玛”“日”“叼”爆你菊”“凸你妹”……

其实跟别词语来源一样,校园流行语也是有着自身的来源渠道跟存在规律,甚至有些词语随着时间的流就只能默默的躺在一个角落。“神马都是浮云”,一年之后,它自己也成了浮云不知道最终飘向了何方。看过很多文章都说校园流行语虽然能够代表学生思想,具有一定特色,有些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不乏一些词语消极低俗,需要加强对校园流行语的引导和管理。其实,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产生便是证明了它有着自身的存在条件和使用价值,且不管这种使用价值如何,能够被众多学子接受便是说明了它能够反应一定的社会现实,而这种社会现实不正是需要我们正视和面对的吗?并且,我们也要对我们的大学生有信心,校园流行语的更替频繁正是大学生们思想成熟发展的一个转变过程,而那些最终流传下来并且能够一直使用的词语,不管承不承,它都是中国语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


校园流行语产生原因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62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