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
时间:2019-05-08 10:06:32 来源:76范文网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 本文关键词:社会心理学,探讨,现象,大学生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 本文简介:社会心理学论文六  摘要:如今,“宅”现象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流行,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面对日益壮大的大学生“宅”一族,本研究旨在透过社会学心理学的视角,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对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进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 本文内容:

  社会心理学论文六
 

  摘要:如今, “宅”现象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流行, 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面对日益壮大的大学生“宅”一族, 本研究旨在透过社会学心理学的视角, 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对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进行探究和分析, 为大学生走出“宅”生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使其能更为合理的安排和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大学生; “宅”现象;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一门现代科学, 社会行为是其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其归因理论研究中认为, 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外的原因, 即情景归因, 另一种则是个体自身之内的原因, 即个人倾向归因。两个方面的作用虽不同, 但相辅相成。所以, 在对大学生“宅”现象这一社会行为的分析中, 想要究其成因, 需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寻找外在的、各样的社会刺激。这种社会刺激, 既包括直接作用主体的社会情境, 又包括产生间接作用的社会文化环境,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探究行为主体的内因, 即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等。

  1 社会文化变迁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文化变迁是一现代课题, 也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动态研究领域。经济与技术作为其基本因素中的第二要素, 无疑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论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随着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 大众传媒的普及、以及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到各样的服务、了解到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玩游戏、看影视作品、电子书等满足休闲娱乐的需求, 通过网络聊天交流满足与人沟通的需要和情感需求等。并且,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 社会服务的完善, 外卖、快递飞速发展, 以及其他行业的上门服务, 使得大学生宅着也依旧可以获得各类需求的满足, 这为“宅”现象提供了外在条件。

  2 家庭和学校的社会教化作用

  人的社会化是由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共同形成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社会教化的重要机构, 这是一种有系统的、正规的教育。

  我们当前的教育很大程度上灌输着这样的一种观念, 即大学以前的学习很辛苦, 但考上大学就可以解放了。于是到了大学阶段, 似乎是对一个阶段性胜利的奖赏一般, 家庭和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会一下子放松。尤其是许多大学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 是十分松散的, 相比中学的课程压力也是非常小的, 大学生除上少数课程外几乎都是自己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不否认大学的一些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会吸纳一部分闲散人群, 但大多数的学生下课后, 一有空闲时间都还是宅在寝室了。

  从家庭方面的社会化来说, “宅”与许多大学生孤僻性格的养成也有着很大关联。由于社会政策和生育制度的影响, 使得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为独生子女。在从小的成长中, 缺乏与兄弟姐妹这层关系的相处, 再加之家庭中过度的溺爱和行为限制, 孤僻的性格逐渐养成。他们习惯了一个人行动, 周边关系简单, 又是父母家人眼中的宝贝, 所以在对外的人际交往中会产生很多问题, 进而使他们乐于宅, 习惯了宅。

  3 认知失调产生逃避心理

  大学生处在一个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阶段, 一方面他们涉世未深, 有着自己对社会的期许和设想;另一方面当前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加大, 社会现实而残酷, 面对这些, 他们内心不情愿, 但又不得不去顺从时, 便会产生态度间、态度与行为间的矛盾, 进而引起茫然、无措、害怕、焦虑、抵触等情绪, 从而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不适与不协调。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曾提出了有关认知失调理论的两大基本假设。第一条假设是“作为一种心理上的不适, 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不协调, 并力求达到协调一致的目的。”所以有一部分人会采取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等方法来减少和消除这种心理压力。而第二条假设指出“当不协调出现时, 除设法减少它以外, 人们还可以能动的避开那些很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景因素和信息因素。”于是, 很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宅”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里来躲避与外界的信息和情景的接触, 以此来逃避这种压力, 缓解心理上的不适。

  4 群体规范引起群体压力及从众行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行为也受到周围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的影响。群体规范有着维护群体、认知标准化、行为定向和产生惰性的作用。设想在一个寝室里, 如果大家都宅在寝室里玩着手机和电脑, 而只有一个人每天早出晚归, 不着寝室, 那么这个人很容易感受到群体压力, 被寝室其他人视为异类, 甚至受到有形或者无形的排斥。如果这个人不愿意处于这种被孤立的境地, 他就会被迫地选择妥协、选择从众, 选择融入宅在寝室的这部分人群之中, 以缓解这种群体压力。而且除此与外, 周围人的行为本身长期也会对其行为产生感染, 使其逐渐消磨掉积极性, 进而产生惰性, 加入“宅”一族。

  5 本能驱动与“表演”后台的舒适追求

  一直以来, 本能常常被用来解释人们的行为。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强调了本能是人的欲望、感情和意愿的基本来源。而且大多数的社会心理学家都能感受到并认可这种先天性的动力因素的存在。从本能考虑, 不仅是大学生, 所有的人都有着寻求舒适, 轻松, 愉悦等需求的本能, 并且都有一定程度的惰性心理。虽然这些本能被一些现实、道德、理智、良知等因素所压抑或限制着, 但是这些本能也时常会以一种合理而能被人所接受的形式出现或者反映出来, 大学生的“宅”现象便是这样一种本能的表现形式。

  戈夫曼的“戏剧论”中认为,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和互动中, 存在着“印象整饰”, 并且有着前台和后台之分。而家里和寝室便是大学生作为一个“表演者”的后台, 从前台退入到后台中, 大学生便可以得到放松和释放, 没有了在前台需要表演的紧张和压力感。不可否认, 大多数人都是倾向于去寻求这种更为舒适的状态的。

  6 结论

  对于大学生“宅”现象的评判, 褒贬不一, 但显然长时间的“宅”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对心理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中, 大学生群体基本属于成年早期这一阶段, 他认为在这一阶段中的人, 是应该走出家庭去寻找情感归属对象的, 如朋友和恋人等。如果他们无法获得来自情感对象的亲密感, 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的话, 便会处在痛苦的孤独之中。所以本文的探究力求引导大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同时, 能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合理安排时间、规划生活, 做一个能健康地“入宅”, 也能自由地“出宅”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2]乐曲.大学生“宅”人生活特点与心理特点调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赵思.浅谈“御宅”现象及其心理分析[J].文化研究, 2009.

点击查看>>社会心理学论文(优秀范文6篇)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8722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模板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怎么写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如何写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格式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范例参考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开头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开头语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范文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范例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格式大全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_社会心理学,探讨,现象,大学生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大全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格式模板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免费模板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免费格式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格式如何写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开头如何写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免费范文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免费范例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免费参考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模板下载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免费下载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模板怎么写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格式怎么写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开头怎么写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开头语怎么写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模板如何写 基于社会心理学下探讨大学生“宅”现象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