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信任余显斌阅读答案
时间:2017-04-25 06:17:21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事业下的人和自然

楼宇烈

当前的生态问题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自视无所不能,能够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的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不尊重天地万物,非但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反而是被物质、财富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我。

从“人和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变成“人与天地相对立”,于是天地就被作为外在的研究开发、对象,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在中国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曾引进了很多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例如欧洲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然并不是存在于人类之外,与人类实践无关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了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要依靠自然界而生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与自然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很多人将其误读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

在上个世纪初期,中国的学术界就开始从中国哲学里寻找改造自然的资料。但是,在中国哲学里面没有“改造自然”的提法,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历史上国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学者们找到的天人关系资料大都是讲“天人合一”的,当时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人在天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去适应天。但后来,有人把荀子“明天人之分”的主张理解为人不能做天的奴隶,提升到“人定胜天”的高度,为征服、改造自然找到了了理论根据。但这显然不符合荀子的原意——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思想值得借鉴。道家认为,一方面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人既伟大又渺小。人确实有伟大的一面,但人又很渺小,人不能主宰万物,天无为,人也要学着无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个世纪,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为物的奴隶。人类破坏自然,源于人的贪婪,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再去治理,所需成本比破坏它的收益还要多,也无法再完全恢复原貌。因此,在开发自然资源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而且考虑环境问题时,需要抑制人的欲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推崇以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富有人文精神。倡导不耗尽资源,让现代人可以发展,让子孙后代也可以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是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上,生态伦理的核心是要相互尊重,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观念,不去随意破坏、改造自然。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我们不能光吃人造的东西,还要多吃自然的东西。这里讲的“自然”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我们要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的结合,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

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数据化让人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人在征服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人成了机器、信息的奴隶。“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人类要思考一下,有没有必要向自然、社会攫取那么多的财富呢?

(选自《大家》,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完全能够征服自然,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当前的生态问题。

B.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认为“人和天地浑然一体”,到后来的“人与天地相对立”。

C.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研究的自然,是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自然,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

D.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却被很多人误解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历史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的主张,曾被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学者们没有从中发现“改造自然”的说法。

B.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其原意不是为了强调“人定胜天”,而是说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C.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甚至能主宰万物。而应该效法天地自然,这种思想值得借鉴。

D.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是因为人类向自然的索取破坏了生存环境,而恢复原貌所需成本比当前获得的收益要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要借鉴传统文化的天人思想,尊重天地万物,抑制欲望,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求建立生态的平衡。

B.食品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精神。

C.数据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丧失自我,所以不要过度依赖数据,更不能做机器、信息的奴隶。

D.文章结尾用《史记》中的句子,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引人深思,意在呼吁人们“知足”“知止”不能向自然、社会攫取财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生成一事

袁芳

“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对于李德才而言,爱上磁性液体,理由很简单,但是把磁性液体研究明白,并且站到这一研究领域的世界前沿,使其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这应该是伟大的。

——题记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位美籍华人学者来京讲学,随身带着一小瓶被列为高度机密的磁性液体。在这名学者演示磁性液体时,当时还是北京大学研究生的李德才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静止时平凡无奇的液体,在磁铁的作用下,竟变成一朵朵形状各异的莲花,似柔实刚,能伸能屈。

这种充满神秘力量的材料让李德才着迷:“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永远不会放弃它,我必须研究它。”

从1992年入校攻读博士学位起,李德才一直在北京交通大学深居简出、潜心研究,要知道,在以交通信息为优势学科的北交大,磁性液体的研究基础薄弱,在学校可谓是冷门领域。然而,对于李德才来说,这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导师袁祖贻教授说:“德才憨厚朴实,待得住,很刻苦,很好学,能干成大事!”

袁祖贻很看好李德才,最初给他定了一个方向,研究青岛铁路局的火车轴承密封件。内行都明白,导师推荐的研究方向,意味着有前途,好毕业,多少学生求之不得。然而李德才却摇头拒绝了:“我还是想搞我的磁性液体,更有挑战,更有意义!”

磁性液体当时在国内的研究尚属前沿,所以一切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都需自己去摸索,更谈不上团队传承、团队合作。最初,李德才的实验开展得异常艰难,他把省下的钱买原料和书籍,常常到了月底还要向同事甚至学生借饭票。

北交大有着相对宽松的治学环境,也鼓励新兴学科异军突起,允许部分设备相互借用。只是主人白天用,李德才只能晚上用,那几年,他成为夜猫子,昼伏夜出,甚至熬至深夜,静静地等候着实验结果出炉。

“做实验时正值夏天,李老师在那儿做试验,外面三十六七摄氏度,把烘箱从零上三十六七摄氏度降到零下四十摄氏度,需要七八个小时,测试器件还需要在箱内待四个小时,基本上,一次实验就是一个通宵。”曾经与李德才并肩作战的学生王长有说。“

关于如何制备磁性液体,当时美、日等国都进行了技术封锁,能拿到手里的资料非常有限。李德才至今仍保存着当年从导师那里复印的原始材料,当年,他就是从这些珍贵却有限的资料中“沙里淘金”的。

2013年,李德才站在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花费20年时间,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研制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液体。

近三十年来,李德才把自己的光与热全部奉献给了磁性液体这一研究领域,如今,李德才创立的磁性液体研究中心已研制出多种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的磁性液体,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地将磁性液体应用到国防科工的诸多领域,节约经费和创造产值达数百亿元。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这样评价李德才——“李教授常说,我做某件事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就是我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只有做完做好这一件,我才会去做下一件。他的执着看起来有些迂腐,有些落后,但正是他无视困难,拒绝外界诱惑和不必要的消耗,把欲望和算计抛在脑后,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活跃,才有静得下来,愿意付出十年成一事的努力和耐心,才能享受梦想成真的大快乐。”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80年代,李德才初次见到磁性液体便被深深吸引,为了研究磁性液体,他进入北交大,从此深居简出,攻读博士学位。

B.导师袁祖贻很看好李德才,给他推荐了一个研究方向,别人求之不得,李德才也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一个好的前途,但他还是拒绝了。

C.北师大相对宽松的治学环境,鼓励新兴学科的治学理念,让李德才有机会借用设备进行试验,这是李德才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D.几十年来,李德才专注于磁性液体的研究,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使我国磁性液体研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

5.李德才教授研究磁性液体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述。(4分)

6.列夫·托尔斯泰说:“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李德才教授的伟大与简单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信任

余显斌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蛋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呱叽呱叽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小小的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

篇二:云南省蒙自市2015届中考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

蒙自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4小题,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题,其中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商酌(zhuó) 粗犷(kuàng) 刚正不阿 脍灸人口..

B.募捐(mù)河畔(pàn)情不自禁 惟妙惟肖 ..

C.殷红(yīn) 酝酿(niàng) 沤心沥血 姹紫嫣红 ..

D.蝉蜕(tuì) 称职(chēng) 销声匿迹 相辅相成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白昼如夜。

B.统计表明,90﹪的空难事故都有人为失误的因素,可以说,如果机组接受过更为全面的应急训练,这些事故完全可以有备无患。 ....

C.大课间开展琳琅满目的体育活动,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对....

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有好处。

D.日前,来自美国的儿童教育品牌“小小运动馆”正式进入云南市场,就目前昆明儿童体验情况来看,“小小运动馆”独特的理念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中国网民的据理抗争,令美国CNN 电视台不得不就“辱华事件”作出正式道歉。

B.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市在经济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C.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受过良好教育,还要刻苦努力。

D.世界杯预选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球迷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我来说:读书是一种需求,通过读书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修养。②读书也是一种享受,当你为一本好书而着迷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笔下的文字像一个个甜美的音符敲打着你的心,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③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④读书更是一种追求,可以让人在现实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自己在花繁柳密中拨得开,在风狂雨急中立得定,可以让灵魂安顿让心灵纯净,远离孤独与困惑。⑤让我们以书为友吧。

A.⑤①②③④ B.⑤③①②④ C.③①②④⑤D.③④①②⑤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我们学过其中的《曹刿论战》。

B.《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作品通过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为了实现崇高目标,不畏艰险、长期坚持、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C.《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

) A.去年4月5日,蒙自市出现短时间强对流天气,瞬间,天空中未雨绸缪,电闪雷鸣,....

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

D.“凶狠狡诈吝啬鬼毒招设陷阱;勇敢机智富家女妙计降妖魔”。这副对联出自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吝啬鬼”指葛朗台,“富家女”指鲍西亚。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2),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 古诗词里,很多诗人借春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两句,借莺燕的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象的欣悦;晏殊在《浣溪沙》中,用“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三句,借花落、燕归表达了对年华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5) 请写出古诗词中蕴含“励志”作用的连续两句: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性运用(含7~9题,共6分)

本学期你参加了校园“网络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

7.同学小明想参加“我来读名著”活动,但他不知道如何上网搜寻名著,他向你请教时,你这样告诉他:(2分)

8.爸爸反对你参加校园“网络阅读”,理由是“网络上的东西良莠不齐,你们没有辨别能力”,你这样对他说:(2分)

9.同学小云在QQ上给你留言:“《水浒传》中的鲁达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你这样回答他:(2分)

三、阅读(本大题含10~23小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小题。(3分)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0.请从嗅觉和听觉方面对词中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10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忌不自信自信:

..

(2)客之美我者 美: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10分)

埃博拉病毒

①“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②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病毒,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埃博拉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的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残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某人一旦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已经被传染了。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再过几天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的阶段——出血热,患者肌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鼻孔、耳朵等向外渗血。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而死亡,这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在大约1500

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8﹪。

④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 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录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⑤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到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⑥2014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年底前可能有大规模疫苗,用于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虽然科学家在对两种疫苗进行试验,但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根据计划,到年底前生产的疫苗数量,将能够对疫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5.选文第①段为什么要介绍病毒的得名?(2分)

16.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据、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说说“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在该 句中的作用。(2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说明顺序。 (3分)

18.第⑤段“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一句中,加点的“几近”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13分)

青春的纸条

余显斌

①王老师用一个善良的谎言,挽救了我们的青春。

②那时,我还在初三读书,正是情感懵懂的时候。同桌是个女生,一个很美的女孩,一笑,让人心中一片明亮,好像面对一片春草,一片山花,十分舒畅。女孩爱笑,爱叽叽喳喳地说话。说话时,望着人,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仿佛蝶翅一般,给人带来一片清凉。

③有一天上午第四节课,是班主任王老师的。他教我们语文,戴着一副眼镜,能说会道,古诗词基本功很好。能将随便一首诗词,分析得鸟语花香,春光灿烂,让我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可是,他有一个缺点。他把班上女生男生看得忒紧,不许走得太近,不许有恋爱迹象,用他的话说:“豆子大的娃娃,好好读书。”

④谁知,那天上课时,就发生一件事。

⑤当时,他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课,眼睛突然一斜,马上停下了,然后快步走到我面前,伸出手说:“拿出来!”我红了脸,左顾右盼,假装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暗地里,把手中一张纸条揉成团,悄悄丢在地上。谁知,这个细小的动作仍被他看见了。他俯下身子,拾起那个纸团,严肃地对大家说:“这是吴晓蒙给周至的纸条。”吴晓蒙,是那个女生。周至,就是我。

⑥他说,自己最近经常听到有同学反映,说我们两人走得很近,总有些不信,不料,今天竟让自己抓了个现场。说完,他得意地转身问同学们:“我曾经说过,这样的纸条抓住该

怎么办?”大家听了,异口同声地回答:“读!”他打开来看看,眉毛一挑,瞪大了眼。大家以为他不想读,都起哄道:“读,读。”他点点头,咳嗽一声,字正腔圆地读起来:“周至同学你好,你的英语那么棒,能教一下我吗?我特想考上重点高中。”

⑦他读完,,失望地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回事。”大家都不说话了,望着我们俩。他叹了口气:“看来,是我想错了,把同学们的关系想得太复杂了。现在,我得向他们道歉。”

⑧他说完,真的向我们道歉了。接着,他向全班同学号召,向吴晓蒙和周至同学学习,一个桌子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且,他当场预言,吴晓蒙同学和周至同学有如此认真的学习态度,中考一定能考上重点中学。全班同学听了,都鼓起掌来。他笑着,把纸条随手装入衣兜,也跟着鼓起掌。我和吴晓蒙都红了脸,很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⑨以后,我们班竟然没有早恋现象发生,即使有这样苗头的学生,也停止了。大家整日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学习,如一群鸟儿。我,还有吴晓蒙,竟然成了大家效仿的对象。我们当然不甘落后,不只是我们成了大家的榜样,更因为,王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打了保票,说我们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的。那年,我们班考得出奇地好。我和吴晓蒙都如愿以偿,考上了重点高中。

⑩临走,王老师拿出那张纸条,悄悄还给了我。那张纸条上写:周至,我很喜欢你,你呢?纸条的背面,是一行龙飞凤舞的字,是王老师的:芽儿只有茁壮成长,将来,才会长成大树,才会在事业上开出红硕的花朵,否则,只能早早凋谢。我相信,我的学生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11○这张纸条,我一直夹在笔记本中。

12○多少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忘记,独有那件事,还有那个善意的谎言,以及那张纸条,我永远忘不了。因为,王老师用一个善良的谎言,挽救了我们的青春。 (选自《读者》,有改动)

19.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20.请在第⑦段横线上将王老师的面部表情补写出来。(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1.你怎样理解第⑩段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22.本文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3分)

23.将文章题目“青春的纸条”换成“善意的谎言”好吗?为什么?(2分)

四、写作(40分)

24.走进校园,你会感受到春的悸动,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内敛;走进校园,你会品尝文学的甘甜,数学的严谨,物理的有趣,生物的新奇,化学的神秘??走进校园,你会认识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或幽默睿智,或意气风发,或真诚敦厚,或朴实善良,或慷慨激昂??

丰富的校园生活,是你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篇三:余姚市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期末考试

余姚市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四个大题,21个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个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 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 积累运用(32分)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进入九年级后,我们又经历了一段美妙的语文学习之了lǔ。一路上,我们走过了郑愁予笔下润如油gāo的田圃,我们体味了莫泊桑笔下小人物的无nài与辛酸,我们感受到鲁迅笔下中国jǐ梁的自信力……语文丰富了我们的生命体验,让我们沉迷其中。

(1)▲(2)▲(3)▲(4)▲

2.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经典诗文,滋养人生。“足蒸暑土气,(1)▲”,我们同情炎炎赤日下劳作的农人;“(2)▲,只有香如故”,我们赞美掉落枝头仍流芳人间的梅花;“苟全性命于乱世,(3)▲”,我们感叹诸葛亮性本淡泊,不求名利的志趣;“(4)▲,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敬佩苏轼笑对风雨,从容前行的豁达。 古诗文中常常借酒言事抒怀。杨慎在《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5)▲,▲”的词句中,借握杯把酒的谈笑,表达自己的历史观;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6)▲,▲”的词句中,借写饮酒来表现戍边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请再写出古诗文中与“酒”有关的句子(连续的两句):(7)▲,▲。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_____ .

⑵ 欲信大义于天下 ▲ _____ .

⑶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_____ .

⑷ ⑷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 4.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8分)

⑴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隆中对》节选自晋朝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B.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王冕和杜少卿是正面人物中的典型代表。

C.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恃才放旷、忌才多疑的杨修形象。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好学乐学、善学苦学的香菱形象。

D.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

编,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⑵班级开展《草房子》阅读活动,请从【甲】、【乙】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回答。(2分)

【甲】 秦大奶奶有两次落入学校边上的河水里,请分别写出她两次落水的原因。

【乙】 桑桑经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种行为。 我选做(▲)题,。

⑶如果要你以“见义勇为”为话题发表议论,下列出自《水浒》的故事哪个可以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陈述理由。(3分)

A. 血溅鸳鸯楼

B. 拳打镇关西

C. 误入白虎堂

D. 除恶蜈蚣岭

我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根据对话内容,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通知(只写正文,90字左右)。(6分)

下面是团委书记李老师和学生会主席余瑶的对话。

李老师:余瑶,上次学生会提出要在11月15日举办硬笔书法比赛,以提升同学们的汉字书写水平,现在工作进度怎么样了?

余瑶:李老师,我和宣传部的同学讨论了一下,决定分年级段进行比赛,每个年级设30个参赛名额。

李老师:那请你尽快写好通知,让同学们报名,报名点就设在团委办公室好了。 余瑶:好的,要不要规定报名截止日期?

李老师:11月5日就要截止,要为比赛场地和工具准备里留出充裕的时间。 余瑶:知道了,我马上去写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理解(53分)

(一)(15分)

余显斌

茫茫沙漠,蠕动着两个小小黑点:一个是猎人,一个是猎狗。他们被困沙漠,已经整整四天了。他们有肉干,可是,水已经不多了。不大的水囊已经见底,每喝一口,猎人的心中就会有一种绝望悄悄漾起,就像溺水的人,有种窒息的感觉。

这儿是北方大沙漠,千里纵横,沙砾无边。生命进入这儿,就如一蚁,随时有被天地捻碎的感觉。想到这儿,猎人忍不住浑身激灵灵打个冷战,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夕阳慢慢落下,浑圆,血红,十分壮观。可是。猎人已经没有了观看夕阳的兴致,他望着血红的地平线,仿佛听到了魔鬼的叫嚣,听到了死神的狞笑。

月亮升起,沙漠很静,被大天覆盖着,如洪荒世界。只有几颗星,在偷偷窥视着人间。其余的一切,都睡熟了。猎人嘴里打着鼾声,悄悄坐了起来,手腕一翻,亮出一柄匕首。眼光,锥子一般,扎向猎狗。他想下手。杀了猎狗,就用它的血为饮料,走出沙漠。他想下手,杀了猎狗,就用它的血为饮料,走出沙漠。即使不杀它,它也会渴死。他在心里安慰自己。

他举起匕首,又停下。这是一只灵性的狗,一次,在雪山上,他晕倒了,是它拖着自己,硬是从死亡边缘将他拖了回来:对它,他下不了手。可是,不杀它,

又怎能走出这沙漠呢?再说,今天一天,这狗都望着自己的水囊,明显的,它也感觉到水快没了:它可能在打水囊的主意。

他不断地给自己寻找着下手的理由,终于咬咬牙,再次举起了手。月光下,猎狗停止了鼾声,眼角滚出两滴泪水来,大大的,银钻一样。他心头一抖,匕首“哐啷”一声落在地上,抱住猎狗,泪流满面。

天,慢慢变亮,一轮烈日又暴晒在沙漠上。他和它,在沙漠上蠕蠕而动,小如两只蚂蚁。终于,他们不动了,都趴在那儿大口大口地喘息着。水囊中还有一口水,不,小半口。他舍不得喝,不到生命的最后关头,这水,就是希望。

猎狗突然耸耸鼻子,有气无力地叫了两声。见他不动,它跌跌撞撞跑过来。他一惊,心想,狗东西,果然来抢水了。可是,这会儿,他已没有了一点儿力气。

猎狗跑过来并没有抢水,而是撕扯他的衣服。他不动,动不了。他的心中,一股寒气透骨袭髓。这猎狗,看样子和他想的一样,想吃掉他,使自己活下来。他没杀它,看样子,它却准备咬死他。恐惧,灌满了他的双眼。

猎狗并没咬他,扯了一会儿,扯不动他。突然,它叼起水囊,转身跌跌撞撞跑了,跑向沙丘。

“停下!”他喊,声音如丝。

猎狗没停,转身望望他,仍朝沙丘跑去,一跌一撞的,喝醉了酒一般。 “停下,我——开枪啦——”他喊,用尽力气。

猎狗没停,仍在跑着,已上了沙丘顶。“啪”的一声,枪声响起,在空寂的沙漠上久久回荡。猎狗回过头,望着他,叼着水囊缓缓倒下。

击毙猎狗,他鼓起最后一点力气,移动着身子,一寸一寸移向沙丘。好在沙丘不大,他终于爬到沙丘上,顿时呆住了:沙丘后,有一片青草,青草中间,汪着一塘清泉。水塘很小,簸箕大,水面平滑,反射着阳光。

猎狗鼻子灵,嗅着水源了,来拖他,拖不动,就想了一法,叼走水囊,引他来追。可惜,没引来他,却引来了一颗子弹。

这东西,有灵性呢。

他跪下,抱着猎狗,号啕大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5期,有删改)

6.

7.(1). 在这里,生命就如一蚁,随时有被天地捻碎的感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猎人打着鼾声,悄悄坐起来,手腕一翻,亮出一柄匕首。眼光,锥子一般,扎

向猎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⑤段安排“狗在雪山上拖猎人”这一情节有何用意?(3分)

9. 请为这篇小说选一个合适的标题,结合小说内容和主旨,阐述理由。(5分)

A. 猎人与狗

B. 悔恨

我选(▲),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针对“做一个……的动作”之类的冗词赘字,如“拥抱”“接吻”“按摩”“点餐”。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尽皆“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媒体、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告示及平面媒体里,从口语内化为文字语法,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介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大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选自2015年01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肯綮(qìng):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②式微:

泛指事物衰落。

10. 下列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常见的“做一个??的动作(如“点餐”“按摩”等)”之类的冗词警句。

B. 无意义的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部将句子“拉长”的烦琐语言表达现象。

C. 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古义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D. 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

11. 阅读全文,分条概括“语言癌”产生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本文作者已在写作中作出示范。请从文中找出一

处能体现“优雅表达”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面是网友关于“语言癌”的言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观点并讲明理由。

(4分)

“语言癌”这种说法,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那顶多是讲话的小瑕疵,不是什么大毛病。那是一种语言习惯,哪能算什么“癌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分)

【甲】

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ruì)囋(zá)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祖:这里指祭祀。②响:回响,回声。③欲于次:参预在末座。 ④类:同是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囋(zǎn):叮,咬。

14. 根据《古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

分)

(1). 天之于民厚矣(▲)

A. 厚道,忠厚

B. 深广,深厚

C. 优厚,看重

D. 醇厚,味道浓


信任余显斌阅读答案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90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