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
时间:2019-05-27 09:58:37 来源:76范文网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 本文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阶段质量检测一(1-3单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B.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竭:缺,失C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 本文内容: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
阶段质量检测一(1-3单元)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B.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竭:缺,失
C.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D.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披:披着,穿着
解析:披:分开。
答案:D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敏于事而慎于言触槐而死
B.愿望子之志是乃圣人之过也
C.厚敛以雕墙今近焉,请以遗之
D.初,宣子田于首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B
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D.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解析:A项,“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项,“阙”通“缺”;D项,“匪”同“非”。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
A.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夫人禀五常
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解析:D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A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B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D
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4分)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孟子见梁惠王》)
(3)人谁无过,____________,善莫大焉!
(《左传?晋灵公不君》)
(4)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________________,不作瓦砾长存。(《史通?直书》)
答案:(1)小人长戚戚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过而能改 (4)宁为兰摧玉折
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愿老人能让他享受安乐,朋友能让他信任我,少年人能让他得到关爱。

(2)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二、阅读提升(55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0题。(16分)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获两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 瑕:缺点
B.恶名被于千载
被:遭受
C.韦昭仗正于吴朝
仗:依仗
D.窃撰辽东之本
窃:私下里
解析:B项,“被”的意思是“遮覆”“流传”的意思。
答案:B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项是(3分)(  )
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②不违忤以受害也
③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④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⑤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⑥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①③④D.②⑤⑥
解析:①是说人们痛恨邪曲小人,与“直书之难”无关。③是说如果“直书”,许多贼臣逆子、淫君乱主的罪行就会被公开,被万代责骂。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D
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
B.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
C.作者认为董狐是幸运的。他因受到孔子的赞扬,赵盾虽然不同意他对自己弑君的记载,但也没有刁难他,伤害他。
D.作者用张俨著《嘿记》,秘藏不宣;东晋孙盛写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晋阳秋》,以此来逃避灾祸,说明直书之难。
解析:C项,理解分析错误。董狐是幸运的,但不是因为孔子的赞扬,赵盾才不刁难他、伤害他的。
答案: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是判断句,注意翻译出判断语气。第(2)句重点是虚词的用法。第(3)句是一个长句,“足以”统辖到句末。
答案:(1)正直的行为,是人们所珍视的,是君子的德行。
(2)如果环境允许这么做就去做(直笔记史),如果环境不允许这么做却做了就会凶险。
(3)(人们从中)足够用来得知世道的艰辛,也了解了实录的难能可贵了。
(二)课外阅读(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20分)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子修道德
   修:修饰
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
C.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居住
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绌:排斥
解析:修:研究。
答案: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将问礼于老子②假仕于汉孝文帝
B.①居周久之,见周之衰②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C.①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其乘风云而上天
D.①去子之骄气与多欲②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解析:A项,①介词,向,②介词,在;B项,①助词,无实义,②代词,指代后面所说的内容;C项,连词,表修饰;D项,①连词,和,②介词,和。
答案: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前往周地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孔子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是一条龙,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说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解析:原文“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中的“史记”一词应理解为“史书记载”,而不能理解为司马迁的《史记》。
答案:D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2)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3)“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了解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好像就是龙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
“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
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排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排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9分)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
”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诌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有删改)
[注] ①梃:棍棒。②驺:文中指骑马驾车的随从。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解析:根据对偶句的修辞特点,“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项。“无度”作“兴居”的谓语,而不是作“狎昵”的主语或定语,故应断为“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排除C项。联系成语“日理万机”可知,“万机”作“不理”的主语,而非作“燕游”的宾语,排除D项。
答案:B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文中“正德”为年号。封建社会里,一位帝王可以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职责是掌管刑狱和巡察、缉捕。
D.“擢”表示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同样表官职提升的还有“陟”“超迁”等。
解析:乡试第一名称之为“解元”,会试第一名才是“会元”。
答案:A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士隆品学闻名。他在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耿直不阿。刘愉贪污、史宣滥杀无辜、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上奏弹劾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张士隆仕途不顺。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他调查薛凤鸣案之机,让薛女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入狱并贬官。
D.张士隆心系百姓。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解析:“都因……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错误,原文并未提及弹劾史宣和廖铠的结果。
答案:B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嫌隙,唆使侦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交付司法官吏审讯,(薛凤翔因此)被判处死刑。
(2)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了他的官职。
参考译文: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与同县的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相互勉励,以学问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张士隆)入京任御史。巡查河东盐政,弹劾除掉贪污的盐运使刘愉。创建正学书院,兴办文化教育。(正德)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上疏说:“陛下之前有逆贼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度,亲近行为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兵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宠爱信任内侍,搅乱朝纲。致使百姓困苦而盗贼四起,财物耗尽,军队疲惫。潜伏的灾祸在暗中蓄积,恐怕上天命授的大位不保。”没有回复。
出京巡按凤阳。织造宦官史宣(出行时)在车夫的前面放两根黄色的棍子,称为“赐棍”,常常用来打人,有被打致死的,从都御史以下无人敢过问,张士隆上奏弹劾他。又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正是他父亲廖鹏凌虐河南的旧习气。河南因为廖鹏招致民乱,廖铠又想祸乱陕西。(臣)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陕西民众的愤恨。
”廖銮,是廖铠所随从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诬陷他。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以巧言谄媚而得到宠幸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嫌隙,唆使侦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交付司法官吏审讯,(薛凤翔因此)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诉说冤屈,并在长安门外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薛凤鸣)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了他的官职。钱宁愤怒,叫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许完惩办案件偏私枉法。于是(他们)被关进钦犯监狱,贬张士隆为晋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张士隆)升任知州。世宗即位,下诏恢复他的原职,出任陕西副使。汉中地区的盗贼王大等人藏身于豪门大户,勾结回回制造叛乱。张士隆下令,藏匿盗贼的人将罪及妻儿,且不被赦免。盗贼无处容身,于是束手就擒被消灭。(张士隆)修筑堤堰灌溉田地千顷,百姓因此获利。(张士隆最终)死在官任之上。
三、语言运用(15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围绕“共享经济”提取5个关键词语。(5分)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先后出现,开启了我国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是社会上闲散资源的整合,与消费者的信息连接后,提供给消费者有偿使用,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目前,共享经济已渗透到交通、住宿、餐饮等多个领域,日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整合资源 信息连接 有偿使用 互联网 多个领域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对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垃圾围城的现象日益普遍,生活垃圾难以得到合理利用,缘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垃圾资源化要从垃圾分类做起。广大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是因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居民真正把垃圾分类做好,就可以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①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非垃圾难以合理利用的原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②习惯养成的艰难并非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的原因 ③居民把垃圾分类做好不一定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21.下面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内容,补充文段中的两处空缺内容。要求语意完整,句式连贯,语言简洁。(5分)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不断发展的历程。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神话、寓言等作品已具备小说的某些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志人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正式产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本、拟话本小说在宋元时期大量涌现,是中国古代小说继续发展的具体表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到了唐朝,传奇小说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小说已经成熟 ②长篇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先后问世,这是中国古代小说进入繁盛期的证明
四、写作表达(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②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③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④“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
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由四句名言构成。第一句孔子的话,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看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就达不到目的,只看见小利,就办不成大事。第二句孟子的话,意思是说:君王只要讲究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要讲利呢?第三句荀子的话,意思是说:道义在先私利在后的人是光荣的,私利在先道义在后的人是耻辱的;光荣的人经常通达,耻辱的人经常途穷。最后一句马克思的话,丝毫不回避利益,说明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道作文题,关键词语就是“义”和“利”,文章应当围绕“义”和“利”及其关系进行立意。
可从三个方面立意:①谈对“利”的思考;②谈对“义”的思考;③对“义”与“利”二者皆谈。不论从哪个方面思考,都应辩证地分析问题。具体论点:物质利益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基础;物质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动因;义利不可兼得,要舍利取义;人要有高尚的品质,不能见利忘义;道义不可丢,不义之财不可取;谈“义”必须落实到“利”的实际行动中去;在道义许可的范围内追求利益;为私利而毁公义是可耻的;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不顾道义追逐利益的人只会自食其果;等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 本文关键词:研读,讲义,选修,中国文化,试题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9220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模板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怎么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如何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格式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范例参考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开头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开头语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范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范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格式大全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_研读,讲义,选修,中国文化,试题《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大全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格式模板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免费模板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免费格式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格式如何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开头如何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免费范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免费范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免费参考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模板下载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免费下载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模板怎么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格式怎么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开头怎么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开头语怎么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模板如何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版高中语文讲义与检测试题(共36套新人教版选修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