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
三恶道
时间:2017-06-03 05:46:40 来源:建材加盟网

篇一:观念法门

【观念法门】 全一卷。唐代善导着。又称《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观念阿弥陀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叙述观、念阿弥陀佛之行相作法及功德。其内容分为三段,先示三昧行相,次示五缘功德,后劝人修行。注释书有证空之观念法门观门要义钞三卷、良忠之观念法门私记二卷、圣聪之观念法门见闻二卷等。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

比丘 善 导 集记

依《观经》明「观佛三昧法」一

依《般舟经》明「念佛三昧法」二

依《经》明「入道场念佛三昧法」三

依《经》明「道场内忏悔发愿法」四

依《观经》明「观佛三昧法」。出《观经》、《观佛三昧海经》

观阿弥陀佛,真金色身,圆光彻照,端正无比。

行者等,一切时、处、昼、夜,常作此想;行、住、坐、卧亦作此想。每常住意向西,及彼圣众一切杂宝庄严等相,如对目前。应知。

又行者若欲坐,先须结跏趺坐。左足安右髀上与外齐,右足安左髀上与外齐。右手安左手掌中,二大指面相合。次端身正坐,合口闭眼,似开不开,似合不合。

即以心眼先从佛顶上螺髻观之。头皮作金色,发作绀青色。一发一螺,卷在头上。头骨作雪色,内外明彻,脑如玻璃色。

次想脑有十四脉,一一脉有十四道光,从发根孔出外,绕发螺七匝,还从毛端孔中入。 次想前光,从二眉毛根孔中出向外。

次想额广平正相。

次想眉高而长相,由如初月。

次想眉间白毫相,卷在眉间,其毛白,外实内虚,出金色光,从毛端而出,直照自身来。如《观佛三昧经》(卷二意)说:「若有人,一须臾顷,观白毫相,若见若不见,即除却九十六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数劫生死重罪。」常作此想,太除障灭罪;又得无量功德,诸佛欢喜。 次想二眼广长,黑白分明,光明彻照。

次想鼻修高直,如铸金铤。

次想面部平满,无有唱唊。

次想耳轮垂腄,孔有七毛,光从毛内出,遍照佛身。

次想唇色赤好,光明润泽。

次想齿白齐密,白如珂月,内外映彻。

次想舌薄广长柔软。舌根下有二道,津液注入咽筒,直入心王。佛心如红莲华,开而不开,合而不合。有八万四千叶,叶叶相重,一一叶有八万四千脉,一一脉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百宝莲华。一一华上有一十地菩萨,身皆金色,手持香华,供养心王;异口同音,歌赞心王。行者等作此想时,除灭罪障,得无量功德,诸佛、菩萨欢喜,天神、鬼神欢喜。 又抽心向上,次想咽项圆相,二肩圆相。

次想两臂臃圆相。

次想二手掌平满,千辐轮相,十指纤长,指间网缦相,甲作赤铜色相。

又抽心向上,次想佛胸前平满相,万德之字朗然。

次想腹平不现相。

次想脐圆孔深相,光明内外常照。

次想阴藏相,平满由如十五日夜月,亦如腹背,平处无别。佛言:「若有男子、女人,多贪欲色者,即想如来阴藏相者,欲心即止,罪障除灭,得无量功德,诸佛欢喜,天神、鬼神好心影护,长命安乐,永无病痛。」

次想两髀膝,膝骨圆满。

次想二胫,如鹿王膊。

次想二足跟,如象王鼻。

次想二足趺高,如龟王背。

次想足十指长,指间有网缦,甲作赤铜色。

次想佛结跏趺坐相,左足安右髀上与外齐,右足安左髀上与外齐。

次想二足下平,有千辐轮相,辐辋具足,皆有光明,遍照十方剎。

从顶上下至足千辐轮相以来,名为具足观佛色身庄严功德,是名顺观。

又次想华座法。次想华台相。次想华叶,叶叶相重,八万四千重。一一叶上想有百亿宝王庄严,一一宝中,有八万四千光明,上照佛身。次想宝华,茎八面,一一方面,百千众宝庄严,放大光明,上下俱照。

次想华茎,下依宝地,地上众宝,皆放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照佛身,及照十方六道。亦想一切光明,照触行者自身来。作此想时,除灭罪障,得无量功德,诸佛、菩萨欢喜,天神、鬼神亦喜,日夜随身影护行者,行住坐卧,常得安稳;长命富乐,永无病痛。

准佛教,得见净土中事,若见但自知;不得向人说,即大有罪,横招恶病短命之报。若顺教门者,临命终时,上品往生阿弥陀佛国。

如是上下依前,十六遍观;然后住心向眉间白毫,极须捉心令正,更不得杂乱,即失定心,三昧难成。应知。

是名观佛三昧观法,一切时中,常回生净土。但依《观经》十三观安心,必得不疑。

又白行者: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日别十五遍,二年得一万;日别三十遍,一年一万。日别念一万遍佛,亦须依时礼赞净土庄严事。大须精进,或得三万、六万、十万者,皆是上品上生人。自余功德,尽回往生。应知。

以前明观佛三昧法。

《般舟三昧经》〈请问品〉明七日七夜入道场「念佛三昧法」。出《般舟三昧经》(一卷本意)

「佛告跋陀和: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能行是法,汝之所问,悉可得也。跋陀和白佛:愿为说之,多所过度,安稳十方;为诸众生,现大明相。佛告跋陀和:有三昧,名『定意』。学者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次〈行品〉(一卷本《般舟经》意)云:「佛告跋陀和菩萨: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发许。是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

立一念 信是法 随所闻 念其方

宜一念 断诸想 立定信 勿狐疑

精进行 勿懈怠 勿起想 有与无

勿念进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后

勿念左 勿念右 勿念无 勿念有

勿念远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饥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热

勿念苦 勿念乐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命 勿念寿

勿念贫 勿念富 勿念贵 勿念贱

勿念色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丑

勿念恶 勿念善 勿念瞋 勿念喜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经 勿念法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舍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识

勿念断 勿念着 勿念空 勿念实

勿念轻 勿念重 勿念难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浅 勿念广 勿念狭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

勿念亲 勿念疏 勿念憎 勿念爱

勿念得 勿念失 勿念成 勿念败

勿念清 勿念浊 断诸念 一期念

意勿乱 常精进 勿岁计 勿日倦

立一念 勿中忽 除睡眠 精其意

常独处 勿聚会 避恶人 近善友

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观平等 于一切 避乡里 远亲族

弃爱欲 履清净 行无为 断诸欲

舍乱意 习定行 学文慧 必如禅

除三秽 去六入 绝淫色 离众爱

勿贪财 多蓄积 食知足 勿贪味

众生命 慎勿食 衣如法 勿绮饰

勿调戏 勿憍慢 勿自大 勿贡高

若说经 当如法 了身本 由如幻

勿受阴 勿入界 阴如贼 四如蛇

为无常 为恍忽 无常主 了本无

因缘会 因缘散 悉了是 知本无

加慈哀 于一切 施贫穷 济不还

是为定 菩萨行 至要慧 超众行

佛告跋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修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彼,随所闻当念。去此十万亿佛剎,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以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外;不由在冥中,有所蔽碍故不见。跋陀和!四众常作是念时,诸佛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避,无所蔽碍。是四众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

佛言:四众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即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巨亿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在菩萨僧中说法;莫坏色。何以故?不坏色故,由念佛色身故,得是三昧。」

以上明念佛三昧法。

欲「入三昧道场」时,一依佛教方法。

先须料理道场,安置尊像,香汤扫洒。若无佛堂,有净房亦得,扫洒如法,取一佛像,西壁安置。

行者等,从月一日至八日,或从八日至十五日,或从十五日至二十三日,或从二十三日至三十日,月别四时佳。

行者等,自量家业轻重,于此时中,入净行道。若一日乃至七日,尽须净衣,鞋靺亦须新净。七日之中,皆须一食长斋。软饼、粗饭,随时酱菜,俭素节量。

于道场中,昼夜束心,相续专心,念阿弥陀佛;心与声相续,唯坐唯立。七日之间,不得睡眠,亦不须依时礼佛、诵经,数珠亦不须捉;但知合掌念佛,念念作见佛想。

佛言:「想念阿弥陀佛,真金色身,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在心眼前。」正念佛时,若立即立念一万、二万,若坐即坐念一万、二万。于道场内不得交头窃语。

昼夜或三时、六时,表白诸佛,一切贤圣,天曹、地府,一切业道,发露忏悔,一生以来,身口意业,所造众罪。事依实忏悔竟,还依法念佛。所见境界,不得辄说;善者自知,恶者忏悔。

酒、肉、五辛,誓发愿手不捉、口不吃;若违此语,即愿身口,俱着恶疮。或愿诵《阿弥陀经》满十万遍,日别念佛一万遍;诵经日别十五遍,或诵二十遍、三十遍,任力多少;誓生净土,愿佛摄受。

又行者等,若病不病,欲命终时,一依上念佛三昧法。正当身心,回面向西,心亦专注,观想阿弥陀佛;心口相应,声声莫绝;决定作往生想,华台圣众来迎接想。病人若见前境,即向看病人说。既闻说已,即依说录记。又病人若不能语者,看病人必须数数问病人见何境界。若说罪相,傍人即为念佛,助同忏悔,必令罪灭。若得罪灭,华台圣众,应念现前,准前钞记。

又行者等,眷属六亲,若来看病,勿令有食酒、肉、五辛人;若有,必不得向病人边;即失正念,鬼神交乱,病人狂死,堕三恶道。愿行者等,好自谨慎,奉持佛教,同作见佛因缘。 以前是入道场及看病人法用。

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一卷

依《无量寿经》一

依《十六观经》二

依《四纸阿弥陀经》三

依《般舟三昧经》四

依《十往生经》五

依《净土三昧经》六

谨依释迦佛教,《六部往生经》等,显明称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一一具如下五缘义中说。

问曰:佛劝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愿生西方阿弥陀佛国;又劝造阿弥陀像,称扬礼拜,香华供养,日夜观想不绝;又劝专念弥陀佛名,一万、二万、三万、五万,乃至十万者;或劝诵《弥陀经》,十五、二十、三十、五十,乃至一百,满十万遍者;现生得何功德?百年舍报以后,有何利益?得生净土以否?

答曰:现生及舍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准依佛教,显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 一者「灭罪」增上缘。

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

三者「见佛」增上缘。

四者「摄生」增上缘。

五者「证生」增上缘。

1言「灭罪增上缘」者:

即如《观经》下品上生人:一生具造十恶重罪。其人得病欲死,遇善知识,教称弥陀佛一声,即除灭五十亿劫生死重罪。即是现生灭罪增上缘。

又如下品中生人:一生具造佛法中罪,破斋破戒,食用佛法僧物,不生惭愧。其人得病欲死,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为说弥陀佛身相功德、国土庄严。罪人闻已,即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即灭。亦是现生灭罪增上缘。

又如下品下生人:一生具造五逆极重之罪,经历地狱,受苦无穷。罪人得病欲死,遇善知识,教称弥陀佛名十声,于声声中,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此亦是现生灭罪增上缘。

又若有人,依《观经》等画造净土庄严变,日夜观想宝地者,现生念念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又依《经》画变,观想宝树、宝池、宝楼庄严者,现生除灭无量亿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又依华座庄严观,日夜观想者,现生念念除灭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又依《经》观想象观、真身观、观音、势至等观,现生于念念中,除灭无量亿劫生死之罪。 如上所引,并是现生灭罪增上缘。

2又言「护念增上缘」者:

即如第十二观中说云:「若有人,一切时处,日夜至心,观想弥陀净土、二报庄严,若见、不见,无量寿佛,化作无数化佛;观音、大势至,亦作无数化身;常来至此,行人之所。」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如《观经》下文(意) :「若有人,至心常念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观音、势至常与行人作胜友知识,随逐影护。」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如第九真身观说云:「弥陀佛金色身,毫相光明,遍照十方众生;身毛孔光亦遍照众生;圆光亦遍照众生;八万四千相好等光,亦遍照众生。又如前身相等光,一一遍照,十方世界,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如《十往生经》(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如《弥陀经》(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如《般舟三昧经》〈行品〉(一卷本意) 中说云:「佛告跋陀和:若有人,七日七夜在道场内,舍诸缘事,除去睡卧,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真金色身;或一日、三日、七日,或二七日,五、六、七七日,或至百日,或尽一生,至心观佛,及口称、心念者,佛即摄受。既蒙摄受,定知罪灭,得生净土。佛言: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佛三昧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具如〈护持品〉中说。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依《灌顶经》第三卷(意) 说云:「若人受持三归、五戒者,佛敕天帝:汝差天神六十一人,日夜年月,随逐守护,受戒之人;勿令获诸恶鬼神,横相恼害。」此亦是现生护念增

篇二:六道轮回

佛教的生死观是六道轮回,意思是人死后要进入六道轮回,如果你上辈子修了十善,这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那你这辈子就可以投生入三善道。如果你不但不修十善,还干坏事,那你就会堕入三恶道。我先来说说我对三善道的看法吧。三善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这三道中,佛教说天道是最享乐的,说是衣来伸手一点也不过分,而且天道处处放着音乐,还有许多美食。其实我认为,天道也不一定很好,天道虽然物质丰富,但他们生命极久,而且每天都没多少事干,虽然在色界天的天人热衷于禅定,但禅定上个千百年应该也没有多少意思吧,所以我认为在天道不会有多大乐趣。人道没有天道那么多优越物质,而且人道还有不少痛苦,如生老病死,而天道寿命长,不会有生病之苦,所以人道的享受程度自然不如天道。但人道也有其优点,天道因为生活太享乐,所以天人不愿修行,无法成佛,而且死后极有可能堕入三恶道。佛教认为人道在这一点上比天道好很多,人可以通过修行而跳出六道轮回,甚至成佛,并且经常会有佛下界为人说法。但光条件好没有用,如果不修佛,还干坏事,那会照样堕入三恶道。关于人道的说法,佛教思想我没什么能说他错,但照现实状况来看,不少和尚不专心修行,甚至还会干出些匪夷所思的事,比如偷只鸡然后炖了吃等。

篇三:如何判断自己是从六道中的哪一道众生投胎转世的呢

如何判断自己是从六道中的哪一道众生投胎转世的呢?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或他人究竟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而来。关于这些习气,在《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二中有详细记载:

“外道谛听,彼人若从地狱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声嘶破,骡声、匆急声、怖畏声、高声、浅声,小心常怖,数数战悚,其毛数竖,梦中多见大火炽然,或见山走,或见火聚,或见釜镬沸涌,或见有人执杖而走,或见己身为鉾槊所刺,或见罗刹女,或见群狗,或见群象来逐己身,或见己身驰走四方而无归处,其心少信无有亲友。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地狱终来生人间。此智所知,非愚能测。

“外道谛听,彼人若从畜生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闇钝少智,懈怠多食,乐食泥土,其性怯弱,言语不辩,乐与痴人而为知友,喜黑闇处,爱乐浊水,喜啮草木,喜以脚指剜掘于地,喜乐动头驱遣蝇虻,常喜昂头、欠呿、空嚼,常喜拳脚随宜卧地不避秽污,常喜空嗅喜乐裸形,常喜虚诈异言异作,多喜绮语,梦泥涂身,或梦见己身于田野食草,或梦见己身为众蛇缠绕,或梦见己身入于山谷丛林之中。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畜生终来生人间,智者能知,非愚能测。 “外道谛听,彼人若从饿鬼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头发黄,怒目直视,常喜饥渴、悭贪、嫉妒,喜饶饮食,喜背说人,身体饶毛,眼精光赤,多思众食,贪乐积集不欲割舍,不乐见善人,所见财物其心欲盗,乃至得其少许财物即便欣喜,常求财利乐不净食,见他资产便生妒嫉,复于他财生己有想,见他受用便生吝惜,闻说好食心生不乐,乃至巷路见遗落果及以五谷,便生贪心采取收敛。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饿鬼中终来生人间,智者能知,非愚能测。

“外道谛听,若从阿修罗终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高心我慢,常喜忿怒,好乐斗诤,挟怨不忘,起增上慢。其身洪壮,眼白如犬,齿长多露,勇健大力,常乐战阵,亦喜两舌破坏他人,疏齿高心轻蔑他人,所造书论他人虽知语巧微密,亦有智力及烦恼力乐自养身。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阿修罗终来生人间,智者能知,非愚所测。

“外道谛听,若从人终还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人贤直,亲近善人,毁呰恶人,好惜门望,笃厚守信,乐好名闻及以称誉,爱乐工巧,敬重智慧,具惭羞耻,心性柔软,识知恩养,于善友所心顺无违,好喜舍施,知人高下,善观前人有益无益,善能答对领其言义,善能和合亦能乖离,善能作使宣传言语,于种种语能善通达忆持不忘,亦复能知是处非处。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人中终还生人间,智者能知,非愚能测。

“外道谛听,若从天中终生人间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为人端正,乐好清净,喜著华鬘及以香熏,乐香涂身,常喜洗浴,所乐五欲简择好者不喜于恶,喜乐音声及以歌舞,纯与上人而为交友,不与下人而为朋党,好喜楼阁、高堂、寝室,乐慈为道,含笑不瞋,吐言柔美,言语善巧令人喜悦,喜乐璎珞及好衣服严身之具,常乐出入行来畅步,所作精勤终不懈怠。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天中终生于人间,此智能知,非愚能测。

另外一个版本(白话文翻译):

世间所有众生的身体、长相,一切皆是因果,世人的身形相貌、言行举止、行动作为,没有一个众生是无「习气」的,每个众生的习气都由来有之,端看此人的外相、言行、动作就可以知晓,从六道中何处来。 ─佛陀─

习气就像大蒜的气味一样,即使将它碾碎了,洒上香水,也难以消除,物以类聚,众生也因习气群聚,制造共业。

从地狱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听他的声音,厮破的像驴骡在发声,声音很大,且匆匆吼唤又很暴捩急燥。

2、此人心常常是言而少信、多饶诳妄的,让人难以相信,像没有亲友似的人。

3、此人的长像丑陋、且不敬师长、不信正法。

4、不孝不义、无惭无愧心。

5、好行杀生事、常造作诸多恶事。

6、此人短命不得长寿。

7、见善难发菩提之心。

8、综观以上,这种人注定在死后再堕回三恶道中去。

从畜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此人神智闇钝,作人处事是愚蠢,又少智慧,无分寸,懈怠又懒惰。

2、多贪多食,不挑粗细(什么肮脏都吃,还洋洋得意无所谓).

3、个性是又拗又捩,讲话很唐突(率性鲁莽 )。

4、此人是身强力壮,常当负重(身强体状像条牛,搬重的东西刚好用) 。

5、喜欢交愚痴的人当知心好友(同具畜性的人)。

6、很喜欢蜷脚(畜道躺卧习性)。

7、随时随地就躺在地上,也不会去避开肮脏污垢。

8、喜欢裸体,不羞不耻(能不穿衣服,就不要穿衣服,没有羞耻心)。

9、心常虚诈,且异言诳语的。

10、妄说他人,谄曲不实(很会乱讲别人的不是,构造不实是非,且谄眛,心弯弯曲曲,很不实在不可靠)。

11、喜欢谋取他人的财物,且常爱抵债(债务想办法赖掉)。

12、此人见善不能发心,不信正法,常造不善十恶之罪。

13、这类众生已流浪生死往返于恶道中,经无量亿劫不可数岁月,于此世难得此人身,却仍是如此,因此注定死后仍再返回苦海,投生堕回畜生道中。这是外道非所能知的。

从鬼界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此人的长相是黑黑瘦瘦,面无光泽。

2、头发短恶,黄赤苍浪形状,褰鼻.怒目,眼白直视 (鼻子弯弯曲曲,眼睛凶凶的,露眼白,目光是直直的)。

3、常会觉得饥饿口渴,常想要吃东西。

4、个性甚为悭贪、嫉妒,怯怖于官 (怕作官的人)。

5、很执着邪见,回背说人(背地里说人,挑拨事非),道他长短(说人坏话).

6、具贪心,淫心,爱积聚钱财、物资,也不能割舍布施给众生(吝啬到极点)。

7、厌烦善良的人,不喜欢看见善事,只信邪事。

8、看见金钱、财物时,会起心动念不由自主想要去窃取。

9、心常的起贪心、偷盗心,永远不知道满足,若吃点亏则忿恨不已。

10、贪得一点钱财或便宜,心里就生出喜悦心;若贪不到钱财,就生出妒害之心。

11、这种人难肯发心,却信邪倒见,谄曲邪命、不修善法、不敬正法。(相信鬼神銮坛,自认带使命,向往祭祠、爱拜拜,喜到阴庙、銮坛求乩童办事,跪求祷告生利发财)。

12、这种人注定死后,会先堕地狱,经不可数岁月,再从地狱出来,再堕生成鬼身,如此轮转生死苦海中,无休无止。

世尊告诉外道人说:你们是邪命愚痴的迷惑人,不知道因果报应,也不知道什么才是良善,不知道上面所说的诸众生相。这些都是外道愚痴的人所不能知道的。

从非人修罗之身投生到人间的众生-

1、生在人世,高傲自大,我慢之心非常的强盛,不太信正法,偶进佛门,动机亦不单纯,较劲争斗,为利益破和合,损伤同门。

2、很喜欢忿怒(动不动就生气),很爱和人抬杠、斗诤。

3、心胸极为偏狭,很会挟怨记恨、憎嫉起恶 (很会记恨别人、挟怨报复,非要扳倒别人才罢休、憎恶别人,看不得人好,嫉妒心极重 ,因此常起恶心)

4、讲话谄曲不实在,虚虚诈诈的。

5、抵债谩人(赖债还会骂人)。

6、身长高大洪壮(又高又大又壮),眼白圆,怒齿疏包露(牙齿稀疏、牙齿尖尖、露在外面状),勇猛有力(孔武有力),心怀战阵(心里想的都是怎样去作战打斗,譬如喜乐野外生存战争游戏)。

7、常好争斗,瞋戾不休 (瞋恨心极重,没完没了)。

8、两舌破和(很会二舌搬弄事非,让人不和分离),用离间手断来拆开良善人的和睦。

9、轻视看不起贤良的人,反说贤人之长短,毁谤好人。

10、因为这些不善业,其人注定死后直接堕入地狱,无有出期,之后,再随业报生其它恶趣,再又生堕回来阿修罗道。

从人道中还复人间的众生(从人道中死后再生人道中)-

1、这样的人,个性贤良正直,亲近善友,性常有信,有忠有孝。

2、若有恶人,漫行非谤毁呰其人 (对此人胡乱编造是非,故意来毁谤此人),此人最终就是不会去对付这个毁谤他的人,此人怎会如此 呢?因为此人常为好惜门望,识羞识耻 (知道什么是羞耻心),是笃厚守信之人(厚道又守信用的人)。

3、乐好名闻及以称誉 (喜欢名声及被人称赞好名誉),其性工巧(技艺工巧很会),且敬重有智慧的人。

4、具惭愧心、心性柔软,对于给自己恩惠照顾的人,会知恩图报 (有机会会报答回去)。

5、对善知识的教导,其心顺且无违背。

6、有慈有悲、孝养父母、师僧和上、小心敬上(对师僧会小心敬奉)。

7、知人缓急处事有方(知道别人有急事会出手相助,做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

8、善能和合,常乐信佛 (深知和睦相处之道,喜爱佛法、相信佛法)。

9、好行布施,常生供养。

10、不耐于债,不负他人 (不愿欠人债务,不会背弃、背叛他人)。

11、少许财物,好习善事,接引于人,悉令安乐,不令有苦 (就算自己没有钱财(穷),也是一样学习善事,接引帮助别人,希望人皆获 得安乐,不愿见到别人有痛苦之事)。

12、像这样的人,作如是行为等,注定死后直生于天上,不会堕入地狱,再度还生人间,受大快乐,不受众苦,生生世世常获人身。

世尊说:外道人没有智慧且不善识人,这些见解也不是愚痴者所能见解的了的,也非凡夫所能测知,所能校量的。

从天界转生人间的众生

1、若有众生持五戒修十善,能得生天上受胜妙乐,当从天上退没而生于人世间时,长相端严,具正信正见,貌好殊妙,其人聪慧,乐好清净。

2、喜穿着华鬘,熏香涂身、常爱鲜洁,,好择贤良的人为友。

3、常乐于音声歌舞赞叹。

4、常乐高楼,不居在下 (爱住在高楼处,不愿住低下楼)。

5、为人作首含笑 (常含笑着)不瞋,有行有德 (生气的有道理,是有德性的),讲话是吐言柔美的,具善巧方便的,是出言诚恳的,让听的人都很相信欢喜,讲话不会伤人,有大智慧。

6、常乐好衣严身之具 (喜欢穿戴的很庄严) 。

7、此人有善,,乐欲出家。

8、若得为师就会精进修持清净律行,学习佛道,不爱世间名利,志求无上菩提。

9、如此之人,有智有慧,多劫修行,难可筹量,非心所测,非眼所观。此是贤良,见生受福,若修净戒,不久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很快成佛)


三恶道
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203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