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区域金融》周刊1206
时间:2019-02-09 12:00:51 来源:76范文网

《区域金融》周刊1206 本文简介:

(周刊)  2004-11-29要闻回顾2长三角2江苏省农行向南京19家民企集中授信11亿元2上海有望建立央行“第二分部”2浦东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台2上海外汇市场美元抛盘惊人2浙江绍兴农信社改革成效初显2沪上外资银行发力中间业务作为拓展重点2珠三角2广州天然气发电项目获开发银行贷款2佛山市商业银行6日

《区域金融》周刊1206 本文内容:

(周刊)  2004-11-29
要闻回顾
2
长三角
2
江苏省农行向南京19家民企集中授信11亿元
2
上海有望建立央行“第二分部”
2
浦东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台
2
上海外汇市场美元抛盘惊人
2
浙江绍兴农信社改革成效初显
2
沪上外资银行发力中间业务作为拓展重点
2
珠三角
2
广州天然气发电项目获开发银行贷款
2
佛山市商业银行6日正式换牌
2
星展银行率先进驻东莞
2
深圳成为全国外资银行盈利最好的地区
2
粤中行今年利润可达55亿
2
泛珠三角
2
亚洲开发银行将向中国云南省提供1.8亿美元贷款
2
昆明外资银行昨起获准申办人民币业务
2
香港保险业整体承保业绩明显改善
2
农行金穗卡电子报税在湘推开
2
工行福建分行个人网上银行国债业务系统顺利投产
2
中行澳门分行开办人民币银行卡清算服务
2
厦门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年底开禁
2
环渤海
2
农行北京分行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2
工行北京分行推出人民币一天个人通知存款业务
2
北京市商行“心喜”个人外汇理财推出第三期
2
中西部
2
世界银行和中国企业签署第一个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2
西藏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居西部首位
2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与7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
2
宁夏农信社不良贷款达11.2亿元
2
东北三省
2
亚行向辽宁供暖系统工程提供7000万美元贷款
2
辽宁省银行卡将统一取消“免费午餐”
2
区域观察
2
长三角金融联动亟待破题
2
理论研究
2
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2要闻回顾
长三角
江苏省农行向南京19家民企集中授信11亿元农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1日下午与南京市19家民营企业举行公开授信签约仪式,总授信额达11.22亿元。这是南京金融界历年来对民营企业集中授信最多的一次。这些民营企业中包括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宏图三胞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贺户外传媒、南京鸿国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据介绍,南京市民营企业近来出现了数量加速扩张、质量全面提高的新势头。上半年南京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29.74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1%;上缴税收24.9亿元,占总税收的30%。为此,近年来,农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把民营经济作为全行支持的三大重点之一,专门制订了相关的信贷政策、操作流程和服务措施,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目前营业部的民营企业贷款户已达96个,贷款42.3亿元,分别占总量的20%和21%。今年前10个月,农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新增贷款39.3亿元,其中投放到民营企业12亿元。(新华网
2004-12-01)
返回目录
上海有望建立央行“第二分部”
  11月29日,根据上海银行界传出的消息,继银监会分立之后,关于央行的又一个大胆设想浮出水面:把部分司局迁至上海,使上海成为央行的第二分部,而具体的设想尚在讨论阶段。据一位上海银行界消息人士透露,根据初步计划,央行部分司局将整体搬到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处办公,与后者共同组成央行二部的班底。(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12-1)
返回目录
浦东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台
11月30日浦东新区政府举办了“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政策推介会暨签约仪式”。推介会上,浦东新区财政局与三家社会担保单位签署了《浦东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合作协议》,相关银行代表与社会担保单位签署了《银保合作意向协议》,社会担保单位与贷款企业代表签署了《委托担保意向书》。据悉,经济总量占到上海市1/4的浦东新区现有各类企业6万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95%以上。浦东新区从1999年起积极会同有关银行和中投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工作上做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初步搭建了一个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融资平台。截至目前,新区财政已为近千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信用担保,累计贷款金额10亿多元,并带来了6亿元左右的税收产出。(国际金融报 2004-12-1)
返回目录
上海外汇市场美元抛盘惊人

随着美元在国际汇市不断创出新低,上海外汇市场连续数月波动频繁,美元抛盘十分惊人,个人结汇量也持续上升。从8月起,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个人客户结汇量连续大幅攀升,当月交易总额1.8亿美元,9月份环比提高17%;10月底,客户要求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交易量又猛增34%。有迹象表明,11月份的结汇增速仍在提高。据了解,这种现象在上海其他金融机构乃至国内其他一些城市也不同程度发生。中国工商银行截至10月末共办理结售汇业务75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三成。即期结汇量和远期结汇量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底,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储蓄存款余额836亿美元,同比下降3.8%。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从事国际业务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企业较为集中的远期结汇行为,更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达到一定层面,甚至在小范围已形成共识。一些专家认为,集中而且规模较大的兑换量,将使银行的外汇持有量迅速增加;一旦人民币升值,银行将面临亏损风险。
(证券日报 2004-12-1)返回目录
浙江绍兴农信社改革成效初显

在重塑农村金融体系的跑道上,绍兴农信社傲然居于全省前列。银监会绍兴监管分局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绍兴农信社负资产9.9亿元的历史“包袱”基本化解,通过新一轮增资扩股,资本金比原来增加9倍,不良贷款率首次降至5%以下,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信社改革成效初显。目前,绍兴、上虞、诸暨、新昌、嵊州等5家县(市)农信社所选择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已获准筹建。如无意外,今年年内均可顺利挂牌营业。同时,越城联社选择组建的统一法人联社方案也已获得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浙江农业信息网 2004-11-29)
返回目录
沪上外资银行发力中间业务作为拓展重点

随着我国对外资金融的逐步放开,沪上外资银行在对公人民币业务上采取了更为深入的策略。人民币业务开放较早的上海已经感受到了外资银行扩张的压力。据了解,沪上各外资银行普遍的做法是,将外汇和中间业务作为市场拓展重点,并根据自身经营优势,在对中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新一轮业务发展的重点行业。一些以提供机构客户服务见长的银行,如法国巴黎银行、荷兰银行等纷纷制定了重点拓展的行业以及下一阶段的服务品种,还有荷兰农业银行已提出将中国农业和食品工业列为重点支持行业,计划推出适合这些行业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业内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由于了解国际市场,外资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中间业务,如国际保函、各种开证业务等;同时其种类齐全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可以为企业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而这些服务,恰恰正是中资银行的软肋。(青年报
2004-11-29)
返回目录
珠三角
广州天然气发电项目获开发银行贷款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经委获悉,广州利用天然气(LNG)发电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支持。近日,广州珠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国家开发银行人民币资金借款合同》和《国家开发银行外汇借款合同》。国家开发银行将向广州珠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提供14.2亿元人民币贷款和7000万美元贷款,用于支持珠江天然气(LNG)联合循环工程发电项目建设,贷款期限均为15年。(
信息时报 2004-12-6

返回目录佛山市商业银行6日正式换牌

我国首例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收购区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案例———兴业银行收购佛山市商业银行即将在完成业务系统交割后换牌。记者昨日从银行业消息人士口中获悉,本月3日兴业银行将对佛山市商业银行系统切换交割,完成此项工作后,本月6日,佛山市商业银行的牌子将被兴业银行佛山分行的牌子所取代。由于兴业银行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佛山市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与换牌后开展的业务范围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在换牌经营初期,兴业银行将以稳定为主,不会有大规模撤并网点和人员进出。不过,兴业银行将考虑以原来的佛山市商业银行网点资源为基础,把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佛山周边城市,例如顺德等。(广州日报 2004-12-3)
返回目录
 
星展银行率先进驻东莞
12月1日,新加坡星展银行东莞代表处正式开业,该行成为首家进驻东莞的外资金融机构。据星展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黄钢城、星展中国区行长梁甜昭称,星展银行未来业务发展将主要放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和北京天津走廊三大地区。并准备在未来3年至4年内,将通过寻求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借助内地金融机构的的网点的方式,来全方位拓展中国的金融业务。这些业务包括企业银行、批发银行、资本市场以及零售银行业务。目前该行正在寻找到合适的伙伴后,将大力拓展信用卡市场业务。星展银行总部位于新加坡,是亚洲区内最具规模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并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市值达140亿美元。以资产值计,星展银行是新加坡最大的银行,而在香港位居第五大银行集团。该行在零售银行、财资市场、资产管理、证券、股票及债券融资市场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该行于1993年在北京成立第一家代表处。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立了4家分行,并在天津、福州和东莞等设立了3个代表处。其中上海、深圳分行已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南方日报 2004-12-2)
返回目录深圳成为全国外资银行盈利最好的地区
据深圳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头10个月,深圳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和各项贷款都增长了30%以上,在去年盈利超过3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创收更加喜人,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外资银行盈利最好的地区。据悉,深圳现有外资营业性机构26家,既有花旗、汇丰、渣打、恒生、东京三菱等国际知名的大银行在深圳设立的分行,也有香港中信嘉华、永隆、大新等中小银行。其中已有19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其中11家获得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资格牌照。资料显示,截至10月末,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达162.36亿元,实现收益9110.19万元。由于深圳是国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人民币业务已成为在深外资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深圳商报 2004-12-1)
返回目录
粤中行今年利润可达55亿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田晓韧在日前该行举办的“银企论坛”上透露,虽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目前已实现了业务规模和经营业绩的全面发展。中间业务增势迅猛,收益水平不断提高。增产负债业务有了根本性改善,不良贷款比率大幅下降到5.14%。预计全年可实现经营利润55亿元,创历史最好业绩。(民营经济报 2004-12-1)
返回目录
泛珠三角
亚洲开发银行将向中国云南省提供1.8亿美元贷款

亚洲开发银行3日发表声明说,亚行将向中国云南省提供1.8亿美元贷款,用于修建铁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亚行说,贷款将用于修建一条从云南大理县至丽江、长167公里的单向铁路,帮助该地区建立快速、安全以及环保的铁路交通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据称,这项工程还将通过中国国家铁路系统,更好地连通昆明、上海和北京,并通过与越南的港口和提议修建的新加坡至昆明的泛亚铁路相连,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地区合作。该工程总造价5.48亿美元,预计从2009年开始试运营,一年后开始商业运营。(新华社 2004-12-3)
返回目录
昆明外资银行昨起获准申办人民币业务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定和金融对外开放进展情况,从今年12月1日起,昆明、北京、厦门、西安、沈阳5城市的外资银行可以申请开办人民币业务,这意味着云南银行业对外开放业务迈出了新步伐。据介绍,目前,在昆明的外资银行机构共有两家,即1993年设立的泰国泰京银行昆明代表处(已于1996
年升格为泰京银行昆明分行)和1995年设立的泰国泰华农民银行昆明代表处。按照有关规定,这两家外资银行机构中,泰京银行昆明分行可申请开办人民币业务。泰京银行昆明分行目前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对境外机构、外国人、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同胞的外汇业务。(云南日报 2004-12-2)
返回目录
香港保险业整体承保业绩明显改善
香港特区政府保险业监理处11月30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香港保险业今年前三季度的整体承保业绩比去年同期有明显改善,一般业务的利润由去年的12.3亿港元升至18.59亿港元。(国际金融报 2004-12-01)
返回目录
农行金穗卡电子报税在湘推开
日前从农行湖南分行获悉,以辖内衡阳分行为试点,该行的金穗借记卡电子报税业务已经在省内逐渐推开,并已取得良好收益。据悉,从今年6月衡阳市金穗借记卡电子报税全面启动以来。截至目前,衡阳市已有14492户国税个人纳税户通过农行开立借记卡成功进行电子报税154252笔,金额达4600多万元;企业纳税户832户,报税482笔,金额达2227万元。预计此项业务今年将给衡阳分行带来手续费收入200多万元。(中国城乡金融报 2004-12-1)
返回目录
工行福建分行个人网上银行国债业务系统顺利投产

日前,工行福建分行个人网上银行国债业务系统顺利投产。客户可通过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办理记账式国债和凭证式电子记账国债的认购和买卖、国债托管账户的开销户、国债资金账户的指定、以及交易明细和各种债券信息的查询等业务。(工行 2004-12-1)
返回目录
中行澳门分行开办人民币银行卡清算服务
11月29日,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透露,日前,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已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澳门人民币银行卡业务清算协议书,澳门分行至此已具备为澳门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发行澳门人民币银行卡提供清算服务的各项条件。这是继11月上旬向所有人民币业务参加行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业务的清算服务后,中行澳门分行提供的又一项人民币清算服务。此举标志着中行澳门分行已获准为澳门各银行提供包括存款、兑换等在内的多项人民币清算,并可在澳门全面投入服务。该发言人还透露,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计划于12月上旬推出人民币银行卡。(国际金融报 2004-11-30)
返回目录
厦门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年底开禁

  
记者昨日获悉,按照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开放的有关协议,从12月11日起将对外资银行开放北京、昆明和厦门的人民币业务。有消息称,12月1日起银监会将受理这三个城市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申请。
据了解,人民币业务开放后,在服务对象上仍然有一定的限制,仅限于针对企业的对公业务和境外居民的对私业务,境内居民人民币业务则要等到2006年中国银行业市场全面放开以后。尽管如此,外资银行在厦门拿到人民币业务的牌照,对于中资银行以及厦门金融市场都将是一个“大事件”。从1983年汇丰在厦门设立分行算起,外资银行在厦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外汇贷款已经占厦门市场的1/3强;而据有关方面统计,厦门的三资企业也大约有1/3是外资银行引进的,这些企业与外资银行的关系密不可分。业内人士分析,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将有可能引发一部分外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从中资银行“外流”。

厦门晚报
2004-11-29)
返回目录
环渤海
农行北京分行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农行北京分行不断加大清收不良贷款力度,收到较明显效果。今年前三个季度,共累计清收不良贷款本金5.34亿元,同比多清收2.4亿元,完成总行下达任务的79.77%,同比多完成26.28%。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2.56个百分点。(中国城乡金融报 2004-12-2)
返回目录
渤海银行资本金将达50亿元
日前,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香港地区表示,总部位于天津的渤海银行将在2005年年初正式成立。同时,他首次向外界透露,正处于筹备冲刺阶段的渤海银行的注册资本金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中国金融网 2004-12-1)
返回目录
农行天津分行增储增加75亿元

记者日前从农行天津分行获悉,截至11月末,该行储蓄存款增加75亿元,占天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增量份额的97%,居天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近年来天津分行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该行机制优势发挥的作用,一是在社会上公开招聘100名客户经理,开办“社区银行”,建立客户理财工作室,将大众化服务与差异服务有机结合,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对低效网点的调整力度,提高网点单产,48家今年迁址进城网点一年时间各项存款增加50.96亿元。三是开展处级干部竞聘,使干部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经营管理理念更加适应市场化需求。四是营业网点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柜员制、自助银行的不断增加及多元化金融服务产品的整合,吸引了更多储户到该行来办理业务。五是强化内部管理,改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组织存款的积极性。(中国金融网 2004-12-3)
返回目录
工行北京分行推出人民币一天个人通知存款业务

为满足广大客户金融业务需求,工行北京分行继开办人民币七天个人通知存款业务之后,于12月1日新推出人民币一天个人通知存款业务。个人通知存款是指存款人在存款存入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存款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长短,划分为一天个人通知存款和七天个人通知存款两个品种。人民币一天个人通知存款须提前一天通知约定支取存款。最低起存金额为5万元,最低支取金额为5万元,存款人需一次存入,可以一次或分次支取。个人通知存款为记名存单形式,但存单上不注明存期和利率,开户银行将按支取时挂牌公告的相应利率和实际存期计息,利随本清。(工行 2004-12-1)
返回目录
北京市商行“心喜”个人外汇理财推出第三期  北京市商业银行推出的第三期“心喜”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于即日起至12月23日开始面向投资者销售。据悉,该产品有半年期、一年期、一年半期(两种)、两年期、两年半期、三年期(两种)、四年期及五年期共10个品种供选择。其中固定收益型产品期限较短,保本保收益,这3个产品的期限分别为:半年期、一年期及一年半期,产品的年收益率分别为2.25%、2.48%、2.58%。(北京青年报 2004-11-30)
返回目录中西部
世界银行和中国企业签署第一个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世界银行12月1日代表碳化基金和山西省晋煤集团签署了一项煤层气减排购买协议。根据该协议,项目开发商晋煤集团将采用几种新型的、国际上认可的技术对寺河煤矿升级改造,回收煤层气,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和效率。(中国新闻社
2004-12-3

返回目录
西藏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居西部首位
西藏自治区统计资料显示:10月末,西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63.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在西部十二省(市、区)中居首位。据了解,虽然西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势强劲,但总量与其他省(市、区)比尚有较大差距。西藏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仅相当于贷款余额最高的四川省的2.6%,就是较低的青海省,也比西藏高2.7倍。
(新华社 2004-12-03) 
返回目录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与7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

近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与武大、华中科大、中国地大、华中师大、华中农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大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据介绍,中行将对这些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基础设施提供授信支持,提供消费信贷、个人理财及涉外金融等服务。目前,该行对大专院校的授信余额已超过10亿元。在今年助学贷款中,已为2万名学子发放近1亿元助学贷款。(湖北日报 2004-12-03)
返回目录
宁夏农信社不良贷款达11.2亿元
  来自宁夏农村信用社的统计表明,到10月末,宁夏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11.2亿元,其中,各市县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拖欠贷款4.85亿元,形成不良贷款0.69亿元。据介绍,仅贺兰县的各级乡镇就累计拖欠贷款360万元,基本成为了不良贷款。(人民日报 2004-11-30)
返回目录
东北三省
亚行向辽宁供暖系统工程提供7000万美元贷款

记者2日从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获悉,亚行新近批准了一笔金额为7000万美元的贷款,用于帮助中国辽宁省改造其燃气和供暖系统,通过开发利用煤层气来改善该省的环境。这个项目将对辽宁省六个城市的燃气和集中供暖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并关闭小型燃煤锅炉,以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据称,辽宁省政府是项目的执行机构,并计划在2009年3月完工。(新华网 2004-12-2)
返回目录
辽宁省银行卡将统一取消“免费午餐”
近日,据辽宁省银行同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辽宁省即将出台一份《银行卡业务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将主要从借记卡收费、年费和POS终端收费三个方面对辽宁省银行业进行规范。届时,对于一些服务免费的商业银行,银行同业协会将会责成对方尽快召开董事会,在今年年底确定并执行收费标准,这意味着银行卡的“免费午餐”将被统一取消。
(中国社会报 2004-12-2)返回目录
区域观察
长三角金融联动亟待破题
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16城市银行合作和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讨会”上,来自16城市的银行界人士对银行间现存的“银政壁垒”表示出了忧虑,为了改变金融合作在长三角区域联动中相对滞后的局面,他们寄希于从“银政壁垒”上得到突破。
打破“壁垒”为当务之急
  所谓“银政壁垒”,是指由于行政区划、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垂直管理所造成的金融资本割裂状况。
  中国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范钦书认为,目前建立长三角区域性银行经营框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银政壁垒”。
  据介绍,随着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跨地区经营及合作日渐增多,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也初具规模,在市场推动下,国有银行正积极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性银行经营框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谋求突破地域限制,提供跨区域的金融服务。
  范钦书坦言:“长三角地区一直存在金融资本断裂的状况。目前沪苏浙三地的银行基本上是分割独立经营的,各自为政,没有一套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行政区划、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垂直管理恰恰是形成“银政壁垒’的三大因素。”
范钦书以国外经验为例,提出要消除行政壁垒。她认为,“拆除各种行政壁垒,把市场范围边界尽力扩大,这是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必然要求,金融资源只有在更广泛的领域流动和选择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信贷与产业政策的调整
在间接融资占主导的金融体系下,产业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贷政策与其之间的协调程度,信贷政策是产业政策的真正执行者。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余静波提出,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使之有效发挥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快速变迁的长三角区域而言,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更具特殊意义。
  针对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各家银行在信贷政策上纷纷主动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余静波指出,建立有效的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机制,需要政府、金融界等各方面的努力,政府要做好产业的整体规划,金融业也要主动参与区域性产业政策的决策实施过程,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产业规划,在信贷政策上主动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积极发展票据市场
  从目前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各类金融市场在形式上都相对健全,如证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一般来说,金融市场都是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票据作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其发展的缓慢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一步做大该区域金融市场。
  扬中市农村信用联社的王雪梅对此深有体会,“目前我国票据法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都明确规定,只能签发、承兑、贴现、再贴现和转让在真实商品交易基础上产生的商业票据,还不允许商业本票的签发和流通,这就是为区域票据市场提供了很大空间。”
兴业银行无锡支行的缪辉表示,现在的票据市场中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票据业务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风险集中、资金周转快等缺点,故应采用专业化经营模式。但目前的票据业务,在整体上看,仍属于分散基础上的集中,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业务还分散在商业银行各网点,汇票的鉴别、查询、审查、放款和到期收款等操作也多由经营网点经办。
返回目录
理论研究
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郑巧容 吴光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各种形式的金融危机接连不断,以巴林银行倒闭为代表的微观金融风险事件和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金融体系困境、墨西哥货币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为代表的宏观金融风险,在全球引起了对金融风险的普遍关注和警惕。在我国先后发生了中农信、广国投倒闭事件,德隆和南方证券等事件,给中国人上了一堂严峻的金融风险课。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重要的不稳定因素。也成了金融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温州为对象,从微观层面,从市场和实践角度分析金融风险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市场工具和内控机制来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
温州,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温州地方经济迅速发展,以个体私营经济为基础的“温州模式”闻名遐迩。温州企业8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其产值占总产值的90%以上。温州有160万人在国内经商办厂,有50万人在海外创业。近几年来,温州金融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不良贷款率从1999年的近12%下降到2003年的2.37%,已经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见表1)2003年全市信贷资产质量实现“双降”目标,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1.03亿元,比年初减少9.29亿元,不良率2.37%,比年初下降1.9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不良率为2.22%,股份制银行2.26%,农村信用社3.37%,城市商业银行也只有8.82%,均比年初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明显好于全国及本省平均水平。全市银行、信用社帐面利润26.81亿元,银行资产年利润率1.4%,正式员工人均年利润超过20万元。与全国情况相比较,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比各自系统平均水平高2至3倍。但我们对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仍不能掉以轻心。

1
温州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化:1999-2003
项目
年份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不良贷款余额(亿元)
51.99
50.03
44.68
40.32
31.03
不良贷款率(%)
11.41
8.56
6.51
4.35
2.37
资料来源:温州市人民银行统计资料,2003
一、一般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类型
常见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可归结为以下六类: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借款人不能依约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源于借款人的不良表现,或是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是因为借款人不愿履行事先约定的合约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又称违约风险。客户违约将危及银行正常的清偿能力。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的市场价格和流动性变化给银行造成的风险。根据交易工具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其中利率风险尤为重要。市场上所有的借款方和贷款方都面临利率风险:在以浮动利率计息的情况下,贷款方在利率下降时面临收入降低的风险,借款方在利率上升时面临成本增加的风险。市场利率的波动将会使借贷双方都面临收入和支出的变动风险。作为贷款方的银行,利率波动将直接导致银行资产价值变化,使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受到威胁。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没有足够的现款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使银行信誉遭受损失而形成的风险。直观地看,流动性风险就是资金危机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流动性是银行的一种资产,一旦出现丧失信心、货币危机等状况都能产生银行流动性危机,最终可能导致银行倒闭。
4、结算风险。结算风险指不能按期收到交易对手支付的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而造成的损失。结算风险可能由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下降引起,也可能由银行间清算系统失灵引起。由于外汇市场涉及两国货币和市场,同时在交易时间和制度上存在差异,结算风险在外汇交易中表现最为突出。
5、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指金融机构因信息系统或内控机制失灵而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一般由人为的错误、系统的失灵、操作程序发生错误或控制失效而引起。
6、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指金融机构签署的交易合同因不符合法律或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而不能得到实际履行,从而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隐藏在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中,只要风险是由法律变化引发的,就可以归纳为法律风险。它包括合同文件的签署是否具有可执行性,银行是否将自己的法律和监管责任以恰当的方式转移给对方或客户等。法律风险随着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进入新的、不熟悉的业务领域,收入来源多样化而变得日益突出。
二、温州市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表现
1、融资渠道单一。温州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300多家,从业人员近15000人。全国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9家已进驻温州,剩下光大银行也在积极争取市场准入。金融业不断扩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与温州活跃的市场经济环境不相称的是温州相对狭窄的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没有外资金融机构,利用外资的规模很小。除了发达的信贷市场外,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基金融资、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和保理业务等直接融资市场尚未形成。金融机构由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阵容构成,其中银行业较为发达,保险、证券相对落后,没有信托机构。温州经济对银行信贷的过分依赖,以及温州经济的相对集中,服装、皮革等轻工行业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使温州商业银行承担了融资市场的系统风险,一旦行业不景气,遭遇调整,整个市场风险便转移给了商业银行。
2、信贷方式单一。银行发放贷款首先考虑的应是还款意愿,其次是还款能力,最后才是抵押物。在温州恰恰倒过来,有70%以上发放的贷款采用抵质押方式。银行最看重的是抵押物的价值,从抵押物价值上,寻求贷款信心。其次可能是还款能力,最后是还款意愿。抵押物以房产为主。经济繁盛时期,房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从而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而大量银行资金的介入,会进一步加快资产价格的膨胀和泡沫的产生。一旦泡沫破灭,抵押物大幅度贬低,就带来银行的大量呆账坏账,不仅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更危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图1
温州商业银行信贷方式变化:1998-2003 资料来源:温州市某银行
此外,由于抵押物的价值存在一个评估环节,这就为投机者打开了方便之门。抵押物可以高估,也可以低估,可以是物有所值,也可以是物无所值。商业银行难以区分哪些评估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抵押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获得信贷资产的价值补偿。而贷款对象为了追求替代作用——以低劣的抵押物换取宝贵的信贷资金,以不动产替换流动性,最终将风险嫁接给银行。
3、农村资金向城市积聚。近几年来,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温州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不断向市区、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城市区域信贷份额从1998年的36.16%上升到2003年的47.83%,使本已资金紧缺、发展乏力的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雪上加霜,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农村资金通过系统内调配、邮政储蓄等途径大量进入城市,既是一种信贷集中,又是一种支农削弱。这种风险既动摇了社会稳定的基础,破坏了信贷市场的平衡,又增加了央行的资产风险和财务负担。图2
温州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区域变化:1998-2003 
资料来源:温州市某银行
4、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下.近年来,温州市银行信贷规模呈倍数扩张,信贷领域出现了部分结构性买方市场,市区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名牌龙头企业和一些新拓展的信贷业务一般都执行下浮利率。各家银行的信贷客户群体雷同,当企业或项目前景看好时,各家商业银行都争先给予授信,缺少贷款的跟踪调查和同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同业竞争以相互压低利率价格为主要手段,资本的逐利性不强,信贷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益下降。自1995年以来,贷款投放增长率一直高于GDP增长率,2002年温州市贷款增长率为31.7%,GDP增长率为13.83%,贷款增长率高出GDP增长率17.87个百分点,信贷产出弹性仅为0.44。
表2
温州市信贷产出弹性:1995-2002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信贷产出弹性
0.86
0.86
0.57
0.44
0.35
0.42
0.66
0.44

图3
温州商业银行GDP增长与信贷增长变化:1980-2002 
资料来源:《温州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5、资金外流形势严峻。2003年温州市商业银行通过新增贷款和净结汇两种途径共向社会供应货币768.4亿元,当年存款和现金净投放增加426.2亿元,两者相比,有342.2亿元的差额货币供应没有留在本地。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工业原料、能源和建材等物资流入的购销货款相应净流出,另一部分就是当年各种渠道的资金外流,包括:温州人在外地的实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教育费用等消费支出和在温州务工人员的收入汇出,上缴的上级财政净收入,保险、证券等行业投资的资金上划和电信、电力等行业内部的资金上存等。其中,企业外迁和房地产投资是社会资金外流的主要形式。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20多个省份的近100个市、县到温州招商引资,资金外流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资金外流,一方面反映了温州市投资环境相对还不理想,特别是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温州民间资金理性地寻找外地更大的利润空间。但银行直接参与资金外流的情况较少,2003年全市的异地贷款和贴现共16亿元,只占全部贷款的1.2%。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本地贷款企业的异地运用而流出,因难以区分何为自有资金、何为信贷资金而难以监测和控制。
6、经营风险。2002年3月,温州开始利率试点改革,内容包括三项。
(1)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改革同步进行,存贷款利率都可以在法定利率基础上浮动。各类贷款利率在实行差别利率的基础上最高可以上浮100%,最大下浮幅度为10%。
(2)银行机构贷款利率可以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浮动。各类贷款利率可以上浮50%,最大下浮幅度为10%。
(3)各类逾期贷款实行同期限档次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加罚利息的上限利率管理,上限利率为同期档次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100%,各金融机构的贴现利率以人行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实行上下浮动,下限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再贴现利率基础上下浮20%。
2002年底,温州绝大多数银行效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银行净利息收益率首次出现下滑。净利息收益率是衡量传统业务赢利能力的指标。银行传统业务的赢利能力受到挑战。发展中间业务,寻找新的收益渠道,提高商业银行的赢利水平,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7、信贷结构风险。在温州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结构中,存在信贷结构失衡信贷资金向大户集聚、向房地产行业集聚等现象。特别是在近年的信贷扩张中,针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地产业和重点企业的银行同业信贷竞争非常激烈,大量资金向少数贷款大户集中。据温州市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统计,2003年温州市最大100名贷款大户的贷款余额为312.9亿元,占全市本外币贷款的23.7%,其中32户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户为房地产公司,合计占六成。2003年12月末全市房地产贷款余额329.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1%,比年初增加112.4亿元,其中开发类增加53.9亿元,消费类增加52.1亿元,委托类增加6.4亿元,合计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29.5%,增幅比各项贷款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而且投向实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中,也有一部分被挪用于征购土地、购建厂房或转手于本地及外地的房地产开发。一些银行为了开拓信贷市场,降低了对房地产信贷的审核要求,在房地产信贷投放中,土地使用权证的双重抵押现象、信贷资金移用到“四证”不全项目的情况、提前办理按揭贷款等问题比较严重,风险隐患较大。
图4
温州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业变化:1998-2003 资料来源:温州市某银行
8、交易对象风险。在银行信用经营过程中,企业逃废债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特征如下:逃废债企业多为私营企业。外逃的企业,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一个时期赚了钱,就头脑发热,脱离自身实力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甚至办酒店、开桑拿,搞长期投资,贷款拆东墙补西墙。一旦经营陷入困境,全家逃之夭夭。私营企业因个人随意决策,失误多,股份制企业各股东可相互制约,决策失误少,外逃现象很少。
逃废债贷款多为保证方式。外逃的企业主往往都是保证贷款多才外逃。对外逃者来说,因为没有财产抵押给银行,就少了一份牵挂,说走就走。企业外逃的保证贷款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1)保证人的代偿能力明显不足。借款人外逃后,贷款就无法收回,这在逃债企业中得到集中的体现;(2)保证人也玩“空手道”。保证人为他人保证债务时,往往自身已经有高额负债,保证人的厂房等有效资产大多已抵押给了其他银行;(3)连环保,互相保。逃债企业中许多是皮包公司,本身并没有多少的财产可供抵押,因此一些“同病相怜”的企业就采取连环保,互相保的保证形式。由于银行未能严格把关,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企业的这种行为,结果出现一家逃,大家都逃的局面;(4)保证人不具有主体资格。对于保证人首要的是具有合格的主体资格,否则代偿能力再好也是没用。在逃债企业中,保证人主体资格不合格的屡有发生。如一保证人为他人保证贷款,保证合同签约时间为1997年1月16日,而保证人在1996年5月份就被工商局注销了《工商执照》。
多头贷款容易发生逃废债。多头贷款是企业逃债的前奏,在逃债企业中多头贷款的企业占比较高。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用“十个桶,九个盖”的办法,利用多头贷款来掩盖其不堪一击的财务危机,一旦这条路走绝了,只能逃债。
9、房地产贷款风险.1998年以来,温州城市居民以户为单位,至少有1/3居民有意或无意卷入炒房热潮。刚开始,房地产市场比较低迷,一些开发商卖房子都是推销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人们碍于人情面子买下了房子,没想到赶上了全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的大好机会,带来温州房市的蓬勃发展,使原来的房子成倍上涨,尝到甜头,无形之中就卷入了炒房者的行列。如一套房子原价60万,炒房者只需支付首付款18万,就拥有了房子的处置权,过几个月或1年在二级市场抛售,可以赚10多万元,收益率高达80-90%甚至100%。通过这些人的口碑相传,使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支付首付—按揭贷款—期房转卖—滚动投资”是温州投机“炒房”者普遍使用的炒房模式,依靠银行贷款短线操作,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时运作十几处房产,一旦一个环节跟不上,就会引发较大的还贷风险。图5温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1992-2003 资料来源:温州市房管局
房地产业与其它产业不同:一是在其开发过程中需要从金融机构融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开发的项目出不了手,被套住的多半不是房地产商而是银行。据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二是房地产业的产品不仅可以用来消费,而且可以用来经营,甚至可以像股票那样在地产市场上炒作。正是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比其它产业更具风险性,一旦这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并急剧释放,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三、集团企业贷款存在风险黑洞
1、信息严重不对称。集团企业好比大牌明星,众多的商业银行好比追星族。凡是集团客户,各家银行都趋之若骛,若能获得明星的青睐便激动不已,至于明星是否品行不端,都不重要。
集团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已成了普遍现象,与银行之间信息极不对称。银行的一般客户经理与大企业在层次上不对等,大企业与银行高层主管接触多了,对银行的客户经理不当回事,不愿意向其提供信息;而银行的高层主管又不可能像客户经理一样天天往企业跑,收集企业信息。因此,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动向对银行来说,犹如黑洞,看不清,摸不透。企业信用评定,财务报表企业爱怎么填就怎么填,没人审查,也没人核实。银行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委曲求全。
此外,银行同业间缺少高效的协调沟通机制,一家企业的多头贷款、关联企业的分头贷款现象比较普遍,使一些企业套取信贷资金,影响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和安全运行。
2、责任人缺位。凡是集团企业贷款,一般都是额度比较大,决策权都不在经营行,上收到上级行或更高级别的管理行。如正泰集团,温州农行、工行、建行3家银行联合授信100亿元,这100亿元的贷款授信行为实际上都是这3家银行总行作出的,温州没这么大的贷款审批权。贷款的决策也不是某个责任人作出,而是贷款审查委员会集体表决的结果。因此,贷款若发生风险,从乐清支行到温州分行到浙江省行到北京总行每一级都有责任;同时,也没有一级机构需要负具体责任,没有一个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对贷款负责,都是集体责任。因此,集团企业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如“农凯系”、“德隆系”,一旦爆发,就是大风险。
3、对借新还旧、收回再贷的贷前调查形式化。信贷员在发放贷款前,对借款人的资信能力、借款用途、经营情况、还款时间及来源等进行调查,对抵押、担保实力和情况进行核实,测定贷款的风险程度,是确保贷款营运的合法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重要手段;贷前调查也是发放贷款的一个重要程序。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这道重要程序经常被疏忽或失查,而流于形式马虎地走过场,有的连形式都不全或者干脆没有。信贷调查马虎、失实是形成贷款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许多不良贷款的形成,是由于调查不实或调查虚假而造成的。
信贷人员做贷前调查停留在看报表、听集团企业介绍上,企业说什么调查人员记录什么。信息资料收集渠道单一,偏重于借款人自己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忽视与借款人有关的供应商、客户、行业协会、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而集团企业提供的信息往往是不正确的,如果信贷员只满足于应付有关风险度测算,而不是脚踏实地去分析贷款风险情况,就有可能被企业刻意操纵。对一些借新还旧、收回再贷的贷前调查往往容易满足于经验,面对企业发生的变化不能及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查不到要领。
4、信用评定机械化.温州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基础是集团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按照统一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信用等级确定(见表3)。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一般设履约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客户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五大类,按百分制根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和所需的相关资料计算得出相关指标分值,前四类为财务指标,权重在90%以上,最后一类为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占比不到10%。按得分高低,企业信用分为AAA、AA、A、B、C五个等级。银行根据评定的企业信用等级,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将客户划分为市级优良客户、优良客户、一般客户、限制客户和淘汰客户,核定贷款发放标准。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重财务指标,轻动态分析,过于强调财务因素,如资产负债率、利息偿付率、到期信用逾期率、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经营业绩等定量分析,对其行业、市场、产品、管理等定性分析缺乏调查评估。在国内,企业财务报表虚假已是公开的秘密,连经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部门审计过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都是假的,非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虚假程度更可见一般。将这些数据作为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前提就不可靠了,得出来的结果更靠不住。
在实际工作中,按照企业等级评定办法,即使是AAA级资信企业,可能已缺乏成长性和竞争能力,正步入衰退期,不一定都是优良客户。相反,许多资金实力雄厚,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投入期的经营亏损,而被评为B、C级或淘汰类客户,严禁信贷进入。信用评级的机械化,使银行对一些大集团企业、大项目的贷款投入往往只看表面现象,被一时的繁荣所迷惑,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要作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除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外,更要分析企业的成长性和核心竞争力。
5、贷后管理简单化。贷后管理存在监控不到位、风险预警不严密等问题,贷款发放后,对借款人资金运用情况没有进行跟踪管理和有效监督,对贷款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借款人外逃以后,一些信贷员还搞不清自己发放的贷款被借款人用在何处。贷后检查不严是造成风险加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6、对集团企业品质缺乏调查。温州许多企业主的观念是“花钱为了赚钱”。在这种利益观驱动之下,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如逃债企业中,有的大搞非法经营牟取暴利,为了搞到某种独家经营,向有关领导行贿,一旦被发现,为了避免司法追究,逃之夭夭。企业的本质也就是业主的思想本质、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在温州许多企业主赚了钱,甚至于没有赚钱,就大搞享乐,生活腐化,最后是不务正业,企业亏损,唯逃了事。
四、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现有措施
1、实施联合制裁制度。为了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2002年初温州市人民银行制订了《温州市不守信用企业通报试行办法》。金融机构将不守信用企业名单报送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列出企业名称、贷款卡号码、欠贷额和法定代表人姓名等要素,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根据通报制裁的标准对报送企业名单进行核实,并提交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审议。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最终审定不守信企业名单,发文通报温州市各级金融机构,进行联合制裁。对不守信企业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做不良记录,暂停或吊销企业贷款卡,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不得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和票据贴现,从严管理现金支付。被通报的不守信企业如另立法人,各金融机构对新开办企业不予开户,对由不守信用企业的法人代表担任主要负责人的新企业,各金融机构不得办理信贷业务。
在金融联合制裁的基础上,通报工商、财税、法院、公安、外事等部门,争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司法部门的支持,联合给予司法、行政等综合制裁:建议工商部门不予批准新办企业,不通过工商年检,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建议财政部门不予以资金支持;建议外事、公安部门停止审批该企业负责人出国出境手续;建议司法部门加大打击逃废债行为的力度。
不守信用企业通报办法的实施,有效防范了企业道德风险,遏制了企业逃废债行为。
2、实行信贷资产质量奖惩制度。信贷资产质量奖惩制度对信贷资产质量实行调查、审查、审批、经营主责任人制度。调查主责任人对报批信贷业务贷前调查的真实性负责;审查主责任人对审查的信贷业务的合规合法性负责;审批主责任人对信贷业务负审批责任;经营主责任人对有权审批人审批的信贷业务的贷后监管,债权保全和本息收回负责。并对调查、审查、审批和经营环节的主责任人和责任划分比例进行了明确界定,规定对新发生不良贷款,以本金一定比例计罚。一般情况调查岗30%,审核岗20%,决策岗50%。
经济处罚一般从发生不良贷款的当季后第一个月开始,每月兑现,不得挂账。不良贷款从处罚起一年内收回贷款本息,罚款全部予以退还,超过1年仍未能收回贷款本息的,予以一次性处罚。超过一年以上收回的不良贷款,对责任人的罚款予以一次性的返回,返回金额不超过该笔贷款的原实际处罚金额。罚款收入做为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信贷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信贷人员违规、违法发放贷款或操作管理不当,造成风险贷款的,予以吊销信贷上岗证;造成较大风险贷款的,除给予重罚以外,要予以调离信贷岗位,以后也不得从事信贷工作。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和表内贷款利息收回率达不到要求的,有关责任人要解聘下岗清收。
温州的信贷资产质量奖惩制度目前还存在处罚严厉、激励不足、考核不科学的问题。信贷人员承担了包贷包收、终身责任追究的高风险,但并没享受到相应的收益,激励方式基本上属于一次性物质或精神奖励。考核偏重于收贷、收息等指标,忽视了对信贷人员市场营销能力、金融创新能力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实行“三包一挂”制度。“三包一挂”小额贷款营销制度是面向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的、单笔贷款金额50万元以下、用于生产或经营周转的贷款。“三包一挂”营销机制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信贷人员收入与营销贷款数量、收益挂钩,信贷员对每笔贷款要“包发放、包管理、包贷款本息按期收回”。根据信贷员的贷款发放总量、贷款不良率、利息回收率等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水平对信贷员进行等级评定,依据评定结果确定其可营销的小额贷款最高数量、利息返还比例等指标。
“三包一挂”小额贷款营销制度对信贷员发放贷款实行报备制,在贷款允许限额内由信贷员自行确定是否发放小额贷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商业银行每年从信贷员上年应得奖励中提取一定比例做为风险抵押金。对贷款逾期达到一定时仍没收回、且经有权部门评定形成损失的,信贷人员要承担贷款本息损失部分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从信贷员的风险抵押金和奖金、奖励等收入中扣除。小额贷款利率上浮超过基准利率10%部分的利息收入可按一定比例由信贷员个人提成。
但信贷决策权并不是越分散越好。“三包一挂”贷款营销制度虽然降低了信息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提高了代理成本。
五、加强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政策建议
1、建立委托贷款交易中心,疏导民间资本流通,为民间借贷搭融资平台。据温州市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4月温州市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816.27亿元,比上月减少6.23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和城乡居民定期储蓄存款降幅最大,两项合计下降了近20亿。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87.5亿元,同比少增近16亿元人民币。不到2003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贷款增幅明显回落,其中商业贷款余额下降超过10亿元人民币。
银行贷款的趋紧,使得温州民间借贷更加活跃,借贷利率有所上升,年利率达到10.8%,大约是银行贷款利率的一倍。中小企业是温州模式的支撑力量,数量多,信贷需求旺盛,在现有的信贷管理运作机制下,很难取得贷款。一直以来都依赖民间借贷,尤其是短期借贷。只要借贷的企业是可靠的、熟悉的,人们都愿意借贷给企业。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房产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房贷政策也越来越紧,一度热衷于房产投资的温州民间资金也看到了房产市场因持续走高而出现的高投资风险,一些温州炒房团纷纷暂时解散。早先从各地房产市场获利的资本金的再投资方向成了温州炒房团的心病。如果银根进一步抽紧,民间借贷价格还会上升,人们将会冒着风险将闲钱投入民间借贷,以博取更大利益。由于民间借贷几乎都是信用借款,写个字据画个押即可,没有办理合法的抵押担保手续,无法律保障。因此,随着人们对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更多的借贷双方都希望银行介入,由银行作为中介规范操作,避免资金出借给亲朋好友不能及时收回而反目成仇,使彼此的权利、义务能得到法律保障,银行从中收取手续费。
建立委托贷款中心可使温州民间借贷从黑市走向公开,信息透明化,利率市场化,操作规范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宽阔的平台,为化解民间信用风险提供制度安排,从而有效防范地方金融风险。

2、为银行多样化经营设计路径。今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的迅猛增长势头已有所放缓,储蓄资源有加速流入具有短期投资功能品种的趋势,除了负利率因素外,国务院《若干意见》的颁布、股市的活跃以及开放式基金的赚钱效应都在改变着人们的投资习惯。在这种形势下,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依靠吸收的存款进行放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流失的压力,银行传统业务赢利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发展中间业务是大势所趋。

表3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情况表
年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占比
0.36%
0.54%
0.93%
1.16%
1.47%
温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变化:1999-2003 资料来源:温州市某银行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可视为单个借贷者在交易中克服交易成本、寻求规模经济的联合。交易成本包括货币交易成本、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等。当最终的贷款人将他们的资金集中到某家金融中介机构手中时,他们事实上委托了一个代理人来搜寻不同的借款人,根据他们的相对风险大小进行筛选,并对贷款进行定价,这样就可以减少逆向选择,降低搜寻成本。相对于零散的储蓄者,金融中介机构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来监督和影响借款人在借款后的行为,从而可以限制道德风险,降低监督成本。
建立委托贷款中心,使银行的角色从信用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变。银行不是居于最终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充当“代理人”,而是一个独立行事的市场主体,向顾客出售金融服务并从中获利。委托贷款是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实际上是银行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管理优势,为委托人提供目标搜寻、项目评价、价格谈判、风险管理等服务的中间业务,是银行实行多样化经营的重要途径。
3、委托贷款交易中心模型设计
政府
政府企业
借款登记
委托登记
委托贷款中心交易系统撮合企业个人
个人成功
资信调查合格交易谈判(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
发放贷款
图6
委托贷款交易基本流程
委托贷款交易中心应建设成为温州地区的“资金自由贸易区”,委托人可为企业,也可为个人,辖属地不受限制,借款人须为温州本地居民或企业。委托方和借款方在银行交易系统登记,交易系统按照价格优先、区域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匹配,价格可表现为区间利率,委托人和申请人在统一区域(县、区)的优先匹配,匹配按登记的时间顺序进行。委托人跟申请人的关系可多对一,可一对一,也可一对多。也就是说多个委托人的钱可同时发放给一个借款人,可一对一的发放,也可是一个委托人的钱同时发放给多个借款人,具体匹配视委托人和借款人的登记额度而定。交易系统匹配成功后,交易中心的信贷员负责借款人的资信调查、项目评估、抵押物评估、风险评估,负责贷款发放和收回。银行从中收取手续费。4、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系统
有效分析企业经营风险。
(1)加强非财务指标分析。信用分析分为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属于定量分析,非财务分析属于定性分析,这两种方法可以一起使用,相互印证。现有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过于依赖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只能代表企业过去的业绩、已发生的经营行为,是历史的信息;信用风险防范要考虑的是企业未来的行为,对企业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后的未来经营业绩进行预测。由于企业的未来业绩与宏观的经济因素有关,与行业环境有关,对某些企业来说,在其众多影响公司利润的因素当中,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也许更重要。因此,对企业前景预测来说,“由上至下”的层次分析法更适用。从宏观的经济环境入手,考察国内的整体经济环境,甚至包括全球经济环境;然后分析外部经济环境对公司所在经营行业的影响;再对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最后,才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利用财务比率来揭示公司赢利能力的来源和收益的质量。因此,在信用风险防范过程中,在信用评定过程中,要加强企业基本面分析,提高非财务指标的评分占比。
(2)建立非财务指标评分体系.非财务指标评分体系分为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环境风险三个部分,指标设计见表6。银行对企业和行业等非财务指标进行研究、分析,追踪企业所在产业发展动态,不仅是为了内部信用评价的需要,更可发挥自身的经验积累和信息优势,在企业资金筹措时对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为企业提供包括业界动向、市场热点、投资分析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提升银行服务层次。

表4
企业非财务指标风险评价体系
序号




要点
分值

管理风险评价
 
 
1
公司背景和发展战略
股东背景、公司长远发展规划
1-15分 
2
领导人素质
经验、公司业务依赖领导人的程度、信誉
3
管理水平
管理方式、人员素质、风险偏好

经营风险评价
 4
所处行业
是否高风险
1-55分 
  
5
行业地位
市场份额、价格领导地位
6
企业成熟度
经营历史和从事本行业的经验
7
产品多样性
是否多种经营,多样性是否有利于分散风险
8
价值链地位
是否受上下游企业的钳制
9
生产分析
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方式
10
销售分析
销售渠道、价格控制能力、销售业绩
11
综合能力分析
技术水平、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

环境风险评价
 12
行业风险
行业成本结构、行业生命周期、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对客户的议价能力、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替代品风险、行业进入门槛、行业法律法规
1-30分 13
地区风险
地方保护势力、信用环境、平均收入水平5、建立信用评分系统。由于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都是依赖于信用分析人员进行的,由于分析人员接触的客户群体不一样、分析时间不一样、分析人员水平不一样、分析人员立场不一样,因此在信用标准的掌握上存在差异,每个信用分析或决策人员都用自己的主观标准来评定客户,不同立场的分析人员往往会人为地夸大或过分看重某些因素,使信用评估结果往自身的目标发展,导致评价结果不是很客观。同时对信用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分析人员具备良好的信用分析技能和行业洞察能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信用评分系统,能够根据信息调查人员输入的信息进行自动评分,以提高信用分析的客观性和效率。
信用评分的基本思想是在众多和客户信用水平相关的因素中选出和客户违约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分配相应的权重和项目分值,然后进行检验。评分项目一般考察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环境因素、历史记录等,根据经验法或统计选定。选取的评分因素尽可能从5C的各个方面考察客户,尽量避免自相关性很强的因素,同时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能解释其和企业信用状况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6、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从构成信贷风险的成因来看,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信息不对称,借款人比银行更了解自己的资信、真实的贷款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并向银行提供不充分或不真实的信息;同时在银行方面,由于客户经理没有能力或没有按银行信贷操作规程去了解企业借款的真实目标、实际运作情况和交易背景,无法把握贷款的风险;或者是客户经理了解贷款风险信息但没有充分地向后台决策层反馈,从而导致后台决策失误。因此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是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
(1)建立信息采集责任制,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对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预警和及时采取措施保全信贷资产,对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贷前对风险的评估和客户的选择对贷款风险的形成是决定性的,但在现有情况下,由于贷后管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有时是致命的。客户经理常常把贷后管理当成副业,贷后没有及时去调查和掌握构成贷款风险的因素和预警信息,贷后检查报告流于形式,管理层也因信息支持不及时或不充分,只有在贷款发生了逾期或欠息时有所反应。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银行监督的不完全性,而风险的代价却要由银行自己承担。
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除了社会环境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要建立信息采集责任制,要求客户经理、信贷决策人员、信贷风险监管人员平时要随时掌握贷款信息,特别是客户经理要动态监控信贷资金流向,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异常动态,关联企业间的关联交易行为,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情况的变化,包括国家政策变化、行业发展变化、市场或产品生命周期变化、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行为有无异常、企业内部管理是否出现混乱、企业是否涉及大额不利诉讼、企业是否出现重大投资失算等等。同时,对企业与银行交易方面的情况也要动态监控,包括是否发生企业存款持续减少、票据拒付、多头借贷或骗取贷款、银行索要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不能按时报送或回避与银行的接触等。在此基础上,判断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向管理决策部门反馈风险信息,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信息采集责任制要明确各个环节信息采集责任,对信息采集不充分或提供虚假信息产生风险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从制度上防止信息不对称。
(2)建立企业信息共享机制。由银行监管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商业银行之间及银行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通信息,协调行动。对与多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集团客户的信息掌握,更需要通过这种非正式方式交流。
(3)积极推广银团贷款模式。银团贷款是当今国际信贷业务的通行做法,由于贷款风险是由各贷款参加行按照份额承担,分散了银行的风险。而且,多家银行会根据各自得到的不同信息对项目进行判断,导致坏项目不容易获得贷款或贷款后被及时中止,从客观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不良资款,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目前我国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银行对于一个项目或一笔贷款,要么全部承贷,要么不贷。而且,即使一个项目由多家银行提供贷款;通常也是各签各的合同,互不相干。各家银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常陷入无序竞争中,纷纷对大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和巨额贷款,从“惜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形成了“局部的信用膨胀”,实质上又加大了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构成了新的威胁。因此,对切实防范风险,必须加强同业间的合作,按照风险分散化的谨慎原则采用银团贷款模式。本文档由论文格式(http://www.csmayi.cn/)用户上传

《区域金融》周刊1206 本文关键词:周刊,区域,金融

《区域金融》周刊1206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区域金融》周刊1206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5600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区域金融》周刊1206模板 《区域金融》周刊1206怎么写 《区域金融》周刊1206如何写 《区域金融》周刊1206格式 《区域金融》周刊1206范例参考 《区域金融》周刊1206开头 《区域金融》周刊1206开头语 《区域金融》周刊1206范文 《区域金融》周刊1206范例 《区域金融》周刊1206格式大全 《区域金融》周刊1206_周刊,区域,金融《区域金融》周刊1206大全 《区域金融》周刊1206格式模板 《区域金融》周刊1206免费模板 《区域金融》周刊1206免费格式 《区域金融》周刊1206格式如何写 《区域金融》周刊1206开头如何写 《区域金融》周刊1206免费范文 《区域金融》周刊1206免费范例 《区域金融》周刊1206免费参考 《区域金融》周刊1206模板下载 《区域金融》周刊1206免费下载 《区域金融》周刊1206模板怎么写 《区域金融》周刊1206格式怎么写 《区域金融》周刊1206开头怎么写 《区域金融》周刊1206开头语怎么写 《区域金融》周刊1206模板如何写 《区域金融》周刊1206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