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
时间:2019-05-06 09:28:22 来源:76范文网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诊疗,多学科,模式,综合,医联体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 本文简介:摘要专科医联体不同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综合性医联体,过细的单病种分科使得专科医院在医疗资源下沉与对接的过程中遇到上级医院“难下沉”与下级医院“难兼容”的问题。结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建设的实际经验,尝试引入多学科综合诊疗理念与模式的思路,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信息对接为基础,集中优势资源,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 本文内容:

摘要专科医联体不同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综合性医联体,过细的单病种分科使得专科医院在医疗资源下沉与对接的过程中遇到上级医院“难下沉”与下级医院“难兼容”的问题。结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建设的实际经验,尝试引入多学科综合诊疗理念与模式的思路,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信息对接为基础,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肿瘤专病的诊疗效率与医疗技能,推动专科医联体内优势学科资源在基层的落地。

关键词医联体;专科医联体;多学科综合诊疗;分级诊疗;远程多学科会诊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在国家与地方改革政策的支持下,近10年全国各地开展了诸多医联体建设的有益尝试[1-2],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关于医联体建设模式与效果的讨论[3-7]。本文结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建设经验,尝试提出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信息化平台利用为基础,以构建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为核心的一种发展思路。

1专科医联体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引入与意义

1.1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概念

为突破专科领域下沉时“难兼容”的阻力,本文提出在专科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引入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以此为工作脉络,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的指导协作,注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从而逐步推进相关专科在基层的融合与落地。所谓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通常指的是由多个临床与辅助学科所共同构成的医疗协作团队,组内工作主要以某一特定器官或疾病为核心,通过定期开展的病例讨论会,为病患明确个性化的临床治疗方案[8]。这一医疗工作模式在肿瘤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科之长,对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对专科医联体建设的意义

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比较欠缺,特别是对于专业化程度高的肿瘤放疗、化疗与手术科室,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但限于现实医疗基础设施与病患体量等条件,基层医疗机构不可能在短时间能做出较大的体系调整,因此在与肿瘤专科医院对接的时候,会出现“不协调”“不兼容”的情况。因此,在肿瘤专科医联体内,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就成了搭建起上下级医院沟通的桥梁,多学科治疗团队则是医院的“代言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治疗理念与技能,并在不打破原有医院建制的基础上,集中各科骨干力量,加强科室沟通,就地组建当地简单的多学科团队。这不仅有助于双方医院在肿瘤专科领域的对接,推动专科医联体内优势学科资源在基层的落地,同时以人才为基础,才能扎扎实实地做强学科,真正“喂养”好基层医疗机构。

1.3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意义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除了上文提到的夯实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外,选择尝试新的诊疗思路与模式,也不失为一种柔性的改革方向。专科医联体的建设是以专病诊治为切口,目标是让更多适宜技术能属地化开展,通过专病逐步让下级医院找到新的发展道路,与区域内其他医院相比,形成差异化的特色,并逐步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上级医院则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上,从而真正实现双方的合作与共赢。特别是针对肿瘤学科,亚专业分科清晰,防治一体化过程完整(包括肿瘤预防、筛查、诊治与康复等),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有选择性地参与肿瘤防治项目,并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提高医疗服务治疗,借助专科特色打造区域内的品牌影响力,从而逐步承接起部分区域肿瘤防治任务,实现自身的转型。

2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推进专科医联体建设中的经验

2.1肿瘤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

自2005年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始试点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以疾病为导向,建立了针对特定疾病或系统,覆盖头颈部、胸部、腹部、全身系统等4大类别的14个专业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9]。从首席专家负责制,到多学科综合讨论机制与科研协作机制,从专病门诊、联合门诊与多学科综合门诊的三级诊疗模式,到多学科信息整合平台与远程多学科视频讨论会,经过10余年的发展,肿瘤医院内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已经构建出一套较为成熟高效的管理体系。据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绩效评定,2017年上海市17种恶性肿瘤手术中,肿瘤医院有6类亚专科手术排名第1,共14类手术排名前3位。同时,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的研究成果被多家指南采用,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2.2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设模式

凭借着在肿瘤学科领域与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现有优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5年起筹备,积极推进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设,与区域综合性医联体形成差异化补位发展,至今成员单位已覆盖上海5区11家及江苏省3家医疗机构,形成了以二级医院合作为主、由二级辐射一级的肿瘤防治网络。专科医联体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依托信息系统为支撑,通过推广与培育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为纽带,带动当地定点二级医院的人才团队建设,从而以“人才”养“学科”,在区域内有重点地逐步建立各个肿瘤亚专业分中心,为区域内的患者提供优质的肿瘤医疗服务。肿瘤医联体从专科角度切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上海市目前推行的“1+1+1”医院合作模式。

2.3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建设中的应用

2.3.1人员建设进修、柔性交流与亚专科培训为改善“上转容易、下转难”,促进病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当地医务人员医疗理念与技能是首要任务。在专科医联体建设初期,就要求下级医院选派各科室骨干医务人员到肿瘤医院开展长短期进修,通过亲身实地的带教,帮助其建立起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学习横向知识覆盖面广、纵向科研挖掘度深的多学科治疗模式体系。至今,成员单位的进修人员已超过50余名,科室覆盖内外科、护理以及各医技辅助科室。这些人员在返回当地医院后,成为了就地构建肿瘤多学科团队的主要牵头人,再辅以肿瘤医院专家教授的柔性交流,逐渐提升基层的医疗理念与水平,建立起肿瘤学科人才终身培养、流转与管理的体系。同时,对于区域一级医院,医联体主要以全科医生为抓手,通过肿瘤规范化防治培训课程,提高基层“守门人”对肿瘤基本筛查、随访、疼痛管理以及多学科理念的认识。目前已完成了宝山区与金山区内社区卫生中心的培训,共计121人通过结业考试,得到认证。2.3.2学科建设定点医院肿瘤亚专科分中心在医务人员培养的基础上,肿瘤专科医联体针对当地需求,在充分考虑历年发病数据与定点医院自身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重点推动单病种学科建设,成立2~3个肿瘤亚专科分中心。这一建设并不破坏原有的医院构建框架,以进修过的各科人员流动为主,组建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尝试以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充分盘活现有的医疗资源存量,以此逐步提高区域内肿瘤专科的同质化服务水平。以宝山区为例,根据充分的前期调研分析,结合区域发展侧重,肿瘤医院在仁和医院打造甲状腺、乳腺肿瘤分中心,在罗店医院打造妇科、泌尿肿瘤分中心,进修过的当地医务人员与肿瘤医院的外派专家一起,在中心平台运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以团队形式开设专家专病门诊、带教查房与手术。在一年时间内,两家定点医院完成的肿瘤手术超过百例,较合作前有了较大的突破。2.3.3平台建设信息系统与远程多学科会诊在互联网+时代,为推动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统一调配[10],本着“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与专家少跑腿”的宗旨,肿瘤专科医联体积极利用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在线传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诊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病理远程会诊系统等多维度的诊疗服务体系。其中多学科远程会诊就是借助网络信息传输的力量,通过即时视频将两院的多学科讨论团队对接,让专科医联体合作单位的患者能享受到肿瘤医院多位专家教授的联合会诊。同时,当地医生也能借此病例讨论的机会,亲自参与并熟悉肿瘤多学科综合讨论的过程,提高治疗与技术水平[11]。例如合作单位江都人民医院,已与肿瘤医院顺利对接,每次的多学科远程会诊都聚集了来自外科、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科室专家,集中的高效讨论让当地医院收益颇丰,也有助于对多学科综合诊疗理念的接受与推广。

3讨论

3.1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专科医联体建设中的创新性

专科医联体建设不同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综合性医联体,可借鉴的经验比较有限,多学科综合诊疗的引入在探讨医联体建设模式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由于彼此医院框架体系相近,综合性医院在对接下级医院时阻力较小,但对专业性程度更高的专科医院而言,过细的单病种分科虽然有助于针对性治疗,却反而不利于优势医疗资源的下沉。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有助于特定病种在基层的延伸,对推动专科医联体建设有实效性的帮助。同时,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限于自身人员配备与现实条件,较难在短时期内全面提升所有科室的能力,因此“有所选择、汇聚优势资源、分步重点打造”的思路反而有助于自身的灵活转型。利用多学科模式重点打造的单病种,不仅在短时期内为当地医院带来了品牌集中效应,同时在社会上塑造了差异化的特色,从长远来看也有助于当地医院的可持续化发展。

3.2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专科医联体建设中的局限性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对于肿瘤防治这一高度专业化的医疗领域而言,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薄弱,医疗资源紧张,同时也较难在短时期内借助平台力量吸引更多优秀医疗人员,但对于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而言,人才的团队建设是基础与关键。因此,在推广最新诊疗理念与模式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现有医务人员开展有计划性、专业、长期的人才培养,这点需要双方医院的共同重视与配合,但限于时间、场所与双方医务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等客观因素,这一工作的开展遇到了不少现实的阻碍。如何利用与盘活资源以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比如体制机制的建设、多方资源的引入、信息化平台与手段的利用等,是专科医联体未来继续优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谢宇,于亚敏,佘瑞芳,等.我国分级诊疗发展历程及政策演变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3):24-27.

[2]龚雲哗,陈玮,费健,等.新医改下医联体三级康复医疗服务可及性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1):31-33.

[3]金春林.我们需要建什么样的医联体[J].中国卫生资源,2018,21(1):1-2.

[4]黄培,易利华.3种不同类型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2):16-19.

[5]王一琳,方鹏骞.关于医疗联合体与“三医联动”关系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5):4-6.

[6]张翔,齐静,高梦阳,等.医疗联合体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12):9-11.

[7]黄亦恬,陶红兵,江恬雨,等.医疗联合体实现条件与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9):4-7.

[8]邢沫,王凤玲,王丹.我院建立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6):29-31.

[9]卢建龙,曹志刚,王宇,等.基于组织变革理论的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构建[J].中国肿瘤,2017,9(26):665-668.

[10]庞涛.医联体是医改新的破局利剑[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1):34-41.

[11]寇任重,范刚启,刘岚青,等.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头痛单元组建与运作[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6):36-38.

作者:秦悦 卢建龙 顾化民 吕力琅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8644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模板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怎么写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如何写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格式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范例参考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开头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开头语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范文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范例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格式大全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_诊疗,多学科,模式,综合,医联体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大全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格式模板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免费模板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免费格式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格式如何写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开头如何写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免费范文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免费范例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免费参考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模板下载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免费下载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模板怎么写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格式怎么写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开头怎么写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开头语怎么写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模板如何写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医联体的应用开头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