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
时间:2019-02-13 09:44:57 来源:76范文网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 本文简介: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浅析萧涧秋的离去和前景思索姓名:***学号:3160103361人文学院人文科学实验班汉语言文学1603摘要:柔石的《二月》中的主人公萧涧秋在最后选择了离开,到底什么因素促使了他的离去?笔者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各个方面的探究,解析萧涧秋的离去以及对其离去后的命运的一些猜想的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 本文内容: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
——浅析萧涧秋的离去和前景思索
姓名:***
学号:3160103361
人文学院人文科学实验班汉语言文学1603

要:柔石的《二月》中的主人公萧涧秋在最后选择了离开,到底什么因素促使了他的离去?笔者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各个方面的探究,解析萧涧秋的离去以及对其离去后的命运的一些猜想的生发。
关键词:柔石《二月》
离去
压迫
萧涧秋
漂泊
一、
前言
柔石的《二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芙蓉镇早春二月的故事,主人公萧涧秋在寻求安宁的途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和思索后,最终迫不得己落寞离开芙蓉镇。文作背景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知识分子的主人公和思想封建落后的社会大众之间的矛盾是《二月》的主要矛盾冲突,也是迫使萧涧秋离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萧涧秋的离去还有更多的因素影响,笔者将通过各种人物对萧涧秋的压迫、主人公的性格等方面来简析萧涧秋离去的原因以及对他离去后命运的一种猜想。
二、
无处不在的压迫
萧涧秋初到芙蓉镇时,不禁感慨:“我呼吸着美丽而自然底新清空气了!乡村真是可爱呦,我许久没有见过这样甜蜜的初春底天气哩!”
柔石.柔石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然而他最终却还是离去了,在最后写给陶慕侃的信中写道:“这实在是一块好地方———另一个世界,寄托另一种人生的。不过我,也不过算是“跑过”就是,并不怎样使我依恋。”
同上
他的离去,既是主观选择的,更是他与这个社会不可调和的冲突下迫不得已的举动。
小说开始介绍萧涧秋时,提到“萧涧秋在这六年之中,风萍浪迹,跑到中国底大部分的疆土。”
同上
初看这句话,笔者觉得并无深意,但如果从芙蓉镇发生的事件回头再来看这句话,不禁思考:萧涧秋的奔波,究竟是因何?是否在他处,他的遭遇亦如此?那无处不在的压迫是否让他在任何地方都无法驻留?
其实,无论是什么环境,对于萧涧秋而言,都是无法长留的。萧涧秋向往自由是一方面,但究其本质,在于他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与当时的落后保守的思想格格不入。正如他对文嫂的无私帮助,在他看来,与他帮助的对象的性别身份无关,而在芙蓉镇的民众看来,则由于文嫂特殊的寡妇的身份,而纷纷恶意揣测,落在某些有心人口中,便谣言四起,重重压迫着萧涧秋。正如陶慕侃所言:“外边的空气,已甚于北风的凛凛了。”
同上
文中并未说造谣者为谁,但似乎引导读者往钱正兴身上想——似乎也只有他有这种动机。这种暗示,联系钱正兴的背景——一个学习过新知识、接受过资本主义观念浸染的“富二代”,一个从客观上看完全清楚萧涧秋对文嫂家的作为出于何种目的的人,却故意选择了曲解,并且极可能故意散布流言,这种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更加重了对萧的逼迫和摧残。再之后是钱与萧的正面冲突,他的表面可怜祈求实则威胁的姿态,让萧涧秋在愤怒的同时不得不做出愚昧的妥协。萧说自己是“世纪末的人”,在我看来,也体现在他思想的摇摆和软弱上,他似乎少了新青年身上那种锋芒,而是饱经沧桑后的无力。
再者,压迫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一个是文嫂,一个是陶岚。这两个女性,分别代表了旧社会和新时代。正值五四运动前后,文嫂是五四前的传统妇女形象,而陶岚则是受到五四影响的新女性。
陶岚是芙蓉镇的孔雀,生得端正,追求者众多,但笔者窃以为,最吸引那些异性的地方,却在于她性子的与众不同。在陶岚身上,能看到对封建传统的挑战,她对传统对女子的理解不以为然,“别人以为女子做不好的事,我却偏要去做”
柔石.柔石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于是去学理科,又转去学法律,“有少年人的理性和勇敢
同上
”,敢于热烈追求自己的爱情,被身上有新青年气质的萧涧秋深深吸引。但正是她对爱情的狂热追求,才使得萧涧秋陷入了强烈而窒息的压迫中。萧涧秋无疑被陶岚的热烈追求和炽热之心感动而爱上了她,但因他本质上的对自由和孤独的向往,使他爱的不够热烈,同时也不能对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和来自身边的威胁置之不理。与此同时,陶岚却不断对他说“在记忆中永伴着我的影子”、“你一定要回答我——假如我要自杀,你又怎样”
同上
之类的话,无疑给萧涧秋的灵魂戴上了一副难以挣脱的枷锁。在爱情上,陶岚远比萧涧秋主动,因而导致了萧涧秋的被动和无奈。但也正是这种太过炽烈的爱,让萧涧秋无力承受,最后间接导致了萧的离去。
第二个女性是文嫂,她是一个可怜又卑微的女性,她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女子无用的思想在她心里根生蒂固。她对萧涧秋的感恩方式,第一反应是给他做奴仆。她让采莲去读书,并不是为了采莲将来有所作为——当她几周大的儿子死去时,她直觉自己的世界已经崩塌——留下来的女儿将来是没什么希望的,正因为自我世界的毁灭,所以最终文嫂的自杀是必然的。文嫂与萧涧秋之间是没有爱情的,文中文嫂的几次脸红,并不是羞涩少女的脸红,而是一个传统封建的妇女面对恩人时的无措。笔者窃以为,萧涧秋对文嫂一家的无私帮助让文嫂无法承受外界的流言,加速了文嫂的死亡,而萧涧秋其实是知道这点的,因内心深感愧疚,最终选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而另一方面的压迫,来自那些整日高谈各种主义的“新式公子”
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摘鲁迅点评柔石《二月》作的小引:冲锋的战士,天真的孤儿,年青的寡妇,热情的女人,各有主义的新式公子们,
死气沉沉而交头接耳的旧社会,倒也并非如蜘蛛张网,专一在待飞翔的游人,但在
寻求安静的青年的眼中,却化为不安的大苦痛。这大苦痛,便是社会的可怜的椒盐,
和战士孤儿等辈一同,给无聊的社会一些味道,使他们无聊地持续下去。
。这也是当时社会的现状——许多青年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改造,而因为旧思想与新思想的混杂而变得扭曲。萧涧秋与这群人是格格不入的,因而或早或晚,他都会离开芙蓉镇。
但这里暂且留下一个疑惑,这些压迫到底是不是促使萧涧秋离开的根本原因?

三、
萧涧秋性格分析
第一,萧涧秋是充满爱心和乐于助人的,他身上的人道主义色彩是强烈的,这点从他对文嫂一家的无私帮助能够看出来。他是心软的,在船上听到文嫂丈夫的悲剧后,心头不断闪现船上的画面,在得知其丈夫曾于自己同窗之后,毫不犹豫帮助他们,甚至到后来情况危急时有了自我牺牲式的想法——娶文嫂来解救之。
第二,萧涧秋是单纯的(幼稚的)、思想开化的。因为他思想开化,所以对文嫂敏感的身份并不在意,但他却未考虑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他没有充分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会给文嫂一家带来怎样的压力,因而他是幼稚的。正如文中说的,像文嫂这样的家庭,何其多呢?
第三,他是孤独和高傲的。因为他是真正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所以,与他有共同话语的人并不多。每当那些新式公子拉着他谈主义,聊国家大事,他都是报以沉默的微笑或者略带嘲讽的幽默和敷衍了事。就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因而他在骨子里一定是带着些许高傲的,同时,即使是陶岚,也无法完全走进他的世界,与他的思想一致,所以,他是孤独的。
第四,他的感情是内敛含蓄、缺乏激情的。面对陶岚炽烈的爱意,他选择的不是热烈回应,而是充满了顾虑甚至对未来不抱有希望——对感情采取悲观的态度。
四、离去后的命运猜想
那么,基于他的性格考虑,他离开芙蓉镇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笔者以为,萧涧秋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面对悲哀的社会,一定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但却因为自己的幼稚而在卷入了这些纠缠不清的黑暗之后而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然后感到不安、痛苦,然后,尝试着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去,结果却撞得头破血流。他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几乎一进入芙蓉镇,他就急于表现自己人道主义的同情心,等到事情沿着他的设想发生逆转,他又表现出异常的软弱无力,优柔寡断,束手无措。
李赋.柔石《二月》:因着诚挚深入而丰富[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1.09.NO.3
最后,他所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办法——逃离。于是,最后他选择了逃离芙蓉镇。
文中说,萧涧秋在离开芙蓉镇之后,即将前往上海,陶岚即将踏上寻找他的路途。这种开放式的结尾,给笔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暂且不论陶岚能否找到萧涧秋,即使她能找到萧涧秋,萧涧秋是否会接受她?正如文中写的,萧涧秋奔波了数十年,想寻找一个能够长久驻留之处,却未能找到。那么上海会是他的栖息之处吗?正如上文所述,萧涧秋最终还是会逃离上海的吧。他注定是一个漂泊无依的游子,再多年的奔波和洗礼都无法改变他作为新青年的那种单纯和稚气,或许本就是他和这个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让他频繁地逃离。每当他认为自己看到了停留的希望,在一段时间后,比如一个早春二月,就会感到失望和孤独。或许结尾处陶慕侃是看得清楚的,他知道萧涧秋还会继续漂泊下去,他让陶岚同他前去,可能正是让她死心吧。
笔者猜想,萧涧秋在离开了芙蓉镇之后,又会继续踏上一条漂泊的路,他那漂泊的灵魂,终究无处安放。
参考文献:
(1)
柔石.柔石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
李赋.柔石《二月》:因着诚挚深入而丰富[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1.09.NO.3
(3)
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
颜敏.“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析柔石《二月》主人公的回归与离去[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2.09.Vol.17
No.3
(5)
李萌.拯救理想的破灭与自我放逐——柔石《二月》[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1.09.Vol.24
No.5
(6)
张国红,柔石小说创作与五四文化影响
[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4月
(7)
吴秀明
戴燕
,《中国文学研究<政治意识形态语境中的人道主义写作——论柔石小说在左翼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J],2003年第1期本文档由论文格式(http://www.csmayi.cn/)用户上传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 本文关键词:安放,漂泊,无处,灵魂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
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yuan0.cn/a/581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模板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怎么写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如何写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格式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范例参考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开头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开头语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范文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范例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格式大全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_安放,漂泊,无处,灵魂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大全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格式模板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免费模板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免费格式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格式如何写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开头如何写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免费范文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免费范例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免费参考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模板下载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免费下载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模板怎么写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格式怎么写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开头怎么写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开头语怎么写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模板如何写 漂泊灵魂的无处安放开头语如何写